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9:16:17 页码:14
2023年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通用20篇)
2023-11-18 09:16:17    小编:ZTFB

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一次机会。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值得收藏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和借鉴。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好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全国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的主题是: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二、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干部师生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法治认识,推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宪法教育。按照《决定》提出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教室进头脑”的要求,创新宪法教育的内容方法,探索建立宪法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宪法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为依法治教、依法管理学校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

三、时间安排。

在国家宪法日当天,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四、活动安排。

在小学中学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

(二)举行一次特别升国旗仪式,了解宪法关于国旗的规定;

(五)由校长或者邀请法律学者为教职工和学生讲授一次宪法教育课。

(六)在干部教师学生中开展一次宪法知识测试活动。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全员参与。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开展宪法教育的责任认识与使命认识,将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作为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要做到领导教师学生的全员参与。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主动邀请法律学者、专业法律工作者、法制副校长为小学中学讲授宪法知识,并发挥父母委员会作用,协助学校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三)领导带头、做好表率。学校领导要主动参加宪法学习,_头谈感想、谈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要为师生讲一堂宪法课。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校要制作宪法教育的展板、宣传资料,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不遗余力的宣传国家宪法日活动,突出亮点、突出教育特色。

(五)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各单位于12月5日前将本次系列宣传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六个一活动图片、媒体报道等)以及法律法规(政策)和考试情况(领导试卷、成绩单、参考情况表、考试现场照片)报政策法规科,纸质、电子版同时上报。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宪法有关条文,不熟悉有关条文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宪法,并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因此,掌握宪法基绿色作文网本知识,学好各项法律条文,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中华宪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石,它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作为中国公民,了解和理解中华宪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民族团结以及保护个人权益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华宪法,我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法治观念的建立(200字)。

中华宪法的核心是法治观念的建立和推行。它强调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人人平等依法治理是国家的根本原则。我意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对全体公民的庄严承诺。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人民才能享有公平的待遇和真正的自由。在实践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和冲突的解决都离不开法律的指引和保护。因此,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第三段:公民权利的意识(200字)。

中华宪法充分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通过学习宪法,我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意识到这些权利并非天赋而是社会责任。作为公民,我们应该主动了解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并且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也应该尽一份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第四段: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200字)。

中华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府的职责。这不仅是为了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宪法的确立和完善,对于国家的治理体系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学习中华宪法,我体会到了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国家治理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制度框架,有公正的执法机构和权威的司法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公平公正的社会。

第五段:宪法精神的传承(200字)。

中华宪法所体现的精神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们应该将宪法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合法守信、问心无愧。同时,我们也要通过传承宪法精神,将之传递给下一代。只有新一代人对宪法有足够的了解和热爱,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宪法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论(100字)。

通过学习和理解中华宪法,我深深认识到宪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我深刻体会到法治观念的建立、公民权利的意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以及宪法精神的传承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牢记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并以之为指导,为实现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四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国务院。

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五

20__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前段时间,市委组织部举办深州发展讲坛第三期,邀请省委党校杨福忠教授进行了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宪法》专题辅导讲座。为加深基层党员干部对《宪法》的学习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按照市委统一安排,今天,我们组织部部机关共同学习《宪法》的有关知识,作为党的组工干部,我们注重深刻理解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自觉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积极弘扬宪法精神。

一、修改宪法,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力宪法保障。

宪法修正案,具有强大功能作用,其重大意义在于: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宪法修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大实践,是对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必然要求。适时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智慧,切实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充分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必将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对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在新时代发挥“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根本性作用,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整个修改宪法过程,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反映人民的需求和愿望,严格遵循宪法修改的法定程序,是一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创新,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信念。党领导人民制定、执行宪法,捍卫宪法尊严,宪法也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宪法修正案,法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必将进一步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各方面,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促进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从我国法治的发展进程来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贯穿始终的一条指导方针,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发挥出来,让宪法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三、学习宪法,弘扬宪法,遵守宪法,尊崇宪法。

习总书记强调,“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修改宪法,正是为了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国家根本法作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活动中的伟力作用,需要我们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尊崇宪法、维护宪法,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要把实施宪法摆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以宪法修改为契机,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群众真诚的信仰。宪法只有深入人心,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因而,必须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习近平主席就职时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是的激励和教育,必将极大增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发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极大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我们军休党员,首先要带头学习宪法、尊崇宪法。自觉加强宪法学习,对宪法法律保持敬畏之心,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做学法守法尊法护法的模范。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只有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以这次宪法修改为契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https:///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必将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六

