手机阅读

装饰风景心得体会及收获 装饰风景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22:47:56 页码:9
装饰风景心得体会及收获 装饰风景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四篇)
2023-01-05 22:47:56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装饰风景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这天大家来到滁州,自然要了解一下滁州的来历,滁为地名专用字,无实际含义,但有首诗写的好,(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朝诗人韦应物在滁州西涧这首诗中道出了滁字的妙用,滁州西边有一条河流叫做西涧,早晨水涨,傍晚水落,这一涨一落的过程称之为滁,这天我们游览的琅琊山风景区,在1985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去。20xx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级旅游风景区,全山森林覆盖率达79.3%,植物有672种,另外,山中还栖息了131种鸟类。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避乱来到滁州,这以后他过了长江到了南京,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他认为滁州是他的福地,于是将自己当年的封地山东琅琊郡的琅琊二字,赐予了这片山岭。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115平方公里,主景区约8平方公里,有狼牙墨苑、醉翁亭、欧阳修纪念馆、深秀湖、琅琊寺、南天门、这六大景区。立刻我们将要到达的就是主景区醉翁亭。

好!各位游客,此刻我们站在那里能够看到一股清澈的溪水,因溪水如玻璃般清澈透明,所以被称为玻璃沼,它的上游是琅琊溪,大家这边看一下,那里有两个泉眼,终年交替,只有一个泉眼流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推崇的谦虚礼让的传统美德。所以它名为让泉,醉翁亭记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说的也是这口泉水。琅琊山上有很多泉眼,单单能说出名字的就有72口,这些泉水里内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所以我们滁州的百姓很多人喜欢拿着桶到山上取泉水回家饮用,期望以此到达延年益寿的效果。有这么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琅琊山就是凭借着这么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而名于天下的。此刻我们来到的是醉翁亭的大门口,那里也被称作欧门,中间有醉翁亭三个字,以前在门口还有幅楹联,“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他的作者是薛时雨。薛时雨是滁州全椒人,清代光绪年间醉翁亭的修复者。薛时雨自幼苦读,才华出众,尤为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少年时,曾不顾路途遥远,经常从乡下独自步行五十多里,来醉翁亭拓印欧文苏字碑,薛时雨35岁进士中举,开始在嘉兴做知县,之后又升为杭州知府,他做官时,处处以欧阳

修为榜样,宽简爱民,刚直敢言,因为经常为民请命,违逆上司,官做不下去了,就去教书,大力兴办教育。先后在杭州崇文书院、江宁尊经书院、南京惜阴书院任主讲,55岁以后还乡,晚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整理刊印了【儒林外史】,二是募集巨资修复了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醉翁亭和丰乐亭。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幅楹联的含义“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以前来醉翁亭的路,不是我们这天大家上山的路,而是从后山绕上来的,从后山到醉翁亭的路程大约是要走六七里的。薛时雨与欧阳修所隔的年代久远,最初的醉翁亭只是一个孤零零的亭子,而此刻的醉翁亭则是经过历代宦官的修缮,已经成为一座七亭九院的院落了,“翁去八百载”虽然欧阳修仙逝已经有八百多年了,但欧阳修所留下的文章在,精神在,诗与酒的风采在,所开创的醉乡文化保留至今,源远流长。为什么称滁州为醉乡呢,待会儿进入里面以后再给大家解释,此刻请大家随我进入欧门吧

进来以后大家眼前看到的白色粉墙有着徽派风格,漏空的花窗,又能体现江南园林的特色。滁州地处江淮之间,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中国的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北方园林主要以皇家园林为主,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建筑体型高大。北方园林的代表如,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南方园林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特点: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私家园林的代表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等。中国园林讲究开门见山,粉墙遮蔽视野,起障景的作用,花窗起漏景的作用。让人隐隐约约看到里面的景色,却又无法看清,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大家看一下墙的左右两边有个像把手一样的东西,大家能猜出它是干什么用的吗,猜不出来阿,告诉大家这是拴马用的,拴马桩,早期的醉翁亭前面是一个空旷的操场。让我们一齐进入里面一睹它的真面目

此刻我们来到的这一重院落,是不是有种坐井观天的感觉呢,那里叫做天井,它在建筑学里起过度建筑物的作用。大家看那里有块碑刻的是著名文学家沈思晓的作品【解酲阁记】。我想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酲”字的含义吧。给大家解释一下,咱们中间的男士想必都有过醉酒的经验吧,酒意有十分,当喝到七八分时,那种似醉非醉,飘飘欲仙的状态就称之为”酲”。解酲也就是解除这种迷醉的状态。

