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警务优化心得体会和感想 警务化管理的心得(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5:20:18 页码:14
警务优化心得体会和感想 警务化管理的心得(7篇)
2023-01-07 05:20:18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警务优化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基本模式

(一)警务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警务化,从通俗的意义来讲就是与执行警察事务相关联的一切规范和准则,包括各种制度和文化。警务化管理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条例的规定,对警察事务所实施的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活动。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则是通过学管干部的工作,建立学员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它是培养公安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它是公安院校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基本模式,也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一大特色。

警务化管理的前身是所谓“半军事化管理”,它是借鉴和引用军队统一实行的军事化管理体系中的某些管理制度,对政法系统工作人员,尤其是政法院校的学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进行的专门规定,包括请销假制度、一日生活制度、警容风纪条例、内务卫生条例、集合会操制度、升旗仪式规定、值班和紧急集合规定、物品点验制度、接待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等诸多方面。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其实质就是要使培养的学生“忠诚、文明、守纪、敬业”,就是有对党绝对忠诚的过硬政治素质,有“令行禁止”、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和作风,有“人精神,物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的精神风貌,有为民服务、太平天下的意识和责任感,有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能够胜任未来公安工作所肩负的神圣使命。警务化管理一方面承载着对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文明习惯等的养成、训练和培养,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实行警务化管理,也有利于学院上下统一协调和指挥,有利于在关键时刻组织有效的警力去支持和完成地方公安请协的各种警务工作。

(二)警务化管理必须与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加强警务化管理是由公安院校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它是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需要,是公安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安院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它必须与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1、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必然选择

我国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行政执行机关,是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具有武装性质。人民警察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内政治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公安院校是培养和输送人民警察后备力量的专门教育机构,其所实施的教育形式、教育类别、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均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它属于特殊性质的职业教育。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战略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满意,受公安机关欢迎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其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公安院校学生培养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担负着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职业精神的塑造,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等重要使命,涵盖日常管理,思想教育,活动组织,服务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学生党建工作等诸多方面,是学生在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从“普通高中生到公安专业大学生”,“从普通公民到人民警察”这两个转变的重要基础保证。

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部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加强公安院校的正规化建设,按照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对公安院校全体人员提出的一项总体行为规范,它是由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公安院校是为基层公安机关输送后备警力的思想库、人才库和实验场,承担着培养保障国内安定团结政治局面、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专门人才的特殊使命,实行警务化管理,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是培养学生“政治上绝对忠诚,组织上绝对服从”的职业素养的基本保障,是我国公安事业对公安院校学生教育和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安院校在对学生管理模式上的必然选择。

2、警务化管理是公安工作形势发展和公安院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刑事犯罪案件发案率逐渐上升,新的犯罪形式不断出现,公安工作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公安专门人才,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公安事业的未来。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发生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和由单一办学模式向多样化办学模式的转变,公安教育在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再一方面,当代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大都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同时又目睹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就业困难等阴暗面,并受到网络以及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的影响,个人素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不断在发生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安教育在人才战略、培养方案、教学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必然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公安专门人才是当前公安院校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高素质的公安专门人必须要无限忠于党和人民、业务娴熟、技能过硬;不怕艰苦、勇于献身;严守法纪、依法执勤;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要实现造就高素质的公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公安院校就必须进行正规化建设,就必须要加强警务化管理。公安院校学生的政治是否坚定、学风是否勤奋、作风是否踏实、纪律是否严明、内务是否整洁、警容是否端正,精神是否饱满、校园秩序是否井然等无不反映了其警务化管理水平,也无不体现着其正规化建设的水平。

3、警务化管理必须与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警务化管理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在具体的制度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应当紧紧围绕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和关心学生成长进步出发,从“养成”学生良好的品行入手,通过主动教育和超前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律”上下工夫,在对学生深层次思想和个性发展的分析上下工夫,在把握和引导正确的方向上下工夫,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上下工夫,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上下工夫,在严格执行警务化管理的同时,实行人性化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防止和克服重管理,轻教育,轻服务的现象,防止和克服对学生“管、卡、压”的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标准满足于学生“不出事、不惹事,不添麻烦”的思想定位,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保证学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以“科学和民主”两大法宝,使警务化管理真正成为与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利器,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警务化管理与学生素质培养

公安院校的学生素质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专业素养、文化素养、身体素质、人格魅力等方面,在实行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努力将管理与学生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通过警务化管理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格局。

(一)警务化管理与政治素质培养

政治素质是公安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作为政府行政执法机关和对内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机器,人民警察与军队一样,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必须服从党的绝对领导,这直接关系到政局的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公安院校必须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方针,严格政治纪律,坚定政治方向,这是无容置疑的,也的丝毫来不得半点马虎的。

