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生态优先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7:32:20 页码:10
最新生态优先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9篇)
2023-11-19 17:32:20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地方。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客观客观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不要过于主观或情绪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示和思路。

生态优先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乌海,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滋养着沿河两岸的乌海人。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弹指一挥间,十年成绩单令人欣喜。本台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系列展播,今天播出《坚持生态优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5月22日,__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沿着指引的方向,乌海市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打出“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的“七治”组合拳。

以来,我市在污染防治上累计投入178.2亿元,实施大气环境整治项目170个,统筹推进矿区环境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绿色矿山建设,排土场火点实现“动态清零”,200多公里矿区道路实现全封闭管理,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持续下降。如今的乌海,水净、湖美、河畅、林青、岸绿,“五分钟休闲绿地”和“十分钟休闲圈”让乌海市民乐享“绿色福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了市民诗意生活的“标配”。

生态优先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问题。作为地球的主人,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对全球生态环境负起责任来。在这个日益被工业污染、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所危害的世界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迫在眉睫。通过深入感悟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意识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对于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的重要性。

第二段: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在全球生态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任何环节的破坏都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例如,过度的森林砍伐导致了土地沙漠化,影响到了大气、土壤和水的平衡。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严格控制森林砍伐,加强重点保护地区的保护力度,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第三段:气候变化与全球生态。

气候变化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问题。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了地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引发了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进程,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能源转型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逐步放弃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此外,鼓励人们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段:海洋生态保护的必要性。

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海洋生态面临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海洋生态,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首先,禁止非法捕捞和过度捕捞,保护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长。其次,加强海洋污染的防控,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等污染源的排放。最后,设立海洋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海洋生态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第五段:个人责任与行动的重要性。

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不仅仅是政府和机构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可以通过节约能源、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方式,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宣传和教育他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每个人的努力都可以汇聚成全球环保的一股力量,共同为我们的星球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结尾:总结全球生态感悟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的行动。

通过深入的感悟,我们意识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某个地区或个人的问题。生态平衡、气候变化、海洋生态以及个人的责任都是我们保护全球生态的重要方面。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才能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任务重大,但我们不能等待他人去做,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为地球的未来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呼吁,保护全球生态环境,让地球成为我们珍惜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生态优先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第一段:引言(背景介绍)。

如今,全球各地都在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态优先政策。而个人对生态优先的理解和体会是什么呢?在我的生活中,我亲身感受到了生态优先原则给社会和自然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从中汲取了不少教训和启示。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享我对生态优先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尊重自然平衡。

生态优先的第一个原则是尊重自然平衡。自然界的生物群落以及各种生物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而人类的行为往往会破坏生态平衡。在我的生活中,我注意到许多城市中因为过度开发和污染而面临生态危机。通过生态优先的意识,我开始尊重和保护自然,比如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种植绿植和参加环保活动等等。这些小小的改变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们累积起来,对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段:提倡低碳生活。

生态优先的第二个原则是提倡低碳生活。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作为全球公民,我们有责任为减少碳排放出一份力。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避免浪费水电资源等等。虽然改变不一定容易,但这是一个从身边做起的过程。通过低碳生活方式,我们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第四段: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优先的第三个原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每一个都是独特而有价值的。然而,人类的活动往往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在我的家乡积极参与了植树造林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活动,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手段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个个体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五段:持续改善环境。

作为一个生态优先的信念者,我深知环境保护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在我的身边,我目睹了一些鼓舞人心的变化。例如,一些企业推行了环保政策,采用了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大幅降低了环境污染。而这些例子无疑给了我们希望,也让我相信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人类社会一定能够实现持续改善环境的目标。

结尾:

生态优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它不仅关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更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通过尊重自然平衡、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改善环境等方面的努力,我深刻体会到生态优先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生态优先的信奉者,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行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生态优先的行动中来,共同保卫我们的美丽家园。

生态优先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沿河蜿蜒的生态绿道,花草繁茂的园林美景,焕然一新的钟楼长廊……近日,“德阳之窗”6大区域正式开放,吸引了不少周边市民来这里休闲锻炼。