刚刚在门口就跟大家提到过,我们滁州是醉乡,其原因在那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当年太守欧阳修在滁州为官期间,虽然在政治上不太得意,因为他是被贬到滁州的(一贬宜林,二贬滁州,三贬亳州),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有着很大的收获,共创作158篇诗词歌赋,还修建了三个著名的建筑,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登高揽胜,庆祝丰收,建了丰乐亭,写了篇【丰乐亭记】,在醉翁亭里吟诗作赋,写了篇【醉翁亭记】。【醉翁亭记】重在写景抒情,【丰乐亭记】以叙述事物为主。这两篇文章作为宋代文章的杰作典范,双双入选【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本收录了中国古代名

家大作的一本书,观之就是到这就没有了的意思,所以它代表了古文的最高境界,一般古代有名的文学家只要有一篇文章被收录到那里面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欧阳修竟然一个人有两篇被收录到那里面,这是多么难能可贵阿。欧阳修的学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为欧阳修完成的【醒心亭记】。三座亭,三篇文章都是以酒为载体,以情为媒介,寄情于水,成就了滁州这个独一无二的醉乡。中国的酒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酒乡有很多,如河南的汝阳,贵州的茅台镇,山西的杏花村等等。而醉乡只有一个,就是我们滁州。刚才大家只是听我在口头述说滁州为醉乡,此刻大家看一下,那里还有碑文为证。碑文的右边起第四行“酿溪为酒,滁阳为醉乡”此刻大家随我踏着酒国长春的匾额到里面去参观醉翁亭吧。

这座醉翁亭是歇山顶式建筑,飞檐翘角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特色“秦代开始出现了规模庞大的阿房宫”,汉代建筑高大巍峨,四四方方,唐代建筑雕梁画栋,注重细部装饰,而且建筑手法上采用斗拱和大屋檐。我们此刻看到的醉翁亭就是宋代建筑的代表,飞檐翘角不仅仅在外观上增加了立体感,给人一种展翅欲飞的感觉,同时又有实用价值。飞挑的屋檐起卸力的作用,既能缓解雨水冲刷在屋顶的力度,又能保护地基不受雨水的浇淋。这座亭子共有16根立柱分立四方,亭中间设有茶几,这是欧阳修在亭中处理政务,并且于宾客把酒言谈,吟诗作赋之用,16根立柱的构造和亭中所设的茶几在其他的亭中是不可多见的。

醉翁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首(北京陶然亭,苏州沧浪亭,长沙爱晚亭,滁州醉翁亭)醉翁亭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醉翁亭始建于公园1046年的北宋庆历六年,沧浪亭基本上于醉翁亭同时建成,但比它稍微晚一点,沧浪亭为苏舜卿取自古诗句“沧浪之水清兮,能够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能够濯我足”中的沧浪二字,爱晚亭和陶然亭则是清代的建筑,比醉翁亭和沧浪亭还要晚四五百年,爱晚亭是取之于唐代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陶然亭取之于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酿热,与君一醉一陶然”。说醉翁亭是四大名亭之首,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从时间上来说,它是建亭最古老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醉翁亭记】在文学造诣上比其他几个亭子更具有价值,他是当时琅琊寺的知客僧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建造的,什么叫做知客僧呢!(相当于此刻专门管接待的办公室主任)那里有一幅楹联,上联“饮既不多,缘何能醉!”意思是,酒喝的并不多,怎样就醉了呢!欧阳修自己不也在【醉翁亭记】中说过“饮少辄醉”。一般人认为是,欧阳修在政治上受打击,情绪低落,所以借酒消愁愁更愁,其实这是一种误会,欧阳修在滁州情绪是很好的,欧阳修在滁州写诗近百首,其中有关饮酒,交友的资料可占一大半,所以酒是不可缺

少的寄托和媒介。然而欧阳修出于身体原因,患有消渴症(此刻所谓的糖尿病)尽管酒逢知己千杯少,还是常常“颓乎其间”下联“年犹未逮,奚自称翁!”年龄不到老迈的程度,为什么称自己为老头呢!“逮”就是“及”,“达”的意思,欧阳修当年只有38岁,正值年富力强的中年时期,他在【赠沈遵】的诗中就说的很明白,“我年四十犹强力,字号醉翁聊戏客”原先是和大家开了个玩笑。