第一段:中华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200字)。

中华宪法作为我国的最高法律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大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制定和遵守的基本准则,是维护国家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宪法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民的平等、自由、尊严和民主权利,规范了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力,保证了政府依法行使权力,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规范。中华宪法既是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总纲,也是法治国家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石。

第二段:中华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300字)。

中华宪法充分保障了公民的个人权利,使每个人都享有自由、平等和尊严的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言论自由权等,这些权利使公民能够自由地发表意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享有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等。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社会权利,如教育权、劳动权、健康权等,为公民提供了享受教育、工作和健康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保障,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段:中华宪法对政府的制约和约束作用(300字)。

中华宪法不仅保护了公民的权利,还规定了政府的职责和权力,以确保政府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宪法规定了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限制了政府的权力,并规定了政府的工作原则和程序。宪法对政府行为进行制约和约束,要求政府能够遵守法律、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履行公正和公平的职责。如果政府的行为违反了宪法,公民有权申请司法救济,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四段:中华宪法对社会法治建设的推动作用(200字)。

中华宪法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石。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府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司法机构的职责和独立性等重要内容。宪法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共同遵守和落实,要求政府通过法律和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宪法对于国家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化进程。

第五段: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200字)。

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华宪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必须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宣传和深入理解。宪法的效力依赖于全民的遵守和落实,只有通过宪法教育和普及,才能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宪法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准则。政府和学校应设立相关课程,推动宪法教育的深入开展;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宪法的认识和对宪法精神的理解。通过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进一步推动宪法的完善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七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同一般法律相比,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从地位看,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从法律体系内部来说,宪法是母亲,一般法律是子女,正如人们通常说的,宪法是“母法”,一般法律是“子法”,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第二,从内容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宪法解决的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带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一般法律只是解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问题。第三,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们首先要尊崇和执行宪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

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宪法法律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宪法,是我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要不断确保宪法,在新时代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将新时期形成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写进宪法,具有重大的显示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八

每年的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展"12。4"以宪法这为核心的宣传教育活动,掀起新的校园学法高潮,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推进法治学校建设的进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今年《"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方案》,进一步推动学校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按照"六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展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氛围。

二、活动主题:

20__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三、活动内容:

1、利用校园网、校内宣传屏幕、宣传栏等媒体进行法制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11月15日―12月15日,悬挂"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等法制宣传横幅标语,营造法制宣传的氛围。

2、各班组织学生开展"法在身边"的主题班会。

3、利用期中总结邀请同中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

4、利用教职工政治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宪法》、《新安全生产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合同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提高依法治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5、利用升旗时间,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升旗仪式活动。12月1日周一完成。

6、12月4日大课间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学生课间宣誓活动。

在"124"国家宪法日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国家宪法日活动情况和20__年"124"国家宪法日活动情况统计表及时上报德育处。因此,请各班对照本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落实有关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附宣誓词:

我们是新时代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面对庄严的国旗宣誓:

我决心忠于宪法和法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坚守社会正义,维护法律尊严,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做一名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宣誓人: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对公民权力进行了确认和保障,同时对国家权力的设置和行使进行了规范,它是保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的根本规范。

《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相互作用的。

首先,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公民权利是经过宪法确认的,而国家权力是人民通过的宪法所赋予的。

其次,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权力的设置是以公民权利为对象,以维护公民权利为目标的。

再者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通过有组织的国家权力,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维护公民权力的作用,如果行使不当,又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为了既发挥国家权力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权力行使不当造成对权利的侵害,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

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权力空间过大,权利空间则必然狭小;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

因此既要防止国家之权被滥用,侵犯公民之权,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白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权被滥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总之,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的长久治安,就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精神,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

这是我们神圣的宪法责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8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心得体会300字》,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十

