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平衡杠杆心得体会怎么写 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结论(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8:55:37 页码:9
平衡杠杆心得体会怎么写 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结论(7篇)
2023-01-09 08:55:37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平衡杠杆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第一根刺:从撬棍引到杠杆,太急!

本课开头如下: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右边是一幅卡通插图,画的就是一个人在用撬棍撬木箱的情景)然后马上就引出来: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并马上介绍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

对学生来说,“撬棍”是个新概念,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工具原理是什么,在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明晰的前提下,就轻率引出杠杆,还说“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学生能知道哪些是像撬棍这样的机械呢?

我觉得,这个内容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点,标题为“撬棍的秘密”。让学生看图或者实践,充分讨论撬棍的工作原理,知道它能省力以及省力的原因,再类推出螺丝刀撬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盖,都是和撬棍相似,它们共同点就是有个支点,另外还有用力点和阻力点。这个时候,再提出“杠杆”的标准,就比较恰当了。

撬棍和类似撬棍的机械是由一根杆组成,那剪刀、钳子、筷子这些工具和撬棍形状明显不同,那它们是杠杆吗?学生肯定有争议,那就让他们继续深入讨论吧!当他们在这些工具上也找到了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我们就可以总结:这些工具也是杠杆。

第二根刺:概念名词不合理,烦琐!

中学科学老师抱怨,小学科学常常把错误的概念教给学生。这个问题出在哪?除了是因为许多科学老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不高之后,还有就是教材编写中的问题,在教材中有些编者生造的概念名词,和通用的科学术语不一致。

比如本课中的“用力点”,在初中科学上描述为“动力点”,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名称不统一肯定会制造麻烦。还有在分析杠杆的时候,有一种情况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因为字多,学生常略写成不省力,导致表达不准确,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这里不用初中的“等臂杠杆”来描述呢?

第三根刺:问题描述不严谨,有歧义!

书本第4面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下面出示了6幅图,分别是:羊角锤拔钉、老虎钳、剪刀、天平、螺丝刀、擀面棍擀面。

粗粗看,好象没问题。仔细分析,有4幅图仅仅出示工具的名称,容易产生歧义。比如螺丝刀,如果用来拧螺丝,那它就是轮轴而不是杠杆,可如果是用来撬盖子呢,那就要归类到杠杆了。再比如老虎钳,用来剪铁丝是杠杆,用来钉铁钉也是杠杆,用来夹拧螺帽就是轮轴。

延伸到我们的作业本和考卷,有些出题人小气的连图都不给,就提供一个工具名称让判断是不是杠杆,真的是很过分。

第四根刺:探究活动难掌控,耗时!

书第5面提出“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些好笑,难道用撬棍还会故意采用费力的方式吗?然后提出用“杠杆尺”来研究杠杆作用,又说把“杠杆尺”当“撬棍”,我是真的被搞糊涂了,到底是研究杠杆呢,还是研究撬棍?

算了,还是按小标题“研究杠杆的秘密”来理解吧。问题是我们的实验材料不够精确,比如两边都挂一个钩码,左边挂在第三格右边挂在第四格,居然也差不多平衡。还有的学生在杠杆尺的一侧选了两个地方挂钩码。看来这个探究实验设计还需改进或更换。

主题平衡杠杆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一阵风可以唤醒一个季节;一腔热血可以熔化一口铡刀;一颗芽可以振奋一滩荒原;一点希望可以燃烧一片蓝天;那么,我们的人生也同样会因为人生支点的平衡而焕发出美丽的光彩。

人们都说“波涛汹涌的大海,才能体现出人生的大起大落的悲壮豪情,但是我认为只有人生像温和的水一样慢慢显示出动态中的平衡,人生才会因此而美丽。在灵魂之属的种种美丽中,水是最具有灵性的;剔透、晶莹、活泼、流畅,随物赋形;却又不落什么形迹。而这正是水中平衡的体现,这也不正表明即使没有那“波涛汹涌,那浩渺无穷”,平衡也把这平凡中的人生装饰着这样美丽而动人吗?

