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9:03:31 页码:11
2023年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通用20篇)
2023-11-22 19:03:31    小编:ZTFB

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我明白了成功的秘诀。那么,如何写一篇有价值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我们要思考问题的深度,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不能只是简单地陈述和描述。再次,我们要突出重点,将最重要的观点和体会进行归纳,可以采用提炼法、分类法等方法进行。最后,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传达给读者。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路。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顾客问价格是天经地义的事,也往往是第一个关注的问题,这个无可厚非。尽管顾客看到明明白白的标价,都还是喜欢问多少钱,言外之意就是看看有多少优惠。下面都以导购员销售冰箱为例,冰箱导购采取直接报价法:4960。一开始并没有说出任何的优惠政策,这个是非常正确的。很多导购在顾客问价格后,马上把优惠政策抛出来,这是不妥当的。

笔者也常常这样,有一次明明看到一个标价500元的东东,还是问多少钱。没想到导购一句话把笔者赶了出来。导购说,你没看见吗,不是写着500元吗。

销售心态比什么都重要,销售心态不好,80%的顾客都会被赶跑。

谈判价格策略二、用反问回应价格诉求。

当导购不抛出优惠诱饵的时候,顾客往往会问:能不能优惠?打几折?最低多少钱?这个时候是最考验导购的时候,导购因为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导致顾客转身就走或者不能成交的不胜枚举。该导购使用的方法是用反问回应顾客的价格诉求:那今天能定下来吗?言外之意很明白,今天能定,就有优惠,不能定,不能随便给你优惠。这个反问一下子把问题抛回给了顾客,可攻可守,进退自如。

谈判价格策略三、要求对方报价。

在谈判报价中,一般的原则是尽可能地让对方先报价。当然,当对方的报价离你的底价相差很远的话,则需要很好的回旋技巧。顾客要求优惠,导购非常聪明,马上问顾客愿意出价多少。

由于顾客看上了这台冰箱,就说出了自己的底价:4500。要求对方报价的风险就是可能超出了自己的底线。4500的报价导购不能接受,接下来就需要运用谈判策略进一步讨价还价。看来国美和菜市场是一样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不得不让人想起黄宏生说过的一句话:卖彩电不如卖白菜。

谈判价格策略四、对客户的第一个报价说no。

顾客的出价是4500,超出了导购的底线,导购不能接受,于是说,这个价格我们不可以的。假如一旦答应顾客,那顾客就可能放弃购买,因为你的让步很容易,顾客就会感到他上当了,继而继续还价或者决定退出。

就算顾客的报价没有超出导购底线,在顾客报价后,导购也是不能同意的,要对顾客的第一个报价说no,甚至第二个报价,第三个报价都要说no,即使最后同意了,也要表现得极不情愿,这就是“极不情愿”策略,只是在这里没有细节表现出来。

谈判价格策略五、报价留有余地。

标价是4960,在顾客要求优惠后,导购报价是4870,最后主任说底价是4800,而结果是4650成交,比最初的报价优惠了310。假设导购方的底价是4650,那她在报价的时候是要高于4650的,这是连猪猪都知道的道理。只有这样才可能给顾客还价的空间,只有这样才可能让顾客有“成就感”。

在报价和最后成交价的中间要经过很多次厮杀,然后一步一步接近成交价或者自己的底线。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没有平衡的天平,通过拆左右补右边,拆右边补左右的方式最后达成平衡。

谈判价格策略六、价值优势掩盖价格劣势。

顾客常常说的三个字就是:太贵了。即使顾客看上了,也买得起,也常常说“太贵了”,因为潜意识里都希望再便宜点,都希望能再优惠点,最好是不要钱送给他。面对顾客的这三个字,导购很容易陷入被动,有的说不贵,有的说物有所值,有的说是有点贵,有的微微一笑…总之,面对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应对方法。4960元的冰箱,属于高端冰箱了,在普通老百姓看来都是算贵的了,其他的冰箱一般20xx左右都不错的了。所以导购在这里用价值优势掩盖价格劣势,而且充满自信:可是我们的冰箱好啊。接下来一定要强调哪里好,尤其是顾客喜欢的那点好。这样,更容易捕获顾客的心。

谈判价格策略七、上级权利策略。

顾客想走,导购就对顾客说,要不您先坐会,我去问一下我们领导。这是很常用的谈判策略。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策略,没有单独列出来,那就是一定要懂得“挽留”顾客。顾客潜意思里是需要挽留的,如果顾客对产品有好感,你的挽留可能让成交成功了一半。顾客往往因为价格不能再优惠而离开,这时导购一定要留住客户,并通过再优惠或者请示领导来解决。

这个请示领导的策略就是上级权力策略。如果导购说,那我再给你优惠100元,那么事情可能变得更加麻烦,顾客知道导购有价格权力,就会不断要求优惠,最后不是无法成交就是利润太低。导购要相信:顾客都是谈判高手。

谈判价格策略八、寻求第三方帮助。

在上级权利策略中,这个“上级”一般可以不出现,通过电话,或者假象运用即可。而这里,是“第三方策略”和“上级权利策略”相继使用,因此,主任出场了。主任亲自过来,并给出了4800的底价,说明国美内部主任和导购的配合还算比较默契,同时说明对该顾客非常重视,顾客喜欢被重视。后来顾客开价4650,主任同意了,也许这个价格权力只有主任才有。

主任和导购之间的价格权力分配是不一样的,比如,导购只有100元的优惠权力,主任可以有200元的优惠权力,而顾客要求的优惠超过了100元,那么就需要第三方介入了。

谈判价格策略九、让步的策略。

价格让步是讲策略的,如果让步不到位,遇到很懂谈判的顾客,就容易出问题,要么不能成交,要么利润很低,有的还要吵架,甚至气势汹汹。我们看看这个案例中价格让步的过程:4960——4870——4800——4650。

