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金融硕士论文范文(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3:30:49 页码:10
2023年金融硕士论文范文(模板12篇)
2023-11-11 23:30:49    小编:ZTFB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写总结时,要注意简明扼要,言之有物,突出重点,尽量避免罗列无关紧要的细节。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总结写作,对于写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金融硕士论文篇一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概况。

在我国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致力于研究与非利息收入相关的中间业务,一类是直接通过研究我国非利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出发进行的。从研究的落脚点来看,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致力于研究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一类是专注于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风险的关系。王新华,郭永强,通过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认识到:(1)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市场份额呈逐步扩大态势;(2)外资银行的外汇中间业务竞争优势明显;(3)外资银行单位中间业务业务量的创利能力较强;(4)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综合竞争力强。周好文、王菁()、赵冠宇()从资产组合理论视角来审视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问题。周好文、王菁(2008)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波动性的下降是净利息收入波动性下降和多样化收益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其中多样化收益是关键因素。因为净利息收入波动性的下降不显着,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的增幅较大,所以非利息收入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值得高度关注的部分。

赵冠宇(2010)在上一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又更加精确地得出,在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非利息业务收入必须占比达到11%以上才能起到发挥收入渠道多元化作用,降低商业银行总风险的目的。娄迎春(2008)实证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太小,所以非利息收入对银行资产和资本盈利能力的影响尚不明显,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要在坚持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刘畅()从多元化、范围经济、金融创新等理论角度解释了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动因,并分析了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制约因素和风险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只有当非利息收入不引发营业成本大幅增加时,非利息收入才会促进银行利润率水平的提高。谭弦(2010)引入衡量银行收入多样化程度的指标p和非利息收入占比指标un,试图发现这两个指标与银行收益状况和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我国现有环境下大力发展多元化收入结构并不合适,还应以提升存贷业务效率为当务之急。魏世杰,倪旎,付忠名(2010),利用robust标准误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发现非利息收入份额的提高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并得出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份额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但是投资收入份额则表现出相反的效应。龚蓉()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变化及务结构,认识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丰硕利润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

受影响情况。

2、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主要从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绩效以及收入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两个方面拓展研究。deyoungandroland()认为非利息收入实质并不比利息收入更具有稳定性。他们认为由于转换成本、信息成本以及扩展非利息收入的服务所需要的固定成本问题都可能导致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增加。smithrandwoodg()选取1994-欧盟银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利息收入的下降虽然不能完全被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所抵消,但对稳定银行绩效不至于大幅度下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stiroh()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在美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并没有表现出其业务的多样化收益。laetitia等人()对欧洲银行业的风险与产品结构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将非利息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交易性收入,另一部分为手续费收入。通过分析-间734家银行的数据,发现那些积极从事非利息业务的银行的风险要大于主要从事信贷业务的银行,且非利息收入占比越大,银行的风险越高。calmes等(2009)考察了加拿大银行业非利息业务的情况,结果发现虽然加拿大银行从事非利息业务的范围和规模在扩大,但并没有显示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的风险和收益产生了正面影响。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金融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商业银行就受到了一定的挑战。随着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面临程度更深、范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传统的利润增长方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般观点认为,利息收入具有显着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特征,且受坏账风险影响较大。而非利息收入,如信托服务、结算业务、资产托管等高收益的中间项目相对安全、稳定且利润率更高。在我国,就现阶段而言,商业银行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于利息收入,信贷业务高居主导地位。因此,为了降低营运风险、提高银行业绩、增加收入、提升竞争能力,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日益重视非利息收入,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促进银行收入结构转型。非利息收入开始承担起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重任。

那么,探讨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发生变化,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又是受何种因素影响与制约等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它可以揭示和确定影响影响收入结构的因素、方式和程度。其次,它为防范银行风险和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可以为金融制度等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应用前景。

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行业的开放,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存贷利差日益缩小。传统的存贷业务已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了。优化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是我国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现状及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收入结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便于相关银行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通过改变或者提高相关性较高的可变因素来优化自身的收入结构,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框架。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选取我国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近年来的最新数据,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具体情况,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因素,并提出观点。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

二、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

2.1利息收入的概念及特点。

2.2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3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架构及特征。

三、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3.1我国商业银行收入转型的影响因素。

3.2实证分析。

四、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五、结论。

金融硕士论文篇二

目录6—9。

一、导言9—17。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1、国内研究现状10—13。

2、国外研究现状13—15。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5。

(四)创新与不足15—17。

二、职业教育的基础模式17—21。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的几种基本模式17—18。

1、瑞士职业教育的“工读交替制”产学结合模式17。

2、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教育”产学结合模式17—18。

3、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产学结合模式18。

(二)具有代表性的国内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18—21。

1、工学交替形式19。

2、结合中后期形式19。

3、结合实际任务形式19—21。

三、乌海市职业教育发展概况21—29。

(一)乌海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21—22。

(二)乌海市职业技术学院概况22—23。

1、初步建立阶段22—23。

2、开拓创新阶段23。

(三)乌海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23—29。

1、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25—26。

2、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需求26—27。

3、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量27—28。

4、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职业教育的需求28—29。

四、乌海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9—35。

(一)乌海市职业教育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29—31。

1、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29—30。

2、职业教育学校布局、专业布局不合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大30。

3、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化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困难30—31。

