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蒙古牧歌心得体会(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1:22:08 页码:10
2023年蒙古牧歌心得体会(精选8篇)
2023-11-19 01:22:08    小编:ZTFB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让读者能够理解我们的观点和思考路径。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材料,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蒙古牧歌心得体会篇一

1、学习《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北部边疆草原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从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2、通过歌唱和欣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能通过歌声与形体动作,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感受。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感情的歌唱《牧歌》。

1、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

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音乐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把握。

多媒体、课件、音响、电子琴、口琴等。

一、导入,学习相关文化(10分钟)。

1、提前播放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迎接学生进入教室。

2、通过歌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降央卓玛演唱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3、了解我国的草原分布情况。

师: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银幕上显示我国主要草原分布情况,教师用简短的歌曲来表现各地草原歌曲特点。如:黑龙江的《乌苏里船歌》、内蒙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新疆的《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

4、通过诗歌了解草原。

师: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呀?(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诵。

5、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会、乐器。

(展示舞蹈图片)介绍舞蹈特点: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p47)。

请几位同学上台学习抖肩、骑马两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展示《那达慕》盛会图片)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p46)。

(展示马头琴图片)介绍马头琴。(p45)。

二、新课学习(30分钟)。

1、欣赏歌曲《牧歌》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演唱(p48)。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描绘歌曲的意境。

(用5550|5550|5555|5550|的节奏来肯定回答问题的同学,

意思是:真不错,真不错,你的回答真不错!)。

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3、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4、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用“n音”唱旋律,一组用“lu音”唱旋律,一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组唱歌词,教师伴奏。

6、介绍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

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

说说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给人的不同感受。(充分发挥人声特点,更加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三、拓展学习(4分钟)。

1、欣赏器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p45)。

歌词表达意境如同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画卷,描绘了牧民安宁、舒畅、如意的生活美景。音乐以当民歌为素材,用柔和、安详但又蕴含着饱满激情的旋律,抒发草原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婉如一位蒙古族妇女在草原上眺望,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教师现场口琴演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热情和对美丽的大草原的向往之情。

四、小结(半分钟)。

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舞蹈、盛会、音乐风格。着重学习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半分钟)。

请大家下去收集草原民歌,找出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学会有感情地演唱。

蒙古牧歌心得体会篇二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存在。在历史上,这个民族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广阔的领土,一度辉煌了数百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解蒙古历史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历史和培养跨文化交流技能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在学习蒙古史之后,深刻地意识到蒙古民族的伟大和独特,以及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角色和责任。

第二段:蒙古民族的伟大。

蒙古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数百年的发展中,蒙古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果。其中,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奠基人,他在13世纪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国。在他的统治下,蒙古帝国疆域辽阔,拥有的土地面积比当时的罗马帝国还要大。同时,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蒙古还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统治下,蒙古帝国还非常注重国内的发展,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和工程。

第三段:跨文化交流。

蒙古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认识世界历史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蒙古文化,不但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能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指导和帮助。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尊重其他文化和价值观念,了解其他文化的背景和历史,才能够更好地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还需要保持谦逊和开放,尊重其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第四段:我们的角色和责任。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作为普通人或者学者,都有着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无论是在日常的交往中,还是在研究蒙古史和文化中,我们都需要保持谦虚、学以致用、尊重他人。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传递正确的历史和文化知识,避免因误传和不了解而导致对其他文化的偏见和误解。

第五段:结尾。

总之,了解蒙古历史和文化,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培养跨文化交流技能以及促进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蒙古史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为跨文化交流做出努力和贡献。

蒙古牧歌心得体会篇三

蒙古国是一片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她让我心生敬仰和热爱。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独特的文化、广袤的草原、纯净的天空、热情的人民。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蒙古旅行中的体验和感受。

第一段:蒙古的自然美景。

蒙古国的地广人稀,草原连绵不断,这里是绝好的徒步旅行和马术运动的胜地,更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我来到蒙古草原,才知道什么叫做一望无垠,视野大小到了极致,甚至让人产生错觉感觉自己真的到了边界。在这里,我走在草原上,看到了壮丽的星空和绚烂的极光,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让我连连感叹。