从开始的报价,到导购说的“活动价”,到主任的“底价”,到最后的成交价,第一次让步90元,第二次让步70元,第三次让步150元。这是很危险的让步策略。顾客看到最后的让步越来越多,不知道还有多少空间可以让。因此,最好的让步应该是不断减少的让步,让步的“距离”不断减少。

反观顾客的报价,是很讲策略的:第一次加100元,从4500到了4600;第二次加价50元,从4600到4650。其实顾客再加30-50元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里需要很好的价格谈判技巧。

谈判价格策略十、应对要求升级策略。

顾客都是“贪婪”的,总是要求不断滴优惠。在确定成交价格的基础上,顾客很聪明,马上说要礼品,大有“不给礼品就不买的架势”,看来顾客是个谈判高手。如今购物,似乎到了没有礼品无法销售的境况。顾客明明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还是要礼品,因为你不要,商家不会给你优惠。

礼品往往是推动成交的一个助力,一种促销力量,起销售促进的作用。而现在顾客反过来主动要礼品,看来礼品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变成顾客的必要品了。此时,导购是没什么选择的了,不管什么礼品,都得表示一下滴。幸好导购的资源调剂能力比较强,竟然可以从其他品牌那里弄个礼品。当然,导购往往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同情法,顾客往往心太软,而放弃对礼品的诉求。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reserve)也称“官方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能力,而且会影响世界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储备资产一般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可获得性、流动性和普遍接受性。

1.一国金融当局必须具有无条件地获得这类资产的能力;。

2.该资产必须具备高度的流动性;。

3.该资产必须得到国际间普遍接受。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近年来,我国在粮食储备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福祉。作为一名普通农民,我有幸参与了储备粮工作,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体会,并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

第一段:重视农田培育,提高单产水平。

粮食储备的基础是农田产量。只有提高农田的单产水平,才能确保粮食储备的稳定供应。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农田培育工作。在我的家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进土壤肥力、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等。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也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在此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粮食储备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好农田资源,才能保证我们未来粮食的源源不断。

第二段:完善农产品收储机制,提升储备效益。

粮食储备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农村产品的收储。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不断完善农产品收储机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建立统一的收储平台和稳定的价格政策,可以有效地吸引农民投入农业生产,并确保农产品的良性流转。我参与的农产品收储工作中,我亲眼目睹了当地农民因为收储政策的保护,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这不仅鼓励了农民继续种植,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从而为粮食储备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三段:积极探索粮食储备的仓储体系。

储备粮的存储和管理对于粮食储备工作的成功非常重要。过去,我们选择传统的粮仓保存粮食,但这种方法存在储存环境不稳定、粮食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近年来,我们在储备粮仓储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我们引进了现代化设备,改善了储存条件,提高了储备粮的质量。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储备粮库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了粮食的安全和准确储备。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储备粮的保鲜能力,也为灾害时期粮食的使用提供了保障。

第四段: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粮食储备除了关乎国家安全,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粮食储备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过去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粮食储备中的虫害和霉变等。然而,通过改进储备粮的储存和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在,我们能够确保储备粮的保质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问题的储备粮。这对于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段:不断改进粮食储备工作,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储备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回顾过去几年,我国在粮食储备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库存管理等。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加强粮食储备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和大数据的优势,提高粮食储备的效率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确保国家和人民的长治久安。

总结:

储备粮心得体会,涉及到农田培育、农产品收储机制、仓储体系、食品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努力,我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粮食储备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改进和创新,为我国粮食储备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自12月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市场真正开始走国际路线。

劳务、资本以及商品转移是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总体表现。

纵观中国入世的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已经渐渐地融入国际这个大市场,并且慢慢地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大放光彩,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将来必定会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那么对中国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必然少不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

本文解读了国际金融市场,从其机遇与风险两大方面考量,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关键词]。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国际储备是指中央银行拥有的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特别提款权等外汇资产,它们被用来维持汇率稳定、支付国际贸易和英国人造成的金融动荡。国际储备也是各个国家国际信用的体现,因此国际储备的规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信誉度的重要指标。

第二段:探讨国际储备的来源和组成结构。

国际储备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外贸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外资、国际借款等等。在组成结构方面,国际储备主要由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特别提款权三种资产构成。其中外汇储备最为常见,用于支付国际贸易和外债等支付需求;黄金储备则用于保值增值和国际信用保障;特别提款权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行的国际储备资产。

第三段:分析国际储备的优点和缺点。

国际储备是维持国际金融稳定和国家信用的利器,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提供临时性的援助。然而,依赖国际储备来维护汇率和国际信用也存在一定弊端,如存在对外依赖、可能导致通胀和资产泡沫等问题。

第四段:探讨国际储备的管理和运用策略。

国际储备的安全管理和科学运用十分关键。中央银行在储备管理中需要平衡充足保障国家信用的必要性和避免储备规模过大的不利影响,同时还需要注重投资收益和风险控制。同时,为了优化国际储备的运用效果,中央银行还需要加强国际沟通和合作,寻求更多的多边合作机制和降低风险。例如加强与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扩大多边开发援助合作等。

第五段:总结主旨并提出个人心得体会。

国际储备是国际金融的保障和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维护国家信用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储备管理和运用上,不能简单依赖储备过程中经验和运用策略而应更多地关注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中央银行需要在管理和运用国际储备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长远稳健发展和国际合作,从而更好地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国家信用提供源源不断的保障。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国际储备即指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这些储备石油、黄金和货币等外汇资产的组合,是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的重要支撑。储备的大小和构成多样化,不仅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货币政策有着重大的影响,也是国际货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储备越多,国家的信用等级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将得到提高,因此各国都非常注重其储备水平和构成。

第二段:国际储备的组成和变化。

国际储备主要由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组成。其中外汇储备占据主导地位,包括各种主要货币、国际组织借款和债券投资等。而黄金储备则主要来自国际黄金市场的买卖。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全球化的增强,国际储备的构成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现在一些国家还持有相当比例的特别提款权等多种形式的储备资产。另外,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各国储备规模和构成也会发生变化。