在这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欧阳修的生平,欧阳修字永叔,好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县沙溪镇),因永丰县属庐陵管辖,故在他的文章中长落款庐陵欧阳修。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欧阳修出生于父亲欧阳观任绵州军事推官的地方(今四川省绵阳市)。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郑氏用荻杆画地教他识字。(画荻教子)16岁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因【左传】中荒诞的事情加以抨击,没有考上,后得到婿晏的指点,之后欧阳修把女儿嫁给了他,欧阳修24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后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身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经济学家,尤以文学成就最高。他一生三起三落,30岁时写的【与高司谏书】便第一次显露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使朝野为之轰动,因论救范仲淹,贻书谴责司谏高若纳,景佑三年(1036)五月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庆历新政后,有连续上书【唯诏言事上书】、【本记】、【论韩琦范仲淹之赐召对札子】、【朋党论】、【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用心鼓吹改革,大胆揭露时弊,勇敢的驳斥旧社会势力对新政的污蔑及对范仲淹等人的诟陷,康定元年(1040

),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修游玩庆历三年(140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史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欧阳修是这一改革运动的用心参与者和鼓励者。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由于欧阳修正直敢言、见义勇为、犯忏权贵,排击奸佞,所以一向为守旧失利所切齿,曾数收到诬陷。在王安石变法中,虽然对新政的其他措施并未正面便是过反对意见,但这与守旧派不顾是非。凡有更改必加以反对的顽固态度不同。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属安徽)太守。在滁州做了2年零6个月的太守以后,又分别上任去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做知州。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佑二年(1057)二月,

欧阳修来到滁州在琅琊寺认识了智仙和尚,并且很快结为知音,为了方便欧阳,智仙特地在此为欧阳修修造了这座

小亭。欧阳修亲自为亭做记,这就是很有名的额《醉翁亭记》。在欧阳修写成的《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两篇虽然只有四百多字,但字字珠玑,脍炙人口,立即引起了社会轰动,当时没有印刷条件,只能相互传抄,于是欧阳修让人刊石为碑,立于亭前。但是出于但是得这块碑属于“急救章”(也就是所谓的豆腐渣工程)字体较小,而且笔画清浅,所以没过多久,字迹就模糊不清了。40多年过去以后,滁州的知州王诏觉得碑文磨损实在是一大损失,想重新篆刻又实在不易,因为写碑的人不但要书法要好,而且名声要高才行。想来想去,觉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坛魁星苏轼是最适宜的人选。当时苏轼在颖州做官,于是王诏就写了一封信拖人送到颖州请苏轼写碑。

苏轼当即就同意写碑,苏轼同意为欧阳修写碑文有两个原因,一是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是欧阳修冒着风险把他从平民青年中选拔出来的,第二是苏轼和欧阳修在政治上的抱负十分一致,而且十分崇拜欧阳修。苏轼在接到王诏的信之后,用心用意的认真书写这两片碑文,碑文写好送回滁州时苏轼还附了一首(次韶王滁州见寄)的长诗,高度赞扬恩师欧阳修的人品和文品,由欧阳修,苏轼写的这两块碑,就被人们称做“欧文苏字碑”,这两块碑也是琅琊山的镇山之宝,一会我们将会在宝宋斋里一睹它们的风采。

大家这边看一下,那里有二块摩崖石刻“醉翁亭和二贤堂”是南宋时期留下来的。

那里叫做二贤堂,是滁州百姓感谢两位父母官,欧阳修和王禹称为滁州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而建的,二贤堂始建于宋代绍圣二年(1095年)王禹称也是北宋年间的一位官员,他比欧阳修早来滁州50年,不和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而且都是被贬到滁州为官德人。自唐代后期开始我国文学创作上出现很多华丽的诗藻,南北朝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华丽无实为主要特点,而在那时王禹称首先意识到这种创作风气会给文学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最先提出了“古文运动”(也就是像古人学习写文章,因为在初唐以前,古人的作品都是以写实为主,不在文字上面追求词藻的华丽。但王禹称倡导的“古文运动”由于受到当时潮流的影响,收益不是很大,欧阳修就传承了这一观点,把古文运动推到了一个高峰,欧阳修曾在朝中做到礼部贡举的职位,主持科举考试,他就按照自己的观点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青年,之前我已经跟大家提到过,苏轼是欧阳修冒险提拔出来的,其实三苏、王安石、和曾巩都是他当主考官时提拔出来的。欧阳修一生三起三落,第一次被贬宜临(此刻的宜昌)在滁州时是他被贬第二次,之后又高升去了扬州做太守了,第三次被贬到泊州。而王禹称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是一贬再贬,被贬到滁州之后又被贬至湖北的黄冈,最后客

