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23:09:46 页码:9
最新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2篇)
2023-11-15 23:09:46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实事求是,客观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反思,不要过分渲染或夸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年届花甲的浙江杭州中学老师陈立群拒绝百万年薪远赴1400公里之外的贵州省台江县义务支教。3年来陈立群将自己的先进教育管理方法倾囊相授动真碰硬、大胆改革不仅带领一所“差校”走上正轨更改变一方教育观念为台江县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陈立群的到来,对台江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可谓雪中送炭。其所展现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教育情怀与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情操,难能可贵。

陈立群不孤独。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决战中,一大批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帮扶人员,放弃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远赴千里之外,全身心投入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他们“把他乡当故乡”,为当地的发展走遍了千山万水,想尽了千方百计,吃尽了千辛万苦,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奉献给贫困地区,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陈立群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陈立群们”的义举和精神值得全社会认真学习。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汇聚全部力量啃下最后的“硬骨头”,需要一大批像陈立群一样的优秀人才,投身贫困地区,将其聪明才智倾囊相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担当者、建设者。我们要对照陈立群的事迹,随时检视自身行为,坚守好自己的初心,认真履行好职责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吴秉泽)。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分配到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

当时的煤矿井下生产条件艰苦,

大小事故时有发生,

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之后,

年轻的肖文儒真真切切地认识到了。

矿山救援实战的残酷。

有一次,一个煤矿采空区着火,

肖文儒带领队员们。

冒着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打密闭墙,

他们披着稻草编织的袋子,

从头到脚全部用水浇透,

抱着砖头来来回回数十趟往火里冲。

眼前是火海,

衣服上却裹着冰水,

肖文儒真正体会到了。

冰火淬炼的滋味……。

1987年11月30日,

一个煤矿发生火灾,井下热浪翻滚,

在黑暗的巷道中,

队友因为走错了方向,

不幸牺牲在了井下……。

这是肖文儒第一次直面死亡,

牺牲的队友是他亲密无间的战友,

他们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

每天朝夕相处。

战友的牺牲,

给他的内心留下了阴影,

然而,短短一年后,

还未从战友牺牲的阴霾中走出的肖文儒。

又遭遇了丧亲之痛——。

身为刑警的四哥,

因公牺牲,年仅29岁。

母亲坚决反对他继续从事这个。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职业。

肖文儒也第一次对是否。

继续坚持这份职业产生了动摇。

“怕,怎么会不怕。

经常做梦梦见自己。

在救援现场突然坠落……”

可就在他迷茫之际,

一位八十岁老太太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1990年,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

突发井下中央变电站着火事故。

肖文儒立即带领队员深入井下救援,

他们穿过有毒有害气体,

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

成功升井后,

有一个老太太见人就问:

哪个是肖队长?

当老太太找到肖文儒时,

立马要给他下跪,

老人哭着对他说:

是你救出了我的儿子!

那时的肖文儒还不到30岁,

那一声谢谢顿时让他悟透了。

救援工作的意义,

“如果大家都不干,

那井下被困的那些人怎么办?

那些人背后的家人怎么办?

但总要有人站出来,扛下去!”

逆向而行,向险而奔!

然而,当肖文儒的内心愈发坚定。

他就愈发深刻地认识到:

如果没有科学的救援技术、

不仅救不了受困者,

连队友们都将被置于危险之中!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这个学校是台江县唯一的普通高中,在校生3000多人,占地160亩,现在除了我之外,还有团中央研究生支教团的4名浙大毕业生在这里支教,杭州市教育局和余杭区教育局也各派了4位老师在这里支教,前几天,余杭区教育局去年派的4个支教老师刚回去。”陈立群说话轻声细语。

