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基层行政公文范文(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9:01:51 页码:13
基层行政公文范文(汇总9篇)
2023-11-20 09:01:51    小编:ZTFB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写一份总结能让我们停下来思考,反思自己的表现。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的把握,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不可遗漏或忽视重要的细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层行政公文篇一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行政伦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基层行政伦理促进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公务人员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进行科学的经济决策的重要条件是具有较高的行政伦理素质。如果没有具备较高的行政伦理素质,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要发展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政府良好的诚信形象,也将促进社会公众对国家的信心,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基层行政伦理促进和谐社会的政治发展。具有较高行政伦理水平的政府体现为一种文明的政治理念,它要求政府是一个公正、透明、法治、责任、廉洁的政府并体现出平等、正义等进步价值。政府守信、公正、公平也是政治制度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基层行政伦理促进依法行政。只有政府信守“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承诺与行政理念,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最高权威,才能有力地推动依法治国,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广大国家公务员的道德风貌发生了积极的转变。他们不仅保持和发扬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道德宗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而且,一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也正初步形成。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基层行政伦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1、政府信用缺失。一是行政规则随意多变。决策过程不民主和不科学将导致政策的不切实际、互相冲突、变化多端,使行政相对人无所适从。二是行政行为公信力受质疑。行政机关不能及时有效公开行政规则以及其他理应公开的社会公共资信。社会实际存在的信息与公众能够得到的信息不对称,其后果只会使政府公信力受损。以上这些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本质是行政权力主体放弃或违背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进行非公共的活动,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

2、服务意识淡泊。部分政府机关“坐、等、看”思想观念尚未根本扭转,服务对象不清,主动服务意识淡薄,对服务行政[抱冷漠和消极的态度,这就颠倒了公共行政的目的与手段,背离了公共行政的宗旨。市场经济使传统的行政伦理体系受到了冲击,传统的道德说教连同计划经济体系一同淡化,许多政府部门责任意识缺失,公仆意识淡薄,,严重腐蚀了行政权力。

3、本位主义比较明显。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一些公务员在社会比较中出现了较强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失落感,于是,在本团体与其他团体、与国家利益的分界处,极力地维护本团体利益,有的甚至利用本单位的职能权力去谋取小团体利益,损害国家和其他团体利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公共行政的实践面临着诸多挑战,削弱建设和谐社会的政府力量,危及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的政治稳定,损害了民族精神、向上信念和凝聚力,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要使行政伦理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1、加强行政主体的伦理教育。行政伦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行政伦理教化和行政伦理养成,以内化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人格,实为治本之策。首先,行政伦理教育、培训法制化。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公务员行政伦理教育和培训。在方式上应该灵活多样,脱产和在职相结合,定期和临时相协调。其次,借助榜样示范,选取符合政府需要的价值观。公务员和领导干部要向榜样看齐学习,强化正面典型的示范诱导作用。再次,重视思想教育,将传统与当代教育结合起来进行,使广大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行政道德重建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2、强化社会监督。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营造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限制和约束个别的伦理失范行为,督促政府重诺、守诺,取信于民。推动政府的科学决策,促进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使各项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轨道,这样,我们的政府才能真正地取信于民。

3、创新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政府官员或政府公务人员等行政主体所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人群关系及价值观念。行政文化的创新与进步,将促进行政伦理观念的变革,保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健康地进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文化的价值取向上,应强化国家公务员是普通公民的正确观念;在管理文化上,公务员要养成民智集中者的行为习惯;在文化心理上,培育公务员是普通劳动者的健康心态。

4、加强行政伦理法律建设。进行道德立法和道德制度化建设是行政伦理建设的外在保障。在鼓励公务员的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强化道德他律性,把褒扬和惩治结合起来,让守德者获福,败德者获罪,切实保证行政伦理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约束。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主义需要行政伦理的支撑,我们要发挥优良的行政伦理优良传统,改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行政伦理观念,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卓娅,论服务型政府中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5)。

[2]、王文科,公共行政的公共利益追求及其伦理诠释,《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1)。

[3]、林炳淦,基层政府行政能力的伦理价值,《福州党校学报》,,(6)。

基层行政公文篇二

安贞社区位于本市朝阳区北三环路沿线,社区居委会委员全部由选举产生。作为北部城区重要的综合居住区域,安贞社区在区委、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下,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了社区管理的发展。随着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影响社区发展、社区自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今年8月我对安贞社区管理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参观,对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实际上的效果不明显;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我结合工作对40人进行了调查,当问到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时,有28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机构,只有8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还有4人不清楚。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禄,为人分忧”;“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认为社区居委会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理所应当地完成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3、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含街道)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居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或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就得需要4000-5000元。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96156网站延伸到了各个社区居委会,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统一配发了,但日常的上网费和消耗,一年也需要4000-6000元。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3000多元。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600元。