4、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特别是职业高中的教学质量亟需提高31。

(二)乌海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31—35。

1、政府投入不足与政策导向因素32—33。

2、地方经济与传统观念因素33。

3、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因素33—34。

4、教育成本与就业因素34—35。

五、探索产学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35—48。

(一)产学对接的职业教育模式35—36。

(二)乌海市推行产学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36—39。

1、乌海市推行产学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必要性37—38。

2、乌海市推行产学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可行性38—39。

(三)乌海市推行产学对接职业教育模式的具体措施39—48。

1、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办学方向40—41。

2、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41—42。

3、坚持市场化目标发展职业教育42—43。

4、坚持四个主动纳入43。

5、政府部门在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3—44。

6、保障职业教育供给增加教育投入44—45。

7、增强职业院校实力,突出办学特色45—48。

六、研究结论及前景展望48—50。

(一)研究结论48。

(二)前景展望48—50。

参考文献50—52。

致谢52。

金融硕士论文篇三

[3]农业众筹融资减贫模式研究。

[4]ppp项目资产与相关负债会计处理研究。

[5]基于综合指数法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测度。

[6]家庭异质性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实证研究。

[7]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调研报告。

[8]银行业竞争、同业杠杆率攀升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9]金融创新如何影响了中国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阱效应——来自金融理财产品的证据。

[10]零利率下限约束、宏观经济波动与混合型货币政策框架。

[12]中国新经济:作用、特征与挑战。

[13]挤出效应还是鲶鱼效应:金融科技对传统普惠金融影响。

[15]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风险承担与企业投资。

[16]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与实证检验。

[17]信心、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关系的统计检验[。

[18]em算法下人民币汇率收益率的分布特性。

[19]基于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短线交易行为分析。

[20]物流金融下供应链订单融资策略研究。

[21]政府补贴对企业产融结合与研发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

[22]共享金融产业模式及其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23]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机制障碍及路径研究。

[24]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系统协同机制及测度。

[2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动态搭配和组合模式。

[26]安倍经济学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8]不良校园网贷的运作机理、侵权类型与分类治理。

[29]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研究。

[30]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31]5g与金融的融合路径与应用场景研究。

[32]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33]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金融供给改革与制度创新。

[34]飞地经济与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探索——以成都、甘孜共建成甘工业园区为例。

[35]数字小微金融:产生场景与发展策略。

[36]普惠保险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其优化——基于小额保险的国际经验。

[37]社会医疗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

[39]有限关注与股市异常特征、羊群效应。

[40]基于数字银行背景下数字信贷风险控制管理的战略研究。

[42]小微企业融资难:合约逻辑、政策评析与完善建议。

[43]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挑战及应对。

[44]api开放银行: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45]中国a股市场有长期投资标的吗?——基于近30年的全周期数据分析。

[47]发展农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f-reits的思考。

[48]空间视角下的普惠金融与农村减贫增收——机制探讨与实证检验。

[50]双重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基于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的经验证据。

金融硕士论文篇四

一、论文题目:

机构投资者发展与股市稳定性研究——以中国股市为例的分析。

二、.选题意旨。

在现代经济中,股票作为一种直接融资的工具,在资金融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国股票市场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同时我们知道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对一般的宏观经济会起到预示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股市的稳定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的稳定程度。作为一种虚拟商品,股票的价格也符合价值规律,即价格围绕其内在的投资价值上下波动,而当其波动偏离内在价值太远时,投资者的套利行为就会推动价格逐渐向价值回归。因此简单的讲,当投资者比较理性,市场振幅比较小时,就可以认为证券市场是稳定的。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角度看,证券市场的稳定并不能仅看股价波动的幅度,重要的是这种波动是否动态反映了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和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如是,则即使波幅较大也是稳定的;反之,即使波动较小,也是不稳定的。

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否对于市场本身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长期偏离股票的内在价值,投资者无法通过正常的投资获得回报,就可能助长投机倾向,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成熟。证券市场是否成熟主要表现在人和机制两个方面,而证券市场的机制和股市参与人员行为的成熟与否都与证券市场的稳定密切相关。证券市场发展的进程表明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稳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相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一是拥有资金上的优势。二是都是由投资领域的专家进行专职投资管理和运作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家理财”。由于中国股市成立的时间短,市场投资者主体以中小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的数量,所占有市场交易额的份额较小。而一般的研究都认为散户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短视性特点,即存在投资行为的非理性。在非理性投资理念的支配下,难免会产生市场的非稳定性问题。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目的主要是看中他们投资上的专业性和长期性,期望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不断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在中国股市设立的初期,就出现过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基金”,加上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证券经营机构,这些构成了股市发展初期的机构投资者。但这些所谓的机构投资者无论是从资金实力还是所占有的市场交易份额来说都比较小。3月以后,陆续成立、组建了一些规模在20亿、30亿左右的新基金。下半年以后,在证监会“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政策的推动下,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不断壮大。那么这些机构投资者出现之后,对股市稳定性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加大了股市稳定性还是降低了股市稳定性,这是本文分析的一个重点。鉴于目前国内在研究机构投资者与股市稳定性多是从理论上进行一般的分析,很少既有实证分析又有理论分析的研究。所以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将做一个分时段的数量检验,来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实际影响。我们认为这种分时段的分析能较好的解决由于机构投资者出现时间不一致导致的定量分析的困难。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所处的股市正好是制度变迁经济中的一部分,初始融资体制不合理、股权结构的失衡、制度供给的不连续等都或多或少的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间接的影响到股市稳定性。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以上所述的各个方面有所涉及,往往只涉及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没能从总体上综合的阐述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对股市稳定性的特殊影响机制。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会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们的结论,并对结论做出合理的解释,最后提出我们认为能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并且能更好地发挥其稳定股市的政策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已取得的成果。

