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2:19:00 页码:12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2篇)
2023-11-18 22:19:00    小编:ZTFB

每天都有新的心得体会,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要注意总结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更易读懂和理解。借助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写作形式的特点和要求。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脱贫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人民幸福的底线。如今,中国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脱贫成就,在脱贫攻坚战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随着2020年脱贫报告的发布,我深受感动,并从中得到了一些深刻的体会。

首先,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是成功的关键。中国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战略。这个模式以精准定位、分类施策、精准落实和精准考评为特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口的特点,制定了相对应的扶贫政策。这种差异化的扶贫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贫困群众面临的具体问题,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其次,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脱贫成就的基石。脱贫工作在中央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决策部署,为群众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使得全国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此外,社会参与和共治的力量是助推脱贫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脱贫攻坚中,全社会都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方协同的合力。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脱贫工作中扮演更主动的角色,并提供事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参与到脱贫工作中,通过捐款、支教、技能培训等形式,为贫困群众提供直接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相互促进,为脱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力。以脱贫为重点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让贫困地区受益匪浅。多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从而帮助他们逐步摆脱贫困。与此同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就业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使得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脱贫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保证。

综上所述,脱贫有赖于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社会参与和共治的力量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动。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为我国脱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同时,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全面脱贫、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脱贫报告显示了我们前进的成果,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息!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贫困是人类长期面对的一种社会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全世界有着数以亿计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但在中国,政府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贫困问题是一项长期的战斗,即使已经计划、实施了各项政策,但如何更好地实现脱贫稳固长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小编认为一个必要的手段就是开展调研,这样可以摸清实际情况,了解人民所需,更好地为人民办事,这也是为什么编写这篇正文的原因。

第二段:调研背景。

以一项小型的贫困调查为例,此次调查主要针对乡村地区展开,先后走访了十几个村庄和数百户贫困户。经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有效数据和真实的信息。可以说,这样的调研对于解决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群众的想法和政策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反映出政府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脱贫工作的宣传。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时,我们发现群众最希望的就是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政府应当依据群众的需求,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扶贫产业建设。在政策落实方面,还可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在引导发展农村合作社的基础上构建起新型农业生态运营体系,从而推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第四段:实践体验。

实地调研我们还深刻体会到贫困户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先输后赢”的意识,就是寻觅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再度陷入贫困险境的措施。只有坚持节约型生活方式,提高财务意识,才能逐渐从贫困中解脱出来。此外,农村地区由于资金来源和观念不同,很多贫困户只关心眼前的生计问题,对于患者的防疫保健等得不到及时重视,因此应当加强医疗等相关服务的普及。

第五段:结论。

在研究调研数据和实践情况中,我们明确了几点认识:一、脱贫重在产业和基础建设,这是需要政府逐步扶持的方向;二、成功脱贫需要群众自身和政府的合力共同推进;三、我们需要对贫困现实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保持对贫困实际在一手了解的状态,才能更好地推动贫困人口的解脱和发展。这是我们调查脱贫的心得与体会,我们会将它们付诸实践,进一步地加强对脱贫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近年来,中国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为世界上减贫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有幸参加一次脱贫村的调查,亲眼目睹了乡村脱贫的巨大变化。在这次调查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

第一段:脱贫村的变迁。

脱贫村以前是一个贫瘠的地方,几乎没有任何支撑村民生活的产业。然而,经过多年坚实的扶贫工作,如今的脱贫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看到了道路的修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农田的整治。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新建的学校和卫生院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现在的脱贫村,美丽整洁,富裕幸福的场景展现在我眼前。

第二段:贫困户的自我发展。

脱贫村的发展离不开贫困户的积极参与和自我发展。在调查中,我发现许多贫困户通过发展农业种植、养殖和手工艺等项目逐渐脱贫致富,并且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发展。正是这些贫困户的奋斗和智慧,让整个村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有勇气面对贫困,有毅力克服困难,勤劳致富,为村庄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段:扶贫政策的重要性。

在调查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对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如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等,为贫困户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帮助他们发展产业的机会。同时,政府也注重培训贫困户的技能和提供职业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这些扶贫政策的实施,为贫困户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他们脱贫致富。

第四段:对脱贫工作的思考。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脱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首先,脱贫工作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关注。贫困户需要持续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不能松懈,应该一直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同时,贫困户也需要不断努力,积极参与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好的生活品质。其次,脱贫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不同地区和不同贫困户的情况是不同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政策和项目,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脱贫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贫困户本身都应该参与脱贫工作,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第五段:展望未来。

脱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令人振奋,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扶贫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贫困户的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的整体素质。我们也需要加强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监督,确保贫困户能够真正从政策中受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总结:

通过这次脱贫村的调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思考脱贫工作的方向都是实现脱贫目标的关键。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共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成功实现了几百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我有幸参加当地康复中心组织的脱贫攻坚调查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贫困户的真实生活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关于脱贫的经验和教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脱贫调查中获取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了解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非常重要。通过家庭走访,我发现许多贫困户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用品。同时,许多贫困户由于家庭状况不稳定而陷入了贫困的境地。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可以帮助贫困户寻求合适的脱贫路线,向他们提供更大的帮助。

第三段:重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发现有些贫困户并没有得到政策补助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积极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反馈情况,并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有关扶贫政策,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和遵守政策意识。

第四段:组织培训,提高脱贫技能。

许多贫困户因为缺乏脱贫技能而难以脱贫。在调查行动中,我发现许多贫困户在劳动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技能,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并获得更好的收入。

第五段: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脱贫氛围。

最后,营造一个良好的脱贫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脱贫的成功案例,感染更多的群众,鼓励他们加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社区和贫困户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脱离贫困的困境。

结束语:

脱贫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我们需要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以科学的方法和方式,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和手段,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脱贫氛围,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一、大来林场自建场以来始终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由于职工要吃饭,林场要生存,生产经营上发生转型,开始无限额的进行采伐用材林和防护林,造成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注重采伐,放松营造,出现退林还耕现象,一度形成农庄、农场状况,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生态失去平衡,干旱、水灾、风沙连年发生,造成恶性循环,进入2000年后,由于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始退耕换林,恢复植被,但还解决不了林场资金不足,贫困的现象发生。