死他乡。

左边墙上的这篇文章也是欧阳修的作品,坐坐《朋党论》他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君子之交是志同道合的人就算很久不联系,但只要朋友有难的话就算是而肋插刀也再所不辞。而小人之交只是酒肉交情,因为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一齐的。右边墙上就是欧阳修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

此刻我们来到的是宝宋斋,大家看到这块玻璃框里的四块碑文就是琅琊山的镇山之宝“欧文苏字卑”,他们又被称做为“宋代双绝碑“分别为《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这两块石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洗涤,有些地方已经破损了,但是自然灾害是有限的,最可怕的还是人为的破坏。大家看到这段裂的碑身和凿平的痕迹,是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破四旧时留下的杰作。明代之前这四碑刻都是露天放置的,之后在明天启年间南太仆少卿,冯氏父子为了有效的保护这珍贵的文物,就为碑文建造了这座精美的廊坊以避风雨剥啄,而且为这个房屋起了“宝宋斋”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宝送倒了过来就念诗宋宝,宋代珍宝之意。

这边是冯公祠,是滁州百姓为纪念建造“宝送斋”的冯氏父子而建造的,冯若愚明代崇祯年间南太仆寺少卿,他的儿子为当时滁州的知州冯元彪,有人会问南少仆寺是什么职位呢?太仆寺是古代国家管理马政的中央机关,卿士一把手的意思。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打仗的工具,养马管马自然就成了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到了明代,由于朱元璋最初在南京定都,所以把太仆寺设立在一江之隔的滁州,把军马安排在那里训练,调配,离南京又近又方便管理。朱元璋的儿子朱隶当了皇帝之后,迁都北京,顾于对军事方面的思考,设在滁州的太仆寺即不能不迁,又不能全迁,最后只能一分为二。迁往北京太仆寺管理黄河一北的范围,留守滁州的部分管理黄河以南六州马政。因而又称“南太仆寺”。

此刻我们看到的这块石头,叫做菱溪石头,边上的石碑上刻的是《菱溪石记》记载了这块石头的来历。石头为什么被叫做菱溪石呢?是因为它是采自滁州边上的菱溪。原本溪水中有6块石头,其中4块较小的石头都被爱石者取走了,而留下的2块是因为太大太重而无法搬运,一向留在菱溪当中。之后欧阳修来到滁州以后,经常去溪边看这其中一块

石头,也就是大家此刻所看到的这一块,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太守会特意去看这块石头呢?欧阳修就用了三头牛把这块石头拉了回来,亲自动手用水把它冲洗干净,不让旁人帮忙。欧阳修对这块石头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有人说这块石头是女娲补天留下来的那一块,也有人说这是天空上掉下来的陨石,经过专家考证这是寒武纪岩石,构成于5.7亿年之前。是由于海底的石灰岩,砂岩长期沉积构成的。

此刻的这座亭子叫做意在亭,环绕着小亭一周的是一条石渠,名字叫做曲水流觞,又叫做九曲流杯。觞,是方底的酒杯。这是古时候一种供人游戏的饮酒设施。参加游戏的人沿着渠边坐下,把酒杯放在渠水上游,当酒杯漂到谁的跟前时,谁就吟诗作赋。如果说不上来,或说的不好就要罚酒一杯。这是古代文人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起源很早,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所描述,这种园林游戏的建筑在全国只有北京的故宫、以及绍兴、苏州等地才有,而我们那里的酒曲流觞有比其他地方的先进一些,先进在哪呢,大家随我们到意在亭的后面看一下,那里有个半月形的池子,如果所有人都把诗做出来了,就没有人被罚酒了,那么酒杯就顺着水流到这个池子里,古人利用水流的原理,辈子只会在池子里打转而不会流走,游戏结束时所有人就走到池子旁端起酒杯大家一饮而尽,这时也就是整个游戏的高-潮。大家之后跟我往里走。前面是影香亭。

