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郑氏家训心得体会总结 郑氏家风家训内容(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4:30:13 页码:11
郑氏家训心得体会总结 郑氏家风家训内容(6篇)
2023-01-09 14:30:13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郑氏家训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历史为鉴,以正反典型为镜思齐自省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族的发展和家风的传承密切相关,清廉家风能够保障家庭幸福美满,恩泽后代儿女,而贪腐家风则会斩断家族命脉,殃及后世子孙。古代中国家庭的世代变迁故事,正印证着廉洁家风的重要性。清廉家风成就名臣贤吏。唐朝名臣房玄龄政绩卓著,为开创“贞观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就与其家族秉承的清廉家风密不可分,其父房彦谦一向为官清廉,并言传身教,给房玄龄做出了良好示范。在家庭文化的影响下,房玄龄坚守清廉,最终获得“清廉为官、千古名相”的美誉。北宋贤臣包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激励和督促后世子孙清廉为官,在清廉家风影响下,包拯祖孙三代都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百姓的爱戴。“郑义门”堪称清廉家风建设的典范,曾被明太祖亲自赐封为“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历经宋、元、明三朝达300多年,15世同居、同食的家族奇迹,而维系这个家族300多年长盛不衰、不离不弃的,正是郑义门族规《郑氏规范》及其优良家风。贪腐家风斩断家族命脉。与清官廉吏相对照,历史上一些家族因腐化堕落而衰败的例子也不少见。汉代重臣霍光,早期很重视自身修养,为官谨慎,能秉公办事,但随着权势日增,他的警惕性也随之减退,尤其表现在治家无方上。霍光的妻子为人贪妒成性,犯下重罪后,霍光竟瞒天过海,既不上奏,也不加惩处。霍光死后,霍氏子弟依旧手握重权,但由于家政不修,骄傲自大,生活奢侈糜烂,甚至萌生谋逆之心,最终导致霍家全家被杀,并株连亲友。北宋宰相寇准,刚直足智、不畏强权,在抗击辽国入侵时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他在生活方面却奢侈腐化,给家族的败落埋下了祸根。明代首辅严嵩奸贪狡诈,儿子严世蕃更是生活腐化、贪酷成性,甚至敢向太子勒索钱财,到最后严世蕃因罪被杀,严家被抄。

二、春风化雨,以清廉家风为训涵养正气

党员的家风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作风,并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可以说,清廉家风是党员作风的试金石,是折射党风、政风、人品的三棱镜。

(一)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筑起家庭防线。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毛泽东有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总理曾制定了“十条家规”;李先念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没有给他们任何“关照”,还规定子女不准经商赚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们的好家风,坚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良好家风塑造优良作风,积极投身到司法工作实践中,助推阳光审判,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实现公正廉洁司法。

(二)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预防腐败建立安全屏障。清廉家风不仅是家庭幸福的奠基石,也是党员干部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安全阀。党员干部能否廉洁奉公,关键在自己,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工作中,也许家人的一句善意提醒,就会让当事者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同理,也许家人的几句贪婪之语,就会让当事者万劫不复、后悔终生。廉洁家风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础、清廉从政的前提、执政为民的保证,更是我们党员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我们预防和抵御腐败的安全屏障。

(三)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家庭和睦设立廉洁底线。党员干部要身正影直,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形象教育引导好家人,做到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严禁他人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为亲属子女做好榜样。时时保持警惕,树牢底线意识,守住操守,保持清白本色,塑造清正之风,常吹家庭“廉政风”,常念家庭“廉政经”,常算家庭“廉政账”,在廉洁上做到相互教育、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只有家庭全体成员共同携手,家风才会正,家门才把得好,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

关于郑氏家训心得体会总结二

“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

在以明朝“郑义门”为专题的《咱们穿越吧》节目中,以“家风家教”题材,张国立和其他诸位嘉宾以郑氏家族家庭成员的身份感受这一兴盛百年的家族孝义文化。

郑义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横贯三个多世纪,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至今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郑氏家族继承了250多年历史,15代人出了173名清官,促使这个家族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是它的家规――《郑氏规范》。