二、林场现状。

(一)资源状况。

现有森林面积3801公顷,其中人工林面积为1958公顷,天然次生林面积1843公顷,森林蓄积量223171立方米,其中人工林159067立方米,天然次生林64104立方米。

林场建于1970年,人工造林工作是从1967年正式开始的,现有的人工林都是67-85年前的,而且林分质量较差,森林抚育采伐下来的多是一些干形弯曲的被压木,经济价值很低,落叶松人工林皆伐是林场森林采伐工作中主要采伐方式,占每年采伐量的70%以上。

1、主要经济来源。

(1)木材生产。

经济来源主要为木材的产值,全年产值75万元。

(2)农田承包。

农田是林场又一项经济收入,全年农田承包收入10万元。

(3)其它收入。

营业外收入3万元。

2、主要支出。

(1)工资支出。

林场职工现行工资共分两个档次开资,在职职工执行2001年工资标准,退休职工2006年工资标准,平均工资额按档案工资的50%执行,现每年需80万元。

(2)营林生产。

(3)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每年需要120多万元。营业外支出3万元。

3、盈余。

按现在的经济收入和支出计算,基本持平。

(二)职工状况。

林场职工总数为85人,林场总人口为210人。

1、职工现状与工资。

(1)工薪人员:林场职工现在执行工资为2007年档案工资的50%,年工资总额为12000元左右,每户有人口3人,均月收入1100元,人均月收入为390元左右。

(2)待岗人员:

待岗人员每户1公顷土地,如果每年种植农作物,丰收年每公顷收入3000元计算,每年收入为3000元左右,如果遇上灾年3000元都收入不上,如果遇上象2011年的情况,本钱都收入不上来。

(3)现在有上学的家庭,小学的还能维持,如果有上高中的每年一个学生大约在15000元左右,上大学的每年20000元左右,这个数字还是保守数字。

三、林场经营伐取消后经济形式变化。

1、经济效益减少数额。

经营皆伐的减少,林场每年将减少600立方米的木材产量和50万元的经济收入,将直接影响到林场职工的工资问题。

四、林场摆脱困难的措施和建议。

(一)必须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深化国有林场的改革,加快林场的体制、机制创新,解决现存产权制度的弊端和林场发展的方向,加快国有林场的股份制和私有化的改造。盘活国有资产,实行森林资源的有偿转让。

(二)积极引进资金,做好清欠工作。为了缓解资金紧的问题,一方面要利用林业资源优势,采取承包、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引进资金。宋坪国有林场今年以来实行“企业放水,职工养鱼”的办法,采取承包、租赁的形式,在技术、信息等方面为职工搞好服务,让他们有路可寻,从而达到了职工增收,林场增效的“双赢”。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管理,做好促销和清理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工作。今后杜决赊销,以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

(三)要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国有林场要全面转向以生态效益为中心,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建立健全森林管护机制,落实好森林管护责任。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立足林业资料优势,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建电站、森林旅游业,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盈利能力强的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项目,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力度。宋坪国有林场将八面山自然保护区升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八面山旅游,兴建股份电站等就是这方面偿试。

(四)理顺林业管理体制,减轻林场负担。政府要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积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将由政府负担的林业行政事业支出,逐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应当划为生态型管理体国有林场应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能划回地方政府管理的职能应划回当地政府管理,减轻企业办社会,林场办社会的沉重负担。目前桂东县政府把宋坪林小划归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并改为宋坪小学,正在逐步为宋坪国有林场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为林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五)管好用好林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提出的“严管林、质为先、慎用钱”的资金管理原则。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管好用好资金。有关部门要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的稽查,把争取来的林业项目资金管理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20xx年中旬,我受县政协机关委托,到xx县xx村就该村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调研。调研中,我选择了xx等10户(其中:贫困户4户,一般户3户,比较好的户3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与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部分成员共11人进行座谈,最后,我还到各产业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在xx村境内走,扑面而来的是改革的春风与气息,映入眼帘的是,别墅似的漂亮小洋楼、花园式的小庭院,干净整洁的硬化通组公路、连户路,漂亮小洋楼、休息长廊、风雨桥、产业大棚等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通过调研,我已经深切的感受到,xx村这些年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以及村两委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xx村位于新州镇东部,距县城7公里,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x户,x人,少数民族占87%,耕地面积x亩。从xx村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xx年xx村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其中:低保贫困户70户x人,一般贫困户x户x人,五保贫困户1户2人;因学致贫x户,因病致贫x户。残疾贫困人口42人,贫困户劳动力x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1%。20xx年以来,特别是4年来,该村两委在县、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抓,综合施策,强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较好的推动了的脱贫攻坚工作提速迈进。截止20xx年,已脱贫x户x人,未脱贫x户x人,贫困发生到x%以下。20xx年,该村已经退出贫困村行列。其主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实现全覆盖,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该村共实施葡萄种植、花卉种植、养猪、稻田养鱼、优质稻种植、辣椒种植、马铃薯种植等项目,已实现产业全覆盖。较好的解决了贫困户的增收问题。同时,鼓励部分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据统计,20xx年至20xx年,就组织贫困户参加劳动就业培训,在县内外就业务工,务工收入达x余万元。通过产业的覆盖和带动,20xx年,经统计部门监测,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较20xx年的x元增加x元,增加x个百分点。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美化亮化。从20xx年开始,该村通过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生态村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共投入资金x万元用于道路硬化、房屋包装改造、村寨环境建设、修建篮球场、风雨桥、拦河坝、修建村委会办公楼、休息长廊,修建风雨桥至草莓基地的观光步道,通组路、连户路硬化,改厨改厕,环境整治,安装太阳路灯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同时,积极开展环境庭院栽花种树绿化亮美化工程,如今,xx村旧貌换新颜,在村里走,一房一屋,一庭一院,一桥一巷,处处是景。调研中,当问到对基础设施是否满意时,一些村民动情的说:怎么不满意呀,政府花这么多钱把我们村打造得像天堂一样,再不满意就不是正常人了。朴实的话倒出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三)治安稳定,社会和谐。这些年来,xx村在抓经济的同时,以创建文明村、产业发展示范村等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确保了社会稳定,民生和谐。通过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安装电子监控等措施,促进了社会治安稳定;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培养村民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同时,通过将教育、人口计划生育等活动融合民间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增强了全民的文明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这几年,让大家感受较深的是,在村内偷摸扒窃的事少了,吵架扯皮的事少了,说脏话的人少了,邻里团结和睦了,注重培养子女读书接受教育的人多了。