首先,在研究机构投资者与股市稳定性的定性分析上,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国外学者基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较为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的大部分实证分析表明:除了1987年的股市崩盘外,机构化趋势并没有加剧股市的震荡。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971)在《机构投资者研究》报告中对60年代末期以来出现的如火如荼的机构化趋势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机构化投资没有导致股市不稳定性的加强。josef.lakonishok,andreishleifer和robertw.vishny(1991)在《机构投资者是否导致市场不稳定:有关羊群效应和正反馈交易的证据》研究报告中指出,机构投资者不存在“羊群效应”和“正反馈交易”现象,也即机构投资者的存在至少不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见,richardw.sias在《波动性与机构投资者》一文中则认为机构投资者确实是引起股价波动加剧的原因之一。

国内对机构投资者的研究一般都认为,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资金规模、技术设备、操作理念、产品开发能力等方面与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机构投资者的产生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并未带来股市的稳定。冯恂()从制度创新、制度安排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情况,认为由于相应制度和条件的缺陷,机构投资者很难获得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想让机构投资者真正的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政府必须以市场规则来制定规则,以市场规则来培育机构投资者,并以市场规则来监管机构投资者。鼓励竞争,创造公开、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场环境,发展机构投资者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好的促进股市的稳定发展。孙兆斌(2002)分析认为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发生了一定的扭曲,不仅没有稳定证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但他同时指出决不能因此而否认机构投资者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更不能否认决策部门培育机构投资者的努力。认清造成目前机构投资者行为扭曲的因素,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会有积极意义。刘亮()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分析后认为机构投资者行为是造成市场波动异常的主要原因。李学峰()在做了数量上的分析后,认为股市波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失衡。班耀波,齐春宇(2003)从制度缺陷方面分析后认为,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损害了市场稳定。巨潮资讯(2001)的研究报告认为机构投资者由于资金运作金额巨大,往往对流动性有着很强的偏好,因此大盘股将成为机构投资者优先选择的对象,而流动性较差的小盘股将被机构投资者所冷落。另外,如果机构投资者得到较大的发展,市场主体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份额将逐步下降,其必然导致主力做庄难度的增加,因为机构投资者相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更容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会轻易跟风追涨杀跌,这样庄家想要顺利出逃难度就会加大。这样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市场投资者对大盘股的需求上升,对小盘股的需求自然的下降,导致大盘股的价格相对上升,小盘股的价格相对下降。这种股价结构的调整将有效地改变当前股市市盈率高企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市场泡沫,尤其是小盘股泡沫。这对于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上所述可知,在分析机构投资者与加剧股市波动的原因时,国内学者更多地强调了制度因素。

其次,在对股市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时,国内外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指标和计量模型。研究股市波动性的比较简单的指标是用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表示的,如吕继宏()曾采用传统的方差、标准差方法来估计股市波动率。也有用股价指数或个股的涨跌幅度、频率来研究股市波动情况的,如李学峰(2001)通过描述上证、深证指数的波动幅度来判断股市的波动程度。高潮生(2002)通过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股市比较认为中国股市的波动程度大于这些市场。在本文中,我们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来衡量稳定程度的高低。如前所述,波动程度大则市场稳定性差,反之波动程度小则市场稳定性好。

在计量模型的采用上,研究者多采用garch模型、egarch模型来研究经济(尤其是金融)时间序列。国内学者也有用这些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股市波动的,如刘国旗(2000)曾讨论过arch、garch模型在研究中国股市波动率时是否适用。赵留彦,王一鸣(2003)用garch、egarch模型对沪深股市的交易量、收益率及其波动性之间的相关性做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在将交易量划分为预期和非预期的两部分之后,发现非预期的部分不但与同期的波动正相关,还可以为下期波动提供预测信息。还有采用var方法(陈春华,2002)、市场模拟法等来分析股市波动的状况的。宋逢明等(2003),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深圳股市的稳定性,认为深圳股市的稳定性在后有所下降,但同成熟股市(它以s&p500作为对比)整个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偏大。上述这些研究大多认为中国股市波动比较剧烈,市场稳定性不是很好。

在文献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上述提及的研究中,有研究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对股市稳定性影响的,也有单独用某种数理模型来衡量中国股市波动程度的。但鲜有分析随着机构投资者净资产值占股票市场流通市值在不同时段的不同,作分时段稳定情况的对比分析的。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会在分析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不同时段就机构投资者与股市的的稳定情况作对比分析。

金融硕士论文篇五

当今,房地产行业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重要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房地产行业正日益显示出在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两方面不可缺少的功能,逐步发挥其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和导向的作用。房地产业开始、发展和稳定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巨额资金和多种金融服务的支持,这些都需要房地产金融发挥其作用。

房地产金融的含义是指房地产企业通过相关渠道筹融资和获得各种金融服务,包括信用渠道和货币流通渠道等,其对房地产的开发、建设、销售、消费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房地产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的是与房地产行业有关的一切金融活动,含义相对笼统。后者则表现在各种具体的金融形式上,包括设立住房储蓄机构,发行企业债券,房地产企业股票基金上市,设立按揭性质的证券公司等。

房地产开发、销售和消费时需要资金,房地产企业则可以运用多种融资方式和各种金融工具筹集和融通资金以支持需求,促进房地产生产的资金链循环,保障各项房地产工程稳定进行。

房地产金融的作用不仅仅只表现在房地产企业方面,同时也对改善人民居住水平,培育支柱产业,实现我国政治目标起到了保障作用。我国要想发展房地产业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要有长期且明确的房地产金融政策支持。