第二段:蒙古丰富的文化。

蒙古的文化非常丰富,蒙古族是一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民族,他们崇尚自由、英勇和纯真,善于驾驭马匹和开展牧业。在这里,我有幸参观了蒙古国家博物馆,深深地领略到了蒙古文化的厚重和魅力。从古代的蒙古帝国到蒙古文化中的各种民俗,每一个展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博物馆里我还发现了许多古老的文物和艺术品,例如玛雅的彩陶和印加文化的钟形石器,让我对蒙古的文化和人类历史充满了好奇与敬意。

第三段:蒙古的传统食品。

蒙古国的美食简单而又清真,主要以羊肉和牛肉为主,比如蒙古烤肉就让我十分印象深刻。蒙古烤肉是一种特殊的烤肉方式,当地人将切成厚片的羊肉和牛肉串上竹签,然后用烤火烤制,再蘸上十分特别的酱料,味道十分美妙。除了这个,蒙古当地的白酒和牛奶茶也都是独具特色的,令人难以忘怀。

第四段: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蒙古人民十分热情好客,他们继承了蒙古草原一直以来的民族性格和传统。在蒙古,我曾入住在当地的蒙古包里,并和当地人共同进餐、唱歌、跳舞等,让我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温馨,他们用行为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这种人情味也是我在旅行中宝贵的收获。

第五段:蒙古旅游的启示。

在蒙古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我得到了很多启示。我被当地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深深吸引着,蒙古民族的宽容、勇气和豁达开放的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此外,我还学到了蒙古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和珍爱,这份特殊的敬畏之情,让我反省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这些思考和体会都使我更加珍惜人生,更加心存感恩。

总之,我的蒙古之旅不仅留给我美好的回忆,而且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受益匪浅。我认为来到蒙古旅行,人们可以窥探到草原的婀娜多姿,感受蒙古文化的深厚底蕴,领略多彩的风景和生活故事,这些都能给人以强烈的体验和深入的认识。我相信,蒙古国这片充满活力和传奇性的土地,必将吸引更多旅客的目光和赞叹。

蒙古牧歌心得体会篇四

蒙古牧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它源于蒙古族传统文化,通过歌声传递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近日,我有幸聆听了一场蒙古牧歌演出,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音乐形式的美妙和深刻内涵。以下是我对蒙古牧歌的心得体会。

首先,蒙古牧歌的音乐形式独特而美妙。蒙古牧歌通常以喉音唱法为主,舒缓而悠长的音调仿佛带我置身于大草原的广阔世界中。歌曲中浓厚的民族气息和节奏的跳动使人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勇敢、开朗的性格。音乐中所表达的激情和豪迈给人一种力量和慰藉,令人陶醉其中。在演出中,演唱者以极高的喉音和融入了音乐元素的表演方式让我感受到了独特的音乐魅力。

其次,蒙古牧歌是一种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蒙古族文化中,牧歌是一种以歌颂草原生活、赞美家园的方式,具有极高的民族特色和情感含义。蒙古族人民长期以牧民的身份居住在广袤的草原上,他们以歌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蒙古牧歌中的歌词往往寄托着人们的思念之情和对家园的眷恋。演出中,我听到了许多被演唱者精心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牧歌作品,从这些歌曲中我感受到了蒙古族的纯朴和他们在草原生活中所积累的智慧和坚韧。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蒙古牧歌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将蒙古族的智慧和民族特色传递给后代。

再次,蒙古牧歌给人以宁静与安宁的感受。在演唱者的娓娓歌声中,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草原上的宁静与安宁。歌声中充盈的生机与活力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和抚慰。当我闭上眼睛,聆听这些美妙的音符时,我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宽广与深远。这种宁静与安宁的感受令我难以忘怀,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并不在于物质的富裕,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此外,蒙古牧歌所传递的精神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蒙古牧歌中所表达的坚韧、勇敢和豪迈等情感与精神给予了人们积极乐观的信念。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而这些来自蒙古牧歌的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境。演出中,我看到了演唱者们在高亢的歌声中所展示出来的气魄和自信,这让我意识到了生活中态度的重要性。对于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我们不应退缩和畏惧,我们应该像蒙古人那样坚韧勇敢地面对,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