(四)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感增强了。通过几年的努力,xx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00,较20xx年增加了2400元。在xx村里走,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每家每户庭院都栽花种草,非常漂亮,院坝也打扫得很干净。进到室内,大多数家庭都非常整洁,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当问到大家平时文化生活时,中老年人说,看点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哪里有民间集会约几个朋友去喝点小酒凑热闹,只要自已开心高兴就行;年轻人则说,看点新闻,听点音乐,摆弄一点花草,逛逛商场,为自已添置几件时尚的新衣,买些好吃东西,好好享受生活。据该村村委会20xx统计,全村519户,拥有电视机490户,安装固定电话和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485户,拥有汽车12辆,拖拉机15辆,摩托车145辆。

xx村这些年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经过调查走访该村历任村干和部分群众,大家一致认为,多年来,该村在认真贯彻落实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主要是做到了六个坚持抓。

(一)坚持抓基础设施破瓶颈。20xx年以来,历任村两委班子都认识到,基础设施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从前任支部书记吴光明开始,就把抓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的第一件大事来抓。20xx年以来,共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882.09万元,(其中20xx年以来争取项目资金1460万元),通过实施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生态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先后建成村卫生室1个,篮球场1个,全民健身器材1套,完成通村、通组公路硬化18千米和串户路硬化,完成覆盖4个自然寨的引水灌溉沟渠1500米。完成房屋包装156户,重建村委会办公楼420平方米,完成124户改厨改厕,环境整治2处,安装太阳路灯76盏,完成风雨桥1座和两处拦河坝修建,完成风雨桥至草莓基地1000余米观光步道的修建。这几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还实现了移动、电信、联通组组通,全覆盖。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既美化亮化了人居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坚持抓产业发展促增收。多年来,村两委始终把抓产业作为促进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20xx年,该村就成立了xx县xx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最初的社员有10名,着手抓产业工作。当年建成蔬菜大棚10个,规划实施项目有大球盖菇、莲藕、葡萄、西瓜等产业。通过多年的努力,投入项目资金80万元,建成大棚葡萄园26亩,覆盖贫困户40户152人,利益连接分红4万元;投入项目资金32万元,建成花卉种植基地28亩,覆盖贫困户16户67人,利益连接分红1.6万元;投入30万元发展养猪项目,覆盖贫困户15户61人。实施稻田养鱼项目18户100亩,实施马铃薯种植项目86户75亩,西瓜种植项目覆盖贫困户6户24人,莲藕基地覆盖贫困户3户15人,草莓种植项目覆盖贫困户5户16人。20xx年,还实施优质稻种植补助86户100亩,辣椒种植补助42户43亩,实现了项目产业全覆盖。调研中,贫困户们喜滋滋的说:感谢党委政府,在xx村发展这些产业,既可以让我们用土地入股分红,又可以在家门口就近打工,增加收入,真是一举多得的美事。

(三)坚持抓环境卫生整治促文明。几年来,村两委班子意识到,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既可以让村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同时还可以增强幸福感和荣誉感,从而感恩党和政府。为此,从20xx年,村两委就把环境卫生工作列为村委会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内容之一,作为村委会主任述职的重要内容。从收集到的资料显示,xx村每年投入到环境卫生的经费呈逐年递增趋势,如:20xx年投入经费为10万元,20xx年投入达12万元,20xx年投入递增到15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开支片区保洁员和垃圾清运人员工资,垃圾车燃料、维修、保养等费用。该村两委要求,在保洁员搞好主干道清洁卫生的同时,每家每户要搞好门前三包,做好各家各户日常保洁工作。为推进环境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之成为长效机制,该村还开展环境卫生创评活动,年终对环境卫生搞得好的片区和农户进行表彰。为增强促进广大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的意识,该村还将每月的12日定为村级卫生日,并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区负责人,每到这一天,各责任区负责人都要组织片区群众放下手中的活参加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通过这些措施,目前,该村环境卫生己形成垃圾日产日清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每天早上起来,不管农活再怎么忙,第一件事就是花五到十分钟打扫卫生,大家说,如果不打扫干净,总感觉心里很别扭。经过多年的努力,xx村的环境卫生已经得到彻底改观和上级的认可,在全州多彩贵州文明行动评比中连续获得2次奖项,并在全州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四)坚持抓社会治安稳定促和谐。村两委认识到,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20xx年以来,村两委就把社会治安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来抓。这些年,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配合派出所的治安巡逻工作,为巡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有效地阻止和控制了案件的发生;二是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室的作用,调解室聘请县司法局的同志作为法律顾问,村主任作为调解员。这几年,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起,一起是涉及销售生猪纠纷;另一起是村民的稻田排水纠纷。涉法涉诉一起,主要是涉及村民民工工资,通过积极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己得到解决,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做到了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是争取上级支持,安装了电子监控器4个,实施天网工程,为进一步抓好社会治安稳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走访调研中,村民深有感触的说,正是稳定和谐的环境,才让大家安居乐业,放心干事,放心发展。

(五)坚持抓社会事业促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务工就业工作。资料显示,仅20xx年至20xx年该村组织贫困户参加劳动就业培训190人次,引导他们到县内外就业务工210人,务工收入达300余万元。二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是做好低保贫困户的评定和相关服务工作。xx村现有低保贫困户51户140人,月发放低保金26058元,人均186元。三是做好医疗救助工作。仅20xx年至20xx年,共有175人次报销医疗费116.04万元,减轻了贫困户的.就医负担,再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四是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据统计,20xx年至20xx年,共有85名贫困学生享受高中(中职)及以上教育精准扶贫资助。五是做好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工作。20xx年至20xx年,共完成38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完成易地搬迁4户,较好的改善了贫困户的人居环境,推动了脱贫。六是做好生态补助工作。完成生态补助(退耕还林丿29人,每年补助金额1160元。七是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支持配合协助省州县帮扶干部搞好帮扶工作。20xx年建立党员关爱基金,每年开展一次党员送温暖活动,将全体党员的关怀送到困难户和贫困户手中。每年年前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送去村两委的关怀,帮助困难户和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早日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在扶贫帮困上,村两委对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如贫困户雷安华户,他家总人口4人,劳动力只有1人,老弱病残2人,他家的致贫原因主要是缺资金缺技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帮他出谋划策,根据他的意愿,为他争取稻田养鱼项目和稻田养鱼田坎硬化扶贫资金3.2万元,争取惠农政策特惠贷5万元,通过政府的扶持,雷安华发展鱼苗养殖5亩,稻田养鱼19亩,小稻种植24亩,20xx年实现年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20xx年实现年人均收入8500元以上,达到国家脱贫系数。