目里,于小彤除了和宋小宝等人一起从事收晒谷麦,盘点房间,细数布匹等体力活动之外,还成为家族中的主记,负责掌管家族的钱箱。在担任主记期间,于小彤一直量入为出,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主记应有的职业道德,但是节目组出于制造冲突和增加节目的看点的考虑,再次陷害于小彤:邀请搭档女演员的母亲来到节目里索要五两银子的“穿越费”,宅心仁厚的于小彤不愿意看人为难,最终打开钱箱将银子赠予对方。然而,做了好人好事的于小彤却因为擅自挪用公款而遭到了大家长张国立的杖责。尽管如此,于小彤却并不后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够帮助一位老人完成任务,自己受到一些责罚算不得什么。在最后一次录制中,张国立要求各位成员背诵《家训》,现场却发现许多嘉宾并不能背出,还乱对口型、试图鱼目混珠,张国立当场发飙,他认为大家录制节目太过玩闹,不够投入。总导演发飙后,现场嘉宾终于认识到了严重性,不但马上端正态度,宋小宝还作为兄长替弟妹们承担了鞭子的惩罚。另外金圣柱作为一个韩国人,这对于他来讲真的是难上加难。幸得可以与兄弟杨旭文一起,两人不仅在劳作间隙、亦或是睡前休息都孜孜不倦的探讨起来,杨旭文一字一句的为金圣柱讲解《家规》的要义以便记忆。两人的行为也充分的表现了“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的良好家训。

经过这期节目,宋小宝等演员纷纷表示深有感触,在沉下心按照家规行事之后,他们都深刻感受到了“郑义门“的传承精髓,感觉经此一事,成长颇大。我想不止对于他们,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虽说那是明朝时期的家规,但就现在来说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最后就以《郑氏规范》来结尾吧:

听,听,听,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

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听,听,听,

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

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

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

有一于此,既殒尔德,复隳尔胤。

眷兹祖训,实系废兴。

言之再三,尔宜深戒。

听,听,听!

关于郑氏家训心得体会总结三

全片通过明朝洪武年间,“郑义门”治家的主要事迹。反应“郑义门”以孝义传家的教育思想,师俭,有序的精神内涵和其倡导的“对内严格、对外宽仁”的为人处世方式。以史鉴今,深刻体会“家风”和“规矩”的时代意义,充分宣传“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的重要思想

剧本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系统展示郑氏家族的重大活动和郑氏家规的主要内容:明洪武初年,郑义门八世孙郑濂受到老族长郑铉青睐,被推举为新的家长,总管家族事务。

作为当地大户,郑濂兼任粮长之职,负责为朝廷催送皇粮,但因为天灾,粮食歉收,另一大户曹氏带头抗税,两家结怨。

郑濂作为粮长进京述职,被朱元璋接见,并亲赐孝义家匾。

回乡后,郑濂一方面按照家规,对家族内部进行管教,另一方面又严于律己,受到家族和邻居的好评。

雨季来临,洪水成灾,郑濂积极组织自救,同时按照惯例赈济灾民,渡过难关。

这时,朝廷责成粮长牵头测绘鱼鳞图册,因为郑濂坚持秉公办事,引起曹家更大不满。郑濂治家有方,朱元璋要求郑家选派优秀子弟出仕。临行前,郑濂苦口婆心,提醒郑浩、郑泽一定要慎独。

二位上任后,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均在家规的警钟下,保持清醒和清廉。但是,郑濂并没有感到欣慰,因为他从曹家口中,无意得知上次郑家荣获赈灾美名的背后,还有更难堪的隐情。

郑濂决定亲自去县衙退匾,并且负荆请罪。

这一举动,让包括曹氏在内的乡邻十分惊叹。

为了解决洞溪建桥之是,郑濂主动拜访曹家,却意外遇见曹氏族长中毒休克。精通医术的郑濂及时救治,两家误会和积怨也随之化解。

关于郑氏家训心得体会总结四

习近平总书记记曾经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和政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要为全社会做表率。”家风正则党风清、政风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清廉家风是传统好家风的核心内容之一,滋养着几千年来中华道德文明的发展,推动着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不断进步。今天我以“树立清廉家风,清正党风政风”为主题,进行一次廉政党课学习交流。