第三段:国际储备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储备资产为各国央行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例如,通过合作协调,央行之间可以实现货币互换,遏制信贷紧缩,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此外,部分国家央行还提供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资金,向其他经济体提供贷款等援助措施,帮助尽量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第四段:对国际储备的管理和运用的思考。

国际储备的管理和运用需要兼顾多个方面的考虑,包括央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市场的流动性、国际金融和贸易格局等诸多因素。同时,不同国家的储备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国家会把黄金储备作为储备资产的“稳定器”,而有的国家则更加注重外汇储备的多样化和流动性。各国在管理国际储备时,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储备资产来满足其经济和金融目标,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国际货币市场的稳定性。

第五段:总结。

综合上述观点,国际储备对于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至关重要,是各国央行所必需的重要资产。其作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小和构成对于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储备的管理和运用则需要综合考虑国家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需要,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国际货币市场的稳定性,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内容提要底,中国国际储备已达到284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不少经济学家提出种种异议。如斯蒂格利茨就提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加剧了世界通货紧缩的观点。本文认为,当前世界通货紧缩的根源不是发展中国家迅速增长的国际储备。相反,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国际储备,是应对世界经济动荡的无奈之举。

关键词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通货紧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储备迅速增加以及通货紧缩的趋势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两个重要问题。最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认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迅速增长加剧了世界通货紧缩。发展中国家迅速增长的国际储备与世界通货紧缩的是否存在相关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迅速增长备受非议。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成为主导汇率制度。由于无需承担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护固定汇率的责任,从理论上讲,各国应逐渐减少甚至不需要保留国际储备。然而,现实是国际储备不降反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国际储备规模增长较快,从1992年的6733亿sdr(特别提款权)上升到6月底的11860亿sdr,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迅速增长。该时期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占据世界国际储备的较大份额,规模已近工业化国家的一倍(见图一);二是年增幅大大高于工业化国家(见图二);三是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61%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储备集中在亚洲(见图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进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时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生产过剩的标志之一的产出缺口(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异)在70年代中仅在一年出现过(1975),而90年代以来的每一年都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出现导致全球物价指数不断下降。其中发达国家的物价指数上涨幅度在70年代为8.5%,到了90年代下降到2.9%。目前美国又进一步降为1.2%,德国为0.3%,法国为0.5%,英国为0,8%,日本为-0.7%。

当人们在探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通货紧缩的根源时,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自然或不自然地联想到同时期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写到“全球储备体系有紧缩性趋势,并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并认为储备积累抑制消费增长,全球闲置的巨额储备增强了世界经济的紧缩倾向。世界经济紧缩罪在全球储备闲置,间接地把通货紧缩归咎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二、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不是世界通货紧缩的根源。

如果从货币角度来讨论世界通货紧缩,主要是考虑国际清偿力的供给是否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清偿力是指一国对外支付的能力(裴平,)。在国际清偿力不充足的.情况下,一国弥补国际收支暂时性逆差只能依靠紧缩国内需求或求助于外汇管制和货币贬值,而这些措施的普遍实施将把各国经济拖入通货紧缩的困境。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当时国际清偿力供给不足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当前世界经济通货紧缩根源并不在于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迅速增长。

众所周知,国际清偿力的规模和存在形式主要取决于国际货币体系。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交易结算时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关于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一套规定、做法和制度(陈彪如,1990)。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发行均需间接地以黄金储备为依据,全球国际储备主要以黄金形式存在。因而国际清偿力完全受到黄金生产量的制约。而当时美国拥有世界官方货币黄金的37.8%,国际储备的相对集中进一步加剧国际清偿力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或是通过货币紧缩政策和预算盈余来压缩国内需求;或是设置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限制以及采取货币贬值的方法以减少对外需求,这些措施最终导致世界性的通货紧缩。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生产发达的国家如果把准备库内的货币储藏大大超过平均水平,那就表明商品流通停滞了,或者商品形态变化的流动中断了”。因此,从国际清偿力角度讲,国际金本位体制下美国的巨额储备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国际金本位制容易形成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削弱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以美元取代了黄金成为主要国际储备,牙买加协定的签定宣布了黄金的“非货币化”。目前国际货币的发行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已微乎其微,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成为了国际储备中的主体。国际货币完全摆脱了黄金的束缚,理论上国际清偿力完全可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而源源不断地供给。由于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是信用货币,因而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加完全不需要减少其他国家的国际储备。因此,在多元国际货币体系下,少数国家国际储备的迅速增加不可能导致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全球储备体系并不象斯蒂格利茨所说的有通货紧缩的倾向。

目前国际储备的主体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尚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为获取收益,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一部分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库券形式存在,这部分储备货币又回流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另一部分则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借贷的资金来源,从而增加国际清偿力的供给。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石油输出国因石油价格上涨积累了巨额国际储备,与此同时石油输入国家出现了对外支付困难。石油输出国将储备资金投放到国际金融市场,形成所谓的“石油美元”,为国际收支困难的国家提供了信贷资金,解决他们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避免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可见,作为非储备货币国家,发展中国国家增加国际储备更不可能造成其他国家出现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从国际储备的来源渠道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增加并不是依靠经常项目顺差,而主要来源于国际资本的流入(详见下表)。国际资本从收益率较低的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不仅促进发展中国家投资和消费的增长,而且实现了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储备并不意味着闲置资金的增加,而是世界经济增长不断获得动力的标志。所以说,批评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抑制了消费的增加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是毫无道理的。

