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铸铁机工心得体会如何写 铸铁机铸铁过程(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03:57:37 页码:13
铸铁机工心得体会如何写 铸铁机铸铁过程(4篇)
2023-01-06 03:57:37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铸铁机工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我班本次专业生产实习是自20xx年x月19日至20xx年x月4日在xx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由学院xx老师带队对xx原料厂、炼铁区、炼钢区、连铸区、型棒厂和xx公司高线生产区等主要厂区生产线进行参观学习。

此行前往xx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实习是在已完成了钢铁冶金生产过程与工艺的认识实习,已学习了金属学、传输原理和钢铁冶金学(i、ii)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次生产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生产活动: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生产技术的实际知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及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面向生产、深入实践对生产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现场的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劳动、经济等各方面管理知识,增强学习经济、管理观点;坚定和加强学生为四化建设努力学习,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思想和观点。

参加专业生产岗位的各项生产活动,包括必要的劳动,了解和熟悉专业生产流程和相应的操作规程,学习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掌握操作要领;了解和熟悉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设备,其工作原理和性能,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通过调查研究,与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座谈讨论了解生产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存在的薄弱环节、技术措施和发展前景等;了解钢铁生产的生产组织,产品成本和生产经济效果;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实习厂具体情况深入开展某些专题的调查研究,并为课程设计作资料准备工作。

这次寒假在钢铁企业的生产实习是较学校课堂学习更为直观的一种主动性学习平台,通过直面钢厂生产现场的实践增加我们对钢铁冶金方面的感性认识,同时锻炼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工作能力。

在xx钢厂实习的时间是20xx年x月19日至20xx年x月4日。实习期间,我有幸作为班上实习小组的组长之一,平时主要负责通知小组各成员实习事务,检查小组出勤人数,带领小组有序地进行生产实习。在此之前,我们在学校进行了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入钢铁企业实习之前,我对于炼钢炼铁只有一个模糊的理解。x月15日,学院组织冶金工程专业6个班级在学校观看了宝钢的炼焦系统、各大高炉容量、高炉炼铁四大物料平衡系统、出铁水、煤气回收等录像。另外,我们还观看了宝钢炼钢生产工艺系统、初轧生产工艺流程(钢钉均热—初轧—板坯冷却—钢坯连轧—钢坯冷却精整)、钢管生产工艺流程、热轧生产工艺流程、冷轧生产工艺流程、宝钢连铸新技术。这次契机让是我学了专业课后第一次接触炼钢炼铁画面,对于我在进入钢厂实习有很大帮助。

在酷暑难当的实习期间,两位老师非常辛苦、认真负责为我们班的实习联系实习单位、商量实习的各种繁琐事宜,我觉得老师为我们这次暑期生产实习付出了很多辛劳。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始终贯彻保障大家安全并尽可能学到更多知识的原则给我们灌输安全意识、安排实习所要完成的任务,大大提高了效率,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对于马上要进入大四阶段的我们,已经学过了冶金传输原理、冶金物理化学、金属学、炼铁学、炼钢学、凝固原理与连铸工艺等专业课,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扪心自问,我们对于踏上钢铁企业参加工作、或是继续前行做研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生产实习是一个增长我对专业领域见识的平台,是一个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是一个在本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的枢纽。

从自身的体会来讲,我有种特别强烈的感受。大三的学习就这样结束了,而大四的专业课程也并不是很多,不管在大学的这几年学习成绩如何,我认为仅把它当做一种阶段性的对自己付出努力的短期回馈才合适。眼前最重要的是在毕业前放平心态,重新给自己定位,着实梳理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于今后的发展趋向,我不免有点茫然,而且我相信其他同学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实习之前,对于高炉、转炉、精炼炉、连铸设备所知道的在实习之后才发现竟是那样的少,比如说对高炉的进料系统、热风炉的工作原理、热风炉如何往高炉内送热风、针对高炉悬料的解决办法等并没有清晰地思路;还有比如说转炉在脱碳过程的操作流程、溅渣护炉的具体操作、散料的加入顺序和加入量等,这些都是我在学校里一时难以真正吸收为己用的知识;精炼炉和连铸机也同样,老师们在课堂上不断重复给我们讲解,但是如果没有经过现场亲身感受,对与这些设备的工作情况的理解永远只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很难深入其本质去分析问题。