人生正因这样的平衡,当水流不腐,永远快乐永远蕴含在生命的创作之中:

平衡的人生如平衡的水,烟波浩渺,包容万象;江水匆匆,逝者如斯。

是舟,就让它航行;是泉,就让它滋润山谷;是玉石,就让它辉映星空;是花朵,就让它绽放春天,那么人生中的平衡则会在这平衡中演出自己人生中的伟大而不平凡,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而更加的美丽。

平衡是人最基本的体现,人生从那时开始行走,从那时开始创造,开始探索。平衡也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如果人生失去了平衡,他将会跌倒,也将会一事无成,它将会成为你成功的支点。

心态也是需要去平衡的,总记得老师常常说:“没有一种平常的心态是非常难做事的”,是的,如果我们总是在生活和学习上不能静下心来,没有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总觉得内心有一些不满与困惑,那样成功是非常困难的。一颗浮躁不安的心,那样怎能去面对人生中的坎坷和困难,没有一种平衡的心态怎能去有效而更好的解决问题,这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也是人生中必须去面对的,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时我们不防静下心来慢慢思考,用平衡的心态去探索,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让人生重见光明,让生命更有激情,让自己更有信心,这样人生才会美丽,才会充满活力。因此,我认为平衡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

人生因平衡而美丽。

人生因平衡而灿烂、辉煌。

人生的平衡初三作文800字2

行色匆匆中,你是否能留一点时间和空间来细腻地思考人生?如果能,那么你会比别人率先发现:人生的表面虽然是酸甜、苦乐、炎凉的集合,但她的内在却是某种神秘,微妙的平衡,离开了这种平衡,人生的色彩将无法调和,这亦是真正的人生——平衡人生。

人的生命之光固然短暂,可是各种经历鳞次栉比,从而使人们或喜或怒,或爱或恨,或富或贫……所以人生赋于人们,在欢乐中,以思考过去的痛苦来平衡;在痛苦中,以憧憬未来的欢乐来平衡;在爱中,以把彼此的恨相互诉衷肠来平衡;在恨中,以爱的滋滋回忆来平衡;在富中,以乐善好施,诚心敬祖来平衡;在贫中,以富人所不具备的骨气和精神来平衡。倘若,人生缺少平衡,那么生活或许不再精彩,不再和谐,或许一切都充满着某种极端,某种恐惧,欢乐着恐怕再也得不到笑靥,因为他不懂痛苦就是欢乐的前身;痛苦者恐怕永远要悲愤填鹰,因为他对欢乐丧失了信念;愤恨者恐怕再也得不到爱,以为他的恨已不允许记忆把爱贮存;被爱者恐怕将来活得并不潇洒,因为他始终不敢把自己的恨暴露人面;富贵者恐怕一到深夜就心神不安,因为他会苦想金钱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贫穷者恐怕来生转世投胎后依然是贫穷的命,因为他穷得甚至连精神都没有了……

——人生的平衡,是人类的烛光,而懂得人生平衡的人,则可以把烛光引为辉煌:假如你是一个罪恶很深的犯人,在走出狱牢面对生活时,你可以用平衡的方法把往昔的过错统统抹煞,以调整自己的人生坐标,谁敢断言将来你不会创造出胜人一筹的人生价值?假设你是一个守库员,在遭际歹徒横凶时,你可以拿自己的性命和国家财产加以平衡,然后做出抉择,谁能肯定你不会成为惊天地,泣鬼魂,光宗耀族的大英雄?

啊,平衡人生,是你阵痛的付出背后隐藏着喜悦的收获;是你困惑,彷徨在事业,生活的十字路口上的指示灯塔;是你对自己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激越呐喊;是你的单纯与成熟,失败与成功,不幸与幸福进行较量的无形沙场!

平衡人生,更是绚丽生活的真谛所在!

