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 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作文(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3:19:13 页码:7
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 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作文(8篇)
2023-01-08 13:19:13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开封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位于著名文化历史名城、七朝古都开封的市中心。该寺历史悠久,是中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与白马寺、少林寺、风穴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xx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旅游景点。

大相国寺至北宋时期达到空前的鼎盛,辖64禅、律院,占地540亩,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开封大相国寺(14)唐代,日本高僧空海赴长安学习佛法,曾寄居大相国寺。回日后,他在弘扬佛法的同时,创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宋代,每逢海外僧侣来华,皇帝多诏令大相国寺接待;四方使节抵汴,必定入寺巡礼观光。宋神宗时,日僧成寻曾率弟子前来巡拜。日本佛教界出于对大相国寺的钦慕,在京都也设立了相国寺,并承中土佛教之风,将禅寺中高等级者列为“五山十刹”。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相国寺在一次人为的黄河决口中被大水淹没。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皇帝下诏两次重修,弘历皇帝亲题“敕建相国寺”匾额。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决口,大相国寺再遭厄运,损毁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大相国寺自1992年起恢复佛事活动。并复建了建钟鼓楼、放生池、山门殿、牌坊等建筑。

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佛寺,初创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原名建国寺。传说原为战国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宅院。后寺院毁于战火,唐景云二年(711)重建。延和元年(712),唐睿宗诏改寺名为大相国寺,御书“大相国寺”,以纪念自己从相王当上皇帝。到了宋朝,相国寺屡有增修,成为全国最大的皇家寺院,全寺占地五百余亩,辖六十四个禅院、律院,养僧一千余人,其建筑辉煌瑰丽,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誉。《东京梦华录》记载有“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之盛况。同时,相国寺的住持由皇帝赐封。皇帝平日巡幸、祈祷、恭谢以至进士题名也多在此举行。所以相国寺又称“皇家寺”。因受皇帝崇奉,地位日益隆高,名动天下。太宗、真宗、神宗均出资对大相国寺进行过大修。

开封大相国寺相国寺向有“十绝之美”(《图画见闻志》)。宋白《修相国寺碑记》:唯相国寺,敕建三门,御书赐额,余未成就,我当修之。乃宣内臣,饬大匠百工,麇至众材,山积岳立……金璧辉映,云霞失容。绮罗缤纷,花环璎珞,巡礼围绕,旃檀众香,仰而骇之,谓之兜率,

相国寺也是国际佛教活动的中心,许多国家使节和僧侣虔诚来此参拜和学习佛法。如出家为僧的天竺王子曼殊室利,就曾在相国寺住了好几年;熙宁间,日本僧成寻在相国寺传习天台宗密法;朝鲜崔恩训带领几位画家,把相国寺的壁画全部临摹回国,政和六年,高丽贡使王字之还国,徽宗以“金函盛佛牙、头骨以赐”,高丽王奉置外帝释院(《高丽史》卷十四),太宗御笔“大相国寺”匾额,也送给朝鲜使者带回国去。

相国寺与社会各阶层有着密切联系。它既是佛事活动的集中地,又是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的汇聚区。皇帝诏旨任命方丈、颁发度牒、迎请或题赞佛牙等活动时常在这里举行。佛诞日、佛吉祥日、腊八日,这里均有烛照香熏、内容繁复的佛事活动。帝王将相、公卿士大夫、高僧大德、文人骚客、外国使节、商贾民众出入其间;巡幸、佛事、娱乐、参访、商贸汇集其中。名人荟萃,雅士云集,极一时之盛。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条好汉中最让人快意的人物,是在开封大相国寺看菜园、吃肉喝酒、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西游记》里,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从唐太宗魂游地府后敕建开封大相国寺开始的。

闻名天下的大相国寺初名建国寺,它是在“窃符救赵”的信陵君的故宅上建造的。大相国寺甫一开基就“很中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了它高扬的旗帜。

主题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各位游客“湖山昼明寺,明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灵隐寺。灵隐寺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0xx年,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叫慧理。见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一时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前面。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那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云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20xx年,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同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之间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的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300多年来,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从看天王殿前两座经幢,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遗物,宋时由迎珊移置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活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志物,作为镇邪祈福之用,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殿内参观。

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在当时的地位。可惜后来,灵隐寺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边有东西禅室、碑室、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建筑。实现了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的梦想。

讲解八 天王殿 (2分10秒)

请大家抬头看,在天王殿上有“威镇三洲”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驮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故名。

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皆大欢喜”的弥勒木雕像,只见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他正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的财神,他用宝幢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手缠龙绳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的首领,众龙必须“顺从”于他。这四位威武凛然的四天王不仅是佛法的守护神,也充当了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背面是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这尊韦驮像高 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各位游客,汉化的韦驮菩萨在中国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柱地。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果韦驮像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里为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握杵拄地的,则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内韦驮的姿势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

讲解九 大雄宝殿(4分5秒)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是清宣统二年修建的。是座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这块“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雄宝殿”扁是书堂泰斗,原西泠社长沙孟海书写。

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的金塔,它八面九层,上面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它与天王殿门前的两座经幢称得上是灵隐寺最为古老的遗迹,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殿内参观,请看,在这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像。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为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6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作的。整尊佛像是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只见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旋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两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二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叫天盖,全国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边的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东侧这尊携小孩的女神是鬼子母神,听其名似非善类,确实这个鬼子母神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善神。二十诸天进入中国后已被汉化他们穿戴的服饰很多都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的文武百官。

殿后排列有十二尊跌坐的像,是佛祖的十二个大弟子,民间称为“十二缘觉”意为像佛那样圆满的觉悟者。据说现在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大雄宝殿有十二缘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寺院中是非常罕见的。

讲解十: “五十三参”群塑 (4分)

各位游客,在释迦牟尼像的后壁是一组气势恢弘的“五十三参”彩色立体群塑,高20余米,全部用粘土,不掺一点水泥,塑造了以童子样观音为主体的150尊佛像。大家看到的图中那位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孩童叫善财童子,简称“善财”,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阜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有种种珍宝涌现,故名。文殊菩萨路过阜城,看出善财有佛缘,就指点他去南游100城,参访53位名师,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不折不饶的行动经受了考验,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所以佛教建筑中的阶梯常铺为五十三级,比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

整座佛像分上、中、下三层。最下层为“海”,正中脚踏鳌鱼,手持净瓶的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又称“观自在”,据说世上众生遇到灾难只要念诵她的名字,她就会寻生来救,所以称“观世音”。唐代因避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观世音菩萨原为男性,因佛教传入中国,逐步融合进中国民族文化而渐渐演变,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塑造成女性像,迎合了善男信女的心理要求,使观音称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女菩萨。观音脚踏鳌鱼,传说鳌鱼一动,就会天翻地覆,所以观音将其镇住,是人间得以太平。观音的左右两侧是善财,龙女,他们是观音菩萨的左右胁侍。

请大家再看那中间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地藏王菩萨,他曾是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削发为僧后到中国的九华山修行得道。地藏曾立下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意思就是直到地狱里没有一个“罪鬼”受苦,自己才愿意成佛。

最上层的那尊瘦骨嶙峋的塑像是释迦牟尼成佛钱在雪山茹苦修行的形象,又称“恶佛像”。它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麋鹿献的奶。这就是和尚只能吃素,但可以喝牛奶的缘由。

各位游客,在这里还要特别介绍两位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左上方的那位侧着身拿破伞挡住脸的就是济公。俗名李修缘,浙江台州人。南宋初年在灵隐寺出家,是高僧瞎堂法师的徒弟。虽然他不收清规戒律,但为人正直善良,见义勇为,又神通广大,因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至今仍流传着“济公斗蟋蟀”、“运木古井”等许多有关他的传奇,老百姓尊称他为“济公活佛”。

我们再瞧右壁中间手执扫帚,身黑如墨的就是“疯僧”。相传他本是南宋时灵隐寺以僧人,长得非常丑陋,但他心灵美好,一身正气。据说当年秦桧陷害岳飞时,到灵隐寺求签,这位疯僧就用破扫帚朝秦桧没头没脑的扫去,扫得秦桧失魂落魄、狼狈而逃,这就是历史上“疯僧扫秦桧”的故事。人们对这位伸张正义的疯僧非常敬佩,就在群塑中为他立了一个席位,让他享受人间烟火。灵隐寺的群塑中,将人间曾出现过的两名血肉之躯与佛国菩萨供奉在一起,可见灵隐寺的立场。

讲解十一 药师殿 (1分25秒)

在大雄宝殿的后面的这一座单层重檐歇山顶的大殿,这就是1993年正式开光的药师殿。“药师殿”匾额是原佛教协会原主席赵朴初先生所书。殿内正中手持宝塔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右分别是手托太阳象征光明的日光菩萨和手托月亮象征清凉的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伟东方净琉璃净土的教主。成佛时,曾立下十二打誓愿,愿除去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他能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

从宗教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心病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一切病皆由心而发,由心而生。药师佛它不可能消除人们肉体病痛,但可使众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医治信徒的心病。大殿两厢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药叉神将”,按中国的习俗给他们配上了十二属相的图案,你属什么就直接找他,让他给你和亲人朋友开张延年益寿的“药方”吧!

