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洛阳健康码变成黄色申请书范本 洛阳健康码变更(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5:29:58 页码:14
洛阳健康码变成黄色申请书范本 洛阳健康码变更(9篇)
2023-01-10 15:29:58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洛阳健康码变成黄色申请书范本一

龙隐景区处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间盆地之中,周围山势呈群龙聚首之相,龙与龙之间,三条河流,纵横流淌,最后在盆地正中央汇集成一条清澈的大河,滚滚而去。

龙水相生相伴,祥瑞生动。汝阳也是"中国恐龙之乡",这里曾经是恐龙的家园,迄今为止在汝阳境内已发现了30多条恐龙化石,其中被命名为"汝阳黄河巨龙"的恐龙是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长22米,也是世界第二大恐龙,仅次于阿根廷龙。

在方圆60平方公里的龙隐景区内,有罕见的崩塌奇峡景观;宛如神话般的奇石王国;令人惊叹的水中洞天;满山盛开的杜鹃花海;清澈见底、纵横流淌的溪流和湖泊;古香古色的山村民居和住在其中依然保持着传统乡村生活习俗的原著居民……

景区景点

龙隐景区由浪漫花溪、神奇灵龙峡、高山湖泊飞来湖、童话桃花源、原始林区杜鹃岭、"华夏之顶"中央峰和"中原第一云梯"通天云梯(也叫通天峡)七大游览区组成,是一个特别适合周末、闲暇来戏水、游峡、赏石、登山、透透气儿的新景区。

1、浪漫花溪:进入景区,我们首先来到的就是浪漫花溪,这是我们打造的以"合家欢"为主题的一个休闲游览区,她长约1.5公里,我们沿着清澈流淌的溪流而上,两岸是清新的水草和野花,河里有沙滩、鹅卵石、圆润的河床石,我们可以和家人或朋友们在这里脱掉鞋子,挽起裤腿,到清澈的溪水里,亲水戏水,赏花捉鱼。

温馨提示:因为海拔高,空气透明,容易灼伤皮肤,请戴遮阳帽,使用防晒霜。

浪漫花溪主要景点(远观):金蟾望顶:在我们前方左向,有一金蟾蹲坐,面向中央峰峰顶,做跃跃欲试之态。俗语:"凤凰非梧桐不栖,金蟾非财地不居", 金蟾是瑞祥之物,可见龙隐是风水宝地。中央峰(也叫天心峰):我们朝正前方放眼望去,高高的双峰相对而立,右边这个山峰就叫中央峰,也叫天心峰。尽管她在我们景区100多座山峰中不是最高的,但因为她位居群峰的正中央,被群山群峰所环抱,所以叫中央峰;当我们登临峰顶,环顾四周,群山环状层层展开,仿若天地以我为中心,我为天地之中央,近可观三龙戏水,龙相栩生,龙飞在即,远可望群山如莲,蓝天为水,天地合一。中央峰被誉为"太极之心,华夏之顶"。只有登上峰顶才能感受到她的美妙。"登上中央峰,好运自然来!"今天大家想不想登上中央峰啊。 2、神奇灵龙峡:经过浪漫花溪,我们来到神奇灵龙峡。她长约2.5公里,以罕见的崩塌地貌为主,壁立成门,巨石成洞,沿溪而上,需不时穿洞而行,历经五门十洞,十潭十瀑,是中原地区难得一见的奇峡。我们在这里经历到的是"头顶瀑布,不断穿洞而过"的体验。峡内奇石遍布,象形巨石无数,也是名副其实的奇石王国。整个游程都有溪流、飞瀑、碧潭相伴,玩着不累,清爽宜人。

温馨提示:特别提醒各位游客朋友,穿过十大洞天,过十个洞的时候,一定要举起手,摸着头顶上的石头走,摸摸奇石,时来运转啊!还有,你先主动给她打招呼,她就不会给你打招呼了,哈哈!切记切记!

灵龙奇峡主要景点有:袖珍峡:袖珍峡是灵龙峡中的一段微缩峡谷,号称"世界上最小的峡谷",虽然宽不足2米,长仅约10米,但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地方,瀑布、溪流、深潭、幽谷、峭壁构成了一个峡谷所需要的全部元素,堪称天下奇景。老龙潭:我们进入灵龙峡一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碧潭,水虽不深,但瀑布飞流,洞中有洞,洞内生长有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大鲵(也叫娃娃鱼),该潭叫老龙潭,老龙潭旁有一龙王庙,天旱时当地农民朋友到此祈雨,有求必应。(可以讲当地村民们亲身经历的几件事)转阙:山穷水尽疑无路时,顺祈雨潭尽头望去,却现出一个幽洞,给人以一线转机,此即为转阙。踏汀步、过转阙,摸摸转运石,您一定会"石来运转"! 龙门有"伊阙"之称,龙隐有"转阙"之祥。洞开天城:过祈雨潭,过转阙,穿过幽洞之后,豁然洞开一座天城,左右前后城墙城门闭合,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把守城门,气势磅礴,我们恍惚能听到金戈铁马,又能好像听到了天城王朝的街语,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想象。她同时又是一幅无与伦比的山水画卷。连心洞(也叫情侣洞):连心洞全长20多米,洞内幽暗无光,需借助灯光而入,相传,古代村里的有情人常来此幽会,所以此洞号称连心洞,而从此洞穿过的有情人,必将爱情长久,幸福美满。

唐风:细腻的脖颈,圆润的面部,小巧的鼻、唇,活生生勾画出一个唐代美女的韵致。虽是一块岩石,却被赋予了生命,实乃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杰作,当地人说她是"太平公主"。

唐孕:曲线分明的上半身,微微隆起的腹部,找找看这个美丽妇人的头藏在哪里了?原来千百万年来她从未见过这么多远道而来的贵客,不好的意思的将脸藏在那淡淡(浓浓)的绿色里,她就是唐韵。当地人说她是"武后临盆"。