“他说话声音是很小,不认真听生怕听不到,但他非常果断,狠抓执行,只要他决定要做的,就一定会执行到底。”台江民中总务副主任莫昌剑说。

陈立群刚到学校的时候,全校只有一个食堂、一口锅烧饭,他的第一项改革就从食堂开始了,现在学校已经有了3个食堂、6口锅烧饭;第二项改革是对全校学生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全校现在有2000多名学生和180多名教职工住校。紧接着,他在两个月时间里相继修订出台了台江县民族中学《职工考勤处理办法》《教师值日制度》《教师课堂常规》《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教师退出机制》等10多项管理制度。

“您为什么选择支教?”在陈立群的办公室里,记者迫不及待地问了这个问题。

“在去学军中学当校长之前,我在杭州长河高级中学做过校长,在那里创办了省内第一个宏志班。我对教育扶贫的一些想法从那时候就开始了。长河高级中学的校门外现在还写着我的一句话:‘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人,生而平等,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父母给予的智商能否获得最大化的发挥,在其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旁人有给予帮助的责任和义务。”陈立群回答。

陈立群的自我评价是,不置一分钱房产,不炒一分钱股票,已经写了16本书。陈立群将他写的两本书送给我,一本是《我的教育主张》,一本是《寄语青春》。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62岁的陈立群出生于浙江农村,也是个放牛娃,因家境困难一度辍学,改革开放后考上大学,人生轨迹得以改写。近40年的从教生涯中,以爱和责任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前途和梦想,是他笃定追寻的目标。也因此,退休后,多家企业开出百万年薪聘请陈立群,都被他婉拒了。

“给我百万,还不如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令我开心。”陈立群说,“我在浙江是‘锦上添花’,在这里却可以‘雪中送炭’。”

在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台江民中是唯一的高中,8月,陈立群受邀担任台江民中校长时,全校每年辍学学生100多个,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占全校人数近一半。

“无论差校、名校,都是帮助学生往最好的方向去努力,激发他们生命能量爆发。给孩子一点光亮,他会还你一片天空。”陈立群说。他默默发誓,要把贫困学生从辍学边缘拉回来,帮助身处困境的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自信从容地走出校园。

苍蝇飞舞的食堂,教室改造的宿舍,几块木板遮挡的卫生间,还时常断水断电;家长大多外出打工,学校成了“托管所”,抽烟喝酒、打游戏、谈恋爱现象严重,个别老师迟到早退混日子……这是台江民中给陈立群的“第一印象”。

在浙江,每年从学军中学考进北大、清华的学生就有几十个,而在这里,每年二本上线率仅10%,和,全校竟然只有一人考上一本。

有人担心陈立群“晚节不保”,他却没打“退堂鼓”:一拖再拖的食堂、宿舍改造工程立即动工,十几项规定出台,全封闭式管理,早读、晚自习挨个教室检查、评比,严格教师出勤管理,甚至辞退了两名工作不力的高三教师。

一批批教师被送到杭州学习,校内开展师资培养工程,每个年级和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并和黔东南州名校凯里一中开展同课异构。

“这位浙江校长不是来走过场啊!”“两个月他就把几年管不住的事管住了!”乱哄哄的民中有秩序起来,县城里议论纷纷。

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陈立群终将学校带上“逆袭”之路:,台江县打破高考无600分以上“纪录”,8人考过600分,450人考取本科。今年,台江民中561人考取本科,其中一本线第一次超过100人。三年来,台江县高考增量从全州末尾冲到了全州第一,中考尖子生几乎全部留在本地。

陈立群跑遍台江,家访了100多个贫困学生家庭,辍学现象基本消失。他四处做讲座,培训师资逾万人次,支教分文不取,反而资助学生、奖励老师30多万元。其实,他身患疾病,并不富有,也有牵挂,90多岁的老母亲独自在临安老家生活,孙女今年5月出生后,还没见过爷爷。