我国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是指我国的金融系统,特别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为房地产商提供金融服务,融通资金,办理结算业务时,遇到各种事先没有办法获知的不确定因素干扰,从而使实际收益偏离了预期收益,金融系统将要承受的各种风险。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房地产金融风险既包括可能的未知损失,同时也包括可能的未知收益情况,本文将着重研究的是未知损失方面。

房地产行业由于是高投资同时具有高利益的行业,决定其先天就是高风险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发展历史数十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组成结构明显的金融体系,其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为主,房地产基金,住房储蓄银行、合作社等其他融资方式为辅。这套体系表明房地产金融风险不再只是单独业务,某个金融机构的风险,而是整个房地产金融体系的风险。

1.房地产资金融通业务方面的风险。(1)信用风险。房地产相关企业或者住房消费者由于缺失信用所造成风险就是信用风险。由于他们向银行借款后无力偿还或者不愿偿还,导致贷款银行不能按时甚至无法收回本金及利息,造成了严重的信用风险。这种风险既可能是贷款前商业银行对借款人资信审查评估失误造成的,也可能是贷款发放后其他情况的变动造成的。

(2)流動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一种现金风险,由于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现金或者随时能转换为现金的其他金融资产,导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和满足客户取款要求。流动性风险有两种,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风险。前者指的是银行资产结构比例不合理,中长期贷款比例相比短期过高,而满足客户提款需要的现金不能完全通过现金和国库券弥补,同时融入现金的方法和渠道有限,最终结果是流动性不足,导致流动性风险。后者则是由信用风险引起的。

(3)资产负债结构风险。房地产行业在融通资金时,银行业资产结构中中长期贷款所占比例大,如果银行业的负债结构多以活期存款投入,就极容易造成风险。

(4)资产质量风险。如果中长期贷款中存在逾期不还、无力偿还和无法追索等质量差的贷款,就会形成坏账,银行业就会面临资产质量风险。

(5)利率风险。如果贷款利率下调、存款利率上调,或者说二者同向变动但利率差不断变小,都会造成风险,使银行在经营方面造成损失。在中长期贷款中利率变化很大,利率风险也就越大。房地产金融尤其是住宅金融的贷款期限一般都很长,自然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就会很大。

(6)通货膨胀风险。实际利率是剔除了通货膨胀率后的名义利率。在名义利率不变时,通货膨胀会影响实际利率,使其下降甚至变成负数,对银行业极其不利,造成银行业资金损失。

2.其它风险。房地产金融风险除了上述风险外,还存在很多其他风险,比如说银行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失误造成的操作风险;经营管理过程存在问题导致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国家相关政策变动造成的政策风险;房地产保险以及信托方面的风险;对法律不了解引起的法律风险等。

(三)房地产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1.房地产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近些年来,受到房地产行业暴利特点的影响,大量企业转进房地产市场谋求高利润,然而这些企业里能达到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标准的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依靠银行提供贷款来融资。有实际数字表明,全国房地产贷款中依赖银行贷款的在50%左右,而部分大型城市更是高达80%。银行因此间接甚至直接承受起房地产市场各环节的风险,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风险最终传递给银行,逾期贷款和呆滞资金使银行蒙受损失。

2.相关政策、法律不健全。目前我国存在一种比较极端片面的现象,某些地区认为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为了去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容易造成这些地方的经济增长过分依靠房地产开发。一旦出现开发商存在很差的资信、房屋竣工期限与质量都无保证的情况,银行便要承受这种以虚拟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风险。

3.银行与开发商信息不对称。在信息的了解程度上,开发商比银行更有优势。银行并不了解开发商的情况,也不了解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程度,而开发商直接掌握自身的全部信息同时深知房地产开发的风险。再加之我国个人和企业信用制度还不完善,极易出现空手套白狼的现象。

从根本原因上看,土地制度、商业银行管理体系、房地产行业复杂等综合因素造成了房地产金融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大对相关方面的改革力度从而来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如果我们仅仅从房地产金融运行规则和机制本身去考虑,结合相关的国际经验和根据中国当前国情,可通过以下几点加以防范与控制:

(一)创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发行证券来转移分担房地产融资风险。

目前我国一方面要控制银行信贷规模,另一方面要创造其他融通资金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转移风险,将风险分散在不同领域。这样一来,我国便可以基本解决房地产商过分依赖商业银行的问题。不仅如此,房地产企业还可以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融通资金。

健康稳定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不仅有利金融系统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和政治稳定也至关重要,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控制风险,引导各种金融机构能够合理公平的竞争,维持其健康稳定。同时,中央银行应加大调查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并能够精准分析,及时将相关信息公开,及时对相关不利态势发出预警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指导各金融机构的行为并严格监管。房地产市场其实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尤其在中国是半垄断性),当上调利率时,确实能够抑制住房需求,但并不会让房价降下来。开发商不会为了增加销售量去降价出售,他们往往会暂时不卖房,囤积住房,等到购买力恢复正常后反而去加价销售。因此,政府监管机构应抓住房地产问题的根源,比如说从土地方面入手,改善土地交易制度,加大政府对土地的监管,从根本上调节房价。

(三)建设房地产金融风险监测系统。

我国应该建设相关方面的风险监测系统,及时分析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及时预报风险,稳定持续的监测房地产金融体系。

(四)完善房地产金融的法律环境。

结合中国国情和国外经验,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有效防范控制风险,保障房地产金融市场稳定与发展。

(五)完善我国的个人以及房地产商的信用制度。

目前我国还处于个人和企业相关信息不完整,不平衡,大量信用缺失,信用制度不完善的阶段,应逐步建立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制度。通过信用制度约束个人和企业的行为,防范信用风险。