德阳旌湖,被当地人民亲切称为“母亲河”,因贯穿城市中轴,也是当地最重要的核心生态廊道。然而,在城市发展中,旌湖两岸也面临着绿道连接不畅、公共设施老化、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为拓展居民幸福空间,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德阳旌湖改造刻不容缓。

2022年,德阳以“国际旌城名片,公园湖岸绿廊”为目标定位,启动德阳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通过项目改造将实现旌湖两岸滨江慢行系统连续贯通,助力打造国际水准特色滨水城市,同时逐步修复区域内生态环境,促进流域水环境保护,将旌湖两岸打造为名副其实的“德阳之窗”。

全线改造凸显滨水绿道新面貌。

旌湖两岸绿树成荫、河风阵阵,河中有游船水鸟,岸边有鲜花环绕,朝有薄雾绵绵,夕有落日余晖。住在附近的居民刘阿姨,伴着晚霞的金光,带着孙子在岸边游玩散步,欣赏波光粼粼的河面。“我们一家就住在附近,看到河岸边越变越美,我们非常开心,现在每天晚上我都要下楼走一走。”这里已然成为刘阿姨的每日打卡地。

如何打造美丽“城市秀带”,创建优美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的重点所在。

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计划打造总长度为19公里,建设总用地面积约114.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工程1.9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总坪及景观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亮化工程四大类。

“项目改造的路线长,覆盖范围很广,基本上贯穿整个主城区,我们目标就是实现游步道全线贯通,修复区域内生态环境,使两岸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让旌湖真正‘动’起来。”中建三局绿投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自去年4月开工以来,项目团队多点推进、多段落开工,通过搭建亲水栈道,增设人行桥,构筑无障碍的滨水绿道,使原先老旧狭窄的旌湖两岸,现已通过步道、车道、骑行道贯通成线,实现旌湖两岸顺畅出行,打造出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科技赋能开启智慧城市新气象。

闲暇时在旌湖两岸散步、观鸟、赏景,如今已经成为许多德阳市民的生活日常。提供更加多元的娱乐选择、创造更加便利的出行通道、打造更加智慧的城市公园是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迭代升级”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将为市民们提供更加现代化的休闲体验。

“每当秋冬季节,旌湖就会飞来大量候鸟,引得不少游客围观打卡。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水鸟,降低市民观鸟门槛,我们特别在河岸鸟类聚集处设置观鸟望远镜,可以远距离观赏候鸟聚集、群鸟戏水等场景,为爱好者提供免费直接的观鸟体验。”德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

不光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旌湖两岸还广泛应用智慧技术,将现代化智能设备融入两岸景观建设中,引入多功能灯杆、智能座椅、智慧健身器械等多个智慧应用设备,给旌湖两岸装上“智慧大脑”,为居民游客提供智慧广播、智能报警、wifi覆盖、无线充电等现代化功能,打造“5g+”城市智慧管理新模式,让市民欣赏自然风光时也能感受科技便利。

智慧管理打造精益建造新格局。

关注结果更要做好过程,为高效打造“高颜值”智慧城市,项目团队将智慧管理应用于建设过程,使用智慧工地系统,运用现代化手段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措施进行管控。

“我们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监管,对滞后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力求按照工期节点要求完成所有工程内容,实现工程建设的全周期管理。”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智慧管控、智慧建造,旌湖两岸原先设施老旧、摆放杂乱、绿植单一、配套设施缺乏的问题不复存在,并通过智慧升级为居民创造直观式、沉浸式的体验,感受到滨水宜居城市的独特魅力,逐步构筑出城市健康生活的新版图。

旌湖两岸绿色生态带建设项目在旌城绿廊、生态修复、低碳城市更新、绿色精益建造、智慧运营五个方面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研发,应用百项优化技术助力项目履约,实现“城、水、人、绿、文”的和谐统一,有效重塑旌湖两岸生态功能空间格局,推动片区生态价值转换,激发旌湖两岸消费活力、文化活力,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态优先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了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许多人开始参与生态文明网课学习,探讨环保的重要性和相关的解决方法。在参与在线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也对未来的环境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思考。以下是我在学习生态文明网课时的心得体会感悟。