100元。

1100元。

无副主任600元500元100元1000元委员600元400元100元900元但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900-1100元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二、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区委办局在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二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

基层行政公文篇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司法行政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重视。作为司法行政志愿者的一员,我有幸参与基层工作,亲身感受到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司法行政部门的各项工作,也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充实。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经历,对参与基层司法行政志愿服务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需要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在我的志愿服务中,我发现与居民、社区和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非常关键。只有通过与他们的积极沟通,我们才能准确了解当地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在与居民的交流中,我们也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服务质量。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

其次,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法律法规,还需要熟悉行政管理、社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并及时解答居民的疑问。此外,我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例如调解、协商、宣传等,以便更好地履行志愿服务的职责。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再次,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司法行政工作的核心是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他们的法律问题和困扰。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在我的工作中,我时刻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以居民的需求为中心,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问题。每个案件和每个居民都需要我们的认真对待,我们要坚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另外,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需要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志愿者,我们不是独自工作的,而是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志愿者密切合作。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治安稳定和社区和谐。在我的参与中,我积极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公安机关等单位保持联系,共同开展各项活动和项目。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需要具备耐心和毅力。在我的志愿服务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有时候遇到的问题并不容易解决,需要反复耐心沟通和协商。有时候还需要面对居民对工作的抱怨和不满。然而,我坚信只要我们有耐心和毅力,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参与基层司法行政志愿服务,需要具备沟通能力、专业知识、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耐心和毅力。只有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志愿服务的职责,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为社会进步和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层行政公文篇四

20世纪70年代以来,行政伦理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行政伦理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学者们主要就行政伦理的涵义、意义以及在我国的建构和运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本文试就其研究现状作如下综述.

作者:王进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刊名:理论前沿pkucssci英文刊名:theoryfront年,卷(期):“”(7)分类号:b822.9关键词:行政伦理道德规范行政伦理建设

基层行政公文篇五

近年来,行政单位基层挂职成为培养干部、推进地方发展的一种新兴方式。作为行政单位挂职的一员,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基层挂职的重要性以及在挂职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收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我对基层挂职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第一段:挂职的意义和目的。

基层挂职是我国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通过把干部派出到基层单位,实际参与和负责地方发展工作,不仅可以锻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让干部深入了解基层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挂职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第二段:挂职的挑战和困惑。

挂职在基层单位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首先,基层单位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较为艰苦,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简陋,需要适应陌生的环境。其次,基层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较重,要求挂职干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由于基层单位的工作对象是广大群众,挂职干部需要充分了解和关心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并通过工作为他们解决问题。这些困惑和挑战需要我们具备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三段:挂职的收获和体验。

尽管基层挂职存在各种困惑和挑战,但同时我也获得了很多收获和体验。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验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在基层单位工作期间,我经常深入到农田、工地、企业等地,亲身感受到了几百万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数千名工人的辛苦付出。其次,基层挂职让我锻炼了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组织协调能力。在挂职期间,我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例如乡镇干部、村民、企业家等,通过与他们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这使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最重要的是,挂职还让我深入了解了基层问题,加深了对民生的关注,对发展方式方法的深刻认识,这将对我未来的工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四段:挂职成果的体现和评价。

挂职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地方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基层挂职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并推动了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实施。通过组织调研和资源整合,我成功地推动了一项电商扶贫项目的落地,帮助一批贫困户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和脱贫致富。此外,我还与企业合作开展了一项环保治理项目,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这些成果的体现是挂职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对我个人挂职工作的较高评价。

第五段:个人的收获和展望。

在挂职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工作的辛苦,也收获了成长与进步。我学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提升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并从实际工作中加深了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决策的理解。同时,挂职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树立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对未来,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推动地方发展和实现国家目标贡献力量。

总结:基层挂职是一种既有挑战又有收获的工作方式。我们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推动地方发展和实现国家目标贡献力量。挂职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机会,只有真正关心群众、扎根基层,才能深化对基层问题的认识,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

基层行政公文篇六

行政主管的主要职责在综合管理部经理的领导下,负责行政资产、行政事务等工作的组织开展,为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提供有效支持和协调。其具体职责如图4-1所示。