四、结束语。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金融的安全与稳定。加大防范和控制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力度,才能有效保障房地产业、房地产金融业以及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金融硕士论文篇六

abstract5。

第1章绪论7-9。

1.1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7。

1.2研究现状7-8。

1.3研究内容与方法8。

1.4创新之处8-9。

第2章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行为的行为方式9-13。

2.1本罪行为方式是否只限于“生产、销售”的论争9-11。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28。

abstract6。

第1章导言9-11。

1.1选题背景9-10。

1.2研究的目的意义10。

2.2.1现代社会的发展12。

2.2.3填补中国立法空白13。

3.1危险驾驶罪17。

3.2追逐竞驶的`成立条件17。

4.2.1酒驾行为的一般性特征21。

5.2.2追逐竞驶的认定28。

5.2.3“情节恶劣”的认定28。

5.2.4罪名的区别28。

5.3.1扩展危险驾驶行为定义范畴29。

5.3.2增设“多层级”量刑29。

致谢36。

abstract5。

绪言8-12。

0.1研究目的和意义8。

0.2研究现状8-10。

0.3研究思路与方法10。

致谢3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金融硕士论文篇七

关于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仍然存在着一些相关问题,那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政策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金融有很强的依赖性。与房地产相联系的房地产金融是指在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所进行的筹资、融资及相关金融服务的的总称。

摘要:房地产业与房地产金融存在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正由以往的粗放型的经营模式逐步转移到精细化管理模式。房地产金融是促进我国房地产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同样也随着房地产一起进入改革创新之路。论文研究了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了解决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地产金融金融风险金融体系。

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主要是因住房改革制度的需要。总体来说,没有具有长远、长效的`机制和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战略性目标,该这种仅相当于临时的、短期的种应急救援措施。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卓有成效的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形成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乱象现状。

(2)风险集中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发展缓慢。

在我国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消费者主要依靠信贷资金。而对房地金融市场来说,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行业体系只有银行才有能力支撑起来,我国的房地产二级市场的规模暂时还未成形,导致了在我国房地产二级市场当中,银行面临着住房抵押贷款在暂时无法抛售出去,使得银行的金融风险可控度不断在降低。

我国政府对房地产金融市场当中的二级市场还在进行摸索。12月15日,建设银行发行了30.17亿元外针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后,就暂没有发现其他银行发行类似的新产品。因而二级市场的融资担保严重缺乏有效机制,阻碍了房地产的融资渠道,二级市场中的资本的流动性无法得到提高,加重了一级市场的风险程度。

(3)尚未形成专业且独立、有效的房地产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目前我国有不少政府部门从不同角度上,各自的职能上对房地产进行监管,如住房城乡建设部、银监局、保监局等。多部门的监管模式,其应变市场的能力滞后,监管体系效率十分低下。另外,我国房地产金融支持体系大部分是非专业性房地产金融机构,专业性住房金融机构和能对住房融资评级、担保和保险等独立机构严重缺乏。与美国、欧洲等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比较起来,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和组织结构体系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

实体经济是以生产或制造产品并直接服务于生产或生活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主要进行资本运作,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影子经济。我国房地产金融行业应借鉴欧债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始终要坚持以金融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杠杆,落实依靠房地产发展带动其转型升级,最终促进房地产健康、持续发展。

(2)实行我国双线并行的房地产政策。

建议政府执行双线并行的房地产政策,困难户、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主要通过政府部门的保障房进行解决,而由市场经济来解决其他群体的住房问题。对于中等收入的家庭,政府应调控商品市场的商品房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提高中产阶级的家庭的支付能力。对于高等收入者,应由市场根据供需平衡关系进行处理,政府可借助货币手段调节房地产市场供给平衡,逐步建立我国特色的商品房体系和保障性住房体系。

(3)改革房地产金融市场,创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我国应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加大直接和间接融资手段。使当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得到彻底改变,促进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非常有限。主要是受到如下两方面的影响:第一,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达不到上市的条件,第二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监管部门严格限制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为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可尝试使用差别化政策措施,提高房地产融资资本比例。开拓其他的新的融资渠道,可以探讨引进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融资行列中。

(4)完善房地产金融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

首先,应从立法的角度上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国家要对房地产融资从法律层面上进行研究与探讨,通过法律来确立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利益。其次,应形成分业监督管理的机制,形成具有实际效能的分业监督管理。各部门间政策的协调性应要加强,在办事流程上无缝对接,在政策上避免出现矛盾的情况和法律上的空白。最后,加强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一是对房地产的资产证券化的逐步构建风险预警系统。二是,加强对预警系统的风险的监管力度。三是,加强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的监管。

参考文献:

[2]杜光平.中国住房金融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

[3]董藩,王家庭.房地产金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宋鉴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新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08).

