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6:00:18 页码:9
2023年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精选15篇)
2023-11-20 06:00:18    小编:ZTFB

报告的格式和结构应该规范统一,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内容。报告应该以逻辑清晰的方式组织,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核心内容。报告是一种向特定对象汇报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书面材料。报告能够系统地陈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得出结论和建议。报告常见于各个领域,如学术、商业、科研等。撰写一份完美的报告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报告应该明确目标,明确所要传达的信息和目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一

第一节红木家具行业定义。

一、红木家具定义。

二、红木家具应用。

第二节红木家具行业发展概况。

一、全球红木家具行业发展概况。

二、红木家具国内行业现状阐述。

第二章201x-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一节201x-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201x-20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基本特点分析。

第三节201x-年中国红木家具行业销售收入分析。

第四节201x-2011年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五节201x-2011年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市场占有率分析。

第六节201x-20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中国红木家具产业链结构分析。

第一节中国红木家具产业链结构。

一、产业链概况。

二、特征。

第二节中国红木家具产业链演进趋势。

一、产业链生命周期分析。

二、产业链价值流动分析。

三、演进路径与趋势。

第三节中国红木家具产业链竞争分析。

第四章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201x年华北地区红木家具行业分析。

一、201x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x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x-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x-2016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二节201x年东北地区红木家具行业分析。

一、201x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x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x-2016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x-2016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三节201x年华东地区红木家具行业分析。

一、201x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x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x-2016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x-2016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四节201x年华南地区红木家具行业分析。

一、201x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x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x-2016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x-2016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五节201x年华中地区红木家具行业分析。

一、201x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x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x-2016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x-2016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六节201x年西南地区红木家具行业分析。

一、201x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x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x-2016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x-2016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七节201x年西北地区红木家具行业分析。

一、201x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x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x-2016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x-2016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五章中国红木家具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一节201x-2011年红木家具制造行业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一、201x-2011年行业销售成本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第二节201x-2011年红木家具制造行业销售费用分析。

一、201x-2011年行业销售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费用比较分析。

第三节201x-2011年红木家具制造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一、201x-2011年行业管理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管理费用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管理费用比较分析。

第四节201x-2011年红木家具制造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一、201x-2011年行业财务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财务费用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财务费用比较分析。

第一节201x-2011年红木家具产能分析。

一、200x年中国红木家具产能。

二、201x年中国红木家具产能。

三、201x-2011年中国红木家具产能利用率分析。

第二节201x-2011年红木家具产量分析。

一、200x年中国红木家具产量。

二、201x年中国红木家具产量。

三、201x-2011年中国红木家具增长率。

第三节201x-2016年红木家具市场需求。

一、201x-2011年中国红木家具市场供应分析。

二、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市场需求量预测。

第七章201x-2016年红木家具行业相关行业市场运行综合分析。

第一节201x-2016年红木家具行业上游运行分析。

一、红木家具行业上游介绍。

二、红木家具行业上游发展状况分析。

三、红木家具行业上游对红木家具行业影响力分析。

第二节201x-2016年红木家具行业下游运行分析。

一、红木家具行业下游介绍。

二、红木家具行业下游发展状况分析。

三、红木家具行业下游对红木家具行业影响力分析。

第八章中国红木家具产品价格分析。

第一节中国红木家具历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中国红木家具当前市场价格。

一、产品当前价格分析。

二、产品未来价格预测。

第三节中国红木家具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

三、其它。

第九章中国红木家具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红木家具近年进出口概况。

第二节分国别进出口概况。

第三节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历史进出口总量变化。

一、-201x年红木家具行业进口总量变化。

第四节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历史进出口结构变化。

第五节中国红木家具行业进出口态势展望。

一、中国红木家具进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二、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行业进口态势展望。

三、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出口态势展望。

第十章红木家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红木家具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红木家具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红木家具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红木家具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红木家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x年红木家具行业竞争分析。

二、201x年中外红木家具产品竞争分析。

三、201x年国内外红木家具竞争分析。

四、201x年我国红木家具市场竞争分析。

五、201x年我国红木家具市场集中度分析。

六、201x-2016年国内主要红木家具企业动向。

第十一章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公司一。

1、公司主营业务。

2、公司经营状况。

(一)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优劣势分析。

4、201x-2011年公司发展前景。

二、公司二。

1、公司主营业务。

2、公司经营状况。

(一)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优劣势分析。

4、201x-2011年公司发展前景。

三、公司三。

1、公司主营业务。

2、公司经营状况。

(一)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优劣势分析。

4、201x-2011年公司发展前景。

四、公司四。

1、公司主营业务。

2、公司经营状况。

(一)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优劣势分析。

4、201x-2011年公司发展前景。

五、公司五。

1、公司主营业务。

2、公司经营状况。

(一)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公司优劣势分析。

4、201x-201x年公司发展前景。

第十二章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产业宏观预测。

一、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宏观预测。

二、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工业发展展望。

三、中国红木家具业发展状况预测分析。

第二节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市场形势分析。

一、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生产形势分析预测。

二、影响中国红木家具市场运行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市场趋势分析。

一、-201x年中国红木家具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发展趋势分析。

三、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市场发展空间。

四、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产业政策趋向。

第十三章201x-2016年中国红木家具行业投资风险及战略研究。

第一节红木家具投资现状分析。

一、200x-201x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200x-201x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0x-201x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0x-201x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0x-201x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0x-201x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二节红木家具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0x-201x年红木家具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x-2016年红木家具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x-2016年红木家具行业投资趋势预测。

四、201x-2016年红木家具行业的投资方向。

五、201x-2016年红木家具行业投资的建议。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二

马铃薯产业是肥城市农业优势产业之一,种植面积大,内外销量逐年增大。湖屯镇也有较大的种植面积,接市有机办通知后我们对马铃薯的深加工及多品种化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产业现状。

(一)生产现状。全镇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8000多亩,最多时达到1万多亩占全镇播种面积1/5。全镇马铃薯总产量近2万吨创产值4000多万元。

(二)加工现状。目前全镇无一家马铃薯深加工企业。

(三)销售现状。销售主要是个体营销大户组织鲜薯向外营销作为餐桌菜薯用,农户自产自销食用和作饲料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均有发展,但在种薯生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和产后加工、转化能力及产品运输能力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单产低,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受品种退化,马铃薯良种供应跟不上,基础设施脆弱、抵御风险能力低,农村劳力大多以老人、妇女为主,接受综合丰产栽培技术能力弱,生产水平不均、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完善、种薯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不健全、缺少有效的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体系等因素影响,全镇马铃薯平均单产净种仅2000多公斤与市内生产水平高的相比,少1000公斤左右。单产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优质产品替换步伐缓慢。我市没有成立独立的种薯繁育机构。二是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滞后,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乡镇农技人员少,无专业技术人员。现有人员基本无外出学习机会,造成人员、知识的老化。搞好马铃薯多品种的科技措施落实和以晚疫病为主的病虫监测防治,仅靠现有的有限的乡级农业科技人员,显得力不从心,很大程度制约了全市马铃薯科技入户步伐和马铃薯科技覆盖率的提高。

制,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差,农户没有稳定的产品销路,使产业链条十分脆弱,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工专用薯品种缺乏,不适应加工需要。马铃薯加工类型有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加工、油炸薯片薯条、全粉加工和速冻薯条薯片加工等。不同种类的加工对马铃薯原料薯的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薯块大小、外观形态都有严格的要求。目前,一是市内专用加工原料薯的种植不能适应专用品种的技术和质量要求,使原料薯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种植效益低下,不能形成相对稳定、均衡生产的产业化基地。二是群众认识不够,无法确保销路。

(四)营销体系不健全,商品率低。虽然成立了部分合作社组织,但基本没有成型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形成品牌,马铃薯外销基本靠小商贩倒买倒卖,小批量销售,同时农民与企业、农民与营销人员间结合不紧密,企业和经销商未与农民形成真正利益关系,共同承担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经济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农村涌现出一大批马铃薯营销人员,这些营销人员的出现对促进生产、搞活流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营销人员素质高低不一,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市场经验,凭着“一辆车、一杆称”走街串巷开展收购业务,竞相抬价、压价,营销市场不规范,很难形成合力。

(五)贮藏简陋,缺乏安全储藏保障。储藏技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重要技术,所具有的马铃薯贮藏窖基本为自建库,数量少、容量小,建设标准不高,管理粗放,常出现烂库现象,还有很大部分未用冷库贮藏,目前全镇只有大小冷库3座总容量不足6000吨。

三、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建议。

伸产业链和创新品牌,增强企业带动能力;以提高效益为核心,坚持创品牌、扩大外销,提高马铃薯对外知名度。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领导重视、是马铃薯产业稳健起步、快速发展的关键。党委、政府对马铃薯产业重要性认识到位与否,决定马铃薯产业发展方向,可以说,领导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会直接决定和影响产业发展,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好地区,基本都是把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成立产业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钩负责制,相关部门配合抓,积极解决马铃薯产业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三)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是马铃薯产业稳步、快速发展的保证。各级政府要把传统产业当作新产业培植,要从培植新产业的角度,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资金是保障,不管是生产环节的科技推广应用,还是贮藏、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作用。

(四)进一步合理布局,扩大马铃薯基地建设。马铃薯商品薯基地是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关键。在搞马铃薯产业布局时,做到马铃薯产业与畜牧产业统筹兼顾发展,发展销售和加工型商品薯。加工型商品薯要把基地建设与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结合起来,鼓励龙头企业参加基地建设,与农户形成定单农业,发展稳固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和市场带动,引导商品薯基地向最适宜区集中,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商品薯生产基地。

(五)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和品质。一是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根据不同区域选择适宜品种,加大脱毒推广力度。二是举办马铃薯高产科技样板,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栽培配套综合措施,要科学制定不同的高产栽培模式。三是重视病虫防治,加大对以早疫病、晚疫病等为主的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把好种薯、土壤、生产环节病虫害监测防治关,杜绝病虫大面积发生,尽力减少灾害损失。

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吸引企业、个人和外资等参与农产品市场建设,选择市内辐射马铃薯主产区交通便捷的火车站(点)建设1—2家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批发市场集马铃薯中转发运、仓储运输、市场交易、信息交易、品牌打造、质量检疫检验为一体,扩大向外知名度。二是创造条件引导龙头企业积极“走出去”,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建立对外营销网络,开拓各类马铃薯市场。三是扶持发展农村马铃薯流通合作组织,大力支持农民个体或合伙创办马铃薯营销公司,逐渐形成以企业、集体、个体协会积极参与,政府搞好服务的流通格局,逐步提高全市马铃薯商品率。四是要规范管理好营销市场,打击破坏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五是必须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要积极推动产品商标注册、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定、产地标识注册等工作,加大马铃薯及其制品的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依靠品牌不断提升我市马铃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三

近几年,由于受国内市场、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旗牛羊肉市场呈现总体低迷的态势,牛羊肉批发均价一直处于下行空间,由于收购及批发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给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加大了经营压力。今后的几年里牛羊肉价格是否会迎来新的增长点,养殖户及加工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和发展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一、市场行情分析据调查,20××年16月份全区牛羊肉批发价同比下降6.7%和9.1%,到了11月份与上期相比又下降了9.8%和4.4%,这就是说肉价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从国内牛羊肉市场供应来看,还是维持相对偏紧的状态,市场行情主要驱动力多集中在消费一端,高端市场消费量虽然呈现增长,但增长区域多集中在电商渠道,而非传统的批发市场。另外,随着我盟周边地区育肥牛羊肉源大幅增加(巴盟、赤峰、河北等地),加上进口低价牛羊肉的大量涌入,已经对国内终端市场形成冲击,尤其是消费终端市场在采购上表现明显。由于育肥牛羊与本地牛羊肉价格上的差异,使得锡盟牛羊肉销售市场占有率低,加工企业依靠订单生产,从而造成牛羊肉价格下降。

