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缘分佛法心得体会及感悟 因缘具足佛法感悟(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02:58:08 页码:14
缘分佛法心得体会及感悟 因缘具足佛法感悟(2篇)
2023-01-06 02:58:08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缘分佛法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是大家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小王,或者叫我王导。旁边这位是我们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老李,他有十几年的驾龄,大家可以放心乘车。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大家可以下车了。在去参观景区前的这段时间里,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千佛山的大致概况。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千佛山,古称历山”,至今算来,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上古时期舜帝曾在山下耕种过,所以又称“舜耕山”,是人们祭祀舜帝的地方。以前人们每年在这里举行“迁祓”仪式,借以除恶。“迁祓”就是“迁居高处,祓除不详”,因“迁祓”与“千佛”谐音,后人据将此山称作千佛山了。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千佛山于1959年开辟为公园,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包括兴国禅寺、历山院、唐槐亭、文昌阁、弥勒胜苑等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山的北大门。北大门是景区的正门,也称“礼敬门”,取佛经“礼敬诸佛”之意,走进礼敬门,大家就可以去拜佛了。

进入“礼敬门”,便可看见这座气势雄伟的四柱三楼式石坊,它是千佛山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苍松翠柏、梵宇僧楼尽收眼底。 面前的这条台阶路是大家上山的主盘路,位于盘路两侧的是建于1996年的十八尊石质罗汉像。东侧第一尊是十七降龙罗汉,西侧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罗汉,这是乾隆皇帝给他们命的名。

大家请注意看,前方这尊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属全省之最。

在我们右前方的这座园子叫观音园。它的主体造像就是园中这尊15米高的

铜铸观音像。1980年的时候,这里有一方荷池,1996年景区将池扩建,建起了观音园,并且供有一尊“白衣观音”。20xx年重修观音像,改成了现在的铜质“杨柳观音”。

各位朋友,北大门景区游览走完了,让我们一起登上山间小路,前往西盘道景区吧。(后面的游客跟上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旁边的这棵古槐,现在树干这已干枯,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母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传说,唐朝的开国元勋护国公秦琼是个大孝子,为了给母亲求福增寿,经常到山上来上香许愿,每到此处都要将马拴在这棵树上,于是后人把这棵古槐又称为了“秦琼拴马槐”。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这是一座二柱一楼式木质的丹柱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这四个字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看去,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汪洋大海也不过是怀中之水。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四柱三楼式木枋。坊正面“云径禅关”四字隶书为济南已故书法家黄立孙所书。背面“峰回路转”四字则出自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姜守迁之手。 “云径禅关”的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穿过“云径禅关”坊,迎面的是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

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再往前走,我们去看看兴国禅寺的正殿。俗话说“山有主峰,庙有主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兴国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走出兴国禅寺,我们来到了历山院。历山院是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

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驾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

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舜祠和文昌阁,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4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几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几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对不起了!再一个字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的好,明天的好,现在的好,将来的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关于缘分佛法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在我们的一生中,常常会有一种东西与我们的心灵产生碰撞,或是美目流盼,或是巧笑倩倩。每一次,它总是那么来去匆匆,恰如惊鸿一瞥。然而,于不经意之间,它却让我们作了一次深深的回眸。佛曰:这就是缘。

是的,这就是缘。缘来的时候,总是那么不经意,却又那么美丽,那么动人,那么深刻!因为,恰是那惊鸿一瞥,曾经沧海,一切难再为水;除却巫山,哪里还有彩云?或许,“那一低头的温柔”,足以让我们眷恋一生,追忆一世!

张玲曾说:“嗨,你也在这儿!”是的,我也在这。然而,这看起来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一句话,可曾意味着历经几多春秋?包含着多少轮回?佛祖告诉我们: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可见,这缘之来也,实为不易!

不是吗?遇上你是我的缘!因为有缘,所以我们懂得珍惜;因为珍惜,所以我们努力追求;因为追求,所以我们终于拥有;因为拥有,我们便有了分,也就是份。

缘是美的,分是好的。因为有缘有分,我们便至于美好!

