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田园牧歌心得体会及收获 走进田园的心得感受(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6:22:48 页码:13
田园牧歌心得体会及收获 走进田园的心得感受(八篇)
2023-01-09 06:22:48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田园牧歌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1、故事导入:

动画创设情境,由孙悟空引入新课。然后设一个悬念,你想不想知道孙悟空都看到了什么?激起学生的欲望。

学生:(兴趣浓厚 想)

2、观察“美丽的田园”,说一说田园里有什么。

教师:请大家通过观察来说一说,孙悟空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先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把看到的景物分类。

3、再次观察“美丽的田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孙悟空的孩子现在也在上小学一年级,他想把看到的景物编成数学问题考考他的孩子们,可是他看得眼花缭乱,怎么也编不出来,想让同学们来帮忙,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是乐于助人的孩子。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学生提什么问题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然后列式计算。(学生学习情趣高涨各个个跃跃欲试)

4、练一练,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教室里的人和物,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必需的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先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人物孙悟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吸引学生的视线,接着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逐步达到教学目的。在观察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严格的课堂规矩,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

1、教师适当的引导、启发。

2、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田园牧歌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教学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

教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介绍作者

1、出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在一片地里,有一个小朋友在劳动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 初读古诗 相机识字

1、 老师范读课文

2、 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 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 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 巩固练习

1、 出示卡片 2、 开火车认读 3、 分别组词 4、 指导书写

四、 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 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 指名朗读

五、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巩固

1、 出示卡片

2、 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 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1、 带着生字回到古诗当中, 再来读这首诗,边读边画出示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对字词进行研究和交流

2、 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 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 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 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 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1、 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果你看到一个小孩在种瓜,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那个学种瓜的孩子,你会怎么回答呢?

2、 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 质疑问难 深化理解

五、 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对于田园牧歌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1、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曾几《苏秀道中》

2、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戴敏《初夏游张园》

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4、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5、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6、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7、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8、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9、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杨慎《出郊》

10、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11、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徐玑《新凉》

1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14、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方向《咏儋耳二首》

15、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16、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徐玑《新凉》

17、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18、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19、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0、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21、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22、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李贺《南园十三首》

23、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

24、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

25、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对于田园牧歌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对于田园牧歌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村民劳作的辛苦。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教握1个多音字。“杂兴”一词的理解。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一课时

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学习方法相似,有利学习本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2、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3、学生自由读题。

4、师释题义:“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

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6、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及自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思。教师要用鼓励赞美的话给学生肯定,并随机点拨

设计意图:以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古诗的能力。

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自由诵诗,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

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同时看出了当时儿童生活的单调。也看出了农村安静,祥和,具有浓弄的乡土气息。

设计意图:感受田园诗歌的美。

1、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他们每天在干什么活?辛苦吗?你们在家玩什么?能帮大人干什么?

2、背诵默写这首诗。

古代村民与现代村民相比,有什么异同。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生活的实际,借鉴《乡村四月》学习方法。学生以自读、自悟,自学。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内容,诗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诗中的意境也易想象。

对于田园牧歌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本节课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这一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出示课件主题图,啊,多美的地方啊!仔细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内容。你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一下,找出藏在里面的数学信息呢?

学生很快找出: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五只小鸟;小山羊有5只,小绵羊有7只;岸上有6只白鹅,河里有8只白鹅

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一共有几只小白鹅?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学生说问题,教师板书。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同时教师也利用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的20以内的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提高,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同时,“美丽的田园”这一教学情景,还使学生受到了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对于田园牧歌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放周我与同学年老师进行深入的故诗教学的研究,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及《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在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我觉得,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 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前一节古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上了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平,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经过备课组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如果学生预习充分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如果学生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学生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

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和谐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和谐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对于田园牧歌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