首先,生态文明网课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通过在线学习,我系统地了解了生态文明的概念、背景和目标。课程设置了许多案例和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比如,课程中提到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退化等问题,都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这些内容使我深刻认识到了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也让我更加重视起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其次,生态文明网课的教学方式生动有趣,激发了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视频讲解、互动问答、在线讨论等,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的内涵。尤其是与同学们的互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在学习中获得了乐趣。同时,老师们的讲解方式生动形象,引用了许多实际案例,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第三,生态文明网课的学习互动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验。课程中提供了大量的互动环节,使我们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思考和参与。通过与同学和老师们的讨论和交流,我对于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同时,课程还设置了许多实践任务和作业,要求我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这种互动学习的方式让我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环境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第四,生态文明网课的学习使我形成了正确的环保价值观。在课程中,老师们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学习生态文明,我深深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也对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表示反感。现在,我在生活中注重节约能源、减少垃圾的产生,积极倡导环保行动,并影响身边的人一起行动起来。这种正确的环保价值观将伴随我一生,让我在未来为构建生态文明不懈努力。

最后,生态文明网课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构建美好的生态文明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的保护者,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我们所做的每一次环保行动都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通过参与生态文明网课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挑战性,也对生态文明的实现充满信心。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各种环保行动,致力于为构建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积极行动,我们一定能共同创造出美丽的地球家园。

生态优先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我参加了20__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中的水利工程培训。在培训工作平台中,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教师视频讲座等形式,我完成了24学时公需科目及48学时专业科目的学习,系统的掌握了水资源管理与水利工程建设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老师讲解,认真笔记,认真思考,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并且加深了对水行业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了解,基本掌握了水利行业的发展动年向。这次培训学习有助于我在实际工作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提高专业工作水平,扩展实际工作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更好的为我省水利行业区域竞争能力的提高和行业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次水利工程培训的课程是第一讲地下水资源总量管理与协调开发,该课程是研究水文与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材料、生态水利工程技术、的一门综合课程。本课程总共分为三讲,第一讲为“第一讲地下水资源总量管理与协调开发”,第二讲为“第二讲水利工程中的建筑材料“,第三讲为“生态水利工程技术”。

在第一讲“地下水资源总量管理与协调开发”中,我主要学习了井灌区水资源管理、井灌区地下水关键水位与控制性总量等内容。以上这些内容可以辅助提高我对于水行业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加深对本专业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了解,提高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认识,扩展实际工作的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第二讲“水利工程建筑材料”中,我主要学习了水工材料概述、混凝土外加剂、泡沫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型水工材料和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通过本讲的学习,使我掌握了当今水利工程建设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解决水利工程问题的新方法、新技术,了解了水利工程建筑新材料的应用,从基础理论、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多方面拓展知识层面,掌握了本行业的发展动向,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提高专业工作水平。

第三讲“生态水利工程技术“河流的价值及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因素、健康河流及河流的生态修复、3河流廊道生态工程技术、水库的生态治理等内容。

通过内容的学习使我了解到生态水利工程技术的重要作用。现代科学发展使我们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学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时,却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求。而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也会给人们的长远利益带来损害。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二者关系方面,理性地寻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合理的平衡点。

2.81万亿m3,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230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列世界第108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不仅水资源量贫乏,而且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降水在地域上是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雨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另外降雨量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雨量过于集中,利用难度很大,非汛期雨量过少,同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的水量相差悬殊,极易造成水旱灾害。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各项活动的基本物质,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水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一样,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是却又受到量的限制,因此存在着如何合理有效分配的问题。