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必须把强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过硬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应当通过入学教育、军训、班会、班组讨论、舆论宣传,政治理论教育,以及队列会操、紧急集合等多种形式,通过警务化管理手段,加强警察意识教育、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政治观念和政策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和“令行禁止”的作风,使学生牢固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法律”的意识,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警务化管理与专业素质培养

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精神,对专业的认知度、认可度,专业学识水平,以及各门功课和学业的掌握情况。公安院校学生的专业精神始终包含警察职业素养的基本元素,掌握提高学生对公安专业的认知度、认可度和专业学识理论水平,是公安院校专业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

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应当从抓好学风建设入手。学风建设是所有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课堂教学管理外,在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学风建设与课堂纪律结合起来,将学习成绩与各项表彰、组织发展以及毕业分配制度结合起来。通过课前列队点名制度、专业课代表制度和晚就寝制度等,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和课堂效率;通过对学生学业状况跟踪,个别指导和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促进和帮助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开辟第二课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你学”为“你要学”,努力营造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良好环境。

(三)警务化管理与文化素养培养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大学生的一项重要标志。文化素养除了基本的文学素养外,当然也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科学、法律等知识的了解,还应当包括对校园文化的积极建设还把握。

学管干部应做好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引路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组织文学社、文艺社、音乐社等多种社团,通过组织开展读书节、主题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辩论赛、才艺竞技、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警务化管理与学生身体素质和人格魅力培养

基层公安民警面对的是各种刑事犯罪分子、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人员和各种社会纠纷,必须要有“说得过,追得上,打得赢”过硬本领,工作压力和强度大,身体素质是能否胜任公安工作的基本保证,而人格魅力是赢得群众信任和顺利完成工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学生身体素质还人格魅力的培养和塑造也是公安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

在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主动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实行“晨操”制度,组织拳击队、散打队、射击队等各类警体技能社团,组织长跑训练,组织各类小型运动会和体育技能竞赛等,广泛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面。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利用警务化管理的有力手段,通过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学会做人、做事、学习、思考和自律”这五个学会的不断引导和教育,通过“一日生活制度”的严格实施等,“养成”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等,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和人格魅力。

素质靠教育,养成靠管理。实践证明,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必须坚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只有加强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新思路、新措施,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使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始终充满活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这次“警务化管理”大研讨,通过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管理制度,通过我们全体学管干部的共同努力,我院的学生管理水平定将更上一层楼,我院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更加欣欣向荣,再创佳绩。

 

对于警务优化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20xx年以来xxx警务站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反恐维稳“组合拳”和打好“三场硬仗”打赢“一场人民战争”的工作部署,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努力奋进。xxxx便民警务站按照无盲区、无缝隙、无空白点的要求,不断织密辖区网格化巡控,全面完善社会面防控体系建设,坚决做到高效震慑、快速处置暴恐活动,同时发挥便民警务站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专群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反恐维稳斗争中来,确保辖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一)辖区基本情况

辖区为托里乡xxxx五队、六队,辖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辖区现有农场5家,企事业单位11家,清真寺1座(xxxx清真寺)网巡监控11路,警务站面积140平方米,内部监控9路。

(二)人员组成

目前我站共配备14人,民警1人,事业编民警3人,协警10人。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我站承担“治安巡控、接警出警、服务群众、动态掌控、法制宣传、备勤处突、消防管理、基层基础”八项职责,重点做好xxxx社会面的“治安巡控、接警处警、应急处突”工作。

(一)接警处警

一是一键报警接警出警,对辖区4家安装了一键报警,在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按响一键报警,由我站巡逻力量进行快速出警、其他力量快速支援。

二是要求站内所有警力全面熟悉辖区农场、单位、视频监控位置分布,确保接到警情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调度视频监控,我站确保一旦接到警情,均能按照要求做到快速出警、快速处置。

(二)治安巡逻

按照我站辖区实际,按照“三位一体”模式开展工作。五位一体分为:巡逻处突警力,站内应急处突组站内留守以及站内视频巡逻监看组。实行“三查三巡”相结合,巡逻按照“xxxx警务站辖区示意图”,实现辖区无盲区,无缝隙,无空白点,在xxxx委会五队实行定点巡逻,确保警务站1分钟处置,1分钟到达。

(三)服务群众

对辖区群众的困难提供积极帮助,自2017年以来警务站,我们累计帮助群众

47人次。在2017年2月27日清晨6时30分,辖区亚森农场吐鲁番籍外来务工人员苏莱曼·达吾提儿子向警务站报警求助,其父母苏莱曼·达吾提夫妇所住屋子因通风不畅,造成煤气中毒,便民警务站民警接到求助及时驱车前往救助,最终把中毒的夫妇二人送到化肥厂医院进行救治,保证了生命安全。

(四)动态掌控

对村委会工作人员和群众发现的各类不稳定因素进行科学迅速准确的分析研判与跟踪核实。当辖区群众向我站反馈线索时,警务站及时对辖区内出现社情进行分析研判,对陌生的民语系人员,运用警综平台、一体化平台对其身份进行仔细核查比对,并与原籍公安部门联系,了解其相关情况,做到辖区社会面管控全覆盖。截止目前共对来我辖区陌生民语系7人进行核查比对,未发现异常情况。