(二)必须抓好党建,凝心聚力。在调研中,谈到xx村的发展,村两委班子都认为党建功不可没。多年来,村党支部始终高举旗帜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通过开展三会一课,带领大家学习政策文件,解放思想,凝聚共识;通过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班子战斗力;通过坚持民主集中制,凝民心,聚民智,提高决策水平;通过开展党员帮困,创办党建示范基地(葡萄园),发放党员关爱基金,重塑了党员形象,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通过抓党建,干部的纪律作风得到较大转变,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较好的推动了工作。20xx年,xx村党支部先后被省、州、县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三)必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调度。在调研中,经过座谈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几年来,随着县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扶贫工作队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清楚,平时,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既分工又协作。为强化统筹调度,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每周必须召开两委一队联席会议,这个会雷打不动,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工作队员关于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向上请示汇报),沟通交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理清下步工作思路。调研中,大家说,这个联席会,又是会诊会、诸葛亮会,既可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和问题,又可以给大家理清下步工作思路,同时,通过沟通交流,让大家感受到,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苦中有乐,苦中受益,苦中获益,心情舒暢,做脱贫攻坚工作值得。

(四)必须抢抓机遇,感恩奋进。调研中,我真切的感受到,xx村长足的发展,除了自身优越的条件和村两委班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外,还有一点也尤为重要,那就是:善于抓机遇,善于抢机遇。从20xx年起,该村先后抓住了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生态村、文明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机遇,并努力把每一次机遇把握好,把该争的项目争到手,把争到手的项目实施好。同时,还非常珍惜每一次省、州、县领导到村指导工作的机会,对他们提出的希望和要求都尽最大努力落实好。用该村支书程方的话来说如果不是抓住每一次机遇,20xx年以来投入的1882万元项目资金,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全村人就算砸锅卖铁都做不到,因此,实施好这些项目,既是村班子的责任,又是感恩奋进的具体表现。

当前,xx村又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国家农业银行总行定点帮扶xx村,该行干部吴剑同志又任xx村扶贫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吴剑同志务实肯干,思维灵活,思路清晰,虽然20xx年5月才驻到该村,时间不长,但他通过调研,已经从旅游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提出下步的帮扶措施。程方支书表示,xx村将积极抓住这一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为了准确了解和掌握全县劳务输转及劳务收入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近期我县劳务办组织工作人员选择县域内位于南、中、北不同区域的好、中、差6个乡镇进行调查,整个调查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访问、召开村级座谈会和社会观察等定量、定性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生产企业、主要行业进行访谈,从而获得行业相关市场的一手信息资料,并综合县统计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局、县工商局、县商务局、县农牧局、县工信局和各行业协会等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数据以及本单位对城乡富余劳动力年鉴数据等资料,在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下,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劳务输转发展状况,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我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省市县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渭源县是黄河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马铃薯种薯、中医药、畜草、生态文化旅游是全县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县总面积20xx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7.61万人。据20xx年调整后贫困人口统计,全县共有贫困对象17313户75425人。到20xx年年初完成减少贫困人口6237户27200人。20xx年我县共计完成城乡劳动力输转7.0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输转16442人,占贫困人口的21.8%。

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富民产业收入达4738元,占比为82.1%,其中:马铃薯种薯产业589元,占10.2%;中医药产业1518元,占26.3%;草牧业733元,占12.7%;劳务收入1734元,占30.1%;蔬菜、粮食等其他164元,占2.84%。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渠道,全县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累计投资2.6亿元建设了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引进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等58家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达26.4亿元,带动发展小微企业458家、工业企业148家,提供1万余个各类就业务工岗位。另外,全县已发展产业专业村208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949个,实现了全县109个重点贫困村1.73万户贫困户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加入了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大量机遇。

(一)调查6个乡镇劳务输转情况。

通过对田家河乡、会川镇、祁家庙乡、清源镇、莲峰镇和庆坪乡等6个乡镇的6个村100户(其中贫困户50户)农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共计输转劳动力80人(其中贫困户46户)。(其中:省外输转51人,主要分布为:新疆10人、江苏6人、安徽9人、山东4人、内蒙古7人、广东3人、河北2人、浙江4人、其他地方6人,就地转移29人)。主要从事:家政餐饮服务9人、电子加工制造13人、电商物流运输9人、建筑工30人、农业产业19人。务工人员占总户数100户的80%,户均0.8人。输转人员中,男性68人,占输转人数68%,女性32人,占输转人数32%。

根据上述6村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未达到户均1个务工人员的目标,只占到务工人数的75%,贫困户占到务工人数的92%,基本与目标接近。

(二)全县各乡镇摸底调查上报情况。

根据全县16个乡镇劳务输转摸底调查上报显示,截止20xx年3月15日全县共输转2.21万人(其中组织输出1.48万人,占总输转劳动力66.5%,自谋就近就地转移0.73万人,占总输转劳动力33.5%),实现劳务收入805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输转3325人,有7759人还需进一步输转。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内蒙古、广东、浙江、河北和新疆等地,从事工种以建筑、电子加工制造、运输、电焊、木工和食品加工等为主。就地就近转移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农业产业、工程建筑、电商物流和餐饮家政等服务性行业,务工去向分布在本地涉农行业、临近县乡和省会兰州等地。

这组摸底上报数据,与我县20xx年开展“春风行动”劳务输转系列活动(输转0.8万人)和县劳务办监管的渭源县弘优劳动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定西市劳务行业协会渭源县代表处开展招聘集中向外输送务工人员(0.32万人)去向、工种,数据基本吻合。