如果说意再亭是众人集会饮酒做诗的地方,那么影香亭就是一人自斟自酌、品酒赏梅的清净去除,大家看影香亭周围水池是正方形的,亭子周围的石壁是正方形的,亭柱是正方形的,石桌都是正方形的,唯一的败笔就是中间石凳,是圆形的。其实最早的石凳也是方形的,之后毁坏了就用圆凳代替方凳了。影香亭为典型的北方园林艺术代表,处处体现中轴对称。影香亭的名称,取自于北宋诗人《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影,香”二字。从这个半圆门里大家看到的就是古梅园,园内这一株梅树就是当年欧阳修亲手种下的,所以又称作欧梅,这株古美的开花期很迟,差不多与杏花同时开,所以又称做“杏梅”距今也是九百多年了。据说这株梅树代表了一段友谊,宋代大诗人梅荛臣与欧阳修是好朋友,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之后,一向期望梅荛臣能到滁州来看他,和他在一齐体会与民同乐的乐趣,于是他在此种了这棵梅树,见到这株梅树就像见到梅荛臣一样,可惜的是梅荛臣一生也没有到滁州来。这株梅树同样也应征了《朋友论》中的君子之交。梅树下面的梅台壁上游清代人提写的“花中巢许”四个字。大家听说过许由和巢父的故事吗?传说远古时期,当时的人民领袖荛帝把自己看成重名利的人,想想这句话觉得玷污

了自己的耳朵,竟跑到颖水边上去洗耳朵,这时巢父正好牵着头牛到河的下游饮水,看到许由的举动,就问了原因,许由倒出事情前后,巢父就笑着说,你不就应在水的上游洗耳朵,以免污水留下来,把我的牛也给玷污了。之后两个人一齐躲到了山里,农耕而食,彻底的享起了清福。后面这个亭子叫做“古梅亭”里面中间的这个梅字是个象形文字,古梅亭挂着那幅画,画的就是梅花盛开的样貌,因为一年上山的游客有很多,不可能所有的客人都能到梅花盛开的景色,所以就把它画下来,不管游客什么时候来,都能欣赏到,

那里是“新宝宋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领导指示重建宝宋斋,回复国宝欧文苏字碑,于是整理并重新刻成碑,我们来看一下《醉翁亭记》,全篇仅有411个字,其中有21个“也”,25个“而”。18个“者”但整篇文章看起来并不闲的罗嗦和拥挤。

2022装饰风景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各位团友: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福州,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我姓魏,大家可以叫我小魏,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呢,就是大家在福州的好朋友了。在我身边的这位呢,就是我们的司机陈师傅了,那么接下来的几天呢,就由我和陈师傅陪同大家度过,请相信我们一定能让你们玩的开心,行的安心,吃的放心,住的舒心。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支持和配合。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离我们下榻的酒店还有十五分钟左右的车程,就让我来为大家讲讲福州的概况吧,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福州。

大家都知道,福州是福建省省会城市,地处东南沿海,闽江下游,它是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也是祖国大陆离中国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更是海峡西岸重要的对台交流合作平台。

福州呢,已经有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了。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昙石山、三坊七巷、船政、寿山石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别看这里远离中原,历史上它也曾五次被建为帝王之都。

同时,福州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各位团友,如果你喜欢登山,你可以上鼓山、旗山、青云山,几乎周围的每一座山岭都是不错的游玩景点;如果你喜欢玩水呢,不但可以游西湖、左海,赏闽江两岸风光,还可以到平潭、长乐赶海观潮;如果你喜欢看古迹,福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建筑、古寺庙、名人故居众多,只要你有时间,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的。

各位团友,福州始建于汉朝,到了唐朝时,因州北有福山而改名为福州,后来到了宋朝的时候,全城遍植榕树,出现了“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奇特景观,因此福州就有了“榕城”的美称,而且越叫越亮,榕树也成了福州的市树,大家请往窗外看,道路两旁所栽的都是榕树。

那么福州的市花,大家知道是是什么吗?提示一下,在我们车厢里,就是弥漫着它的花香,没错,就是茉莉花。夏天是茉莉花开的季节,司机师傅们都喜欢买串挂在车内,既净化了空气又装饰了车厢,这叫一举两得。或许啊,很多人不知道,这茉莉花并非是中国国籍,它来自波斯,也就是现在的印度、阿拉伯一带。它从西汉传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在福州落户了,已有了20__年的栽培历史了,福州不仅是国内最早引进茉莉花的地方,还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呢,茉莉花是舶来品,是福州海洋文化的见证,由此可见,早在汉朝的时候,福州就已经开始与海外有了贸易往来,而且从古至今,都是中国重要的国际商贸港口城市。