我国现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4章、7节、143条、367段、16524字等有机整体组成。本宪法在1982年宪法基础上第四次修正。该宪法的血液里流淌着1954年宪法的血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75年和1978年的宪法均是特定历史时期的阶段性产物。我们来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前前后后。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提出把“召集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列为三大计划之一。1953年12月24日下午4时,一趟专列从北京启程,前往杭州。在火车上,毛泽东主席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抵杭后,每天下午3时,毛泽东来到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平房里办公,宪法起草小组其他成员在东侧的主楼办公,往往一干一个通宵。毛泽东牵头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为了在政治局讨论宪法,让各政治局参考以下文件来作必要修正,文件有: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1918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等。1954年3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会后,全国政协和各省区市党政机关、军队领导机关,以及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地方组织共8000多人参与了讨论,历时两个多月,提出各种修改意见5900多条。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提出了“搞宪法是搞科学”这一著名论断。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庄严全票通过,因其在1954年颁布,史称“五四宪法”。

今天的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宪法基础上做的第四次修正,把宪法修正放在网上全民参与征集民意,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纵观这两部宪法,为什么说现行宪法流淌五四宪法基因,从总结经验,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国际影响三方面来论证。

第一,从总结经验的角度看。五四宪法总结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经验,总结了新中国的社会改革、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府工作的经验。也总结了从清朝末年以来关于宪法的经验,有民国元年、北洋军阀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的伪宪法。从历史轨迹回望五四宪法,当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刚起步,三大改造正在进行,依然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在开展。五四宪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导了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原本计划的农业合作社提前完成,原本计划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在1956年底就超额完成。五四宪法这积极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其生命力崭露头角。

现行宪法的修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改革开放的新发展理念深化,民族统一战线的加强,民族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生态的友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等。这些内容的修正就是对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国际等方面总结出的经验。反过来,宪法修正指导了以后的中国发展,脱贫攻坚胜利完成,为世界脱贫提供中国智慧;碳中和的约定彰显中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倡导等,无数案例证明,宪法修正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受益,体现我们社会主义的博大胸襟。

第二,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看。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两部宪法的民主都是人民民主,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原则贯穿两部宪法之中。另一个是社会主义原则。五四宪法制定时国家就有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当时的目标。

一时办不到的事情,必须允许逐步去办,这就是灵活性。比如,五四宪法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上都曾起过积极作用,都比原始公社制度要进步。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现行宪法把日益凸显的问题有步骤写进宪法。所有这些,都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五四宪法制定时,毛主席强调“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一百年也不要骄傲。永远也不要翘尾巴。”就今天而言,仰望太空,天宫一号每天绕地球25圈,宇航员每天看日出9次,一住就是半年;俯视大地,蛟龙号勘测地下1万米;环视四周,中国智造,中国奇迹瞬间绽放。不言而喻,宪法的灵活性就是这样与时俱进的,根基现实制定宪法,根据宪法来指导生产的发展。

第三,从国际影响的角度看。五四宪法的颁布,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人高兴,其他社会主义伙伴也高兴。资本主义国家以艾森豪威尔为代表的总统不高兴,他们说这是一部很坏的法律,很坏的路子,什么社会主义、人民民主都是错误。他们最喜欢我们搞个社会主义,搞的天下大乱,他们就高兴了。事实上,我们的宪法,对被压迫民族的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对这些国家和人民是有帮助的。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形势依然严峻。现行宪法立足于本国实际,团结全国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和应当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现行宪法就是为这个目标而修正的。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国际地位的提高,但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可以做生意的地方,当然,我们也可以走出家门,尽己所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生产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现行宪法会与时俱进,做必要的有益的修正。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我们山河锦绣,护我们人民安康!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一

宪法对于我这个小学生而言,好像离得比较远,我对它的认识也远远不够。回到家我认真地上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这个时候我对宪法才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我慢慢了解和认识到了宪法的重要性,让我对宪法产生了深深地敬畏。

为什么要学宪法、讲宪法?

我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社会就会变得一片混乱,没有秩序可言;同样,没有法律的约束,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又从哪儿去得到保障呢?宪法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保护伞,我们要学宪法、讲宪法。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法可依,我们的一切才有了保障,每个人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学习宪法,应该就是培养我们的一种“规则”意识。我们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宪法,才会知道宪法在我们国家生活、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哪些行为是宪法提倡和鼓励的,哪些行为是宪法所禁止的,从而增强宪法观念。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自觉用宪法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良好习惯。

学宪法、讲宪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想不但自己要做好,同时也要学会向周围的人们宣传宪法,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社会生活中大家不要以身试法,不要总抱着侥幸心理去钻法律的空子,更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敬畏法律,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要做到知法律于心,守法律于行。