讲解十二 后殿 (1分25秒)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第四进,第五进是藏经楼分为云林藏宝、法堂与藏经楼三部分。这里陈列着历代佛教文物珍品,收藏了各种佛经书籍,重放“灵隐书藏”之光彩。

华严殿,是寺院的最高处。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以释迦牟尼法身经过修习后而大彻大悟的报身佛形象来塑造的,体现佛祖从法身、报身、应身的“三身”变化,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佛像都用楠木雕成,工艺精湛,成为佛教艺术的精品。

各位游客,在灵隐寺西面有新建的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有说是参加第一次与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还有说是五百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灵隐寺的罗汉堂原来就有,且声名远播,对苏州西园寺、北京万寿寺、香山碧云寺的罗汉殿建造有重要影响。可惜罗汉堂在1936年毁于火灾。1999年共耗资5000余万元的五百罗汉堂重现灵隐寺。占地3616平方米,殿内供奉的五百罗汉呈“卐”字形布局,均用青铜铸成,像高1.7米,重1吨,造型形象生动。殿中间建有高12.62米的铜殿,四面透空。供奉我国大乘佛教佛教名山的主佛像,其造型之别致,气势之雄伟,已列入吉尼斯纪录。灵隐寺的罗汉堂又为佛教世界增添一处文化珍品。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讲解就到这里。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

主题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各位游客,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那“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灵隐景区。灵隐景区不仅有闻名全国的千年古刹灵隐寺,也还有古代石窟艺术瑰宝飞来峰造像。这里名山胜水,名人轶事,名泉,名亭,名寺,名佛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优雅,秀丽,文化氛围浓郁的仙山佛国。请看这面写有“咫尺西天”的照壁。“咫”是我国周代用计算长度的单位,约八寸,咫尺是距离很近的意思,意思是说从这里只要往前再迈一步就是佛国世界灵隐寺了。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景区进行游览。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看灵隐飞来峰”我们眼前的这座海拔仅168米的奇秀小山峰就是苏东坡诗句中提到的飞来峰。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奇峰怪石,风景绝异,惊奇的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因此后人取名此山为飞来峰,又名灵鹫峰。还有人说飞来峰是从峨眉山飞来,并流传着济公活佛抢新娘救生灵的故事。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飞来峰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二叠纪时期。距今已有两亿年历史,是一座石灰岩山峰,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松脆,易受水蚀和分化,长年累月就形成许多形状各异的岩洞。大自然造就了无石不奇,无水不清,无洞不幽,无树不古的飞来峰。特别珍贵的是在天然岩洞里和山崖上布满了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大批石刻造像。在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区域内,共有153龛,470余尊造像。保存较为完整的就有338尊,这些精湛的雕刻塑艺术品不仅给奇峰秀石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使飞来峰成为我国石窟造像中的艺术宝库。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青林洞,有人又称其为老虎洞,因为这个洞口看起来似老虎嘴。请大家抬头观看,位于青林洞口上方的三尊大型佛像就是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中最高的神,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这龛佛像凿刻于公园1282年,是元代作品中最早的一龛。在华严三圣旁有三尊小佛,人称“西方三圣”,它雕刻于五代后周黄顺元年,即公元951年,是飞来峰所有雕刻中年代最早的作品。中间那尊叫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称无量寿佛,接引佛。两侧分别是他的左右协侍,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这些作品虽然已经分化,但仍然可以看出五代时期的艺术风格。其制作是相当工整精致的。让我们再看那洞口右边的崖壁上,是佛教故事卢舍那佛会佛雕,这是飞来峰中雕刻最精致的作品。石龛正中坐在莲花座上的是卢舍那佛,他是佛教密宗中的最高神,能以光明普照众生,故名大日如来吉佛,卢舍那佛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双臂上举,作说法状。左右两侧骑师,骑象的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还有四天王和四菩萨像,再加上随身供养,一共十五尊,龛外还有两个飞天浮雕都是北宋前夕元年,即公元1022年的作品,这组造像手法精炼,明巧细致,富有装饰趣味。洞内除了古代石刻,还有不少传说中的济公遗迹呢?我们前方这块酷似床一样的岩石就是济公床。传说济公常隐洞内喝酒吃狗肉,吃饱喝足了便在石床上呼呼而睡,现在请大家沿左边小洞猫腰进去找一找济公的手印,看这巨大的手印就是济公为救被飞来峰倒塌压住的小孩用力顶开倒坍石块而留下的。下方还留下一顶济公常戴的船形帽子。

各位游客,我们游完了青林洞,再去玉乳洞看看。在这条路上,大家会发现这里的树都是从岩逢里长出来的,尤其是那盘根错节的千年老藤与那些树木连在一起,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玉乳洞是飞来峰的第二大洞,因为洞中岩石呈现乳白色而得名,洞中曲折通明带有许多宋代造像。这里二十多尊真人大小的罗汉都是北宋真宗咸平四年的作品。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十八罗汉像。每个都高达1米以上,在洞东端两侧我们还可以看到六祖像,合称“震旦六祖”。请看这洞壁上还有雷公和凤凰佛雕,雷公肩生双翅,滞在空中怒目俯视,在浓云疾雨中布雷吐电,祛除妖魔。那嘴衔花朵,引颈展翅的凤凰则在风雨中飞翔,栩栩如生。这些都是北宋的作品,北宋期间雕刻的罗汉像多数面形方圆,表情呆板,服饰线条生硬,身躯高大。当然也有精美的作品,等下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就会让你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理公塔。这座塔是为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和尚而建立的。据说慧理圆寂后他的遗骨就存放在塔下,现在的塔是明代万历十八年重建,塔为实心,七层六面。一层为塔基,二层刻塔名,三层刻金刚经,四层以上为佛像。古朴苍桑的理公塔见证了一个印度和尚不远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弘扬佛法的艰辛。塔旁这两尊石刻都为元代作品,左边这尊大腹便便,面带微笑的就是西藏喇嘛教中的财神。全称宝藏神大夜叉王,他身上披挂着用鲜花串成的璎珞,戴着金银珠宝串成的项圈,臂钏,脚镯,全身珠光宝气。右手执一个大包珠,左手握着口吐串串珠宝的银鼠,右脚还踩着一只大海螺,据说他掌管天下无尽财宝,据佛经上讲,只要按照上面样式绘制或者雕刻出宝藏神大夜叉王那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右下方这尊为金刚手菩萨像,金刚手就是夜叉神,按喇嘛教密宗形象应该是十分凶恶的,可这里我们看到的金刚手却头戴宝冠,手拿金刚杵,身围飞舞飘带,一脸孩童的天真稚气。完全打破了密宗仪式,他是唐宋传统风格同藏门民族结合的一件艺术品。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这个洞叫龙泓洞,龙泓洞洞口右侧有一组结构完整,形象逼真的佛教历史题材佛雕。长约6.6米,高约1米,描述了白马驮经,唐玄奘取经以及朱世行取经的故事,第一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唐三藏十分虔诚的双手合十缓缓前进,这组浮雕说的是唐代高僧玄奘于贞观三年,从京都长安出发西行,跋山涉水,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到达北天竺国摩竭陀国拜见戒贤法师的故事。第二组是曹魏僧朱世行取经的故事。朱世行左手提棍棒右手牵匹马,大步前进。第三组是白马驮经,说的是东汉永平十年,明帝派遣蔡谙等人去西域求取佛法,在月氏国遇到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藤和竺法兰,并请他们到京师洛阳传教。这些雕刻结构完美,形象生动的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内地僧侣到外国去,外国僧侣到中国来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写实风格。

各位游客整个飞来峰最引人注目的要属前方对面崖壁间那袒腹露胸笑脸相迎的大肚弥勒了。他是整个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龛,长9.9米,高3.6米。您瞧他慈眉善目,安然坦坐。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在两旁十八罗汉的拥护下,他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尊雕刻于公元1000年的宋代杰作已成为飞来峰造像的标志作品。佛经说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再过56亿7000万年弥勒才能接班被称为未来师佛,那么前面这尊大肚弥勒是不是佛祖的接班人呢?不是的,据佛经记述,弥勒和释迦摩尼一样是位印度僧人。身披袈裟,面形端正。如今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是根据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契此和尚的形象雕塑的。因为他肚皮极大。又整天乐呵呵的背着大布袋游街串巷,乐善好施,总是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人们都喜欢叫他布袋和尚。他在奉化岳林寺圆寂时,口念“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后来人们都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重降人间,救助众生,就有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大家知道大肚弥勒为什么如此的开心吗?因为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所以大家有缘相聚一游,人间凡事当一笑了之。

大家请看那骑象的雕像就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他既有护国护法之任也兼有财神之责,别名释财天,因而有佛教财神的称号。天王像高两米,身披盔甲,脚登武靴。手持宝幢,形象威武生动。这尊石雕造像是飞来峰元代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元代密宗造像的特点。根据龛内题记推断极有可能是忽必烈的宠臣杨琏真伽雇工所刻,元代僧官杨琏真伽在任江南释教总统十余年间,欺压百姓,强取民财,盗挖南宋皇陵。后背朝廷追究查办,但元世祖忽必烈将其赦免。他为了感谢元朝朝廷的恩典,祈求自己世寿延长而组织人员在飞来峰刻下大批石雕造像

请看在多闻天王的左侧有三尊僧像,居中的和尚头批葛巾圆脸宽鼻。浓眉细眼的可能就是杨琏真伽像。

自北魏到唐代我国的佛雕艺术主要集中在北方,自晚唐以后走向衰落。而飞来峰的五代宋元造像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五代杭州是吴越国的都城所在地。当时的国王崇信佛教,大规模的建造寺院,有据可查的就有两百余所,石窟造像也盛极一时,飞来峰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摩崖造像群。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黛瓦丹柱的亭子叫壑雷亭,相传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第十世孙担任临安知府时所建。取名来自苏东坡的诗句“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与壑雷亭相邻的就是有名的冷泉亭了。冷泉亭原为唐代杭州刺史元萸(yú)所建,最初是建于冷泉溪流中,后被山洪冲毁,明万历年间又在岸上重建,白居易曾说,“东南山水唯杭州为最,杭州尤以灵隐为佳,而灵隐又以冷泉亭为首”。一千多年来,冷泉亭以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一直是人们最爱驻足徜祥的地方。亭内原有一块冷泉亭匾额,唐代白居易先书“冷泉”二字,200多年后苏轼又补书一个亭字,白苏书法风格不同,朝代不同而其墨能同处一匾,堪称古今一绝。但这块亭匾早在明朝时就已不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匾额上冷泉亭为郭华若将军所书。冷泉亭上以前有许多对联,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曾在亭上题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这幅对联就字面来看,言词平谈,但妙含哲理,引得晚清著名朴学大师俞樾一家有趣对联:俞樾的答联是“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他的老伴的答联是“泉自冷是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次女俞秀荪的答联是“泉自羽时冷起,峰从相处飞来”暗用了项羽力拔兮山气盖世的典故。有兴趣的客人不妨也来试对一下。

各位游客“湖山铸名胜,名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千年古刹灵隐寺。确实引得极具易趣。一般寺庙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的气势。而气势宏宇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的群山密林之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要先介绍灵隐寺的历史。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名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

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僧侣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的所隐之地,于是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所书,那康熙皇帝为什么将灵隐寺改名为云林禅寺呢?《灵隐寺志》记载,请康熙28年,康熙皇帝在灵隐寺住持谛晖法师的陪同下,一早登上寺后的北高峰,只见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脉脉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的诗句,挥笔题写“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三百多年来,杭州人民从未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请看天王殿前的两个经幢皆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的遗物。宋时由银山禅师移至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或者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识物,作为镇邪祈福所用。

下面请大家随我进寺内参观,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十四次,历史上灵隐寺最大的要属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当时的地位,可惜灵隐寺后来屡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华为灰烬,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旁有东西禅寺,罗汉碑寺,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等建筑。实现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盛景的梦想。