职责1负责制定行政工作的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计划、预算方案,并报上级审核审批。

职责2办理和妥善管理企业各项证照、资质证件等,并配合相关部门的年检工作。

职责6负责企业办公设备和其他行政财产物资进行登记、造册、定期盘点等管理工作。

职责7组织来客接待、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工作和其他外联工作职责8对行政人员进行人才储备与培养、绩效考核审核等职责9按时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图4-1行政主管岗位职责二、监察主管岗位职责监察主管的主要职责是依照企业领导指示或外部要求,监督企业各部门和相关人员遵守规章制度、规范纪律的情况,及时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处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其具体职责如图4-2所示。

行政助理协助上级领导完成企业行政事务性工作及综合管理部的日常事务工作,以保证日常办公行政事务顺利进行。其具体职责如图4-3所示。

职责4负责督办上级领导向相关人员交办的专项事务。

行政专员的主要职责是在行政主管的领导下,计划安排日常行政办公事务并执行,保证。

职责4协助行政主管编辑和发行企业内刊,发挥舆论的导向性作用职责5本企业内部图书、报刊、资料的管理职责6及时完成行政主管交办的其他工作图4-4行政专员岗位职责第二节日常事务管理制度一、文件管理制度文件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

通过对公司内部文件控制流程进行管理,使文件管理控制工作更加系统、科学、规范、高效,以保证各部门及人员及时、正确地使用有效文件,提高工作效率。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中的“文件”包括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产生或所需的文件资料、公司业务往来公文以及公司对内发布的所有流程、制度、作业标准与规范、作业指导书等。

根据公司各类文件的性质进行纵向层级划分,可分为下列五级文件。具体如下表所示。

公司内部文件各层级内容范畴文件等级文件内容。

一级文件公司章程、基本法、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公司营运资质证照等二级文件公司核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等三级文件公司日常工作流程和制度四级文件各部门、车间内部文件五级文件各类记录第3条管理职责划分。

(1)各级主管副总主要负责所辖职责范围内的文件进行审核、批准工作,其中,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还承担着对公司各类体系文件进行定期评审的职责。(2)总经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公司一级文件的组织编制、审核,以及二级文件的会审组织工作。

(3)综合管理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解释与修订工作,并由其行政专员负责公司营运、资质类文件资料的保管;其中,综合管理部下辖体系文件管理室,并由其文控员专职负责公司各类体系文件的统一编号、收发、存档、作废等管理事宜。

(4)各职能部门负责对各归口职能和分管业务线的有关文件的编制和副本保管工作。

第2章公司内部文件编码细则。

第4条公司内部文件的编码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1)第一部分:公司代号,代码为×××。

(2)第二部分:层级分类代码,代码分别为1、2、3、4、5。

(3)第三部分:大类代码,代码分别为综(综合管理类)、制(生产制造类)、市(市场营销类)、研(研发类)、其(其它类)等。

(4)第四部分:小类分类代码,代码分别为目标(目标计划类)、人力(人力资源类)、办公(办公类)、总务(总务后勤类)、保卫(保卫类)、生产(生产类)、质管(质管类)、项管(项目管理类)、产研(产品研发类)、其(其它类)等。

(5)第五部分:文件流水号,代码为001,999。

第6条公司一级文件,由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编制。一级文件编制完成后,需经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审核后,交由公司总经理审批。

第7条公司二级文件,由各业务归口部门协同流程协同作业部门共同编写。二级文件编制完成后,由总经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会审。经会审后,二级文件需交总经理审批。

第8条公司三级文件,若其覆盖范围超过2个(含2个)职能部门,其编制工作由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并交主管副总审核后,交总经理审批。具体分工如下。

(1)目标类、计划类三级文件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交分管运营副总审核。

(2)人事、行政、总务类三级文件由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编制,交分管行政副总审核。

(3)财务类三级文件由财务部负责组织编制,交分管的财务副总审核。(4)生产制造类三级文件由生产部组织编制,交分管的生产副总(或厂长)审核。

(5)市场营销类三级文件由营销部及相关部门组织编制,交分管的营销副总审核。

主管副总。

导书》、生产部的各工序《生产作业指导书》等。

第10条除部门、车间内部文件外,其它公司内部文件在内容审核后,必须交综合管理部或体系文件管理室进行有关文档格式、文件内容重复性与冲突性的二次审核。二次审核合格后,各文件编制部门方可送交相关批准人批准。