各位团友,福州是有福之州,我相信,来福州的人都是有福之人。福州有福,到底福有哪呢?小魏认为啊,它福在山之仙气,水之灵气,人之才气。都说有山无水枯燥,有水无山单调,有山有水那才叫绝妙。而福州不仅有群山环绕,城内还有乌山、于山、屏山三山鼎力,白塔、乌塔两塔对峙,还有穿城而过的母亲河闽江,构成了“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

游船观赏福州的市容了。提到水呀,就不得不说一下福州的温泉。它分布广,埋藏浅,温度高,水量大,水质好,最难得的是福州的温泉都集中在市中心,这在世界各大城市还是极为罕见的,自古就有“浴在福州”的美誉,福州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享受温泉了。老福州人把洗温泉称为烫汤。每当忙碌之后,劳作之余,到澡堂里去“烫一烫”,那幸福绝对不是今天的桑拿浴所能比的。所以啊,有人说,要是来福州,没泡过温泉,那就等于,没有来过福州。不过大家别急,我们旅行社为大家安排的酒店里就有温泉啦,大家晚

上就可以好好地享受了。

说到人才之气啊,据史料记载,从唐宋到明清,福州籍状元就有23名,进士则多达4000多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更是名人辈出,有民族英雄林则徐、西学泰斗严复,文坛祖母冰心、数学家陈景润等等。由此可见,福州人不仅会享受生活,而且还勤奋学习呢。

正所谓一方水养育一方人,福州人向来知足常乐,对待工作,既能吃苦,也能适时变通。都说福州话听起来像外语,但是很多场合大家都说普通话,就连老一辈的福州人也不例外,就是有时候发音不标准。其实呢,福州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它的低层是古代闽越族的语言,经过历史上的几次北方大迁移,这些移民带来了古吴语、古楚语,还有一些中原口语,它们相互融合,就成了今天的福州话,真可谓南北大杂烩。

各位团友,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不由自主的关注它的饮食文化。而在福州呢,它的饮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的,以福州菜为代表的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这其中啊,佛跳墙就是闽菜中的首席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风味小吃呢,更是遍布街头巷尾,肉燕、鱼丸等等,都是让人大饱口福的,这些呢,我们旅行社也都有为大家安排,到时候大家可以好好品尝了。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福州是不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在接下来的旅程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福州古城的神韵,相信有福之州一定能让大家载福而归的。好了,各位团友,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下榻的酒店,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请小心慢走,谢谢!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带领大家游览的导游。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导。朋友们都听说过福州西湖吧,她可是福州的一颗明珠,十分有名,相信不少朋友也是慕名而来的吧?!既然这样,希望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不乱扔垃圾,保护好西湖的环境。好了,话不多说,我们出发吧!

旅客朋友们,前面就是西湖公园了。福州西湖公园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据历史记载,晋太康三年桂斋改称林文忠公读书处 ,后又在斋旁建室一间和禁烟亭一座,篆书石刻 林则徐读书处嵌于墙上。1985年,为纪念林则徐诞辰200周年,重建桂斋,种上桂花,移读书处于斋后。1997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又一次修葺桂斋,还将桂斋、荷亭一带辟为则徐园

西湖的著名景点很多,剩下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继续游览,也可以泛舟湖上,湖心春雨也是古西湖八景之一,每当春雨如织,或泛舟游湖,或在湖心小亭赏雨,同样别有情趣。

总之,西湖的特点就是集福州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利用自然山水形胜,并以乡土树种配置为主,讲究诗情画意, 小中见大。大家可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细细体会。最后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大力配合,很荣幸能为你们服务,谢谢!