了解了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及水生态与水环境问题后,便是采取相应的措施。节水灌溉是以节约农业用水为中心的高效技术措施,它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涵。其核心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适宜的农业技术和用水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充分提高农业水利用率和水的生产效率,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微灌等节水工程技术,农田保蓄水技术、节水耕作和栽培技术、适水种植等节水农业技术;节水灌溉制度、量测水技术、灌溉管理自动化等,以及与这些技术相应的节水新材料、新设备。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系统的梳理了一名水利方面的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政治修养,强化了理论素质,更重要的是发觉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未来成为推动我省水利行业区域竞争能力的提高和行业建设的发展的合格的技术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水利方面的技术人员,一方面,加深了我对当前水利水文形势与任务的认识,对水文与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农业水利等方面要有较深入的了解。通过此次的学习,我的水文与水资源、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管理、农业水利方面的知识有所提高,对相关方面的现实及前沿问题有更好的把握;掌握了当今水利工程建设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解决水利工程问题的新方法、新技术及水利工程建筑新材料的应用,从基础理论、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多方面拓展知识层面,了解了本行业发展动向、灌溉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用水和缺水现状及21世纪用水预测及我国传统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国内外农业与生态节水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我作为一名水利方面的技术人员,对国家的治水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把握应该是很重要的一项基本要求。“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和紧迫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

生态优先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_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实行“在线实时监督环保”的新举措,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应该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全社会应该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生态优先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近年来,黄材镇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以炭河古城为核心,博物馆、水果采摘、民俗研学等为辅的“一轴多元”全域旅游格局日趋完善,依托这一优势,黄材镇铆足干劲,在产业文章上深耕笔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辣椒加工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走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畅享绿色休闲积蓄发展势能。

“我们准备去炭河古城游玩,被周边盛开的荷花吸引了,还看到大片大片的莲蓬,我们就下车来采摘了。”刚从长沙过来旅游的曹女士告诉记者,原本只是来炭河古城游玩的,没想到周边风景这么美,还有水果可以采摘,收获了满满一车厢,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炭河古城城墙旁,百果园里,荷叶连天、桃李芬芳、葡萄青翠……走进去,清香悠远。

“景区开发,我的果园最得利,产出的水果根本不用自己找销路,都是来往的游客采摘带走了!”炭河古城旅游业的开发,让周边村镇的发展都走上了快车道,而百果园负责人尹富冬眼疾手快,以己之长,搭上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快车。

炭河古城开业往来如织的游人打破了这里的千年沉寂复刻了千年前的都市繁华景象。一直在家务农或种水稻或种应季水果的尹富冬成立了建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了村里200多亩地种植了火龙果、草莓、黄桃、李子等28种水果一年四季不间断有水果供应。“百果园要的是四季花开四季果香让游人来了炭河古城不但玩好还要吃好。”

不得不说,尹富冬的眼光很独到,动作也给力。五年来,贫瘠土地大翻身,变身真正的“百果园”,来这里“上班”的农民多的时候超30人。涨了腰包,也富了村邻,尹富冬非常自豪:“不算土地流转的费用,仅去年一年,工资就开出20多万元,多的在我这里收入三四万元!”

碧绿的葡萄藤下一片清凉,本地村民熊旭良正忙着为还未成熟的夏黑葡萄疏枝修叶。她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给果树修剪枝叶、除草,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果园长期有事做,离家也近,我每年能从这里领走两三万元工资,顾家赚钱‘两不误’。”

即将迎来葡萄、黄桃、李子的采摘旺季,尹富冬每天忙碌在果园,看着挤满枝头的水果,他大胆预估自己的收成:“去年四季水果卖了50多万元,今年加起来至少可以比去年多20万元!”