第4章文件发放管理规定。

第11条所有公司内部发布的文件均需由综合管理部制定分发号,加盖“受控”章才能发放。每份文件不同的复印件必须注明不同的分发号,以便追溯。

第12条体系文件需由体系文件管理室文控员负责发放管理工作,其它内部文件的发放由综合管理部行政专员负责实施。

第13条根据文件发放批量划分,文件发放主要两种情况:大批发放与零星发放。

(1)大批发放时,应建立《公司内部文件配置、发放与回收登记表》,并报各文件归口职能部门的分管副总审批。

(2)零星发放时,应建立《公司内部文件发放与回收登记表》。

第14条文件领用人应在《公司内部文件配置、发放与回收登记表》或《公司内部文件发放与回收登记表》上签名后,方可领取注有分发号和“受控”状态标识的文件。

第15条领用部门领到文件后,应及时建立《收文登记表》。第16条文件发放完毕后,综合管理部行政专员或体系文件管理室文控员应及时对文件进行分类、归档保存,并更新《公司内部文件清单》。

第5章公司内部文件使用与借阅规定。

第17条文件使用部门应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文件内容宣贯、培训,将文件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场所),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正确地使用文件。

第18条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使用部门可填写《文件领用、借阅申请表》,申请更换或增发。

(1)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2)根据使用需要须新增、改版时。(3)文件丢失需重新领用时。

第19条《文件领用、借阅申请表》需经综合管理部审批后方可实施更换或增发。更改或重新领用时,使用原文件分发号;增发时,应按原分发号顺序新增一个分发号。

第20条公司内部文件借阅规定如下。

(1)当其他公司或个人需借阅文件时,应填写《文件领用、借阅申请表》,经综合管理部或体系文件管理室批准后,行政专员或文控员方可办理借阅手续,并负责催讨。

(2)借阅时最长时间不得超过半个月。

(3)公司内部各部门、各车间需借阅文件时,应经综合管理部或体系文件管理室审批和登记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借阅时,行政专员或文控员要负责明确借阅期限与催讨工作。

第6章公司内部文件更改、回收、作废与评审规定。

第21条公司内部文件在使用时若遇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行修改。(1)公司现行文件与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法规及行业标准相冲突时。

(2)文件内容与客户的需要相矛盾或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时。(3)文件的内容不正确、不适合或操作性不强时。

(4)有更合适、更先进的或更具可操作性的产品标准、操作方法、管理手段时。

第22条文件修改程序规定如下。

(1)公司一级文件修改或其它各级文件大批修改时,公司应专门成立文件修改小组进行运作,修改完后的审核、批准、发放使用以及旧文件回收均按本制度的相关条款执行。

(2)文件需要更改时,由文件编制部门填写《文件变更审批表》并附具体修改内容,交文件原审核人审核、原批准人批准后方可进行文件更改。

(3)文件更改由综合管理部行政专员或文控员按《文件变更审批表》负责组织实施。更改可采取划(改)或换页等方式,同时要做好修改状态标识的更改,在修改处加盖“更改”章,更改应覆盖该文件发放的所有场所。如采取换页的形式,应将原未更改的页面回收。

第23条文件回收与作废规定如下。

(1)当文件改版或修改时,会产生大量的作废和失效文件。行政专员或文控员应做好作废文件的回收、登记和标识区分工作。

(2)作废文件应进行定期处理。行政专员或文控员应填写《作废文件审批表》交部门主管批准后方可处理,将作废文件保留一份,并另加盖“作废存留”标识,归档保存一年备查,其他的进行销毁。

第24条文件评审规定如下。(1)综合管理部经理应定期组织行政主管、行政专员等相关人员做好文件评审工作。

(2)文件评审的时间可与体系文件的管理评审相结合,评审内容包括现有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确定文件修改清单和文件新增清单,以持续改进文件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第7章附则。

第25条本制度由综合管理部编制,解释权归综合管理部所有。

档案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文件资料的保管、借阅回收、销毁工作,发挥档案价值,防止公司信息泄露,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档案管理体系。

(1)公司成立两级档案管理体系,综合管理部下属档案室为公司档案主要责任单位,综合管理部的行政专员为兼职的公司档案管理人员;公司二级管理部门为本单位文档保管部门,均应指定专人兼职负责。