2022装饰风景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北道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00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营造的。据《梁高僧传》载,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300余人。西魏时,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这里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曾请庚信为他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隋文帝仁寿四年,秦州使在麦积山顶修建高9。4米的七级宝塔一座,相传为阿育王84000宝塔之一。至今宝塔仍巍然屹立在山顶,不过只存五级,并系近年重修。

当人们进入麦积山风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龛窟密如峰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其建筑高超雄伟,工程奇险浩大,令人赞绝。历代游客诗人,虽惊慕不已,敢于攀至顶端者却少如凤毛麟角。唯心史观有五代诗人王仁裕斗胆攀登,才写下了:“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的切身感观。不过,现在的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的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参观麦积山塑像后,激动地说:“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来是最引人入胜的。它们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

麦积山塑像有数千身,这里只能指出几件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东崖造像,最壮丽的是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龛间都装饰着天龙八部的浮塑,面容狞怪而不丑恶,表现了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性格。与上七佛阁紧接的5号窟,名曰“牛儿堂”。中间龛门前有一摩醯首罗天,站在一只卧着的犊牛身上。这个牛儿,塑造得相当动人:圆圆的眼,顽皮地注视前言,脚虽蟠曲着,却似乎要跃起的样子,松弛的颈上垂着的皮,也象在动着。不仅身形姿态具备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犊牛所具有的稚气和活泼表现出来了,当地农人非常喜爱,称为“金蹄银角的牛娃”。在牛儿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过,长约10米的隧道,门顶刻有:“小有洞天”四个字。相传在明朝古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个州官,游麦积山庙会,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摆渡铁链上,用鹞子翻身的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只见悬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蚂蚁,顿时头晕目眩,腿软抖战,再也不敢迈步了。众衙役只得火速请来一群石匠凿开了一个小洞,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至今当地还有“鹞子翻身,牛儿堂”的说法。

在西崖的石窟中,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四壁及藻井壁画大部皆存,笔致纵放,为后魏作风。中绘佛说法图,千乘万骑来听。西画舍身饲虎图,虎有12,形态各异,堪称精品。尤其正壁龛中一石雕佛,最为妙绝,石佛背光中,上部伎乐天人12,各奏乐器。下部有飞天8个。左右各一侍者,虽小而各具神态。卷涡莲花中,亦有莲花生小佛头。中间坐佛,举掌端坐,显出说法时的慈祥和悦。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中,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的珍品。

麦积山周围还有几个引人入胜的风景点。如麦积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汉末年,雄居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的避署宫。当年的避暑宫,亭台楼阁错落,曲道回廊相连,琉璃碧瓦泻翠,红墙金龙辉映,三檐四簇雕凤,花影翠竹婆娑,银练珠玑飞溅。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碧焕彩的避暑宫早已绝迹,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飞瀑、古柏苍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异兽尚存,组成处处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观。

1982年,麦积山以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石窟文化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一、宗教

以佛教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净土等内容,从壁画和雕刻石碑中反映佛本生和佛传故事是佛教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涅盘等。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作,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

二、艺术

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麦积山艺术以泥塑见长。艺术家们扬弃了以往那种斤斤计较的细部讲究,而把感染力提到了统率一切的高度,神情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从麦积山各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第121窟中窃窃私语的佛弟子,第123窟中童男、童女所表现的虔诚,不是苦行者的虔诚,而是在时代思潮影响下的童稚般的真诚和愉悦。所以,麦积山塑像受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了当地的人与情,使佛教造像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奉。

麦积山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磐变、地狱变及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池、殿宇、车骑和衣冠服饰多具有汉文化特色,反映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飞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绘画以及薄肉塑四种形式的飞天。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外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的飞天。她没有翅膀,没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具天才的杰作。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国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建筑艺术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

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覆莲瓣形柱础,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后室由并列七个四角攒尖式帐形龛组成,帐幔层层重叠,龛内柱、梁等建筑构件均以浮雕表现。因而,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全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真正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已经中国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2装饰风景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北道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20xx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营造的。据《梁高僧传》载,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300余人。西魏时,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这里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曾请庚信为他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隋文帝仁寿四年,秦州使在麦积山顶修建高9.4米的七级宝塔一座,相传为阿育王84000宝塔之一。至今宝塔仍巍然屹立在山顶,不过只存五级,并系近年重修。

当人们进入麦积山风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龛窟密如峰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其建筑高超雄伟,工程奇险浩大,令人赞绝。历代游客诗人,虽惊慕不已,敢于攀至顶端者却少如凤毛麟角。唯心史观有五代诗人王仁裕斗胆攀登,才写下了:“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的切身感观。不过,现在的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参观麦积山塑像后,激动地说:“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来是最引人入胜的。它们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