三、增加国际储备:发展中国家无奈的选择。

发展中国家增加国际储备需要付出不少代价。首先,发达国家的货币占据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的主要份额,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交纳了巨额的铸币税。据美联储估计,美国每年获取的铸币税高达1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其次,国际储备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较大的利差损失。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中举例说,发展中国家从美国获取贷款的利率为18%,而以美国国库券形式保存的国际储备的收益仅为1.75%,其中高额利差让发达国家攫取了。再者,国际储备存在着机会成本。发展中国家同时存在着资金和外汇两个缺口,国际储备的增加必然减少购买技术和设备的支出,这给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既然国际储备的增加会带来这么多损失,那么发展中国家为何还要不断增加国际储备?其原因是,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没有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手段,以应对世界经济的动荡。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逆差倾向(见下表),其国际收支平衡主要依赖资本项目的顺差。在世界经济出现动荡的时候,外国资本就有可能迅速流出,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大量赤字。此时,国际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国家急需资金的时候无情地关上了大门,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不仅条件苛刻而且行动迟缓,发展中国家只得承受债务危机带来的恶果。20世纪9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以及近期的阿根廷金融危机,让发展中国家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储备不足而形成的经济危机相比较,增加国际储备所造成的损失要小的多。

总之,当前世界通货紧缩的根源不在于发展中国家迅速增长的国际储备。相反,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下,发展中国家面对世界经济动荡别无选择,只有不断增加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在面对未知风险时,保持足够的储备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中,储备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但是,如何进行储备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收益,这是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经历了一些储备的经历,并深刻地体会到了储备的重要性以及储备的技巧。在本文中,我会分享我的储备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同探讨,一起追求更高效率的储备。

第二段:储备的目标。

储备是为了提高应对风险或者未来需求的能力。储备的目标应当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储备内容应该尽量具有通用性,既要兼顾未来需求,又要降低特定风险的影响。例如,在储备资金时,可以选择稳健的理财产品或者折现优惠资产,既有收益又有风险控制。在个人生活中,也可以储备一些非时效性的生活用品,如文具、衣物、药品等,既能应对突发需求,又可以抵御价格波动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第三段:储备的技巧。

储备并不是空手套白狼,在储备中也有一些技巧可寻。首先,定期评估储备的情况,重新制定储备计划。在评估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储备内容进行调整,以应对当前风险。其次,适度分散风险。例如,投资时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的考虑不同的资产类别和买卖时机。同时,应将储备不同种类的内容分开存放,避免放在同一个地方,避免出现单点失误。最后,在储备时要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掌握好质量和数量的平衡,以最小的储备成本获得最大的储备收益。

第四段:储备的意义。

储备的意义在于提高应对未知风险或未来需求的能力,减少风险对生活、经济的影响。同时,储备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例如,个人的紧急备用金储备能够保证生活的稳定性,同时增强个人的投资能力;国家的储备能够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结语。

储备是生活经济管理的基础策略之一。在储备时应注重策略和技巧的配合,定期评估、适度分散,以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果。储备不但能够提高对风险和需求的应对能力,还能够为人们的未来提供保障,为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创造更多充裕的资源。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当今全球化的潮流,危机四伏的同时,机遇也是隐藏其中。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给全球带来了机遇。

3.1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化在网络计算机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使得全球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联系史无前例的紧密。

不断刷新的新技术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资金融通和资金划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根据统计所得,在20世纪的金融时代只有极少数国家真正的参与其中,并且由他们操纵着金融世界。

而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参与世界金融市场中,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资金资本能够最大化的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

同时跨国银行的发展使专属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慢慢也允许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实现了金融市场的新兴血液的融入。

自此,金融市场形成了涵盖各种不同性质的国家的金融市场以及各种不同结构的金融机构的一个完整的统一化局面。

3.2证券化的国际金融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回复发展,国际银行的贷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银行的信贷总额高达比例的85%,然而此时已经是信贷在国际金融中的巅峰时代,在次年信贷的同期比率成下降的趋势,在短短的其余的20世纪80年代里,国际融资的方式从银行贷款转变成了证券。

也即在这几年里,国际银行的贷款率在下降而国际证券的比率在上升。

而发展到如今,国际金融市场的证券化已经是势不可当,唯有顺从并且抓住这样变化的机遇才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3.3创新发展的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唯有创新才能长久,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例外。

目前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并且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对其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尤其是全球性的次贷危机后世界经济虽然有一定的恢复,但是遗留许多后遗症,是的世界经济的真正恢复有了复杂的阻碍因素。

而金融创新将会是突破点,利用新兴的金融工具以及发展各种金融新兴业务,避其锋芒而行之,慢慢地缓解由于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的尴尬。

4结论。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也是危机四伏,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国际金融市场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敏感的环节,处于世界经济关键地位,受世界经济发展双刃剑的影响。

由于经济的发展是难以捉摸不定,而深受其影响的国际金融市场因此也难以预测。

因此在面对愈加复杂的全球经济,当我们在面对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以谋求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阳立高.基于r&d融资与配置优化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刘冲.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中东欧转轨国家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5]谢跃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j].中国市场,2014(29).

[6]王梓淇.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经验及制度对上海自贸区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5(25)。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2.1制度风险取代价格风险不可避免的,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业深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创,而由此产生了众多的信用风险。

这种风险的不断强化很可能使得过去的金融市场风险由新的金融监管风险所取代。

并且随着金融信用风险的不断扩大,两种风险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如果控制不住,还有可能造成金融机构的信用崩溃的惨痛代价。

2.2金融产品被价格风险取代虽然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挂钩已经取消,但是目前的`全球经济,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元汇率以及利率的动荡仍旧是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