一、历史为鉴,以正反典型为镜思齐自省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族的发展和家风的传承密切相关,清廉家风能够保障家庭幸福美满,恩泽后代儿女,而贪腐家风则会斩断家族命脉,殃及后世子孙。古代中国家庭的世代变迁故事,正印证着廉洁家风的重要性。清廉家风成就名臣贤吏。唐朝名臣房玄龄政绩卓著,为开创“贞观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就与其家族秉承的清廉家风密不可分,其父房彦谦一向为官清廉,并言传身教,给房玄龄做出了良好示范。在家庭文化的影响下,房玄龄坚守清廉,最终获得“清廉为官、千古名相”的美誉。北宋贤臣包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激励和督促后世子孙清廉为官,在清廉家风影响下,包拯祖孙三代都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百姓的爱戴。“郑义门”堪称清廉家风建设的典范,曾被明太祖亲自赐封为“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历经宋、元、明三朝达300多年,15世同居、同食的家族奇迹,而维系这个家族300多年长盛不衰、不离不弃的,正是郑义门族规《郑氏规范》及其优良家风。贪腐家风斩断家族命脉。与清官廉吏相对照,历史上一些家族因腐化堕落而衰败的例子也不少见。汉代重臣霍光,早期很重视自身修养,为官谨慎,能秉公办事,但随着权势日增,他的警惕性也随之减退,尤其表现在治家无方上。霍光的妻子为人贪妒成性,犯下重罪后,霍光竟瞒天过海,既不上奏,也不加惩处。霍光死后,霍氏子弟依旧手握重权,但由于家政不修,骄傲自大,生活奢侈糜烂,甚至萌生谋逆之心,最终导致霍家全家被杀,并株连亲友。北宋宰相寇准,刚直足智、不畏强权,在抗击辽国入侵时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他在生活方面却奢侈腐化,给家族的败落埋下了祸根。明代首辅严嵩奸贪狡诈,儿子严世蕃更是生活腐化、贪酷成性,甚至敢向太子勒索钱财,到最后严世蕃因罪被杀,严家被抄。

二、春风化雨,以清廉家风为训涵养正气

党员的家风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作风,并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可以说,清廉家风是党员作风的试金石,是折射党风、政风、人品的三棱镜。

(一)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筑起家庭防线。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毛泽东有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总理曾制定了“十条家规”;李先念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没有给他们任何“关照”,还规定子女不准经商赚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们的好家风,坚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良好家风塑造优良作风,积极投身到司法工作实践中,助推阳光审判,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实现公正廉洁司法。

(二)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预防腐败建立安全屏障。清廉家风不仅是家庭幸福的奠基石,也是党员干部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安全阀。党员干部能否廉洁奉公,关键在自己,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工作中,也许家人的一句善意提醒,就会让当事者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同理,也许家人的几句贪婪之语,就会让当事者万劫不复、后悔终生。廉洁家风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础、清廉从政的前提、执政为民的保证,更是我们党员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我们预防和抵御腐败的安全屏障。

(三)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家庭和睦设立廉洁底线。党员干部要身正影直,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形象教育引导好家人,做到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严禁他人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为亲属子女做好榜样。时时保持警惕,树牢底线意识,守住操守,保持清白本色,塑造清正之风,常吹家庭“廉政风”,常念家庭“廉政经”,常算家庭“廉政账”,在廉洁上做到相互教育、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只有家庭全体成员共同携手,家风才会正,家门才把得好,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

关于郑氏家训心得体会总结五

全片通过明朝洪武年间,“郑义门”治家的主要事迹。反应“郑义门”以孝义传家的教育思想,师俭,有序的精神内涵和其倡导的“对内严格、对外宽仁”的为人处世方式。以史鉴今,深刻体会“家风”和“规矩”的时代意义,充分宣传“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的重要思想

剧本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系统展示郑氏家族的重大活动和郑氏家规的主要内容:明洪武初年,郑义门八世孙郑濂受到老族长郑铉青睐,被推举为新的家长,总管家族事务。

作为当地大户,郑濂兼任粮长之职,负责为朝廷催送皇粮,但因为天灾,粮食歉收,另一大户曹氏带头抗税,两家结怨。

郑濂作为粮长进京述职,被朱元璋接见,并亲赐孝义家匾。

回乡后,郑濂一方面按照家规,对家族内部进行管教,另一方面又严于律己,受到家族和邻居的好评。

雨季来临,洪水成灾,郑濂积极组织自救,同时按照惯例赈济灾民,渡过难关。

这时,朝廷责成粮长牵头测绘鱼鳞图册,因为郑濂坚持秉公办事,引起曹家更大不满。郑濂治家有方,朱元璋要求郑家选派优秀子弟出仕。临行前,郑濂苦口婆心,提醒郑浩、郑泽一定要慎独。