+请大家抬头看,在天王殿上有威震三州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州,即东胜申州,南詹部州,西牛贺州,北具卢州。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陀只需威震东,西,南三洲,故名。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皆大欢喜佛,弥勒的木雕像。只见他袒胸露富,笑容可掬的迎接各方游客,接受香客的第一柱香,他正在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石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一样的宝幢,显示雨,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的财神,他用宝幢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手缠金龙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首领,众龙必须顺从于他。这四位威武凛然的四天王不仅是佛法的守护神,也充当了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的背面是手持降魔杵的韦陀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32神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陀不畏艰险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陀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逐邪魔,威震三洲。这尊韦陀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距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是灵隐寺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尊佛像。各位游客,汉化的韦陀菩萨在中国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伫地,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果韦陀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是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陀握杵伫地的则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韦陀的姿势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的意思是一切大无畏的勇士,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的大殿叫做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在清宣统二年重建,是一座单层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这块“妙庄严城”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熊宝地匾额是书坛泰斗,原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题写。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的经塔,它外观八面九成,上面雕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它和天王殿前的经幢称得上灵隐寺保存最为古老的遗迹,为省级文保单位。现在请各位随我经殿内参观。请看在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家族的圣人,释家族的智者。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造的。整尊佛像是由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只见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在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三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子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称作天盖。全用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请大家在看殿内东西两壁的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东侧这尊手牵小孩的女神称鬼子母神,听其名称似非善类,确是这个鬼子母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善神。二十诸天进入中国后已被汉化,他们的穿戴很多都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的文武百官,殿后排列有十二尊跌坐的像,是佛祖的十二个大弟子,民间称为十二圆觉,意为像佛那样圆满的觉悟者,据说现在的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大雄宝殿有十二圆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寺院中是非常罕见的。各位游客在释迦牟尼后面是一组五十三参彩色立体群塑。高二十余米,全部用粘土,不参一点水泥,塑造了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的150尊佛像,大家请看图中那位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叫善财童子,简称善财。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福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有种.种.种.种珍宝涌现,故名。文殊路过福城,看出善财童子有佛缘就指点他去南游一百城,参访五十三位名师,他历经了千辛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一个不折不挠的行动经受了考验,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生成佛,所以佛教建筑中的阶梯常铺为五十三级,比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整座群塑分上,中,下三层,最下层为海,正中脚踏鳌鱼手持净瓶的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又称观自在,据说世上众生遇到灾难只要念诵她的名字,她就会寻声来救。所以称观世音。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观音菩萨原为男性,因佛教传入中国逐步融合进中国文化而渐渐演变,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塑成女塑像,迎合了善男信女的心理要求,使观音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女菩萨,观音脚踏鳌鱼,说是因为鳌鱼一动就会翻天覆地,所以观音将其镇住,使人间得以太平,观音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善财和龙女,他们是观音的左右协侍,请大家再看,中间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是地藏王菩萨,她曾是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削发为僧后到中国的九华山修行得道,地藏曾立下誓愿,地狱未空,誓不为佛。意思是说知道地狱里没有一个罪鬼受苦,自己才愿意成佛,最上层的那尊瘦骨嶙峋的塑像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在雪山茹苦修行时的形象,又称饿佛像,他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麋鹿献的奶,这就是和尚只能吃素,但又可以喝牛奶的缘由,各位游客,在这里还要介绍两位大家说熟悉的人物,左上位那位侧着身,拿着破扇子挡住脸的就是济公,原名李修远,浙江台州人,南宋初年在灵隐寺出家,是高僧瞎堂法师的徒弟,虽然他不守清规戒律,但他为人正直善良,见义勇为又神通广大,因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至今仍流传着济公斗蟋蟀,运木古井等许多有关他的传奇,老百姓尊称为济公活佛,我们再瞧右壁中间,手拿扫帚,身黑如墨的就是疯僧,相传他本是南宋时灵隐寺一僧人,长的非常丑陋,但他心灵美好,一身正气,据说当年秦桧陷害岳飞时,到灵隐寺求签,疯僧用破扫帚朝着秦桧没头没脑的扫去,扫的秦桧失魂落魄狼狈而逃,这就是历史上疯僧扫秦桧的故事,人们对这位声张正义的疯僧非常的敬佩,就在群塑中为他立了一个席位。让他享受人间香火,灵隐寺的群塑中将人间曾经出现过的两名血肉之躯与佛国菩萨供奉一起,可见灵隐寺的立场。

在大雄宝殿后面是一座单层重檐歇山顶的大殿,这正是1993年正式开光的药师殿,药师殿匾额是由原佛教主席赵朴初先生所写,殿内正中手持白塔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右分别是手托太阳象征光明的日光菩萨和手托月亮象征清凉的月光菩萨,合称为东方三圣。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净琉璃的教主,成佛时曾立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他能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痛苦,消灾延寿,因此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甚,从宗教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心病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一切病皆由心而发,由心而生,药师佛他不可能消除人们肉体病痛,但可使众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医治信徒的心病,大殿两厢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药叉神将,按中国习俗给他们配上了十二属相的图案,你属什么就直接找他,让他给你和情人朋友开张延年益寿的药方吧,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第四进和第五进是藏经楼和华严殿,两大建筑都依山而建,密林相掩,似有“红尘飞不到之势”。藏经楼分为云林禅寺,法堂与藏经楼三部分,这里陈列着历代佛教文物珍品,收藏了各种佛经书籍,重放灵隐书藏之光彩,华严殿是灵隐寺的最高处,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经过修行后大彻大悟的保身佛形象来塑造的,体现佛祖从法身,报身到应身的三身变化,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佛像都用楠木雕成,工艺精湛成为佛教艺术的精品。、

各位游客,在灵隐寺西面有新建的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罗汉弟子,有说是参加第一次与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还有的说是五百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灵隐寺的罗汉堂原来就有且声名远播,对苏州西园寺,北京万寿寺,香山碧云寺的罗汉殿的建造有重要的影响。可惜罗汉堂在1936年毁于火灾,1999年共耗资5000余万元的五百罗汉堂重现灵隐,共占地3616平方米。殿内供奉五百罗汉呈万字形布局。均用青铜铸成,像高1.7米,重1吨。造型形象生动,殿中间建有高12.62米的铜殿,四面透空,供奉我国大乘佛教的主佛像,其造型之别致,气势之雄伟,已列入吉尼斯纪录,灵隐寺的罗汉堂又为佛教世界增添一处文化珍品。

主题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各位游客“湖山昼明寺,明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灵隐寺。灵隐寺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叫慧理。见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一时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前面。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那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云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28年,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同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之间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的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300多年来,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从看天王殿前两座经幢,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遗物,宋时由迎珊移置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活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志物,作为镇邪祈福之用,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殿内参观。

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在当时的地位。可惜后来,灵隐寺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边有东西禅室、碑室、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建筑。实现了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的梦想。

讲解八 天王殿 (2分10秒)

请大家抬头看,在天王殿上有“威镇三洲”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驮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故名。

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皆大欢喜”的弥勒木雕像,只见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他正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的财神,他用宝幢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手缠龙绳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的首领,众龙必须“顺从”于他。这四位威武凛然的四天王不仅是佛法的守护神,也充当了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背面是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各位游客,汉化的韦驮菩萨在中国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柱地。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果韦驮像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里为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握杵拄地的,则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内韦驮的姿势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

讲解九 大雄宝殿(4分5秒)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是清宣统二年修建的。是座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这块“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雄宝殿”扁是书堂泰斗,原西泠社长沙孟海书写。

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的金塔,它八面九层,上面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它与天王殿门前的两座经幢称得上是灵隐寺最为古老的遗迹,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殿内参观,请看,在这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像。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为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6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作的。整尊佛像是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只见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旋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两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二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叫天盖,全国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边的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东侧这尊携小孩的女神是鬼子母神,听其名似非善类,确实这个鬼子母神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善神。二十诸天进入中国后已被汉化他们穿戴的服饰很多都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的文武百官。

殿后排列有十二尊跌坐的像,是佛祖的十二个大弟子,民间称为“十二缘觉”意为像佛那样圆满的觉悟者。据说现在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大雄宝殿有十二缘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寺院中是非常罕见的。

讲解十: “五十三参”群塑 (4分)

各位游客,在释迦牟尼像的后壁是一组气势恢弘的“五十三参”彩色立体群塑,高20余米,全部用粘土,不掺一点水泥,塑造了以童子样观音为主体的150尊佛像。大家看到的图中那位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孩童叫善财童子,简称“善财”,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阜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有种.种珍宝涌现,故名。文殊菩萨路过阜城,看出善财有佛缘,就指点他去南游100城,参访53位名师,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不折不饶的行动经受了考验,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所以佛教建筑中的阶梯常铺为五十三级,比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

整座佛像分上、中、下三层。最下层为“海”,正中脚踏鳌鱼,手持净瓶的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又称“观自在”,据说世上众生遇到灾难只要念诵她的名字,她就会寻生来救,所以称“观世音”。唐代因避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观世音菩萨原为男性,因佛教传入中国,逐步融合进中国民族文化而渐渐演变,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塑造成女性像,迎合了善男信女的心理要求,使观音称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女菩萨。观音脚踏鳌鱼,传说鳌鱼一动,就会天翻地覆,所以观音将其镇住,是人间得以太平。观音的左右两侧是善财,龙女,他们是观音菩萨的左右胁侍。

请大家再看那中间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地藏王菩萨,他曾是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削发为僧后到中国的九华山修行得道。地藏曾立下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意思就是直到地狱里没有一个“罪鬼”受苦,自己才愿意成佛。

最上层的那尊瘦骨嶙峋的塑像是释迦牟尼成佛钱在雪山茹苦修行的形象,又称“恶佛像”。它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麋鹿献的奶。这就是和尚只能吃素,但可以喝牛奶的缘由。

各位游客,在这里还要特别介绍两位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左上方的那位侧着身拿破伞挡住脸的就是济公。俗名李修缘,浙江台州人。南宋初年在灵隐寺出家,是高僧瞎堂法师的徒弟。虽然他不收清规戒律,但为人正直善良,见义勇为,又神通广大,因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至今仍流传着“济公斗蟋蟀”、“运木古井”等许多有关他的传奇,老百姓尊称他为“济公活佛”。

我们再瞧右壁中间手执扫帚,身黑如墨的就是“疯僧”。相传他本是南宋时灵隐寺以僧人,长得非常丑陋,但他心灵美好,一身正气。据说当年秦桧陷害岳飞时,到灵隐寺求签,这位疯僧就用破扫帚朝秦桧没头没脑的扫去,扫得秦桧失魂落魄、狼狈而逃,这就是历史上“疯僧扫秦桧”的故事。人们对这位伸张正义的疯僧非常敬佩,就在群塑中为他立了一个席位,让他享受人间烟火。灵隐寺的群塑中,将人间曾出现过的两名血肉之躯与佛国菩萨供奉在一起,可见灵隐寺的立场。

讲解十一 药师殿 (1分25秒)

在大雄宝殿的后面的这一座单层重檐歇山顶的大殿,这就是1993年正式开光的药师殿。“药师殿”匾额是原佛教协会原主席赵朴初先生所书。殿内正中手持宝塔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右分别是手托太阳象征光明的日光菩萨和手托月亮象征清凉的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伟东方净琉璃净土的教主。成佛时,曾立下十二打誓愿,愿除去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他能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

从宗教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心病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一切病皆由心而发,由心而生。药师佛它不可能消除人们肉体病痛,但可使众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医治信徒的心病。大殿两厢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药叉神将”,按中国的习俗给他们配上了十二属相的图案,你属什么就直接找他,让他给你和亲人朋友开张延年益寿的“药方”吧!