(五)法制宣传

警务站在每周安排警务站的工作人员,对辖区的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重点加强了对辖区群众的预防电信诈骗、禁毒、去极端化、消防安全、举报涉恐线索奖励办法等方面,以发放宣传单和讲解案例的方式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每周对警务站民警、协警进行《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使用枪支规范》、《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学习。2017年以来我站共开展法制宣传

36余次,受教群众共计1000余人次。

(六)警务基层基础

一是我站每日安排警力与村、访惠聚工作人员共同对辖区农场、企事业单位、清真寺、自建房、建筑工地等场所内的消防安全、安全防范、暴恐音视频、常住人口、自建房屋、危爆物品、管控物品等进行地毯式滚动检查、清查。2017年以来,我站对存在消防(安防)隐患10家场所和单位予以责令整改,收缴废旧液化气钢瓶111个、氧气瓶2个、汽车瓶6个、子弹

40发、柴油

60升、汽油20升,对22辆大型工程车辆、17辆大型运输车辆、18台切割机、电焊机、打磨机等物品落实了实名制登记和动态掌控;核查手机1979部、电脑22台、u盘

2个未发现异常。

二是加大对辖区人口管理,严格落实“369”流动人口管理法,2017年以来共计录入核查流动人口400余人次。严格落实常住人口清查工作辖区常住户268户699人,摸排出双国籍24人,死亡为注销2人。

三是每日安排警力在街面巡逻,根据重点查查重点的指示,随时对进入辖区的可疑车辆和人员进行盘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果断快速处置。

四是推进群众工作,确保重点群体稳定,安排警力与村委、访惠聚工作人员对辖区6名收押亲属见面谈话,了解思想状况和动态情况,开展政策宣讲和帮扶,确保重点群体的稳定。

xxxx便民警务站全体人员有信心有能力,继往开来的确保xxxx辖区的稳定,坚决把xxxx便民警务站打造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为群众服务的暖心站。

对于警务优化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县公安局:

学校是一个公共场所,是社会上一个弱势群体;老师除教书育人外,肩负起保护在校学生的安全,经常对校园内部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展开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迅速落实整改措施,彻底消除隐患。还要经常做“问题学生和教职工”的排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行为管理工作。安全工作齐抓共管,全体教师“一岗双责”,学校安全、人人有责。校园实行“首遇负责制”,对不安定因素谁第一发现,谁就是直接责任人、就主管、就负责,使得学校安全有了一个基本的保障。

但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福建南平事件之后,广西合浦、广东雷州等近期发生学生及教师伤害事件的教训,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迫在眉睫,整个社会的关心和舆论也聚焦到学校,牵扯到家家户户的学校校园安全,已经不再单单是学校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此,学校特别请示:

1、公安民警、交警、巡警、特警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的治安巡逻,特别是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和校园周边的重点部位,加大巡逻盘查力度。

2、学校门口设立专门警务室,或依托学校门卫室设置治安岗亭,及时处置校园及周边发生的各种治安问题。

砀山县第五中学

x年xx月xx日

对于警务优化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是当前公安机关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既是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行政执法部门,又是打击违法犯罪的刑事司法部门,具有打击和服务的双重属性,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当前,如何发扬“公安当先”精神,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是公安机关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现结合江西瑞昌实际,就法治环境下县级公安机关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近年来,瑞昌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关键之举、重中之重,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一号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开展“六进”活动,全市营商环境总体持续向好。目前,瑞昌市企业总数达1.01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6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29家。2018年4月,瑞昌市商事制度改革受国务院通报表彰,2019年5月,荣获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瑞昌市公安局党委始终坚持把公安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推进,要求全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即在大幅压减行政事项的办结时间、流程、材料等工作中做“减法”,在大力提升群众的办事效率和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对标找差、补齐短板等工作中做“加法”,切实为优化营商环境献计出力。

(一)突出以打开路,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快速侦办涉企案件,对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和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警情,第一时间迅速妥善处置,最大限度维护辖区企业权益。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龙头,紧盯非法集资、网络传销、金融电信诈骗、虚开骗税、“套路贷”等违法犯罪,严打强迫交易、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欺行霸市等涉黑涉恶犯罪,持续打造平安稳定的营商环境。今年今年出力、禁毒大队、网安大队、我局以来,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62起,抓获各类在逃人员67人,全市“一感一度”指标大幅提高。