二位上任后,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均在家规的警钟下,保持清醒和清廉。但是,郑濂并没有感到欣慰,因为他从曹家口中,无意得知上次郑家荣获赈灾美名的背后,还有更难堪的隐情。

郑濂决定亲自去县衙退匾,并且负荆请罪。

这一举动,让包括曹氏在内的乡邻十分惊叹。

为了解决洞溪建桥之是,郑濂主动拜访曹家,却意外遇见曹氏族长中毒休克。精通医术的郑濂及时救治,两家误会和积怨也随之化解。

关于郑氏家训心得体会总结六

习近平总书记记曾经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和政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要为全社会做表率。”家风正则党风清、政风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清廉家风是传统好家风的核心内容之一,滋养着几千年来中华道德文明的发展,推动着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不断进步。今天我以“树立清廉家风,清正党风政风”为主题,进行一次廉政党课学习交流。

一、历史为鉴,以正反典型为镜思齐自省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族的发展和家风的传承密切相关,清廉家风能够保障家庭幸福美满,恩泽后代儿女,而贪腐家风则会斩断家族命脉,殃及后世子孙。古代中国家庭的世代变迁故事,正印证着廉洁家风的重要性。清廉家风成就名臣贤吏。唐朝名臣房玄龄政绩卓著,为开创“贞观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就与其家族秉承的清廉家风密不可分,其父房彦谦一向为官清廉,并言传身教,给房玄龄做出了良好示范。在家庭文化的影响下,房玄龄坚守清廉,最终获得“清廉为官、千古名相”的美誉。北宋贤臣包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激励和督促后世子孙清廉为官,在清廉家风影响下,包拯祖孙三代都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百姓的爱戴。“郑义门”堪称清廉家风建设的典范,曾被明太祖亲自赐封为“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历经宋、元、明三朝达300多年,15世同居、同食的家族奇迹,而维系这个家族300多年长盛不衰、不离不弃的,正是郑义门族规《郑氏规范》及其优良家风。贪腐家风斩断家族命脉。与清官廉吏相对照,历史上一些家族因腐化堕落而衰败的例子也不少见。汉代重臣霍光,早期很重视自身修养,为官谨慎,能秉公办事,但随着权势日增,他的警惕性也随之减退,尤其表现在治家无方上。霍光的妻子为人贪妒成性,犯下重罪后,霍光竟瞒天过海,既不上奏,也不加惩处。霍光死后,霍氏子弟依旧手握重权,但由于家政不修,骄傲自大,生活奢侈糜烂,甚至萌生谋逆之心,最终导致霍家全家被杀,并株连亲友。北宋宰相寇准,刚直足智、不畏强权,在抗击辽国入侵时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他在生活方面却奢侈腐化,给家族的败落埋下了祸根。明代首辅严嵩奸贪狡诈,儿子严世蕃更是生活腐化、贪酷成性,甚至敢向太子勒索钱财,到最后严世蕃因罪被杀,严家被抄。

二、春风化雨,以清廉家风为训涵养正气

党员的家风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作风,并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可以说,清廉家风是党员作风的试金石,是折射党风、政风、人品的三棱镜。

(一)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筑起家庭防线。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毛泽东有著名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总理曾制定了“十条家规”;李先念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没有给他们任何“关照”,还规定子女不准经商赚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们的好家风,坚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良好家风塑造优良作风,积极投身到司法工作实践中,助推阳光审判,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实现公正廉洁司法。

(二)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预防腐败建立安全屏障。清廉家风不仅是家庭幸福的奠基石,也是党员干部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安全阀。党员干部能否廉洁奉公,关键在自己,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工作中,也许家人的一句善意提醒,就会让当事者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同理,也许家人的几句贪婪之语,就会让当事者万劫不复、后悔终生。廉洁家风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础、清廉从政的前提、执政为民的保证,更是我们党员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我们预防和抵御腐败的安全屏障。

(三)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家庭和睦设立廉洁底线。党员干部要身正影直,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形象教育引导好家人,做到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严禁他人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为亲属子女做好榜样。时时保持警惕,树牢底线意识,守住操守,保持清白本色,塑造清正之风,常吹家庭“廉政风”,常念家庭“廉政经”,常算家庭“廉政账”,在廉洁上做到相互教育、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只有家庭全体成员共同携手,家风才会正,家门才把得好,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长,家庭平安幸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