讲解十二 后殿 (1分25秒)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第四进,第五进是藏经楼分为云林藏宝、法堂与藏经楼三部分。这里陈列着历代佛教文物珍品,收藏了各种佛经书籍,重放“灵隐书藏”之光彩。

华严殿,是寺院的最高处。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以释迦牟尼法身经过修习后而大彻大悟的报身佛形象来塑造的,体现佛祖从法身、报身、应身的“三身”变化,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佛像都用楠木雕成,工艺精湛,成为佛教艺术的精品。

各位游客,在灵隐寺西面有新建的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有说是参加第一次与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还有说是五百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灵隐寺的罗汉堂原来就有,且声名远播,对苏州西园寺、北京万寿寺、香山碧云寺的罗汉殿建造有重要影响。可惜罗汉堂在1936年毁于火灾。1999年共耗资5000余万元的五百罗汉堂重现灵隐寺。占地3616平方米,殿内供奉的五百罗汉呈“卐”字形布局,均用青铜铸成,像高1.7米,重1吨,造型形象生动。殿中间建有高12.62米的铜殿,四面透空。供奉我国大乘佛教佛教名山的主佛像,其造型之别致,气势之雄伟,已列入吉尼斯纪录。灵隐寺的罗汉堂又为佛教世界增添一处文化珍品。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讲解就到这里。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

主题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各位游客,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那“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灵隐景区。灵隐景区不仅有闻名全国的千年古刹灵隐寺,也还有古代石窟艺术瑰宝飞来峰造像。这里名山胜水,名人轶事,名泉,名亭,名寺,名佛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优雅,秀丽,文化氛围浓郁的仙山佛国。请看这面写有“咫尺西天”的照壁。“咫”是我国周代用计算长度的单位,约八寸,咫尺是距离很近的意思,意思是说从这里只要往前再迈一步就是佛国世界灵隐寺了。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景区进行游览。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看灵隐飞来峰”我们眼前的这座海拔仅168米的奇秀小山峰就是苏东坡诗句中提到的飞来峰。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奇峰怪石,风景绝异,惊奇的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因此后人取名此山为飞来峰,又名灵鹫峰。还有人说飞来峰是从峨眉山飞来,并流传着济公活佛抢新娘救生灵的故事。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飞来峰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二叠纪时期。距今已有两亿年历史,是一座石灰岩山峰,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松脆,易受水蚀和分化,长年累月就形成许多形状各异的岩洞。大自然造就了无石不奇,无水不清,无洞不幽,无树不古的飞来峰。特别珍贵的是在天然岩洞里和山崖上布满了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大批石刻造像。在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区域内,共有153龛,470余尊造像。保存较为完整的就有338尊,这些精湛的雕刻塑艺术品不仅给奇峰秀石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使飞来峰成为我国石窟造像中的艺术宝库。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青林洞,有人又称其为老虎洞,因为这个洞口看起来似老虎嘴。请大家抬头观看,位于青林洞口上方的三尊大型佛像就是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中最高的神,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这龛佛像凿刻于公园1282年,是元代作品中最早的一龛。在华严三圣旁有三尊小佛,人称“西方三圣”,它雕刻于五代后周黄顺元年,即公元951年,是飞来峰所有雕刻中年代最早的作品。中间那尊叫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称无量寿佛,接引佛。两侧分别是他的左右协侍,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这些作品虽然已经分化,但仍然可以看出五代时期的艺术风格。其制作是相当工整精致的。让我们再看那洞口右边的崖壁上,是佛教故事卢舍那佛会佛雕,这是飞来峰中雕刻最精致的作品。石龛正中坐在莲花座上的是卢舍那佛,他是佛教密宗中的最高神,能以光明普照众生,故名大日如来吉佛,卢舍那佛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双臂上举,作说法状。左右两侧骑师,骑象的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还有四天王和四菩萨像,再加上随身供养,一共十五尊,龛外还有两个飞天浮雕都是北宋前夕元年,即公元1020xx年的作品,这组造像手法精炼,明巧细致,富有装饰趣味。洞内除了古代石刻,还有不少传说中的济公遗迹呢?我们前方这块酷似床一样的岩石就是济公床。传说济公常隐洞内喝酒吃狗肉,吃饱喝足了便在石床上呼呼而睡,现在请大家沿左边小洞猫腰进去找一找济公的手印,看这巨大的手印就是济公为救被飞来峰倒塌压住的小孩用力顶开倒坍石块而留下的。下方还留下一顶济公常戴的船形帽子。

各位游客,我们游完了青林洞,再去玉乳洞看看。在这条路上,大家会发现这里的树都是从岩逢里长出来的,尤其是那盘根错节的千年老藤与那些树木连在一起,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玉乳洞是飞来峰的第二大洞,因为洞中岩石呈现乳白色而得名,洞中曲折通明带有许多宋代造像。这里二十多尊真人大小的罗汉都是北宋真宗咸平四年的作品。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十八罗汉像。每个都高达1米以上,在洞东端两侧我们还可以看到六祖像,合称“震旦六祖”。请看这洞壁上还有雷公和凤凰佛雕,雷公肩生双翅,滞在空中怒目俯视,在浓云疾雨中布雷吐电,祛除妖魔。那嘴衔花朵,引颈展翅的凤凰则在风雨中飞翔,栩栩如生。这些都是北宋的作品,北宋期间雕刻的罗汉像多数面形方圆,表情呆板,服饰线条生硬,身躯高大。当然也有精美的作品,等下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就会让你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理公塔。这座塔是为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和尚而建立的。据说慧理圆寂后他的遗骨就存放在塔下,现在的塔是明代万历十八年重建,塔为实心,七层六面。一层为塔基,二层刻塔名,三层刻金刚经,四层以上为佛像。古朴苍桑的理公塔见证了一个印度和尚不远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弘扬佛法的艰辛。塔旁这两尊石刻都为元代作品,左边这尊大腹便便,面带微笑的就是西藏喇嘛教中的财神。全称宝藏神大夜叉王,他身上披挂着用鲜花串成的璎珞,戴着金银珠宝串成的项圈,臂钏,脚镯,全身珠光宝气。右手执一个大包珠,左手握着口吐串串珠宝的银鼠,右脚还踩着一只大海螺,据说他掌管天下无尽财宝,据佛经上讲,只要按照上面样式绘制或者雕刻出宝藏神大夜叉王那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右下方这尊为金刚手菩萨像,金刚手就是夜叉神,按喇嘛教密宗形象应该是十分凶恶的,可这里我们看到的金刚手却头戴宝冠,手拿金刚杵,身围飞舞飘带,一脸孩童的天真稚气。完全打破了密宗仪式,他是唐宋传统风格同藏门民族结合的一件艺术品。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这个洞叫龙泓洞,龙泓洞洞口右侧有一组结构完整,形象逼真的佛教历史题材佛雕。长约6.6米,高约1米,描述了白马驮经,唐玄奘取经以及朱世行取经的故事,第一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唐三藏十分虔诚的双手合十缓缓前进,这组浮雕说的是唐代高僧玄奘于贞观三年,从京都长安出发西行,跋山涉水,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到达北天竺国摩竭陀国拜见戒贤法师的故事。第二组是曹魏僧朱世行取经的故事。朱世行左手提棍棒右手牵匹马,大步前进。第三组是白马驮经,说的是东汉永平十年,明帝派遣蔡谙等人去西域求取佛法,在月氏国遇到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藤和竺法兰,并请他们到京师洛阳传教。这些雕刻结构完美,形象生动的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内地僧侣到外国去,外国僧侣到中国来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写实风格。

各位游客整个飞来峰最引人注目的要属前方对面崖壁间那袒腹露胸笑脸相迎的大肚弥勒了。他是整个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龛,长9.9米,高3.6米。您瞧他慈眉善目,安然坦坐。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在两旁十八罗汉的拥护下,他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尊雕刻于公元1020xx年的宋代杰作已成为飞来峰造像的标志作品。佛经说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再过56亿7000万年弥勒才能接班被称为未来师佛,那么前面这尊大肚弥勒是不是佛祖的接班人呢?不是的,据佛经记述,弥勒和释迦摩尼一样是位印度僧人。身披袈裟,面形端正。如今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是根据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契此和尚的形象雕塑的。因为他肚皮极大。又整天乐呵呵的背着大布袋游街串巷,乐善好施,总是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人们都喜欢叫他布袋和尚。他在奉化岳林寺圆寂时,口念“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后来人们都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重降人间,救助众生,就有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大家知道大肚弥勒为什么如此的开心吗?因为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所以大家有缘相聚一游,人间凡事当一笑了之。

大家请看那骑象的雕像就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他既有护国护法之任也兼有财神之责,别名释财天,因而有佛教财神的称号。天王像高两米,身披盔甲,脚登武靴。手持宝幢,形象威武生动。这尊石雕造像是飞来峰元代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元代密宗造像的特点。根据龛内题记推断极有可能是忽必烈的宠臣杨琏真伽雇工所刻,元代僧官杨琏真伽在任江南释教总统十余年间,欺压百姓,强取民财,盗挖南宋皇陵。后背朝廷追究查办,但元世祖忽必烈将其赦免。他为了感谢元朝朝廷的恩典,祈求自己世寿延长而组织人员在飞来峰刻下大批石雕造像