(三)市劳务办调查农村劳动力输转情况。

3月5日县劳务办积极衔接配合市劳务办,在我县五竹镇五竹村六社的10户贫困户开展农村劳动力输转情况调查,其中今年有6户和去年同样选择省外自谋输出,去向为新疆、内蒙古,月收入3000——5000元之间,田栓成1人的工资从5000元下降到4000元,其他都与去年持平。而其中的3户也和去年一样选择就地就近转移,工资与去年持平,月收入4500元左右,主要从事瓦工活。剩余的1户由去年的省内自谋输出转向选择了就地就近转移,工资月收入5000元与去年持平。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发现随着劳务经济市场化运行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自谋输出省外所占比重还是很大,而自谋输出与组织输出的比重在不断缩小,就地就近转移将成为今后务工的一大趋势,务工成本也会下降,劳务收入将在这段时间基本保持不变,靠技能务工稳定性高。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情况。

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20xx年底春节前大批农民工返乡潮后,受当前经济疲软、市场不景气和投资风险大等创业环境发生变化的影响,留在本地准备今年创业的农民工与去年同期相比人员数量明显下降,创业举棋不定,处于观望状态,目前绝大多数继续选择外出务工,而选择创业的农民工更希望得到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权威准确的、更直接的创业帮助,如“提供信贷资金优惠和支持”和“提供创业服务指导”的等实质性措施。

(五)市场化有组织开展劳务输转情况。

我县有渭源县弘优劳动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圣谕劳务派遣公司、江苏高港区人社局渭源县招聘办事处和定西市劳务行业协会渭源代表处4个劳务中介服务机构,目前正常运转的有2家,通过召开招聘会输转0.2万人,日常职业介绍0.12万人。全县共培育劳务经济人20xx人,持证进行劳务输转的金牌劳务经济人300个。目前,通过建筑工头、营销大户、种养大户牵头带领,利用其长期在外门路广、关系多的优势,组织和介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达到4000多人。另外,与2家劳务中介服务机构合作,通过有效服务获得合理职业介绍报酬,实现了外出劳务者和中介者的“双赢”。

(六)农民工劳务收入及去向调查情况。

从渭源县劳动力市场了解,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工资女工一天60—80元之间,男工一天90—120元之间,和去年相比,工价基本持平。从劳务中介服务机构了解,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月收入2800—5000元不等,和去年相比,到工厂打工的月工资少了500元左右,到建筑工地和餐饮家政服务行业务工的工资基本没变,基本趋势是用工数量明显减少且工资收入略有下降。

在农民工劳务收入去向方面,20xx年以前,我县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取得,务工收入90%以上用于修建新房或旧房改造,并购置了家电家具等生活用品,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xx——20xx年期间,我县农民工劳务收入分四部分流动,有60%的投入发展涉农产业,开办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加工、贩运等;有20%的用于购置农用三轮车、旋耕机等生产工具;有10%的用于改善自身生活条件,购置了摩托车、电动车和家用小轿车;剩下的10%投向乡村旅游(农家乐)产业;从20xx年开始,农民将大量的务工收入用于扩大和壮大专业合作社经济,发展电商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并有一部分创业成功的农民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推动了城乡二元化的发展。

(一)乡镇重视不够,劳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不平衡。一是对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各乡镇、企业认识存在偏差。个别乡镇一把手不重视,认为把农民工组织输转出去就行了,建不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不重要。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各个企业的经营规模、方式和用工人数存在差距,对进行实名制登记管理在经费、用工人数、用工时间和专人配备上不愿意下功夫,害怕增加企业费用等各个因素,有抵触心理。二是务工人员因跨地域性、分散性和工作不稳定性等因素,导致监管能力下降。由于各地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发展不平衡,存在资源共享断、缺现象,尤其是对跨省、地区的农民工跟踪监管能力差,停留在第一次申报务工实名制登记上,动态管理跟进吃紧。三是劳务信息化系统标准化不够。20xx年前县级没有一套完整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信息系统,各乡镇对农民工和企业的劳务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不一致,工作起来精准化管理程度不高。

(二)农村劳动力择业观念陈旧。一是自主择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观念严重,不是到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而是等政府安置、靠政府安置、要政府安置,而且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要求不切合实际。二是乡土观念重,离土不离乡,离乡不择业。据统计,全县农村劳动力劳务收入不仅远低于外来劳动力带走的劳务收入,而且从业人员也低于外来劳动力从业人员。

(三)受自身条件和资金限制,返乡创业难度加大。一是现有农村劳动力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与创业条件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现代农业种植、家畜养殖等专业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农民工技能水平和接受技能的能力都是创业的短腿。二是部分有技术的人员受创业资金和创业风险影响相对大,大多数农村创业人员创业资金主要靠多年的务工积累,而通过传统农业收入渠道积累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在创业过程中资金的困惑和心里暗示对创业如履薄冰,非常谨慎。

(四)劳务输出致使潜在矛盾出现,务工人员的自我维权意识不够强。一是劳务输出产生“空巢家庭”,孩子监护教育出现空档,爷爷奶奶隔代教育,溺爱多于管教,“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养存在很大风险,不利于农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并且对老人抚养不能到位,耕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荒芜,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也显得不足。二是由于劳动力转移的自发行为较多,缺乏跟踪管理。农民工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用工单位没有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不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拖欠克扣农民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工伤和职业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劳动纠纷时有发生。

