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重庆中山古镇的范文(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3:35:35 页码:11
2023年重庆中山古镇的范文(汇总9篇)
2023-11-20 03:35:35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反思的机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经验和成长。提炼关键信息,避免过多的废话;总结是观察、思考和总结所得的结论和经验,它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宝贵财富。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目标和范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帮助。

重庆中山古镇的篇一

磁器口古镇是位于重庆市区,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繁华的主城区仅3公里。始建于宋代,面积1.18平方公里历经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1]。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是交通便利、休闲娱乐、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因明朝建文帝朱允?杀苣言?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任你品味,任你选购。“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

磁器口原名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20xx年),在明朝成为繁华的商业码头,“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是其繁荣写照。清朝初年,因生产青花瓷,得名磁器口。古称龙隐镇。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传说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发为僧来渝,隐避于宝轮寺,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那经历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的磁器口,被美誉为“小重庆”。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的磁器口,已有1820xx年,孕育了古镇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其美食三绝中,首数的便是古镇麻花。因其选料上乘,手工精制,具有香甜酥脆、入口化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其与众不同的品质,早已备受好评。其中以古镇陈麻花最有名,早在清朝末年,古镇陈麻花凭借其独特的口味从此在巴渝大地流传开来;因其选料上乘,采用全手工制作,具有香、酥、脆、爽,久放不绵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磁器口文化底蕴丰厚,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宗教文化、各具神采,被誉为“古镇三宝”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特色饮食享誉四方。“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浓郁的民俗风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重庆中山古镇的篇二

今天,万里有云,不见阳光。可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来到了比较出名的长寿古镇!

继续往里面走,我们发现,实际上里面是不错的。虽然这些房子与石板路都是由现代科技打造的,不过还是给我们了一个非常古色古香的小镇:既有现在的玩意儿卖,又不失几百年前一个镇子该有的热闹。我发现,越往里面走,我对这个古镇的看法也越来不同了,从一开始的“啥烂古镇”变成了“实际上不错的”。

最后,我还是带着诡异的心情离开了这个诡异的古镇。我希望重庆的其它现代化古镇千万不要像这古镇一样,超现代化!

重庆中山古镇的篇三

长寿古镇位于重庆1小时经济区,占地亩,是菩提山和中国长寿文化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是以巴渝文化为背景,以中国西部建筑文化为平台,以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为标准的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度假胜地。它是“重庆十大最美古镇”之一。

古镇核心区面积800亩,其余1200亩为纯商住区,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总投资43亿元。项目8月开工,预计12月竣工,其中古镇核心区预计12月竣工。该项目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建设,是菩提山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与菩提山风景区相互支持,打造aaaa级旅游景区。

长寿古镇以巴渝文化为背景,以中国西部(云贵川渝)建筑文化为平台。旨在展示巴渝人文文化和中国几千年的长寿文化,打造“西部旅游新亮点”、“长江旅游线上巴渝文化和长寿文化的第一站”和“长寿养生胜地”。古镇旅游线路:一条主线,一个公园,一场演出,两个水系,三个火塘舞,四个户外古戏台。

重庆中山古镇的篇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中山古镇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它以独有的民俗文化和古老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最近,我有幸游览了中山古镇,深深地被它的迷人之处所吸引。在这次游览中,我领略到了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中山古镇游览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文化传承(250字)。

中山古镇作为一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游览中,我发现古镇保存着众多的古老建筑,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传统风格和精美的工艺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镇还有许多文化活动,如古典戏曲表演、传统民间舞蹈等,让游客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古镇还有各种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如陶瓷、手工编织品、传统糕点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游览古镇,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这里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段:美食之旅(250字)。

中山古镇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著名。在古镇的街头巷尾,我发现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店,如砂锅粥、咖喱鱼蛋、千层饼等。我尝试了其中的一些美食,发现它们口味独特,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千层饼,外酥内软,甜而不腻,吃起来十分过瘾。此外,古镇还有一些传统的老字号餐馆,以制作粤菜和潮汕菜为特色。在这些餐馆里,我品尝到了正宗的广东美食,如鲜美的烧鹅和扬起鲜香的双味虾等。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我不仅体验到了美食的美味,也了解到了中山古镇独特的饮食文化。