陈立群原本计划支教一年,把学校管理理顺了就走,但每当看到山里孩子期待的眼神,他就心软了。“学生们感谢我,我说错了,是我要感谢你们,因为是你们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提升了我的办学思想,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陈立群说,“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被人需要,是一件幸福的事。”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刘永坦,男,汉族,1936年12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始终致力于我国对海远程预警技术研究和装备发展,为祖国筑牢“海防长城”;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率先在国内开展新体制雷达研究,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

刘永坦院士扎根龙江60载,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推动国家对海探测领域前瞻布局,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雷达铁军”,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极少数拥有新体制远距离雷达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卓著贡献。这位皓首雄心的老党员,用一个甲子的无悔坚守,向深爱的党、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彰显了深厚的龙江情怀和家国精神。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哈工大电信学院电子工程系级硕士研究生于川淼认真观看了央视“时代楷模”发布仪式,深刻感悟了刘永坦院士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的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将来以所学专业知识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他说:“刘永坦院士带领团队四十年磨一剑,为祖国海防装上‘千里眼’,早已将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他身上体现的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感,以及对科研的认真严谨精神深深激励着每个人。作为新百年的哈工大学子,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以奋斗放飞青春梦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级本科生曲佳璐刚入学时就听说了刘永坦院士的事迹,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报告会了解了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刚刚通过哈工大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面试的她,明年夏天将踏上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刘永坦先生栉风沐雨地坚守在雷达试验站?学习完坦先生的事迹后,我得到了答案——党和国家的需要便是他前行的动力。”曲佳璐说,作为一名党员,她将会把自身发展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浙江日报(记者马悦郑文)3年前,原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婉拒民办学校两百万元高薪,独自背起行囊,走进贵州省的连绵群山,担任起黔东南州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他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

3年后,陈立群站在了聚光灯下——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9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支教的日子里,陈立群做了什么,想着什么,又给当地带了什么变化?日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了陈立群,听他讲述这些年的支教点滴,他也想通过《浙江日报》,向家乡人民分享一个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喜讯。

“教育者最为重要的就是把外在的严格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发、内驱的强大动力。舍此,便不成其为教育。”

——陈立群《我的教育主张》。

课堂内外。

守住教学生命线。

这两年开学前,贵州省台江县有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村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开欢送会。孩子的脸上充满自信,家长眼含热泪,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谁家孩子考取大学了”,每个人都感受着这份以前少有的荣耀。

台江县民族中学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全校88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561人考取了本科本科成绩完成率达到了183%其中一本线第一次超过100人。

黔东南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方主战场,也是杭州对口帮扶的地区;台江县是“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作为全县唯一的公办高中,台江民中在陈立群来此就任校长之前,教育质量堪忧:每年仅有100多人能上二本线,和只有一名学生考上一本。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竭尽所能去帮助那些和我当时所处环境差不多的孩子。”陈立群的支教初衷就是这样简单、真诚——不为名利、只为初心。

抱着这样的心愿,陈立群迅速投入到台江民中的工作中。可没想到,上任第一天,当他走进台江民中食堂,着实被“吓了一跳”:偌大一所学校,只有一个食堂一口锅,师生排着长队半天打不上饭;苍蝇乱飞,卫生状况堪忧,学生的营养根本无法保障。

陈立群的眼光确实与众不同,他先从改善师生生活条件抓起,着手改善食堂环境。不到两个月时间,全校3个年级分3个食堂用餐,单独开设教工食堂。

偏远山区硬件条件不好能够理解,可是,整个学校学习氛围之差,才更让陈立群感到诧异:校园本是安静之地,可是台江民中晚自习时间吵吵嚷嚷,老师不管,学生不学,完全不是一所学校应该有的样子。

陈立群立即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学生全部住校,手机全部上交,只在周六发还并限当天使用。学生自习时间不允许在教室讨论,每个班每天检查评比,早中晚挨个教室督察。没多久,3000多人、55间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变得有序起来。