人生的平衡初三作文800字3

人,一生的奋斗,物质的财富是丝毫也带不去的。

物质王国的建立远不必精神财富的建立,它随着生命的消逝很快的毁灭,甚至留不下一点点痕迹,因为财富的消耗,没有重复性和持续性。

昨天我在中央二套的对话栏目看到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与主持人的对话,颇有一些感慨。

宗庆后作为一代杰出的企业家,他不设置任何副手,不信任外来职业经理人。对于业务,他丝毫不放松,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跑一线市场,即便在达娃争执期间,也不例外。不可否认,20年来其为娃哈哈殚精竭虑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建立了庞大的娃哈哈帝国,资产达到260亿,在胡润排行榜上连年有名。

在与合作对手,法国达能公司的利益之争中,他它也赢得了舆论的支持。他的员工甚至经销商都力挺宗庆后,抵制达能的一切产品,使63岁的他士气大增。他又辞去董事长的职位,以捍卫民族品牌的名义,誓与著名的达能以血拼到底。

达能不得不全面停止一切诉讼,双方又进行了和谈,事情正朝着有利宗庆后的方面发展。

在我们的国家,六十三岁的老人其实早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宗庆后却依然是个商场上的斗士,冲锋在前。

虽然他有他的骄傲和自豪,有他人生的乐趣,但他同时也丧失了作为普通人的其他的乐趣。比如她的母亲,对他也有很多的抱怨,母亲的房子虽然很大,但却是弟弟卖给她的,当主持人说到母亲的时候,这位铁人也流泪了。她的母亲至少也有八十岁多了吧,他肯定不能给母亲以天伦之乐,那是金钱所不能补偿的。

他的妻子对他也有很多的抱怨,当主持人问他家庭幸福吗,他说,幸福不幸福就这样过呗。

他生活简朴,不穿名牌,从不参加包括高尔夫球在内的一切休闲活动。

他拥有庞大的资产,但他并不去使用这些资产,金钱对他有用吗?

他已经63岁,人生还有多少的时间可以走过?

看来上帝对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平衡不了的事情,这位商业巨人一样不能幸免。

很多时候,我们当时的出发点只是为了生计,但当生活已经改善,财富积累起来以后,我们就忘了当初的目标。

人生短短几十年,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不过借来一点点的时光,还是不要浪费这大好的时光吧。

今天,朋友给我发来人生的资产负债表,不妨分享一下:

人们习惯于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其实人生是一笔资产负债表,你的资产和负债总是相等的。你得到金钱你就付出了与金钱相等的亲情,爱情,健康,以及许许多多的责任。你一心一意扑在金钱上,就没有时间来培养爱情而忽略了爱人;没有时间陪着母亲度过她最后的孤独享受天伦;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同时也透支了健康,最后剩下的只有金钱。

什么都没有了,孤独的一个人,要钱干什么?

人生的平衡初三作文800字4

人生就像一次驾车远行,生活是车轮,圆融的车轮跑得既快又稳,有缺口的车轮保持不了平衡,还谈何远行!生活由工作、家庭、健康、朋友、精神几块组成,每一块都拥有自己特有的领地,不能相互入侵,更不能随意空缺,只有每一块都坚守自己的领地才能构成一个坚固的圆融的车轮。而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生活的车轮严重地变了形。过度重视工作而导致家庭四分五裂的现象屡见不鲜;以顾家眷子为借口在却工作中表现平庸的行为早已司空见惯;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缺乏精神慰藉的结果更是层出不穷……

生活本来是一个和谐而圆融的整体,却被人们以各种理由分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失去了应有的滋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你是否能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同等地看待?在以物质为导向的社会里,你是否能在物质享受与精神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在重重的生活压力下,你是否能在疯狂地工作的同时兼顾身体的健康?……这些都是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关键在于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正如赖恩·戴森所说,生活就是一场连续抛接球游戏。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是被上抛的五个球,游戏规则是努力地使这几个球都不落地。但很快你就会意识到工作是橡皮球,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都是玻璃球,橡皮球落地后毫发无损,还能反弹回去,而玻璃球一旦落地便被摔得粉碎,想要复原已经不可能。

因此,要想在这场游戏中获胜,便需要我们用智慧去找到生活的平衡。平衡不是平庸,平衡意味着不能偏袒某一方,更不能对其坐视不理,要将各部分都平等地纳入生活的视野。平衡的生活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获取,需要遵循适度性的原理和不断地努力,更需要人们用智慧去进行取舍,选择和舍去便构成了生活的真义。今天的生活已由昨天的选择决定,今天的选择将决定明天的人生!朋友,行动起来吧!用智慧去选择平衡的生活,选择美好的人生!生活需要平衡,不平衡的生活站不稳,怎能继续前行!生活需要平衡,平衡的生活才能既快又稳地前进!