(2)档案分类、目录、编号的原则由综合管理部统一制定。公司的档案库应与公司的其他资料库,如工程施工、设计资料库等分开管理。密级档案必须保证安全。文书结案后,原稿或正本应归档,需经常性使用的,应留副本使用。

第2章文件、档案整理第3条文件点收。

文件结案移送归档时,根据如下原则点收。(1)检查文件的文本及附件是否完整,如有短缺,应立即追查归入。(2)文件如经过抽查,应有管理部门主管的签认。

(3)文件的处理手续必须完备,如有遗漏,应立即退回经办部门科室。(4)与本案无关的文件或不应随案归档的文件,应立即退回经办部门。(5)有价证券或其他贵重物品,应退回经办部门,经办部门送综合管理部签收后,将文件归档处理。

第4条文件整理。

点收文件后,应依下列方式整理。

(1)中文直写文件以右方装订为原则,中文横写或外文文件则以左方装订为原则。

(2)右方装订文件及其附件均应对准右上角,左方装订则对准左上角、理齐钉牢。

(3)文件如有皱褶、破损、参差不齐等情形,应先补整、裁切、折叠,使其整齐划一。

第3章档案分类。

第5条档案分类应根据内容、部门组织、业务项目等因素,按部门]大类、小类三级分类。先以部门区分,然后依案件性质分为若干大类,再在同类中依序分为若干小类。

第6条档案分类应力求切合实用。如果因案件较多、三级分类不够应用时,须在第三级之后增设第四级“细类”。如案件不多,也可仅使用“部门”及“大类”或“小类”二级。

第7条同一“小类”(或细类)的案件以装订于一个档夹为原则,如案件较多,一个档夹不够使用时,可分为两个以上的档类装订,并于小类(或细类)之后增设“卷次”编号,以便查考。第8条每一档夹封面内首页应设“目次表”,案件归档时依序编号、登录,并以每一案一个“目次”编号为原则。

第9条档号的表示方式如下:a1a2——b1b2c1c2d1——e1e2;其中,a1a2为经办部门代号,b1b2为大类号,c1c2为小类号,d1为档案卷次,e1e2为档案目次。

第4章档案名称及编号第10条档案名称。

(1)档案各级分类应赋予统一名称,其名称应简明扼要,以充分表示档案内容性质为原则,并且要有一定范畴,不能笼统含糊。

(2)各级分类、卷次及目次的编号,均以十进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位数使用视案件多少及增长情形斟酌决定。

(3)档案分类各级名称经确定后,应编制《档案分类编号表》,将所有分类各级名称及其代表数字编号,用一定顺序依次排列,以便查阅。

(4)档案分类各级编号内应预留若干空档,以备将来组织扩大或业务增多时,随时增补之用。

(5)档案分类各级名称及其代表数字一经确定,不宜任意修改,如确有修改必要,应事先审查讨论,并拟定新旧档案分类编号对照表,以免混淆。

第11条档案编号。

(1)新档案。应从《档案分类编号表》查明该档案所属类别及其卷次、目次顺序,以此来编列档案号。

(2)档案如何归属前案,应查明前案的档案号并予以同号编列。

(3)档案号以一案一号为原则,遇有一档案件叙述多件事或一案归入多类者,应先确定其主要类别,再编列档案号。

第12条归档文件,应依目次号顺序以活页方式装订于相关类别的档案夹内,并视实际需要使用“见出纸”注明目次号码,以便翻阅。

第13条档案夹的背脊应标明档案夹内所含案件的分类编号及名称,以便查档。

第14条文件保存期限,除政府有关法令或本企业其他规章特定者外,依下表所列的规定办理。

档案保存期限一览表。

类别永久保存类10年保存类5年保存类1年保存类。

3(公司组织规程及规章制度、工3(事业计划资料2(正在执行当中的存的文书内容。

注:上述非永久保存的资料过期之后,必要时可以用光盘存录备查。第6章档案调阅管理。

第15条各部门经办人员因业务需要需调阅档案时,应填写《档案调阅单》,经其部门主管核准后向档案保管人员调阅。第16条调阅档案包括文件资料必须在档案调阅登记簿登记后方可借阅秘密级以上的档案文件须经经理级领导批准方能借阅。

第17条案卷不许借出只供在档案室查阅未归档的文件及资料可借出。第18条档案管理人员接到《档案调阅单》,经核查后,取出该项档案,并于《档案调阅单》上填注借出日期,然后将档案交与调卷人员。《档案调阅单》例按归还日期先后整理,以备催还。