于是,怀揣着这份美好,我们便匆匆上路,风雨兼程。尽管西风凋了碧树,我们义无反顾;尽管衣带渐宽,我们又何曾言悔?因为,我们总坚信:蓦然回首之际,那人一定在,灯火阑珊处。

然而,人海茫茫,浮生匆匆,试问这世上,又有多少有情人能真正寻觅到那“灯火阑珊”处的伊人呢?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风萧瑟,烟水苍茫。为了那情中之缘,我们曾经多少次踯躅水畔?为了那梦中之分,我们又曾经多少次徘徊江头?当我们“溯洄从之”,那“道阻且长”;当我们“溯游从之”,一切又“宛在水中央”。

伊人总宛在,觅之却无踪。这缘之来也,何其闪烁!这分之求也,又是何等茫然!

罢之不能,觅之无方。此时此刻,缘分之于我们,又是一种怎样的痛苦与折磨?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尽管秋水早已望穿,尽管一切早已变得凄苦迷离,也尽管一切早已令我们黯然神伤,然而,我们还是如此痴心不改,执着追求。因为,我们情还在。

对,只要情还在,又岂怕苍天多作弄?于是,我们“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寂寞也不怕,彷徨也不怕;迷惘也不管,失望也不管---我们就这样,就这样一往情深地追,就这样无怨无悔地觅---

然而,缘终究是缘,分终究是分。有缘有分,固然是一份美好!但是,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有缘无分,甚至是无缘无分!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就是古人问缘的:那人先问缘于隐士,隐士想了一会说:“缘是命,命是缘。”此人听的糊涂,然后就去问一高僧。高僧说:“缘是前世的修炼。”这人不解自己的前世如何,就去问佛祖。佛祖不语,用手指了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西东,自由漂泊。于是,他当下顿悟: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云散也是缘。

是的,云聚是缘,云散也是缘。人海茫茫,唯缘分是难求啊!

其实,于我们的一生中,生命何曾不是云?生活又何曾不是云?感情何曾不是云?名利又何曾不是云?云有聚散,人有悲欢;云有来去,人有离合!一切缘于缘,一切也会终于分;一切可能转身即来,一切也会转眼即逝,以至于烟消而云散---

不是吗?曾几何时,为了那莫名的缘,在人生旅途上,我们几番风雨?又曾几何时,为了那可名的分,在青春的路口,我们几许挣扎?然而,结果是:“寻寻觅觅”之后,缘分所留给我们的,往往是一片“冷冷清清”,甚至于“凄凄惨惨戚戚”。这个时候,除了“三杯两盏淡酒”,我们又能如何?此时此刻,除了叹一声“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还能怎样?

当岁月洗尽铅华,当红酥香手不再,当黄藤美酒不再,当宫墙细柳渐残,当雨送寂寞黄昏,我们回过头,又有谁会来轻抚一下我们的肩膀?又会有谁能跟我们说上一言半语抚慰的话?或者说是听听我们的倾诉呢?于是,站在岁月的风口,我们不得不怅然感叹:东风总恶,欢情何薄!

“情缘恰似秋千索”,当缘已灭,当情已尽,当照影惊鸿化作一帘幽梦,梦醒沈园,我们终于发觉:秋千之缘,情如丝索,那荡来摇去的分,又怎堪世俗的拉拉扯扯呢?

徐志摩曾感叹: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是吗?缘来如风,缘去亦如风,我们又何曾带走一片云彩?

是的,缘去如风!在风定的时分,当我们终于看淡了红尘,当我们终于少了许多挂念,当我们再次问缘于菩提树下,或许,佛祖不再手指浮云,而是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缘是命,分亦是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啊!

难道不是吗?缘分之于我们,得之我幸;名利之于我们,不得我命。我们又何必如此苦苦强求呢?

于是有一天,在风起的日子里,我们终于参悟:人之为人,浮生在世,一切之于我们,无非两个字——

随缘!

或许只应如此吧:一切随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