生活需要平衡,不能平衡地生活的人便是不懂得生活的人!

主题平衡杠杆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活动功能:

1、帮助孩子训练平衡能力;发展持物运动的能力,

2、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及坚韧、勇敢的品质。

活动材料:

书或沙包

活动过程:

1、爸爸和孩子参赛,妈妈当裁判。

2、爸爸和孩子都把两臂伸直,每人拿一个沙包或是一本书放在头顶上,从一个房间运到另一个房间。

3、也可以把书放在伸直的手臂上,从房间的一边运到另外一边,看看能够坚持多远不掉下来,一直运到终点的人为胜利。

4、还可以爬着搬运,把书放在背上运到终点。

主题平衡杠杆心得体会怎么写四

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力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非常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很大帮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学生操作使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交流。对于榔头拔钉子,学生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学生认为不是杠杆,是因为他没有结合实际使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学生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学生就较易理解了。对于螺丝刀,有的学生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肯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研究。在教学中,很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教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对于这个实验,有这么几点要求:

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实验情况。

4、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如何区分?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多加观察、思考,发现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学生能进行认真思考来发现规律,更多的是随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这些情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并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现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实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但对于“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更合理”?学生的思考并不多,充满随意性。同时,这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也相对紧张,如果想要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杠杆尺实验,建议增加教学时间。因为只有将这个知识掌握了,懂得通过分析用力点、支点、阻力点三点之间距离的关系来区分杠杆是省力的,费力的还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才能使第三课的活动顺利开展。

主题平衡杠杆心得体会怎么写五

本学期新接手的这5个班级,由于上学期测评成绩很不理想,所以在经过了两堂课的课前交流后,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习惯入手安排教学,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因为杠杆的发明者是阿基米德,有必要在课堂上简单提一提阿基米德这个人物和他的故事,利用他要撬动地球的“大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杠杆上的三个位置的教学,分析这三个点的位置关系,结合平时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让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别将用力点放在杠杆前后不同的几个位置,那我们的用力情况会费力一点还是省力一点。如此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力的体验过程,在这同时也分析一下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关系是近了还是远了。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那些距离关系。

等弄清楚这些关系之后再让学生在杠杆尺上挂一个省力杠杆和一个费力杠杆。把全班同学的省力杠杆拿出来分析一下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再把全班同学挂的费力杠杆拿出来分析一下是不是费力杠杆。最后总结科学概念。这一环节让全班同学共同完成表格,相当于把每位同学自己挂的钩码平衡状态的情况让大家一起来记录,并分析,然后让学生自己再体验挂不同省力情况的钩码。这样的操作时间上会比较节约,汇报的时候大家都能看到同类型的情况,有助学生仔细分辨。

尝试的发现:第一个班是让学生随意挂一个平衡杠杆,然后分析自己的杠杆是属于费力的还是省力的,这样的教学有阻碍教学概念的混淆,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所以,从第二个班起我改为让学生先分析省力杠杆的情况和费力杠杆的情况,然后再来挂杠杆尺上的钩码。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确应用。

在杠杆应用的探索这部分,教学参考中有两种方案:一是通过实验,不改变重点到支点距离和物重,只改变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判断拉力的大小,从而判断是否省力,学生也能很容易看出两个距离的大小关系,但是这样学生参与的很少;二是像课本那样不给任何数据,学生自己填,又感觉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所以我选择了第二种情况,出示多种数据,让学生归纳总结,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还是没有找准学生的位置,致使这个环节实验速度缓慢,时间被耽误了,草草结束,学生还不是很理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的最大的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忽略了学具的使用,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不规则的杠杆工具研究,关键要让学生体验典型几种杠杆的情况。经过我的课堂教学感受除了让学生动手体验,更要用视频播放来分析