宪法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宪法中。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就要主动学宪法、讲宪法,用行动来捍卫宪法的权威,坚定法治自信,共建和谐家园!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二

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是时代必然、实践必要、法治必需。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样一名典故“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只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才能建成法治中国。宪法修正案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智慧,为民族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回望历史长河,宪法始终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息息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尝试君主立宪制、议会制等多种宪制形式,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北洋军阀政府的几个宪法和宪法草案,到国民党搞的“中华民国宪法”……历史早已证明,中国照抄照搬外国宪法的道路走不通。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的道路上,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制定人民自己的新宪法,进行了不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人民的宪法”——1954年宪法,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1982年颁布施行的现行宪法,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指明了国家根本道路和发展方向。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改,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伴随新中国建设、改革,我国宪法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呈现出一个规律——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

我个人以为:伟大时代,伟大宪法,伟大未来。要从“五个一”来理解这次修宪的重大意义:一个统领,一个思想、一条主线、一个宣言、一张蓝图。

一个统领: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

一个思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有利于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有利于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一条主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的发展主线,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适应时代进步潮流和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一个宣言:党中央的修宪决策宣示了宪法精神、宪法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障。

一张蓝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为我们绘出了美好蓝图,是解决所有实践性问题的“航标灯”,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施工图”。

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我们更应该大力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自觉恪守宪法原则、维护宪法权威、履行宪法使命、捍卫宪法尊严,让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真正在检察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做到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切实履职尽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要坚守公正正义,保障法律正确实施,更要让人民在法治中“沐浴阳光”,让法律变得“温暖浸脾”。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三

在一座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大山里,有一座苗寨,里面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大部分都是苗族人。寨子里的人们善良、淳朴,经常互相帮助。

在这座小小的寨子里,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穿着苗族服装,戴着银耳环,已经快80岁了。她行动不便,需要拄着拐杖,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老人一个人住在低矮破旧的房子里,无依无靠,儿子去外地打工,每年回来的次数屈指可数,有时工作忙了过年也不能回来,她的老伴则早已逝世。周围邻居和一个叫小美的汉族姑娘经常来帮老奶奶做家务。

一天早上,小美从老奶奶家门口经过,发现老奶奶家的院子里堆着一个像沙丘一样高的衣服。小美看到这些想:这么多的衣服老奶奶一定洗不过来,我帮她洗完吧!于是她走进院子,把搓衣板和衣服放进盆子里,端起来,哼着小曲来到了小溪边。

小美把衣服一件件地放入小溪里,自己蹲在溪边,使劲儿地搓了起来。太阳渐渐爬到最高处,小美的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小溪的水溅湿了小美的布鞋,可她毫不在意,直到中午小美才洗完。小美看到这些干干净净的衣服,心里美滋滋的。她回到老奶奶家,把衣服一件件晾起来,这时,老奶奶从屋子里拄着拐杖走了出来,老奶奶看到她先是愣了一下,又看看院子里晾好的衣服,眼圈微微泛红,她眼里含着泪花,慢慢走过去,一把抱住了小美,用粗糙的手抚摸着小美的脸蛋,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开放的菊花。老奶奶激动地说:“孩子,我该怎么感谢你呀!你真是比我的亲孙女还亲啊!”

小美用围裙擦着湿漉漉的手,红着脸抿着嘴不好意思地笑了。

一个是苗族人,一个是汉族人,两个人虽不是同一个民族,但却相亲相爱,真是比亲人还要亲呀!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十四

古罗马西塞罗曾在《论法律》中说过: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宪法是母法,是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明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守宪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荣誉。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五

20xx年,赣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紧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大局,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全市上下把学习贯彻中央两次全会的《决定》精神作为今年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中央两个《决定》精神,使《决定》精神在各级领导干部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以中央两个《决定》精神指导依法行政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市委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赣州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作为《意见》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按照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要求,制定了《赣州市20xx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并抓好监督落实。编制了《法治赣州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对推进法治赣州建设作出全面规划。按照省政府有关要求,组织推荐了我市的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建议名单,报省政府表彰。我市有4个单位、10名个人被省政府分别评为2012-2014年度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数量为设区市之最。