第四段:人文魅力(300字)。

中山古镇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游览中,我结识了许多热情好客的居民,他们向我讲述了古镇的历史和故事。我发现古镇的居民们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古镇的传统风貌得以保留和发扬。此外,古镇还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如中山公园、孙中山纪念馆等。这些地方不仅展示了古镇的人文历史,也让人对中山古镇的发展和变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游览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信仰,他们的善良和团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这次游览中山古镇,我深深地被这座古镇的魅力所吸引。古镇的文化传承、美食之旅和人文魅力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只有传承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未来。古镇的居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保留和传承了中山古镇的传统风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古镇的魅力。我将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山古镇的发展,期待再次重游古镇,领略到更多美好的景观和文化魅力。

重庆中山古镇的篇五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庆磁器口古镇。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接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区3公里。磁器口古镇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马鞍山踞其中,左边金碧山,右边凤凰山,三山遥望。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形成天然良巷。

来磁器口古镇,这个当年热闹的水陆码头,踩踩青石板路,品尝当地的美食小吃,找个茶馆坐坐,感受下老重庆的风土人情。因为距离市区很近,如今的古镇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古镇有十几条街巷,两旁边都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当然,游客眼前的一切,都是近年来重新翻新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你在这里感受“老重庆”。古镇不大,根据指示牌步行游览完全没有问题。

钟家院、通家院等是古镇中典型的川东山地民居,值得一看。镇上的宝轮寺,有千年历史,可以敬香祈福。街边还有不少茶馆,找一家坐坐,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等都喜爱出入此间。喝茶的同时,有机会欣赏到当地的民间艺术,如:川剧坐唱、四川清音等。

古镇内能够品尝到很多当地的美食和小吃。毛血旺、千张皮和椒盐花生是镇上的“美食三绝”。更出名的是“陈麻花”,镇上有很多家“陈麻花”,哪家最正宗?可以看看哪家门店前排队最长。

古镇距离歌乐山的白公馆、渣滓洞不算远,可以一并游玩。

特别提示。

1.在古镇的“横街”上,有家特色明信片馆:思念的素颜,可以在这里寄明信片,寄给未来的自己。

2.磁器口是重庆距离主城区最近的古镇,节假日的客流量非常大,会出现人挤人的现象,建议错峰前往。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山水之都——重庆,我是这次重庆之行的导游罗xx,大家可以叫我小罗或者罗导。

重庆位于中国的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部边缘,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重庆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945万人。重庆在历史上曾三次建都,也是著名的山城、水城、桥都和温泉之都。我们重庆呢,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大娄山,海拔差异巨大、起伏不平,可谓“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是座名副其实的山城。同时在长江干流重庆段,汇集了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大宁河五大支流等上百条小河流,加上长寿湖、小南海、青龙湖等湖泊,使得重庆的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在5千亿立方米左右。每平方米的水面积居全国第一。所以重庆这座山城是屹立于水中的,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之都。

其实史书记载兴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至明代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到极盛,古人诗赞繁华“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故有“小重庆”之美誉。磁器口原名龙隐镇,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汶皇帝被四叔朱棣篡位后削发为僧来到了重庆,隐避于宝轮寺中,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字,故将原有的“白岩镇”改为了“龙隐镇”。在1920xx年的时候呢,地方乡绅集资创建了“蜀瓷厂”,瓷器的地质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渐渐的“磁器口”名代替了“龙隐镇”。

来到古镇磁器口不得不说的就是其茶馆文化。昔日在这千年古镇中,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件。在陪都时期,这一个小镇的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说书人都是挂牌说书,看谁有绝技高招,谁能招徕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米来长的老街上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

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镇上的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房屋多于竹木结构,雕梁画栋,窗花户柩图案精美,做工精巧。一条小巷,一户人家,一不小心你就站在了三千年的历史上了,这种感觉在磁器口您随处都能感受到,所以磁器口是一座真实的活着的古镇,这就是著名的“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1998年,磁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历史街区,政府已规划把磁器口建设成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旅游新区。古镇已敞开门户,喜迎八方来客。

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

镇上有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遥望,两谷深切。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宽岸阔,水波不兴,实为天然良巷。

史载兴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20xx年)至明代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极盛,古人诗赞其繁华,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有“小重庆”之美喻。

马鞍山上川东名刹宝轮寺,始于唐,殿宇恢宏,保存完好,传说明建文帝曾避难于此,故又名龙隐寺,其繁盛时住僧达三百余人。

镇上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房屋结构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沿街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为商贾大户居所。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精美,做工精巧。