“非宁静无以致远,不静下来,怎么能够想得深远呢?”陈立群说。

浮躁止于宁静。新校长的这根缰绳一拉,这些四处撒欢的学生们像是被一记无形的教鞭抽在了心上,立刻进入了紧绷状态,一盘散沙式的学习氛围逐渐改变。

温文尔雅的校长,动起真格来毫不手软。走进课堂的陈立群,开始调研教学质量。这一次他又被教师的不在状态“吓了一跳”。

“一位高三语文老师讲了20多分钟课,才发现自己讲错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嘛!”陈立群当机立断,直接让这位老师“下课”。没过多久,他又将另一名上课没有教案、跟着感觉走的数学老师调离了岗位。

不到一个月时间,两位老师接连被调岗,在台江县教育界迅速传开,大家都被这位铁腕校长雷霆般的整顿魄力震惊了。

“老师们的精神一下子都绷紧了。”台江民中副校长粟高胜说,大家都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深刻理解陈立群口中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含义,“大家备课、上课都很积极,教学上变得认真严格、质量有了长足进步。”

短短两个月,陈立群制定了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创新教学方法,台江民中经历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巨变,这所原本涣散的学校终于回到了正常轨道。

6月7日,是陈立群来到台江民中带出的第一届毕业生高考的日子。两个星期后,当揭开榜单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到欣喜——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了近300人,是以往的3倍。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陈立群是一名来自杭州的名校长,当了33年的校长退休后,面对民办中学开出的百万年薪,他选择不要一分钱,来到位于贵州省的国家级贫困县支教,在那里继续他一生的教育事业,帮助更多的苗族孩子走出大山。

新学期伊始,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就抓紧时间走村串寨,及时摸清高一新生中贫困生的家庭情况,提供必要的鼓励和帮助。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98%以上的人口是苗族。台江县民族中学是县里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过去,学生的高考成绩一直在黔东南州的各县中垫底。20,在中组部台江工作组的推荐下,从杭州一所重点中学退休的陈立群,来到台江民族中学担任校长。

要改变,第一件事就是规范学习习惯,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可是,3000多名学生只有一口锅。在陈立群的努力下,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变成了三个食堂六口锅。学生从过去一半住校到现在全部住校,实现了统一的寄宿制管理。

今年的高一新生毛进行同学因为交通事故导致右腿严重骨折,了解到他因为家庭贫困没钱手术时,陈立群校长到医院给他垫付了医药费,又帮他筹齐了2万多元的手术费。

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下一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名师,陈立群亲自指导教师们做教案,进行业务交流。同时,还把他们送到杭州名校跟班学习。除了制定新的教师考核管理制度,陈立群还拿出自己的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金,建立了二十万元的奖教基金,用于表彰优秀教师。

今年高考,台江县民族中学包揽了全县文理科第一名,8名学生首次突破了学校十多年来没人考过600分的历史,901人参加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450人。

在支教结束前,陈立群希望培养当地的造血功能。除了管好一所学校,他开始培训全县、全州的校长和教师。如今,62岁的他已经到黔东南州的14个国家级贫困县做了50多场培训报告。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从教近40年,担任中学校长34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乐教善教、思维创新、不忘初心、扎根学校、支教助学……翻看陈立群老师的履历,一位心中装满学生装满教育事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生动形象,鲜活地呈现在眼前。

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从小听得最多的歌曲也是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百听不厌。也曾在心中和作文中,多次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后来上初中高中大学,小时候的理想最终没成实现,而是做了一名文艺工作者。但对老师的崇敬和向往之心,一直不减。每每看到讲述老师故事和展现教师风采的电影,比如外国影片《音乐之声》《放牛班的春天》《心灵捕手》《叫我第一名》《舞出我人生》等,总是跟随着剧情和人物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国内佳片《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云上学堂》,还有最近广受好评的《老师﹒好》等,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我国教育工作者们的先进事迹和别样人生,每每看来,总是感觉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至此教师节之际,向全国教育工作者们献上崇高的敬意,向你们道一声:老师好!祝你们节日快乐!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儿去贵州,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决定到1400公里之外的台江支教,陈立群与年已九旬的母亲告别时这样说。