并且目前金融市场都是通过美元资产进行统计,一旦美元的价值变化,国际金融信用问题在未来也必将会更加动荡欺负,弊端日益明显。

可见价格风险深深地影响着国际金融风险。

这将导致各个国家的政策调整以及市场的调整的难度系数大大地提高。

纵观这几年的美元变化,动荡不定的,但是更可怕的是美国的操纵美元。

价格风险对金融产品风险的取代不容我们忽视。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一

储备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是人们对于未来可能遇到的不确定事件做出的准备。没有储备,我们将会陷入无尽的焦虑与恐慌中。然而,储备并非只是简单地囤积物品,而是一种有条理、有计划的准备。通过储备,我们可以减轻生活压力,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安全。在储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储备的重要性,也学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储备就是一种对未知风险的预警。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者是突然的疾病、意外事故。这些情况下,有充足的储备物品是至关重要的。在我自己的经历中,曾经有一次我家附近的河流泛滥,导致周边地区停水和停电。幸运的是,我提前储备了足够的食品、水和备用电池,让我和我的家人渡过了那个艰难的时刻。储备仿佛是一把雨伞,虽然可能很长时间没有使用,但一旦需要,就能带来安全和保护。

其次,储备是一种节约的表现。通过储备,我们可以避免因价格波动或物资短缺而被动消费。我曾经遇到过一次物价上涨的情况。由于市场供应不足,某种食品的价格突然翻了倍。幸好,我事先购买了充足的存货,不仅避免了价格上涨对生活带来的压力,还能以较低的价格享受到之后涨价的益处。这不仅是因为我提前储备了物品,也是因为我理性消费的特点。储备教会了我如何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消费,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三,储备是一种自力更生的表现。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生活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常常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通过储备,我们可以在不利条件下自给自足,保障生活的延续。有一次,我出差在外,突然发现自己被冻结了银行账户,无法获取资金。如果我没有提前做好储备,就可能没有钱支付住宿费、购买食物等基本需求。然而,由于提前储备了一些现金和食品,我能够应对这一突发情况,度过了那个困难的时刻。储备让我明白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也增强了我的抗风险能力。

再次,储备是一种心态的培养。储备需要耐心、谨慎和自律。在储备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按照计划进行物品的购买和存储,以及如何适时更新和替换物品。这需要细心和耐心,同时也要有合理的预算和时间安排。通过长期的储备实践,我逐渐培养出了一种谨慎和自律的生活态度。我将这种态度应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例如时间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使我更加理性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最后,储备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承担着维护家庭和家人安全的责任。通过储备,我们可以保障家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我自己的家庭中,我和我的配偶共同参与了储备的工作,我们互相分工,共同协作,将储备作为一种理性的家庭安全保障措施。这既是对家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责任担当。储备使我认识到了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和担当,使我明白了安全和稳定是家庭最重要的价值。

总而言之,储备是一种智慧和责任,也是一种对自己和家人的关爱。通过储备,我们可以在面临不确定风险和困难时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全。储备教会了我如何做好规划、节约和自力更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自律,也增强了我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虽然储备有时可能让人感到繁琐和麻烦,但它无疑是一种值得投资的行为,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加安定和舒适的生活。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二

近年来,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在企业招聘中失利,高学历、优秀经历的单纯履历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更多的企业希望看到的是具备“优秀素质+优秀实力”的人才,而储备力则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在我参与公司储备方案并成功储备的过程中,我有许多收获和体会,本文主要阐述个人对储备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意识到储备的重要性。

我之所以开始涉足储备领域,是因为在观察了一段时间的招聘市场后,我认识到招聘市场日益残酷不仅在于应聘者迅速增加,而且在于企业越来越看重人才的潜力和储备能力。这意味着,拥有优秀的储备能力的人才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薪酬待遇。因此,要想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储备方案,不断提升自己的储备能力,才能够不断锻炼自己,为今后进入正式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储备需要具有的能力。

首先,要有具有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在储备期间,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扩展个人果的职场经验,因此快速学习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储备期间需要与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帮助自己全面、系统地了解各个部门。

再次,需要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储备期间,需要与各岗位人员协同合作,挑战各种困难,完成各项任务,提高个人和团队的综合实力。

最后,需要有一定的业务素养和实践经验。未来能够熟练掌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三、储备期间应该如何做好自己。

首先,了解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在储备期间,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参与企业内外部培训,了解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

其次,积极参与企业项目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储备期间,应该积极参与企业各项项目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技能,更好地应对今后职场的挑战。同时,也要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展现个人的特点和价值。

最后,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态度。在储备期间,应该特别重视对自己的工作习惯和职业态度的培养。例如,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要严格按照公司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工作,要善于解决问题和依靠团队完成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为获得更多的职业机会做好准备。

四、储备能力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储备能力是提高职业素质和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计划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的重要考核指标。拥有优秀的储备能力可以帮助求职者快速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工作职责,提高个人的分析判断、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为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五、结语。

在今天的职场上,储备已经成为人才招聘和培养计划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每个职场人不可忽视的重要能力。要学会时常提升自身的储备,加强自己的职业素质,不断锻炼个人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更高的姿态应对职场的变化,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才。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三

储备心得体会是指在个人或团队运作过程中对经验和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从中提取有效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将来适用于相关的运作环境。这种总结和提取的过程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但是它能够帮助个人和团队在未来更加高效地进行工作,避免重复犯错。本文将详细探讨储备心得体会的意义和技巧,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储备心得体会具有很多意义。首先,它使我们能够归纳总结过去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其次,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短板,从而能够设计更好的解决方案。第三,储备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最后,储备心得体会也是组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使组织在面对复杂环境时更加敏捷和高效。

要进行有效的储备心得体会,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首先,需要注意经验的形式化和归纳。这意味着要将经验整理成具体的数据和知识,以便在未来的运作环境中更好地应用。其次,需要不断地复盘和反思,从中提取有效的教训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机会,从而能够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与他人分享经验和心得。

储备心得体会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在个人上,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和归纳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企业上,储备心得体会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和竞争,提高组织效率和创新能力。在团队上,储备心得体会可以促进团队学习和进步,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

第五段:结论。

在现代社会,知识和经验的更新和变化是如此之快,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储备心得体会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通过提取有效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知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和成果,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能力。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四

自金融危机过后,在特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下,主要的发达经济体慢慢地复苏,新兴的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

