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袁隆平传记心得体会及收获 袁隆平传记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3:55:32 页码:8
袁隆平传记心得体会及收获 袁隆平传记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5篇)
2023-01-07 03:55:32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袁隆平传记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世上假如千万种,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假如,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假如我是李白,假如梦回唐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我却想:假如我可以与袁隆平生活一天……

6月,我有幸作为水稻研究学者,来到了袁隆平爷爷所在的海水稻试验研究基地,在那里我见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怀揣着尊敬而又忐忑的心向他走去,只见他条纹上衣搭配工作裤,让人难以相信那是大名鼎鼎的他应该有的样子,我微笑着向他问好,而他却也用同样的方式回应了我。

之后,我们决定跟随袁隆平爷爷的步伐,去往海水稻实验基地去观察生长状况,一路上袁隆平爷爷都友好的向我交谈,脸上始终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到达基地后,袁隆平爷爷却一改之前的样子,他行走在海水道之间,小心的穿梭其中,生怕踩坏了他的宝贝,他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双手在稻穗中来回翻腾,眉头时而紧锁,时而放开嘴角,时而露出一丝丝微笑,而我在一旁能够做的只有记录,但我想能够见识到如此高龄的杂交水稻之父还在认真工作,是我今生的幸运啊。

下午,我们就上午观察海水稻生长状况作出了研讨会,会上许多专家学者都相继发表意见,尽管有些内容很简单,但我发现袁隆平爷爷都会做出相应的鼓励的话语,这让大部分学者都为之感动。

会议结束后,袁隆平爷爷慢步走到我身前,和蔼可亲的对我说:“孩子,在爷爷家吃个晚饭吧。”听到他说的话,我受宠若惊,连忙的对他说:“好啊好啊,谢谢爷爷。”因此我来到了袁隆平爷爷的家,使我更震惊的是爷爷的家不是中心市区的房子也不是一栋别墅,只是一个两层简陋的水泥坯房,屋子里的家具也已经呈现出了岁月痕迹。

晚饭中我表达了对爷爷的敬佩和感谢,而他却只是笑着摆摆手说:“这没有什么,看到你们为水稻事业努力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了,水稻的未来还是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

真好,我与一个认真,质朴,关爱后生的袁隆平爷爷共处了一天,使我受益匪浅。

谢谢大家!

推荐袁隆平传记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禾下乘凉梦

——纪念袁隆平爷爷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伟大的人——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今年5月9日的《人民日报》报导,袁隆平的团队再创亩产1004。83公斤的好成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以前饿得不行,只能啃树皮挖草根吃,喝水喝到皮肤都肿起来了。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那一段时间里,不但被人怀疑他是骗子,稻苗也全部被人毁掉。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袁隆平爷爷还是坚持实验,渡过了难关。

我有时看到一些流量明星在抖音上跳支舞、唱支歌,居然有粉丝买车买房买吃的送给他们,我想问问这些粉丝:“你们每天刷这些小视频浪费宝贵的时间,他们除了让人们笑笑之外,又能给到什么呢?”

虽然有些人和袁隆平爷爷相反,也有和他一样爱国的人。钟南山爷爷在新冠病毒最猖獗的时候,冲到中国抗疫最前线去救助患者。还有钱学森爷爷,他是导弹专家,年轻时在美国工作。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他,立刻决定放弃一切回国工作。美国政府为了不让钱学森回国,故意把他关进监狱,每天晚上一等钱学森睡觉的时候打开照灯,故意让他无法休息,但他坚持每天说:“我要回国!我要回国!”终于在朋友的大力支持下,钱学森被从监狱中放出,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袁隆平爷爷和无数位热爱祖国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袁隆平爷爷,永垂不朽!

推荐袁隆平传记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大家好:

你好!大家好!

吃香白饭的时候,可能会想到谁知道盘子里的食物,粒子都很辛苦的李绅。否则,我一生的愿望是让人摆脱饥饿,让天下人吃饱饭的袁隆平祖父。他是解决国家饮食问题的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国杂交水稻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到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以上,增产水稻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饮食问题。

对于几千年没有真正解决饮食问题的大国,这是多么巨大而深刻的贡献!他相继获得国内国际一流大奖,兼任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在广阔的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着飞翔的风云市场,以他的名字上市的股票亮相。

有多少人梦想着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对袁隆平没有任何变化。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人骑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着太阳从北向南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领奖,他总是不在意他的考试。

他拉着身体的衣服说:这是我最贵的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买六条领带,人家说好。

不管银行有多少钱,袁隆平还是种水稻的人。除了越来越多的皱纹,他没有任何变化。

他是真正的耕作者。当他的名声满天下时,他仍然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介绍农民,传播智慧,收获丰富。他一生的梦想是让每个人远离饥饿。喜欢看稻豆千重浪,最风流袁隆平。

非常感谢你

推荐袁隆平传记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大家好!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他会有今天的成就是偶然!

曾有不少人问过袁隆平:此刻大家称您为“杂交水稻之父”,当初,您为什么学农,为什么走上研究杂交水稻这条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学农缘于一次偶然:小学一年级时一次郊游,老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时,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上演,影片里有一个镜头,窗外就是葡萄什么的,这些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田园确实太美了,就想长大后学农,如果那时老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其率真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笑声。

袁隆平因为儿时的这个愿望,高中毕业后,袁隆平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改名为西南农学院)。1953年,袁隆平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成了一名教师。

因为这个偶然的选择,袁隆平在田间忘情忙碌了50多载。

谢谢大家!

推荐袁隆平传记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获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之后,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袁老说过,他信奉这样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这位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撑了世界以亿计的人民!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