(一)大力推广元古堆村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工作经验,做到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和精准脱贫两不误。一方面,紧紧围绕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参照《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三年规划》(20xx年——20xx年)开局年工作经验,紧扣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适时培训)和劳务经济人(引导式)培训四大类,贴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地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需求,按照分年度、定户、定人的方式,推进全县20xx年确定的28个精准脱贫重点村完成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任务。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劳务信息系统资源建设,将政府实名制信息化资源,企业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巩固政府组织劳务输出规范化管理,引导劳务人员通过服务平台报名,通过正规渠道出外务工,按期履约,保障政府对企业用工的监管力度。同时,人社部门要积极引导和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并督促用工企业建立企业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体系,定期向县劳务办上传用工动态,掌握用工情况、工资发放情况、人员流动情况,方便政府组织农村劳动力进行相应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善全县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和劳务经济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二)实施精准帮扶,促进带动就业,改进转移方式,突出创业发展。一是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市上“1+16+5”精准脱贫实施意见和县上“1+22+6”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并成立相应的推进领导小组,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有效提高市县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精准性,着力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二是大力培育村级劳务经纪人队伍,实施精准帮扶计划,采取培育典型,先帮一人,带动百人的办法,让有能力会找活的劳务经纪人先进行外出考察,并组织他们相互之间学习交流,开拓他们的眼界视野,进而积极带动贫困户进行劳务输转,形成劳务经济发展的倍增效益,实现帮、带互促互补的良好环境。三是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通过电视、公共信息平台、手机信息、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信息,提高宣传的效果,扩大政策的公开程度、政策知情的范围,帮助返乡农民工正确理解掌握政策,用上用足国家政策。四是突出创业带动就业,对符合创办微型企业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要积极向其宣传讲解有关微型企业创办扶持政策及申办程序,帮助其分析适合在我县发展的马铃薯良种、中医药、放养家畜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协助起草创业策划书等以及构思产品或服务的包装宣传营销等环节,为创业者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五是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选择一批返乡创业示范户和劳务经济带头人进行奖励,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多种形式劳务输转,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分层消化,优化组织输转和就地就近转移人员结构。一是通过鼓励能人带动务工,组织引导和奖励支持等措施,助推本地能人带领贫困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减少盲目性,增强稳定性。同时,大力开展劳务信息收集、发布工作,疏通就地打工渠道,力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有1人能外出或就地就近务工,使长年务工和季节性务工有效发挥优势互补,持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二是通过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企业、种养大户或农村致富带头人在贫困地域创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中小型农业机械,有偿提供代耕、代种、代收、代管的标准化、专业化服务,既就近自动消化了一批,又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长期稳定务工。三是通过采取对外组织输出和就地就近输转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专门的劳务工作联络员,组织劳务经纪人,进行劳务用工信息宣传、组织培训、协调输转、跟踪服务和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扶持讲解等工作措施。借助每年的“春风行动”和举办劳务输转招聘会等活动,积极开展劳务输转工作,加大宣传和输转次数,定期向外输送务工人员。同时,还要注意把劳务输出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城镇化战略实施、转换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二三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和措施统筹配套起来,加大本县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改变县属项目建设过程中雇用本地农民工少的现状,利用农村交通水利、兰渝铁路、渭河源旅游、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渭源县产业示范园区等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尽可能多地吸纳本地务工人员就近打工,使他们不出家门,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进而优化组织输转和就地就近转移比重结构,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

(四)瞄准贫困户的主要劳动力,培育劳务品牌,提高培训输转稳定率,形成以培训促就业的工作机制。一是从劳动力转移战略、方式、功能、人员素质和实效五个方面打开多元化输转局面,努力实现五种转变,即由一般性输出向特色品牌转变,由自发性输出向组织化转变,由单一性输出向兼容性转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单纯数量型向规模效应型转变。二是不断树立劳务品牌意识,扩大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劳务品牌效应,鼓励引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实施,及时与劳务基地企业签订劳务意向协议,把外地企业请到当地,缩短招工和务工周期,确保双方的利益化。三是建立起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输转相结合的衔接机制,通过培训意愿与市场需求的主动接轨,实现以需求定培训,把培训工作做到市场需求与农村劳动力稳定输转的结合点上。四是要针对农村劳动力这一群体经济比较困难的实际,瞄准贫困户的主要劳动力,研究设立专款或基金,实行贫困农村劳动力在技能培训期间的生活补贴。同时,执行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学生补助制度,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五)强化协调配合,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要进一步完善与劳务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劳务部门职能作用,加强与用工企业和输入地劳动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配合处理好涉及我县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好我县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广泛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教育引导农民工参加“五险”(即“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以“工伤保险”为重点,做到凡输出必参保,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

面对当前劳务输转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因素影响,抓好新常态下劳务输转工作,以劳务收入为重点加强脱贫攻坚步伐,必须及时更新发展理念,转换发展模式。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以加大劳动力精准培训后的劳务输转力度来实现技能型劳务输出,以落实劳务保障措施来实现服务型劳务输出,以规范各类用工行为来实现规范型劳务输出。同时,要着重研究劳务输出工作如何进一步扩大和稳定输出数量、提高输出质量、打造劳务品牌、服务支柱产业发展,进而形成劳务输转工作长效机制。

(一)抓好劳务输转组织协调工作,提高劳务品牌知名度。一要把劳务输出的组织协调作为一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县劳务办要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的有效组织和合理规划,控制和调节好务工人员的结构和规模,努力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二要创建知名劳务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高输出人员的市场竞争力,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实现自由、零散为主向有组织、有计划转变,由输出普通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向输出技能型工人转变,实现劳务输出的高品质和高效益。

(二)加强劳务输出网络信息建设,完善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和体系。一要按照发挥县级政府引导,完善乡镇机构建设,健全村级服务体系的要求,完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从财力、物力、人力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建立高效的信息及回馈体系,加强区域间的劳务合作,为输出人员提供最新、最完备的信息资料,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获取最前沿的市场需求信息和劳务动向。二要加强对各类民办劳务服务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的扶持和监管,建立起完善、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和体系,打破以往劳务输出政企分散的局面,实现对务工人员的有效统一、高效引导和精准管理。

(三)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精准培训输转激励机制。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宣传推广活动,调动农村劳动力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发挥乡、村两级劳务工作站的作用,广泛、持续、有力度地开展宣传报道和教育活动,树立良好口碑,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的社会影响力。要联系共青团、妇联、职业教育机构和各有关行业部门等单位,建立发动参加培训的工作责任制和奖励制度,对发动农村劳动力参加并完成培训任务好的机构、组织或个人,可适当给予激励。

(四)做到“四个结合”,优化社会服务,消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一是把发展劳务经济与解决民生问题、与脱贫攻坚、与建成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优化政策环境筑巢引凤,引导务工人员投资家乡,开发新农村建设,培育遵纪守法合法务工新人才。二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强对农村家庭和农村留守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优化社会服务,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安定和谐,针对部分劳务输出人员家中有土地但无人耕种问题,可以通过租借、互换、承包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既确保土地有人耕种,又使劳务人员不丧失对土地的永久使用权,消除劳务输出人员的后顾之忧。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第一段:引言(150字)。

脱贫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国家的长远目标。为了了解脱贫村的现状及其成因,近日我参加了一次脱贫村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与村民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脱贫工作的挑战和困难。今天我将会分享我在调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贫困问题的关注。