(二)突出简政放权,全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安厅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改革,深化“一网通办”服务,推行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服务、延时错时服务。深入各重点项目及周边地区开展常态化巡控,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有效维护企业安全和周边地区良好治安秩序。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政府形象、人人都是服务窗口、人人都是联系纽带、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理念,出台服务经济发展“十不准”纪律规定,落实“一个门”“一张网”“最多跑一次”“节假日不关门”等服务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业主的高度评价。在全市遴选规模以上企业推广“一企一警”警企联防机制,建立治安联防点;在企业大门或保安室设立警企联防点,制作“一企一警”警企联防特色外观标识,并统一登记编码。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警企联防点29个。加紧研发警企app,为企业提供服务咨询、维权投诉、黑恶线索举报、办证审批以及法律援助等服务板块,为辖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指尖服务”。

(三)突出规范执法,全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依法办事、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全警开展常态化法律法规理论学习,推崇“教科书式”执法,强化秉公执法的定力,抵御金钱利益的诱惑,抗拒人情权势的干扰,进一步增强法治理念。把素质提升、源头管控、过程监督、质量把关“四个过程”贯穿整个公安执法过程之中,制定出台《瑞昌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执法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体系,强化执法制度刚性约束,严明执法责任,持续提升公安执法质量、执法满意度和执法公信力。采用多种方式强化受立案巡查工作,今年累计巡查警情6000余起,发现不规范执法问题26个,全部予以整改。

尽管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公安机关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相比,还存在不少短板不足。

(一)思想认识有误区。少数民辅警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不能充分认识到“没有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优质营商环境做保障”,认为公安职能与优化营商环境关联不大,支持配合力度不够,在安排部署、系统推进上还有差距。有的民警群众观念淡薄,服务企业时作风粗暴、态度蛮横,没有搞清“我是谁、为了谁”,没有把为人民服务当成首责,以管人者自居。还有的在深入企业问需问计方面,仍然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收集的意见建议趋于表面化、程式化,没有真实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中真正关心的难点、痛点和焦点问题。

(二)执法效果有争议。有的企业在开工建设之前,存在缺少相关文件资料的情况,加之对周边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导致多次发生纠纷、扰乱单位秩序等警情,当群众一旦以合法诉求阻工,公安机关就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难以用法律途径有效解决问题。少数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公安预警通报置若罔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三)能力素质需提升。少数民辅警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型违法犯罪案件,不加强学习,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力不从心、打击不力,难以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还有的民辅警面对涉企案件,按惯性执法、凭老经验办案、选择性执法,大案破不了,小案不想破。

(四)改革创新待加强。在“互联网+”时代,县级公安机关仍然存在专注规定动作,缺少自选动作,对各类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度、利用度还不够高,网上预约受理、网上审批流转、网上业务咨询还未全面铺开,“大数据+警务”的发展运用较发达地区仍有很大差距,按部就班推进落实,改革创新后劲不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安机关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把握公安机关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职能定位,为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增进警企联系,为经济发展打造和谐畅通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建立警企包联机制。要建立完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坚持实行领导挂点联系、靠前服务,推行“一企一警”制度,将责任细化分解到位,定人员、定措施、定任务、定奖惩,全面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各项工作。同时,将民警走访企业数量质量、企业对项目联系民警的知晓率、熟悉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完善走访联系制度。要将走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包保民警定期主动深入中小企业开展走访,了解企业对公安工作的需求,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招商落地、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进一步健全治安风险评估和调处预警机制,主动会同有关部门超前做好疏导化解工作。三是要构建警企联动平台。通过定期开展“警营开放日”、“警企共建”等主题活动,让企业法人和员工走进警营,了解公安工作,支持公安工作,积极构建警企联动、警民互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在企业项目集中、治安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设立警务室,及时掌控治安动态,指导企业搞好治安防范。

(二)坚持打防并举,为经济发展打造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一是“零容忍”打击,严打侵害企业犯罪。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治安特点,经侦、治安、派出所等部门要深入重点企业周边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滋扰、破坏企业生产、经营和生活秩序的各类不法活动,及时解决影响和困扰投资发展的治安问题,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二是“零风险”保护,整治企业治安秩序。针对不同时期、带有区域性涉企犯罪的动向、规律、特点等,定期通过报纸、电视、手机、互联网和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及时向企业进行预警提示,提出诚恳建议,并建议各企业加强对产、供、销岗位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有效防止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商业贿赂等案件发生。同时,针对部分企业法律意识不强、规避风险能力较弱,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陷于法律误区的情况,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活动,深入企业开办法律讲座,宣传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努力做到预防在先、规范在前,提高企业抵御法律风险的能力。三是“零缝隙”巡防,全力压降违法犯罪。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及时梳理案件高发区域、时段等要素的轨迹和规律,及时调整巡逻方式、巡逻路线和巡逻时间,科学实施执勤值班制度,推行错时巡逻工作制,逐步建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全方位、全天候防控网络。同时,坚持科学布警,强化巡逻警力的整合,尽可能地将警力摆在案件高发的路段、时段、部位和防范薄弱的地方,实现防范工作效能最大化。