(三)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将依法行政知识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培训内容,邀请国务院法制办挂职上犹县干部多次为党校学员讲授依法行政知识。印发了市政府常务会议20xx年学法安排,各主讲单位提前做好工作准备,始终保持有三个单位待讲。9月23日,市长办公会组织学习《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市长对贯彻落实《办法》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级政府及其执法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抓好贯彻执行,确保行政执法监督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分管市长不仅要自学,还要指导和监督各自所分管的行政执法部门的同志,带着问题和要求去学习;落实好行政执法检查年度计划、检查报告和信息公开等措施,将各种执法行为置于法律监督之下,促进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新颁布修改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执行,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不仅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提高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而且带动了广大干部学法,使广大干部养成了依法办事的习惯,营造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浓厚氛围。

(四)努力争取地方立法权。加强与国务院法制办的沟通联系,在上半年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甘藏春等到我市进行调研时,充分反映我市希望尽早取得地方立法权的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体现了我市多年来努力争取的成效,使获得地方立法权即将成为现实。充分发挥国务院法制办对口支援上犹县的优势,成功争取国务院法制办将赣州市确定为调查研究联系点。积极争取、承接国务院法制办依法行政课题研究任务,从市县法制办、市直执法部门、驻市高校遴选人员成立课题组,深入县(区)和市直(驻市)部门开展调研,课题研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五)加快推进支柱产业立法。为发挥法律法规的引领、保障作用,推动稀土、脐橙两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成功申报《江西省稀土管理办法》、《江西省赣南脐橙保护办法》为省政府立法项目,并积极做好两个立法项目的组织起草、送审工作。主动加强与省有关主管部门沟通联系,积极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开展立法调研,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对两个文稿进行讨论修改,确保立法质量。

二、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全面深化民主法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成立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市政府法制办为专项小组联络员单位。为加强对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的宏观指导,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制定了《关于深化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的意见》和《民主法制领域改革20xx年工作计划》,把编制法治赣州建设规划、完善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列入民主法制领域改革重要内容,把法治政府建设纳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统筹谋划,扎实推进。

(二)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根据中央和省里部署,20xx年,我市市县两级开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我市组织专门力量,围绕改革涉及的部门整合、职责调整以及实际运行中部门间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对部门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排查。在机构改革中,把转变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推进政府机构和职责整合,最大限度整合分散在政府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的职责,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较好地解决了职责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等问题,规范了机构设置,理顺了部门职责关系,形成了精干高效的市政府组织体系。经过职能整合、组建调整及撤并划转,机构改革后,市政府设置33个正处级工作部门。同时,统筹协调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从大力简政放权、创新审批机制、大胆先行先试、健全审批管理制度、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强化改革保障等方面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22项工作措施。认真落实“接、转、放”要求,扎实做好上级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衔接工作,衔接上级取消类项目13项(含3个子项),衔接下放我市项目121项。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编制了市本级保留实施的350项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并向社会公布。大力简政放权,除国务院、省政府明确要求必须由市级审批的事项外,其余全部下放给县(市、区)。在瑞金市开展省直管县试点。对具备条件的县(市)和示范镇,分别给予部分市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激发基层活力。

(四)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市政府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办法》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为江西省首个同步出台《办法》和《目录》的设区市。将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服务,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承担。目前,市政府购买服务有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社会管理服务事项、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技术服务事项、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其他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等共计6大类59款331个项目。今后政府购买服务目录还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补充。

(五)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为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市本级和兴国县开展了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市政府下发了《赣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方案》,完成了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的推荐遴选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领导为主任,人大、政协及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专业人员、专家学者组成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待机构编制落实后即可挂牌运行。

三、以完善决策机制为抓手,着力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一)完善合法性审查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合法性审查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我市在全面总结以往开展合法性审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了《关于完善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规定所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重要文稿和重大合同、协议,都要经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法制办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不得作出相关决策。同时,对合法性审查范围、内容、程序、结果运用等作了具体规定,在省内各设区市中率先完善了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与此同时,市政府法制办制定了《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实施办法》、《法律审核把关工作责任制》及《重要协议、合同法律审核把关要点》,建立完善了法制部门内部法律审核工作机制,明确审核责任,确保审核质量。20xx年,市政府法制办共审核市政府及部门重要文件文稿128件,审核市政府重大合同(协议)29件,参与处理市政府及部门具体涉法事项81件,确保了政府决策合法合规,各项事务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二)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出台了《赣州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完善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流程,把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决策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明确规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实施、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参与人数众多的重大文体、商贸、庆典活动等重大事项,决策前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石城县曾想引进一个上亿元的氢氟酸项目,该项目在短期内能够迅速拉动税收增长,对县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评估小组在对该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发现该项目很有可能带来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这个项目被否决,避免了可能引发的涉稳事件。

