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西湖无语心得体会及感悟 杭州西湖有感(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21:52:36 页码:8
西湖无语心得体会及感悟 杭州西湖有感(4篇)
2023-01-07 21:52:36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西湖无语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西湖这么美,当然有许多奇妙的传说。相传多年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它们在银河旁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玉石,它们一起啄了许多年,玉石就变成一块光芒四射的宝珠,这颗宝珠的光芒射到哪儿,哪儿的树木就常青,花朵就盛开。后来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来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遇到王母娘娘拒绝,于是就争抢起来。王母娘娘被打倒,两手一松,玉石就掉落人间,变成了金莹的西湖,而玉龙和金凤就变成了凤皇山和玉皇山,守护西湖。

大家向东看,那是断桥!它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它十分有趣:断桥是北里湖与外湖的分水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看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就因此得名。

大家现在请向前看,这是“三潭映月”,也叫“小瀛州”。这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全岛呈“田”字形,东西连柳提,南北建曲桥,曲桥两侧,种植着大片红、白、各色的睡莲。

接着请大家上岛游览。请看:三塔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个小圆洞,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沿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月影、云影”溶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灯光透过15个圆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个小月亮了,再加上天上的一个,湖中的一个,就有32个小月亮了,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美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呀!

大家向前走,西湖边上还有一座名山孤山!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十分优美,一直被皇帝所占有,所以叫“孤山”。

西湖是一首诗,一副画,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忆江南,最美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自白居易为颂扬西湖给后人留下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

各位朋友,我们即将结束这次西湖之行,希望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在你美好的回忆里!

最新西湖无语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好时节来到瘦西湖游玩,我是大家的导游员霍雨佳,大家可以叫我小霍。希望大家能有个美妙的瘦西湖之旅。

旅客朋友们,“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可为何唯独扬州的西湖以瘦为名呢?这可不是瘦西湖也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赶时髦哦。而是它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远远望去,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现在呢,我们来到了我们瘦西湖之旅的第一站——御码头。御码头是当年大清皇帝南巡时登舟的地方,但在今天看来,它几乎已没有什么皇家气派。从这一层层石级走向河边的时候,你也许根本不觉得自己行走在万乘之君专用的御道上,却觉得仿佛是从喧嚣的都市里来到了郊野的村庄。但当你迈起你的左脚,落下你的右脚的时候,你其实已经跨越过了历史的时空。用当下十分流行的词来说,就是我们也穿越了。时间无情,它把皇家的浓脂艳粉洗去,而让当年戒备森严的御码头变成了老百姓随意散步的乡间小道。

游瘦西湖,必须坐画舫,画舫是瘦西湖的特色。请大家登上画舫,开始我们的水上之旅。请大家登船时注意安全。

在画舫上,我们可以看到岸边有几间草庐和水榭,这是久享盛名的"冶春茶社",茶社为古典式建筑,临河水阁数间,金色稻草为顶,木板为壁,玻璃为窗,茶肆之间,曲廊相接,相掩于清溪翠柳之中,颇为幽静。从窗户里飘出蒸饺、干丝、蟹黄包子、三丁包子等淮扬茶点诱人的缕缕香气。朱自清先生曾在“扬州的夏日”一文对维扬茶点赞不绝口。

随着游船的行进,岸边的树木愈来愈多,湖面愈来愈开阔,空气也愈来愈新鲜。荡漾的碧波上,一座长虹似的拱桥飞架于两岸。这便是大虹桥,也是清代文人举行"红桥修禊"的所在。虹桥景色优美,曾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在此指点江山、吟诗作颂,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和动人的故事。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请大家向岸边看去,一道长堤,逶迤北去。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全长600米。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为清初盐商黄为蒲所筑。此景即称“长堤春柳”。每当和煦春风吹到这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们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而我们的前方,也就是长堤的尽头就是我们的下一站了。好了,亲爱的旅客朋友们,我们的水上之旅到此结束,请大家收拾好随身物品随我上岸。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参观徐园、小金山、白塔以及二十四桥景区等著名景点,请大家小心登岸。

最新西湖无语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很高兴今天能给大家讲解我们美丽的西湖。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面积约

5.68平方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如: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柳浪闻茑。

下面呢,我们来看一张图片!呵呵,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呢?对了,他们就是历来情侣们的楷模—许仙与白娘子!