富贵崖:洛阳有"牡丹花城"之称,花开四月,遍城赏花,此处峭壁顶上常年盛开的牡丹,不知何因散落此处,堪称"中华牡丹王",牡丹花开富贵,因此此处既是牡丹崖,也称富贵崖。当地人说她就是武则天让她盛开的黑牡丹。净心潭、水帘洞:走到30多米长的净心潭,我们发现潭的两边都是石山石壁,而且只见碧潭却不见水的源头在哪,在潭的尽头也是一面巨大的石崖石壁挡住去路,正在怀疑是否"山穷水尽"时,会发现前方巨大石崖石壁的下方连着净心潭的水面上有一处只容一人通过的小小洞口。我们踏过180多个莲花汀步,探身小心进洞,光线突然暗下来,几乎看不见路,却突然听见"哗哗哗"的水声,摸索着往前走五六步,光线逐渐变亮,就能看见一个巨大的水帘从头顶上倾泻而下,光线也随着水帘投射进来。透明的飞瀑银练,和谐洁白的光束,清脆轰鸣的水声,溅身欲湿的水珠,构成了中原地区少有的美轮美奂的水帘洞。千年古柳:穿过水帘洞,走出洞口,豁然开朗,但见溪水流淌,植被茂密,藤蔓缠绕,一派世外桃源的原始景观。在溪水的一边,一颗千年古柳静静地守候在水帘洞的外面,尽显山水的宁静和绵远流长。千年古柳为线叶柳,属杨柳科,树龄约为900多年,国家二级保护古树,与通天峡内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千年古藤(葛藤)同为龙隐景区的镇山之宝。滴水观音:在水帘洞的上出口千年古柳旁,朝正东方向望去,是一个很高很长的山岭,是一处石林景观。最高处有一尊巨石,酷似观音菩萨。脚下就是水帘洞,仰望高处观音端坐,当地村民把这里叫滴水观音。熊猫石:从千年古柳往前走200米,在右边半山树丛中有一块巨石酷似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大家亲切地叫她"欢欢"。

3、高山湖泊飞来湖:紧接灵龙奇峡的就是高山湖泊飞来湖。湖面长约1公里,原来此处就是一个天然湖,天大旱时,山下村民来此乞雨,后来开发旅游,拦坝成湖,库容达到20万立方米,形成一个高山湖泊。大家都说真没想到在山顶上会有这么大一个湖,当地村民把她叫着飞来湖。这里将来不仅要上水上娱乐项目,还要在湖边兴建临湖餐饮中心。

温馨提示:飞来湖水深有十几米,属于高山湖泊,水温很低,严禁游泳。即使夏季水温也很寒冷,不能下水游泳,以免抽筋出现意外。临湖游道不是很宽,要注意安全。钓鱼台还没完工,目前还不能投入使用,请不要在上面玩耍和照相,以免落水。

4、童话桃花源:我们顺着飞来湖的沿湖游道望前走,就会看到几片零星的耕地和绿树掩映下的几户山里人家,原始的生态环境和原始的生活场景把我们带到了童话般的桃花源。桃花源紧连飞来湖,长约2公里,中间有雄伟壮观的巨石峡(也叫清风峡),最上面有母猪峡与嵩县相接。巨石峡已建成开放,母猪峡山势奇伟瑰怪,时有野兽出没,山民们已陆续迁到山下居住,耕地房舍大多荒芜,是探险和野营的理想之地。母猪峡等待二期开发。

温馨提示:母猪峡尚没开发,但景色很美,建议进去的散客往里走的不要太远(不超过300米),下午3点以后就不要进去了,切记,一定要原路返回走杜鹃岭,往中央峰方向。探险和野营爱好者团体可以在上面露营。

5、杜鹃岭:我们进入景区山线首先游览的就是中原地区面积最大的高山野生杜鹃花海--杜鹃岭,她是长1.5公里的生态林区。游道走在山脊上,我们穿行在林荫里,视野开阔,和风通透,清爽宜人。特别是每年4月20日至5月15日,汝阳杜鹃花节期间,满山满岭,杜鹃花开红艳艳,一簇簇,一团团,一片片,人从花海里穿行,鲜红的杜鹃随时就在我们的头顶上、肩上、胸前、脸旁,我们恍惚在美丽的梦境中。"洛阳看牡丹,汝阳赏杜鹃",汝阳赏杜鹃,就到杜鹃岭。

温馨提示:看花赏花不摘花,是我们的美德。景区有禁止摘花的提示牌警示牌,也有巡视工作人员,发现摘花,是要教育和罚款的。林区也不能吸烟。

6、中央峰:穿过原始林区杜鹃岭,直达有"太极之心,华夏之顶"之称的中央峰,这也是我们龙隐景区最核心最震撼的部分。登临峰顶,环顾四周,群山环状层层展开,仿若天地以我为中心,我为天地之中央,受群山群峰之拥抱,接三河汇流之拥戴。近可观群龙戏珠,真龙戏水,龙飞在即;远可望群山如莲,蓝天为水。

关于洛阳健康码变成黄色申请书范本二

朋友们: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__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 “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 ”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五月石榴红似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颜色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大佛胸口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崇他为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由太监黄锦所铸,重二千五百斤。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立刻响起来,这就是“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也称“夜半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为鼓。这里的钟、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敲打的乐器。

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毕无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风格,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间。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

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大此译出的。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他把白马寺内的六项重要古迹,题为白马寺六景,分别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台、以及前面已介绍过的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

整个台上,以毗卢阁为中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盛,于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互为影响,也互为斗争。自唐武宗灭佛之后,惟有禅宗弘而不衰,成为汇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净土宗、密宗、律宗结合得最紧密。作为“释源”和“祖庭”的白马寺,对于中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明显的反映。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卢阁及毗卢佛,则又主要是密宗的内容。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现在我们来到齐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1990年齐云塔被辟为河南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场。

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折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欢迎朋友们再度光临洛阳白马寺!

关于洛阳健康码变成黄色申请书范本三

老君山,位于洛阳市西南方约150公里处,是伏牛山脉的主峰,相传是道教始祖李耳(著名的“老子”)的归隐修炼之地,北魏时在山中建庙纪念,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受到皇封,修建“铁顶老君庙”,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颁赐老君山道经诏谕,封为“天下名山”。从洛阳的锦远汽车站(也就是长途汽车站),乘坐开往栾川县城的班车,在“老君山路口”下车后,再换乘当地的摩的,就可以到达景区售票处了。

老君山是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记录了十九亿年前造山等地质构造的演变过程,山中具有独特的“滑脱峰林”地貌、壮观的石林景区等景观群,非常震撼心灵。山中树木茂盛,风景如画,处处都能看到山泉从山石缝隙中溢出,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隐藏着十几处瀑布,清澈的激流从数十米高的崖顶跌落下来。雨后的老君山,云雾环绕在各个山峰中,如果你去山顶,还有机会观赏到极美的云海和日出。

老君山风景区面积庞大,主要分为居中的老君山主景区、西部的追梦谷景区和东部的寨沟景区。一般游客会用一天的时间游玩居中的老君山主景区,这也是整个老君山风景区开放最为完善的区域。老君山主景区内包括了中天门、金顶、老君庙、南天门、玉皇顶以及马鬃岭等主要景点。老君庙自北魏始建以来,就是中原香客朝拜的中心;玉皇顶的道观中供奉着玉皇大帝,这里也是山中观景的绝佳地;金顶和马鬃岭则是观看日出和云海的好地方。

行程推荐:

一日游

用一天的时间,游玩老君山的主景区,是大多数游客的选择。大致线路:

灵观殿-山脚下的老君像-淋醋殿-中天门-林荫步道-卧云松-菩萨殿-老君庙、金顶-玉皇顶,然后原路返回。

游客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全程步行或者“步行+索道”的方式游玩老君山。在山下的灵观殿与山腰的中天门之间,有景区的中灵索道;在中天门之上的卧云松与山顶的玉皇顶附近有景区的中天索道。

大部分游客会选择乘坐第一阶段的中灵索道,然后从中天门步行登上山顶的玉皇顶,中天门至山顶的道路不是很陡峭,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可以走完。

二日游

如果你时间充裕,可以用两天的时间游玩老君山,大致线路:

d1:游览老君山主景区,当晚住宿在山中。

d2:从老君山山顶,选择西面的追梦谷或者东边的寨沟景区下山,分别到达景区的西大门和东大门。

老君山主景区内,在山腰的中天门和山顶老君庙附近都可以住宿,中天门附近有宾馆,住宿条件比较好,老君庙周边住宿条件比较差。如果你是准备第二天清晨去山顶看日出,那么你可以住宿在老君庙周边。

追梦谷相比较东边的寨沟景区,山中道路更加的平缓一些,游客可以根据自身喜欢选择其中一个下山。

整个景区有多处可以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但景区内部分路段指示牌目前还不是很完善,游客游玩时需要多留心。

关于洛阳健康码变成黄色申请书范本四

这次人文考察的第二站是十三朝古都洛阳,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吸引着我们一群向往着感受她厚重文化的的莘莘学子,一睹这自古以来,墨客骚人云集,有“诗都”之称的城池。已近六月,无缘感受牡丹香气四溢“花都”的芳容,在欣赏了她的晚装之后,翌日清晨我们便直奔她文明的保存之地,洛阳市博物馆、天子六驾,午后便奔向那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享誉世界的龙门石窟。

未至龙门,便看到伊水汤汤,远远地望去,绿荫片片中,香山与龙门山隔河相望,宛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想必这便是“伊阙”一词的了吧。昔日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山,方得伊水畅流,泽国化为良田沃野,耕桑之民乃得免于鲂鲤,一个美丽的传说为我们装点了眼前的美景。沿伊河而上,就到了著名的龙门石窟,那密布在伊水两岸长达1公里的两山崖壁上的“蜂窝”,蕴藏着数也数不清的文化宝藏。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国、隋、唐和北宋诸朝四百多年的在规模营造,两山窟龛,密如蜂窝。其代表作有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唐代的潜溪寺、万佛洞、看经寺、奉先寺等。据龙门石窟研究所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7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那一窟窟佛像龛的群像雕造,神态各异,风格不同,栩栩如生整体布局结构严谨,气氛庄严肃穆;石刻中的飞天,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在山水中凌空飞舞,或捧果献寿,或天女散花,体态之轻盈,神情之优雅,令人叹为观止。魏碑精华“龙门二十品” 和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伊阙佛龛之碑”, 则是书法艺术史上的珍品。

来到龙门,就不能不提奉先寺,到奉先寺就不得不说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奉先寺的不平凡,就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面容丰腴饱满,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流露着对人世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几个世纪了,在卢舍那的仁爱守望中,世界有没有按照武则天的设想在延伸,呈现风调雨顺,男耕女织,怡然自乐的绝美画卷?

沿着石阶一步步走向大佛,当我终于站在大佛的脚下仰头看佛的时候,青山无语,青翠逼人。我欲问佛,而佛无语,依旧是那浅浅的微笑。山也还是那座山,佛也还是那座佛。江河浩浩,奔腾不息。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春日浓郁,豫西灿烂的阳光,照见旅人的身影。青山隐隐,卢舍那大佛像那浅浅的、微微的一笑,无言中化作我心海的柔波,轻轻地荡漾。

与龙门山一衣带水的是因白居易而闻名的香山,长桥卧波,将两岸相连。山光水色,诗意画境,浑然一体,更增添无限魅力。

访遍东山石窟,拾级而上,我们来到香山寺,白居易曾醉心的地方:“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他曾对香山寺多次修葺,并撰写《修香山记》,然后将自己在洛12年所写800首诗《白氏洛中集》存放香山寺藏经堂内。对于这里的喜爱让他在致仕后就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与文人学士题诗唱和。以至于去世即葬香山寺附近琵琶峰顶,从此便有了今天的“白园”,香山也因此和白居易结下了不解之缘。

走在这片青山之中,看绿树隐隐,听鸟鸣悠悠,体悟着那份曾经吸引着诗人的那份清静。漫步于在白园,正直初夏,葱郁的绿树遮去了午后的阳光,配合着道旁小音响里流淌着的清音乐,这里没有枫叶荻花的萧瑟,有的只是那份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喜悦。

拾级而上,山腰有亭,名曰“听伊”,系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对奕、饮酒、品茗、论诗之处。听伊亭而上,在危岩翠柏中有一古朴典雅之阁庐,题额“乐天堂”,旁有楹联:“西湖筑白堤龙门开八滩倡乐府诗讽谕志在兼济天下;履道凿园池香山卧石楼援丝竹赋青山乐于独善其身”,基本概括了白居易的一生,杭州、洛阳两个城市也昭示了他一生的两个阶段,而他们又何其相似,山寺桂子、枕畔潮头不只是杭州才有的美景,自然清静的独善其身,这般美景、这般自得才是他骨子里所向往的。只是中国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让他在早年不得不声嘶力竭地兼济天下,而晚年的香山,那种完全的融入自然的生活或许才是他真正的渴望,真正的归宿。看着乐天堂内汉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鸠杖,栩栩如生,飘然欲仙之态。我们不难想象晚年的白居易归隐山林,三五好友相随,以诗竹相伴,唱和饮酒,那份怡然自得,自是赛似神仙了!

琵琶峰顶便是香山居士的长眠之地。登高望墓,形似琵琶,白墓所在之丘为“琴箱”,长长的芳草墓道,四周齐整的冬青,翠绿色的草地中央,三根“琴弦”清晰可见,亦即琵琶的“曲颈”,暗合琵琶曲之意,不禁让我们想起“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诗句,眼前也再现了诗人昔日的辉煌。而今这里翠柏葱郁,奇花飘香,有的只是一份幽静,人们或驻足于墓旁的碑前默吟着上面的诗句,或站立于刻有“唐少傅白公墓”的墓碑前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墓道向左、下至峰腰平缓处,即是古雅的九曲回廊,廊壁尽嵌现代诗人墨客吟咏的诗作以及白居易《琵琶行》全文石刻,刻满了江州司马春衫湿的凄凉,放下了兼济天下的使命,独善其身,怡然自乐,得以长眠于自己深爱的清幽之中,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吧。