(三)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市政府8名法律顾问作用,使其在更多决策、更广领域中提供法律意见建议,为防范政府决策的法律风险、稳定风险发挥积极作用。20xx年,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五中全会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意见》,力争经过2至3年的努力,实现法律顾问制度在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村(居)委会全覆盖。市本级聘任17名法律专家和执业律师,在省内率先组建了法律顾问团,为法治赣州建设和市领导机关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协助处理重大涉法事务。

(四)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市、县两级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作用,扎实推进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价格、收费、征地拆迁和以教育为重点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及时主动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工作信息,提高了政府工作透明度,以政务公开监督权力规范运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四、以推进公正文明执法为目标,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一)学习贯彻行政执法监督新规。《江西省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今年出台后,我市组织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全面了解掌握《办法》的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及对执法监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研究制定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工作举措,全面推动《办法》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办法》在加强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为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质量,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建设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法治专门队伍,修订完善了培训考勤、考试规则和监考员守则等培训考试制度,重新编写了《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教材》,严格培训考试工作,对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不予办证,进一步强化了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今年市本级共举办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班10期,培训执法人员1034名。在考试中,对37名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人员作了补考处理。

(三)严格重大执法行为监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要求,下发了《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管的工作方案》,对规范性文件、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备案工作进行了自查和抽查,配合市纪委、监察局集中整治乱收费、乱检查问题,对宁都等4个县和市环保局等12个市直部门贯彻落实《工作方案》情况进行了抽查,对抽查情况予以通报,督促整改落实。加强重点执法领域和重大执法行为的监督管理,下发了《关于做好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备案工作的几点意见》,强化对重大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对3个市直部门报备的14个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了审查。加强重大政策文件备案审查,全年共审查重大政策文件23个。加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全市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评选、重点单位评查及案卷抽查,对存在问题的案卷制发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督促整改,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五、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重任,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一)依法公正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事实、法律和廉洁关,深入案件现场勘查,全面掌握案件情况,认真分析双方证据材料,准确适用法律条款,公平公正办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行政复议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对县(区)和市政府部门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工作的指导,举办了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工作实务专题培训班,组织县(区)法制办和市直单位有关同志,专题学习研讨国务院法制办《关于认定被征地农民“知道”征收土地决定有关问题的意见》,并结合工作实际,对该《意见》作出解析,印发至各县(区),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办理案件的能力。今年,市政府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26件,立案受理95件,不予受理9件,告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22件;目前审结80件,其中维持62件,撤销及责令限期作为12件,确认违法1件,驳回1件,通过调解终止审理4件。

(二)积极推进行政调解。按照省政府法制办、省综治办的要求,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20xx年全市行政调解工作的通知》,对全市行政调解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全面梳理市政府行政调解依据,并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予以公开。加强行政调解队伍建设,各县(市、区)、市政府有行政调解职能的部门均建立了行政调解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市政府法制办、市综治办加强对重点单位行政调解工作的监督检查,推动落实行政调解机构、场地、人员、制度及专项经费“五个到位”。据统计,20xx年全市行政调解主体共受理行政调解案件21165件,其中行政争议2520件,民事纠纷18645件,涉及金额2.69亿元,调解成功17863件,调解成功率84.4%。

(三)依法开展信访复查复核。在信访复查复核中,坚持用法律观点研判案情,分析事实证据,提出客观公正的结论,努力处理好维护行政机关公信力和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发现行政机关行为有错误的,依法提出纠错意见;对信访人诉求无理的,注重从法律角度做好说服解释和劝导工作,努力做到案结事了、停访息诉。全年共处理市政府信访复查复核案件54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为大家整理的6篇家长宪法心得体会实用家长对宪法的感言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宪法感想。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十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一九八二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节录有关条款)。

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营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竟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七

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个全国“宪法宣传周”,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连日来,全国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从召开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到修改完善宪法;从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到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到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为保证宪法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

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更加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必须更加坚决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把宪法精神内植于心、外践于行,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严格遵守者、自觉运用者、坚定捍卫者,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十八