麦积山塑像有数千身,这里只能指出几件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东崖造像,最壮丽的是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龛间都装饰着天龙八部的浮塑,面容狞怪而不丑恶,表现了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性格。与上七佛阁紧接的5号窟,名曰“牛儿堂”。中间龛门前有一摩醯首罗天,站在一只卧着的犊牛身上。这个牛儿,塑造得相当动人:圆圆的眼,顽皮地注视前言,脚虽蟠曲着,却似乎要跃起的样子,松弛的颈上垂着的皮,也象在动着。不仅身形姿态具备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犊牛所具有的稚气和活泼表现出来了,当地农人非常喜爱,称为“金蹄银角的牛娃”。在牛儿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过,长约10米的隧道,门顶刻有:“小有洞天”四个字。相传在明朝古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个州官,游麦积山庙会,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摆渡铁链上,用鹞子翻身的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只见悬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蚂蚁,顿时头晕目眩,腿软抖战,再也不敢迈步了。众衙役只得火速请 来一群石匠凿开了一个小洞,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至今当地还有“鹞子翻身,牛儿堂”的说法。

在西崖的石窟中,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四壁及藻井壁画大部皆存,笔致纵放,为后魏作风。中绘佛说法图,千乘万骑来听。西画舍身饲虎图,虎有12,形态各异,堪称精品。尤其正壁龛中一石雕佛,最为妙绝,石佛背光中,上部伎乐天人12,各奏乐器。下部有飞天8个。左右各一侍者,虽小而各具神态。卷涡莲花中,亦有莲花生小佛头。中间坐佛,举掌端坐,显出说法时的慈祥和悦。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中,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的珍品。

麦积山周围还有几个引人入胜的风景点。如麦积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汉末年,雄居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的避署宫。当年的避暑宫,亭台楼阁错落,曲道回廊相连,琉璃碧瓦泻翠,红墙金龙辉映,三檐四簇雕凤,花影翠竹婆娑,银练珠玑飞溅。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碧焕彩的避暑宫早已绝迹,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飞瀑、古柏苍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异兽尚存,组成处处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观。

1982年,麦积山以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石窟文化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一、 宗教

以佛教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净土等内容,从壁画和雕刻石碑中反映佛本生和佛传故事是佛教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涅盘等。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作,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

二、 艺术

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

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麦积山艺术以泥塑见长。艺术家们扬弃了以往那种斤斤计较的细部讲究,而把感染力提到了统率一切的高度,神情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从麦积山各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第121窟中窃窃私语的佛弟子,第123窟中童男、童女所表现的虔诚,不是苦行者的虔诚,而是在时代思潮影响下的童稚般的真诚和愉悦。所以,麦积山塑像受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了当地的人与情,使佛教造像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奉。

麦积山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磐变、地狱变及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池、殿宇、车骑和衣冠服饰多具有汉文化特色,反映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飞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绘画以及薄肉塑四种形式的飞天。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外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的飞天。她没有翅膀,没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具天才的杰作。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国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建筑艺术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

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覆莲瓣形柱础,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后室由并列七个四角攒尖式帐形龛组成,帐幔层层重叠,龛内柱、梁等建筑构件均以浮雕表现。因而,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全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真正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已经中国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窟:

方位:

西崖上层西端。

时代:

北魏晚期,宋重修。

窟形:

覆斗藻井平面方形窟。窟内正、左、右壁开尖拱深龛;窟高2.55米,宽2.36米,深2.15 米。

造像:

三壁龛内各塑一佛。正龛内左、右壁中门内两侧塑二力士。佛上半身为宋代重塑,下身衣裙搭于座前呈三瓣式下垂,结跏跌坐于方台上,弟子穿袈裟,下着裙。左弟子塔螺旋发髻。菩萨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菩萨与弟子紧紧相依,面带笑意,双手合掌于胸前,作拍手状,似在窃窃私语,会心交谈,犹如现实生活中一对亲姐弟一般,充满着青春活力与动人的情感,使人位感自然与亲切。力士头部宋代重修。左力士袒上身,下着裙,披巾于腹部穿圆、交叉,左手持金刚杆而立,右手提风带,右力士着宽袖上衣,下着长裙,垂手而立,身穿护身铠甲,刚健雄武,具有一种威严震慑的气魄。此窟为北魏晚期代表性重要沿窟之一。

壁画:佛、菩萨彩绘背光,项光。藻井壁画,大部剥落,均被烟熏黑,仅飞天飘带,隐约可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