第19条调阅期限不得超过2个星期,到期必须归还如需再借应办理续借手续。

第20条调阅档案的人员必须爱护档案,要保护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不得擅自涂改、勾画、剪裁、抽取、拆散、摘抄、翻印、复印、摄影、转借或损坏。否则,按违反《保密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21条调阅的档案交还时,必须当面点交清楚。如发现遗失或损坏应立即报告领导。

第22条外单位调阅档案,应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总经理批准后方能借阅,但不能将档案带离档案室。

第23条外单位摘抄卷内档案应经总经理同意,并对摘抄的材料进行审查签章。

第24条档案归还时,经档案管理人员核查无误后,档案即归入档案夹。《档案调阅单》由档案管理人员留存备查。

第25条调阅的档案应与经办业务有关,如借阅与经办业务无关之案件,应经文书管理部门主管同意。

第7章档案清理。

第16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擦拭档案架,保持档案清洁,以防虫蛀腐朽。第17条每年更换时,依规定清理一次,已到保存期限者,给予销毁。销毁前,应造册呈总经理核准,并于目录附注栏内注明销毁日期。

第18条保管期限届满的文件中,部分经核定仍有保存参考价值者,档案管理人员应将《档案目录表》上注明在其保留文件,并在上注明部分销毁的日期。

第19条每年对档案材料的数量、保管等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20条对于已失去作用的档案进行销毁或用碎纸机进行处理,销毁档案材料要认真鉴定,确定销毁档案材料已列册登记。

第21条销毁档案材料时,必须指派专人监销,防止失密。第8章附则。

第22条本制度由综合管理部档案室负责制定、修订与解释事宜。第23条本制度经综合管理部经理审核、报主管行政事务的行政副总审批后生效。修订、废止时亦同。

第24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四、会议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了规范公司的会议召开程序,确保会议的高质量、高效率,帮助相关部门集思广益、促进沟通、统一思想、协调步调,实现科学决策,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级、各类会议的组织与管理。第2章会议分类第3条根据会议范围分类根据会议的范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公司级会议,包括全公司员工大会、全公司技术人员、项目经理、施工队长等的大会或代表大会。召开此类会议,应经总经理批准,由各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召开,公司领导参加。

(2)专业性会议,指公司业务系统、技术系统等组织召开的会议。召开此类会议,应经公司领导批准,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召开,公司业务分管领导参加。

(3)系统或部门工作会议,指由各职能部门、项目经理部召开的会议。召开此类会议,应经部门领导或项目经理批准,并报行政办公室备案,由单位领导负责组织,公司领导视情况派员参加。

4)厂、部、库、队、班、组会议,指由基层单位领导根据工作、生活情(况召开的会议,上一级领导也可派员参加。

(5)上级或外单位在本公司召开的会议(现场会、报告会、演讲会等)或公司的业务会(管线施工管理、维护管理、材料管理、车辆管理、员工管理、伙食管理等会议),应由行政办公室或主管部门安排召开,分管的公司领导参加。

第4条根据会议内容分类。

根据会议的内容,可以分成四大类。

(1)行政专业会议,包括董事常务会、董事代表会、董事办公会、总经理常务会、公司事务性会议、公司年度员工大会、公司经营分析会、质量分析会、安全工作会、专业技术工作会、工程设计任务完成及调度专门会议、公司各级部门工作例会、班组班前例会等。

(2)各类代表大会,包括员工代表会、各级各类人员代表大会、工会代表大会、党团员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大会、董事会代表大会等。

上述部分会议的内容安排如下表所示。部分会议的内容细则会议名称会议议题安排。

并研究改进措施和办法。

查事故防患措施。

时长等应由行政办公室统一规定,让公司全体知晓;非临时更改,一般不再通知。

正常的、有规律的工作秩序第3章会议数量与质量控制第6条会议数量控制。

对会议数量的控制,行政办公室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严格的会议审批机制。

公司一切会议归行政办公室审批,防止会议无准备、无预告、无明确议题,保证会议召开的必要性。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能采用别的方法解决的不开,无实质性或纯礼节性会议不开,能合并的不单独召开,已有明确决议的不重复开等。

本着“下级服从上级、小会服从大会、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召开会议。凡涉及多部门的会务性会议,应统筹安排、删减合并,确保会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2)科学设置例会。

不断检查分析,取消无存在价值的例会,合并效率不高的例会。(3)提高相关人员掌握会议的水平。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用和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减少会议数量,可选择面谈、现场指导、打电话、发邮件等其他办法。