杠杆的三个点会更好,原因:第一,学生自己在操作的时候,自己虽有体验,但有时自己不太容易找到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直观的一种感受。第二,其余同学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学生一般不去注意。所以,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感受,还要让学生看视频,这个视频当然是重复做开瓶或者撬开奶粉罐的动作。

杠杆类的工具的寻找在书本上有10个例子,这些例子有些比较简单,有些比较难,对于像切纸刀、筷子、核桃夹、订书机这些要做具体的分析。

本课的拓展知识点就是费力杠杆作用,生活中有省力杠杆,为什么还要造一些费力杠杆呢?这一点的分析对于学生深入杠杆概念很有好处,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范畴。

本课教学“轮轴”的秘密,对学生而言,轮轴虽是一个新的简单机械知识,但生活中的应用却相当广泛,在教学中,要努力唤起学生的潜意识,当他学完这课后,他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道理啊!”,并会去关注生活中更多蕴含着科学道理的事物和现象。

为了让学生能有切身体会,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水龙头和一把螺丝刀。水龙头是去五金店里借的,学校可没有,最好找那种“轮”可以卸下的水龙头,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在轴上用力扭水龙头那费力的感觉,就对“轮上用力可以省力”有更深的印象了。

最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应用了轮轴的现象,学生能说出很多很多,除了书中五种,还提到了:自行车的龙头、钥匙、电扇开关等等,开红酒的开瓶器等等。充分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机械应用无处不在,机械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课教学,也更使我感觉到科学课的材料准备很重要,课前教师自己的操作体会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准备,上课时就要事倍功半,就要出洋相。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相对比较简单,课堂中着重让学生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否则学生会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相互混淆。

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相关的结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情况学生能从实验数据中很快就发现,只是这里教师要提醒孩子去分析用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明了改变力的方向问题。学生在写结论的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学生喜欢把“改变用力的方向”简写成“改变方向”虽然只相差几个字,但这几个字在这句话里的含量还是很高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最后要强调这点。

从课的深度来看,本课挖深一层就可以从杠杆的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情况,这让学生在理解滑轮的概念的时候又增加印象了。

滑轮组一课的教学我在课堂上还是有所欠缺,唯一的遗憾是实验材料不够,没能做多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

如果放弃了多组滑轮组的实验操作,那势必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一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盒内的材料要装一个滑轮组是能完成,但是跟书本上的装置略有一点不一样,为了看看检测学生的能力,我让学生自己看着书本

上的装置,然后从实验盒内选取相应的材料来进行操作,通过课堂实践有一半的学生能完成这个装置,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稍长一些,近10分钟,但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

斜面的作用一课的实验不难,根据六年级孩子的水平应该可以很轻松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

我在选择材料上得到集体备课时大家的建议,最后选择用塑料盒加钩码当做重物来进行实验,斜面则采用《光学实验盒》的盒盖当做斜面。选择材料的意图:第一,选择斜面与重物之间的摩擦力要尽量缩小。第二,重物方便直接提升和加钩码。第三,大小要适宜。材料的选择跟实验的成功以及上课时的效率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实践,这样的材料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对于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我有自己的想法:除了研究斜面的作用和坡度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外,我还重点设定让学生理解到达同一高度,选择不同斜面坡度的方法,分析选择不同坡度的理由是什么,从而进一步学习坡度大与坡度小的利弊关系,这跟生活实际是紧密相关的。

通过课堂教学25分钟时间完成斜面的作用和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剩下的15分钟探讨斜面的作用,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例子,以及分析斜面坡度大小的利弊关系。这样的课堂结构安排时间紧密,效率提高,内容落实到位。

械》

对于这一课的教学自然要把自行车搬到教室里了。

通过教学发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些难度。难度一:学生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的部件只能找到几处地方;难度二:这些部件利用的简单机械比较难把握。这样的两个难点让学生来发现,有些勉为其难了,经过调整,我将自行车上的部件告诉学生,让学生来分析这些部件利用了什么简单机械来工作,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有信心。