当前,无论是从技术投入,还是在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寻求转变,牛羊肉经营企业普遍对国内牛羊肉需求持乐观态度。据业内人士分析,国内牛羊肉需求的增长快于生产的增长,预计20××年牛羊肉的需求量分别在150万吨和80万吨,牛羊肉始终处于偏紧状态,价格高位运行,不排除有上涨的可能,但涨幅趋缓。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旗作为锡林郭勒盟重点牛羊肉生产加工基地,正处于由数量扩大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如生产加工设备落后、肉源供应不稳定,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规模化工业化水平低,冬春补饲能力差,防灾抗灾能力弱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旗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4家,日加工能力为13000只羊,78月份是我旗牲畜出栏集中急售期,既使企业满负荷生产,也远远达不到牧民多出栏、早出栏的要求,造成羊源外流和待宰周期长,羔羊掉膘、掉秤的损失。而加工企业由于受市场或订单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开工较晚,而且也不能满负荷生产,这就给牧民集中出栏与企业待宰时间长产生矛盾。

从目前牧区养殖成本和终端消费情况分析,养殖户做为经营个体,某种程度上讲很难顺势出栏,由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牧民仅靠自身能力出售牛羊的话,往往利润较低。另外,受气候、草场植被的影响,很长时间牧户要依靠饲料育肥,这就造成养殖成本的提高,严重影响了牧民的收入,加上其它费用,收入寥寥无几。按20××年收购价一只羊的利润不到150元,甚至有些牧民还达不到饲养成本。

三、我旗当前采取的措施提高加工能力。为彻底解决急售期牧民加工难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牧民损失和羊源外流,今年我旗通过招商引资又有两家大型牛羊肉加工企业(额尔敦、蒙高丽亚)入住我旗中小企业就业创业园区。目前,上述两家企业已开始破土动工建设,预计年内投产,届时生产能力将新增7000只羊单位,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能力不足的瓶颈,为市场源源不断提供原生态的牛羊肉,从而也会提高阿巴嘎旗绿色食品的知名度。

保证供应稳定。价格不稳定、产量不稳定确实是整个内蒙古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难题,羊源旺季时压价,打击牧户的积极性,羊源淡季又形成高价羊。所以如何使牛羊肉供应量的稳定,政府有关部门在整个屠宰期不断加大检查和支持力度,在生产期为活畜运输车辆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安全高效的肉源。

四、肉食品加工发展方向的建议(一)发挥好牧区合作社的优势,通过牧区合作组织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统一组织与加工企业的联系沟通,通过合作组织与企业长期建立稳定的订单式生产关系。实现牲畜有序出栏加工,避免生产期待宰,减少牧民损失。并与企业建立有机养殖基地+产业化生产+物流配送体系+终端市场的产业链运作模式。

(二)当前互联网做为一个新型产业,正在改变着当前商业销售的命运,不仅改变着当前产业结构,也改变着整个产业的组织方式和价值链的构成,甚至更新了人们对市场的创意认识。因此,我们要确实围绕全盟智慧农牧业示范工程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三)以网络大讲堂的形式,培养一批互联网活跃群体,在销售过程中避开中间商,组织牧户主动寻找市场,利用锡林郭勒牛羊肉这个品牌,开拓市场并依靠牛羊肉追溯体系寻求向互联网销售方向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五化互动、两化融合总目标,争取达到牧民增收、企业提效。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四

仙游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绘画之乡、戏剧之乡、武术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也是“仙作”家具的发祥地;早在北宋时期,这里的艺匠就把京都宫廷器用与木雕技艺有机结合,创制的木雕家具首开工艺家具先河。有着几千年传承的仙游木雕艺术,曾经一度走入低迷,出现“断层”,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一班年轻的工匠,在传承了祖辈的手艺之后,开始创业,经过十多年的奋斗,使仙游成了“中国古典家具之都”。2015年7月仙游古典工艺家具精品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隆重举行。同年10月国台办和福建省政府在莆田工艺美术城举办第二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在开幕式上,仙游县被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第二部分

二、产业状况

作”的产业链,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正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行业品牌。 仙游县也把该产业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予以政策、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推动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向度尾、大济、鲤城、鲤南、赖店、盖尾、郊尾、枫亭等乡镇延伸;古典工艺家具产业聚集的资金超过百亿元,生产厂家有21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万之众,年创产值30个亿左右。与此同时珍稀原料基地、名木交易市场、物流配送网络也逐渐形成,整条产业链初具雏型。也凸显出“连天红”“三福工艺”、“贡品轩”、“龙禧艺苑”、“龙威工艺”、“名艺名居”等省级名牌企业,成为行业龙头。今年初,“大家之家”、“文华阁”、“华邦”、“龙腾阁”、“古艺轩”、“宏辉工艺”等家具企业也打响省级品牌。

三、产品种类及销售模式

主要加工、生产以下产品:古典红木家具(明清风格)、普通红木家具、仿古家具、古典办公用品、红木小件、红木宫灯、红木屏风、红木饰品等系列产品为主。形成以文化艺术为灵魂、以传统技艺为支撑、以市场导向为核心的“仙作”家具已形成了独特的“创意文化产业”。

目前主要销售模式有:

1、代理制,即发展自己的代理商、经销商如连天红、鲁艺等。他们逐渐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开始做大做强。在一线城市开专卖店,进大型卖场。同时大量投放广告,以吸引潜在的经销商。

是当地中等规模企业的主要营销模式。

3、展厅销售,主要是当地一些加工厂自己装修设计或租赁场所打造符合自身产品风格的各式展厅。主要展厅有坝下展厅、宝峰工业园展厅、濑榜路展厅。

4、散户零售,主要是一些家庭作坊主,在自家店面进行批零销售。

四、发展瓶颈

首先红木家具属于高档家具产品,其成本较高,一张不起眼的小桌子、凳子可能就要几万元、十几万元,这对代理商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要求,没有充裕资金的代理商是无法维持一个专卖店的正常运营的。另外,销售红木家具产品其实是在推销一种文化——红木文化,这就需要加盟商的文化水平不能太低,以丰富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才能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才能让产品顺利销售。如果一个经销商接触的消费群体是只能解决温饱的人群,那么,其销售业绩也将大打折扣。 其次由于目前仙游地区的交通网络比较落后,道路硬化程度不高,路标不明确。再加上厂家分散,展厅不集中,周边配套设施不齐全。特别是物流和餐饮业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部分的客商来自外地对当地的环境不了解,造成订货的不便特别是夏天许多客商因为找不到休息的地方而抱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下单的积极性。

五、厂商动态

在的走访中,我们也听取了诸多厂商的意见。厂商的动态大致有以下三种:

1、观望心态,他们对红星在莆田的发展是看好的,但是对是否加

盟红星仍持有观望心态,他们认为莆田市区与仙游的直线距离、莆田市区的红木批发市场还处于成型状态,还达不到让经销商直接到莆田大量采购红木家具,再加上莆田市政府在秀屿区黄石镇开发了一定规模的美术工艺城,且美术工艺城的影响力正逐步扩大,对红星在莆田筹建红木批发集散市场有一定的牵制。所以他们在谈吐中既流露出对红星的期待,同时对红星未来能否把握好这一市场心存疑虑。与其加盟红星不如暂且“坐商”。

2、否定心态,抱有这种心态的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如“连天红”。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客源,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广告投放,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和企业知名度,销售渠道稳定,销量逐年上升。形成行业“领头羊”有一家龙头企业的老总明确提出,“红星是一个有实力的企业同时也是国际知名品牌,但是他是绝不会考虑加入红星的”。他解释道,目前全国各地的客商几乎都知道仙游是红木家具的生产基地,客商都是直接到厂家下订单货采购,客商还可以亲自下到车间了解加工的流程和工艺水平,而且对原材料的货真价实是客商最关心的,也是红木家具的核心价值之一,这些客商可以做到亲密接触。莆田市区搞一个红星美凯龙—红木馆是红星的大手笔之一,但是客商(经销商)选择到莆田进行集中采购的可能较小,销售群体只能集中在高中端的市民消费者,随着莆田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销量的提升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生产型企业的意义不大。当然他的答复有主观的因素,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去思考这个问题的话,这位老总的话有一定道理。

3、加盟心态,抱有这种心态的主要是一些发展中的中小型加工生产企业。由于各种因素目前他们的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及品牌度不足以给企业带来后续强有力的发展,他们希望借助红星的品牌来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但遗憾的是,有这种意向的企业所占比例不高。

六、红星的机遇与挑战

红星的强势是每个红星人有目共睹的。红星对红木家具市场的操作更不是头一次。红木家具在红星的销售网络中已形成一定规模。对红星的机遇这里不再赘述。以下主要分析挑战部分。

1、对仙游的红木家具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还相当的不了解。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原材料需求状况、资金流转速率、销售目标市场、定价模式、成本基数、物流配送体系、加工工艺等。

2、 市场运作,整合仙游现有红木市场、美术工艺城资源。首先是仙游当地许多企业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展厅的建设,且当地的租金水平目前已是水涨船高达到50~35/㎡。虽目前位置分布比较分散,但业已形成规模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其次是美术工艺城,定期举行海峡文化艺术交流及工艺品交流会,影响力深远。

全胜。要想达到这种效果,红星人还需要大量的市场走访调研,同时也不是一万平米左右的展厅所能解决的。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五

根据市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11月30日-12月1日,我们采取听汇报、入企业、察实情、收建议的方式,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深入xx、xx两县实地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呈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到20xx年10月底止,xx县共有12家省、市、县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注册资金为:绿宝米业和国兴百丈泉公司各500万元,山村油茶1000万元,将军果业1600万元,斌杰食品2688万元。年销售收入高的在6800万元-1.5亿元之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注册资金少的150万元,多的达500万元。年销售收入在1664万元-3692万元之间。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7.79亿元,20xx年预计可实现产值收入7.98亿元。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主要涉及粮食、生猪、果业、山茶油、灰鹅、水产等六大领域。全县共种植水稻33万亩,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万亩;年出栏3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0个,5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2个,10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6个,1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个,年繁育仔猪2万头以上养殖场1个,生猪出栏今年预计可达到60万头以上;种植脐橙8.5万亩,甜橙3.5万亩,精心打造了埠头和崇贤二个万亩脐橙基地;油茶种植面积达35万亩;饲养灰鹅420多万羽,饲养红鲤鱼、草鱼水面共12万亩。20xx年,全县粮食加工109586吨,脐橙加工29800吨,生猪加工1440吨,油茶加工2400吨,灰鹅加工485吨。20xx年预计全县粮食加工114649吨,油茶加工20xx吨,脐橙加工22800吨,生猪加工1640吨,灰鹅加工495吨。

xx县现有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8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有21家,其中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2家。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3亿元,产值6.9亿元,利润5600万元,有固定职工2100人,涉及的农业产业有粮食、果蔬、蘑菇、茶叶、席草、生猪等。目前,产量较大的品种主要有:稻谷,年种植面积92万亩,年产量4亿公斤;脐橙,年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9000万公斤;柑桔,年种植面积2.6万亩,年生产量6500万公斤;蘑菇,年种植面积3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量3500万公斤;白莲,年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量480万公斤;茶叶,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30万公斤;席草2万亩,年产量1600万公斤;黄鸡,年出笼3600万羽,产量4320万公斤;生猪,年出栏20万头,产量20xx万公斤;鱼,年产量2200万公斤。