(三)拓展服务渠道,为经济发展营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一是开展“便捷”服务。推出即时服务、延时服务、限时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网络服务、阳光服务等“行政审批七项承诺”,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中涉及出入境、户籍、治安、交通、消防安全审查等行政项目,实行“警务直通车”服务,做到要事先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同时,全面清理公安机关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日程”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二是推行“人性”服务。要将细节服务体现在管理、打击、服务、监督等具体工作程序中,做到既严格执法,又热情服务。如在公安门户网站、公安微博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开通警企互动微信群,主动接受企业的网上咨询及个性化需求,并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紧急程度,专题会办,对中小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运输车辆路经的辖区,加大交通疏导力度,对轻微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实行警告教育放行,不滞留车辆。三是倡导“阳光”服务。通过设置警务公开栏,开通公开电话,定期发放警务公开手册等形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效益,把各种问题在“阳光”下解决。

(四)严树队伍形象,为经济发展营造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一是领导带头,当好服务表率。工作中,领导干部既要自觉当好主动学习、想事干事、勤政廉洁的表率,还要当好心系大局、服务发展、亲商爱民的表率,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调动和鼓舞广大民警工作积极性,切实担当起服务发展大局的重任。二是加强教育,树牢服务理念。要深入开展“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引导民警查问题、找不足,总结成绩、提升思想,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自觉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执法形象”的正确认识。要在教育手段上加大创新力度,在教育内容上更加细化,在教育目标上再进一步,在教育效果上寻求突破,让每一名民警都能牢固树立心系大局、服务发展从我做起的大局意识。三是严格管理,树立服务形象。要以队伍正规化管理为抓手,从严从紧抓好队伍,真正打造一支管理强、素质优、形象佳的公安队伍,切实担当起服务发展大局“护航者”角色。同时,积极发现、树立和宣传服务经济发展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突出的好人好事,引导和激励全体民警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业中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对于警务优化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今年以来,**警务站在区分局党委、巡逻大队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全区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线,深入推进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治安打击防范能力和公安业务能力,全力以赴为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按照分局党委的总体部署,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勇于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及2017年的工作重点报告如下:

一、2017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重防范、护发展,维护辖区内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是有效维护辖区内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二是在接处警过程中,注意发现特殊群体动向,扎实做好特殊群体的维稳工作。

三是时刻关注“涉众性”案件稳定工作,及时做好汇报工作。

(二)严打处、保民生,有效提升打处绩效,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

一是强化路面巡逻和盘查工作。

二是持续重拳打击现行电动车犯罪。成立现行专班,响应市局“三打击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打防并举、竭力压降发案,有效打击,遏制盗窃电动车案件的发生,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三)抓改革、强管理,着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开启基层基础工作新局面。

一季度,**警务站按照市、分局街面警务会议精神,深化区委常委、局长提出的街面警务“十最”要求,力争实现“街面见警率、重点地区巡控率、群众满意率”三提升。

二季度,**警务站贯彻落实全市公安会议精神,按照“创优、创新、创特、创满意”要求,以“巡控严密、发案下降、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建立“控点、控线、控面、控圈”四控动态巡控体系。

三季度,**警务站以提升街面见警率和社会面巡控力度为目标,发挥警务站优势,显性用警,全警动员,积极参与“打擂台、大比武”竞赛活动,深入推进警务站基础建设工作,被评为三季度全市“最强警务综合服务站”。

四季度,**警务站认真落实市局、分局各项工作部署,主动作为,自我加压,快速出击,采取“步巡,车巡,视巡”三巡叠加方式,屯警街头,显性用警,极致提高见警率,全力确保“十九大”期间辖区内社会面稳定。

(四)强基础、助实战,持续发力“四项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工作上台阶。

今年以来,**警务站始终将“四项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全面性、战略性工程,立足自身实际扎实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各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基础信息化工作。以“围绕实战、服务实战、实战检验、实战引领”和“实用、管用、好用、受用”的要求为指导,努力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完成了车载车小丫建设,利用新站建设契机,建立建成**警务站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辖区警情流量研判系统。

今年以来,**务站依托信息化手段,成立现行专班,利用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以破案、追逃、分析研判、数据采集、系统应用为重点,努力提升网上作战实效,三季度在市局开展的“三打击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抓获盗窃电动车现行嫌疑人4起,成果显著。

二是扎实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常态实战是公安机关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的最大特点,实战水平高低是检验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根本标准。我站副站长赵银涛同志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战斗力标准,着眼“打得赢”目标,大力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紧紧围绕“五个过硬”总要求,纵深推进“四项建设”,进一步坚定实战化训练发展方向,坚持贴近岗位、贴近实际、贴近中心,全面提升警务实战工作效能,被评为三季度全市“四项建设”先进个人。

三是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执法质量考评,组织开展季度、年度执法质量考评工作,评查作为考评的一种方式,将评查结果记入考评成绩,确保考评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四是扎实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采取措施激发站内民警、辅警爱岗奉献、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热情,提升公安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组织收看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廉政教育片《警钟》;开展“强作风、严管理、正警风、肃警纪”专项教育“回头看”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不足和困难