请看在多闻天王的左侧有三尊僧像,居中的和尚头批葛巾圆脸宽鼻。浓眉细眼的可能就是杨琏真伽像。

自北魏到唐代我国的佛雕艺术主要集中在北方,自晚唐以后走向衰落。而飞来峰的五代宋元造像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五代杭州是吴越国的都城所在地。当时的国王崇信佛教,大规模的建造寺院,有据可查的就有两百余所,石窟造像也盛极一时,飞来峰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摩崖造像群。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黛瓦丹柱的亭子叫壑雷亭,相传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第十世孙担任临安知府时所建。取名来自苏东坡的诗句“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与壑雷亭相邻的就是有名的冷泉亭了。冷泉亭原为唐代杭州刺史元萸(yú)所建,最初是建于冷泉溪流中,后被山洪冲毁,明万历年间又在岸上重建,白居易曾说,“东南山水唯杭州为最,杭州尤以灵隐为佳,而灵隐又以冷泉亭为首”。一千多年来,冷泉亭以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一直是人们最爱驻足徜祥的地方。亭内原有一块冷泉亭匾额,唐代白居易先书“冷泉”二字,200多年后苏轼又补书一个亭字,白苏书法风格不同,朝代不同而其墨能同处一匾,堪称古今一绝。但这块亭匾早在明朝时就已不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匾额上冷泉亭为郭华若将军所书。冷泉亭上以前有许多对联,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曾在亭上题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这幅对联就字面来看,言词平谈,但妙含哲理,引得晚清著名朴学大师俞樾一家有趣对联:俞樾的答联是“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他的老伴的答联是“泉自冷是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次女俞秀荪的答联是“泉自羽时冷起,峰从相处飞来”暗用了项羽力拔兮山气盖世的典故。有兴趣的客人不妨也来试对一下。

各位游客“湖山铸名胜,名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千年古刹灵隐寺。确实引得极具易趣。一般寺庙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的气势。而气势宏宇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的群山密林之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要先介绍灵隐寺的历史。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名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

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0xx年,印度僧侣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的所隐之地,于是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所书,那康熙皇帝为什么将灵隐寺改名为云林禅寺呢?《灵隐寺志》记载,请康熙20xx年,康熙皇帝在灵隐寺住持谛晖法师的陪同下,一早登上寺后的北高峰,只见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脉脉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的诗句,挥笔题写“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三百多年来,杭州人民从未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请看天王殿前的两个经幢皆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的遗物。宋时由银山禅师移至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或者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识物,作为镇邪祈福所用。

下面请大家随我进寺内参观,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十四次,历史上灵隐寺最大的要属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当时的地位,可惜灵隐寺后来屡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华为灰烬,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旁有东西禅寺,罗汉碑寺,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等建筑。实现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盛景的梦想。

+请大家抬头看,在天王殿上有威震三州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州,即东胜申州,南詹部州,西牛贺州,北具卢州。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陀只需威震东,西,南三洲,故名。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皆大欢喜佛,弥勒的木雕像。只见他袒胸露富,笑容可掬的迎接各方游客,接受香客的第一柱香,他正在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石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一样的宝幢,显示雨,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的财神,他用宝幢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手缠金龙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首领,众龙必须顺从于他。这四位威武凛然的四天王不仅是佛法的守护神,也充当了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的背面是手持降魔杵的韦陀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32神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陀不畏艰险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陀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逐邪魔,威震三洲。这尊韦陀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距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是灵隐寺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尊佛像。各位游客,汉化的韦陀菩萨在中国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伫地,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果韦陀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是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陀握杵伫地的则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韦陀的姿势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的意思是一切大无畏的勇士,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的大殿叫做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在清宣统二年重建,是一座单层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这块“妙庄严城”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熊宝地匾额是书坛泰斗,原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题写。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的经塔,它外观八面九成,上面雕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它和天王殿前的经幢称得上灵隐寺保存最为古老的遗迹,为省级文保单位。现在请各位随我经殿内参观。请看在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家族的圣人,释家族的智者。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造的。整尊佛像是由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只见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在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三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子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称作天盖。全用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请大家在看殿内东西两壁的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东侧这尊手牵小孩的女神称鬼子母神,听其名称似非善类,确是这个鬼子母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善神。二十诸天进入中国后已被汉化,他们的穿戴很多都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的文武百官,殿后排列有十二尊跌坐的像,是佛祖的十二个大弟子,民间称为十二圆觉,意为像佛那样圆满的觉悟者,据说现在的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大雄宝殿有十二圆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寺院中是非常罕见的。各位游客在释迦牟尼后面是一组五十三参彩色立体群塑。高二十余米,全部用粘土,不参一点水泥,塑造了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的150尊佛像,大家请看图中那位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叫善财童子,简称善财。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福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有种种种种珍宝涌现,故名。文殊路过福城,看出善财童子有佛缘就指点他去南游一百城,参访五十三位名师,他历经了千辛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一个不折不挠的行动经受了考验,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生成佛,所以佛教建筑中的阶梯常铺为五十三级,比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整座群塑分上,中,下三层,最下层为海,正中脚踏鳌鱼手持净瓶的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又称观自在,据说世上众生遇到灾难只要念诵她的名字,她就会寻声来救。所以称观世音。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观音菩萨原为男性,因佛教传入中国逐步融合进中国文化而渐渐演变,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塑成女塑像,迎合了善男信女的心理要求,使观音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女菩萨,观音脚踏鳌鱼,说是因为鳌鱼一动就会翻天覆地,所以观音将其镇住,使人间得以太平,观音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善财和龙女,他们是观音的左右协侍,请大家再看,中间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是地藏王菩萨,她曾是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削发为僧后到中国的九华山修行得道,地藏曾立下誓愿,地狱未空,誓不为佛。意思是说知道地狱里没有一个罪鬼受苦,自己才愿意成佛,最上层的那尊瘦骨嶙峋的塑像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在雪山茹苦修行时的形象,又称饿佛像,他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麋鹿献的奶,这就是和尚只能吃素,但又可以喝牛奶的缘由,各位游客,在这里还要介绍两位大家说熟悉的人物,左上位那位侧着身,拿着破扇子挡住脸的就是济公,原名李修远,浙江台州人,南宋初年在灵隐寺出家,是高僧瞎堂法师的徒弟,虽然他不守清规戒律,但他为人正直善良,见义勇为又神通广大,因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至今仍流传着济公斗蟋蟀,运木古井等许多有关他的传奇,老百姓尊称为济公活佛,我们再瞧右壁中间,手拿扫帚,身黑如墨的就是疯僧,相传他本是南宋时灵隐寺一僧人,长的非常丑陋,但他心灵美好,一身正气,据说当年秦桧陷害岳飞时,到灵隐寺求签,疯僧用破扫帚朝着秦桧没头没脑的扫去,扫的秦桧失魂落魄狼狈而逃,这就是历史上疯僧扫秦桧的故事,人们对这位声张正义的疯僧非常的敬佩,就在群塑中为他立了一个席位。让他享受人间香火,灵隐寺的群塑中将人间曾经出现过的两名血肉之躯与佛国菩萨供奉一起,可见灵隐寺的立场。

在大雄宝殿后面是一座单层重檐歇山顶的大殿,这正是1993年正式开光的药师殿,药师殿匾额是由原佛教主席赵朴初先生所写,殿内正中手持白塔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右分别是手托太阳象征光明的日光菩萨和手托月亮象征清凉的月光菩萨,合称为东方三圣。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净琉璃的教主,成佛时曾立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他能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痛苦,消灾延寿,因此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甚,从宗教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心病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一切病皆由心而发,由心而生,药师佛他不可能消除人们肉体病痛,但可使众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医治信徒的心病,大殿两厢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药叉神将,按中国习俗给他们配上了十二属相的图案,你属什么就直接找他,让他给你和情人朋友开张延年益寿的药方吧,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第四进和第五进是藏经楼和华严殿,两大建筑都依山而建,密林相掩,似有“红尘飞不到之势”。藏经楼分为云林禅寺,法堂与藏经楼三部分,这里陈列着历代佛教文物珍品,收藏了各种佛经书籍,重放灵隐书藏之光彩,华严殿是灵隐寺的最高处,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经过修行后大彻大悟的保身佛形象来塑造的,体现佛祖从法身,报身到应身的三身变化,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佛像都用楠木雕成,工艺精湛成为佛教艺术的精品。、

各位游客,在灵隐寺西面有新建的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罗汉弟子,有说是参加第一次与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还有的说是五百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灵隐寺的罗汉堂原来就有且声名远播,对苏州西园寺,北京万寿寺,香山碧云寺的罗汉殿的建造有重要的影响。可惜罗汉堂在1936年毁于火灾,1999年共耗资5000余万元的五百罗汉堂重现灵隐,共占地3616平方米。殿内供奉五百罗汉呈万字形布局。均用青铜铸成,像高1.7米,重1吨。造型形象生动,殿中间建有高12.62米的铜殿,四面透空,供奉我国大乘佛教的主佛像,其造型之别致,气势之雄伟,已列入吉尼斯纪录,灵隐寺的罗汉堂又为佛教世界增添一处文化珍品。

主题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各位游客“湖山昼明寺,明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灵隐寺。灵隐寺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叫慧理。见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一时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前面。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那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云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28年,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同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之间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的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300多年来,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从看天王殿前两座经幢,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遗物,宋时由迎珊移置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活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志物,作为镇邪祈福之用,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殿内参观。

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在当时的地位。可惜后来,灵隐寺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边有东西禅室、碑室、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建筑。实现了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的梦想。

讲解八 天王殿 (2分10秒)

请大家抬头看,在天王殿上有“威镇三洲”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驮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故名。

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皆大欢喜”的弥勒木雕像,只见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他正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的财神,他用宝幢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手缠龙绳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的首领,众龙必须“顺从”于他。这四位威武凛然的四天王不仅是佛法的守护神,也充当了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背面是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各位游客,汉化的韦驮菩萨在中国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柱地。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果韦驮像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里为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握杵拄地的,则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内韦驮的姿势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

讲解九 大雄宝殿(4分5秒)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是清宣统二年修建的。是座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这块“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雄宝殿”扁是书堂泰斗,原西泠社长沙孟海书写。

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的金塔,它八面九层,上面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它与天王殿门前的两座经幢称得上是灵隐寺最为古老的遗迹,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殿内参观,请看,在这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像。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为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6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作的。整尊佛像是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只见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旋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两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二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叫天盖,全国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边的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东侧这尊携小孩的女神是鬼子母神,听其名似非善类,确实这个鬼子母神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善神。二十诸天进入中国后已被汉化他们穿戴的服饰很多都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的文武百官。

殿后排列有十二尊跌坐的像,是佛祖的十二个大弟子,民间称为“十二缘觉”意为像佛那样圆满的觉悟者。据说现在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大雄宝殿有十二缘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寺院中是非常罕见的。

讲解十: “五十三参”群塑 (4分)

各位游客,在释迦牟尼像的后壁是一组气势恢弘的“五十三参”彩色立体群塑,高20余米,全部用粘土,不掺一点水泥,塑造了以童子样观音为主体的150尊佛像。大家看到的图中那位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孩童叫善财童子,简称“善财”,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阜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有种.种珍宝涌现,故名。文殊菩萨路过阜城,看出善财有佛缘,就指点他去南游100城,参访53位名师,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不折不饶的行动经受了考验,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所以佛教建筑中的阶梯常铺为五十三级,比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

