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青海日报心得体会及收获 青海调研心得体会(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4:23:00 页码:14
青海日报心得体会及收获 青海调研心得体会(七篇)
2023-01-09 14:23:00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青海日报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开发的有利条件

a.独特的自然风光

茶卡盐湖造就了一个奇观:水上漂茶。与其它盐湖不同,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由于茶卡盐湖大量的湖盐类沉积矿物结晶析出并结成数米厚的“盐板”,而其上又铺着一层几毫米厚的水,因此远远望去,站在盐板上的人便好似漂浮在水面上一般,倒影清晰可见。然后坐着世界上最窄的小火车,缓缓通往湖心,空旷的盐湖,矗立的神奇的盐雕,直直的铁路,歪歪扭扭的电线杆,自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妙感。因而得名“中国的天空之境”。

b.便利的地理交通

茶卡盐湖地处柴达木东部边缘的乌兰县茶卡镇,东距青海省会西宁300公里,离国家级风景区青海湖鸟岛100公里,是种羊场、青海湖三日游的必经之地。盐湖紧靠青藏、青新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游客到茶卡盐湖可选择自驾、乘坐专线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西可以直达敦煌和拉萨。青藏公路又是目前我国唯一允许外国人自由进出西藏的旅游线,大多数外国游客在此观光后西行。

c.独特的人文优势

处于青海的茶卡盐湖自然拥有着令无数人神往的藏族文化,独特的建筑、传统的藏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节日、婚礼、丧葬方式都透露着神秘、独特的吸引力。

2022青海日报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业区的分水岭,山的货色两侧做作人文景观差别极为显明。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时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它属于拉脊山脉西端,北起青海湖东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群加,连绵数十里。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天然分界限。这里山峦起伏,峰岭巍峨,气象严寒,雨水充分,水草丰美。山麓两边景色大同小异: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莽,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每年六至玄月,山坡之上绿草如茵,野花残暴,帐篷点点,风景非常壮观。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个乳峰,其外形似太阳和月亮。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地处要塞,局势峭拔,策略地位主要。很早以来,它就是祖海内地通往西南边境的交通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通商商业的纽带。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时,日月山更是唐蕃旧道的必经之路。

公元620xx年,唐朝建破后,与边境各民族和气相处,各族领袖纷纭差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当中。当时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开明治国,为引进文明、加深友情、安宁边疆,在与唐朝树立友爱关联后,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得到唐太宗应允。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养,深得心疼。公主远嫁,唐太宗筹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奁,还派乐队、工匠伴随去吐蕃。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护送公主从长安出发,经咸阳、陇西、临夏,度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过日月山后,先与嫁给吐谷浑王诺曷钵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坝邻近的馆驿中,举办隆重宴会,唐、吐蕃、吐谷浑三方亲朋欢聚一堂。之后,公主一行持续南行。松赞于布亲身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筑馆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松赞干布跟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4月15日到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盛大欢送。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良多美妙的传说和史迹,千古传播,至今藏族国民依然称公主为“阿姐甲莎”,意思是汉族姐姐。

日月山,古今驰名,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相传,唐太宗为了汉藏人民世代和好,将本人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了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禄东赞陪伴,从京都长安迤逦西行,来到了日月山。当公主登上山顶,举目环视时,但见山麓两边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边是雨打芳草萋萋,一边是雪压枯草惨惨;一边是烟雨飘摇枝新,一边是玉鳞纷飞草叶枯,甚至连这里的日月,也不家乡那样晶莹、暖和,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唐太宗据说公主怀乡思亲,不肯西进,为了替女儿解愁,特地锻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宝镜送上此山,说是假如公主想家,翻开宝镜,能够从中看到故乡父母、故里江山。护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意到亲人,思故不进,便暗中将日月宝镜换成了石刻日月镜。公主拿起镜子来看,怎么也看不到长安城里的父母,认为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诈骗她。公主潸然泪下,泪水流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汇人碧波万顷的青海湖。一气之下,将石刻日月镜抛在一边,断然西进。后来人们便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唐代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

日月山固然高不迭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然而,从古到今,很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途经日月山时留下的踪迹。为此,人们早先在日月山顶修筑了庙宇。惋惜被人损坏。近年,人们又在日月山口修建了两座造型雅观、作风奇特的日亭和月亭,供游人参观。