告别白居易,走过龙门桥,回望这山上翠柏成林,郁郁苍苍。山下伊水潺潺,清澈见底,在心中印上一幅伊阙全景图,然后便将她留在身后。

关于洛阳健康码变成黄色申请书范本五

洛阳市郊北邙山的古墓博物馆(现在已经改名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古墓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历代墓葬区、北魏帝王陵墓和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墓葬区位于博物馆的东部,分为地上、地下两个部分,是古墓博物馆中最有特色和最吸引游客的部分。

墓葬区

地上建筑是一组仿汉建筑群,建筑群中有“夏商周典型墓葬模型”、“汉代帝王出殡仪式群塑”、“民国初洛阳民间出殡仪式群塑”等展室。而地下部分,是搬迁复原了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洛阳地区代表性墓葬25座,陈列文物总计约几百件,还有数量众多的壁画。

地下部分中的各个复原墓葬(室),都是整体搬迁过来的,墓里的砖石都是考古人员在原地编好号码后再拆掉,到这里再按照原样的逐一复原的。每个墓室之间相隔不远,有通道相连。你可以行走在通道中,穿行于各个时代的墓室前,这些墓室千姿百态,其建筑风格各异,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侧面。

墓室中还摆放了不少出土文物的复制品,如北魏的陶俑和生活器皿、唐代三彩等。墓室中还有西晋、北魏、唐宋的墓志,以及丰富多彩的壁画,如打鬼图、妇人启门图、升仙图等,这些堪称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北魏帝王陵墓

位于博物馆西部。该展区以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为主体,搬迁复原清河文献王元悻和江阳王元叉墓组成的。景陵封土呈圆形,夯土堆高二十多米。游客可以沿着甬道一直往下走到墓室的中央,这里停放着一具棺椁,棺椁中没有任何物品。元悻墓墓室顶部绘有一幅天象图,画中有300多颗星辰,这幅图比《敦煌星图》早约420xx年,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壁画馆

壁画馆中展出了西汉、东汉、魏晋、唐宋和金元等多个朝代的墓葬壁画真品。这些壁画形象清晰,题材内容宽广,涵盖天文、地理、人事、神灵。壁画墓的主人上自皇帝、嫔妃、达官贵人,下至地方小吏、普通百姓。

博物馆面积不大,步行可以非常方便的到达各个区域。无论是原样复原,还是原址的帝王陵,这里毕竟是古人安息的地方,游览时,最好不要高声喧哗。

关于洛阳健康码变成黄色申请书范本六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古都洛阳。现在向各位介绍一下洛阳市的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洛水之阳而得名。它东扼虎牢,西据崤函,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南面向嵩、洛、伊、廛、涧四条河流蜿其间,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胜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誉。

如此险固的地理形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历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验证先后曾经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立国,时间长达1500多年。此外,又有8个朝代将其作为陪都。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20xx年的中国,那你必须来看洛阳。

即使在今天经过历史的冲刷,洛阳依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名胜古迹。数量之多这里就无法历数了,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过程中为大家一一讲解。

洛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业与科技实力和外贸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机场,轴承厂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和研究所;洛阳还有丰富的煤炭、钼、黄金、铝土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航空口岸及海关;还有全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市场----关林商贸城;有享誉中外的历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阳水席;有甲天下的国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会,曾吸引无数中外朋前来一睹盛况,大饱眼福。真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阳正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快发展步伐---撤销郊区,调整区划,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础建设和内外部环境整治;提出大旅游发展战略,对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三大景点的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做出为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负重加压,背水一战的果断决策,经过不懈努力,获得圆满在功;建设洛浦公园,营造优美环境,再现当年洛浦秋风胜景。

朋友们,洛阳市委、市政府这些举措,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不久的将来,洛阳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让世人刮目相看,洛阳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我的介绍完了,预祝朋友们今后几天的洛阳之旅愉快!

关于洛阳健康码变成黄色申请书范本七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小x,很荣幸能够为大家提供这次导游服务,也十分欢迎大家来看望咱们中国人的母亲!请大家不要纳闷,因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一条河流,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传承着她特有的基因,那就是我们的肤色——黄皮肤,而她也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我们的人文祖先。也许有的团友已经猜到了,这就是黄河,我们中国人的母亲河!而今天的游程,我们也将从母亲身边的这颗明珠洛阳开始了!整个洛阳各位团友可以从这下面这9句话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城之下皆为宝,在中国西北部地区有一个城市叫做西安,他是中国地面文物最为丰富的一个城市,而在中国之“中”有另外一个城市洛阳,则是中国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城市。早在60万年以前,洛阳的气候相当于两广地区,雨量丰沛,植被茂密,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好地方。通过近年考古发现的100多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距今1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已经创造了繁荣的母系社会氏族,这种繁荣与昌盛一直持续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建立。洛阳雄踞黄河中游,地处中华腹地,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南控伏牛,北依太行,洛-伊-廛-涧四条水流蜿蜒城内,自古“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盖四方必争之地”,如此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自古就成为“帝王州”从夏的建立到后晋,洛阳成就了13个王朝的兴衰,82为帝王的霸业,1520xx年的辉煌建都史,历史的迭经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完成,多少城池的兴盛与落寞,都被洛阳丰富的地下文物所见证,洛阳单就出土的对历史长河中洛阳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贸易-天文-历法-祭祀-乐理-药理的碑刻墓志就有4000多方,从汉代到民国,历朝历代,各个时期的都有,可谓是一部石刻“二十五史”,有人赞叹,仅这些碑刻墓志,就可以建成一座世界仅有的中国艺术馆。风格别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墓博物馆和近年来发掘建立的东周王城车马坑,更是历史长河中从世俗到帝王生活的现实写照。洛阳1520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些也只不过是小小的一部分,而其余的数不尽的遗址-古墓-石刻等有待发掘的文物更是犹如洒落的雨水,与这片土地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中,使得我们脚下所走的这片土地更为深沉和厚重。

北方地区向来缺水,但是在这里确有二水出自洛阳城,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第一水就是我们男人们所钟爱的——酒,“把酒红尘度欢时,千杯万盏轮回间”问枭雄,看市井,为男子,谁不对酒有着一种情结,而洛阳地区的汝阳,正是被人称为“酒祖”杜康发迹的地方,甘醇的杜康酒被周王室嘉封为“仙酒”,让刘伶醉了三年,更让中外宾客在口中回味着“酒祖”的妙手酿制的“仙酒”,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另外一水,中国人就餐习惯中,“无酒不成席”,与杜康酒相伴的洛阳水席宴更是洛阳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说当年女皇武则天创立武周王朝,重臣袁天堽算出女皇执政,将会在唐-永隆年至唐-神猪年起落20xx年时间,为了暗示女皇武则天“维政者善”,便命令御厨制成了此宴,这道筵席以武则天的把大喜好:服-礼-韬-欲-艺-文-禅-政,为主题制成8种荤素不同的凉菜,又以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为主题制成16道热菜,更采用带子上朝,以“粥”换唐等上菜顺序,行云流水一样的上菜方式,衔接筵席空缺。它不但是现在中国传统筵席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以其独特的上菜方式成为豫式菜肴的鳌头,时至今日,这道筵席配以杜康酒上桌,不仅是洛阳人红白喜事的重头戏和洛阳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洛阳旅游业的发展,水席在原有酸辣味殊的基础上作出了很大的改进,又添加了咸鲜-甜品-清淡等不同口味,不但丰富了洛阳人的饮食口味,也更成为了洛阳人款待来自各地贵宾和游客的首选!