金融硕士论文篇八

绪论9—10。

一、德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0—13。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10—11。

1、人的全面发展是具体的、实践的10。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10—11。

(二)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11—12。

1、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1。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11—12。

(三)高职德育面临的社会背景12—13。

二、基本原理及文献综述13—16。

(一)基本原理13—14。

1、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教育观13。

2、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13—14。

3、公共组织的职能之一14。

(二)文献综述14—16。

1、国内主要相关文献14—15。

2、国外学校德育改革的趋势15—16。

三、高职德育现状问卷调查材料分析16—19。

(一)用工单位实践检验后的信息反馈16—17。

1、承受能力较弱,进取心不强16—17。

2、缺乏责任感,协作能力差17。

3、组织观念淡薄,自我约束欠缺17。

(二)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对德育的看法17—19。

1、德育课效率低下17。

2、教师重言传轻身教17—18。

3、德育课考评方式单一18—19。

(三)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方面日常表现19。

四、德育缺乏实效性的原因19—26。

(一)忽视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19—20。

1、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与普通高校德育工作的不同19—20。

2、高职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的不同20。

(二)德育管理领导不力20—21。

(三)德育目标空洞、笼统21—22。

1、德育目标欠具体21。

2、德育目标欠务实21—22。

3、德育目标欠合理22。

(四)德育方法简单、陈旧22—24。

1、德育的主体定位偏差22—23。

2、德育出发点错位23。

3、德育脱离生活实际23—24。

4、德育实施缺乏潜移默化24。

(五)德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24—25。

1、德育队伍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不足24。

2、德育队伍师德水平不够24—25。

(六)德育评价体系不健全25。

1、缺乏德育工作评价25。

2、学生品德评价方法单一25。

(七)德育过程衔接不紧密25—26。

1、重学校轻家庭、社会功能25—26。

2、重德育教师轻其他员工作用26。

3、重教轻学、重知轻行26。

4、重课堂轻环境、活动作用26。

5、重阶段教育轻过渡衔接26。

五、提升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26—39。

(一)重视特殊性、加强针对性27—28。

1、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27。

2、正确看待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27—28。

3、重视提升个人人格魅力28。

(二)强化认识、加强领导力28—29。

1、认识德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8。

2、建立责、权、利一致的德育管理体制28—29。

(三)德育目标管理科学化29—30。

1、德育目标要具体、务实29。

2、德育目标要有效实施29—30。

3、德育目标实施成果要客观评价30。

(四)认真钻研德育方法30—34。

1、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几种模式30—32。

2、灵活运用德育方法的几个注意事项32—34。

(五)德育队伍素质的提升34—35。

1、重视选拔培养德育队伍34。

2、提高全员师德水平34—35。

3、加强德育队伍管理35。

(六)完善德育评价体系35—36。

1、德育工作评价36。

2、德育结果评价36。

(七)构建德育网络合力育人36—39。

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学校德育的作用37。

2、家庭对于学校德育的作用37。

3、大众传媒对学校德育的影响37—39。

结语39—40。

参考文献40—41。

致谢41。

金融硕士论文篇九

1.1系统开发背景。

1.2国内外研究技术开发状况。

1.3解决的主要问题。

1.4本文的主要工作。

1.5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需求分析。

2.1系统概述。

2.2系统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2.3系统需求获取模式。

2.4系统需求问题描述。

2.4.1系统功能性需求。

2.4.2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第3章系统架构设计。

3.1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

3.2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网络架构、安全架构、系统逻辑、部署架构、实现架构、数据。

架构等几个方面,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撰写。)。

3.3系统功能架构。

第4章系统详细设计。

4.1系统建模。

4.1.1系统的静态结构图。

4.1.2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4.2系统数据库设计。

第5章系统实现与测试。

5.1系统总体实现。

5.2-5.n具体关键实现。

5.n+1系统测试。

5.n+1.1系统测试的环境与方案。

5.n+1.2系统测试数据与过程。

5.n+1.4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第6章结论。

论文主要内容写作说明。

中外文摘要。

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一般为600--1000字,或者a4纸张一页或一页半为好。中文摘要应以最简洁的语言对自己的论文及工作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课题的背景,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工作和方法,以及项目实施后的效果,是全文的一个高度概括。摘要主要是对自己独立工作的总结,用3~4自然段把自己的工作概括清楚。摘要应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用句应精炼概括。

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之间用分号相隔。关键词应体现论文的主要内容,词组符合学术规范。

外文摘要:外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一致,要语句通顺,语法正确,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并在其后列出与中文相对应的外文关键词。

1.绪论。

绪论简要说明系统设计开发的背景、从国内外相关领域以及用户角度介绍有关的开发技术分析,采用技术的原因,需要多查询一下资料,可以是专业知识知名网站,以及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论文的重点工作等。每章节抽出几个核心的`工作,一般通俗的有关技术知识,在绪论中不必赘述。

为了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所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开发方案作了充分论证设计,绪论应单独成章,列为第一章,并用足够的文字叙述,一般为7000--10000字。

2.论文的主要内容。

论文主体内容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与测试等4个部分,该部分是论文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便可读。

金融硕士论文篇十

房地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房地产的投资周期较长,规模较大,房价较高,需要金融行业的资金支持。且在金融行业中,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房地产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然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伴随着较高的金融风险,银行信贷风险和其他方式的融资风险都会导致房地产行业面临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金融风险受到房地产企业和社会各领域的关注。房地产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抑制方法。探索抑制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建议,不仅能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1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

首先,银行房地产信贷集中度较大。房地产对银行的回报率较高,很多商业银行都愿意向房地产企业贷款。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房地产信贷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但是,我国中央银行缺乏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有效制约,没有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科学的指导与监管,导致房地产信贷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出现非理性增长的现象,进而引起房地产泡沫膨胀,加大了房地产信贷风险。其次,不良房地产贷款会影响房地产信贷安全,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具体来说,如果房地产信贷资金被房地产企业套牢,那么金融机构会产生优良资产,导致优良资产的获利能力较小,无法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进而产生经营风险。再次,土地储备贷款存在着较大的隐性风险。随着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政府部门垄断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拍卖所得成为了政府部门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土地储备贷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盲目收购大量土地而不考虑市场需求会导致土地无法卖出,贷款难以偿还,进而引发信贷风险。最后,房地产开发存在着较大的贷款风险。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开发的负债率高居不下,维持在70%以上,远远超过了国际上规定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且很多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质量不高,经营难度逐渐加大,信贷风险逐渐上升。