倒淌河发祥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自西向东流经40多公里后注入青海湖的耳海。倒淌河是注入青海湖水量最小的一支,但河水明澈见底,长年一直。倒淌河因为河水向西流淌以及文成公主的传说而名扬四海。

倒淌河镇是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的交汇处,是西宁通往海西、西藏、玉树、果洛、海南等的必经之地。镇内建有留念文成公主的雕塑公园,亦是旅行休息就餐的好处所。

日月山双亭在日月山口,有为纪念唐代文成公主进藏联姻而建的日月二亭。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由长安去拉萨在这里停留,留下许多历史佳话和神奇的传说,给日月山增加了一层神秘颜色。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断定唐朝和吐蕃以赤岭分界,并立界碑,成为民族友好的象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筑的日月二亭,成分立垭口两侧,建造精致、光辉。日亭内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记述了文成公主和亲始未及历史功劳。亭内还绘有壁画,再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面孔;月亭有可贵的“唐蕃赤岭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西藏传布中原文化,增进西藏文化艺术与出产成绩等方面的壁画。山口中立有1950年10月1日由青海省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建立的“日月山修路纪念碑”,记录了人民解放军营建青藏公路的事迹。

2022青海日报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茶卡盐湖地处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的乌兰县茶卡镇,茶卡盐湖也叫茶卡,“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它夹在祁连山支脉和昆仑山支脉之间,湖面海拔3100米,东西长15.8公里,南北宽9.2公里,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盐粒晶大质纯,盐味醇香。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古往今来,茶卡盐湖就因盛产“大青盐”而久负盛名。早在西汉时期,这里的羌人就采盐换物,清代官方还在这里设立了盐局,历史上的“青盐”在西北地区名闻遐迩,主要指的就是这里的盐。而今,这里则以绝妙的风光吸引着各路游人纷至沓来。

一、开发的有利条件

a.独特的自然风光

茶卡盐湖造就了一个奇观:水上漂茶。与其它盐湖不同,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由于茶卡盐湖大量的湖盐类沉积矿物结晶析出并结成数米厚的“盐板”,而其上又铺着一层几毫米厚的水,因此远远望去,站在盐板上的人便好似漂浮在水面上一般,倒影清晰可见。然后坐着世界上最窄的小火车,缓缓通往湖心,空旷的盐湖,矗立的神奇的盐雕,直直的铁路,歪歪扭扭的电线杆,自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妙感。因而得名“中国的天空之境”。

b.便利的地理交通

茶卡盐湖地处柴达木东部边缘的乌兰县茶卡镇,东距青海省会西宁300公里,离国家级风景区青海湖鸟岛100公里,是种羊场、青海湖三日游的必经之地。盐湖紧靠青藏、青新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游客到茶卡盐湖可选择自驾、乘坐专线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西可以直达敦煌和拉萨。青藏公路又是目前我国唯一允许外国人自由进出西藏的旅游线,大多数外国游客在此观光后西行。

c.独特的人文优势

处于青海的茶卡盐湖自然拥有着令无数人神往的藏族文化,独特的建筑、传统的藏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节日、婚礼、丧葬方式都透露着神秘、独特的吸引力。

