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侵华战争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6:12:22 页码:11
2023年侵华战争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2篇)
2023-11-22 16:12:22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和反思,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写心得体会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下面是一些爱情大师总结的恋爱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思考。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一

1937年至1945年期间,中国经历了一场可耻而残酷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在研究历史和亲身见证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和国家发展的影响。下面是我对这段历史的心得体会。

侵华战争是一场极其残酷的战争。敌方的军队以其强大的武器装备和技术优势,对中国士兵和平民进行了疯狂的杀戮。日本军队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掠夺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无辜的人们被迫逃离家园,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在毫无抵抗能力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面对这场残酷的侵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三段:中国人民的抵抗与团结。

虽然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中国人民展现了伟大的团结和抵抗精神。无论是军队还是平民,每个人都怀着保卫家园的决心,积极参与到反抗战争中。中国军队在各个战线上英勇作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也给日本军队带来了严重的伤亡。在内地,人们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抗战运动,维护民族尊严。这种伟大的团结和抵抗精神不仅在那个时期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段: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顽强意志。

侵华战争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顽强意志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日本军队一度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对家园的热爱和抵抗。他们以智慧和勇气展开了一场艰苦卓越的抗战。从顶层的军事指挥到普通的农民,每个人都在付出努力来保卫国家。这种抗战精神和顽强意志不仅推动了抗战的胜利,也为中国人民的未来勇敢承担起了责任。

第五段:侵华战争带来的反思与反省。

侵华战争教会了我们许多宝贵的道理。首先,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更不能重蹈覆辙。我们应该珍惜和平,珍惜和谐的社会关系,避免走上战争的道路。其次,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目标和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和挑战。最后,侵华战争让我们明白了保护自己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永远保持警惕,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总结:

侵华战争是一段痛苦而漫长的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然而,中国人民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展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和顽强意志。他们的团结和抵抗精神不但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同时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坚守目标和团结一致,以确保我们永远不再重蹈覆辙。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介绍背景和观点立场(200字)。

历史侵华战争是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这段历史充满痛心和愤慨,深知这是一个伤痛的过去,同时也是我们铭记不忘的教训。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和反思,我深刻体会到了侵华战争给中国和全世界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深信只有历史的铭记和教训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历史的长河中,侵华战争是极为血腥和残忍的一段。日军对中国民众采取了冷酷无情的方式进行屠杀、强奸和摧毁。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活体实验、慰安妇制度等罪行使得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给中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却这段历史,要将这部分残暴行径铭记在心,以便铭记初衷,伪真之举。

第三段:历史的反思和当下的警醒(300字)。

侵华战争给我们的反思是深刻而持久的。曾经的苦难与不幸在今天告诉我们,不论我们生活在何时何地,都不能忽视和放任侵略的恶行。历史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强大的国家实力和警惕的意识,才能保卫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我们要学习历史的教训,不断增强自己对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保护意识,同时也要向全世界传递一个和平与友谊的声音,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四段:历史的铭记与和平的呼唤(200字)。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过去的故事,痛苦和悲伤。只有通过对历史的铭记和反思,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过去,展望自己的未来。同时,以史为鉴,我们应当倡导和平,谴责战争,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无论是国家之间的和平发展,还是个人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只有通过和平与合作,我们才能真正让历史的伤痛痊愈,让全人类走向共同的繁荣与幸福。

第五段:个人的成长与未来的展望(200字)。

通过对历史侵华战争的学习与感悟,我深切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将更加珍惜和把握当下的机会,努力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和平稳定做出贡献。同时,我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文化和友谊的沟通,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处。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为人类的和平与幸福作出更多的贡献。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三

本课重点讲的是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在教学过程中,从目前钓鱼屿问题引发的中日争端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文。再通过设置材料和图表分析中日两国不同表现,层层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谋已久的,而且通过分析面临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中日两国表现的不同,为中国战败做铺垫。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简要讲解战争的过程,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增强时代责任感,反对军国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显示中方失败的材料,让学生归纳出中国失败的原因;;显示《马关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各条内容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体会清政府的卖国求荣的嘴脸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得无厌。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严重危机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促成清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中国各界民众奋起救亡图存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以后的课程做铺垫。