在这次蒙古牧歌演出中,我从中感受到了音乐独特的美妙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蒙古牧歌的音乐形式、传承历史文化、给人以宁静与安宁的感受以及激励积极向上的精神都令我深受触动。这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和传播蒙古牧歌这一美丽的艺术形式。在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去欣赏和学习蒙古牧歌,以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发挥蒙古牧歌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蒙古牧歌心得体会篇五

蒙古牧歌是蒙古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情浓郁的旋律和朴实、坦诚的歌词深受听众喜爱。在近期的一次听音乐会中,我有幸聆听了一场精彩的蒙古牧歌表演,感受到了它所传达的深远情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通过这次体验,我对蒙古牧歌的艺术魅力以及它对我个人的启发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蒙古牧歌的音乐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蒙古牧歌采用马头琴、呼呼尔、笛子、马头直笛等传统乐器伴奏,在这些乐器的合奏中形成了特有的韵味。旋律起伏跌宕,高亢激昂的部分迅速转入柔和抒情的片段,音乐的起伏与平缓让人陶醉其中,彷佛成了大自然地气息的一部分。这种音乐表达的方式凸显了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在古老的民族音乐中体现出独特的风格。

其次,蒙古牧歌的歌词深情传神,充满沧桑与厚重。蒙古族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他们与大自然的联系紧密无间。蒙古牧歌中常常表达出对家园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随着歌曲的演唱,歌词中透露出的激情和深情能够让人回忆起往日的美好,也能够给人以对生活的启示。例如一首叫做《大草原我的家》的牧歌中说:“无边无际的广袤草原,是我心中的无尽热忱;翠绿的牧场,是我心中的雅韵;梦幻般的云海,是我心中的港湾。”这首歌歌词的优美和富有画面感的表达令人流连忘返,不禁让我想起那片我们共同的故乡。

此外,蒙古牧歌对我个人的启发也是极大的。蒙古牧歌中的深情真挚、深沉响亮的嗓音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音乐不仅是对人耳的享受,更是对心灵的震撼。那些被蒙古牧歌所表达的情感正是人生中珍贵的财富,沉浸其中可以提醒我关注内心深处的感受,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联系。蒙古牧歌的表演让我懂得了音乐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而情感也是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的关键。

在蒙古牧歌音乐会之后,我深深意识到自己对蒙古牧歌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向往。这次体验也让我明白了艺术的重要性以及用音乐来表达内心感受的价值。蒙古牧歌犹如大草原的风,吹拂着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蒙古牧歌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它的深情歌词和丰富旋律令人陶醉。通过这次体验,我深刻体会到音乐的表达力和对人心灵的启迪。蒙古牧歌善于表达家园、亲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给予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思考。蒙古牧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牧歌的魅力将继续传承下去,带给更多的人希望与温暖。

蒙古牧歌心得体会篇六

音乐教室。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

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多媒体教学。

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

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为后面欣赏活动想象力的发挥作好铺垫,积累物质基础。

(1)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

(3)学生认真聆听和我们刚才欣赏的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师总结:这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赏,自由想象,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

3、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

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

(2)分段欣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

力度意境出现的声部与音色特点。

引子部分:pp草原由近到远女低:饱满柔美舒。

男低:浑厚结实缓。

第一乐段:f草原的辽阔宽广女高:明亮华丽。

尾声部分:ppp意犹未尽余音绕梁女高领唱。

(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分散发言,对关于作品特点的分析做个简单小结,以对作品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对作品,特别是对“无伴奏合唱”这一独具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老师伴随《牧歌》音乐给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样?。

设计意图:经过老师的带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加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1、听赏音乐,划出音乐的旋律线或音乐使你联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2、随音乐朗诵歌词。

3、上台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或自编动作。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欣赏: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设计意图:拉近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对无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无伴奏合唱歌曲试听、学唱,并自由选则一首歌曲演唱。

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根据学生特长让学生不同形式表现《牧歌》,学生们都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团结协作,在音乐的氛围里练习了技能,并且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艺术氛围中达到课堂的高潮,同时也达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