水土,水土,讲过了水就要回头看看洛阳的土了,在洛阳有三土产自邙山头,第一土就是我们熟知的“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始于隋,胜于唐,甲天下于宋,纵观古今花谱,佳丽360多种,牡丹由于其花色花型雍容华贵,被世人称为“花中之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对当时赏花胜景的真实写照,而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记载“洛阳地脉花最宜,尤为牡丹天下奇”更是对洛阳的气候地质的一种赞叹,洛阳邙山为于黄河岸边,更是黄土高坡的余脉,土质不干不燥,潮湿有度,适宜种植,山上原住居民历代多以种植牡丹为生,直到现在山上仍有洛阳牡丹园-国花园-中国牡丹基因库三大牡丹园和多处牡丹苗圃,随着科技的发展,牡丹也正以“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的姿态成为了洛阳的美学徽章。另一土就是当年曾贵为国礼的唐三彩了!洛阳邙山的南石村盛产高岭土和瓷土,这是制作陶器和磁器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洛阳人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唐三彩这种流动的火焰,运用两步锻烧,滴采点釉的人为手段结合自然流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原理,创造出来了唐三彩扣之有瓮罄声,兼具磁的开片和陶的坚实等特点,更使得这种工艺美术作品成为了居家装饰的好材料,当年之有皇室才能使用把玩的专用品,现在也进入到了我们平常百姓家。以黄-绿-白为主色调,诞生于唐代的这种工艺品,现在已经销往海外,其中黑色的将军马还被英伦友人赞颂为“伦敦黑,黑宝石”,由水火土所凝结的这件器物正可称的上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当然,最具民间特色的一土还是-------洛阳铲,“生于苏杭,葬于北邙”,在邙山这无“卧牛之地”拥有着数不清的古墓葬群落,由民间盗墓工具所演变过来的洛阳铲,不单单是考古者的好工具,更为洛阳发掘除了大量的古墓葬群落,从而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以收藏古墓葬为主题的古墓博物馆,大大小小的铲子将一个个深埋在地下的历史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与此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震惊世界的传奇!

洛阳在河南省的西部,伊洛盆底北缘,自古就有“和山控戴,型胜甲于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誉。以这里为点,以河南为中心,北至白山黑水,南到两广海南,西至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要跨越三四个省,若以省会郑州和洛阳为轴心,北距京津唐,南下珠江三角洲,西入关中平原,东至宁沪杭等经济发达区,其直线距离基本上都在1000公里左右,而且随着全省的高速公路网的开通,洛阳由将会恢复到当年东至倭国,西至大秦,南达胶趾,北至漠北,丝绸之路国际大都会的显赫地位,因此又有人说洛阳之地—四方入拱道理均!

五都荟洛是奇观,指的就是在洛阳偃师到涧河一线的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序列着夏渡斟鄩-商都系亳-汉魏故城-隋唐东都城-东周王城,五大都城遗址,这些遗址展现出了中国从奴隶制王朝向封建帝制过渡的同时,更将中国的城池-园林-城市规划艺术以不同的形态展示了出来,这是世界考古界的奇迹,其中,夏都斟鄩和商都西亳更是将中国有纪年的历史上推了1200多年!

都城的出现使得洛阳城六和之内具灵气,“天下之中”的洛阳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在漫长的历史流程中,洛阳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为中心之一,因此儒学-佛学-玄学-理学-道家无不与洛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文化上的主流,无一不是发源于洛阳,然后流播四方,传于后世。自古以来洛阳就又“洛阳富才雄-洛阳出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之美誉,苏秦-贾谊-杜甫-李贺-刘禹锡-程颢-程颐等都是洛阳人,“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李白-白居易及许慎-班固-司马光等无数名人学士在洛阳写下了千古绝唱或不朽的诗篇《汉书》《三国志》《新唐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齐民要术》《九章算术》《水经注》《三都赋》《论衡》,等著名作品均写于洛阳,并在洛阳问世。还有“河图洛书”“孔子入周问礼”“洛阳纸贵”等美谈佳话也发生在洛阳,可以说洛阳是灵性的聚集,是中国人思古的幽情,在东西南北上下这六个方位内凝聚了中国人最为骄傲的情结!

中国共有七个著名的古都其中而洛阳则是七大古都排第一,北京、南京、杭州、西安、开封、洛阳、安阳,只有洛阳市是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的重要的历史人物也都活动在此,因此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说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市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曾经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20xx年的中国,一定要到上海;如果你想了解50年的中国,一定要到特区;如果你想了解近820xx年的中国,一定要到北京;如果你想了解近3020xx年的中国,就一定要到西安;但是如果你想了解5020xx年的中国,就一定要到洛阳看看”,由这些赞颂我们可以看到洛阳在这7个古城中位居第一是当之无愧的!

八大八小十六景是洛阳的特色,昔日城郭巍峨,宫阙壮丽,风物优美,胜迹如林的洛阳,自唐宋以来,不少文人墨客,衣冠人物,或为之讴歌,作画,吟诗,赋文或营建别墅,家于洛阳,留连其中,为这里的风物胜迹,留下很多风雅遗事和美丽传说,其中龙门山色-绝,马寺钟声-奇,金谷春晴-丽,洛浦秋风-凉,天津晓月-明,铜驼暮雨-妙,平泉朝游-胜,邙山晚眺-美,为洛阳八大景,关林翠柏,午桥碧草,石林雪霁,伊沼荷香,东城桃李,廛壑朱樱,西园池塘,龙池金鱼,为洛阳的八小景,八大八小构筑出来了一个美丽的洛阳,也为揽胜探奇者游览观光洛阳过程中,提供了助兴的一笔!

九朝古都洛阳城,时至今日市区总面积544平方公里,下辖涧西-西工-洛龙-老城-廛河-吉利六个区,总人口630余万,市区人口100余万,从民国时期逐渐退出历史辉煌的舞台,成为近代史上中国著名的工业城市,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铜加工厂-洛阳浮法玻璃厂-612-613-5408-407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大企业和研究所,工业的发展使洛阳在计划经济时期成为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工业龙头城市,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搞活洛阳现在也同时进入了,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的旅游城市,现在的洛阳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正在以建设“工业名城,旅游名城”为口号,实施“东引西进”战略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加快发展步伐,撤销郊区,调整区划,拉大城市框架。市委市政府的这些举措,大大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洛阳一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让世人刮目相看!