1.2其他房地产融资方式风险。

房地产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会将信贷风险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转嫁到股票投资者身上。但是,如果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股市的健康发展。另外,由于房地产项目的风险较高,资金用量较大,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机制不完善,很多房地产企业无法按期偿还债券,进而产生经营风险。

首先,房地产投资与房价成正比,房地产投资越大,房价越高。且房价上涨会带动房地产投资。但是,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供求不平衡,房地产总供给远远低于房地产的需求量。其次,金融過度支持极大的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而银行信贷资金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链条,如果银行信贷资金出现问题将会使房地产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风险。再次,宏观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到房价。这是因为,在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能力和投资需求不断上涨,住房需求也不断增长,导致房价不断上涨。并且房地产开发企业会根据居民的住房需求不断加大房地产投资,资金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3.1抑制过度投机投资。

首先,政府应加强重视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积极运用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抑制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性需求,进而达到抑制房价的目的。因此,政府应对购买第二套和第三套方的消费者采取政策限制,避免投机性炒房。对于在短期内频繁倒卖住房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政府应采取相应的税收政策,提高税率。另外,对于房屋空置问题,国家应积极实施房屋空置税,提高投机炒房者的投机成本,减少投机炒房的现象。

3.2落实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资金主要指金融机构在投保时缴纳的保费,落实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避免商业银行出现存款挤兑现象。并且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加强对风险的控制,抑制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扩散,进而保持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应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工作,对各金融机构的资金管理进行监督,降低金融风险。

3.3银行积极控制信用风险。

首先,我国应积极实施个人征信制度,根据个人的信用卡、消费信贷等状况对消费者的信用程度进行评估,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银行应在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征信信息共享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共享个人信用信息。另外,政府应积极加快法律体系建设,出台相关的征信制度法律规定,为个人征信制度提供立法保障。其次,我国应积极完善房地产开发商的征信制度,对泛地产开发商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房地产开发商的信用状况制定相关的贷款标准,对信用良好的房地产企业可以予以贷款优惠,而对于信用较差的房地产企业,银行可以限制这些企业的贷款,避免信贷风险。

金融硕士论文篇十一

3、我国银行软件外包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4、货币政策对房地产需求影响分析。

5、物流企业仓单质押业务风险评价研究。

6、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中的应用研究。

7、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金融风险: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8、中国对东北亚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

9、中美bit及其对中美相互直接投资影响研究。

10、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关联与中国通货膨胀传导机制。

11、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12、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非平衡发展关系研究。

13、中美双向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14、北京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研究。

15、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16、新型农场投资机制研究。

17、海洋油气业金融风险研究。

18、股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影响的研究。

19、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20、货币政策、企业成长性与税收筹划。

21、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现金股利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

22、上市公司对子公司多元化股权投资与资本成本。

23、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银行使用意愿研究。

2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融资风险评估。

25、外商直接投资对辽宁省对外贸易影响的机理及实证研究。

26、我国银行业最优税负问题的研究。

27、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变化研究。

28、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效率实证分析。

29、民营银行边缘性进入的声誉壁垒与声誉机制设计。

30、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与市场定位研究。

31、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中国的路径选择。

32、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乐观倾向研究。

33、日韩利用fdi战略研究及中国加大对日韩投资的政策建议。

34、心理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

35、中外影子银行监管比较研究。

36、金融脱媒背景下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分析。

37、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及利率风险分析。

38、投资者信心变化与股价波动关系研究。

39、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冲击的研究。

40、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41、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市场化转型研究。

42、基于硅谷银行模式的我国科技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43、离岸市场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44、宏观信息冲击下的创业板短期过度反应行为研究。

45、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股价效应研究。

46、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需求分析。

47、企业金融关联性风险图研究。

48、金融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

49、农村供应链金融风险扩散机理研究。

50、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摩擦与企业融资约束关系的计量研究。

金融硕士论文篇十二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市场化住房体制改革以来,房地产金融得到了发展,在调节房地产市场运行、维持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我国房地产金融相对其他金融市场而言起步较晚,整体来说市场还不够成熟,结构相对单一,发展程度落后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水平,其对房地产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所以,我们要明确房地产金融的意义,寻求途径改善房地产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支持其创新,让我国房地产金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房地产金融是指围绕房地产行业的开发、销售、购买等各个环节,通过信用渠道、货币渠道所进行的各种筹融资活动和相关金融服务的各种资金融通活动的总称。房地产具有金融产品的特性,根本上来说具有金融的属性,企业通过房地产金融可以进行价值转换。从目前发展来看,房地产投资有着越来越大规模的资产需求,房地产与金融结合发展创新吸收社会资金,通过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向房地产企业提供广泛的资金来源,是前进方向。

(一)促进资金流通。

房地产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作用即是促进资金的流通,房地产金融在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等方面,给房地产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房地产金融创新在市场产品的开发与供给上,让投资者的投资范围更加广泛,市场的金融体系和市场的流通渠道拓宽不少,投资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投资者的资金限制也减少了,并且得到了很高的回报率,确保了金融资金的流通。

(二)提高经济效益。

创新和发展房地产金融,有助于融通社会资金,缓解由于房地产企业资金不足且依赖于银行借贷造成的风险集中情况,房地产企业发展带动居民消费,证券市场发展,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增加多环节资金使用,加快企业和银行等主体的经济代谢,提高经济效益。