小水果身负“大钱力”,笑了的可不止一个“尹富冬”。据悉,目前黄材镇共有824家企业、45家专业合作社种植水果和家庭农场,全镇累计种植水果面积超3500亩,产量5250吨,产值4200万元。随着水果产业发展逐渐专业化,村民们看到了盼头,也尝到了“甜头”,水果经济不仅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更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近年来,黄材镇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以炭河古城为核心,博物馆、水果采摘、民俗研学等为辅的“一轴多元”全域旅游格局日趋完善,依托这一优势,黄材镇铆足干劲,在产业文章上深耕笔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辣椒加工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走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做优研学品牌解锁致富密码。

“今天我们要把床全都铺好,搞好卫生,准备接待新一批客人入住。”进入暑假,研学热潮即将开启,黄材村四组的姜柳青夫妇要忙起来了。

20下半年,黄材镇依托炭河古城得天独厚的人文底蕴,成功引进青铜王国研学营地民宿项目,将“千手”爱心大屋安置区农户的空置房,整合成民宿营地,以“公司+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开始运营,农户通过专业培训,取得餐饮、客房服务上岗证,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住宿标准。营地负责人操琳琳向记者介绍:“我们营地整合了20余户房屋资源,每户可接待20—40人,可以容纳800余人,这也为户主们创造了一定的收益。”

姜柳青家推门可见炭河古城,地理位置优越,家中孩子都在外打工,家里就剩夫妻俩,空余房间全与研学营地民宿项目签了约。“我们家10间房安排了41个床位,还可以承包学生的伙食,这样一来,闲置房和闲人都有了工作、有了收入。”

黄材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宁永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不是盲目上马项目,经过专业人士的调研,景区每年预计能够带来研学人数超2万人,群众每户可增收三四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15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营地民宿周边还建有新风、兰芳、门前湾、何家湾等美丽宜居村庄,黄材镇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非常注重因地制宜展示相应文化主题,在便民惠民的同时使村民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兰芳美丽宜居村庄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移风易俗主题,将废弃养鸡场改建成农家书屋、废弃养猪场改建成风尚堂,后者大力倡导节俭办酒席,成为众多村民举办婚宴的首选之地。2022年11月11日,市委书记张作林来到兰芳屋场,实地调研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等情况,并为黄材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宣讲党的__精神,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交流学习党的__精神心得体会。兰芳屋场农家书屋也于2023年3月获评了“长沙最美农家书屋”。

今年59岁的刘月平是兰芳屋场八组组长,作为村(居民)代表的他负责15个户子,他带领着八组村民定期维护屋场以及书屋的环境卫生,他向记者介绍:“自从农家书屋建成以来,村里的孩子就经常来这里看书学习,还经常开展亲子活动,我们一定要把这里维护好!”黄材镇通过建设农家书屋等举措,引导广大群众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书香中陶冶情操,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丰富精神文化需求路上的“充电站”,让全民阅读的春风吹遍千家万户。

“各美其美,又有文化做底蕴,不但美了村庄,更为我们以后的研学项目提高品质、增强吸引力打好了基础。”黄材村党总支书记姜文伟表示,村里将以组级全覆盖为目标,高标准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争取到2025年,实现每组都有美丽屋场。

助推特色产业拓宽源头活水。

“我们可以帮助农户解决滞销之忧,高价、他们自己可以卖到外面去,低价、我们可以以保底价格收购,他们种多少我们收多少。”唐辣子食品加工厂负责人唐正良告诉记者,唐辣子食品加工厂是一家以辣椒为主要原料的现代化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成功认定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唐辣子积极加入供销合作社组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提升了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致力为辖区“三农”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2022年产辣椒酱6000多吨,实现收入3500万元、净利润260万元。

“用毛巾吸水会更干净,不会让水到处飞溅,这些密封保存的辣椒最忌讳沾生水。”幽暗的室内,气温骤降10℃,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大瓷坛,“咕嘟咕嘟”冒着气泡,两名工人合作,用毛巾把坛盖外的水吸出、拧干,把坛颈擦拭干净,才小心翼翼地抬起硕大的坛盖;戴上一次性手套,一把把捧出已经腌制好的剁辣椒,转运到操作间,包装、贴标、冷藏,一气呵成。

“唐辣子食品加工厂入驻黄材之后,我们既能通过销售自家种植的辣椒赚钱,还能在厂里打工拿月薪,生活美得很!”身穿工作服的邻近村民姜正文高兴地介绍,这里的员工基本都是世代务农的村民,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培训后,大伙很快能胜任各自岗位,洗辣椒、分拣、搅拌、包装……一批批成品剁辣椒被分批送到存储库房、发往全国各地。