整座佛像分上、中、下三层。最下层为“海”,正中脚踏鳌鱼,手持净瓶的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又称“观自在”,据说世上众生遇到灾难只要念诵她的名字,她就会寻生来救,所以称“观世音”。唐代因避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观世音菩萨原为男性,因佛教传入中国,逐步融合进中国民族文化而渐渐演变,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塑造成女性像,迎合了善男信女的心理要求,使观音称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女菩萨。观音脚踏鳌鱼,传说鳌鱼一动,就会天翻地覆,所以观音将其镇住,是人间得以太平。观音的左右两侧是善财,龙女,他们是观音菩萨的左右胁侍。

请大家再看那中间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地藏王菩萨,他曾是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削发为僧后到中国的九华山修行得道。地藏曾立下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意思就是直到地狱里没有一个“罪鬼”受苦,自己才愿意成佛。

最上层的那尊瘦骨嶙峋的塑像是释迦牟尼成佛钱在雪山茹苦修行的形象,又称“恶佛像”。它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麋鹿献的奶。这就是和尚只能吃素,但可以喝牛奶的缘由。

各位游客,在这里还要特别介绍两位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左上方的那位侧着身拿破伞挡住脸的就是济公。俗名李修缘,浙江台州人。南宋初年在灵隐寺出家,是高僧瞎堂法师的徒弟。虽然他不收清规戒律,但为人正直善良,见义勇为,又神通广大,因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至今仍流传着“济公斗蟋蟀”、“运木古井”等许多有关他的传奇,老百姓尊称他为“济公活佛”。

我们再瞧右壁中间手执扫帚,身黑如墨的就是“疯僧”。相传他本是南宋时灵隐寺以僧人,长得非常丑陋,但他心灵美好,一身正气。据说当年秦桧陷害岳飞时,到灵隐寺求签,这位疯僧就用破扫帚朝秦桧没头没脑的扫去,扫得秦桧失魂落魄、狼狈而逃,这就是历史上“疯僧扫秦桧”的故事。人们对这位伸张正义的疯僧非常敬佩,就在群塑中为他立了一个席位,让他享受人间烟火。灵隐寺的群塑中,将人间曾出现过的两名血肉之躯与佛国菩萨供奉在一起,可见灵隐寺的立场。

讲解十一 药师殿 (1分25秒)

在大雄宝殿的后面的这一座单层重檐歇山顶的大殿,这就是1993年正式开光的药师殿。“药师殿”匾额是原佛教协会原主席赵朴初先生所书。殿内正中手持宝塔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右分别是手托太阳象征光明的日光菩萨和手托月亮象征清凉的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伟东方净琉璃净土的教主。成佛时,曾立下十二打誓愿,愿除去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他能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

从宗教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心病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一切病皆由心而发,由心而生。药师佛它不可能消除人们肉体病痛,但可使众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医治信徒的心病。大殿两厢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药叉神将”,按中国的习俗给他们配上了十二属相的图案,你属什么就直接找他,让他给你和亲人朋友开张延年益寿的“药方”吧!

讲解十二 后殿 (1分25秒)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第四进,第五进是藏经楼分为云林藏宝、法堂与藏经楼三部分。这里陈列着历代佛教文物珍品,收藏了各种佛经书籍,重放“灵隐书藏”之光彩。

华严殿,是寺院的最高处。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以释迦牟尼法身经过修习后而大彻大悟的报身佛形象来塑造的,体现佛祖从法身、报身、应身的“三身”变化,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佛像都用楠木雕成,工艺精湛,成为佛教艺术的精品。

各位游客,在灵隐寺西面有新建的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有说是参加第一次与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还有说是五百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灵隐寺的罗汉堂原来就有,且声名远播,对苏州西园寺、北京万寿寺、香山碧云寺的罗汉殿建造有重要影响。可惜罗汉堂在1936年毁于火灾。1999年共耗资5000余万元的五百罗汉堂重现灵隐寺。占地3616平方米,殿内供奉的五百罗汉呈“卐”字形布局,均用青铜铸成,像高1.7米,重1吨,造型形象生动。殿中间建有高12.62米的铜殿,四面透空。供奉我国大乘佛教佛教名山的主佛像,其造型之别致,气势之雄伟,已列入吉尼斯纪录。灵隐寺的罗汉堂又为佛教世界增添一处文化珍品。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讲解就到这里。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

主题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七

各位游客,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素有东南佛国之称。那“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境今天在杭州仍能感受到。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灵隐景区。灵隐景区不仅有闻名全国的千年古刹灵隐寺,也还有古代石窟艺术瑰宝飞来峰造像。这里名山胜水,名人轶事,名泉,名亭,名寺,名佛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优雅,秀丽,文化氛围浓郁的仙山佛国。请看这面写有“咫尺西天”的照壁。“咫”是我国周代用计算长度的单位,约八寸,咫尺是距离很近的意思,意思是说从这里只要往前再迈一步就是佛国世界灵隐寺了。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景区进行游览。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看灵隐飞来峰”我们眼前的这座海拔仅168米的奇秀小山峰就是苏东坡诗句中提到的飞来峰。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奇峰怪石,风景绝异,惊奇的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时飞来?因此后人取名此山为飞来峰,又名灵鹫峰。还有人说飞来峰是从峨眉山飞来,并流传着济公活佛抢新娘救生灵的故事。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飞来峰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二叠纪时期。距今已有两亿年历史,是一座石灰岩山峰,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松脆,易受水蚀和分化,长年累月就形成许多形状各异的岩洞。大自然造就了无石不奇,无水不清,无洞不幽,无树不古的飞来峰。特别珍贵的是在天然岩洞里和山崖上布满了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大批石刻造像。在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区域内,共有153龛,470余尊造像。保存较为完整的就有338尊,这些精湛的雕刻塑艺术品不仅给奇峰秀石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使飞来峰成为我国石窟造像中的艺术宝库。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青林洞,有人又称其为老虎洞,因为这个洞口看起来似老虎嘴。请大家抬头观看,位于青林洞口上方的三尊大型佛像就是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中最高的神,左边是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这龛佛像凿刻于公园1282年,是元代作品中最早的一龛。在华严三圣旁有三尊小佛,人称“西方三圣”,它雕刻于五代后周黄顺元年,即公元951年,是飞来峰所有雕刻中年代最早的作品。中间那尊叫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称无量寿佛,接引佛。两侧分别是他的左右协侍,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这些作品虽然已经分化,但仍然可以看出五代时期的艺术风格。其制作是相当工整精致的。让我们再看那洞口右边的崖壁上,是佛教故事卢舍那佛会佛雕,这是飞来峰中雕刻最精致的作品。石龛正中坐在莲花座上的是卢舍那佛,他是佛教密宗中的最高神,能以光明普照众生,故名大日如来吉佛,卢舍那佛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双臂上举,作说法状。左右两侧骑师,骑象的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还有四天王和四菩萨像,再加上随身供养,一共十五尊,龛外还有两个飞天浮雕都是北宋前夕元年,即公元1022年的作品,这组造像手法精炼,明巧细致,富有装饰趣味。洞内除了古代石刻,还有不少传说中的济公遗迹呢?我们前方这块酷似床一样的岩石就是济公床。传说济公常隐洞内喝酒吃狗肉,吃饱喝足了便在石床上呼呼而睡,现在请大家沿左边小洞猫腰进去找一找济公的手印,看这巨大的手印就是济公为救被飞来峰倒塌压住的小孩用力顶开倒坍石块而留下的。下方还留下一顶济公常戴的船形帽子。

各位游客,我们游完了青林洞,再去玉乳洞看看。在这条路上,大家会发现这里的树都是从岩逢里长出来的,尤其是那盘根错节的千年老藤与那些树木连在一起,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玉乳洞是飞来峰的第二大洞,因为洞中岩石呈现乳白色而得名,洞中曲折通明带有许多宋代造像。这里二十多尊真人大小的罗汉都是北宋真宗咸平四年的作品。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十八罗汉像。每个都高达1米以上,在洞东端两侧我们还可以看到六祖像,合称“震旦六祖”。请看这洞壁上还有雷公和凤凰佛雕,雷公肩生双翅,滞在空中怒目俯视,在浓云疾雨中布雷吐电,祛除妖魔。那嘴衔花朵,引颈展翅的凤凰则在风雨中飞翔,栩栩如生。这些都是北宋的作品,北宋期间雕刻的罗汉像多数面形方圆,表情呆板,服饰线条生硬,身躯高大。当然也有精美的作品,等下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就会让你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理公塔。这座塔是为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和尚而建立的。据说慧理圆寂后他的遗骨就存放在塔下,现在的塔是明代万历十八年重建,塔为实心,七层六面。一层为塔基,二层刻塔名,三层刻金刚经,四层以上为佛像。古朴苍桑的理公塔见证了一个印度和尚不远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弘扬佛法的艰辛。塔旁这两尊石刻都为元代作品,左边这尊大腹便便,面带微笑的就是西藏喇嘛教中的财神。全称宝藏神大夜叉王,他身上披挂着用鲜花串成的璎珞,戴着金银珠宝串成的项圈,臂钏,脚镯,全身珠光宝气。右手执一个大包珠,左手握着口吐串串珠宝的银鼠,右脚还踩着一只大海螺,据说他掌管天下无尽财宝,据佛经上讲,只要按照上面样式绘制或者雕刻出宝藏神大夜叉王那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右下方这尊为金刚手菩萨像,金刚手就是夜叉神,按喇嘛教密宗形象应该是十分凶恶的,可这里我们看到的金刚手却头戴宝冠,手拿金刚杵,身围飞舞飘带,一脸孩童的天真稚气。完全打破了密宗仪式,他是唐宋传统风格同藏门民族结合的一件艺术品。

各位游客,我们面前这个洞叫龙泓洞,龙泓洞洞口右侧有一组结构完整,形象逼真的佛教历史题材佛雕。长约6.6米,高约1米,描述了白马驮经,唐玄奘取经以及朱世行取经的故事,第一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唐三藏十分虔诚的双手合十缓缓前进,这组浮雕说的是唐代高僧玄奘于贞观三年,从京都长安出发西行,跋山涉水,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到达北天竺国摩竭陀国拜见戒贤法师的故事。第二组是曹魏僧朱世行取经的故事。朱世行左手提棍棒右手牵匹马,大步前进。第三组是白马驮经,说的是东汉永平十年,明帝派遣蔡谙等人去西域求取佛法,在月氏国遇到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藤和竺法兰,并请他们到京师洛阳传教。这些雕刻结构完美,形象生动的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内地僧侣到外国去,外国僧侣到中国来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写实风格。