(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任务更加繁重。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逐渐呈现新变化、新特点,给我们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工程欠款、企业欠薪、征地拆迁、业主维权等引发的纠纷不断,上访、堵路等事件时有发生,处置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警民冲突和涉警舆情危机。从整个维稳形势来看,容不得我们沾沾自喜、懈怠大意。涉毒、涉黄、涉赌等违法犯罪活动在打击的同时,其隐蔽性也更强;违法犯罪方法、手段不断翻新,呈现出屡打不绝,稍一放松,即出现反弹的状态;“盗抢骗”等侵财性案件仍然是打击重点。

(二)“四项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警数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与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不相适应仍然突出,特别是我区正处于经济发展跨越期,面临的社会矛盾多、维稳任务重。当前,随着社会透明度的进一步增强,公共安全管理压力不断增大、安全事故隐患有增无减,对执法规范化要求更高,个别基层民警法治意识不够强,不作为、乱作为等执法隐患仍然存在,执法基础不牢固;在警务实战化方面,还存在战训脱节,民警、辅警培训学习力量不足等问题。

三、20x年工作重点

20xx年我站将继续紧紧围绕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建设“平安”两大目标,扎实推进“四项建设”,确保辖区内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强化严打整治,确保辖区内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继续加大对多发性侵财类案件的主动查处力度。以侦破“多发性、团伙性、系列性、流窜性”侵财类犯罪案件为突破口,重点打击入室盗窃、街面“两抢”、盗窃机动车、盗窃车内财物等多发性侵财类犯罪,充分发挥警务站“控点、控线、控面、控圈”四控动态巡控体系的优势。

(二)不断完善执法规范,展现公安良好形象。

全面规范执法管理,把执法工作全部纳入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加强录音录像设备和民警现场执法记录仪等执法防护装备的实际应用,加强执法源头管理,最大限度地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以执法录像规范巡查和个案回访为重点的执法监督,加强接处警突出问题整改,严格执法责任追究,提升接处警质量和办案水平。回应人民群众对公正执法的新期待,进一步提升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形象。把公正执法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执法环节,从执法上树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良好形象。

(三)稳步推进“四项建设”,促进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

按照“四项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一是继续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的要求,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开展接处警盘查录入工作,实现基础信息应采尽采、规范录入,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继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改进执法培训工作,针对民警执法素质参差不齐、需求不同的情况,坚持贴近实战、贴近基层,采取分级培训辅导、典型案例指导,开展多层次、多主题的执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民警法律素养;

三是继续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继续深化站所协作工作机制,积极加强街道、派出所、社区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及时沟通交流各类情报、案件信息,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继续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严格落实教育训练各项制度规定,突出实战化和信息化两大重点,确定训练内容、考核标准和推进措施;强化从优待警,积极开展警营文化和关爱互助活动,真正做到贴近民警、关心民警、了解民警,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注重加强辅警队伍建设,宽严相济,工作上正规化管理,生活上人性化关怀,积极调动辅警工作激情,充分发挥“有效补充”和“生力军”的积极作用。

对于警务优化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实干”和“以项目建设为纲”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和降低审批收费的意见》,以建设“务实、高效、廉洁”政府为目标,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工作作风转变,积极构建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全区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9月30日,召开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大会,将优化全区营商环境作为会议重要内容,对进一步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做出全面部署安排,建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高竞争力、增创新优势的战略任务统筹推进,出台了淄川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一)优化企业开办环境情况。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对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进行拓宽,促进各类营商主体公平竞争。规定申请办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一律不受出资数额限制。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内资公司试行“零首付”登记,同时放宽企业、个体工商户住所及企业名称使用限制,2014年底前一律免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对企业开办设立的前置审批事项进行精简和规范,实行企业开办设立并联制度,大力推行网上注册、年检。规定企业设立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变更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名称核准当日办结。为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行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联合办理制度。

(二)优化投资建设环境情况。对区级权限范围内实行审批制、核准制的项目,建立了联合审批制度,对全部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按项目立项、土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大幅缩减了投资建设审批时限。建立了区重大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度,由各相关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明确专职代办员,对审批事项实行全程代办、公开代办、高效代办、无偿代办。制定了建设类项目收费标准,并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区重大项目用地实行“点供”政策,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由区政府统一调控、统筹协调解决。符合独立选址要求和土地“点供”条件的重点项目,使用了省下达给我区的指标或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城乡增减挂钩等政策予以保障。对园区新上项目所需的环境容量、用地土地指标予以倾斜,及时协调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优先保证。