第二段:脱贫村的现状(250字)。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深入到了山区的脱贫村,看到了贫困家庭的生活。这些家庭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勇敢乐观、积极向上,为摆脱贫困努力奋斗。然而,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脱贫工作的开展。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缺乏教育医疗资源,这些问题是导致贫困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第三段:脱贫工作的成效(250字)。

我在调查中也了解到了一些脱贫工作的成效,可以看到,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民的不懈努力,一些贫困村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改变。政府推行的扶贫政策落地生根,一方面发展村级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鼓励农民义务劳动参与工程建设,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些切实有效的举措,使得脱贫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四段:脱贫工作的困难与挑战(300字)。

然而,脱贫工作仍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首先,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金、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其次,一些贫困村落后的观念与习惯导致了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需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再者,脱贫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合作,而这种机制的构建和运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第五段:个人感悟与展望(250字)。

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理解了脱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贫困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差距,更是机会的不平等和人的尊严的缺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当积极关注脱贫问题,并为贫困村的发展出一份力。也许我们无法做到马上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努力为他们提供援助和支持。同时,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脱贫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效,贫困问题也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总结(100字)。

通过这次脱贫村调查,我见证了脱贫工作的成果,也深刻认识到其困难与挑战。脱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积极参与和支持脱贫工作,为贫困村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通过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社会的共同参与,相信贫困问题会迎来更明亮的未来。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村是我县“十三五”精准扶贫的贫困村之一,被列为第一批摘帽对象。如何精准找到该村的切入点,在规定的期限内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摘帽,是今年我局对该村结对帮扶的首要任务。连日来,笔者进村入户实地调研,通过走访村组干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就**村实现如期脱贫摘帽提出个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村位于更新乡东北部,通乡公路自东向西直穿中部,村委员距更新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距县城六排91公里。全村总面积35745亩,林业用地面积22691亩(其中:杉木12631亩、油茶5488亩、八角976亩、板栗5840亩,核桃1200亩),耕地面积1007.5亩(其中:水田196.6亩,旱地810亩)。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屯、278户1113人,****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人口197人。****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280元。

1.基础设施滞后。

(1)**村有5个村民小组121户589人存在饮水困难,占全村总人口53%;

(2)全村13个村民小组虽已通机耕路,但无养护,雨天无法通行,2个屯未通公路;

(3)水利渠道年久失修,不能发挥应有的灌溉能力,粮食产值低;

(4)村委会所在地未通通信光纤,通讯信号差,无宽带,无网络设施。

2.特色支柱产业缺失,经济效益低,村、屯集体经济零收入。全村的经济收入靠传统种植的杉木、油茶、板票、八角等,水果、蔬莱种植、禽畜养植不成规模,仅是自产自销,无上市产品。

3.村委办公设在校园内,既不方便群众办事,又影响校园管理。

**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历史的原因,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农产品无法上市,农民对农产品生产没有激情,农户耕作只是自产自销,粗放经营,致使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无经济收入渠道。

1.夯实基础。

第一,修路。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一要争取部门硬化通村道路,改善交通条件,为农产品上市提供便利交通条件;二要修善、开通通屯路网,改善各屯生产、入户交通条件,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强经济效益。

第二,是解决缺水自然屯农户饮水问题。通过寻水源、建水柜、引水管等办法解决。

第三,修善水利灌溉渠道,提升水利灌溉能力,提高耕地重复利用率,增加收入。

第四,争取通讯管理部门接通通信宽带,改善通讯条件,实现网络贯通。

益为重点,长、中、短相结合为发展目标。“长”即杉木种植;“中”是核桃、油茶、板栗等种植;“短”为珍珠李、油桃、西瓜等瓜果种植和食用菌栽培。

一是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项目。传统产业中,种植的杉木、油茶、板栗、八角等是比较适宜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但杉木的生长周期长,板票、八角产值低,唯有茶油效益好,收益时间长。因此,应有计划、有步骤将部分杉木、板票、八角改造种植油茶或核桃,扩大油茶优势产业,使之连片,形成规模。

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选择在交通方便、土质较好的坡地种植珍珠李、核桃等果树,大力发展特优水果种植产业。

三是充分发挥林地面积宽的优势,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如养牛、养羊,种香菇、木耳等。

四是发展家庭养殖。有劳力、有技术的家庭可规模养殖猪、鸡、鸭,或者竹鼠、蚂蜂等。

3.落实政策。一是通过“432”精准结对帮扶,由帮扶干部入户宣传并落实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帮助贫困农户协调解决脱贫致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彻底销除贫困户的各种顾虑,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惠民政策的奖补,切实改变自身家庭的落后面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通过部门落实项目,建设和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及生产发展条件,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劳动者致富技能。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区人大常委会:

为切实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安排,区人大民宗侨农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查组,深入基层对全区扶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查。10月22日至11月2日相继走访部分镇乡、村寨和相关职能部门,与镇乡分管领导、村组干部、驻村干部和贫困户等进行座谈,形成调查材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xx区人民政府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三率一度”,全力落实“9·20”会议精神,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发起总攻,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区拟脱贫的贫困人口有x户x人(其中,x个非贫困镇社区x户x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五个贫困乡镇x户x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拟出列的村有x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以内(其中,x个非贫困镇社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5个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王忠书记“一体攻坚、分级攻坚”的要求,以3个月、6个月、6个月为时间节点,实行三段攻坚,形成了区有指挥部统筹抓,乡有决战团主体抓,村有决战队具体抓,组有决战队员包干抓,户有帮扶人帮扶抓的“五有五抓”工作体系。在区级层面组建了13个攻坚专班,攻坚专班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统筹推进。镇(乡、社区)层面,在10个涉及脱贫攻坚任务的镇(乡、社区)成立决战团,具体负责各镇(乡、社区)脱贫攻坚的统筹协调工作,形成了上下一致的工作体系,便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调度等各项工作的推进。

二是工作推动有力。各镇(乡、社区)在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围绕贫困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和贫困村退出的具体标准,制定了年度工作脱贫计划,针对存在的短板,谋划了相应的脱贫措施,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三是重点工作突出。区政府将全力攻坚组组通工程、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人居环境改造、基础信息精准、特困人员生活保障、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10个脱贫攻坚基础保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目前,各项重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是攻坚体系日臻完善。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满负荷工作机制、工作调度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三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进村入户工作,区、乡(镇、社区)两级干部深入贫困村寨和农户现场抓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和责任落实,现场解决贫困村寨和农户脱贫现实困难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同步向前发展。