曾任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军中学校长、头顶“全国名校长”光环的陈立群从坚守30余年的岗位上退休。当时国内多家民办中学向他伸出“橄榄枝”年薪都在200万元以上但他都一一婉拒了。当年8月一次校长培训的机缘他应中组部台江扶贫工作组和台江县委县政府之邀毅然来到千里之外的苗山深处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当问及有何条件和要求时他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扶贫支教。

“在浙江,这些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初到苗岭深处,陈立群还没能适应当地饮食的辣味,学校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怠惰的教风学风也让他频频“皱眉”:食堂设施老旧破损,住宿条件简陋脏乱;听语文课,一位老师讲了一刻钟,才回过神来“讲错了”;一位数学老师上课只凭“信马由缰”的发挥,根本没有准备教案;上自习课,交头接耳声此起彼伏,沉迷手机、无心学习的学生很常见。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与责任感。”这是陈立群常对师生们说的一句话。作为教育工作者,他认为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要求,而这也成为他开始“铁腕”治校、改变学校积弊的精神动力。

短短半年后,台江民中的各方面工作均取得实质性突破,教师的精气神、学生的上进心、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

培养骨干唤醒心灵。

“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这是陈立群对支教工作的看法。如何变“输血”为“造血”?一时治校的成效如何长久保持?他把为当地培养骨干教师纳入了计划。

“和凯里一中的老师一起‘同课异构’,让我找到了差距,虽然压力很大,但确实能促使我快速成长。”参与培训后,台江民中的一位老师感受尤深。

在陈立群出资和推动下,台江民中启动《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针对不同老师情况提出了“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培养计划,建立“同样一门课,支教的老师讲一节、本校老师讲一节,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学习”的“同课异构”教学方法。

此外,陈立群针对台江民中教师大都毕业于本地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走出去”培养制度,三年来,已经派出8批134名教师到杭州重点中学学习。

贵州省教育厅成立“陈立群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后他义务授课主动担任台江县初中、小学校长导师并到贵州各地义务作报告、开讲座60余场接受培训的校长、教师超过一万人次为当地培养起一支“不走的”教师队伍。

“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陈立群常常引用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这句话,凸显他对“精神教育”的关注。

让山区的孩子从小“立大志”,成为陈立群的另一个计划。

在台江民中教学楼上,镶嵌有三排显眼的大字:“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这就是陈立群倡导的“三志”教育,他希望这些能成为“引领、陪伴孩子一生的精神武装”。

在陈立群的推动下,台江民中开展了相应的系列励志活动,通过班会、成人仪式、升旗、演讲等,强化激发师生们对“志”的理解和思考。

如今,台江民中的师生多了一个“12·9励志节”,每年这天,学生们都会在校园里种一棵“志向树”,写下自己的志向。一名学生写下:“生命中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您像天上的星星,我可以循着光亮的方向,一直向前。”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一

陈立群总是说,教师是精神工作者。“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空间,教育的魅力取决于教师的人格与精神魅力。”他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就是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其次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采访他的时候,不时有关于教师培训和评优的名单拿过来请他确定,他逐一点评,因为没有他不熟悉的教师。他说,校长就像家长,必须知人善任,知道每个老师的长处短处,这样老师们才能看到希望。

他还要求所有教师寒暑假都要读书并且写读书心得。“我对他们说过,教师的工资不可能很高,为什么?因为教师的队伍太庞大了,但是教师可以更多以精神上的成就感弥补物质上的不足,开展教学科研,著书立说。”

陈立群做了30多年校长了,他说,经验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能分清轻重缓急,遇到问题能马上静下心来思考对策。“学校里,短平快能做好的事情往往难巩固,关系学校持续发展的,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要有一个过程。”