我记得在转炉区观看钢铁4#转炉出钢过程,在实习之前只会用“出钢”二字概括了这个过程,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如此简单的事情:经过取样合格后,挡渣机装上挡渣球(成分为铸铁加耐火材料)推向转炉,然后倾斜转炉倒出钢水(倒钢水过程由于碳成分不合格还要加入生炭进行拉碳),钢水在出钢口位以下时将挡渣球堵住出钢口(防止转炉渣随钢水一同流出)再倒完钢水,最后溅渣护炉,再将挡渣球推入转炉的剩渣中一同倒出。这个放挡渣球的时间也是相当关键,若时放得太早则由于挡渣球密度介于钢水和渣之间的缘故而不能停留在出钢口,并且挡渣球由于在钢液中停留时间太长会融化在钢水中,影响钢液的成分,若放得太晚,由于出钢太多,钢液面在出钢口位以下则会导致大量钢渣随钢水流出,只有在恰当时间既能出钢又能挡渣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生产实习既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千金不易的查缺补漏的机会。不久的将来,我们即将走向实习地这样的岗位,在这之前,我们提前去“体验”钢铁企业的工作环境,可以增长我们对钢铁领域工作场所的接受力,为以后真正投入工作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一次生产实习,我明白了自己仅在学校里学习的不足,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都不懂,对冶炼的大部分数据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实习过程中,每天都要接触非常多的工艺参数,虽然不能仅依靠这一次实习掌握,但是在不断的重复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另外,这次实习让我发现了自己欠缺的地方,幸好还有一年的大学本科生活,这一年我更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扎扎实实弥补之前学习中留下的空缺。

最新铸铁机工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20xx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20xx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最新铸铁机工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20xx年寒假的到来同时标志着我大三学习的结束,每年此时的暑期生产实习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而徐徐拉开帷幕。

一、实习背景(实习目的、实习要求、实习场所、实习起止时间)

(1)实习起止时间、场所:我班本次专业生产实习是自20xx年x月19日至20xx年x月4日在xx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由学院xx老师带队对xx原料厂、炼铁区、炼钢区、连铸区、型棒厂和xx公司高线生产区等主要厂区生产线进行参观学习。

(2)实习目的:此行前往xx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实习是在已完成了钢铁冶金生产过程与工艺的认识实习,已学习了金属学、传输原理和钢铁冶金学(i、ii)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次生产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生产活动: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生产技术的实际知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及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面向生产、深入实践对生产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现场的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劳动、经济等各方面管理知识,增强学习经济、管理观点;坚定和加强学生为四化建设努力学习,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思想和观点。

(3)实习要求:参加专业生产岗位的各项生产活动,包括必要的劳动,了解和熟悉专业生产流程和相应的操作规程,学习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掌握操作要领;了解和熟悉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设备,其工作原理和性能,主要工艺参数和指标;通过调查研究,与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座谈讨论了解生产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存在的薄弱环节、技术措施和发展前景等;了解钢铁生产的生产组织,产品成本和生产经济效果;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实习厂具体情况深入开展某些专题的调查研究,并为课程设计作资料准备工作。

二、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内容)

(1)实习过程:这次寒假在钢铁企业的生产实习是较学校课堂学习更为直观的一种主动性学习平台,通过直面钢厂生产现场的实践增加我们对钢铁冶金方面的感性认识,同时锻炼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工作能力。