xx县:一是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平台。通过举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年会等形式,建立了政府部门与企业定期交流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的意见》、《xx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办法》等推进措施,有力的为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搭建快速发展平台。二是搭建银行与企业合作的平台。积极协调农发行、农信社、农行等金融部门,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仅在20xx年银企座谈会上就为龙头企业争取贷款0。89亿元。同时县里对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进行奖补。20xx年,共计奖补各农产品加工企业50余万元。三是搭建培训服务平台。县里经常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举办厂长经理培训班,提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的建立。四是搭建内外合作交流平台。积极举办或创办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农产品交易会、外出考察、信息网站等,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绿宝米业、将军果业、山村油茶、斌杰食品、百丈泉饮料等企业为龙头的粮食、果业、油类、畜产品等四大农产品加工业集群,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xx县: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建立规模基地。该县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重点扶持优质稻、黄鸡、蘑菇、果业、油茶等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养小区,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稳定充足的原材料。县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1600万元,整合捆绑涉农项目资金3000万元,对粮食等主导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如农户发展优势产业贷款,财政予以贴息;财政出资为水稻种植大户办理保险;为黄鸡产业发展设立专项保种资金和市场开拓经费;给予蘑菇种植房每平方米15元补助;对果业、油茶开发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基地给予每亩500元的补助;对“一村一品”专业村给予5000元奖励。二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财政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扶持的同时,各部门全力帮助龙头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多方投资。如帮助**翠微实业有限价公司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800万元,使该企业扩线增容,大大增强实力,挤身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协调帮助龙头企业获得金融信贷支持,加大技改扩建力度,扩大生产规模。xxxx米业有限公司连续多年累计获得20xx多万元的扶贫贷款资金,扩建了标准化的厂房和仓库,引进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品单一,品牌少。两县农产品资源虽然较丰富,加工企业也较多,但加工的品种主要集中在粮食加工,仅xx县48家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中,就有稻谷加工企业30家。而且,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少。

二是基地单薄,原料缺。两县虽然在特色产业和传统产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在产业基地上存在缺失,导致其主导产业的原材料供应不足。仅灰鹅、原料红薯、鲜活草鱼等,只能满足百丈泉公司农产品加工业务的50-60%。

三是资金匮乏,受制约。由于生产规模的增大,一些农产品加工业少资金,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仅翠微实业公司若满负荷生产,需流动资金近2亿元,而企业目前的资金不足一半。

四是深加工少,链条短。两县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是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和包装,如稻谷加工成大米、脐橙分组打蜡等,精深加工的企业微乎其微,对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作用不大。而且,产业链条短。

四、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及措施。

xx县围绕“三个做大”做文章:一是继续做大粮食加工业。粮食加工是我县的传统加工项目。目前有绿宝米业、米业、宠祥米业、惠丰米业等多家粮食加工企业,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粮食加工业,使我县的粮食加工能力在五年内达到10吨。二是继续做大果业加工业。我县种植有脐橙8.5万亩,甜橙3.5万亩。现有将军果业、瑞兴农业、xx果业等三家果业生产加工企业。为更好地消化好我县果业产品,提升果业产业产值,壮大果业加工项目。我们将支持各果业加工企业,重点抓好果品的深加工,通过加大加工项目建设,确保我县在五年内果品加工能力达到4.2万吨。三是继续做大水产畜牧加工业。我县有丰富的水面养殖基地,如长冈水库,还有灰鹅、红薯、生猪等等水产和畜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全县水产畜牧业的深加工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水产和畜牧业加工项目建设,如扶持好斌杰食品、百丈泉公司、小而大公司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力争在五年内深加工生猪90万头,灰鹅600万羽,红薯1万吨,草鱼0.85万吨。

而xx县则以“搞好规划、整合资源、做活流通、创建品牌”为抓手强措施:一是搞好规划,进一步搭建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平台。抓布局,做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主要培育的龙头企业类型和品种,通过大力扶持措施,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抓整合,加快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建设。在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重点引进粮食、果蔬、黄鸡、油茶、席草、白莲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避免重复建设,着力培植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龙头企业或产业集团,努力把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打造成集收购、储存、检测、精深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抓完善配套,组建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二是整合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农产品加工资源,形成农产品工业集群。其一,做大做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资金信贷、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尽快做强做大。其二,整合园外企业进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鼓励他们联合投资和经营,逐步淘汰落后的产能和企业。其三,加强联合,新上精深加工项目,产业链条。三是做活流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首先是提高农产品储存能力。按照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合理流向和农民方便销售农产品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相关区域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产品仓储中心,做好的收贮和中转。其次充分利用泉南、济广高速和拟建的向汕铁路途经的有利时机,在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出口附近农产品物流平台,加大我县与周边县份的建设力度,努力将我县打造成辐射周边县市的农产品集散中心。第三将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溶入市、县大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物流,降低农业产业成本。四是创建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大力发展名特优农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一抓源头。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品种,实行订单购销,保证企业品牌打造有稳定可靠的优质品源。二抓监管。积极推广应用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和质量检测、监督,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做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检验、包装、市场准入等全过程质量监控。三抓定位。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品牌农产品应以高中档精制农产品为主。四抓特色。实施品牌整合,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扶持,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产品,对符合标准的产品,统一贴牌销售,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五是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包装设计水平,搞好广告创意策划,积极参加各种展示会、展销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努力打造知名度高、市场份额高、信誉度高的名牌。

五、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由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市级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在企业用地、用水、用电、产品运输、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从多层次、多角度搭建好政府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平台。

2、加强市场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监管,严格标准化生产,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把好产品质量关。对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识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其快速发展壮大。

3、强化基地建设。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分类指导,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企业)之间、乡镇(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将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产业推广、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抓,并对基地建设给予相应补贴,举全力共同激发农民种养积极性,推动原料基地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化建设。

4、健全有效机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涉及到千家万户,应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健全种养与收购的有效保障机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延伸。

5、提升企业品牌。品牌是生产力,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做大了品牌,就等于做大了市场。要结合各地实际,鼓励、引导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著名商标,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品牌,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xx市民营企业管理局。

二一年十二月五日。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六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加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按照劳动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加专业教师在2015年寒假和2015年暑假深入15家机加类企业,重点考察了船山机械厂、飞虹轴瓦厂、二个本地区的机械厂和长三角经济开发区。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加行业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加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机械加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遂宁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遂宁市的机加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飞虹轴瓦更是发展迅速,现正在遂宁市扩大上千亩厂房,每年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1

大,平均可达3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领导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加类企业,如三一重工、联盛(番禹)模具制造公司、广州风行模具厂、广州市华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深圳创维模具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加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遂宁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1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械产品制造加工;机加产品的组装、调试;机加设备的操作、维护;机加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加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床切削加工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加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企业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技工学校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加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加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床切削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床切削加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2

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加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川中地区,周边崛起的力帆集团、飞虹轴瓦、遂宁烟机、遂宁纺机等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机械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床切削加工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床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

2、我国急需机床切削加工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机加工、数控、模具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加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我省机加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力帆集团、飞虹轴瓦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床切削加工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多家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加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加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加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加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加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床切削加工,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床切削加工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车工、焊工、数控、模具技术,计算机仿真,并有一个机加构件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机加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及线切割实训室:配置车、铣、线切割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

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2)校外基地

学校与多家机加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车工实训教材、钳工实训教材、焊工实训教材等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加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删除原来的“理论力学”、“工厂供电”、等课程,增加“数控加工技术”、等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加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工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加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已引起机加制造业、机械工业部门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2015年8月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械加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部分机加专业教师深入本地及全国10余家机械类企业,重点考察了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苏州罗技电子公司、威海富丽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昆山恒源机械厂和当地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企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电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械加工。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0万招不到模具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亲自关注全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新泰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新泰市的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高新区发展迅速,现每年机械加工专业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泰市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专业调研组走访调研了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企业,上述企业都是新泰市机械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它们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约占企业员工的15%,管理人员约占5%,几家企业产品均生产各种机械和机电自动化产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由于企业善于管理,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因此企业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几家企业除了具有一批稳定的机械加工人员外,数控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各种数控设备约有500多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20%,与机械加工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3000人。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机械加工人才的需要,调研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电类企业,如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威海富丽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昆山恒源机械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械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各企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械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械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械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械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械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械加工专业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等都离不开机械加工技术。

2、我国急需机械加工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模具、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械加工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专业技能型人员

近几年,我市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械加工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械加工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械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械加工类人才的需求,各技术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械加工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技术应用性人才。

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三、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训建设情况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车工、焊工、钳工、数控、计算机数控仿真,plc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器技术实训,电子制作等实验与实训,并有一个机械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钻、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配置各种系统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 电工电子实验室:可完成电子设备的焊接、调试、检修。

plc实训室:可完成plc控制实训、变频控制实训。

维修电工实训室:既能进行控制线路的安装、连接、检测实训,又能进行维修电工的培训考核。

(2)校外基地

学校与多家机电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材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高教出版社》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我校现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并且有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办成我校的龙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训条件、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对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培养模式创新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职业学校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学校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教、学、做”合一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单位,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4、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修订原有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得实践、实训的课时比例不低于60%,增加新型实用课程,满足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总之,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本区域内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术工人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械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已被机械制造业、机械加工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行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为了制定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培养规格,以使其更加符合企业对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机械加工专业就如何突出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规范课程内容与结构,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改革,我们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市场需求的趋势、岗位指向、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探索专业建设的方向,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调研组织与实施

调研时间:2015年1月-2015年3月。

调研范围:以近年来机制专业的毕业生相对集中的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苏州地区机电制造行业的国有、三资、民营、个私等企业及相关兄弟院校为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技术人员(含技术工人)、工段长、部门主任(含车间主任、制造部、设计部、技术部等)、企业技术负责人、人力资源主任、销售人员、院校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

调研形式:问卷调查、座谈会、用人单位走访、电话/qq交流、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其中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15份,回收184份,其中毕业生108份,用人单位76份。主要调研企业与院校见表1。

表1 主要调研企业与院校

三、调研内容

1、企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

2、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

3、毕业生目前单位的性质及状况;

4、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5、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6、学生工作适应程度、胜任程度及工作满意程度等信息;

7、企业希望学生胜任的工作;

8、希望学校在教学中应加强的课程和实践性环节。

四、调研情况分析

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毕业生和有关人员都能很认真、客观地填写问卷上的各个项目,文字反馈信息量比较大,充分体现了毕业生对学校的感情、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基本达到了调研目的,为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和指导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接受调查的毕业生和企业有关人员都认为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生产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1)企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

在收回的76份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当中,87%的企业对高职机制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机制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有:

1、操作与维护岗位,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36.2%。

2、机制工艺岗位,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等工作,这类人员占32.7%。

3、质量管理岗位,从事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监督等工作,这类人员占11.2%,需求上升。

4、销售服务岗位,从事产品营销、售后技术服务、行政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

8.4%。

5、产品设计岗位,从事设备改造,产品研发等工作,这类人员占8.2%,需求上升。

6、技术管理岗位,从事技术管理等工作,这类人员占3.3%,需求上升。见图1。

图1 企业对高职机制专业人才岗位需求情况调查

(2)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

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中,约92%的企业看重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能力,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质量、安全、效率及环保意识非常需要。

(3)毕业生目前单位的性质及状况

在收回的108份毕业生调查问卷当中,毕业生的单位体制分布为,国企5%、外企10%、民营85%。从调研表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中,共占调研毕业生的71%。如图2所示。

图2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及比例

调查表明:机制专业84.1%的学生专业基本对口,能够较快的适应目前的工作占86%,能较好的胜任所从事的岗位占89.7%,具有相应岗位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并且对目前的工作较为满意。