金融危机向我们传达了一个真谛,世界是整体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于是我们应该积极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市场渐渐融合。

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就积极的走向国际市场,通过以劳务、资本以及商品的积极流通来融入国际市场。

众所周知,全球的经济波荡起伏,其中国际金融市场领域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因此,预测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态势,少不了从这方面着手,掌握其最新的态势,以便国内的经济政策的调整能够及时应对。

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述。

1.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广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一般指的是国际上的金融业务在国际领域里操作实施的场所。

这些操作实施的活动可以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也还可以是非居民之间的。

从此可以看出,我们平常所讲的国际金融市场就是所说的广义上的金融市场。

从狭义上来说国际金融市场就是国际经济交流主体之间进行长短期借贷的场所。

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在国际中非常的高,所有的传统经济活动都几乎依赖于金融活动,金融活动是推动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

1.2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按照金融资金融通周期的长短可以分为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是资金融通周期为一年以上或者中长期,也可以成为长期资金市场。

国际货币市场是指借贷资金的周期为1年以内的交易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周期的长短为1年以上或者以内。

按照交易分割形式的不同主要为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和期权市场三类。

其中以利率、货币、贵金属期货为主要交易方式的为期货市场;供投资者进行期权交易的就是期权交易市场;而现货交易市场就是指现货交易活动的场地。

1.3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通过国际金融资金的流动,使得资本得到增加的资本输入国经济发展,此外还使资本的收益得到很大提高。

因此国际金融资金的流通在金融交易过程中对世界经济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世界的经济统一体系得到不断发展,从而使得全球内的资本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配置,同时,还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普及,促进了多国之间的支付能力的高效,使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当资金在国际之间流动,全球经济会发挥出超群的效力。

例如当一定数量的资本超过自身能够对名义额进行操作进行金融交易时,会产生许多的衍生工具交易,这便是杠杆效应。

借助与衍生工具控制衍生市场,最终造成全球经济与一国的经济互相影响。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五

国际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持有的外币、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等资产储备,是维护国家和地区金融稳定、交往国际间贸易与投资的重要手段。对于世界各国来说,拥有足够的国际储备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国际储备并确保其安全性和流动性始终是一个挑战。本文就针对国际储备管理经验和教训的一些体会进行分享。

国际储备的管理主要包括策略制定和组织实施两方面。制定策略需要考虑到经济、金融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国际储备的目标、数量和构成等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决策。组织实施则需要考虑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种具体的风险以及国际储备的投资、交易和资产配置等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决策机构和管理体系,以及具备投资、风险管理和分析等方面的专业团队和技术手段。同时,需要注重协调和沟通,与其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市场交流合作,以便更好地提高国际储备的管理水平。

国际储备的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复杂的问题。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几个方面。市场风险主要指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而信用风险则是指投资方的信用违约等问题,对国际储备的管理造成损失。流动性风险则是指,当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大量资产流动来保证稳定和可持续的运行。在国际储备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分散投资、分散风险等方面的处理,以及加强流动性管理和保障。同时,需要对市场情况和风险进行不断调查和分析,及时把握市场机会和风险,降低风险并保持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第四段:国际储备的流动性管理。

国际储备的流动性管理是指如何在需要时安排出售、购买和转移国际储备资产等问题。在这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市场价值、质量和流动性,以及投资规模和实际流入流出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国际储备的目标和策略,并与其他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进行协调和沟通。在流动性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并保持及时和有效的更新和调整,以确保国际储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第五段:结论。

国际储备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储备,对于国际间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交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考虑和有效的决策与实施。同时,在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也需要加强管理和研究,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案。综合而言,国际储备管理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通过我们努力和经验积累,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水平,并为国际经济和金融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六

理论与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交易中出现出口减少或因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突发情况而造成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而这部分逆差又无法依靠举借外债来平衡时,人们首要的选择就是动用国际储备来弥补此逆差。这样,既可维护该国国际信誉,又可避免事后被迫采取诸如限制进口等“削足适履”的措施来平衡逆差而影响该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外汇储备在内的储备资产的动用,必须谨慎进行。

支持汇率。

这是国际储备的重要作用之一。如上所述,“十国集团”当年在给国际储备定义时就强调,国际储备是作为维持货币汇率的“干预资产”。尤其在1973年2月国际社会普遍推行浮动汇率制后,尽管从理论上讲各国中央银行并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汇率随行就市,但在实际当中,恰恰是这个制度,使汇率波动频繁且波幅较大,因此各国为了该国的利益,使该国的货币汇率稳定在所希望的水平上,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动用国际储备对本币汇率进行干预。

1985年,西方七个工业发达国家建立了对汇率的联合干预机制。该机制的运作基础之一就是持有一定量的国际储备。为此许多国家还专设了外汇平准基金,以保证干预外汇市场的资金需要。外汇平准基金一般由外汇、黄金和该国货币等构成,当某一时期外汇汇率持续上升、本币汇率持续下跌时,就通过平准基金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买进本币;反之则卖出本币,买入外汇,以此稳定汇率。由于外汇平准基金也并非取之不尽,因此,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或长期性失衡,并使汇率持续升跌时,对平准基金的运用必须谨慎进行。

现实的一个事例充分说明,保持充足的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对维护一国货币或区域性货币的汇率,稳定外汇和货币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事例便是发端于泰国,后波及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及新加坡等国的东南亚货币危机。

197月2日,在历经数月泰铢汇率动荡之后,泰国中央银行终于放弃了实行的泰铢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汇率制度,而改行管理式浮动。消息公布后,泰铢兑美元汇价应声下跌16%,泰国金融危机终于表面化。紧随其后,菲律宾中央银行也无法经受投机力量的打击,于7月11日宣布容许比索兑美元的汇价在不指明的“更阔”的范围内波动,比索兑美元的汇率也即时贬值一成。马来西亚、印尼甚至新加坡等国的货币亦受此影响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汇率纷纷应势而下。东南亚货币危机由此爆发了。