学习义和团运动,理解特定时代里反抗斗争的需要,领会反侵略斗争曾起过的积极作用,增强爱国意识;但也体现了旧式阶级的局限性,为分析失败原因做埋伏,并通过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对比,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提出问题后要适时加以引导,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对今天中日关系的影响,及我们应如何自强不息,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问题上,主要依据前几次战争的分析模式简要处理,主要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通过与前几个条约作比较,认识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列表比较近代前期的四次侵略战争,使学生整体上把握前期的基本脉络,加深印象。

总体说来,这一课要处理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对几个条约的比较、两次农民运动的比较、甲午战争的转折意义的分析理解等问题上的处理,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而并不是流于表面,也是这堂课的精彩亮点所在,使得这堂课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这需要平时的积累,所以我们今后尤其要注意经验的累积,做到厚积薄发。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四

2、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第一课,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推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课后小结。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何时?主凶是哪国?帮凶是哪国?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共割占多少领土?

课后习题。

一、填空题:

1.1860年10月,_______闯进北京西郊_______,大肆抢劫、破坏,最后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四年里,俄国乘机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侵占________平方公里。英国则通过《_______》,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3.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让恭亲王、担任议和大臣,自己逃往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a.1854年b.1856年c.1860年d.1858年。

2.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b.《爱浑条约》。

c.《天津条约》d.《黄埔条约》。

3.“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爱珲条约》d.《黄埔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a.咸丰皇帝b.同治皇帝c.道光皇帝d.光绪皇帝。

三、双项选择题:

1.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a.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清政府不准英国输人鸦片。

c.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d.中国人民开始禁烟运动。

2.1854年,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鸦片贸易合法化。

c.增加沿海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

3.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

a.马神甫事件b.亚罗号事件c.保护侨民d.马嘉理事件。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五

一、学习目标: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二、自学导读题:

1、战争爆发--------。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先后在()、()、等地开展,为镇压()运动,19xx年6月,八国联军两千多人,有英国海军司令()率领,从()向()进犯。

2、战争经过。

在()、()等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八国联军;

在(),义和团和清军围攻()和();

3、战争结局。

19xx年7月,八国联军攻陷(),8月中旬,攻入()烧杀抢掠;

清政府大臣()与八国签定《》。

4、《辛丑条约》。

时间;

内容:

危害――――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三、精讲点拨:

1、课本第24页“材料阅读”;

2、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每一条款给中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条款内容影响。

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圈地在使馆区的监控下,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的控制之下。

打击人民反抗中国人民受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

军事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自主权。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学习与检测)。

二、材料解析。

(一)、著名作家雨果1861年11月25日在一封信中写到:“在地球的一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这个奇迹已不复存在。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请回答:

1、被称为“夏宫”的建筑群指什么?

2、“两个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3、“夏宫”被烧是在哪一次战争中?

(二)、学习与检测第11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六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通过评价义和团运动,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震撼了全世界;同时,也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通过学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3.通过学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重点分析。

“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重点。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义和团这时提出来“扶清灭洋”口号,这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使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勒索到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外国侵略军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和国防安全;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改变了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摧毁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达到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表现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和掠夺本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所以,“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从当时中国封建思想意识浓厚,尤其在农民头脑中仍占统治地位,而容易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的警觉加以分析,认识其盲目排外性。从当时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斗争的总体高度、主要矛盾及主要方面,来认识“扶清灭洋”口号的.实质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的比较,体会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难点分析。

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是本课难点。这是学生较难完整掌握的一个问题。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是随着清政府、义和团、帝国主义列强三方面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教材并未写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这一关键环节。因此,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时会有偏差。所以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难点突破方案。

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变化及原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其一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及威力,其二是清政府、义和团与帝国主义列强三者关系的变化。

教学设计方案。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七

下课铃响了,我的心情久久还不能平静下来,百万雄师过大江、红军长征等画面一一浮现在我眼前,联想起我们现在过的美好生活,都是用鲜血换来的.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涌现出大批的爱国将士,他们英勇作战,狠狠地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但这些还不足以把日军赶出国界,所以在两军僵持的阶段,国民党政府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也就在这时国内出现了一个新的政府―共产党,由于共产党领导正确,日军连连溃败。

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抗战胜利。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感处很多,我明白了胜利的来之不易,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多少人的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幸福,不要浪费光阴,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八

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它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痛和血泪。回顾那段惨烈的历史,我们不禁深思战争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教训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侵华战争的心得体会,希望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共同努力推动世界和平的进程。