(4)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我们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2)。

表2 企业对毕业生评价调查(百分比)

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外语能力、人文素质、组织协调方面,学生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很多学生在校的培养和自我养成方面不够。此外,在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于不断发展的现代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员工来说,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间需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当前的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5)企业希望学生能胜任的工作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2、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3、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4、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5、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

6、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7、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

8、钳工、车工或电工的初级技能;

9、编制、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10、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机电设备的基本能力;

11、选用、设计制造、调试工艺工装的基本能力;

12、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基本能力;

13、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

14、应用机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6、从事机械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

17、从事生产管理等。

五、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在走访与调查中,企业老总认为机械类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

(1)机械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机械企业由于转型升级的需要,需要大量的既能操作相关现代设备,有懂工艺与质量控制,还能够进行产品设计与管理的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2)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需进一步培养

(3)毕业生的素质需进一步培养

在调研过程中,企业特别提出:当前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并建议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礼仪礼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训练。

六、主要调研结论

根据调查及相关数据分析,基本上可以做出如下结论。

(1)专业定位基本准确

企业对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工装夹具设计、数控编程、质量检验上。它们不仅需要一大批首岗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生产一线操作型高技能人才,也需要一大批掌握工艺实施能力、具有多岗适应能力的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型高技能人才,并在职业操守、人文修养等方面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以适应对中小企业的技术与管理要求。

(2)专业教改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为适应机械制造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现场工艺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行业企业合作,设计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导学制的课程体系,强化工艺实施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工艺实施应用能力、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产组织、调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七、问题与举措

调研过程中发现,众多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生产一线懂工艺、会操作、能创新、善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普遍期望值高,对在企业中从事一线操作不安心,基本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里就跳槽,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同时对企业和毕业生个人的发展都产生不利影响。相对于90年代的毕业生来说,这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弱,工艺实施能力不强,缺乏通过查找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证书多但实用性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必须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如下的环节。

1.专业调研常抓不懈。

利用校友资源,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2.保证毕业生能尽快地满足岗位需要的原则下来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结构。总体要求毕业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能从事生产一线机械加工、工艺实施、机电设备维修等岗位。

3.抓好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衔接教学工作。

4.多渠道的开辟学生的实习途径。应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加工工艺和企业文化,构建全新的面向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研究确定并完善基于工艺实施工作过程的实践主导型课程体系的主体架构。

5.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内容的教学,如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cad/cam、pro/e或ug软件应用等。

6.提高毕业生的外语、计算机水平,以更好掌握数控机床性能,熟悉操作,适应外资企业要求。

7.开设相应的企业管理管理类课程。企业对所招收的高职毕业生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具备一定的车间综合管理能力。故学生如掌握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则利于毕业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七

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毗邻京、津。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440个行政村,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全县年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404.9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620.7小时。我县由于十年九旱,尤其是春夏旱比较严重,降雨少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土壤大部分为褐土和棕壤土,土层深厚,疏松,所有这些土壤、气候特性都适宜马铃薯生产。

历年来全县主要以玉米、马铃薯、谷子等粮食作物为主,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位居全县第二。马铃薯一直是赤城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得到了稳步发展。

2014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7.5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0%,马铃薯种植涉及到全县各个乡镇,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11000-16000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8000吨以上。因此,可以说,马铃薯是赤城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赤城县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2014年,我县马铃薯播种面积7.5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19.8%,全县规模500亩以上的有3片,分别是:赤城县润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赤城县旭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州乡。

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早大白、荷兰薯7号等,种植面积最多的是早大白即大白花,该品种为极早熟品种,生育期60-65天,结薯集中,品质好,适应性较强,大中薯率(商品率)高达90%以上。一般亩产1500公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马铃薯已成为全县山区特别是山区农民菜兼粮、饲料的主要来源。

我县商品薯加工转化方面几乎是空白,加工企业寥寥无几,可以说几乎没有,大多是一些农村小作坊,时停时干,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能用来加工一些少量的淀粉和土豆粉之类,加工能力十分有限。

2、存在问题。

(1)生产方面。

主要存在单产不高,群众的商品意识不强,没有针对市场需求生产专用薯,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入的意识淡薄,耕作管理比较粗放,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高,还使很大一部分马铃薯在存贮期间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损失。机械化应用程度低,极大地限制了规模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广经费缺乏,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

(2)开发利用方面。

没有规模的加工企业,商品开发程度低,加工转化能力明显不足。

(3)销售运输方面。

全县无专门的、大型的批发市场作为中转,呈现出在县内小规模、小范围、短距离贩运方面势头强劲,而长途贩运、开发大中城市市场方面明显不足,没有真正开拓出自己的市场。

3、需要政府扶持。

(1)对商品薯种植基地建设所需节水灌溉设施、大型农机具、机井配套设备进行补贴。

(2)给予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权,切实降低马铃薯生产成本;对已形成规模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资金、设备、设施上进行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对举办好的专业合作社,实行以奖带补的政策,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全力扶持马铃薯加工企业建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并在银行信贷方面给于优先支持。

三、马铃薯贮藏情况。

1、现状。

我县马铃薯储藏总量约为10000吨,其中农户土窖储藏总量为2000吨左右,其余的都是由企业储藏。储藏能力较大的企业不多,亚欣农贸有限公司是其中最大规模的,储藏能力为5000吨,其它还有些规模较小的储藏能力都在几百吨左右。

2、存在问题。

储存能力大的企业少,建设标准不高,在储贮过程中由于温室湿度控制不好,导致烂窖率较高(10-15%),造成很大损失,特别是对种薯影响更大,造成出苗率低、产量下降、品质下降。

3、下一步工作目标。

加大对马铃薯储藏企业的扶持,提高储窖建设标准,降低马铃薯在储藏过程中的腐烂程度,较少损失。

4、需要政府扶持。

实行种薯和商品薯储窖补贴政策,补贴金额为标准造价的30%~50%。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八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十一五”期间,我市把沿山贫困乡镇作为扶贫产业开发的主战场,按照村有一个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每户输出一个劳动力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思路,立足干旱缺水实际,积极开发适宜资源、环境、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马铃薯产业,为沿山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开发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一、基本情况。

我市28个贫困乡镇,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海拔2000米以上的浅山区,气候阴冷,无霜期短,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蒸发量2400毫米以上,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600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的25%和55%,人均保灌面积0.5亩左右。长期以来仅能种植青稞、豆类、油菜等传统作物,亩均收入仅200元左右。由于无支柱产业支撑,农民脱贫致富步履维艰。在新世纪扶贫开发中,沿山贫困乡村依托全市“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工程”,在85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的带动下,马铃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促农增收脱贫的作用日益凸显。

成“六个万亩乡”和“十个千亩村”和25个科技示范点,现有马铃薯储藏库66座,贮藏能力达到21.95万吨,马铃薯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0.1%。全市有马铃薯专业经济组织47个、马铃薯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马铃薯12.7万吨,2010年,生产马铃薯100万吨,总产值13.8亿元,总利润7.9亿元,马铃薯产业为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809元。

二、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考核。市县成立马铃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挂项领导,逐级靠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县马铃薯产业领导小组将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各责任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制定完善蹲点技术人员管理办法、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和报酬待遇与绩效挂钩等鼓励措施。市县产业领导小组认真落实马铃薯种植面积和试验示范点建设任务,及时协调解决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准确掌握龙头企业的产销情况;结合“四送一训”活动,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

2.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为增强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各县区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对种薯进行补贴,对全粉加工型品种(大西洋、克新)给予每公斤0.8元的补贴;对“万亩乡”一次性奖励1万元,对“千亩村”,每亩补助120元;对投资兴建5吨到1000吨贮藏设施的农户和企业给予500元至5万元的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相配套的动力机械倾斜,在马铃薯主产区优先保证灌溉用水,年底对种植大户和高产大户进行表彰奖励。

3.加大技术推广,提升产业水平。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本着“蹲得住、住得下、用得上”的原则,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马铃薯种薯精选及消毒、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特别是2011年,建立马铃薯综合示范点30个,市县抽调95名专业技术人员驻村蹲点,及时指导解决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按照相关法规,制定相应措施,规范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特别是在种薯调运季节,市、县区种子、植检等部门通力合作,查处不法商贩,净化种薯市场。马铃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督察种薯、商品薯的调运、贮备、销售、种植面积落实、试验示范、科技培训、机械种收、病虫害防治、贮藏窖建设、加工、销售等工作的进展情况。

5.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健全完善了以灌溉和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优惠政策,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25个,引进新品种11个,推广新技术14项,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深入实施“光盘进万家”和“信息进农家”工程,组织开展科普之冬(春)、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科技服务活动,制作发放马铃薯种植技术光盘4万多张,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整合培训资源,完善以市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学院)为主体,乡镇农科教培训中心为依托,村级教育培训阵地为补充的三级培训网络,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三大工程,培训农民82.4万人次。

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1、优质脱毒种薯供应不足,种薯质量检测和质量保证不够到位。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加之本市自身种薯生产供应数量有限,外来客商及部分种植大户大多逃避种子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管,擅自进行引种和使用自产种薯,致使部分质次带病种薯在我市种植,造成死苗、烂种、减产现象,影响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2、机械化程度不高。近年来,虽然积极引进推广了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但由于农机具购置投入大,而政府扶持力度有限,机械耕作面积仅仅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60%,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发展。

3、加工能力滞后。全市2011年马铃薯总产预计110万吨以上,而全市8家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不足20万吨,储藏、外销的压力很大。

三、加快马铃薯产业化扶贫的思路。

1、立足区域优势,不断壮大马铃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沿山28个贫困乡镇为重点,稳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使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加快我市2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步伐。

2、狠抓龙头,提升产业化扶贫综合效益。一是立足优势,培植龙头。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围绕马铃薯产业搞加工,扶持和培植我市现有的8家有前景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二是优化环境,引进龙头。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特色优势和政策优势,采取大规模、宽领域、多渠道的引资策略,吸引外商到我市兴办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三是用好能人,建设龙头。按照用好一个能人、开发一片基地、壮大一个产业的思路,大胆启用懂管理、善经营、能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能人,放手让他们创办马铃薯加工企业。

3、开拓市场,健全产业化扶贫营销网络。一是建立营销网络。针对我市马铃薯产业存在的巨大外销压力,积极发展信息中介组织和网络型中介组织,以各类专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和能人销售为依托,逐步形成纵横交错、运转灵活、辐射全国的马铃薯营销网络。二是培植流通市场。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增强辐射的思路,扩建现有市场,开创新型市场,对接外地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三是规范内部市场。坚持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服务和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市场交易规划,建立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

4、依靠科技,打造产业化扶贫精品工程。坚持科技推广培训。结合马铃薯产业化扶贫基地建设,建立以市县农技部门为核心、以乡镇、企业为骨干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和技术培训体系,力争使种植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以质量安全为核心,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的质量标准建设马铃薯种植基地,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精品名牌。

5、改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化扶贫发展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渠系配套、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马铃薯基地灌溉条件;大力实施城乡公路通畅工程、进村公路通达工程和村间道路硬化工程,解决农村行路难和马铃薯运输难的问题;大力实施村村通电话和通移动电话工程、宽带网络工程、电子政务及公共信息网建设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建议在新十年产业扶贫工作中,加大对信息网络、科技服务体系、加工龙头企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脱毒中心扩建、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进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我市现有的8家马铃薯加工企业为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特别是带动沿山群众增收脱贫,做出了较大贡献,请省上选择1-2家,将之确定为省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给予扶持。