古镇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抗战时聚集了郭沫若、徐悲鸿、丰子恺、傅抱石、巴金、冰心等文化名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先生曾在镇上就读。《红岩》小说华子良原型从古镇码头险脱魔爪………。

古镇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民众生活安宁舒适,保留了中国地方民族生活风貌。古镇已敞开门户,喜迎中外客人。

史载兴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20xx年)至明代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极盛,古人诗赞其繁华,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有“小重庆”之美喻,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

古镇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民众生活安宁舒适,保留了中国地方民族生活风貌。

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四季皆宜。

199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历史街区,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已规划把磁器口建成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旅游新区。

重庆中山古镇的篇六

长寿湖旅游风景区位于素有“寿星之乡”的重庆市长寿区境内,是国际旅游热线三峡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和重庆市长寿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被誉为重庆的中心花园。

长寿湖是由“一五”期间重点工程(修建于1956年)的狮子滩水电站拦河大坝建成以后而形成的人工淡水湖,因地处长寿县境内而得名。

长寿湖坝长1014米,高51米,顶宽8米,景区水域面积65。5平方公里(约10万亩),库容10亿立方米,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湖内港汊纵横交错,200多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湖湾岛汊交织,浅滩成片,建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栖息着42种鸟类、28种水禽。区内湖岛和岸之上林、泉、瀑、岩、洞浑然天成,寺、庙、观、亭、寨异彩纷呈。

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

重庆中山古镇的篇七

重庆长寿古镇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桃西路,距离重庆主城78公里,距离长寿城区仅需5分钟车程。

自年4月28日开街以来,长寿·菩提古镇景区共接待游客千万余人,共成功举办“庙会节”、“巴渝文化节”、“啤酒火锅节”、“万寿节千叟宴”、“柚子节”等大中小型活动不计其数。现长寿·菩提古镇的旅游活动已形成以巴渝文化、福寿文化为基础,按季度划分四大主题节庆活动的人文古镇。古镇每季一大节、每月一小节、周周有活动、天天有看点,其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2021年5月重庆长寿古镇旅游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与正在修建的.菩提山风景区一起创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曾先后获“重庆文化产业十大亮点工程”、“重庆市十大重点旅游项目”等荣誉。

曾是菩提山脚下的一片农田的长寿古镇,因开发菩提山风景区作为配套设施而修建的集旅游、休闲、吃住、游玩的现代仿古建筑群。

长寿古镇位于重庆市长寿区城区,地处重庆核心都市区外围,属于1小时经济区的范围。距长江约3公里,南邻渝宜高速公路,北靠渝巫(山)路和渝利铁路、渝万城际铁路,东接长寿区桃花新城,南接老城区,西、北紧接菩提山旅游区,占地2000亩,是菩提山·中国长寿文化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中山古镇的篇八

中山古镇是一座古老而又独特的小镇,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我有幸到中山古镇进行了一次游览,对这座小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游览中山古镇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的历史文化韵味、独特的古代建筑风貌以及那里温暖友好的人文氛围。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中山古镇的游览心得体会。

第一段:历史文化的魅力。

中山古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嘴,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文化。步入中山古镇,仿佛回到了古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个繁荣的时代。古镇的每一处角落都流淌着历史的记忆,古老的街道、精致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等,无不体现出这座古镇的文化魅力。在游览过程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不少历史古迹,如博物馆、古老的庙宇和祠堂等,这些古迹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山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增添了旅途的乐趣。

第二段:古代建筑的风格。

中山古镇以其独特的古代建筑风格而闻名。这里的建筑多为传统的南方民居,有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游览中山古镇时,我特别留意了一些典型的建筑,如木结构的古老民居、石雕装饰的宅院等。这些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我的眼球。在游览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些建筑所散发出的古朴和庄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呼唤。古代建筑的风格是中山古镇的一大特色,也是游客们深深被吸引的原因之一。

第三段:人文氛围的温暖。

中山古镇的人文氛围非常温暖友好,这是我在游览过程中最大的感受之一。当我走进古镇,就被当地居民的热情所打动。无论是在街上闲逛还是进入一些小店购物,我都能感受到居民的友善和亲切。在一家小餐馆用餐时,店主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美食和特色。在一家手工艺品店里,店主耐心地讲解了不少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这些亲切的对待让我倍受感动,也让我的旅途更加愉快。