第7条会议质量控制为有效地控制会议质量,应从以下10方面进行考虑。(1)会议目的是否明确。(2)开会时机是否成熟。(3)会议规模、规格是否适度。(4)会议应紧凑,决不短会长开。(5)准备工作应反复检查,充分准备。

(6)主持人应具备把握会议的能力,能适时引导会议按既定方案进行,达到预定目的和效果,不跑题、偏题、马拉松开会。

(7)排除会议干扰,要求手机设置为静音,禁止在会场打电话、高声谈论,要求与会者坐姿端正并记录会议决议等。

(8)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互联网、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提高会议效率。

(9)议题集中,不宜过多,保证较短时间内能完成全部议程,并保证问题解决的深度和效果。

(1)需要通知参加会议的人员,主要包括四类。?对会议目标负有主要或直接责任者。?对会议议题有绝对决定权力者。?会后行动的直接执行者。?对会议议题有专门知识或经验者。

确定会议的时点与长短,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事先调查,保证会议安排在多数与会人员能集中精力开会的时间段。(2)尽量安排在关键人员的最佳开会时间。

(3)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力求开短会,并留有机动时间。

(4)把握开会时机,时间紧迫的会议应尽早开,留给与会者执行落实会议决议的时间;需要与会者充分研讨的,应提前较长时间告知会议议题,给与会者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

会议议程安排第10条。

议程由主办单位拟定,主要包括会议内容、讨论事项、达到目的、其他要求等。

(1)重要议题安排在会议前一时间段。

(2)明确或控制会议中各议题的时长,防止时间失控。(3)控制议题数量,保证议而有决,能解决问题。(4)保证与会者有备而来。

(5)注意引导、归纳、提升会议议题。

(6)需发放的资料应提早分发,让与会者在会议正式开始前可以明确会议内容、准备自己的看法,减少会中宣读、阅读、演讲的时间耽搁。

(7)连续2,3小时以上的会议应安排中间休息,一般为10分钟。第11条会场布置。

会场布置工作主要包括会场空间、座位、条幅标语、音响、投影、照明、通风等的安排和布置,具体要求如下。

(1)会场空间应便于与会人员进出。(2)座位应有利于主要与会人员的视野通畅、便于相互交流、便于记录和阅读。

(3)会议必须的设备应有质量保证,并应进行会前检查。

(1)通知的拟定和要素:参加人员名单、会期、开始时间、地点、需要准备的事项及要求,并应注明经办联系人、电话号码、职务以及所在单位和盖章等。

(2)通知书写:文字应简洁明了、全面周到,用电话等形式的会议通知应准备底稿。

(3)无记名参加的人员,对范围、对象、职务要通知清楚。

(4)为保证与会人员按时到会,可采用预先通知和正式通知两步进行。(5)对于重要会议进行预先通知后,应监督准备情况,保证开会时各方面均准备到位。

(1)准备签到表格、牌、卡或与会人员签到花名册等。

(2)簿式签到:参加会议人员在预先准备的签到簿上签名以示到会。(3)大会工作人员代签:按准备好的应参加人员花名册,来一个由大会工作人员“?”表示到会,“×”表示缺席,“o”表示请假等。

(4)证卡签到:预先打印参加大会的卡,发给个人填写姓名及其他内容,到会场交给主持大会工作人员,以统计到会、未到会人员情况。(5)座次表签到:预先将参加大会人员安排座位,到会人员到座位在表上消号或打“?”。

(6)电脑签到:预先将与会者的指纹或磁卡信息输入电脑,到会人员按指纹或刷磁卡签到。

(7)签到完成后,工作人员应尽快统计出应到、实到人数,未到人,交大会主持人。

第14条会场服务。

(1)引导座位:工作人员按事前安排的座位,引导与会人员尽快就坐,特别要注意主要领导人员和主席台就座人员的座次位置。

(2)分发会议文件、材料:重要文件可发到个人或主要负责人手里,可事先认领签收,也可会场提前认领签收。

(3)内外联系、传递信息:对大会进行中领导对外要办的事项,外来人员电话重要日程安排布置等的办理,外来记者等接待陪同等事项。

(4)维护会场秩序:保证会场内外的肃静,注意周围警戒和保卫,严防各种事故发生,减少会议中的走动。

(5)处理会中临时事项:承办主要领导或重要与会人员交办的急事。(6)其他服务:对会中一般需用物品应有余量准备,以应付个别需求。保持会场通风、采光和卫生。

第15条会议进程管理。

(1)主持人应熟悉会议议程、议题、目的和会议精神等。

(2)尤其主持人和主讲人应按时到位,在开会前10分钟由主持人清点人数,按时开会。

(3)要注意基层与会人员的想法、看法。(4)主持人应集中与会者的意见后做总结,引导围绕中心畅所欲言,避免争执和人身攻击。

(5)讨论前应明确讨论的议题,要及时纠偏和引导。(6)科学安排议程,注意中间休息和节奏安排。(7)减少中途退席,特别是主要与会人员退席的发生。(8)一般情况下不改变议程安排。