各位游客整个飞来峰最引人注目的要属前方对面崖壁间那袒腹露胸笑脸相迎的大肚弥勒了。他是整个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一龛,长9.9米,高3.6米。您瞧他慈眉善目,安然坦坐。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在两旁十八罗汉的拥护下,他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尊雕刻于公元1000年的宋代杰作已成为飞来峰造像的标志作品。佛经说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再过56亿7000万年弥勒才能接班被称为未来师佛,那么前面这尊大肚弥勒是不是佛祖的接班人呢?不是的,据佛经记述,弥勒和释迦摩尼一样是位印度僧人。身披袈裟,面形端正。如今我们看到的大肚弥勒是根据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契此和尚的形象雕塑的。因为他肚皮极大。又整天乐呵呵的背着大布袋游街串巷,乐善好施,总是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人们都喜欢叫他布袋和尚。他在奉化岳林寺圆寂时,口念“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后来人们都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重降人间,救助众生,就有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大家知道大肚弥勒为什么如此的开心吗?因为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所以大家有缘相聚一游,人间凡事当一笑了之。

大家请看那骑象的雕像就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他既有护国护法之任也兼有财神之责,别名释财天,因而有佛教财神的称号。天王像高两米,身披盔甲,脚登武靴。手持宝幢,形象威武生动。这尊石雕造像是飞来峰元代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元代密宗造像的特点。根据龛内题记推断极有可能是忽必烈的宠臣杨琏真伽雇工所刻,元代僧官杨琏真伽在任江南释教总统十余年间,欺压百姓,强取民财,盗挖南宋皇陵。后背朝廷追究查办,但元世祖忽必烈将其赦免。他为了感谢元朝朝廷的恩典,祈求自己世寿延长而组织人员在飞来峰刻下大批石雕造像

请看在多闻天王的左侧有三尊僧像,居中的和尚头批葛巾圆脸宽鼻。浓眉细眼的可能就是杨琏真伽像。

自北魏到唐代我国的佛雕艺术主要集中在北方,自晚唐以后走向衰落。而飞来峰的五代宋元造像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五代杭州是吴越国的都城所在地。当时的国王崇信佛教,大规模的建造寺院,有据可查的就有两百余所,石窟造像也盛极一时,飞来峰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摩崖造像群。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黛瓦丹柱的亭子叫壑雷亭,相传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第十世孙担任临安知府时所建。取名来自苏东坡的诗句“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与壑雷亭相邻的就是有名的冷泉亭了。冷泉亭原为唐代杭州刺史元萸(yú)所建,最初是建于冷泉溪流中,后被山洪冲毁,明万历年间又在岸上重建,白居易曾说,“东南山水唯杭州为最,杭州尤以灵隐为佳,而灵隐又以冷泉亭为首”。一千多年来,冷泉亭以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一直是人们最爱驻足徜祥的地方。亭内原有一块冷泉亭匾额,唐代白居易先书“冷泉”二字,200多年后苏轼又补书一个亭字,白苏书法风格不同,朝代不同而其墨能同处一匾,堪称古今一绝。但这块亭匾早在明朝时就已不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匾额上冷泉亭为郭华若将军所书。冷泉亭上以前有许多对联,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曾在亭上题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这幅对联就字面来看,言词平谈,但妙含哲理,引得晚清著名朴学大师俞樾一家有趣对联:俞樾的答联是“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他的老伴的答联是“泉自冷是冷起,峰从飞处飞来”次女俞秀荪的答联是“泉自羽时冷起,峰从相处飞来”暗用了项羽力拔兮山气盖世的典故。有兴趣的客人不妨也来试对一下。

各位游客“湖山铸名胜,名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千年古刹灵隐寺。确实引得极具易趣。一般寺庙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的气势。而气势宏宇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的群山密林之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要先介绍灵隐寺的历史。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名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

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6年,印度僧侣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的所隐之地,于是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所书,那康熙皇帝为什么将灵隐寺改名为云林禅寺呢?《灵隐寺志》记载,请康熙28年,康熙皇帝在灵隐寺住持谛晖法师的陪同下,一早登上寺后的北高峰,只见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脉脉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的诗句,挥笔题写“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三百多年来,杭州人民从未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请看天王殿前的两个经幢皆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的遗物。宋时由银山禅师移至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或者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识物,作为镇邪祈福所用。

下面请大家随我进寺内参观,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十四次,历史上灵隐寺最大的要属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当时的地位,可惜灵隐寺后来屡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华为灰烬,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旁有东西禅寺,罗汉碑寺,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等建筑。实现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盛景的梦想。

+请大家抬头看,在天王殿上有威震三州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州,即东胜申州,南詹部州,西牛贺州,北具卢州。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陀只需威震东,西,南三洲,故名。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皆大欢喜佛,弥勒的木雕像。只见他袒胸露富,笑容可掬的迎接各方游客,接受香客的第一柱香,他正在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石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一样的宝幢,显示雨,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的财神,他用宝幢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手缠金龙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首领,众龙必须顺从于他。这四位威武凛然的四天王不仅是佛法的守护神,也充当了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的背面是手持降魔杵的韦陀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32神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陀不畏艰险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陀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逐邪魔,威震三洲。这尊韦陀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距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是灵隐寺中现存最古老的一尊佛像。各位游客,汉化的韦陀菩萨在中国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伫地,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果韦陀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是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陀握杵伫地的则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韦陀的姿势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的意思是一切大无畏的勇士,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的大殿叫做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在清宣统二年重建,是一座单层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这块“妙庄严城”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熊宝地匾额是书坛泰斗,原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题写。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的经塔,它外观八面九成,上面雕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它和天王殿前的经幢称得上灵隐寺保存最为古老的遗迹,为省级文保单位。现在请各位随我经殿内参观。请看在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家族的圣人,释家族的智者。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造的。整尊佛像是由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只见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在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三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子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称作天盖。全用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请大家在看殿内东西两壁的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东侧这尊手牵小孩的女神称鬼子母神,听其名称似非善类,确是这个鬼子母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善神。二十诸天进入中国后已被汉化,他们的穿戴很多都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的文武百官,殿后排列有十二尊跌坐的像,是佛祖的十二个大弟子,民间称为十二圆觉,意为像佛那样圆满的觉悟者,据说现在的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大雄宝殿有十二圆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寺院中是非常罕见的。各位游客在释迦牟尼后面是一组五十三参彩色立体群塑。高二十余米,全部用粘土,不参一点水泥,塑造了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的150尊佛像,大家请看图中那位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叫善财童子,简称善财。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福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有种.种.种.种珍宝涌现,故名。文殊路过福城,看出善财童子有佛缘就指点他去南游一百城,参访五十三位名师,他历经了千辛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一个不折不挠的行动经受了考验,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生成佛,所以佛教建筑中的阶梯常铺为五十三级,比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整座群塑分上,中,下三层,最下层为海,正中脚踏鳌鱼手持净瓶的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又称观自在,据说世上众生遇到灾难只要念诵她的名字,她就会寻声来救。所以称观世音。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观音菩萨原为男性,因佛教传入中国逐步融合进中国文化而渐渐演变,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塑成女塑像,迎合了善男信女的心理要求,使观音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女菩萨,观音脚踏鳌鱼,说是因为鳌鱼一动就会翻天覆地,所以观音将其镇住,使人间得以太平,观音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善财和龙女,他们是观音的左右协侍,请大家再看,中间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是地藏王菩萨,她曾是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削发为僧后到中国的九华山修行得道,地藏曾立下誓愿,地狱未空,誓不为佛。意思是说知道地狱里没有一个罪鬼受苦,自己才愿意成佛,最上层的那尊瘦骨嶙峋的塑像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在雪山茹苦修行时的形象,又称饿佛像,他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麋鹿献的奶,这就是和尚只能吃素,但又可以喝牛奶的缘由,各位游客,在这里还要介绍两位大家说熟悉的人物,左上位那位侧着身,拿着破扇子挡住脸的就是济公,原名李修远,浙江台州人,南宋初年在灵隐寺出家,是高僧瞎堂法师的徒弟,虽然他不守清规戒律,但他为人正直善良,见义勇为又神通广大,因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至今仍流传着济公斗蟋蟀,运木古井等许多有关他的传奇,老百姓尊称为济公活佛,我们再瞧右壁中间,手拿扫帚,身黑如墨的就是疯僧,相传他本是南宋时灵隐寺一僧人,长的非常丑陋,但他心灵美好,一身正气,据说当年秦桧陷害岳飞时,到灵隐寺求签,疯僧用破扫帚朝着秦桧没头没脑的扫去,扫的秦桧失魂落魄狼狈而逃,这就是历史上疯僧扫秦桧的故事,人们对这位声张正义的疯僧非常的敬佩,就在群塑中为他立了一个席位。让他享受人间香火,灵隐寺的群塑中将人间曾经出现过的两名血肉之躯与佛国菩萨供奉一起,可见灵隐寺的立场。

在大雄宝殿后面是一座单层重檐歇山顶的大殿,这正是1993年正式开光的药师殿,药师殿匾额是由原佛教主席赵朴初先生所写,殿内正中手持白塔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右分别是手托太阳象征光明的日光菩萨和手托月亮象征清凉的月光菩萨,合称为东方三圣。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净琉璃的教主,成佛时曾立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他能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痛苦,消灾延寿,因此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甚,从宗教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心病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一切病皆由心而发,由心而生,药师佛他不可能消除人们肉体病痛,但可使众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医治信徒的心病,大殿两厢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药叉神将,按中国习俗给他们配上了十二属相的图案,你属什么就直接找他,让他给你和情人朋友开张延年益寿的药方吧,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第四进和第五进是藏经楼和华严殿,两大建筑都依山而建,密林相掩,似有“红尘飞不到之势”。藏经楼分为云林禅寺,法堂与藏经楼三部分,这里陈列着历代佛教文物珍品,收藏了各种佛经书籍,重放灵隐书藏之光彩,华严殿是灵隐寺的最高处,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经过修行后大彻大悟的保身佛形象来塑造的,体现佛祖从法身,报身到应身的三身变化,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佛像都用楠木雕成,工艺精湛成为佛教艺术的精品。、

各位游客,在灵隐寺西面有新建的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罗汉弟子,有说是参加第一次与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还有的说是五百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灵隐寺的罗汉堂原来就有且声名远播,对苏州西园寺,北京万寿寺,香山碧云寺的罗汉殿的建造有重要的影响。可惜罗汉堂在1936年毁于火灾,1999年共耗资5000余万元的五百罗汉堂重现灵隐,共占地3616平方米。殿内供奉五百罗汉呈万字形布局。均用青铜铸成,像高1.7米,重1吨。造型形象生动,殿中间建有高12.62米的铜殿,四面透空,供奉我国大乘佛教的主佛像,其造型之别致,气势之雄伟,已列入吉尼斯纪录,灵隐寺的罗汉堂又为佛教世界增添一处文化珍品。