第一段:了解历史,不忘记痛苦教训。

侵华战争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一段悲壮历史,它开启了中国抗战的序幕。当年的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对中国进行了长时间的侵略和残暴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日本对中国的种种侵略和暴行,这是我们的痛苦教训。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才能更好地珍惜和平的时光。

第二段:坚定信念,团结一心抵御侵略。

侵华战争期间,中国人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危机。然而,在这段困难的岁月里,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非凡的团结和坚定的信念。他们不畏强暴,迎接挑战,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侵略者的入侵。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烈士英勇牺牲,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利益。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团结一心,才能战胜敌人,捍卫自己的土地和尊严。

第三段:珍惜和平,反思侵略的危害。

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灾难。无数的家庭失去亲人,无数的人民受到迫害和巨大的伤害。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多么的宝贵!我们必须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的来之不易。同时,也要反思侵略的危害,牢记侵略的恶果,坚决抵制战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

第四段:促进和平,与世界共同发展。

侵华战争过去了,但和平的道路还要继续行进。我们不能局限于自身的痛苦和复仇情绪,而是要通过和平的方式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和平的进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扩大友好合作的范围,是我们反思侵华战争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和平的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平的愿景。

第五段:扬帆远航,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回顾侵华战争的历史,我们不能沉溺于过去的痛苦,而是要敢于迎接未来。我们要记住历史的教训,发扬不屈的斗志和坚毅的精神,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扬帆远航,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

总结:

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中一段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血泪。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要了解历史,不忘记痛苦教训;坚定信念,团结一心抵御侵略;珍惜和平,反思侵略的危害;促进和平,与世界共同发展;扬帆远航,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够珍惜和平,共同努力推动世界和平的进程,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九

导入  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板书课题)。

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1)组成:

(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6月14日,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杀死侵略军多人。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几十人。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侵略军沿运河向天津逃命,直到26日,才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罗荣光严词拒绝。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6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陷落。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在北京,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

1、屠杀:在天津,侵略者在位于市中心的鼓楼架起大炮,对准逃难群众猛轰,在帝国主义的屠杀下,整个天津城内,"但见死人满地,房屋无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屠杀,很多地方"尸骨堆积如山",无数家庭"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殓,出户外",东北地区俄国的屠杀情况见书。

2、劫掠:除课本所举例子外,补充:八国联军在占领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钦天监的古铜天文仪器被德法瓜分,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和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抢劫府衙库款。各处库款,所失约6000万两。大量珍贵的文物图书(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各种珍贵的图书损失达4万多册。侵略军以搜捕义和团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细数目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据估计损失约为10亿。

3、焚烧。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各国提出《议和大纲》12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强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见对列强不把她当做"祸首"加以惩办,感到大喜过望,为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 时间:1901年。

2、 内容:经济上:赔款。

政治上:划定……清政府保证严禁……。

军事上:拆毁……。

3、危害: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空前巨额的赔款,白银总数竟达10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这是清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因此战后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借外债来偿付赔款。这些外债往往附有苛刻的条件,从而使中国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这些赔款又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条约签订后,江苏上交的钱税每年增加250万两、四川增加220万两、广东增加200万两。关于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及在军事要地驻兵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的军事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实际上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洲政府的吗?早已经是各国的了。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洋人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洲政府就立刻奉行。中国虽说未曾瓜分,其实已经瓜分数十年了。"。

章炳麟讽慈禧七十生辰"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越南),六十割中国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练习: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中国人民的历史长河中,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是一个永不磨灭的记忆。这场战争不仅让普通的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体会。侵华心得体会,是对过去历史的反思与总结,更是我们应对未来的重要指导。

第二段:体会侵略的残暴(250字)。

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展现出了极端的残暴和暴虐。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民遭受到了无情的屠戮和摧残。这给我们的第一次教训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放弃防御力量的建设。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安全与尊严。

第三段:坚守民族尊严的重要性(250字)。

抗战中,中国人民坚守了民族自尊和尊严,展现了无坚不摧的意志和勇气。我们应该明白,民族的尊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立足世界的基本前提。在如今的世界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只有坚守我们的民族尊严,才能保护我们的利益和尊严。