二、实际开发情况及不足

在实际的开发中,当地旅游部门可谓是将茶卡盐湖的各方面资源都极大程度地开发出来了。盐湖旅游业自1980年开发以来,吸引着众多内地和欧美、东南亚、日本及港澳台游客。随着茶卡盐湖采、制盐工艺流程的不断完善,茶卡盐湖景区已发展成生态游与工业游并举的3a级新型景区。不过茶卡盐湖的景区规划不尽合理,当地在旅游开发初期未料想到如今茶卡盐湖备受热捧,并未建造足够多的基础设施也未考虑生态环境的最大承受能力。经过3年的沉寂之后,茶卡盐湖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游客数量迅速上涨,呈翻番趋势。游客爆棚让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景区还是有点措手不及,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地旅游部门不得不从上级单位抽调了30名员工协助景区管理和服务。因为起步晚,基础设施还未跟上,接纳能力有限,游客数量的增多已然超过了其原本的容纳量。在旅游旺季,当地大小宾馆饭店里游客成群结队,饭点时饭店几乎座无虚席。“全镇包含家庭宾馆才有1000个床位,面对数以万计的游客,实在应接不暇。因为无法入住,游客往往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这导致人流集中入湖,给景区造成过大压力。”青海盐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建刚说。随着游客的增多,环境破坏愈来愈严重。客观上,茶卡盐湖地势低洼四面环山,生态受到破坏夏秋季山洪暴发,大量的洪水夹杂着大量的泥土、杂草、牛羊粪便顺流而下沉积在湖中,既污染了资源,又影响了周边环境。另外盐湖为露天矿床,湖面辽阔、周边环境复杂,偷挖、私自贩运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加大了盐湖保护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破坏。主观上,由于近年来茶卡盐湖旅游人数爆增,而景区起步晚,基础设施还未跟上,接纳能力有限,高峰时期,游客一拥而上、一呼百应。下湖拍照、踩踏,阻碍了盐湖卤水结晶,由此出现了黑泥。宾馆应接不暇。游客无法入住,来去匆匆,导致游客不能集中入湖,给景区造成过大负担,造成环境破坏。同时,景区为了扩大盐湖容量,开发规模扩大,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加大,而由于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湖水补给不及时等原因直接影响盐湖水质和盐资源质量。

三、对景区开发的建议

强烈建议,景区切实做好盐湖周边地区的植被保护工作,在盐湖四周大面积推广人工种草和退牧还林项目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广植树造林活动,同时引导牧民按照草原实际承载量严格控制牛羊数量,调整结构,科学养畜,巩固水土。需要当地领导干部自觉把环保纳入企业经营工作的议事日程,严格控制人流量,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改进生产工艺。

四、值得夸赞

令人欣慰的是,景区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开发的不足,并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青海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茶卡制盐分公司总经理李天兵说“盐业需坚持适度开发,过度的开采会造成盐湖退化,湖的面积可能会缩小,盐湖边的滩涂面积会增大,影响‘天空之镜’的效果。按照公司今后的规划,我们将控制开采规模,给盐湖一个休养生息、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周期,留住这美丽的风景。”

而针对超过如今景区承受能力的过多的旅游行为。青海盐湖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已完成规划,计划投入巨资,与当地政府打造高原旅游名镇,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初步规划扩建停车场,修建入湖栈道,将现有大门建成集售票、检票、警务和医疗等为一体的地标性建筑,并在湖边区域新建观星营地、帐篷营地,满足摄影爱好者拍摄星空和住宿的需求,同时修建地下管网和排污工程,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永久地留住‘天空之镜’是我们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鲁建刚说。

2022青海日报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为了保护岛上的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当地人民在优先发展牧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开垦饲草饲料基地,办起了国营农场,发展以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并且在昔日荒凉的寂寞的草原,相继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兴城镇,接着还办起了一批工厂、矿山,其中有煤、建材、机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2022青海日报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盐的海;“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它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湖面海拔3100米,东西长15.8公里,南北宽9.2公里,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一样大。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茶卡镇地处109、315国道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东距西宁298公里,西距州府德令哈200公里,被誉为柴达木东大门,历史上是商贾、游客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消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

早在公元前206—公元20xx年的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就已经知道采盐食用。《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仙海即今青海湖,盐池就是茶卡盐湖。

《西宁府新志》上有过这样的记载:“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

大约从乾隆二十八年(1763)开始,官方就已有组织地对盐湖进行大规模开采,并定有盐律。光绪三十 四年(1908),设立了丹噶尔厅盐局,标志着茶卡盐纳入了有序经营管理轨道。

解放前,马步芳政权在这里设有盐场,每年生产近千吨原盐。

解放后,古老的茶卡盐池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实现了采盐机械化,建有茶卡盐厂,已经实现了船采、船运、洗涤、加工机械化,生产的原盐、再生盐、洗涤盐、粉洗盐、加碘盐、营养加锌盐等产品畅销全国。茶卡盐厂每年生产的几十万吨优质原盐,除供应青海各地外,还畅销全国20多个省区及出口日本、尼泊尔、中东等地区,受到人们普遍欢迎。20xx年,企业采用了船采船运工艺,使盐湖的开采工艺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游客在此既可观赏盐湖风光,又可参观机械化采盐作业,这是一个盐的世界,车上、地上、甚至空气里都有盐味,远处有挖盐船在挖盐;近看这些盐,是像水晶状的晶体;尝一尝,味道与食盐略有不同。湖面上现代化大型采盐船游弋作业。湖畔,小火车来往奔驰,盐砣似雪山般矗立,展示着柴木盐湖的迷人风光和博大富有。