各位团友!小x对洛阳的介绍就先到这里,在后面的游程中,小x会再为大家做更为详细地介绍!~

关于洛阳健康码变成黄色申请书范本八

朋友们: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__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五月石榴红似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颜色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大佛胸口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崇他为印度传承的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一词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由太监黄锦所铸,重二千五百斤。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立刻响起来,这就是“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也称“夜半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为大法鼓。这里的钟、鼓都是僧人们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敲打的乐器。

大佛殿内后部,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为观世音菩萨,由于背对大佛,又称“倒坐观音”。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毕无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风格,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间。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

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晚,规模小的殿。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清凉台,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大此译出的。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他把白马寺内的六项重要古迹,题为白马寺六景,分别是清凉台、焚经台、齐云台、以及前面已介绍过的夜半钟、腾兰墓和断文碑。

整个台上,以毗卢阁为中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毗卢阁是寺内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的神。

毗卢佛的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这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均为清代泥塑像。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兴盛,于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之间互相联系,互为影响,也互为斗争。自唐武宗灭佛之后,惟有禅宗弘而不衰,成为汇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净土宗、密宗、律宗结合得紧密。作为“释源”和“祖庭”的白马寺,对于中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明显的反映。宋元之后,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土宗的内容,而毗卢阁及毗卢佛,则又主要是密宗的内容。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现在我们来到齐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该是中国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早的古建筑,1990年齐云塔被辟为河南省座比丘尼道场。

齐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约20米处,用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发出“哇哇”的声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声。所以当地人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国座古刹是白马寺;中国座古塔是齐云塔;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折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关于洛阳健康码变成黄色申请书范本九

龙潭峡谷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北部群山之中、黄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处,东距洛阳市80公里,属新安黛眉山峡谷群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

青河发源于黄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经龙潭峡谷,在红崖山前与山窝河汇流,注入今天的黄河万山湖(小浪底水库)。青河川曾是古代中原地带通往山西绛州、侯马、太原一线的交通要道。

龙潭峡谷地处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区,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层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马家河组和汝阳群石英砂岩、下古生界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还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岩层。地球形成已有46亿年,在距今12亿年前后,华北地区还是一片海洋,后经地壳运动,古海底沉积层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黄河南岸形成820余米厚的紫红色石英砂岩,构成了这一带山的主体。大约从24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的地壳新构造运动(也叫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构造运动背景下,这一带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积层——紫红色石英砂岩,又经过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长期的水冲浪旋、风剥雨蚀,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岩嶂谷群,呈现出高峡长谷、山嶂岩洞的地貌特征。这种地貌特征,既体现了这个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也是研究黄河演化贯通历程的有力佐证。这里显现的沉积构造遗迹种类(如波纹、泥裂、交错层理等)多达数百种,成为反映华北古海洋沉积层特征的天然博物馆。近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完成后,在新安北境的黄河主干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辽阔水面,碧波万顷的万山湖和独具特色的地质公园互为映衬,红石韵,黄河魂,山光水色,两相辉映,构成了万里黄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的璀璨明珠。龙潭峡谷就是这黛眉山峡谷群地质公园中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由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峡谷多由碳酸盐岩构成,石英砂岩峡谷并不多见。它发育于太行山东西麓的嶂石岩地貌,其特色是单面崖墙,沿横向笔直延伸;惟独新安的石英砂岩峡谷,是双面崖墙,两壁高耸立陡,弯曲延伸很远,构成逶迤壮观的巨大峡谷群,从而丰富了这类地质地貌形态的类型。因此,在全国大峡谷的比较中,新安峡谷群地质遗迹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科学上具备稀有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

龙潭峡谷处地偏僻,受人类生活干扰较少,生物物种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生态环境优美。植被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栎树林、杂木林、侧柏林、刺槐林构成,主要风景树,有青檀、白蜡和三叶槭等。

龙潭峡谷,以它罕见的地质构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博物馆。

一、峡前景点

在青河川的前段通往龙潭峡谷的路上,有三处景点,各具特色。它们依次为惠风洞、将军石、千年古檀。

惠风洞:走进青河川,首先见到的是右首崖脚的石洞。它是由白云质灰岩沿裂隙溶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含有泥质白云质灰层。裂隙比较发育,洞体宽窄不同,洞深莫测,洞口有风流动;盛夏森森然冷气爽人,隆冬则暖风融融,似有盎然春意。所以,无论三伏数九,总是清风宜人,招人驻足流连,被人们称为惠风洞。

将军石:惠风洞外左侧,高高的石崖上有尊将军石,形象宛然一位将军披甲戴盔,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龙潭峡谷的路上。将军石旁边有小象鼻造型石,对面山上有巨石像坦克等。这些都是由白云质灰层岩沿裂隙溶蚀和崩裂塌陷而残留的地表剩余物。

千年古檀:再往深处,有一棵千年古檀,傍崖而立,高约30米,冠幅约40米,树冠硕大,枝叶茂密,遮天盖地;树干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围6.5米;树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纵横交错,如盘龙卧虬,仅靠吸收白云质灰岩和石英砂岩之间的水份生长。它顽强求生的铮铮铁骨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峡谷奇观

青河川中段突现一座山峰,叫红崖山,山前有红崖寺遗址

红崖山:处在青河川正中,雄伟挺拔,峰峦叠翠,把青河川岔开:右边为山窝河谷,地势较缓,是古道通往黄河渡口的必经之地,并与峪里峡谷风景区连接;左边就是龙潭峡谷,又称“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黄帝密都青要山腹地,与双龙峡谷风景区连接。

红崖寺:山前的红崖寺,始建于唐朝初年,武则天当政时期,曾经名播四方,香火极盛;唐武宗时,大兴灭佛运动,红崖寺一度被毁。宋、元时期,更名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师住持,还是这条古道上名闻遐迩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毁于战火。明正德年间由法师宗玺主持重修,到嘉靖龙飞甲辰岁秋仲月由净恩法师主持续建竣工。后来,随着时势的发展,这条古道逐渐被废弃,寺院也随之萧条。

红崖寺遗址南侧新建一座石牌坊,是龙潭峡谷风景区的入口。牌坊前、

后各有坊联。

前联为:八里迷谷,桩桩迷景逗客伫;千尺险峡,步步险象着人惊。

后联为:关峡相望,岚为轻云绕;潭瀑联珠,水呈青龙飞。

两副对联形象地概括了峡谷内天造地设的雄奇景观,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地质公园——龙潭峡谷风景区。