一是基础信息不精准。漏人、漏信息,漏评、错评和错退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在今年“漏评错退”专项治理中,五个贫困乡镇最为突出,累计错评1789人、漏评1418人、户内漏人2520人、错退512人;其中,错退人口最多的是保华镇大河村,共错退69人,错评人口最多的是南开乡穿洞村,共581人,漏评人口最多的是金盆乡永和村,漏评195人,户内漏人最多的'是木果镇岩脚村,新增189人;由于数据“大出大进”,贫困人口不减少反而增加,引起上级的跟踪督查。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五个贫困乡镇大多数农户都是靠小水窖、小山塘、房盖水作为人畜饮水,季节性缺水现象普遍存在,农村饮水项目推进滞后,铺设的管道不耐用,有管无水现象仍然突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住房安全保障中农危房对象排查不精准、人均住房面积不达标、居住环境极差等问题仍然存在,“无房户、面积不达标户、透风漏雨户”专项整治推进慢,大部分还没有实质性开工建设,尤其是五个贫困乡镇最为突出;“组组通”公路和串户路建设工程进度滞后,有的处于停工状态,截至目前,五个贫困乡镇“组组通”公路建设任务x公里,实际完成x公里,完成率x%,其中南开乡组组通公路已停工,建设里程x公里,已完成路基x公里,完成路面x公里,保华镇应修建通组公路86条x公里,完成24条x公里。

三是产业谋划不精准。大多数贫困群众的收入主要是土地流转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部分产业项目缺乏专业化的绩效评估和科学论证,选择不准、管护不好,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对接不精准,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甚至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土地流转产业项目失败之后,出现土地板结等问题,退回农户种植时农户普遍不接收、要求恢复原貌和补偿,导致多地出现土地撂荒现象。

四是部分干部对政策熟悉运用把握不到位。脱贫攻坚基础保障涉及组组通工程、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人居环境改造、基础信息精准等10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的政策及要求较多,由于培训指导不到位,基层干部对政策了解不清楚、把握不准确现象较普遍。调查中发现,个别干部对专项治理工作不清楚,对人居环境改造、组组通等工程应建多少、完成多少道不明白。

一是全面推进信息精准。紧盯“进入”和“退出”两道关口,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和“七个专项治理”,对所有贫困对象再识别、再走访、再核查、再比对,持续推进漏评和错评、错退专项治理。

二是全力攻坚基础建设。针对组组通、人畜饮水安全和“三改三化”住房安全保障等薄弱环节,精准对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三是精准选择产业项目。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研究市场需求,围绕以生态草食畜牧业为主,同步推进烤烟、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生态林等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选好主攻方向,选准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贫困户发展“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准”的产业,实现产业全覆盖。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制定未来发展方向,各级政府普遍发布了脱贫报告。我在阅读了一份脱贫报告之后,深感报告中所述的脱贫故事令人动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下是我对脱贫报告的心得体会。

首先,脱贫报告向我们展示了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和昂扬斗志。报告中描述了各级政府、各部门及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许多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亲自到村里走访困难群众,了解帮扶需求,从而更精准地制定政策措施,增强了我们推进脱贫工作的信心。同时,报告中还介绍了一些基层干部对于脱贫攻坚的个人贡献和心得体会,他们在艰辛的打拼中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展现出了一种韧劲和毅力。这些决心和斗志对于推动我们的脱贫事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脱贫报告呈现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报告中提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他们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乡村经济、引进项目等方法,逐渐实现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例如,有的地方发展旅游业,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的地方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我们制定脱贫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启示。

再次,脱贫报告展示了脱贫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报告中介绍了各级政府制定的扶贫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并对政策的效果进行了评估。通过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地脱贫政策的具体举措和实施情况,以及脱贫攻坚的成效。例如,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打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为他们创造了打破贫困的机会;健康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为脱贫事业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脱贫报告强调了脱贫攻坚需要注重的方向和重点。在报告中,我们了解到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向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方面转变。这些思路的转变将更加全面地解决贫困地区脱贫中的难题。报告还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扶持特色产业、加强教育投入、保障农民工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多项重要工作。这些指导性意见对于未来脱贫工作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总之,脱贫报告是我们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借鉴发展路径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阅读脱贫报告,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脱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报告中的许多感人故事和成功经验,不仅令人感动和激励,也为未来的脱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必将实现全面脱贫,创造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二

作为一个新兴的农村社区发展志愿者,我有机会参加了一次脱贫攻坚的调查工作。经过数天的实地考察我深深意识到,脱贫摆在我们省份如此重要的位置和牵动着如此多人的心的原因。贫困家庭所经历的挑战和压力是许多人所无法想象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脱贫调查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现实困境。

我所调查的社区地处深山老林之中,村民生活环境非常落后,地势突起,道路崎岖,电力断断续续,缺乏基础设施,贫困状态十分明显。由于加入脱贫计划相对较晚,现阶段,大多数居民身处脱贫线以下,生活状态依然很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被迫选择依赖日常劳动和少量经营性农业来达到生计。

第三段:团队调查。

为了更好地实现脱贫目标,我的团队在调查过程中极具创意和责任心。我们不仅深入社区听取居民状况,同时也考虑到每家每户的情况,将每份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差异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设法提供他们有关技能培训和可行性计划,以及耕作技术等方面的援助。

第四段:反思与总结。

这次调查生动地说明,以帮助人们脱贫为中心的工作是需要迅速响应和灵敏处理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具备结合调查状况、制定计划、帮助解决问题等精细化过程的技能。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有同情心和意识到贫困带来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协调矛盾和为村民提供信心和支持都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事。

第五段:结论和展望。

我现在坚信,让居民通过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改善生活环境,是改善他们生活的出路。在以后,我们的工作将紧密配合真正实现他们脱贫计划和努力帮助升级经济。此外,我认为有必要不断学习和增加知识,从对脱贫工作的了解中有意义地提高我们的投入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我们推进脱贫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找到一种平衡,同时寻找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任务,帮助每个地区都成为一个更为繁荣和充满活力的社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