而我要隆重推出的呢,就是他们相会的地方——断桥.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断桥是最精当而又生动的注解。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讲到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在仔细观察,或许你们马上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这个问题就让我来解答吧。断桥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处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好的

地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因此得名。还有,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讲到这里,或许大家已经明白,原来是“堤断桥不断”。

还有一种说法更有意境,因为《白蛇传》中许仙白娘子缘断于此,故名断桥。

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蛇传》几段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因这段人与神之间的奇情奇事,断桥名望冠于西湖且蜚声天下,享湖上第一情人桥之誉。

大家是不是觉得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断桥与电视剧里的不一样呢?是的,此断桥非彼断桥也!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 断桥是西湖观赏雪景之最佳处。一场大雪过后,只见远山银装素裹,近树灿若梨花,宝石葛岭堆琼砌玉,湖水晶莹朗彻,令人乐而忘返。

我给大家先介绍到此,接下来是自由游玩时间,单身的朋友们说不定就可以遇到自己的白娘子与许仙呢,已有伴侣的朋友们可以在这座情桥回味属于你们的美好时光啊,祝你们好运哦!不过,大家要注意安全,切勿攀爬桥栏!半个小时后我们在此集合。希望大家玩得开心。

最新西湖无语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各位朋友:

来杭州之前,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大诗人白 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杭州有一个美丽迷人的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啊!

朋友们:下面就随我一起从岳庙码头乘船去游览西湖。在船未启动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西湖的概况: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在2.8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万到870万立方米之间。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妈: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橹浪闻茑。如以每个字来点的内涵,它们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点出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明晦晨昏,西湖胜景时时皆有,处处都在的特色。1985年又评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颁着主要风景名胜有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有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之一。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西湖被评为第三。

西湖这么美,当然孕育着许多奇妙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变成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后天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前来把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绝,于是就你争我夺,王母被掀翻在地,两手一松,明珠就掉落到人间,变成了晶莹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降落,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在西湖之滨。

刚才有的朋友问西湖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纯净?这就从西湖的成因讲起:西湖在120xx年以前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20xx年至公元20xx年)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西湖真正固定下来是在隋朝(581-620xx年),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叫泻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由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阮元等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历史上西湖有很多名称。汉朝(公元前220xx年-公元220xx年)时称为武林水、金牛湖、明圣湖;唐朝(620xx年-920xx年)时称石函湖、钱塘湖。此外还有高士湖、贤者湖、上湖、龙川、钱源等称呼。到了北宋(960-1120xx年),苏东坡做杭州地方官时,写了一首赞美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的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个“西子湖”的雅称。

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地,许多中外名人对这情有独钟。毛泽东一生中共40次来杭州,最长的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他把杭州当作“第二个家”。毛泽东常常称赞西湖秀美,但他生前从未正式发表过描写西湖的诗词。中国伟人喜欢西湖,国际友人对西湖更是流连忘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来杭州,他赞叹地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杭州是这个国家的心脏,我还要再来。”尼克松还把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出产的红杉树送给了杭州。

我们船已缓缓启动了。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简单的介绍一下: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区的名胜古迹多达30多处,沿湖们所能欣赏到的有西泠桥、秋瑾墓、西泠印社、楼外楼、中山公园等。孤山之后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终于断桥残雪,桥后还有著名的宝石流霞等景观。欣赏完沿湖景色,我们再去湖中三岛,游船最后将在苏堤靠岸。

现在船正在自西向东行驶,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带的景色。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海拔35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间就已闻名,南宋理宗曾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划为御花园。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宫,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照庆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或许有的朋友要问: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鸟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被称为西湖三绝。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环洞石拱桥,地处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桥。它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桥。

过了西泠桥,孤山后麓的绿树丛中有尊汉白玉塑像,只见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目光炯炯,昂首注视前方,似在探求着革命的真理。她是谁呢?她就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为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独立而壮烈牺牲的“鉴湖女侠”秋瑾。这尊塑像高2.7米,墓座高2米,正面碑石上该有孙中山手书“巾帼英雄”4个大字。秋瑾烈士的塑像,给了我们一种启示:西湖的闻名,不仅仅是占了山水之胜,它更因众多的历史人物而倍增光彩。在西湖风景区内,被誉为“湖上三杰”的岳飞、于谦、张苍水,还有与秋瑾一起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近代发主革命者徐锡麟、陶成章等,都安葬了西子湖畔。

我们的船继续徐徐往东行驶,各位看到前面的一道 粉墙,院内便是著名的西泠印社。印社右侧,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就是百年老店楼外楼。楼外楼创建于1848年,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名句。楼外楼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曾经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楼外楼的当家名菜数西湖醋鱼了,它是选用西湖中在规定范围内养殖的草鱼,先在清水中饿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后烹制而成的。成菜后的西湖醋鱼,色泽红亮,肉味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风味名菜。

现在船已驶向中山公园,孤山的正门就在这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孤山既是一座风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孤山的地位在西湖景区中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景区内有著名的“西湖天下景,”还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的放鹤亭。这些景点等上岸后我们起前往参观。