龙潭峡谷全长4公里,从平面图上看,它很像一条东西横卧的巨龙,而且峡谷内处处以龙的传说为宗,所以历来人们都叫它龙潭峡谷。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这里又是石英砂岩地质奇观展览馆。龙潭峡谷(包括周围的峡谷群)反映的是距今12亿年前后华北古海洋沉积的特征,属于典型的中元古界紫红色石英砂岩构造。峡谷内悬崖如切,绝壁欲倾,长峡瓮谷,回旋迷离。崖壁上下,由流水长期冲刷旋蚀深切而显现的层理、节理纹路,把崖墙装饰得如帐如幔,幅折弧曲,形成高峡瓮谷,置身于此,大有如梦如幻的感觉。而且,由于地壳抬升和下陷交错形成的落差瀑布和水潭十分发育,每处潭、瀑都与周围地质环境,组合成一组别有韵致的自然景观,亦奇亦幻,原始古朴,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1、峡口组景

关于五龙的神话传说:传说上古时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团。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清淡为气者冉冉升腾,慢慢聚成蓝天、白云、日月星辰;浑浊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丛生万物。时有黑、白、青、黄、赤五龙,在大地形成之初,因布设山河功业卓著,被玉皇大帝封于黄河岸边、荆紫山下一处极其幽静的山间休养。天长日久,它们化作五条山脉,围清潭而卧,于是这里便有了“五龙潭”、“五龙瀑”、“五龙洞”、“五龙庙”和“龙潭峡谷”之说。

2、黄龙峪组景

黄龙峪:从长61米的人工隧道进入峡谷之后,首先是地势比较平缓的黄龙峪,这是进入大峡谷的缓冲地段。在宽不足10米的狭谷中溪水淙淙,两侧悬崖上怪石嶙峋。这里水草丰美,主要有鳞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欲滴。

黄龙峪的其它景观尚有:镇山虎、锯齿崖、降龙棒等,都是根据岩石形象命名的象形景观。

幽谷海棠:走进黄龙峪,我们会发现一种草本植物特别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里阳台上、书案上喜欢摆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叶子,有婴儿巴掌大小,叶面嫩绿,叶背泛白,叶边和叶脉淡紫,开着粉红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挂伏的肥嫩紫茎上,婀娜多姿,显得特别精神。尤其在高峡内立陡的石壁上,几乎不见水土,它也能生长得那么旺盛,更显得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且说五龙庙五位龙爷中数白龙最小,大家都叫它小白龙。它生性活泼,喜欢异想天开,弄奇作怪。一日,它在五龙潭戏耍,突发奇想,一跃而跳上悬崖,摇身化作一个英俊少年,自称“龙娃”,连蹦带跳地走进龙潭峡谷里。他左瞅瞅,右看看,突然发现:满沟的海棠花鲜艳夺目,而峡谷两边的石壁上却是光溜溜的,没有一丝绿意。于是他就把地上的海棠轻轻拔下,趁着根上带的那一点点泥土,一棵一棵地沾在峡谷的石壁上。不知是他龙的神力,还是峡谷里石头有灵气,这海棠一沾上石壁就活了,而且活得那么旺盛,那么有精神,原来光溜溜的石峡,一下变成了锦峡绣谷,充满了生气。龙娃一看,心里好不高兴!

他一路走来,一心想为龙潭峡谷锦上添花,在后面还有不少神来之笔,随着游程再给大家一一介绍。

3、高峡瓮谷组景

走过黄龙峪,突然高峡耸立,雄关挡路。放眼峡谷上空,岚烟四横,犹若淡云薄雾在轻舒曼卷。这就是在国内独具特色的双壁对峙、高峡连绵的石英砂岩大峡谷。峡谷内依次有青龙峡、青龙潭、青龙瀑,黑龙峡、黑龙潭、黑龙瀑,飞龙峡、飞龙潭、飞龙瀑等。潭前有关峡,潭后有飞瀑,关峡相望,潭泊联珠,瀑布连叠,飞练悬空,沟深谷狭,令人望而却步,真可谓桩桩迷景逗客伫,步步险象着人惊。

⑴ 青龙峡、青龙潭、青龙瀑:青龙峡全长60米,高30米,宽不过5米,两侧石壁立陡;峡底为青龙潭,碧水如带,水深难测;潭后绝壁上,悬挂一条瀑布,水花四溅,高约10米。两侧石壁上布满四季海棠,倒映水中,绿色溢满水面,在天气晴好的中午时分,由于太阳光的折射,崖壁上犹如青龙游动,故以“青龙”名之。

⑵ 黑龙峡、黑龙潭、黑龙瀑:黑龙峡全长20米,高过50米,两侧立壁欲倾,仰视高空,仅露天光一线;由于峡内少光水深,潭水呈暗黑色,故名之为“黑龙潭”。潭后有黑龙飞瀑从断崖上泄下,如白练飘忽,哗哗作响;暗中有亮,静中有声,幽光明灭,亦奇亦幻,置身其中,恍恍然如临梦境,冥冥中如在世外,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⑶ 飞龙峡、飞龙潭、飞龙瀑:飞龙峡蜿蜒曲折数百米,崖墙高低参差,峡谷宽窄不一,走势若飞龙,故名。飞龙峡内飞龙潭直径约25米,深10米。潭后有15米高的飞龙瀑布,如一条巨龙插入水中,气势壮观。飞龙峡内还有两组连体水潭,分别叫阴阳潭和串珠潭。阴阳潭由两个水潭衔接一起,像一个卡腰宝葫芦,水深约12米。因高峡内阳光照射不匀,明暗有别,所以有“阳潭”、“阴潭”之说。串珠潭是三个近似圆形的水潭连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叫故名串珠潭;三潭之间,串珠潭溪水相连,清澈见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图案,艳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联珠潭”。

⑷ 石龛瓮谷组景

飞龙峡内有一段呈曲面对峙的崖墙,崖墙上的平行层理和纵向节理纵横交织,像高高挂起的麻帐丝幔,幅折弧曲,在崖墙中间呈现出类乎半球形的石龛,使整段峡谷变得口小肚大,仰视若置身瓮中,这便是地质学上的奇观——瓮谷。这也是华北古海洋沉积石英砂岩,经过长期流水冲刷旋蚀而形成的地质现象。飞龙峡中有两处瓮谷:第一个瓮谷最为典型,直径达20 米,弧度270°;第二个瓮谷,经流水的切割后贯通为嶂谷

其实,在整个龙潭峡谷两侧红崖绝壁的底部,因水流冲涮旋蚀而形成半球形石龛很多;瓮谷内的半球形石龛是在地壳运动中被抬升到崖墙中间的,因此才使整段峡谷呈现为瓮的形态。这类半球形石龛,在研究本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以及地壳抬升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⑸ 巷谷组景

巷 谷:飞龙峡之后,有峡如百尺胡同。两边岩壁陡峭直立,谷底平直,步入其中,犹如穿街过巷,故名。

佛光罗汉像:走进巷谷,有许多柱形石并排立在崖壁上,高约20~25厘米,形似一排排罗汉像;午后阳光从谷底水面上折射到崖壁上,那一排排罗汉像闪闪发光,好似佛光闪耀,形成这“佛光罗汉像”的奇观。这本是石英砂岩柱状节理经过球状风化而形成的地质现象,却也有一段关于小白龙的故事。

话说龙娃在峡谷内一路走过青龙峡、青龙潭,黑龙峡、黑龙潭,飞龙峡、飞龙潭,如同身在画中游,心里好不自在。忽然他看见前面有一群游方和尚,就急急忙忙赶上去打话,问:“各位师傅,不在佛堂念经,来到这深山峡谷干什么?”

