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诗词会友心得体会报告 关于诗词的心得体会(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7:40:33 页码:11
诗词会友心得体会报告 关于诗词的心得体会(6篇)
2023-01-09 17:40:33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诗词会友心得体会报告一

大家上午好!由武胜县政协诗书画院举办的“纪念~~定名100周年诗词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值此,我代表~~县文联向大赛的`成功举办和获奖诗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感谢县政协搭建这个平台,举办这次诗歌盛会,让我们的诗词爱好者在这里有了交流诗歌创作的机会。

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对人类美好理想的抒发、对人们道德情操的陶冶,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诗歌作为浩瀚文艺中一朵艳丽的奇葩,既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时代精神的火炬;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抚慰心灵的甘泉。他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当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诗词事业,是重要的行动指南。加强学诗力度,这既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也是以诗育人的需要,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结合~~诗词界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建议。

一、树立新思想,把握新方法

众所周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繁花似锦,诗人灿若星辰。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今天的现代诗,不仅门派众多、风格迥异,而且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穿越时空,时刻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华诗词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有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地方,学习创作的人越来越少,读者越来越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的诗词作者一定要树立“传承本来,借鉴外来,开创未来”的新思想,放开古韵格律随心所欲去写,讲究诗境、词义的内涵,注重气韵、格调的营造,形式大体整齐,也许会更受广大群众欢迎。总之,中华诗词只有坚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吸收新时期鲜活的生活元素,才有可能发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大美之音。

二、适应新常态,明确新方向

各种过去的惯例屡屡被打破,改革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固有认知。当“新常态”一词横空出世的时候,那些看似散乱的不寻常的“点”已愈发清晰的连接在一起,勾画出一个崭新时代的轮廓。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迎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新常态”,更是政治的“新常态”。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常态,要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弘扬家国情怀,阐释中华文化和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热爱祖国,关注民生,抒发理想抱负,描绘绵绣山川,吟唱建设成就,颂扬亿万中华儿女为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求索,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写作方向。

三、感受新时代,创造新业绩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到处激荡着发展的热浪:公路两旁一条条新铺的水泥路,弯弯曲曲通向农家小院;绿树翠竹掩映下的一处处农房不时露出雕梁粉黛的一角;户户农家院坝干净整洁,个个山梁、块块田间经果林绿满大地,武胜这块古老的红土地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丽画卷惹人眼球。~~县城按照山水园林生态型城市的架构,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葱茏的绿化、整齐的路灯、琳琅的商品、旺盛的人气以及绚丽的夜景、完善的公共设施、丰富多采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无不显示出这座新兴城市的独特魄力和蓬勃朝气。因此,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充分感受新~~,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文艺人独具的灵感,创作一批展示全县各族人民在书写“中国梦~~篇章”中焕发出的时代风采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歌颂~~儿女海纳百川的雄心与魄力,奔竞不息的气概和精神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具有时空穿透力的翘楚之作。

政协诗书画院举办的诗词大赛,在全县影响很大,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它定会催生一批批胸怀梦想和富有激情的文艺爱好者,促使~~的文化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舸争流、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相信诗书画院,在县政协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诗人的共同努力,今后的赛事会越办越好,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关于诗词会友心得体会报告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二、课文赏析

1、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⑴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的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⑵赏析诗歌:

⑶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②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③颈联写得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④尾联又有何用意?

分析:

首联:用被贬谪地的荒凉和时间的漫长,表达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颔联: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用比喻的修辞,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尾联:点睛之笔,,点明酬答题义,既对友人的感谢,也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赏析《赤壁》

⑴写作背景:文章写于杜牧黄州刺史时。赤壁是东汉献帝,周谕大败曹操。但杜牧所写的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岗,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⑵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

⑶赏析课文:

⑷思考:

①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起?

②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的力量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③“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乔”在文章中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切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④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叙事──议论)

⑸指导背诵

3、赏析《过零丁洋》

⑴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咏志诗。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逃脱,后继续黑心战抗敌,以图兴复,然兵败被俘。在狱中虽经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写于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元军之元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诗以明志节。张弘范见诗”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⑵朗读感知课文:

⑶讨论思考:

①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②颌联“风飘絮”“雨打萍”各比喻了什么?

③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分析:首联:回顾诗人经历:诗经书入仕途

走兵抗元,频繁战斗四年

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用比喻修辞)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小结: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4、赏析:《水调歌头》

⑴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任密州大守时所作。当时他在政治上处境失意,又与胞弟七年未能团聚,心情可以想象。但词中由抑郁伤到超然豁达的情绪转变,表明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一首。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书,余词尽废。”

⑵讨论思考:上片:

①开篇疑问的作用何在?(透出一位政治上失意,处境寂寞的哲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②理解“归”、“琼楼玉宇”(明指月宫暗指朝廷)“不胜寒”(明写对月宫气候想象,暗抒对朝廷内政治斗争氛围感受)

③理解“何似在人间”中的“人间”?(指密州,是双关,既与上天呼应,又与朝廷相对)

小结:上片写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

下片:

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光的转移、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寄寓了怀念子女的手足深情。

②“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怀(开阔胸怀)

③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态度?(表达了诗人要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祝愿,并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结: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

5、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

⑴背景介绍: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常有人借以怀古,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生活。

⑵朗读课文

⑶赏析:划分层次: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后二句:写作者的感慨

⑷思考讨论:

①第二层中,哪一句让我们看到由盛转衰过程的真实写照(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②最后一句的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析: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家中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是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判。

⑸指导背诵

⑹小结: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生活。

关于诗词会友心得体会报告三

寒冷的冬日里 心依暖阳

往事如烟 悠远了多少铭记

又滋生了多少温暖

年华 就在轮回中逐渐老去

心境 就在辗转中滋长着清宁

人生 看不同的风景 总要行不同的路

与一只蝶不期而遇 皆是缘分

灵犀相通的光阴里 让阳光穿透心的海岸

伴着恬淡的心绪 温润每一天

经年落下的小字 泛着淡淡的水墨香

回望过往 多少繁华落入尘埃隐匿

多少荣辱付诸风一笑

唯有你 在心中 在眉间

始终以一抺恒温的模样 不离不弃

惜着 疼着 着 多么好

低眉 拾一枚岁月的沉香 浅摹流年

生命兜兜转转 一程风 一程眷念

摒弃所有红尘熙熙攘攘

我甘愿在缘分的转经筒上 与你执手

有茶 有书 时而不间地清丽的曲调绕心

随着冬阳翻晒出来的诗词

轻轻写下每一轮的琉璃清欢

我们在春夏秋冬里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关于诗词会友心得体会报告四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太过枯燥。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古诗词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一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我的心扉不散。”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澜!

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我有古诗词,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小草尚此坚强,我自然不该怯步。我们大家,都该如此。古诗词,对你,言无尽、情更是无尽!

初一:程凌晓

:小作者体会到了古诗独特韵味,看到了别样的美丽。但是结构层次可以更清晰些,语言表述也可以更优美。

关于诗词会友心得体会报告五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

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山”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可以说百人百解。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归;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寒露坠”代指人生祸福无常,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许这种种理解,正好体现了“诗豪”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谪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桃源县就位于这里。在这里他不免悲凉之感,所以写了许多诗词以排遣愁绪。的《竹枝词》《浪淘沙》都写于这一时期。关于桃源他还写有五言诗《游桃源一百韵》七言诗《桃源行》等。更巧的还有一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是五律,是不是写于桃源就不可知了。从《游桃源一百韵》中“彩云迎蹑履,遂登顶”等诗句看,和这首诗“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山”是同一回事。

关于诗词会友心得体会报告六

con1();

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让我们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听稻花香里说丰年,一起叹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起盼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随着董卿老师的开场白,一年一度的诗词大会又与我们相约了。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蒙曼教授的话语后,第一位选手——七岁的张益铭走上了灯光辉映的舞台。只见他落落大方,虽然最后绝地反击失败,遗憾地告别了舞台,但我仍为他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喝彩。第二位选手是来自俄罗斯的大卫。听着他一口流利标准的中文,看着他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我不禁感叹:一个外国人都能把中国传统文学学得如此透彻,更何况作为中华子孙的我们呢?最终,大卫以156分的高分获得了攻擂资格。

最振奋人心的,就属“飞花令”了。只见百人团总分最高的选手和预备团分数最高的邓雅文各自站在舞台两侧。比赛开始,灯光骤然亮起,牡丹状的舞台迅间亮起耀眼的蓝光,响亮而密集的战鼓声响起,使比赛显得更加激烈和紧张。这次“飞花令”的主题字为“红”。看到这个字,我的心里顿时跳出几句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是我很快就再也想不出一句带“红“字的诗了。再看台上的选手,她们你一句我一句,一来一往,进行了十多个回合。很多诗句我是闻所未闻,满分作文网https:///我不禁被深深地折服了。

让我最为佩服的还是“超级飞花令”。“超级飞花令”比“飞花令”难度更加大,不仅诗句中要含有“月”字,而且诗句中还必须带有数字。我马上开始搜肠刮肚,小脑袋开启搜索引擎。可是奈何肚中墨水不多,苦思冥想后也只能想出三四个。选手们却神态自若,毫无紧张的神情,只需稍加思索,就能信手拈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两人你来我往,灯光也随着一左一右地移动。持续了许久,最终邓雅文以2比0获得了胜利,成为了攻擂者。

邓雅文与大卫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擂主争霸赛。第一轮为图文线索题。康震老师现场写出了线索字和作画。在这难度极大的比赛中,大卫率先赢得了2分,把比赛推向了高潮。我不禁为邓雅文捏了一把汗。但邓雅文没有就此气馁,在文字线索题中奋起直追,赶超了大卫,以5比2取得了最终胜利!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为第一场诗词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人生有四季,诗词也有四季。让我们品诗意人生,看四季风光,在古诗文中陶冶情操,品古代诗人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美妙景色。让我们多积累古诗词,让中华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我们在诗词中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