每个月,他都要撰写一副对联制成条幅,悬挂在台江民中的教学楼上,其中一副写的是“立足苗疆,寒窗苦读,读天读地读未来;放眼世界,发奋求知,知己知人知天下。”可谓豪气干云。

他给学生布置的一项暑期作业是“修家谱”,让学生思考和寻找自我定位,从而增强自我实现的责任意识。

他在学校开设足球、篮球、篆刻、书画、围棋等20多个社团,并担任围棋导师,将每天下午第三节课规定为跑步锻炼的活动课,在校园里开辟志向林,只为让每个学生都有“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这才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内生动力。

他发现台江民中不少老师往往45岁以上就在精神上陷入“未老先衰”,没有了进取心,而年轻教师却没有师傅带,只能干着急,于是他制定了《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将工作5年以内的教师纳入“小荷计划”,工作5到的教师纳入“青蓝计划”,10年以上的教师纳入“名师计划”,前后组织了6批共73名教师到杭二中、学军中学、源清中学等名校参观学习,并通过定期办讲座、开展教师教案反思、教师技能竞赛和课题研究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在陈立群到台江民中之前,台江县中考的前100名,留本地读高中的只有10多个,前200名只留下二三十个,而今年前100名的留下了95个,前200名的只有七八个没留下。高考考上本科的学生从去年的228人提升到了今年的294人。

“陈校长,我们可都是冲着您来的!”在今年高一前100名新生家长会上,家长接二连三向陈立群提问:“陈校长,您支教会待到什么时候?能不能待到把您招进来的学生都送进大学了再走?”

陈立群清楚,当地对他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培养出一批名校长和名师来,一年多来,全县已有18位中小学校长分成六批,来到台江民中跟岗学习。

陈立群和夫人商量后决定,用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设立“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基金”,分成“爱心奖”“责任奖”“育才奖”,每年评选9人,并且要让这个奖项一直延续下去。

教育扶贫责任在肩。

来台江前,陈立群最放心不下家里90多岁的老母亲,而老母亲得知他要去支教,非常支持。“我身体好着呢,不信我跟你打赌。”说罢,老母亲举起一根绣花针,说不戴老花镜也能把线穿过针眼。提起这件事,陈立群发出畅快的笑声。

中午时分,陈立群到3个学生食堂分别巡视了一遍,还细致地测算了学生排队等待的时间,又把学校里电量不足、厕所气味重等问题向总务主任交代了一遍,最后才和浙大学生一起吃饭。

“要是哪一天,这所学校招的老师都跟你们一样,就说明这所学校的发展趋势好了,你们要把一身本事发挥出来。”陈立群有说有笑,望着一桌子红辣辣的菜却有些无奈:“我饿是饿了,但实在吃不下。”其实当地菜比较辣,他难以习惯。

他每天早出晚归,基本不出席饭局,别人宴请时,他总以“对不起,我是来支教的”来谢绝。

“除了日常工作,我还做一些研究,已经有好几篇关于教育扶贫的文章在《人民教育》发表了,还有两篇已经写了一半,有空就继续写。”陈立群告诉我,他每两个月回一次杭州,但最多待三四天就回来,整个暑假只在杭州住了7天。

他去台江县下辖的排羊乡小江小学考察,看到一、二年级12名学生在一间四面透风的破旧木房中学习,而整个村寨除了这所小学,民房基本都修缮一新,于是他将这所小学的照片拍下来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为什么而来的。”

他反复说,应该帮助村民认识教育的真正意义,形成读书光荣的好氛围,形成“耕读传家”的好风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脱贫。

“台江当地很重视教育,所以要请陈校长这样的专家。”在台江民中支教的杭二中物理老师陈鸣对记者说,他是被陈校长的精神感动跟过来的。

台江民中科研室主任时明珠用了两个词形容他心目中的陈立群——负责、有大爱。

在一场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陈立群先是严厉批评了个别教师对于新管理制度持观望态度,缺乏责任意识,接着他将手交叉抱在胸前,拖长语气道:“说不定我一激动,就在这里待个三五年。”话音未落,台下全部哗哗哗地鼓起掌来。