第四段:小吃美食的诱惑。

中山古镇不仅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小镇,也是一个美食之地。在游览中山古镇的过程中,我尝试了许多当地的小吃美食,每一样都令人流连忘返。无论是梅干菜烧肉、古早味糖脆蛋糕还是小食摊上的各种糕点,每一口都带来了美味和满足。中山古镇的小吃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良的制作工艺吸引了许多游客,也为中山古镇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第五段:个人成长的收获。

在中山古镇的游览中,我不仅仅是一位普通的游客,更是一位亲历者和见证者。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我对中山古镇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古代建筑风格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我收获了友情和感动。这次游览不仅让我享受了美食的诱惑,也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一次进一步的成长。

总结:

中山古镇以其历史文化魅力、古代建筑风格、人文氛围和美食诱惑吸引了许多游客。在游览中山古镇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小镇的独特魅力,也通过这次游览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视野。我相信,在未来,中山古镇还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重庆中山古镇的篇九

具有千年历史的"百姓镇"--中山镇,又名武所,是古代屯兵的重镇。该镇位于武平县西南部,距县城11公里,205国道擦边而过。全镇11个行政村,2万人口,土地总面积190.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林地面积19万亩。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下面是有关“千年古镇中山百姓镇。

导游词。

”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武平中山镇位于闽粤赣边界的客家地区,是千年文化古镇,素有“小京城”之美称。唐宁时是武平县的场治、县治所在地,旧称武平所,简称武所。中山三个村落,人不愈万,方圆不过十里,却聚居着100多个姓氏人家,并自清朝以来一直廷续至今。这一文化奇观在全国各地乡镇绝无仅有,备受海内外学术文化界的关注,被誉为“客家百姓镇”。

武所有三城二廓,三城是指:老城、新城、片月城;二廓指石廓和圣婆廓。“未有皇城、先有石廓”的民间。

谚语。

告诉我们这里是先有廓,然后才有城;武所有5座城楼,8个城门,其中迎恩门(东门),永安门(南门)、平安门(西门)、常乐门(北门)为老城门,通济门、朝阳门、水门、文明门为新城四门。城周是护城河,新城朝阳门外时教场,旧时练兵之地。这些前后历时100多年的建筑,如今只仅存“迎恩门”。它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比天安门(142019年)早建二十六年,在迎恩门城上,建有石楼一座,雄伟壮观。当你登上城楼时,可府瞰新老两城全景,正如旧时的写照:“一脚踏双桥、两岸森林灯塔,沿城鱼儿跳,千户入云霄。”夜幕降临,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灿烂辉煌。城楼上苍苔覆盖的城砖,斑驳的楼匾、残余的两根石柱是凝固的历史。在新老城的通行要道和十字路口,设有旋转虚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花灯。客家地区元霄闹花灯,一般只有3天,中山却是7天,从正月十三一直闹到十九,“武所闹花灯,如同南京城”,据说这是朱元璋皇帝特许的,算是给思乡的将士一点慰藉。这里的花灯规模特大,一架花灯上下两层,象座小小的房子。上层是千奇面巧的彩绘走马灯罩,“天仙送子”、“三元及第”、“八仙贺寿”、“张生逾墙”、“鱼跃龙门”、“金鸡啼晓;……绘尽人间景致。每架花灯七十二个灯盏圈,表示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下层为木偶戏台,游人上观花灯,下观傀儡,而这样的花灯傀儡多时竟达10余台,真让人目不暇接。

新城最突出的历史遗留要算至今兀立于风雨之中的相塔(又叫溃尾塔),它建于嘉庆辛亥年(公元1551年),塔高14.7米。该塔分为七层,每层呈八角形,一至五层,每层四周开有互为称的门孔,六、七层内实行封顶,塔顶已崩溃不全,葫芦形顶尚可辨认。

走出古街,可以看到武溪河上的永安桥,这是武所十座古桥最大的一座。全长1114米,高17米,宽3.5米,落成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相传清吧绅士王穆堂夫人八十大寿时,她慈善好施,一闻中山通济桥(当是桥名)又破坏了,吩咐子孙做寿不设宴,把设宴钱款重建此桥。这次重建后,把通济桥改名为永安桥,在八拱上方中,相间嵌着二十石匾额:一曰“永安”一曰“母命继光”。留传至今。

武所的历史遗迹还有一水三古桥、一树遮三城、七鞭打猛虎、九井十一庙,九围十八寨等,向后人昭示着它的千年兴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