第四段:人民团结的力量(250字)。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团结一心的精神,与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场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信仰、牺牲和坚持。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人民的团结和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的强大和繁荣。作为一个国家,我们要时刻保持团结,不论是面对国内还是国际的挑战。

第五段:珍爱和平,永不忘记(300字)。

侵华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更让我们深切地珍爱和平。和平是每个国家人民的共同心声,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时刻警惕,不忘初心,防患于未然。只有保持和平,才能实现我们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

结尾(100字)。

侵华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更是我们应对未来的重要指导。通过这场战争,我们要明白历史的教训,珍视我们的民族尊严,保持人民的团结和奋斗,守护和平的美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始终保持警觉与坚定。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十一

第一段:引入侵华战争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侵华战争,即日本帝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20世纪中国最为黑暗的历史时期之一。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开始,侵华战争持续了8年时间,给中国造成了无数的伤痛和灾难。侵华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伟大斗争,更是人类历史上反对侵略的光辉篇章。回顾侵华战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更好地凝聚起力量,为和平与稳定的世界努力奋斗。

第二段:勇于抵抗和奋起反击的伟大精神(250字)。

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伟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在武装侵略面前,亿万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无论是军队还是民众,都毫不胆怯地奋起反击。这种坚韧不拔、敢于斗争的精神感染了无数的中国人民,成为了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勇于抵抗的伟大精神,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为实现国家繁荣和民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段:团结和协作的重要性(300字)。

侵华战争发生时,中国是一个被分割和削弱的国家。然而,在危难时刻,中国人民却共同团结起来,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府、军队、民众、民间组织等各个方面都紧密合作,共同抵抗外敌入侵。这种团结和协作的力量无疑是中国获得胜利的关键。我们需要从中学会珍视合作,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和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

第四段:历史教训和和平的重要性(200字)。

侵华战争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警示着我们必须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在战争中,无辜的生命被摧毁,人民遭受了巨大的伤痛。这个教训是对人类文明的警醒,提醒我们要永远警惕侵略和战争的危险性。只有坚持和平,才能实现人民幸福的愿望,才能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第五段:侵华战争与和平的联系(250字)。

侵华战争使我们更加珍视和平。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人类才能享有尊严和自由。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以及一切形式的战争和侵略的危害性。同时,我们也应该为维护和平而努力奋斗,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为和平发展做出贡献。侵华战争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和平是多么宝贵和可贵的东西,我们要竭尽全力去维护它。

总结: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血泪斑斑的历史,然而,正是这场战争,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侵华战争告诉我们,团结、勇敢、和平是我们前行的基石和动力。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努力建设一个稳定、繁荣和进步的中国。

侵华战争心得体会篇十二

自从侵华战争结束以来,中国人民深受这段历史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亲身经历过侵华战争的老一辈人们。他们亲身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而从中他们也获得了深刻而珍贵的心得体会。今天,我将就侵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体会与感悟进行探讨。

第一段:侵略者的极端残暴。

回首那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极端残暴和野蛮的。在战争中,日本军队不仅对中国人民实行了残忍的屠杀和掠夺,还对无辜的妇女和儿童进行了性侵犯和虐待。这种残暴行径使我们认识到战争是对人性的巨大摧残,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和平的宝贵和珍重。

第二段: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侵略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在侵华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抵抗日本军队,坚决捍卫自己的国土。虽然背负着巨大的苦难和痛苦,但中国人民表现出的团结与坚韧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正是这种坚定的态度,使得中国人民能够坚持抗战,并最终赢得胜利。

第三段:珍惜和平的重要性。

侵华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重要认识便是和平的重要性。那段历史中的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使人们体会到战争带来的深重后果。这让我们明白了和平对一个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和平,不断努力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以更好地维护和平与稳定。

第四段:历史教训与对未来的警示。

侵华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警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历史给我们的警示。日本的侵略行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若追逐霸权和扩张,最终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灾难。侵华战争中的血泪史,应该使我们时刻警惕和抵制侵略主义思想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

第五段:共同构建和谐世界。

通过对侵华战争的体会,我们应该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和有序的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唯有坚持和平,才能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我们应该以历史为镜鉴,深化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总结:侵华战争带给我们的体会是珍贵的,它让我们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和和平的宝贵。侵略者的极端残暴激发了我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情感。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重要性。侵华战争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警示,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共同构建和谐世界。唯有和平,人类才能共同发展,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