(2)实习内容:在xx钢厂实习的时间是20xx年x月19日至20xx年x月4日。实习期间,我有幸作为班上实习小组的组长之一,平时主要负责通知小组各成员实习事务,检查小组出勤人数,带领小组有序地进行生产实习。在此之前,我们在学校进行了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入钢铁企业实习之前,我对于炼钢炼铁只有一个模糊的理解。x月15日,学院组织冶金工程专业6个班级在学校观看了宝钢的炼焦系统、各大高炉容量、高炉炼铁四大物料平衡系统、出铁水、煤气回收等录像。另外,我们还观看了宝钢炼钢生产工艺系统、初轧生产工艺流程(钢钉均热—初轧—板坯冷却—钢坯连轧—钢坯冷却精整)、钢管生产工艺流程、热轧生产工艺流程、冷轧生产工艺流程、宝钢连铸新技术。这次契机让是我学了专业课后第一次接触炼钢炼铁画面,对于我在进入钢厂实习有很大帮助。

三、总结(实习体会、意见或建议)

(1)实习体会:在酷暑难当的实习期间,两位老师非常辛苦、认真负责为我们班的实习联系实习单位、商量实习的各种繁琐事宜,我觉得老师为我们这次暑期生产实习付出了很多辛劳。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始终贯彻保障大家安全并尽可能学到更多知识的原则给我们灌输安全意识、安排实习所要完成的任务,大大提高了效率,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对于马上要进入大四阶段的我们,已经学过了冶金传输原理、冶金物理化学、金属学、炼铁学、炼钢学、凝固原理与连铸工艺等专业课,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扪心自问,我们对于踏上钢铁企业参加工作、或是继续前行做研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生产实习是一个增长我对专业领域见识的平台,是一个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是一个在本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的枢纽。

从自身的体会来讲,我有种特别强烈的感受。大三的学习就这样结束了,而大四的专业课程也并不是很多,不管在大学的这几年学习成绩如何,我认为仅把它当做一种阶段性的对自己付出努力的短期回馈才合适。眼前最重要的是在毕业前放平心态,重新给自己定位,着实梳理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于今后的发展趋向,我不免有点茫然,而且我相信其他同学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实习之前,对于高炉、转炉、精炼炉、连铸设备所知道的在实习之后才发现竟是那样的少,比如说对高炉的进料系统、热风炉的工作原理、热风炉如何往高炉内送热风、针对高炉悬料的解决办法等并没有清晰地思路;还有比如说转炉在脱碳过程的操作流程、溅渣护炉的具体操作、散料的加入顺序和加入量等,这些都是我在学校里一时难以真正吸收为己用的知识;精炼炉和连铸机也同样,老师们在课堂上不断重复给我们讲解,但是如果没有经过现场亲身感受,对与这些设备的工作情况的理解永远只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很难深入其本质去分析问题。

我记得在转炉区观看钢铁4#转炉出钢过程,在实习之前只会用“出钢”二字概括了这个过程,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如此简单的事情:经过取样合格后,挡渣机装上挡渣球(成分为铸铁加耐火材料)推向转炉,然后倾斜转炉倒出钢水(倒钢水过程由于碳成分不合格还要加入生炭进行拉碳),钢水在出钢口位以下时将挡渣球堵住出钢口(防止转炉渣随钢水一同流出)再倒完钢水,最后溅渣护炉,再将挡渣球推入转炉的剩渣中一同倒出。这个放挡渣球的时间也是相当关键,若时放得太早则由于挡渣球密度介于钢水和渣之间的缘故而不能停留在出钢口,并且挡渣球由于在钢液中停留时间太长会融化在钢水中,影响钢液的成分,若放得太晚,由于出钢太多,钢液面在出钢口位以下则会导致大量钢渣随钢水流出,只有在恰当时间既能出钢又能挡渣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生产实习既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千金不易的查缺补漏的机会。不久的将来,我们即将走向实习地这样的岗位,在这之前,我们提前去“体验”钢铁企业的工作环境,可以增长我们对钢铁领域工作场所的接受力,为以后真正投入工作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一次生产实习,我明白了自己仅在学校里学习的不足,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都不懂,对冶炼的大部分数据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实习过程中,每天都要接触非常多的工艺参数,虽然不能仅依靠这一次实习掌握,但是在不断的重复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另外,这次实习让我发现了自己欠缺的地方,幸好还有一年的大学本科生活,这一年我更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扎扎实实弥补之前学习中留下的空缺。

最新铸铁机工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20xx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池前,建于公元1920xx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实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