(三)增加社会福利。

增加社会福利是房地产金融创新的重要作用之一,同时是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特色,房地产金融创新给大众消费者创造更多种类的金融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房地产金融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压力,从而促进消费的增长,带动社会福利的不断提升。

三、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不足之处。

(一)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存在局限性。

在我国,房地产的融资渠道主要在于银行信贷,由于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投资房地产有着巨额利润,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愿意进入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信贷额度占银行信贷比重非常大,导致资金风险集中,银行也承担着绝大部分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由于房地产行业对资金需求量大,从开发到竣工每个环节都是很大的支出,直到销售或者出租时才能获得收益,期间费用也极其高昂,像广告宣传费用、办公费用、员工工资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中有七成以上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相比而言,在西方发达国家,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一般不从商业银行获得,更多是靠各类基金进行融资。比如美国的房地产资金来源比重为15%是银行贷款,70%是企业其他渠道融资而来。很明显,单一的融资渠道造成了风险过度集中,一旦從买地到开发、建设、销售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资金回流受阻,房地产金融市场动荡,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稳定。

(二)房地产金融创新产品较为单一。

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产品种类不足,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层次较低,房地产类股票、债券、信托、基金等金融工具发展还比较滞后,而且,房地产类金融产品设计合理性较差,比如房地产信托产品期限短,比较多在1-2年,但房地产行业开发需要更长的周期,一般长于两年,房地产信托产品期限短于房地产企业开发期限,造成了这种金融工具对解决房地产企业流动性不足的有效性并不明显。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主要发展的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市场容量还有待提高,发展不足,发展空间不够完善,缺乏信誉的市场无法满足房地产金融市场投资者与消费者的需求,单一的银行体系阻碍了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发展,有必要建立多层次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运作,离不开强大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比如便捷的融资平台、服务咨询渠道、经营管理建议等等。而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不够健全,甚至存在较多的漏洞与空白,在这种环境下,房地产企业的`信贷、咨询等业务无法充分开展,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会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不断暴露,最终对企业的生存造成致命的影响。因此应该完善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从而提高房地产金融的发展质量。

(四)金融机构的参与比较有限。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通常只包括开发商、银行和购房人三者,金融机构的参与较少,市场化水平还比较低。因为缺少机构投资者的参与,难以发挥出其他市场参与者在平衡供求,稳定房价上面的作用,导致开发商在销售住房时,常常会出现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使得销售成本造成的房价波动加剧,同时提高了给开发商贷款的银行的信贷风险,也不利于发挥出其他金融机构对市场的贡献度。

(一)实行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针对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有限性造成的银行信贷风险集中问题,应采取相应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分散投资风险的措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企业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打破传统融资概念的局限,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拓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融资条件。实现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首先要积极推动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将银行释放出的贷款转卖给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能够分散和转移银行信贷风险、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提高银行资金流动性。目前房地产金融证券化发展确实缓慢,因此我们要提高对证券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敢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尝试,从而真正发挥证券化的作用。3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这标志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正式拉开序幕。建设银行于当年年底发行了“建元”,意味着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上真正意义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的创立。

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产品的种类不足、质量差,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金融创新的进程,因此,房地产行业要关注对金融创新产品的丰富,以此吸引投资者、消费者的关注,从而促进与房地产有关的股票、债券等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充分发展、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住房产业投资基金、住房债券、房地产信托、指数化等金融产品,在确保金融产品的安全性、规范性与创新适度性的基础上,加快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吸收社会资金进入房产开发和保障领域。例如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目前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了更好推动我国reits的发展,应充分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首先,应参照西方国家的相关法规,对我国房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相关法规进行完善,对房产产权的登记、交易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修订。其次,应对信托机构等加强监督和管理,强化信托行业的自律机制,保障reits的规范发展。第三,要完善信息的公开化制度,让信息的需求者能够及时快速得到房产信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和金融信息等,推进我国reits的发展进程。

一个发达的、健全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是由一级、二级市场都健康全面发展的多层次市场组成的。一级市场是发行市场,包括如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房地产开发信用借贷市场等;二级市场是流通市场,是房地产信用的再交易、再流通市场。而我国现有情况下,相对于一级市场的快速发展,二级市场处于萌芽状态,两级市场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完善金融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一级市场完善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二级市场。合理适度开发住房抵押贷款的股票市场和证券,进行不断的交易,并且不断地流通,分散一级市场的风险,对债权进行转移。通过对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缩小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发展差距,在注重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发展的同时,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积极探讨发展房地产二级市场,促进二级市场创新与发展,突破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的瓶颈制约。

(四)增强房地产金融机构的作用。

同我国住房由开发商直销的方式不一样,国外很多开发商在进行住房销售时是通過投资机构以代销的方式来实现的,对那些不能按时销售出去的房子,投资机构先用自己的钱将其买下,再进行销售。不仅如此,机构投资者在住房市场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现象时,可以抛出和持有住房来缓解供求变化带来的房价波动,与我们所理解的投机不同,这种方式更多的是起到平衡供求,稳定房价的作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可在我国增加房地产贷款担保机构、房地产保险公司等房地产金融机构的数量,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可由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成立房地产贷款担保协会,给房地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规划合理化,采取这样的方法,为居民提供资金担保,减小了居民对于资金的忧虑。再者就是成立专门的房地产金融保险公司,公司可开展房地产抵押贷款保险、项目保险等保险业务,更好地为金融创新提供服务,形成一个健全而完善的房地产金融机构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尽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也是迫在眉睫,集中注意力多方面稳健发展房地产金融创新市场,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有序高效运行,推动宏观经济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