盐湖旅游业自1980年开发以来,吸引着众多内地和欧美、东南亚、日本及港澳台游客。随着采、制盐工艺流程的不断完善,茶卡盐湖景区已发展成生态游与工业游并举的3a级新型景区。

茶卡盐湖与其它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盐湖水域宽广,银波粼粼。天空白云悠悠,远处苍山峥嵘,蓝天白云、雪山映入湖中,如诗如画。四周牧草如茵,羊群似珍珠洒落。漫步湖上,犹如进入盐的世界。

在这里,可以乘小火车深入湖中观光,可以观看现代化大型采盐船采盐时喷水吞珠的壮丽场景,可以欣赏盐湖日出和晚霞的绚丽画卷,可以透过清盈的湖水,观赏形状各异、正在生长的栩栩如生的朵朵盐花,探求湖底世界的神秘,还可以领略到涨潮后湖面上留下的滚滚盐涛奇观。茶卡盐湖以其生产、旅游两相宜而在国际国内旅游界和青藏高原风光游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它与同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被称作“青海四大景”,同时还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

随着青海旅游知名度的提升,来青海旅游的人逐年增多,茶卡盐湖工业旅游受到广大游客的关注。游客了解了开采史后可亲自体验从人工到机械化采盐的乐趣。茶卡盐湖将修建卤水浴场,体味不同于淡水、海水中游泳的乐趣,享受到别样的盐保健浴。

2022青海日报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为了保护岛上的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当地人民在优先发展牧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开垦饲草饲料基地,办起了国营农场,发展以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并且在昔日荒凉的寂寞的草原,相继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兴城镇,接着还办起了一批工厂、矿山,其中有煤、建材、机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2022青海日报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坎布拉森林公园地貌由红色沙砾岩过程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似兽,形态各异,如剪刀石、望郎崖、石笋、仙女聚会等,形态逼真。

坎布拉地区有十八座险峰,其中阿琼南宗和内宝宗最为闻名。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只有一条石阶小径通往峰顶,这条小径大部分是在悬崖上人工开凿而成的。峰顶有一座古刹,数间小石窟,窟内陈列佛像,终年香火不断。

内宝宗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独立山峰,上有奇花异草,峰顶有天池、泉水。此外,坎布拉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是藏传佛教的复兴地,有四处寺院,是青海省唯一僧、密、尼同处一地的法地。

地形地貌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在地质方位上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区域。公园内涵盖“丹霞”峰林地貌景观、新生界沉积环境和沉积构造类型以及3800万年以来的地质生态环境演化遗迹。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主要地貌特征。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兽,形态各异。各种造型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坎布拉地区有十八座奇山险峰,南崇峰、宫保峰、德杰峰、内宝宗峰、大雁峰、尼姑峰、山羊峰、 牦牛峰等,这些山峰的命名大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十八座山峰中,阿琼南宗和内宝宗最为闻名。德杰峰在阳光照耀下,远远望去,犹如拉萨布达拉官之盛景;位于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会”,是由数十个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圆锥形山体组成,上面有奇花异草点缀,四周地形隆起,犹如“仙女”们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让人叹为观止;强起岗位于风景区的西部,是由大小数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状山峰组成,在最佳景点观赏,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岚雨雪,气象万千,给人以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只有一条石阶小径通往峰顶,这条小径大部分是在悬崖上人工开凿而成的。峰顶有一座古刹,数间小石窟,窟内陈列佛像,终年香火不断。内宝宗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独立山峰,上有奇花异草,峰顶有天池、泉水。

气候特点

尖扎县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为青藏高原特殊型气候区,年平均温度7.8℃,年日照时数44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无霜期186天。极端气温最高为34.1℃(1988年6月28日),极端气温最低为-19.8℃(1961年1月17日)。

延伸阅读: 导游词功能

1、引导游客鉴赏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2、传播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3、陶冶游客情操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