此情此景,让陈立群深深感动:“这说明老师们希望改变,希望学校步入正轨,走上超越式发展的道路。”

陈立群会不会随着一年的支教期结束回到杭州?他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但是他说,他的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这里求知若渴的孩子。

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二

在1984年暑假,距毕业仅过去了2年,陈立群就担任了桐庐毕浦中学的副校长,一年之后,转任桐庐窄溪中学的校长。时至今日,陈立群已经担任校长职务超过三十年,即便如今陈立群已经退休,但仍然担任着校长职务。

三十年来,陈立群帮助不少学生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在桐庐窄溪中学做校长时,有两位学生中考并列第一,但因家庭问题,两人本想放弃读高中而选择中专。陈立群觉得,两个好苗子只读中专实在可惜,便再三做家长的工作。最终,在陈立群的坚持下,两人最终选择了高中,并考取大学,如今一个是浙江工业大学的教授,另一个成为了杭州市某辖区的区领导。

校长不同于普通教师,肩上有着更重的职责。那么要如何做好一名校长呢?陈立群认为,首先要专心致志做教育;其次,做教育应该遵“道”而行,即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陈立群说:“年轻人有活力,需要活动。如何把学习和放松的节奏安排好,让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是一个校长应当掌握的方法。”

创建浙江首个“宏志班”

陈立群担任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时创立了浙江省首个“宏志班”。陈立群说:“‘宏志’就是宏伟的志向。‘宏志班’的学生都是家庭贫困但学业优良的孩子们。”

陈立群认为,解决三农问题,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因为遇上了改革开放,一直读书坚持了下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对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顺利上学的孩子,我就想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陈立群说。

创立“宏志班”时,陈立群还提出了一个口号:希望学生们能够带着一颗爱心走出长河高中的校门,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体验爱,感受爱的同时能够积极地创造爱,践行爱,这样就能够构筑起一个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社会。

首批“宏志班”参加高考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全班51人中,45个上了一本线,第一名更是被清华大学录取。对于这样的成绩,陈立群也十分欣喜。“金钱和物质都会花完用完,但是改变了农民的孩子们的命运,他们将来就会反哺农村,改变农村。”

支教黔东南。

退休之后,陈立群仍在继续他的教育事业——他前往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担任了台江民族中学的校长。

在台江,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就超过了三分之一,整个县也只有这么一所普通高中。陈立群初到学校时,整个学校的管理以及硬件都十分困难。

陈立群认为,苗族的孩子们都很聪明,欠缺的只是教育氛围。自己作为教师,有帮助这些孩子走向成功的责任和义务。“我始终认为,‘寒门’是可以出‘贵子’的。”陈立群说,“由于‘寒门’学子从小就经历着生活上的磨难和历练,所以会具有普通家庭孩子所不具备的客服困难的意志力。”

同时,为了在苗寨形成一个“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民风,在得到县委县政府也高度支持后,每当高考结束时,对于考到二本以上的学生,陈立群都让学校准备一张喜报,盖上中共台江县委和台江县人民政府的章,由老师分路到各个乡各个苗寨寨子里,把喜报送到学生家中,并在学生家门口放弃了鞭炮,让苗寨里的苗族同胞都能感受的读书读好了是一种荣耀。

从教四十年来,陈立群始终坚持一心做教育。陈立群在思考总结自己四十年的教育生涯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在感恩。陈立群说,创立“宏志班”以及到贫困的苗族地区支教,对这些学生们,自己始终怀着感激之情。这些孩子使得自己有机会去做一些贫民教育工作,这些事提升了自己的办学思想理念,同时丰富人生阅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