第一段:引言(150字)。

中华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文书,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度、权力及其运行的根本规范。我通过学习中华宪法,深刻认识到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法治精神,还对于国家的管理和法制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华宪法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段:深入解读(250字)。

中华宪法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这点在所有宪法的条款中体现得最为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华宪法制定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体现了党对国家事务的绝对控制权。这种领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正确性和权威性,确保国家的方向和政策始终贯彻党的意志。而且,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是一种依法治国的体现,激励人民履行责任,同时也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第三段:宪法推动社会变革(250字)。

中华宪法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推动社会变革。它明确规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宪法也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方向,通过宪法的规定和保障,人们可以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宪法的推动作用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实现,宪法教育也是培养公民意识、引导社会风尚的重要手段。

第四段:宪法与法治精神(250字)。

中华宪法体现了法治精神,即以法律为基础,依法行政,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宪法权威高于其他法律。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范围和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和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实施宪法确定的各项权力和义务。这种法治精神的体现推动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同时,宪法也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框架和蓝图,为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治环境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段:个人反思(300字)。

通过学习中华宪法,我深刻领悟到法治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应当自觉遵守宪法,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努力营造和谐、法治的社会环境。同时,我还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增强法律知识,提升自己的法律素质。只有坚定信仰法治,遵守法律,才能在新时代的中国发展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幸福。

总结:

中华宪法是保障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法律文书,它坚持党的领导,在社会变革和法治精神的推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宪法,我们要始终牢记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推动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九

20xx年3月11日,第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前段时间,市委组织部举办深州发展讲坛第三期,邀请省委党校杨福忠教授进行了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宪法》专题辅导讲座。为加深基层党员干部对《宪法》的学习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按照市委统一安排,今天,我们组织部部机关共同学习《宪法》的有关知识,作为党的组工干部,我们注重深刻理解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自觉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积极弘扬宪法精神。

一、修改宪法,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力宪法保障。

宪法修正案,具有强大功能作用,其重大意义在于: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宪法修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大实践,是对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必然要求。适时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智慧,切实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充分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xx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必将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对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在新时代发挥“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根本性作用,对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整个修改宪法过程,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反映人民的需求和愿望,严格遵循宪法修改的法定程序,是一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创新,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信念。党领导人民制定、执行宪法,捍卫宪法尊严,宪法也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宪法修正案,法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必将进一步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各方面,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促进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从我国法治的发展进程来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贯穿始终的一条指导方针,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发挥出来,让宪法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三、学习宪法,弘扬宪法,遵守宪法,尊崇宪法。

习总书记强调,“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修改宪法,正是为了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国家根本法作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活动中的伟力作用,需要我们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尊崇宪法、维护宪法,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要把实施宪法摆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以宪法修改为契机,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群众真诚的信仰。宪法只有深入人心,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因而,必须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习近平主席就职时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是的激励和教育,必将极大增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发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极大鼓舞社会公众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我们军休党员,首先要带头学习宪法、尊崇宪法。自觉加强宪法学习,对宪法法律保持敬畏之心,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做学法守法尊法护法的模范。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只有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以这次宪法修改为契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必将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中华宪法心得体会实用篇二十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三条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第四条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七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法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第八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

依照本法规定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砘,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五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申请书中应当载明集会、游行、示威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人数、车辆数、使用音响设备的种类与数量、起止时间、地点(包括集合地和解散地)、路线和负责人的姓名、职业、住址。

第十八条对于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主管机关应当派出人民警察维持交通秩序和社会秩序,保障集会、游行、示威的顺利进行。

第十九条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任何人不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进行扰乱、冲击和破坏。

第二十八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对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

(一)未依照本法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的;

(二)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不听制止的。

第二十九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携带武器、管制刀具或者爆炸物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未依照本法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又拒不服从解散命令,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对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包围、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或者国事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对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占领公共场所、拦截车辆行人或者聚众堵塞交通,严重破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的,对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扰乱、冲击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的,公安机关可以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六条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条对承担民事责任的公民、法人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对公民、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八条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第十七条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第十八条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法的规定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同一行为规定给予单位处罚的,依照其规定处罚。第二十条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有较严重后果的;

(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四)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举办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有关规定,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的,责令停止活动,立即疏散。对组织者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不听劝阻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二百九十六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又拒不服从解散命令,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对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七条违反法律规定,携带武器、管制刀具或者爆炸物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八条扰乱、冲击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