以后的教学建议:1、这一课中有几个部件比较难判断它属于什么简单机械的类型,我们可以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再次分析他们的类型,有:手刹、制动架、后座夹,视频的效果应该会很不错。2、踏脚用力带动后轮转动的整个过程是由链条和齿轮来完成的。建议拆卸挡板,把齿轮和链条全部露出来,这样会更加清楚观察到里面的结构。

本节课,我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柱子和横梁;第二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即探究横梁的宽度与厚度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第三部分则是综合运用研究横梁平放与竖放。课后,经过自己的思考,我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上好这节课,我认为在实验中要使学生很好地把握控制变量法。因此,在实验之前,我让学生讨论为使实验公平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经过学生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垫纸桥的高度都要统一即桥的高度相同”,有的也提出“桥架空的长度要保持一致”,有的学生补充“垫圈要放在中间,并且要轻放”。在我的引导之下,又得到了统一的弯曲标准——纸梁中间接触桌面。这些回答,很好地

解决了如何控制变量法。为了使学生更清楚明白这几点,我综合概括后以课件的形式放映。但是,由于我的仓促,学生看的时间过于短。经过这次实验,我发现在今后实验素材的准备上,我要更加地仔细,清楚讲明要求。

本课是在上一课研究了“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变形状对增强抗弯曲能力的作用。本课的实验操作仍比较简单,教学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上。在教学安排上,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应用结论再分析解决生活中的事物。

上课初,让学生看看生活中将各种钢材、铝材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图片,最好是生活场景图,如屋顶雨篷、铁路铁轨等,这样学生更能明白这些形状的材料应用在哪里,而书本中的插图是堆放着的材料比较抽象。如果能找些这样的材料给学生看看,就更好了。我找了些塑钢窗的边角料、角铁等,丰富学生的认识。由此引入思考:为何要加工成各种形状?解决这个问题,开展验证性实验。实验的操作很简单,实验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设计出各种形状,不要仅局限于书本中的几种形状。这个实验,只能改变纸的形状,其他各项条件均不能变化,所以给学生提供数张大小、材质一样的纸,同时,考虑到某些形状上面无法摆放垫圈测试承重力,我给学生提供回形针,可以将回形针折好挂在纸桥上挂垫圈测试。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同样的纸,改变形状就能大大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就可以了,不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哪种形状的抗弯曲能力会更大,这并不是本课所追求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让他们课后再开展这方面的探究,不应再课堂上深究。为何改变形状就能大大提高纸的抗弯曲能力?引导学生结合上一课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还是比较容易能够解决的,改变形状后,虽然因为减少了宽度而损失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所以大大提高了纸的抗弯曲能力。

拱形这一形状,学生还是认识和熟悉的,但拱形有多大的力量,学生却没有太多太深入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要认识到拱形承重的力量,还需要知道拱形为何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这个难点的突破,必须借助于实验,通过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数据,使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本课实验在操作上并没有什么难度,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推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搭一个西瓜拱的活动,有必要稍作改动。第一,这个季节,西瓜是挺贵的,教学成本太高;第二,西瓜拱的效果也不见的最好;第三,课堂上操作存在一定难度。我的处理是:1、教师用冬瓜演示搭一个冬瓜拱,然后压重物,如钩码盒,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也去尝试一下。之所以选用冬瓜,是因为其即便宜易得,而且操作也方便。教师演示指导时,要特别说明冬瓜块的切法:刀口指向圆心。2、课外要求学生回家用冬瓜也搭个冬瓜拱试试,做完后冬瓜仍可烧菜吃不会浪费。

主题平衡杠杆心得体会怎么写六

本合同签约各方就本合同中所描述的技术服务内容、工作条件、费用支付、验收标准、违约责任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和法律问题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_____》之规定,达成如下协议,由签约各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签约方

委托方(甲方):___________

受托方(乙方):___________

第二条签约时间和地点

第三条项目名称及范围

第四条服务内容

4.1服务的要求和方式:

4.1.1乙方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按测试方案_____计量要求,核实需配备的计量仪表数量及表位。

(2)对整个供水管网系统进行勘查,核实、建立完整准确的给、排水管网档案。

(3)普查单位内主要耗水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系统流程。

4.1.2乙方的测试工作:

(1)完成检漏工作,并达到测试要求。

(2)完成单元平衡测试,并达到测试要求。

(3)完成给、排水管网平面图。

(4)完成计量水量网络图。

(5)完成测试数据的计算、汇总、分析。

(6)完成水量平衡测试报告书及存档软件资料。

4.2技术指标和参数(或考核指标):乙方各项工作均符合《深圳市单位用户水量平衡测试验收办法》要求,测试报告验收合格。

4.3技术服务质量、期限保证:

4.3.1乙方制定切实可行的测试方案,并得到甲方的认可。

4.3.2乙方备齐水表、流量计、温度计、秒表等测量工具,甲方应按照测试方案要求安装、校验计量仪表等。

4.3.3乙方严格按照《深圳市单位用户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要求,完成测试报告书及存档软件资料,保证测试工作按《深圳市单位用户水量平衡测试验收办法》中附表《单位用户水量平衡测试工作考核表》的要求通过验收。

第五条计划安排

5.1乙方提供测试的期限:

5.2乙方测试工作的进度:合同签订后,自甲方付款之日起,乙方在日内提出具备测试条件需完善的各项工作及方案,之后日内甲方按乙方所提方案完成有关工作,并及时通知乙方。乙方即时进行实际测试,在日内完成所有测试内容,并编写完成测试报告和软件资料,最后由甲方报送验收部门。

5.3测试期限的延长:在签订本合同时或在履行本合同期间,由于不可抗力或非乙方的原因导致测试进度停滞或者延误,甲、乙双方应进一步约定相应延长的测试期限。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合理预见的、不能克服和不能避免的事件或情形。不可抗力包括但不限于:

5.3.1雷电、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水灾、暴雨、海啸、台风、龙卷风或旱灾;

5.3.2流行博瘟疫;

5.3.3战争行为、入侵、武装冲突或外敌行为、封锁或军事力量的使用,_____或_____行为;

5.3.4全国性、地区性、城市性或行业性_____;

5.3.5由于不能归因于乙方的原因引起的供水中断。

第六条工作条件和协助事项

6.1甲方为乙方提供如下条件:

6.1.1提供测试所需资料、数据等,包括:建筑物平面布置图、给水管网系统图、用水设备平面布置图及明细表、单位部门结构框图、近两年及本年度实用水量(产值、产量)报表;对工业企业单位用户还需提供生产工艺流程图、重点用水工序及测试期间产值、产量数据等。

6.1.2提供场地、设施和测试条件等,包括:根据测试要求完善_____计量和管网局部改造工程,并提供必要的人员配合及测试人员便利的工作条件。

6.1.3其他协助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条保密要求

7.1保密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保密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条验收标准和方法

8.1验收时间和地点:由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或区水务主管部门确定验收的时间和地点为准。

8.2验收方法:由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或区水务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单位)组织,根据《深圳市单位用户水量平衡测试验收办法》的有关内容和要求进行验收。

第九条测试技术服务费及支付方式

9.1经双方协商确定,该项目技术服务费总额为:__________________(大写)。

9.2该项目技术服务费,按以下________方式支付:

9.2.1一次总付,支付时间和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9.2.2分期支付,支付时间和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合同签订之日起____日内甲方应支付乙方技术服务费总额的_____%;即_______(大写)。验收通过后,_____日内,甲方向乙方付清其余_____%的费用,即_____________(大写)。

9.2.3其他方式约定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条违约责任

10.1甲方的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1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与测试有关的技术资料、数据和未按测试要求完善_____计量和管网局部改造工程等,影响测试工作质量的,应当如数支付测试技术服务费。

10.1.2逾期两个月不提供约定的技术资料、数据,或者未按要求完善_____计量和管网局部改造工程的,造成乙方测试工作停滞、延误或不能履行的,甲方应对由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并支付测试技术服务费总额_____%的违约金。

10.1.3甲方迟延支付测试技术服务费,应当支付测试技术服务费总额_____%的违约金。

10.2乙方的违约责任:

10.2.1擅自不履行合同,应当免收报酬并支付测试技术服务费总额______%的违约金。

10.2.2违反合同约定,擅自将有关技术资料、数据等提供给第三方(市、区水务主管部门及验收委托机构除外),应支付测试技术服务费总额_____%的违约金。

10.3由于不可抗力,造成乙方的测试工作停滞、延误或不能履行的,甲、乙双方并不因此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一条争议解决方式

11.1签约各方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

11.2协商解决不成,签约方同意采用以下第_____种方式解决纠纷:

①申请由深圳_____委员会_____;

②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二条其他事项

12.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或签订补充协议。

12.2本合同一式肆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具有同等效力。其中甲方、乙方、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和验收部门各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盖章)乙方:________________(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_____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户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说明

一、本合同是由深圳市约用水办公室印制的格式文本,作为深圳市水量平衡测试技术服务合同的统一格式文本使用。

二、本合同文本适用于深圳市水量平衡测试技术服务合同,签约方按照合同的性质并根据具体条款的提示内容签订合同。

三、对于合同有关条款,签约方需约定更多内容的,可另行附页。

四、本合同书中,凡是当事人约定认为无需填写的条款,应在该条款填写的空白处划(/)表示。

五、委托代理人签订本合同时,应当出具有效的授权委托书。

主题平衡杠杆心得体会怎么写七

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 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2、 写出氯化银、氢氧化铁溶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板块一、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1、在学习初中化学时,我们曾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如氯化银、硫酸钡就属于难溶物。那么,它们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

2、请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将少量agcl(难溶于水)固体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

(2)取上层清液2 ml,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3、请分析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整理]一、沉淀溶解平衡

1、概念:

2、特点:

baso4

caco3

【交流与讨论】根据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讨论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1、内因(决定因素):

讨论:对于平衡agcl(s) ag+(aq) + cl-(aq) 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

2、外因:

【交流与讨论】写出氯化银、氢氧化铁溶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归纳整理】二、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1、定义

2、表达式:

3、意义:

4、特点:

【当堂巩固】:

1、写出难溶物baco3、ag2cro4、mg(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方程式和溶度积的表达式。

2、将足量agcl分别溶于下列试剂中形成agcl饱和溶液 ① 水中②10ml 0.1mol/l nacl溶液③5ml 0.1mol/l 的mgcl2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5、溶度积的应用:

a、已知溶度积求离子浓度:

例1:已知室温下pbi2的溶度积为7.1x10-9,求饱和溶液中pb2+和i-的浓度;在c(i-)=0.1mol/l的溶液中,pb2+的浓度最大可达到多少?

b、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

例2:已知298k时mg(oh)2的ksp = 5.61×10-12,求其溶解度s(设溶液密度为1g/l)。

c、已知离子浓度求溶度积:

例3:已知298k时agcl在水中溶解了1.92×10-3gl-1达饱和,计算其ksp。

d、利用溶度积判断离子共存:

例4:已知298k时,mgco3的ksp=6.82x10-6,溶液中c(mg2+)=0.0001mol/l,

c(co32-)=0.0001mol/l,此时mg2+和co32-能否共存?

6、离子积与溶度积规则

7、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a.判断是否产生沉淀

例1. 将5ml 1x10-5mol/l的agno3溶液和15ml 4x10-5mol/l的k2cro4溶液混合时,有无砖红色ag2cro4沉淀生成?(已知该温度下ag2cro4的ksp=9x10-12)

例2:取5ml0.002moll-1 bacl2与等体积的0.02moll-1na2so4的混合,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有,计算ba2+是否沉淀完全[即c(ba2+ )1*10-5moll-1] (该温度下baso4的ksp=1.1×10-10.)?

b.判断沉淀是否完全溶解

例3.室温下,将1.0g氯化银中加入1000l水中,氯化银是否完全溶解(25℃氯化银ksp=1.8x10-10 )?

c.判断沉淀是否能够转化

例4. 室温下,向10ml饱和氯化银溶液中,加入10ml0.01mol/l的ki溶液,试通过计算回答能否生成碘化银沉淀 (25℃氯化银ksp=1.8x10-10 ,碘化银ksp=8.5x10-17)?

【课后反思】我的问题和收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