主题参访寺院心得体会及感悟八

各位游客“湖山昼明寺,明寺藏深山”作为杭州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千年古刹——灵隐寺。灵隐寺讲究山门开阔,以炫耀法门,而气势宏伟的灵隐寺却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中,就是到了寺庙前,也寻不出“灵隐寺”这个寺名。各位要了解其中缘由,我得先简要介绍灵隐寺的历史。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元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杭州最大的丛林寺院,也是全国十大古刹之一。佛教信徒素有“朝普陀必先经灵隐”的说法。据《灵隐寺志》记载,公元320xx年,印度来了一个和尚叫慧理。见这里山水奇秀,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一时便在此建寺取名“灵隐”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灵隐第一殿——天王殿前面。大家请看大殿重檐下悬挂的两块横匾,一块“灵鹫飞来”是由近代著名佛教居士书法家黄元秀所提,而另一块“云林禅寺”的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那清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把“灵隐寺”改为“云林禅寺”呢?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20xx年,康熙皇帝在寺院主持谛晖法师陪同下一早登上了寺后的北高峰,之间寺院笼罩在晨雾之中,眼前云林漠漠,分外幽静,下山回寺后,触景生情,引用杜甫“江汉终吾老,云林的尔曹”的诗句挥笔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赐为寺额但300多年来,杭州人们从来没有承认过康熙的改名,大家还是叫“灵隐寺”。

从看天王殿前两座经幢,刻于北宋开宝二年,是吴越国王家庙“奉先寺”遗物,宋时由迎珊移置于此,经幢也称石幢,是一种刻着佛名活经咒的石柱,是古代佛教标志物,作为镇邪祈福之用,下面请大家随我进殿内参观。

灵隐寺自创建至今,重要的毁建有14次,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要数五代吴越时,当时全寺有9楼18阁72殿,僧房1300余间,僧徒3000余人。清代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乾隆皇帝也六次南巡到灵隐寺,足见灵隐寺在当时的地位。可惜后来,灵隐寺遭天灾人祸,破坏严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灵隐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复。现在灵隐寺的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藏经楼、华严殿等五大殿,两边有东西禅室、碑室、方丈院和五百罗汉堂建筑。实现了灵隐“还灵鹫之壮观,复名山之胜景”的梦想。

天王殿

请大家抬头看,在天王殿上有“威镇三洲”的匾额,古代神话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它的四方有四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相传北方是净土,因此韦驮只需威镇东西南三洲故名。

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是“皆大欢喜”的弥勒木雕像,只见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迎接香客的第一柱香,他正向我们传授一种人生智慧:心胸宽广,万事能容,知足常乐,健康长寿。殿两侧分列着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

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琵琶没弦需要“调”音,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使他们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样的宝幢显示“雨”,他既是护法神,也是佛国的财神,他用宝幢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手缠龙绳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的首领,众龙必须“顺从”于他。这四位威武凛然的四天王不仅是佛法的守护神,也充当了凡间百姓美好愿望的代言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背面是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曾被魔王抢走,是韦驮不畏艰难,奋力追回。因此,在佛寺中,韦驮塑像大多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意为保护佛祖,驱除邪魔,威镇三洲。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南宋初期用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各位游客,汉化的韦驮菩萨在中国的寺庙里手拿降魔杵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另一种是一手握杵柱地。降魔杵的拿法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果韦驮像是双手合捧杵的,表示这里为接待寺,僧侣们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握杵拄地的,则表示此地为非接待寺。从灵隐寺内韦驮的姿势来看这里是非接待寺。

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意为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是清宣统二年修建的。是座重檐三叠式的歇山顶建筑,高33。6米,仅比天安门城楼低0。1米。这块“妙庄严域”是著名书法家张宗祥所题,“大雄宝殿”扁是书堂泰斗,原西泠社长沙孟海书写。

大殿两旁有两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的金塔,它八面九层,上面刻有菩萨像和佛经的故事,它与天王殿门前的两座经幢称得上是灵隐寺最为古老的遗迹,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殿内参观,请看,在这正中莲花石座上跌坐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像。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为国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公元前6~5世纪,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6年茹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这尊佛像是1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邓白教授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构思设计,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师和东阳木雕厂民间艺人合作创作的。整尊佛像是用24块香樟木雕刻而成。高19。6米,加上须弥座石基总高24。8米,全身贴金,共用了86两黄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只见佛祖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右手微抬,仿佛正向朝拜者讲经说法。佛祖坐在莲花台上,莲花表示圣洁清芳,出淤泥而不染;佛螺旋状的头发为天蓝色,象征与天齐平;额眉间有两个“白点”,是佛祖三十二像之一“白毫相光”表示吉祥如意;头部后面的镜称为“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佛顶上有一把撑开雨伞似的盖,叫天盖,全国珠宝装饰而成,又称“宝盖”。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边的二十尊立像,名叫二十诸天。他们本是古印度神话中罚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采用其说,作为护持佛法的神。东侧这尊携小孩的女神是鬼子母神,听其名似非善类,确实这个鬼子母神原是个专吃小孩的恶神,后得释迦牟尼感召而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由恶神转化为专门保护儿童的善神。二十诸天进入中国后已被汉化他们穿戴的服饰很多都是模仿我国封建王朝的文武百官。

殿后排列有十二尊跌坐的像,是佛祖的十二个大弟子,民间称为“十二缘觉”意为像佛那样圆满的觉悟者。据说现在佛经就是他们根据释迦牟尼在世时讲经说法和自己的见解整理而成。大雄宝殿有十二缘觉这样的布局,在全国寺院中是非常罕见的。

“五十三参”群塑

各位游客,在释迦牟尼像的后壁是一组气势恢弘的“五十三参”彩色立体群塑,高20余米,全部用粘土,不掺一点水泥,塑造了以童子样观音为主体的150尊佛像。大家看到的图中那位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孩童叫善财童子,简称“善财”,据佛经讲,善财童子是阜城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有种种珍宝涌现,故名。文殊菩萨路过阜城,看出善财有佛缘,就指点他去南游100城,参访53位名师,他历尽了千辛万苦,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不折不饶的行动经受了考验,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所以佛教建筑中的阶梯常铺为五十三级,比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

整座佛像分上、中、下三层。最下层为“海”,正中脚踏鳌鱼,手持净瓶的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又称“观自在”,据说世上众生遇到灾难只要念诵她的名字,她就会寻生来救,所以称“观世音”。唐代因避李世民讳,改称“观音”。观世音菩萨原为男性,因佛教传入中国,逐步融合进中国民族文化而渐渐演变,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塑造成女性像,迎合了善男信女的心理要求,使观音称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女菩萨。观音脚踏鳌鱼,传说鳌鱼一动,就会天翻地覆,所以观音将其镇住,是人间得以太平。观音的左右两侧是善财,龙女,他们是观音菩萨的左右胁侍。

请大家再看那中间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地藏王菩萨,他曾是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削发为僧后到中国的九华山修行得道。地藏曾立下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意思就是直到地狱里没有一个“罪鬼”受苦,自己才愿意成佛。

最上层的那尊瘦骨嶙峋的塑像是释迦牟尼成佛钱在雪山茹苦修行的形象,又称“恶佛像”。它吃的是白猿献的果,喝的是麋鹿献的奶。这就是和尚只能吃素,但可以喝牛奶的缘由。

各位游客,在这里还要特别介绍两位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左上方的那位侧着身拿破伞挡住脸的就是济公。俗名李修缘,浙江台州人。南宋初年在灵隐寺出家,是高僧瞎堂法师的徒弟。虽然他不收清规戒律,但为人正直善良,见义勇为,又神通广大,因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至今仍流传着“济公斗蟋蟀”、“运木古井”等许多有关他的传奇,老百姓尊称他为“济公活佛”。

我们再瞧右壁中间手执扫帚,身黑如墨的就是“疯僧”。相传他本是南宋时灵隐寺以僧人,长得非常丑陋,但他心灵美好,一身正气。据说当年秦桧陷害岳飞时,到灵隐寺求签,这位疯僧就用破扫帚朝秦桧没头没脑的扫去,扫得秦桧失魂落魄、狼狈而逃,这就是历史上“疯僧扫秦桧”的故事。人们对这位伸张正义的疯僧非常敬佩,就在群塑中为他立了一个席位,让他享受人间烟火。灵隐寺的群塑中,将人间曾出现过的两名血肉之躯与佛国菩萨供奉在一起,可见灵隐寺的立场。

药师殿

在大雄宝殿的后面的这一座单层重檐歇山顶的大殿,这就是1993年正式开光的药师殿。“药师殿”匾额是原佛教协会原主席赵朴初先生所书。殿内正中手持宝塔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右分别是手托太阳象征光明的日光菩萨和手托月亮象征清凉的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伟东方净琉璃净土的教主。成佛时,曾立下十二打誓愿,愿除去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他能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

从宗教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心病是一切疾病的根源,一切病皆由心而发,由心而生。药师佛它不可能消除人们肉体病痛,但可使众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医治信徒的心病。大殿两厢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药叉神将”,按中国的习俗给他们配上了十二属相的图案,你属什么就直接找他,让他给你和亲人朋友开张延年益寿的“药方”吧!

后殿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第四进,第五进是藏经楼分为云林藏宝、法堂与藏经楼三部分。这里陈列着历代佛教文物珍品,收藏了各种佛经书籍,重放“灵隐书藏”之光彩。

华严殿,是寺院的最高处。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是毗卢遮那佛,是以释迦牟尼法身经过修习后而大彻大悟的报身佛形象来塑造的,体现佛祖从法身、报身、应身的“三身”变化,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佛像都用楠木雕成,工艺精湛,成为佛教艺术的精品。

各位游客,在灵隐寺西面有新建的五百罗汉堂,关于五百罗汉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有说是参加第一次与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还有说是五百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灵隐寺的罗汉堂原来就有,且声名远播,对苏州西园寺、北京万寿寺、香山碧云寺的罗汉殿建造有重要影响。可惜罗汉堂在1936年毁于火灾。1999年共耗资5000余万元的五百罗汉堂重现灵隐寺。占地3616平方米,殿内供奉的五百罗汉呈“卐”字形布局,均用青铜铸成,像高1。7米,重1吨,造型形象生动。殿中间建有高12。62米的铜殿,四面透空。供奉我国大乘佛教佛教名山的主佛像,其造型之别致,气势之雄伟,已列入吉尼斯纪录。灵隐寺的罗汉堂又为佛教世界增添一处文化珍品。

各位游客,灵隐寺的讲解就到这里。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