片种植大户,在种薯及种薯储藏窖建设上给予扶持,鼓励种植大户和个人建窖,解决马铃薯储存难的问题。对购买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的农户,除享受农机具购买补贴外,每户再给予一定的贷款扶持,协调金融部门和企业、农户完善资金融通机制,进一步推行“小额信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形式,搞好支农服务。

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目前一些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较差,农业技术人才缺乏,部分群众科技意识、产品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和履约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农技人员组织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为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好人力保证。

(供稿:张掖市委农办校德阳、刘烨)。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九

为进一步了解百色市铝工业发展情况,根据办公室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安排,3月17日至18日,在陆永儒副秘书长的带领下,我们三人调研组到德保靖西那坡等三县对铝工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德保县铝工业主要依托广西华银铝,该公司自xx年6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两条生产线已产出近10万吨氢氧化铝。据预测,今年6月底前将实现年产160万吨氧化铝全线贯通投产,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1.6亿元。同时,华银铝德保生活区一期工程、石灰厂、钢球厂、华银铝外部供电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广西华银铝进厂专线铁路、物流园、编织袋厂等氧化铝配套项目进展顺利。

铝工业发展目标:力争到建成年产320万吨氧化铝、50万吨电解铝、20万吨铝材加工等一批铝工业企业,进而加快铝产业链的形成。建成年产12万吨烧碱、20万吨pvc联合企业、50万吨石灰厂、8万吨碳素和编织袋、钢球、乙炔、耐温、物流等氧化铝配套项目以及铝材、铝制品、氧化铝应用产品等初具规模的企业。

1、项目基本情况。

靖西铝加工及配套项目是xx年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的重大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为年产氧化铝240万吨、电解铝32万吨、铝塑板144万平方米、铝合金棒20万吨、汽车轮毂200万套、铝板带箔6万吨,碳素50万吨、石灰30万吨,总装机容量46.5万千瓦热电厂。工程计划总投资168亿元,预计可实现利税50亿元。

2、项目建设进度。

靖西铝加工及配套项目于xx年年3月5日破土动工,不到一年的时间,电解铝项目去年底已经建成投产,今年一季度铝锭产量达710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氧化铝项目两组原料磨已投料带车试运,溶出车间所有流程已打通,沉降车间已完成热水制备1万立方,种子过滤、种子分解、蒸发车间已试水完毕。配套洗矿厂水池施工已完成,主厂房3个洗矿机和2个破碎机达到安装条件。配套1#蓄水池二坝以下的护坡已全部施工完成,2#蓄水池土方已完成60%。配套赤泥堆场、排泥库已全部开挖,正进行底部硬化和防渗处理。电解铝项目年产16万吨生产线仅用7个多月时间建成投产。xx年年11月5日,广西电网公司220千伏同塔双回路送电线路工程基础工程完成,已为铝工业基地送电。3月18日,总装机容量46.5万千瓦热电厂1号机组并网发电。年产3万吨氟化盐项目也已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达70多亿元,各项工作按计划进展顺利。

(三)那坡县铝工业项目情况。

1、铝工业项目情况。

(1)那坡县铝土矿资源概况。

那坡县铝土矿矿区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城厢镇、龙合乡和坡荷乡,产地15处,总面积约182.81平方公里,预计远景储量达1亿吨以上。

(2)铝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为加快推进铝工业项目建设步伐,该县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通过积极争取,得到了区、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设项目已被列入百色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广西“十一·五”工业化规划;二是在已完成全县堆积矿储量详查的基础上,加紧推进全县沉积型铝土矿详查工作,力争尽快摸清全县铝土矿总储量;三是在认真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选址、征地、供电供水方案,还就供水、供煤和改善大交通,目前,自治区交通厅已同意将该路段建设项目到广西“十一五”规划,同意将百大至平孟口岸的二级公路进行立项建设。自治有关部门也已决定对桂西地区(那坡县、靖西县、德保县)的工业用水进行勘测和设计,现已委托广西水利设计院进行设计,该县已完成工业用水调查摸底和数据收集工作。四是加强与越南邻县的沟通合作。通过多次会晤交流,现已和越南高平省通农县签订了联合办矿意向;同时,口岸升格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正有序进行,目前,平孟口岸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得到进一步完善,口岸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准备组织专家评审,力争明年上半年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口岸升格后,将成为中国与越南经济贸易来往以及从越南进口铝矿的重要通道和铝材加工品出口东盟国家的重要连接点。五是通过加强联系、沟通和项目推介工作,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客商前来那坡进行项目考察和投资洽谈,先后与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山东鲁能集团、四川其亚公司、广东联泰集团、宜昌长江铝业公司、美国新世纪集团、上海世贸集团进行洽谈,并诚邀这些投资商到那坡进行实地考察、协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六是正在加快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七是正在加快引进铝工业项目的配套项目工作,为今后形成完整的铝产业链、产业集群打基础;八是投入260万元完成了永乐园区河堤防洪工程和桥梁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九是完成了工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突出以铝为主的工业园区详细性规划,已于去年十一月通过评审。

2、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项目区的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跟踪联系和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做好那坡县至云南省富宁县(高邦)高速公路、田东至那坡铁路、百大至平孟口岸二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为那坡铝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同时,尽快完善工业园区的详规,多方筹集资金投入工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此外,做好各个候选厂址供水工程项目的筹建工作,确保项目一旦落地,供水工程的建设工作能提前启动。

(2)加强与云南方面的沟通联系,促使用电、供煤问题尽快落实。

在双方已签订供煤合作意向书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协商,争取在近期内与云南文山州签订正式的供煤合同;同时,加快本县境内的电网升级和改造,向矿区和厂区架设输电线路,进一步加强与文山电力公司的对接商洽,确保铝工业项目的用电。

(3)加强向上级请示汇报,加快项目申报立项工作步伐。

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对那坡境内的矿产资源进行详查和工业勘探,加快项目申报立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能源供应紧张。随着铝工业的不断发展,电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以上三县铝工业发展的“瓶颈”。

(二)中铝分公司将陪烧炉的建设分包给其他公司,但由于一些关系理顺不好,陪烧炉至今尚未建好,从而影响德保县氧化铝的生产。

(三)那坡县发展铝工业存在以下困难:

1、项目用地征地难。由于项目用地预审手续要逐级上报审批,特别对用地地类控制严格,没有超常规操作根本无法完成项目用地审批。

2、项目报批难。项目报批也要逐级上报审批,特别是铝工业项目是国家控制类产业,那坡铝项目建设迫切希望得到区、市及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3、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自身缺乏投入,抑滞了项目的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华银氧化铝二期工程由于岜蒙水库自身调蓄能力限制,即使农业节水达到规划设计水平,也无法满足氧化铝二期工程取水的要求。同时,靖西县也在鉴河上游兴建氧化铝厂,该项目建设规模年产120万吨氧化铝,日用水量为7.84万m3,岜蒙水库也是该厂唯一的供水水源。若德保、靖西两县氧化铝厂同时生产,水资源将无法保证德保、靖西铝工业的用水需要。随着氧化铝产业链的拉长,鉴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建议由市组织有关部门对氧化铝项目生产用水寻找新的水源点建设水源工程。同时,加大对水源项目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使工程早日完工投入使用,解决广西华银氧化铝厂及信发氧化铝厂的生产用水。

(二)田东至德保铁路项目已于xx年年1月23日启动。目前,德保段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因素,整个工程建设进展缓慢。为切实提高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快百色市铝工业基地发展步伐,建议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快推进田东至德保铁路项目建设。

(三)目前,广西华银氧化铝一期工程已有两条生产线投入生产,产出氢氧化铝10万吨。今年6月底前将实现年产160万吨氧化铝全线贯通投产,为进一步推动德保乃至全市铝工业基地发展步伐,建议尽快实施百色至龙邦高速公路。

(四)为拉长铝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建议市领导协调华银铝尽快上电解铝项目及下游产品。

(五)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对那坡铝工业项目支持力度,积极协调自治区和市有关部门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十

根据省_《关于开展年及年上半年主食产业化和年上半年玉米深加工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省局专题会议的安排,我局及时召集县_有关领导召开专门会议,传达了文件和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专项调查任务,并对此项调查进行了具体分工。6月13日—15日市、县_主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企业调查,通过采集质检、工商、税务部门信息和实地调查,我市没有符合调查条件的主食产业和玉米深加工企业。现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根据此次调查统计对象的要求,我们提取了全市在工商局注册、在技术监督局取得许可证的各类食品企业名录,与税务、农牧局、工信委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核对后,逐一进行筛选,确定调查对象并逐个实地调查。市重点调查了4家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市白玉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爱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好来喜食品店。县调查了46户主食加工店。

二、主食产业化的调查情况。

1、市白玉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市放心食品示范企业。主要产品是以大豆为原料的豆腐、豆浆及其他豆制品,年生产能力1000吨(日产能3吨/日),规模较小。经请示省局,该企业属副食产业而非主食产业,不在此次调查范围内,故不上报。

2、兰州爱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是兰州爱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连锁店市区内共有有3家分店,以加工面包、蛋糕为主,年生产能力10吨(日产能吨/日),规模较小,面粉原料由兰州总店统一配送。

3、好来喜食品店,以加工面包、蛋糕为主,年生产能力20吨(日产能吨/日),产量小,属家庭作坊式。

4、县调查的46户主食加工店,主要以馒头、面条、饼子、花卷生产为主,其中:生产馒头、饼子、花卷的25户,鲜湿面条生产的21户,这些均系家庭手工作坊,以个体生产为主,都不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按要求不属于调查对象。

5、我市至今还没有米制主食品和速冻主食品生产企业。

根据调查统计对象的要求,市调查了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县调查了三家白酒生产企业。

1、市丰达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市酒类流通领域五大放心示范企业,主要原料为玉米、高粱,玉米年消耗能力1000吨(日产能3吨/日),经请示省局,不属于玉米深加工企业。

2、县调查了三家白酒生产企业,但经实地了解,这三家企业年生产经营量较小,其产品主要以山丹军马厂、武威酒厂的白酒为原料,用自己的技术进行勾兑生产,年生产白酒数量较小,经营量均在3000-4000斤之间,亦非玉米深加工企业。

四、调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我市虽然没有符合上报条件的企业,但经过对全市各类涉粮企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做到了案上有资料,手中有数据,心中明底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调查中突出的印象一是我市主食生产中普遍存在规模小,大多属家庭式作坊。二是管理粗放,每月进入的面、油等原料和每月售出的加工品记载不清楚。三是业主不愿如实提供生产总值、销售收入等经济指标。我局将以此调查为契机,加强我市粮油产业运行情况统计调查监测,服务于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延伸工作触角,力所能及地为企业提供行业指导及服务。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十一

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

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

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

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

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的5.6%、45.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2.8元/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

(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

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十二

201x年4月,xx市工业生产增速跌入谷底,5月份工业生产仍然没有出现转机。为使xx市工业经济早日走出困境,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对xx市几个重点行业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形成以下报告:

一、xx市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1、工业增速持续回落,远低于上年同期。

前5个月,xx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3%,低于上年同期增速8.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速回落7.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5.5个百分点,比前4个月回落1.8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在全省18个省辖市退居第17位。比全省平均增速低6个百分点。

2、连续两个月当月下降,为历史最低点。

4月份当月,xx市工业经济出现了历史发展最低位,以负增长位居全省末位,当月下降6.9%,5月份仍然没有起色,当月下降5.1%。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增长弱势明显,当月增速均在个位数运行,2月份当月增长5.7%,3月份当月增速为3.8%。

3、近半数的行业生产下降,重点行业拉力降低。

从国民经济行业看,前5个月,xx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生产下降,占全部工业行业的41.7%。其中占xx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大的6个行业中,有三个行业下降,对xx市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上年为拉动xx市增速提高8.8%,今年仅为1.7%)。

