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倍数教书心得体会及收获 倍数的教学反思(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7:34:49 页码:14
倍数教书心得体会及收获 倍数的教学反思(二篇)
2023-01-08 07:34:4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倍数教书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

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3、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②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③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练习四第1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

2、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练习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游戏活动

练习四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

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

描写倍数教书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7—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力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

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教学重点 掌握2和5倍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准备

教师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顺序数字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二、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数学游戏吗?我们今天玩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可以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如果同学们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学生分别报数:32、485、674、260??)

师:32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485是5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674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26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你们用计算器验证的结果和老师判断的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老师你是怎样迅速判断出来的呢?

师: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生:(齐答)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二)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媒体出示课本第4页的百数表,学生拿出学具中的百数表。)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百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吗?利用自己喜欢的表示方式在5的倍数上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找5的倍数并做记录。)

师:谁能说一说你找出了哪些5的倍数?

生:5、10、15、20、25、30、35、4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1:这些数都相隔5。

生2:这些数个位上有的是0,有的是5。

师:(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你们说的都不错,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引导学生验证举例)刚才我们观察的是100以内的数,也就是说观察的是一位数或两位数。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自然数,只要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或5呢?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0或5的多位数,大家判断一下。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组1:我们列举的数有:500、4500、605、125这四个数,通过计算,发现都是5的倍数。

组2:我们验证了5个数,得出结论:只要个位上是0或5的数一定是5的倍数。

??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发现5的倍数特征的?

生答

小结学习方法:列数字——归纳特征——验证特征

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去寻找2的倍数特征。

3、自主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动手做。)

师:谁来说一说2的倍数有哪些?

生:2、4、6、8、10、12、14、16、18、20??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观察上面的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2的数是2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个位上是4、6、8的数是2的倍数。

生3:我发现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引导验证结论)请小组内的同学任意写几个个位上是0、2、4、6、8的数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偶数也叫双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奇数也叫单数。 师:谁来举例说一下生活中的偶数和奇数。

生1:我今年12岁,12是偶数。

生2:我17日出生的,17是奇数。

生3:我们班有50人,50是偶数。

生4:数学课本107页,107是奇数。

生5:珠穆朗玛峰8848米,8848是偶数。

师:那么0是偶数吗?说出你的理由。

生:0不是奇数,0是偶数。

师:你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所以0是偶数,也是最小的偶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棒,0是偶数。

4、深入探究

(教师出示下面的两组数。112、25、248、60、72、90.)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两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60、9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生: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应用拓展

1、观察、交流、合作。(学生的号码从1——50)

(1)请号码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2)请号码是5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3)请号码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4)请号码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

(5)请号码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说出你的号码,与同学们交流。。

生1:我24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站起来2次。

生2:我11号,是奇数,站起来1次。

生3:我20号,是偶数,也是2的倍数,同时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所以我站起来3次。

师:请站起来3次的同学说出你的号码。

10、20、30、40.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数的特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