中山公园旁,我们看到的这一组建筑是新近修建落成的“浙江省博物馆”。进而面陈列着上至7020xx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到近现代的文物展品1700余件。博物馆后面的古建筑是清代的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它是我国为珍藏《四库全书》而修建的七大书阁之一。

请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台的重檐亭子已展现我们眼前,这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建筑,名叫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点,也是杭州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历史上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湖中首推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应是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至于岸边,就数这月白风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现在各位看到前面这条“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游览长堤就是白堤。当我们的船驶到这里,西湖最秀丽的风光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瞧!堤上两边各有一行杨柳、碧桃,特别是在奏,柳线泛绿、桃树嫣红,一片桃红柳绿的景色,游人到此,仿佛如临仙境。白堤原名“白沙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它虽与白居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它与苏东坡主持建造的苏堤犹如湖中的两条锦带,绚丽多姿,交相辉映。大家再看,白堤中间的这座桥叫锦带桥,以前是座木桥,名中“涵碧桥”,如今更名为石拱桥。在白堤的尽头,到了断桥,全长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断”了。

断桥的名字最早取于唐代,宋代称宝祜桥,元代又叫段家知,以前是座苔藓斑斑的古老石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虽然是座很普通的石拱桥,但它的名字和《白蛇传》故事联系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

讲到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在仔细观察,或许你们马上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这个问题就让我来解答吧。断桥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处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因此得名。还有,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讲到这里,或许大家已经明白,原来是“堤断桥不断”。

大家再看断桥后面那座山叫宝石山,海拔78米。这座山的岩石和西湖群山不同,主要由火成岩中的流纹和凝灰岩构成,其中有一种名叫碧玉的“宝石”,嵌在紫灰石中,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这就是宝石山得名的由来。山上那座秀丽挺拔,高高耸立的塔,名中保俶塔。保俶塔初建为九级舍利塔,现在的是1933年重建的。它是用成的实心建筑,塔身呈八棱型,高45.3米,上下匀称,线条柔和优美,在湖上诸塔中,保俶塔的造型最为俏丽,体态最为窈窕。历史上与保俶塔相对应的还有一座雷峰塔,在西湖风景布局中,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一南一北,隔湖相望,一个敦厚典雅,一个纤细俊俏。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对景,所以民间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道出了当年雷峰塔和保俶塔的不同风姿。

各位朋友:西湖沿岸的景观就介绍到这里,接着我们去观赏湖中三岛。

首先我们来看西湖中最大岛“三潭印月”,也叫小瀛州。这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全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60%。全岛呈“田”字形,东西连柳堤,南北建曲桥,曲桥两侧,种植着大片红、白各色的睡莲。此外,历史上三潭钱月还以种植西湖莼菜而著名。

下面请随我上岛游览,三潭印月这座小岛,初建军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20xx年),是用疏浚的湖泥堆积而成的。它的精华就在于岛南面的三座石塔。请看:三塔鼎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个小圆孔,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沿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溶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灯光透过15个圆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个月亮,加早天上的一个水中的1个,湖面可以倒映出32个小月亮,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接着我们再来看湖中那座飞檐翘角的亭,名叫湖心亭。它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座亭。也是在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一座岛,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距念已有440年有历史的。“湖心平眺”是钱塘十景之一。站在湖心亭处眺望西湖,水光山色,尽收眼底,西湖风光,一览无余。

湖心亭西北的那个小岛,称为阮公墩。是西湖三岛吧最小的一个,面积仅5561平方米。它是在清朝嘉庆年间(1820xx年),浙江巡抚阮元用疏浚西湖后的淤泥堆积而成的。阮墩垂钓已成为杭州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阮墩夜游则是为各地旅游者隆重推出的西湖夏季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

游完湖中三岛,我们的船已驶向即将停靠在方向----苏堤。大家请看:前面这条自南而弱横贯西湖,全长2.8公里的湖中长堤就是苏堤。堤上共有6座石拱桥,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堤岸种植桃柳、芙蓉,形成“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枝桃”的景色。说到苏堤,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宋诗人苏东坡,苏东坡曾二次担任杭州的地方官,他组织20万民工疏浚西湖,然后利用湖泥葑草,筑成了这条从南屏山下直通栖霞岭麓的长堤,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苏堤”。现在 堤的南端修建了“苏东坡纪念馆”供人们参观,缅怀苏东坡的功绩。

各位朋友:人们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比喻为世界上东西方辉映的两颗名珠,正是因为有了西湖,才使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把杭州经喻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西湖做为著名景点,接待过世界各国的元首不计其数。因此,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明珠,更是东方的明珠,世界的明珠。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白居易为颂扬西湖给后人留下的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各位朋友,当我们即将结束西湖之行时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后会有期,我们再次相聚,满觉陇埯赏桂子,钱塘江上看潮头,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住您美好的回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