4、大、中、小型企业全面下降。

前5个月,大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6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8%,与上年同期增长1.2%相比低2.0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4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与上年同期增长10.3%相比低13.5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合计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2.8%,拉低xx市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

小型企业当月工业增加值下降。5月份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38亿元,比上年同月下降6.0%;前5个月,小型企业累计增速为7.0%,比年初增速回落11.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9.3个百分点,比前4个月回落3个百分点。

二、重点行业经营情况。

1、原煤开采行业亏损程度持续加大。

1—5月,xx市原煤开采及洗选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同比下降6.1%。xx市煤炭行业前4个月利润总额下降78.7%。

主要原因:一是产量下降,5月原煤产量112万吨,同比下降8.4%;1-5月累计原煤产量506万吨,同比减少71万吨,降幅12.4%;累计原煤销量461.7万吨,同比减少107.98万吨,降幅19.0%。

二是原煤价格下滑:今年5月原煤平均售价263.94元/吨(含税),而上年5月为394.3元/吨(含税),同比下降33.1%。

2、化工行业告别以往高增长时代,出现负增长。

受市场价格、外部大环境等因素影响,化工行业整体处于微利或亏损经营状态。1-5月份,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10.65亿元,同比下降17%。

主要原因: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产量降低:5月,甲醇平均价格2043元/吨,同比下降14.7%;二甲醚平均3275元/吨,同比下降9.8%。受煤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影响,煤化工企业盈利困难,行业效益大幅滑落:1—4月份化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61亿元,同比下降11.6%,实现利润1.82亿元,同比下降34.5%,完成税金1亿元,同比下降35.3%。

3、黄金资源枯竭,前景堪忧。

黄金是xx市的主导产业,受矿山资源日益枯竭,国际贵金属市场行情波段下滑等形势影响,xx市黄金行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国际黄金价格从20末每克均价340元左右,下跌至204月中旬的每克290元左右以来,期间价格一直处于低位下滑波动,至目前黄金价格每克240元左右;白银每克价格从去年同期每克3.7元左右下滑到现在每克3.5元左右;电解铜从去年同期每吨4.3万元左右下降至现在每吨3.6万元左右。随着xx市黄金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原料市场争夺的愈演愈烈,原料库存主要有价回收元素(金、银)品位不断下降;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给采购成本带来巨大压力,资金风险将进一步加大。目前,xx市有色金属矿采选及冶炼压延企业,生产开采成本与销售呈倒挂状态,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前景不容乐观。

4、铝行业目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严峻,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

铝行业生产一直低靡,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西部电解铝产能的释放等有直接关系。目前xx市专业生产电解铝的.企业只有一家——三门峡恒康公司,今年每月亏损三至四千万,前4个月该企业已亏损1.5亿元。与相比,电解槽进一步的老化,部分电解槽需要进行大修,直接影响企业的产量,而生产中所用的氧化铝粉中的磷、钾含量高,影响槽温,也会加快电解槽出现问题。前5个月,恒康铝业有40台电解槽检修,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值减少1.7亿元。

三门峡开曼铝业公司是xx市一家生产氧化铝的大型企业,5月份氧化铝销售平均不含税价格2222元/吨,比上年同期价格上涨195元/吨。由于整顿矿山秩序,目前铝矾土矿石供应紧张且品位低。同时,由于下游电解铝企业的亏损,使得氧化铝销售不易,目前氧化铝的价格仍不乐观。但该企业今年利润完成较好,前四个月实现利润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这是由于公司今年改用了价格相对较低的天然气进行加热,用电量下降较大,成本降低。

三、存在问题。

1、企业资金紧张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是通过借贷融资,但由于目前资金环境较差,企业普遍存在借贷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融资难。土地证担保抵押是中小企业目前融资最有效途径;设备抵押、产品抵押等形式受去年灵宝抵押品被出售的影响,多数银行已取消该业务;企业间互保受个别企业资金问题暴露,已被企业抛弃;担保公司贷款利率偏高而且要反担保。

二是融资贵。首先是评估费高。银行贷款大多为1年期,抵押物也是每年一评估。其次是商品融资除评估费外还收取监管费。再次是担保公司担保贷款要收取2.5厘以上的费用,同时要将贷款额的10%—20%作为保证金。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十三

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增收,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又快又好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11月初到元月中旬,我们组成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调研课题组,深入全市17个县市区,临汾、侯马两个开发区和多家企业调查研究,多次邀请专家教授召开研讨会,反复征询意见,最终形成这个报告,希望对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自然资源和发展条件。

产业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和发展条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依靠我市面临的发展条件,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内容非常多,只能从中选择重点扶持发展。可以肯定地讲,未来农产品加工产品市场竞争会日趋激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各地靠的主要是特色,只有把特色做强做大做出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要准确的把握特色,就必须清楚资源状况和发展条件,这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前提。

我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太行山和吕梁山之间,区域内地形复杂,动植物种类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水果、核桃、枣、牛、羊等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明显优势。20,全市农村牧渔业总产值累计68.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累计45.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粮食总产量累计1720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19%。年末,猪出栏1235412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2%;羊出栏667403只,比上年同期减少2.7%。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我市特殊的的干鲜果产品,永和枣子、隰县贡梨、古县核桃质地优良,久负盛名,快速发展的吉县苹果近年来誉满全国,我市已经成为国内枣子、贡梨、核桃、苹果等优质干鲜果基地。最后看中药材生产,由于山地多,气候适宜,我市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有一百多种而且大部分生长在山区,质地好,无污染,是发展中药材加工的优质原料。近年来安泽、襄汾、曲沃等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有些品种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的主要产区,例如安泽连翘年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襄汾生地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市有着明显优势。

依据丰富资源和有利条件,近年来市政府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6家(资产总值或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6家,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流通贸易型、基地型企业(包括合作社)29家,年交易额超过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4.38亿元,加工型企业年销售总额32亿元。各类产业化组织从业人员17万人,带动农户64.9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增收237826万元,户均增收3664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142万亩,其中无公害认证面积120万亩,认证产品41个;绿色认证面积42万亩,认证产品114个;有机认证企业4家;gap认证企业5家,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在近三个月的调研中,我们总的体会是: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是较快的,正在成长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力量,但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受煤、焦、铁产业高利润影响,民间投资严重不足。

农产品加工业要快速发展,需要民间增加投资。然而,多年来受煤、焦、铁等产业高利润吸引,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资本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2007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454850万元;而同期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6954万元,只有第二产业的4.6%。随着煤、焦、铁资源供应日趋紧缺,今后若干年内煤、焦、铁产业继续保持高利润,民间投资仍加速向这些产业流动,农产品加工业投资仍将不足。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设法解决农产品加工业民间投资不足的问题。

(二)涉及领域宽阔,优势产业不突出。

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加工涉及粮食、畜牧、干鲜果、蔬菜和中药材五个领域,但没有一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今后必须解决好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三)企业规模偏小,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规模决定着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尽管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但整体上看企业规模还是偏小,在与其他地区的企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如上述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多,其中进入省“1311”规划重点企业的只有一家。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的资源实力、技术能力都很弱,没有一家企业设有产品研发机构,严重制约着企业竞争能力。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当地的超市中都很少见到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设法扩大企业规模。

(四)管理水平落后,产业素质不高。

我市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特色明显、质量上乘,市场销路也不错,但企业发展却困难重重,就是走不上快速发展轨道。深入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例如缺乏品牌意识,许多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认为只要质量好,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殊不知,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消费者购买产品首先认知的是品牌,是品牌的知名度。多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慢,品牌知名度低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市没有一个全国知名品牌,区域性知名品牌也很少。再如还缺乏营销意识,许多企业高度重视产品生产,千方百计更新设备、扩大规模、上新产品,对市场营销投入很少,没有完整的市场营销规划,没有完整的市场营销队伍。形象地讲,就是“正规军”式的生产,“游击队”式的营销。再如缺乏标准意识,许多企业产品规格不标准、包装没档次,甚至没有条形码,更赶不上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通行的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标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五)没有发展规划,重复建设严重。

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还不高,但某些领域加工能力已经超过我市现有的农产品产量。以玉米加工业为例,到2007年底全市正投资、在建和筹建的玉米深加工能力严重超出我市玉米的生产能力,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没规划,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不到位。

三、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编制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市政府编制的《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农产品加工业确定为今后五年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市委二届三次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突破口,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启动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市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与世界经济连为一体,农产品加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构想落到实处,确实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做大,使之成长为优势产业,就必经编制并实施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目标和重点。

(二)确定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

综观国内市场,目前在市场上占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不外两种形式:一是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例如河南以双汇为主体的肉制品加工业和内蒙以伊利、蒙牛为主体的奶制品加工业;二是企业集群,例如四川、湖北的炸菜产业和我省太原一带的陈醋产业。分析我市情况,我们认为这两种形式都符合我市实际。也就是说,今后发展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可采取两种战略,即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战略和企业集群战略。对那些产量较大、加工需要大量投资的农产品加工业,例如玉米深加工、水果深加工、肉类深加工等,采取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战略;对那些产量不是很大但很有特色而开发加工又不需要大量投资的农产品加工业,例如特色食品、特色工艺品等等,应采取企业集群发展战略,即鼓励众类中小企业或同时生产相同产品或相互协作生产相同产品,通过大量中小企业同一集群形成的规模优势,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产业优势。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十四

前言:

201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深层次调整还在延续,各国经济复苏表现走势分化、结构分化、周期分化的特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两大板块经济复苏态势不平衡,美国率先恢复增长动力走出泥潭,中国增速逐年放缓步入新常态,欧洲、日本经济萎靡不振,多个新兴及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高通胀低增长,大多数经济体仍需将“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由于发达经济体仍旧在全球需求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外部需求疲软直接影响到如中国这些以出口为经济增长动力的经济体。

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过渡为新常态,中国铝工业正经历着爆发式增长后的行业消化过剩产能、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阵痛期,但随着中国大力推动诸如“一带一路”、“工业4.0”、“绿色经济”、“十三五规划”等大战略、大发展工作有序落实,将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经济发展促进人民追求高质量生活,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需求有望得到更大拓展,建筑幕墙、交通运输、电力设备、国防军工、高端装备、包装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使铝加工材消费量不断地增长,同时,国家大力倡导拓展用铝替代钢铁、铜、木、纸、塑料等非环保节能材料的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加工材将不断出现,从而会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铝工业发展现状

2002~2015年,全球铝消费由2531万吨增加到5585万吨,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率约6.5%;其中中国从420万吨增长到2912万吨,增长了5.93倍,年均增长率16.5%;中国人均铝消费水平已经大大拉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仍有可观的发展空间。当前,世界铝消费人均7.7公斤,中国人均21公斤,欧、美、日发达国家人均约40公斤,中国铝消费增长率已由高速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总体来看,世界铝工业发展仍在蓬勃发展,特别是这十多年来产能产量还在持续增长,但产能过剩的问题却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并从上游电解铝产业逐渐蔓延至中下游铝压延加工产业,过剩产能主要源于中国产能的爆炸式增长,还有一些矿石资源丰富和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纷纷大力发展铝冶炼与加工产业也增加了市场供给。早在几年前行业已经预计电解铝市场供应过剩,国家也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力促行业理性有序发展,但是减产情况根本难以盖过新产能的投放。全球铝的产量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而铝的消费增长则表现有放缓情况,这导致了这几年铝供应过剩情况只见恶化未见改观。