东南亚各国之所以发生货币危机,原因是多重的。例如,在奉国,除了国家有关的经济政策尤其货币政策失衡(当局对外国资本敞开大门,为国内外提供大量低息美元贷款)、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投资过度(危机爆发前,泰国实际贷给房地产的资金占贷款总额的50%,新加坡占33%,马来西亚占30%,印尼占20%)、银行呆账严重(金融机构呆账总额近400亿美元)、外债高筑(至年5月逾8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过大(至1997年5月逆差已达16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经济结构不合理、外汇投机商的无情炒作等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外汇储备相当有限和货币危机爆发后动用储备政策的失误。泰国在2月外汇储备为387亿美元,这些外汇储备还是泰国通过高利率政策(19泰国的优惠利率一直处于13.25%的高水平,是亚太地区利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吸引外资流入形成的。1997年2月至5月,为稳定泰铢,泰国曾动用了不多的外汇储备中的60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额进一步减少。东南亚其他国家(除新加坡外)外汇储备也十分有限,如马来西亚中央银行拥有的外汇储备至1997年6月底也仅为283.5亿美元,印尼至1997年3月、外汇储备仅199亿美元。由于东南亚国家外汇储备普遍不足,因此,当货币危机来临,本币受到强大的外汇投机力打击时,便没有足够的能力捍卫该国的货币。再加上货币危机发生时,面对投机攻势,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又不顾实力,不断地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结果因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干预效果低微,不仅没有达到打击投机活动的目的,反而使储备资产遭受损失。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七

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储备不足时,通常采取以下国际收支调节措施:

1.通过出口退税、出口担保、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等手段鼓励出口。

2.以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限制进口。

3.以外汇管理和延期支付等办法限制资本外流。

4.货币对外贬值。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十八

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liquidity),又称国际流动性,简言之,是指一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具体说,是指一国直接掌握或在必要时可以动用作为调节国际收支、清偿国际债务及支持本币汇率稳定的一切国际流动资金和资产。它实际上是一国的自有储备(亦称第一线储备)与借入储备(亦称第二储备)的总和。

因此,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表述如下:

第一,国际清偿力是自有国际储备、借入储备及诱导储备资产的总和(参见表1-2)。其中,自有国际储备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因此,国内学术界亦把国际储备看成是狭义的国际清偿力。

表1-2国际清偿力构成。

第二,外汇储备是自有国际储备的主体,因而也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

第三,可自由兑换资产可作为国际清偿力的一部分,或者说包含在广义国际清偿力的范畴内,但不一定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只有那些币值相对稳定,在经贸往来及市场干预方面被广泛使用,并在世界经济与货币体系中地位特殊的可兑换货币,才能成为储备货币。

外汇资产来支持其对外支付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对理解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一些重大发展,如欧洲货币市场对各国国际清偿力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国际储备占进口额的比率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及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案等,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十九

中国加入wto以来,随着市场的持续开放化,商品与劳务发生国际性转移,资本发生国际性转移,外汇的买卖,黄金的输出输入,这样就会导致国际货币体系运营的方方面面跟国际金融市场有密切关联,因此在国际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变得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简述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意义、作用、特征,并分析了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容易发生的风险还有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导向。

国际金融市场;基本特点;发展趋势;风险分析。

一、引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际经济贸易逐渐频繁起来,在国际的经济领域中,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般就是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

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不断创新,而且各种各样,金融活动同样也是建立在传统的经济之上,金融活动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因素。

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及作用。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解释所谓国际金融市场,它是用于进行开展各种国际方面的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

这些活动,包含居民与非居民两类人群之间的活动,还包含非居民与非居民两类人群直接的活动,一般而言,我们讲的概念是指它的广义解释。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它便于资金的国际化。

原因是跨国大企业的运营手段,往往是商品出售伴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发生移动,这样就使得企业应该在全球来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

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如此功能,它可以成功增加海外企业的生产、商品流通中的流动资金的利用率,这样就可以为国际贸易往来及国际投资的顺利发展提供很好的环境。

而且对国际融资的畅通化有很积极的作用。

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自身特征,这样它就有实现国际融资。

而且,全球各个国家都能够充分使用和分配这些闲置的款项,用来建设自己国家,长此以往,国际金融市场自然就成为了一个资金聚集的地方。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划分归类。

(一)按交易的不同归类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国际金融市场可划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这三类。

期权市场一般是指从事期权的交易市场;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一般就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还包括货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

现货市场即用于现货交易活动的市场。

(二)按借贷时间不同归类一般来说,资金信贷根据借贷时间的不同可划分为短期资金市场与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跟长期的界限时间为12个月。

资金信贷时间在12月内的交易称为短期资金市场;一旦信贷时间在12月以上或是证券发行的交易称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的目标对象不同归类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中,按照交易目标对象的`各异,可以划分为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

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目标对象是所处地国家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处地国家直接对它们监督管理:但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目标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群体,所有的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都不能对金融交易进行监督管理。

四、当前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最近两年以来,通过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逐渐变得缓和,还有,美国为首要代表的高风险的资本价格逐渐回升等诸如此类的信息可以预见,当前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大环境改善较好,它面对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然而,这些不能百分百证明形势一片大好.因为世界经济所在的位置十分繁杂,甚至存在大量国际政策有着多边形特征,这会使得向好发展的趋向相对来说较弱,政策信号有一点不利,就发生很大的变化波动。

(二)国际资本流向发生逆转当前阶段,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改变,导致了南降北升的局面,主要是最新兴起的经济体股市疲软和发达经济体,因此,国际金融市场,也会发生改变,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和经济发达国家自主增长力渐强而造成的。

因此,随之到来的是流通资金将会倾向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朝发达经济体的方向发生转移。