(三)优化地区融资环境情况。为降低企业获得信贷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全面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对企业贷款审批过程中的各类附加收费,以及强制返存贷款、搭售理财产品、设置企业开户最低资本金、最低存款额等违规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企业稳定资金池”,用于企业贷款资金过桥以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结构贷款担保的风险补偿。为加强区域资本市场建设,制定了企业上市挂牌交易奖励扶持政策。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各类创新型金融机构。

(四)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情况。全面落实收费项目取消、减免等政策,及时为企业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手续。对区及区以下自行设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予以取消,对国家和省依法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实行目录管理,并一律按下限执行收费标准。整理编辑《淄川区现行涉企收费项目目录》85页,涉及收费系统(部门)25个。积极推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改革,由执收部门分别到企业收费改为企业定期、定点统一缴纳。实行国税、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机制,推进国税、地税信息共享,金税工程三期上线后实现了税务登记当天受理即时发证。全面及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管理由事前备案改为了事后备案。坚持税务检查归口管理,实行了“一家查账,多家认账”的制度。加强商事纠纷调处,主动介入土地征用、涉法涉诉、劳动争议、企业生产经营等过程中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重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公正服务,对于企业办理的公证事项,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予以受理、办证、出证。

(五)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情况。对行政审批项目实行目录管理和动态清理机制,并及时承接、调整上级下放、委托的行政审批权限。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编制审批流程图,提高审批效率。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推行“联审、代办”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能。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创建经济110监督机制,对所有的涉企检查、收费、处罚等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核备案。截至目前,已对22个部门的涉企检查收费事项审核备案101件次,合并检查事项4件次,否决检查事项10件次。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成立区行政执法职权梳理工作小组,对80个区直部门、单位的行政执法职权事项进行了梳理确认,截至9月底已全部梳理完毕,拟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等各类行政执法职权事项5000余项。实行“企业生产宁静日”制度,将每月的1-25日定为“企业生产宁静日”,要求除涉及税务征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重大恶性案件等特殊情况外,其他任何单位不准到企业检查收费。严格无例外禁酒规定督查,组织全区13200余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签订《遵守禁酒规定保证书》,对违反规定者严肃处理。在部分企业、村居设立效能监测点130个,实行即时监测、定期联系,设立绿色通道,对机关单位勤政廉政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跟踪问效。

虽然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投资者、创业者的要求相比,在政务服务、安商富商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督导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落实,努力营造公平、开放的一流营商环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营造便商利商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凡是上级明令取消或没有设定依据的,一律予以取消,凡是市内其它区县没有保留的,一律不予保留。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建立数据库,实行统一编码、动态管理。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项目并联审批、审批联合勘验、全程无偿代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纵向到底的审批服务和横向到边的帮办服务。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利用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公开、及时更新、权威发布各类政策信息,以及取消、下放、调整和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进一步营造聚商活商的公平市场环境。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与信用奖惩政策体系,对于信用记录良好、信誉度高的市场主体,在行政监管、金融信贷、政府项目上给予倾斜。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坚决切断中介机构在人、财、物等方面与行政机关或挂靠部门的联系,着力解决垄断经营、服务效率低、收费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公示各类涉企收费的范围、标准和依据,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积极构建平等统一规范的政策体系,及时废止或修改不利于市场竞争、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文件规定。 三是进一步营造护商安商的良好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平安淄川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惩破坏社会秩序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大力整治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周边环境,严厉打击敲诈勒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阻碍施工等不法行为,切实解决好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三乱”问题,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大力推广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阳光检务、阳光警务,依法高效办理各类涉企案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活动,严肃整治破坏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 四是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的社会人文环境。在全区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尊商亲商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建立健全“企业直通车”和直接联系企业家制度,积极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千方百计为投资创业者排忧解难。严格执行“企业生产宁静日”和涉企事项备案制度,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点”功效,及时掌握各部门、单位涉企检查、收费等工作开展情况和社会反响。充分借助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典型案件,引导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五是进一步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下一步,我区将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并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开展。加大对营商环境的督查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区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区经济110办公室和行政电子监察平台作用,扎实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活动。实行区级重点工程项目负责人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单位、群众不满意单位”和“百个科室大家评”活动机制,促进各部门优质高效服务。

对于警务优化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实干”和“以项目建设为纲”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和降低审批收费的意见》,以建设“务实、高效、廉洁”政府为目标,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工作作风转变,积极构建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全区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9月30日,召开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大会,将优化全区营商环境作为会议重要内容,对进一步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做出全面部署安排,建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高竞争力、增创新优势的战略任务统筹推进,出台了淄川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一)优化企业开办环境情况。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对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进行拓宽,促进各类营商主体公平竞争。规定申请办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一律不受出资数额限制。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内资公司试行“零首付”登记,同时放宽企业、个体工商户住所及企业名称使用限制,20xx年底前一律免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对企业开办设立的前置审批事项进行精简和规范,实行企业开办设立并联制度,大力推行网上注册、年检。规定企业设立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变更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名称核准当日办结。为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行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联合办理制度。