欣赏《阿玛嘞火》《玛依拉》《森吉德玛》。

蒙古牧歌心得体会篇七

蒙古草原,蓝天、白云、绿草,组成了调和美妙的风景。漫步在草原上,感觉仿佛走进了一个美丽的梦境之中。这里的天空澄蓝无云,草地像海一样无际,青翠欲滴的草地、奔跑的牛羊,以及远处闪烁的蒙古包,让游客陶醉在这片美丽的大地上。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它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段二:与蒙古人的相处。

和蒙古人的交流与相处是我蒙古行的又一浓郁体验。蒙古人骄傲而勇敢。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衣着和文化,他们的语言虽然听起来很奇怪,但是他们却是一个非常友好和热情的民族。持着积极的合作态度与他们交往,这种感觉就像成为了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对蒙古人的生活与习俗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让我更加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

段三:感悟历史的波澜壮阔。

寻访蒙古文化历史,是我经历中的又一大亮点。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蒙古人民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古老的历史遗迹也是珍贵的文化财富。在游览了经济与文化中心——乌兰巴托,以及著名的古都——哈拉和林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蒙古民族的伟大。历史可以人们描绘出一个民族的故事,当我们站在古迹前,凝视着那苍茫的气势,感触到的却是那此消彼长的文明之美。

段四:品尝蒙古特色美食。

品味蒙古特色美食,是我的蒙古行另外一大收获。蒙古的传统饮品奶茶、酪浆、及烤羊肉、蒙古烤牛排、烤羊腿等蒙古特色美食,是我还记忆犹新的味觉体验。作为一个以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度,蒙古的食材品种也是非常丰富,许多口感独特的美食必定会让人回味无穷。

段五:宁静的蒙古生活。

和蒙古人一起生活,是我蒙古之行中最为难忘的事情。作为一个以牧民民族为主的国家,蒙古人民在大自然中生活,他们所追求的一直都是那种宁静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一样,远离外界的喧嚣,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观赏那一切美好和安静的事物是我的精神寄托与信仰。生活在蒙古之中,我才意识到,所谓的生活本质不在于奢华的东西,而在于从日常生活中中提取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平凡感悟。

蒙古牧歌心得体会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北部边疆草原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从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2、通过歌唱和欣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能通过歌声与形体动作,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感受。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感情的歌唱《牧歌》。

教学重点:

1、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

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歌曲音乐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把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电子琴、口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相关文化(10分钟)。

1、提前播放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迎接学生进入教室。

2、通过歌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降央卓玛演唱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3、了解我国的草原分布情况。

师: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银幕上显示我国主要草原分布情况,教师用简短的歌曲来表现各地草原歌曲特点。如:黑龙江的《乌苏里船歌》、内蒙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新疆的《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

4、通过诗歌了解草原。

师: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呀?(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诵。

5、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会、乐器。

(展示舞蹈图片)介绍舞蹈特点: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p47)。

请几位同学上台学习抖肩、骑马两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展示《那达慕》盛会图片)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p46)。

(展示马头琴图片)介绍马头琴。(p45)。

二、新课学习(30分钟)。

1、欣赏歌曲《牧歌》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演唱(p48)。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描绘歌曲的意境。

(用5550|5550|5555|5550|的节奏来肯定回答问题的同学,

意思是:真不错,真不错,你的回答真不错!)。

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3、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4、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用“n音”唱旋律,一组用“lu音”唱旋律,一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组唱歌词,教师伴奏。

6、介绍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

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

说说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给人的不同感受。(充分发挥人声特点,更加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三、拓展学习(4分钟)。

1、欣赏器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p45)。

歌词表达意境如同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画卷,描绘了牧民安宁、舒畅、如意的生活美景。音乐以当民歌为素材,用柔和、安详但又蕴含着饱满激情的旋律,抒发草原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婉如一位蒙古族妇女在草原上眺望,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教师现场口琴演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热情和对美丽的大草原的向往之情。

四、小结(半分钟)。

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舞蹈、盛会、音乐风格。着重学习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半分钟)。

请大家下去收集草原民歌,找出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学会有感情地演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