唐正良告诉记者,,考虑到黄材镇域水质纯净、土壤肥沃等自然资源优势,他决心将“厂龄10岁”的唐辣子厂搬到黄材镇。黄材镇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抓住“黄材辣文化”发展点,从平台建设、要素保障、创业服务、政策支撑等方面出实招,大力扶持这家特色企业。同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动农户种辣椒,鼓励合作社收购辣椒,助力企业加工辣椒。,黄材镇抓住“一镇一特”机遇,将辣椒产业培育成特色产业,发展万亩辣椒种植园,不仅为企业做好了原材料保障,更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此外,唐辣子还成立了“芸上炭河”公司,以青铜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为重点,将民宿产业与景区、文化、农业等传统产品深度融合,形成“民宿+”乡村旅游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民宿+”乡村旅游模式,进一步用活黄材农文旅资源。

唐辣子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项目中,通过技术培训、产品回收和吸纳就业等方式,带动88户327人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其中脱贫户23户56人、监测户2户4人、其他农户63户270人),每年保底支付集体经济组织分红资金19.904万元。带动黄材镇辣椒种植面积增加至近7000亩,历年来共带动周边农户用工20万人次,为困难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实现劳务创收300多万元。

同时,该公司还成功组建线上营销团队,和线下实体营销并行结合,依托沩滨村农业产业园联合党支部与黄材村灏华农产品加工厂联合支部结对共建,对接资源,搭建平台,挖掘网货农特产品,打造电商直播基地,通过电商、直播和小视频等多渠道进行推广。

有了丰富的产业矩阵,黄材镇的发展一派欣欣向荣,近年来,黄材镇坚持以党建引领高位推动、高标引领,充分挖掘、利用好文化资源,着力激活文旅融合动力之源,不断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因地制宜、文化赋能,不断探索形成了一批文旅赋能乡村振兴“黄材模式”,乡村旅游更突出特色、更有文化韵味,游客游玩过程也更加丰富、游玩体验更值得回味。

生态优先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九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色发展是千年大计,实现绿色发展关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未来。

实现绿色发展要古为今用,善于在典籍中汲取智慧。《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有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鱼鳖”“材木”是可再生资源,如果按照规律进行捕捞和砍伐,不仅能够保护生态,还能获得经济效益,从而一举两得。我国施行的“休渔期”“封山育林”等政策就与上述名句反映的道理相对应。反之,如果采用焚林而猎、竭泽而渔等目光短浅的生产方式,一个国家的永续发展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在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作《齐民要术》中,“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等句子则体现出了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桑基鱼塘、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的元阳梯田就是因地制宜的生动体现。

实现绿色发展要艰苦创业,敢于在实践中探索新路。五十多年前,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当地经常漫天风沙,内涝和土地盐碱化严重。恶劣的环境导致小麦低产,制约了经济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焦裕禄带病带领全县人民种植泡桐、翻淤泥压沙丘,实现了防风固沙;引黄淤灌,从而使得变盐碱地为良田,以此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时间来到21世纪,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__同志到安吉县余村考察,提出了著名的“两山论”。余村人民遵循并践行这个理论,将原来的矿山打造成了公园,将原来的水泥厂关停并植树造林。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同样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上述两个鲜活的事例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一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能够有机结合的,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二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活跃思维,要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为当地的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三是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身作则,带头实践,率领当地群众艰苦奋斗,最终依靠他们的力量实现绿色发展。

实现绿色发展要精诚团结,乐于在对话中谋求共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正加速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此次的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与之前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一带一路”一脉相承。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一个整体,各个国家是部分,各国人民同住一个地球村。实现全球绿色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一个国家如果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消极影响。世界好,各国才会更好。中国有着“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诚意,有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胸怀,有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待客之道,更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责任担当,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建设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而不懈奋斗,为促进全球绿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