(1)行政办公室应派专人对会议内容予以详细记录,具体包括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出席人员情况、会议组织情况、主持人等,重点要做好会议议题、讨论发言情况、所形成的决议等内容的记录。

(2)会议纪要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在会上通过。第6章会后工作。

第17条行政办公室的会后工作。

(1)督促参会行政人员及时整理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决议等结论性文件,并分发存档。

(2)按会议纪要和决议内容,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逐项落实会议决策,以期达到召开会议的预期目的。

第18条会议主持人员。

会议主持人员应及时对会议的主持情况进行总结,不断提高主持会议的能力。第7章附则。

文件类别?规范类?规格类?标准类。

五、档案存放备查表楼层房间。

六、归档案卷目录表。

七、文件档案明细表保险库号柜位号拟存至日期

核准:主管:注:本单一式二联,第一联于案卷退还后由档案室退还调卷人,第二联留存档案室备查。

基层行政公文篇七

我选择挂职基层行政单位是出于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希望能够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作为一名行政单位的挂职干部,我深知基层是政府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问题的第一线,是政策落地最直接的地方。因此,我怀着对基层工作的热爱和渴望,怀揣着扎根于百姓之间的信念,踏上了挂职之路。

第二段:挂职过程中的收获。

在挂职的过程中,我收获颇多。首先,我深刻理解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深入到群众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才能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我学会了与各方面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协同推进工作。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够主动寻找共识,达成合作。最后,我还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责任。面对复杂的问题和繁重的工作,我学会了坚持与努力,不退缩,不放弃,尽力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段:挂职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在挂职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作为一个刚刚挂职的新人,我面临着适应环境和业务的压力。一切都是陌生的,需要我从零开始学习,熟悉工作流程和相关政策法规。其次,我还面临着工作压力和时间安排的困扰。在基层工作中,任务常常繁重,时间常常紧迫,需要我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最后,我还面临一些工作中的困惑和疑虑。如何正确处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利益关系,如何在工作中保持片面与公正,这些都是我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四段:对于挂职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基层挂职制度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对于增强基层工作力量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首先,应该加强对于挂职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其次,应该加强对于挂职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关注,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事业发展空间。最后,应该完善挂职干部的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为挂职制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通过挂职基层行政单位的经历,我对于基层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积极参与到挂职制度的建设和改进中,为挂职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为基层工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总结而言,挂职基层行政单位的经历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在基层工作中,我学会了倾听与沟通,学会了协调与合作,也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辛勤与责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会继续努力,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改进和完善挂职制度,为挂职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机会。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的培养和选拔,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推动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基层行政公文篇八

6、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谋求执法工作得到理解支持。工商所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基层工商所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加强理解和沟通,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的关系,使地方党委、政府作为我们行政执法的坚强后盾。

6

页,当前第。

6

1

2

3

4

5

6

基层行政公文篇九

长青社区位于本市新华区园林路,社区居委会委员全部由选举产生。作为重要的综合居住区域,长青社区在区委、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下,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了社区管理的发展。随着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影响社区发展、社区-自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今年4月我对长青社区管理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参观,对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实际上的效果不明显;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2、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3、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含街道)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居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或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就得需要4000-5000元。站延伸到了各个社区居委会,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统一配发了,但日常的上网费和消耗,一年也需要4000-6000元。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3000多元。

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但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900-1100元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二、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区委办局在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二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5千元基础上提高到3万元。五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和街道经批准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三)努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

按照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文精神,结合区域实际,调整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具体为:设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奖金三项。基础工资每月700元,岗位工资按高限确定,划分三个标准:主任800元/月,副主任700元/月,委员600元/月。调整后主任1200元/月,副主任1100元/月,委员1000元/月。每月奖金100元/人,年底奖金由区政府或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同时,按照劳动法规定建立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