据数据分析显示,国内电解铝产业集中度已大幅提高。2002年,中国有电解铝企业147家,目前正常生产的只有56家,按集团统计只有30多家;电解铝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达到60万吨,已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来源于安泰科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原铝产量5120万吨,其中中国占比42.8%;2015年全球原铝产量5390万吨,中国占比51.1%,全球铝工业由此呈现出二元格局。其中2015年原铝产量排名第二的俄罗斯占比仅为7%,其余依次是加拿大6%、美国和阿联酋各占4%,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各占3%,挪威、巴林、冰岛各占2%,全球剩余其它国家总计为13%。

电解铝生产近年向能源资源廉价、电力充裕、铝土矿资源丰富且低廉的地区投资或转移已渐渐成为趋势。就中国而言在短短的五年里面,电解铝投资呈现规模大、投产快的特点,且主要集中选择在西北部省份能源资源丰厚、电力成本低的区域进行投资。中国电解铝产能向西部地区转移可谓全面提速,尤其在新疆,集中了大批新建产能。据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近期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该地区已有电解铝产能535万吨,全区(7家电解铝企业)生产电解铝产量共计426.8万吨,同比增长73.3%,其增长速度仅次于多晶硅产业,成为新疆增长第二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32亿元,同比增长52.8%。据最新数据显示,其产量已超过河南省,跃居中国电解铝生产第一大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康义在郑州举办的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上表示,这标志着电解铝产能向西部转移加快,改变了十种有色金属前10位产量大省的排序。

据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介绍,“十二五”末新疆将建成650万吨产能,铝深加工产能120万吨,形成煤电冶产业链,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元,未来新疆将成为中国“铝都”,甚至世界最大的铝产业经济带。

另一方面,退居第二的电解铝大省河南,全行业仍在持续亏损困境中挣扎。仅电价一项,河南电解铝企业每吨成本就高出西部地区1000多元,其他中、东部地区的企业情况也不容乐观,行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和全行业脱困压力巨大。

今年4月国务院决定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这对电力成本占比生产成本40%多的电解铝企业无疑是利好。但是自2015年以来的这五年,每年年度平均铝价从16778元/吨跌至今年全年预计的12400元/吨,下跌了4378元/吨,跌幅达到26%;如果以这五年最高价18200元/吨和最低价11600元/吨比,下跌了6600元/吨,跌幅达到36%;国内平均电价从0.429元每度电,下降至0.368元每度电,降低14%,相当于减少跌价损失850元,与4378元和6600元惨烈的价格下跌相比是杯水车薪的。虽然我国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指标和管理在不断的优化和提高,但在铝价跌幅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五年大多数电解铝企业是亏损连连的。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电解铝新技术的探索也在持续加速,不仅电解铝槽日趋大型化,铝工业科技含量及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电解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也在向着高产、优质、低耗、长寿和低污染方向加速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30年高速发展及10年黄金期的中国铝行业,已然成为国际市场最重要的铝及铝加工材供应基地,中国电解铝不仅已经成为钢铁之外的第二大金属材料,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原铝及铝材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相当一部分电解铝、铝加工技术装备工艺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铝行业的发展不仅支持了与铝相关行业的发展及相关产品的出口,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反过来带动了国内铝的消费,刺激了铝产业链的投资。铝产业所涉及的产业链规模、出口规模巨大,带动面、影响面都很大。统计显示,中国铝系列产品出口的出口量占到国内全铝产量的22~25%以上。过去的12年是中国铝加工材、铝制成品出口的黄金年代,出口铝及铝合金、铝加工材、各种铝制品累计达到4621万吨,年均增幅达到10.52%。

2015年中国铝出口达到创纪录的617.6万吨,其中铝加工材367万吨、铝及铝合金66.7万吨、铝制品184万吨。如考虑2015年铝合金轮毂出口量79万吨,还有诸如车辆、工具、灯具、家电、3c产品、电机设备中所间接出口的铝合金,2015年中国用于出口的铝应在800万吨以上,或甚至更高。

据统计,2015年中国铝挤压材产能达1780万吨,当年实际产量1470万吨,比2015年增长9.3%,2004~2015年铝挤压材产量年均增长率17.2%。2015年中国铝挤压材消费量1345万吨,增长7.6%;出口量为85.4万吨,增长39.5%;2004~2015年铝挤压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7%。

2015年中国铝板带消费量达到814万吨,同比增长10%;2004~2015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6.18%;出口量达到173.84万吨,净出口量139.11万吨、占产量的14.39%;2004~2015年出口量年均增长37.49%。

2015年中国铝箔总产能362万吨,实际产量320万吨,消费量236.4万吨,同比增长12.03%,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出口量86.77万吨,净出口量80.8万吨、占年产量的25.25%;2004~2015年铝箔产能年均增长率18.1%,铝箔产量年均增长率20.6%,铝箔消费年均增长率17.31%,铝箔出口量年均增长27.74%。

虽然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但是中国铝行业投资热度却始终不减。2015年中国铝加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共完成固定投资1965亿元,同比增长25.2%,占当年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和压延加工投资额的51.6%,单个项目规模、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增加。投资项目分区域来看,河南、山东等地比重加大,西部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等地。

在铝加工材出口增长的刺激下,中国铝加工行业的产能增速在加快,2015~2015年铝加工产能迅速增长,其中铝板带(冷轧)增长119.5%,铝挤压增长46%,铝箔增长67.5%。显然,铝轧制工业、尤其是高精铝板带轧制业已成为中国铝加工行业新的发展热点,2015年铝板带产能为1380万吨,产量达到967万吨,比2015年增长10.5%,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近10年中国铝板带产能年均增长率为15.73%,产量年均增速达到20.8%。

近年新上马的项目起点普遍较高,通过大量进口先进设备,很多企业装备水平已达世界一流。其中热连轧、冷连轧、双零箔、大截面型材产能集中投产,熔铸、热处理、挤压、表面处理、精加工装备也得到全面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产及在建的45mn以上大型挤压机以及80mn以上重型挤压机,已分别超过90台和44台;广东今年增加了一条亚洲产能最大全自动立式氧化电泳生产线,该生产线年产能达6万吨;2000mm级宽幅铝箔轧机80台,其中进口设备超过50台;6辊不可逆式冷轧机22台,仅cvc-6plus就有17台。此外还有(1+5)式热连轧生产线、(1+4)式热连轧生产线10条,(1+3)式热连轧生产线4条,(1+1)式热粗-精轧生产线10条,(1+5)式热连轧生产线1条,连铸连轧生产线1条。

中国铝业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特点各具,在骨干企业带动和地方政府推动下已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铝加工基地,涌现一批规模化、实力强、有影响力的铝加工企业。目前中国铝加工行业上市公司已经有20多家,绝大多数都能借助资本市场,抓住机遇、占据市场先机并得到良性发展,成为行业领先者。

近年来中国铝产业发展体现出9大特点:投资规模大,产能、产量增长快;新项目起点高,技术装备水平高;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各有特色;整体的产品开发能力提高,进口替代进程加快;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铝产品出口对行业的拉动明显;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加快;资本运作和上市融资促进优势企业成长;铝加工企业国际化开始起步。

铝加工企业不但在努力实现产业链的向上一体化与向下一体化,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进程也在加快,包括铝加工企业之间重组、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联合重组,还有直接走出国门、与国外下游企业结成联盟等。如兴发铝业、南山铝业、中国忠旺、亚洲、广银铝业、高登铝业等企业开始跨地区、跨国投资布局、产业转移、战略合作,在规模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也在浪潮涌动。

由于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铝液直供短流程生产铝挤压圆锭(铝棒)、轧制板坯比例不断加大,目前电解铝生产企业延伸铝加工业务的大中型企业已有36家。

新疆地区今年新增的延伸铝加工企业最多。在当地政府积极支持引导当地铝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影响,几大铝厂周边涌现出一大批的拟建在建铝棒厂。新疆希望铝业周边目前有两家铝棒生产厂家,产能为12万吨左右,尚在建设中的铝棒厂家高达6家。新疆希望铝业预计至明年该厂有90万吨电解铝转化为铝水销售,且绝大部分被生产成铝棒。与之毗邻的新疆神火铝业80万吨铝水全部签约成功,销售对象是依其而建的三家铝棒厂,预计今年年底即将部分投产。而新疆其亚铝业目前铝棒产能为10万吨,预计后期扩大至40万吨。此外,新疆信发铝业也表示,目前该厂铝棒产能为60万吨,计划明年将铝棒产能扩大至150万吨,目前该厂已经开始举行招标工作。除新疆地区以外,内蒙古东方希望也拟在年底将该厂的铝棒产能扩大至15万吨,而重庆旗能铝业周边也有一家产能为15万吨的铝棒厂在建。

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两份《铝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俨然以产能大小对电解铝企业进行了排序,前15名依次为山东魏桥集团、中国铝业、山东信发集团、中电投、东兴铝业、东方希望、神火集团、天山铝业、云铝股份、伊电控股、新疆其亚、河南豫联、青海鑫恒、山东怡力、河南万基,民营资本明显占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发展出多家类似美国铝业一样的从冶炼到初加工到深加工全产业链、高技术含量、国际竞争力强的综合性大型铝企业。

中国铝行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在当前中国铝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后,市场也已进入平稳发展期。但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及营商环境恶化,也使铝加工进入微利时代。跟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铝产业效益呈现分化,其中铝冶炼全行业亏损:2015年虽同比减亏31亿元、但仍亏损80亿元,2015年一季度同比减亏44亿元、净亏损3亿元;而铝压延加工行业盈利:2015年盈利467亿元、同比增长6.7%,2015年一季度盈利115亿元、同比增长18.1%。

另外,伴随着铝价不断走低,当前中国铝工业投资结构亦呈分化态势,铝冶炼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落、而铝压延加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2015年一季度,铝冶炼(含电解铝、氧化铝、再生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同比下降2%;铝压延加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同比下降0.2%。

铝加工企业过度投资、跨界投资和短贷长用以及承兑汇票比例过大等所导致的高融资成本,进而已经导致其负债率高企,偿债压力大增;而且客户占压货款严重,铝企业资金链普遍紧张,运行风险在不断增大。今年国内就有好几家中大型的铝加工企业因为银行收贷,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事实上,供应增加压力下的内外销铝加工材加工费不断在下降,出口的低价竞销更是直接引发了国外对华发起一系列的反倾销调查案。

在出口退税政策支持下,每年净出口的铝初级加工产品超过330万吨,还有间接出口的铝制品估算超过400万吨,国外对中国铝材反倾销范围逐步扩大,扩大出口的环境和条件趋于恶化。

国内铝消费已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而国际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口难以持续增长。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持续下降,过剩已经在向高端产品领域蔓延,铝加工产能过剩、竞争日益激烈;受经济环境影响,营商环境恶化,铝加工企业经济运行效益不佳,企业多数陷入债务困境,资产重组将会增加。

不仅如此,由于铝加工项目规划设计雷同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已非激烈、而是惨烈。业内企业对于细分市场及某一精专项目关注不够,都盯着高档铝板带材和大型工业型材,结果却造成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按精整设备通过能力计算,航空铝厚板材目前已建成产能35万吨/年,在建项目有9个,估计全部建成产能将近100万吨/年,但包括客机和货机在内的全球航空铝材需求量每年不过60万吨,即便2020年后中国的国内需求量也不会超过10万吨。

目前在产、在建的45mn以上大型积压机以及80mn以上重型挤压机,已分别超过90台和44台,生产能力近50万吨/年,主要面对轨道车辆市场,但轨道列车(包括高铁、地铁和轻轨列车)铝材年需求量不过10万吨。

另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在建的铝合金板带冷轧项目有16个,其中仅生产能力达300万吨/年的就有2个,总生产能力在1200万吨/年以上。