(三)信贷环境发生结构性的分化全球经济体的资金货币发生政策分化,全球经济体飞速发展,全球资金利率会发生很大的结构性的分化。

一般显现为两种形式的分化:第一种情况是,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资金结构性分化。

有一部分的新兴经济体主要手段是资金货币量化的宽松政策,进行多次降息,主要是降信贷利率。

第二种情况是,发达经济体长期与短期利率的分化。

尽管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声明了维护长时间的货币量化的宽松政策。

即使不再进行量宽政策,短时间内很难抬高基准的利率,然而,量化宽松政策要撤离的信息逐渐明朗,主要特征是在中长期信贷利率逐渐回调,法国和德国等等欧洲国家所欠的债务有一定的提高,美国时间的国债利率点逐渐回到近年来的顶峰。

五、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风险分析。

(一)价格风险将逐步转变成制度风险根据美房地产市场次贷延伸的很多金融衍生品的信用风险观察,以后会把金融市场风险转变为金融监督管理的制度方面的风险,金融市场的风险将不再是价格风险,会转变为金融信用风险。

最后,会引起市场恐慌,甚至导致金融机构在信用方面失去调控。

(二)金融产品风险逐步转变成资源价格风险因为市场担心美元利率、汇率与美国股市发生变化,这样会使得那些用美元计算价值的物品贬值,由美元主导国际金融的信用问题会更加突显。

这一点说明,国际金融风险已经跟资源的价格风险互相联系在一起,市场和政策的转变将变得更加复杂。

美元不仅仅是国际大宗商品的报价而且还是一种计价货币,美元下跌或者是变化不定,可能会继续促进资源价格提高。

从这个角度看来,各个国家的资源战略会把金融风险转变成资源价格风险,最后有可能诱发市场危机。

(三)经济全球化转变为投资全球化的风险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能避免的,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连接将愈加紧密,由此导致资本的流动速度与期望效益同金融投资之间的关联度更为密切。

价格跟收益息息相关,收益连接以及有关的政策发生改变,会发生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还会导致投资全球化的新格局的形成。

此时,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与背景的不同为投资博弈的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环境,导致价格博弈、收益与风险平衡会使投资全球化变为溢价效应。

六、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导向分析。

当前阶段,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存在新的发展趋势:欧美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对全球的金融稳定的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全世界的金融风险增大;金融的监督管理的国际化趋势逐渐加深;国际货币的结构多元化变得越来越明显;国际热钱的活跃程度会增加新兴经济体的负面作用。

(一)欧美国家主权债务问题逐步影响到世界金融的稳定性欧债危机的风险、债务上限突破等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日本债务前景发生恶化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出现都会对世界金融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方面,就是自身的“财政悬崖”给它本身的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并且影响到了全球经济,这一局面的出现使企业在投资商格外谨慎,消费者减少了。

第二方面,无上限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给经济带来了不可预见性。

主要经济体如果长期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就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发生急剧震荡。

(二)金融监管国际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两方面的,给各个国家提供了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由之前美国爆发的金融风暴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可见全球金融风险跨界溢出的影响。

因此为了防范这一风险的发生,应减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资金波动性,加大对自身金融业的监督管理,最终形成稳定安全的全球金融监管框架,增强国际金融安全,只有最大限度上加大全球金融监管国际化的形成才能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国际货币结构多样化的倾向很显著美元的无约束供给,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巨大的损失,并且对各国经济影响巨大,所以打造货币多元化体系是大众所期盼的。

打造货币多元化体系不但可以使世界经济保持稳定,还可维护世界金融安全性。

为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朝向货币币值稳定、供给有限制的趋势发展,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的目的是使得未来国际经济更有秩序的进行。

七、结论。

综述,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国际金融市场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然而世界经济环境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会使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导向同样变化多端由此,对可发生的金融风险要第一时间防范,就算是有金融危机也能有抵御能力,不会发生在金融风暴中无立足之地的情况。

本篇文章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对有关研究人员面对金融问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当代国际货币体系运行的理论框架、模式和面临的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07).

[2]葛华勇.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9(01)。

[3]谭雅玲.国际金融新动向与国内金融新问题[j].武汉金融,(03).

[4]姚淑梅,颜易.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变动趋势及对我国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02)。

国际储备心得体会精选篇二十

一国的储备水平主要取决于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一国3个月的进口额(即全年进口额的25%)作为确定适度国际储备量的标准——这主要是建立在特里芬1960年编写的《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理论上(特里芬认为,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与该国的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40%为标准,以20%为最低限。如果该比例低于30%,就必须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主因。

1.进口规模:由于国际储备最基本的作用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因而进口规模越大、占用的外汇资金越多,发生逆差的可能性极数额也往往越大,就需要保持较多的国际储备。另外,进口规模也是影响一国储备下限——“经常储备量”的决定因素。

2.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储备水平与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正相关。

3.外债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外债规模越大,短期需偿还的外债越多,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就越需要持有较多的国际储备。

5.外部冲击的种类、规模和频率。

6.一国对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选择:如果一国采用浮动汇率制而非定制汇率制、目标汇率区制等,就可适当减少持有的储备量。

7.政府的政策偏好/一国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

8.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筹集应急国外资金的能力和成本:筹资能力越强,成本越低,一国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适当减少持有储备的数量。

9.一国国际储备的范围和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如果一国是imf成员国并且参与sdr的分配,则该国的国际储备中除了黄金和外汇储备外,还包括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从而增加了该国的储备形式和国际清偿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另外,如果一国是储备货币国(如美国),就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对外负债来弥补储备货币的不足。而不需要持有较多的储备。比如美国常常出现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当然,这主要是由美元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决定的),但从来不需要担心发生无法平衡逆差或对外支付的困难。

10.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封闭、对外开放程度低的国家,通常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也较少。

11.其他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运用及其有效性。比如,一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并且能采用配额的形式严格有效地控制进口和外汇资金流动,就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