(二)优化投资建设环境情况。对区级权限范围内实行审批制、核准制的项目,建立了联合审批制度,对全部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按项目立项、土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大幅缩减了投资建设审批时限。建立了区重大项目审批全程代办的制度,由各相关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明确专职代办员,对审批事项实行全程代办、公开代办、高效代办、无偿代办。制定了建设类项目收费标准,并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区重大项目用地实行“点供”政策,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由区政府统一调控、统筹协调解决。符合独立选址要求和土地“点供”条件的重点项目,使用了省下达给我区的指标或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城乡增减挂钩等政策予以保障。对园区新上项目所需的环境容量、用地土地指标予以倾斜,及时协调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优先保证。

(三)优化地区融资环境情况。为降低企业获得信贷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全面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对企业贷款审批过程中的各类附加收费,以及强制返存贷款、搭售理财产品、设置企业开户最低资本金、最低存款额等违规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企业稳定资金池”,用于企业贷款资金过桥以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结构贷款担保的风险补偿。为加强区域资本市场建设,制定了企业上市挂牌交易奖励扶持政策。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机构、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各类创新型金融机构。

(四)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情况。全面落实收费项目取消、减免等政策,及时为企业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手续。对区及区以下自行设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予以取消,对国家和省依法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实行目录管理,并一律按下限执行收费标准。整理编辑《淄川区现行涉企收费项目目录》85页,涉及收费系统(部门)25个。积极推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一费制”改革,由执收部门分别到企业收费改为企业定期、定点统一缴纳。实行国税、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机制,推进国税、地税信息共享,金税工程三期上线后实现了税务登记当天受理即时发证。全面及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管理由事前备案改为了事后备案。坚持税务检查归口管理,实行了“一家查账,多家认账”的制度。加强商事纠纷调处,主动介入土地征用、涉法涉诉、劳动争议、企业生产经营等过程中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重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公正服务,对于企业办理的公证事项,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予以受理、办证、出证。

(五)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情况。对行政审批项目实行目录管理和动态清理机制,并及时承接、调整上级下放、委托的行政审批权限。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编制审批流程图,提高审批效率。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推行“联审、代办”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能。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创建经济110监督机制,对所有的涉企检查、收费、处罚等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核备案。截至目前,已对22个部门的涉企检查收费事项审核备案101件次,合并检查事项4件次,否决检查事项10件次。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成立区行政执法职权梳理工作小组,对80个区直部门、单位的行政执法职权事项进行了梳理确认,截至9月底已全部梳理完毕,拟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等各类行政执法职权事项5000余项。实行“企业生产宁静日”制度,将每月的1—25日定为“企业生产宁静日”,要求除涉及税务征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重大恶性案件等特殊情况外,其他任何单位不准到企业检查收费。严格无例外禁酒规定督查,组织全区13200余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签订《遵守禁酒规定保证书》,对违反规定者严肃处理。在部分企业、村居设立效能监测点130个,实行即时监测、定期联系,设立绿色通道,对机关单位勤政廉政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跟踪问效。

虽然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投资者、创业者的要求相比,在政务服务、安商富商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督导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落实,努力营造公平、开放的一流营商环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营造便商利商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凡是上级明令取消或没有设定依据的,一律予以取消,凡是市内其它区县没有保留的,一律不予保留。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建立数据库,实行统一编码、动态管理。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项目并联审批、审批联合勘验、全程无偿代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纵向到底的审批服务和横向到边的帮办服务。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利用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公开、及时更新、权威发布各类政策信息,以及取消、下放、调整和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进一步营造聚商活商的公平市场环境。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与信用奖惩政策体系,对于信用记录良好、信誉度高的市场主体,在行政监管、金融信贷、政府项目上给予倾斜。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坚决切断中介机构在人、财、物等方面与行政机关或挂靠部门的联系,着力解决垄断经营、服务效率低、收费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公示各类涉企收费的范围、标准和依据,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积极构建平等统一规范的政策体系,及时废止或修改不利于市场竞争、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文件规定。

三是进一步营造护商安商的良好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平安淄川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惩破坏社会秩序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大力整治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周边环境,严厉打击敲诈勒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阻碍施工等不法行为,切实解决好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三乱”问题,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大力推广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阳光检务、阳光警务,依法高效办理各类涉企案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活动,严肃整治破坏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

四是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的社会人文环境。在全区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尊商亲商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建立健全“企业直通车”和直接联系企业家制度,积极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千方百计为投资创业者排忧解难。严格执行“企业生产宁静日”和涉企事项备案制度,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点”功效,及时掌握各部门、单位涉企检查、收费等工作开展情况和社会反响。充分借助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典型案件,引导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五是进一步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下一步,我区将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并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开展。加大对营商环境的督查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区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区经济110办公室和行政电子监察平台作用,扎实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活动。实行区级重点工程项目负责人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单位、群众不满意单位”和“百个科室大家评”活动机制,促进各部门优质高效服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