此外,2015年中国罐料的生产能力已近90万吨,在建的生产能力约35万吨,而当年市场需求量仅为58万吨,即便加上出口所需也只有66万吨;到2016年中国汽车车身铝板产能将达到55万吨,而乐观预计到2020年的需求量最多只有15万吨。

世界经济持续表现低迷,复苏进程缓慢,全球金属需求不足,生产及加工企业营商环境恶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国内铝消费也已开始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降意味着被称之为“全球经济中最重要产业”的中国房地产已在开始下降,而工业用电量和货物运输增幅的下降则直接映射出了中国经济的疲软。

不仅如此,由于市场法治体系的不完善与监管的不到位,逃税骗税、骗贷、融资套利、灰色交易、负利竞销等恶性竞争手段和现象层出不穷,在某种程度上铝产品成为了投机套利的工具,铝及铝加工项目成为融资套利的平台。不健康的虚拟经济、权贵经济、诸侯经济透支了中国经济和实体企业的现在和未来,侵害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需要为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刺激付出代价,困难与挑战可能要持续更长时间。中国铝行业正经历着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由注重数量、规模到注重质量与结构优化,由投资驱动到新型需求驱动的深刻变化。今后,也还要适应铝加工行业发展的新常态。

中国铝市场及铝加工行业前景

中国铝及铝加工行业,是中国工业经济的缩影与典型样本。中国铝加工材约有300余种合金、1500多个品种,是世界上铝产品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铝工业已经形成大量进口铝资源产品,立足内需、适度出口铝加工产品的产业格局。作为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金属”,铝具备非常多的优良特性,其轻量化、强度高、加工成型可塑性高和超高回收率等综合优势所带来的环境效益无法被替代,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以铝代木”,“以铝节铜”,“以铝代塑”、“以铝代钢”都有广泛的范围和深入的内容。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加上产能过剩、成本下降等因素,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铝价一直在低价位运行,预计未来3~5年,全球铝市场供求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全球铝价格还会维持在较低水平,这将保持了铝的高性价比特性,增强用户和消费者的信心,更有利于扩大铝在中国的开发应用,而发达国家欧、美、日方面铝消费基本已经进入平稳期,新的增长点相对有限。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5年中国人均铝消费大约21公斤,与发达国家的40多公斤相比还有巨大上升空间。

经济发展及城市化的推动是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但是铝消费的增长还需要“内生的创新”和外部有利环境的推动,重点是要促进和扩大铝的应用。相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2015-2015年)gdp目标7.5%,gdp实际增幅11.2%,铝消费年均增长率(gagr)16.2%;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gdp目标7.0%,gdp实际增幅7.5%,铝消费年均增长率(gagr)11.6%;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gdp预期目标6.5%,预期铝消费年均增长率约7%。

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任重道远,必须“疏堵”结合。“疏”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铝应用。近年来,有色行业在扩大铝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行的交通运输车辆“以铝代钢”、城市电缆“以铝节铜”、建筑产业“以铝节木”,对国家节能减排、提高交通运输行业运输效率、缓解铜资源短缺、有效保护林业资源以及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具有重要意义。

“堵”就是要严格控制新建电解铝项目,引导企业关闭高成本电解铝生产能力。然而,在电解铝产能西移的同时,中东部高成本的产能退出却面临诸多障碍,除了职工安置、债务偿还外,还涉及到地方税收、就业、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下游加工企业。简单地关闭电解铝企业,当地相关利益方都将受到损害。

目前我国电力成本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比例45%左右。由于种种原因,直购电政策推行十分困难,迫使电解铝企业陆续向可建自备电厂的地区转移,这也是形成电解铝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结合电力体制的改革,把电解铝直购电工作落到实处,并解决电解铝自备电厂并网费问题。建议考虑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行合理并网费标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支持电解铝布局结构调整,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在目前电解铝产能规模基数很大的情况下,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仍是化解产能过剩面临的最重要任务。建议国家在对电解铝产能坚持总量控制、合理规划、加强引导的同时,在税费减免、债务豁免、职工安置补偿等方面针对高成本电解铝产能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补偿,以鼓励其尽快退出市场,化解存量产能。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背景下,铝消费还将保持增长态势,不会出现消费下降和负增长的局面。尽管增幅会有所下降,但是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应用的质量和要求将会更高,这都将为扩大铝市场提供新机遇。比如,在传统市场的存量调整方面,节能型铝门窗更新换代、绿色施工技术,加快老旧汽车淘汰、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制造业自动化改造等方面都将是扩大铝应用的新机会。另外,铝应用的推广呼唤更多的科技创新,先进的材料、技术及产品。如发展迅猛的3d打印,以及最新推出的续航能力达到1600公里的铝空气电池,还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光伏一体化建筑等。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受国务院参事室委托课题《扩大铝的应用范围,促进循环发展的战略研究》显示,未来扩大铝应用的领域将重点集中在交通运输、包装容器及电力电子、耐用消费等方面。具体如交通运输领域的全铝挂车、全铝运煤车、铝车身板;建筑结构如铝模板、围护板、铝芯复合板;电力领域如铝合金电缆、铜铝复合导体;包装领域如铝罐、铝箔、餐盒、铝瓶盖;其他领域如铝托盘、铝桥梁、防洪墙等。

铝在交通工具方面的扩大应用是必然趋势,将为提高燃油效率,减少燃油消耗和环境污染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带来明显的实效。国外的铝挂车占比约70%,而中国当前所保有的约350万辆载重挂车则几乎全部为钢制,全铝挂车占比不到2‰。铝在绿色建筑中的扩大应用也有利于减少建筑能耗, 铝合金建筑模板于1962年诞生于美国,欧美、日韩、巴西、中东、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已普遍采用,在中国应用比例不到1%,铝模板节能减排显著, 国内铝模板可周转200~300次并可回收再生,而木模板仅3~5次,木模或钢模报废后基本没有再利用价值。2011年以前中国主要出口铝合金模板用材,目前已有注册生产企业60~80家,但真正形成规模且拥有工程的企业数量仅20家左右。经测算,如交通运输领域的全铝挂车及建筑领域的铝合金模板、围护板的应用如果能够得以实现,则可增加2000万吨铝的消费,还有各种铝制轻体交通工具应用、海陆空领域及军用领域应用将全方位得到拓展。

电力领域的铝合金电缆、铜铝复合材料也是新型材料发展方向,其他方面如铝合金防洪墙,2015年7月发布的《中国城市内涝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仍有占总数53%的340座城市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按每米铝合金防洪墙40公斤计算,则1公里长、2米高的防洪墙用铝量约400吨。

铝在包装领域的扩大应用可以提高包装比,提高包装和运输效率,减少食品浪费带来的能源浪费和环境影响。比如铝箔快餐盒就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完全可以进入餐饮外卖、配送业、预包装食品业,可以替代塑料、木质和纸质餐盒。更重要的是,随着铝价降低,铝餐盒成本已经与塑料餐盒基本接近,大规模应用推广的时机已经到来。据估算,如果只用30%的餐盒替代,便将有数十万吨的铝箔市场。

还有,近三年中国易拉罐市场与行业厚积薄发、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两片罐产量318亿只、三片罐230亿只,增长高达34.3%,年均增幅14.46%,与美国人均饮料罐消费376个、欧洲80个相比,中国仅为40个,还有巨大增长潜力。

此外,中国天桥的材料主要为钢制及其他非铝合金制,已建成的铝合金天桥仅6座;按一般中等大小30米长的天桥(含引桥)计算,用铝量约50吨。如公路桥逐步加大用铝比例,用铝量将远大于天桥。

过去几年铝及铝产品的出口量剧增,是与国内外铝价差、升水、资金利率、汇率、投机套利等因素密切联动的,呈现有投机性、阶段性特点,更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并不能据此简单乐观认为国外市场兴旺和留给中国的市场空间巨大。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壁垒增加的背景下,在较高的出口规模基础上继续扩大出口会遇到更多障碍,出口增速会放慢、甚至下降,而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未来铝出口难度越来越大,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就经营效益而言中国铝加工行业企业已出现分化,上市公司比未上市公司好,品牌优势大的企业比一般企业好,铝挤压企业比铝轧制企业好,有深加工项目的企业比只做初级加工材的企业好。对此,氧化铝厂、电解铝厂、铝加工厂和投资者都应有清醒认识,不要被一时的市场繁荣所蒙蔽,导致对市场的误判。

结论

走出一条集团化、全球化的新路。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面对新常态,适应新格局,把“可持续”当作企业最大的竞争力。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铝制品加工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主要的铝消费大国,越来越多加工技术和应用水平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综合来看,中国铝加工行业在高精端设备制造、产品研发与创新能力、单品生产能效表现和劳动生产率表现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要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还需加以改善。

铝作为地壳中储量最丰富的金属,比用量巨大的金属铁的含量还要丰富的多。全球铝土矿储量超过270亿吨,保障程度最高,静态使用年限高达200年。中国铝工业的未来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应用范围拓展。扩大铝应用就是节能减排,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国家资源能源战略,中国铝工业强国之路仍任重道远。

红木加工调研报告范文简短篇十五

(205月)。

根据省农业厅通知要求和市委领导批示,为掌握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进一步加快鲁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我们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全面统计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全市国土面积1.1万km2,总人口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6万人,耕地783万亩。200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占鲁西南五市的29.5%;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肉类产品、淡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95.14万吨、15万吨、27.8万吨、152.08万吨、75.35万吨、30.92万吨,分别占鲁西南五市的25.2%、34.7%、16.7%、18.1%、32.2%、55.0%;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列五市第三位。――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金乡大蒜、鱼台大米、北方落叶大乔木的集中产区,常年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10,淡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1/4。――也是全国最大的大蒜种植、淡水产品养殖和味精、氨基酸、淀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占比水平,决定了――在鲁西南五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

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战略,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产品加工水平快速提升,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不断膨胀,龙头带动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据调查统计,到2006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69.7亿元,实现利税33.8亿元,出口创汇4.34亿元。其中,规模较大、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64家,企业员工6.13万人,拥有固定资产85.67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12.76亿元,年出口创汇2.51亿美元,实现利税18.86亿元。年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量的57.5%和57.8%。按加工原料来源分类,其中粮食加工13家,棉花加工5家,油料加工3家,瓜菜加工8家,造纸和木材加工7家,畜禽产品加工12家,乳制品加工3家,水产品加工3家,中药材、食用菌、甜叶菊、杞柳等其它加工10家;按级别分类,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18家,市级40家,市级以下4家;按销售收入规模分类,1200-5000万元19家,5000-10000万元13家,亿元以上32家。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为主导,以油料、棉花、畜禽产品、水产品、木材加工为骨干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格局。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由过去以粮食、棉花、油料为主的种植业领域,逐步向瓜菜、畜禽产品、乳制品、木材、水产品以及中药材、食用菌、甜叶菊等特种种植和养殖大农业领域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由初级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像蒙牛、维维、华龙、华丰、正龙、白象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已进入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二是农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工规模不断膨胀。全市64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规模达到1.34亿元,平均销售收入达到3.32亿元。以菱花集团、雪花生物化工公司为主的玉米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56万吨;以鲁王集团、利生集团、鲁宝集团和华龙集团、白象集团为龙头的小麦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小麦120万吨;以利丰公司为主的淀粉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淀粉7万吨;以华仙公司、奥星公司为主的甜叶菊加工企业,年生产甜菊糖1000吨;以兖州绿食品公司、邹城呱呱鸭制品公司为加工龙头的肉鸭加工企业,规模快速膨胀,加工能力迅速提升,年宰杀分割肉鸭3200万只。兖州市绿源食品公司今年投资1亿元新上年加工4000万只肉鸭生产线一条,使肉鸭年加工规模达到6000万只,年销售收入可达到7亿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