和尚答道:“我们周游四方,是为了广布佛事,圆满功德。”

龙娃说:“既然这样,这里风景多好,你们为什么不在这里打坐,为百姓做点功德呢?”

和尚指指峡谷上方道:“那里一片佛光,我们正打算呢。”

龙娃仰脸看看,窄窄的胡同,暗淡无光,便说:“黑洞洞的,哪来的佛光?”

和尚道:“诚心佛事的人,往那里一站,佛光就显现了。”

龙娃摇摇头不信。和尚看他小孩子好玩儿,便逗趣说:“敢打赌么?”

龙娃一想,顺手指指脚下的河水说:“你能在这胡同里发出佛光,我就叫

这河水往高处流!”

谁料龙娃的话音刚落,只见这群和尚一跃而上,整整齐齐地站在了高崖上,霎那间金光闪闪,一片辉煌。龙娃愣了一下,拔腿就跑。他顺着巷谷往里跑了好一阵,刚要停下来喘口气,就听到后面远远传来和尚的声音:“小孩童,你跑什么?”

龙娃说:“师傅,是我一时唐突,我哪能叫水往高处流呢!”

那和尚的声音又道:“你不是也在这里做好事么,凡事只要诚心,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能变成现实。你现在就往你的脚下看看……”

龙娃往脚下一看,果然河水涌涌,却是从低处往高处流的……。

水往高处流:前面说的只是一段流传民间的神话故事,现实中不会有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仔细观察这“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只是人的一种错觉。

原来这段河谷正好垂直于地层的走向,岩层的倾向与水流的方向相一致,人们视觉总是会把地层的层面误以为水平面,并把它作为流水的参照物,在河流的坡度小于地层的倾角时,就会产生这种“水往高处流”的视觉误差

三、白龙湾小白龙永生

白龙湾:走出巷谷,豁然开朗,来到一处河湾;比起刚刚过来的狭谷,真可谓天高地阔,完全是一片新天地。因为传说小白龙在这里为我们英勇献身,人们把这道河湾叫白龙湾。

天然盆景园:传说当年龙娃从巷谷走进河湾,见林茂草盛,阳光明媚,心里特别高兴,就随手折下一些树枝插在了石头上。令人称奇的是,像移栽“幽谷海棠”那样,那些树枝霎那间就变成了一丛绿树,而且枝叶繁茂,青翠欲滴,龙娃有意无意又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天然盆景园”。尤其是那棵高高的青檀树,傲然生长在光亮亮的巨石上,潇洒临风,卓然不群,不禁令人肃然起敬。“青青石上檀,贫居寒苦岩;虬虬顽固根,傲立万古年。”它的精神品格,足可为人楷模。

千变万化的波纹石:在龙潭峡长达4公里的红石峡谷内,分布着大量的崩塌片石,以白龙湾最为集中,最为典型。这些片石大小不一,大者平面有数十平方米,小者仅有几十公分见方。在这些片石的层面上,可以看到上百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是国内罕见的天然波痕博物馆。石面上的这些波痕,是在地球进化过程中,原生地质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变异而形成的波痕层面,其形态包括层理构造、波痕构造、帐篷构造、球状构造等,我们统称其为波纹石

有的呈羽状,这是在中元古界时期,此地原是滨海沙滩环境,潮涨潮落产生的双向水流,使此时沉积的石英砂岩细纹层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美观的羽毛状和“人”字形的层系,这是沉积岩的一种基本构造形态,我们叫它羽状交错层理波纹石;

有的呈棋盘格式状,这是受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岩石中发育了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几乎呈直交状且连通性好的垂直节理;这种垂直节理与层面一起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由于这两组节理在层面上表现出“棋盘格”的形状,我们叫它棋盘格式节理波纹石;

有的呈人的指纹状,是典型的干涉波痕,我们叫它指纹石;

有的柱状节理构造呈竹节状,我们叫它竹节石;

有的呈日、月、星辰图案,我们叫它天象石;………

峡谷内还有一块比较特殊的波纹石,共有五层不同形状的纹理结构组成,表明它是经过五个不同时期的沉积而形成的,我们叫它五代波纹石。其科学价值在于:它体现了地质沉积岩层理构造的演化过程。

神秘莫辨的天书石:这类片石是由于差异风化所形成的一种景观。在中厚层石英砂岩的层面上,常常会有薄层状的泥质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在崩塌暴露地表后,由于差异风化的作用,一部分风化流失,一部分残留下来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一些典型图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晰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数则无法辨认,人们称其为天书石。

无头冤神洞:白龙湾北面山崖下有有一个两米见方的石洞,洞中有一块巨石,酷似一尊石雕神像,只是少了神头,人们称它为“无头冤神”;称这个石洞为“无头冤神洞”。

传说当年龙娃在龙潭峡谷,任兴致所至,随手创造了幽谷海棠红、佛光罗汉像、水往高处流、青檀盆景园等离奇景观,受到事事成功的鼓舞,最后竟然冒险飞到天上为人间偷来了“天书”,因此触怒了玉皇大帝,惹下大祸。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抓他归案,他手拿“天书”和二郎神奋力相争,把天书抖落了一地。二郎神一怒之下杀了小白龙,弃刀于地,把散落的天书收拾起来,提着小白龙的头回天庭复命去了。这块天书石,是二郎神疏忽大意,遗落在人间的。

后来,造人圣母娲皇到各地视察她的子民,来到龙潭峡谷,听说小白龙冒死为她的子民偷天书的事迹,大为感动。于是,就收了龙娃的无头冤尸,唤回他的冤魂,封它为“无头冤神”,把他安放在山崖下的石洞中。从此,不忘小白龙恩德的人们,常来为他烧香上供,深情怀念地称这个石洞为“无头冤神洞”。

洗冤一线瀑:无头冤神洞侧,有断崖高50米,崖上有一股细流飘然而下,如银练,如串珠。据说,当年娲皇为了给小白龙净身洗冤,特意从黄河岸边引来一脉地水,造成了这一线瀑布,所以人们叫它“洗冤一线瀑”。

擎天刀碑石:无头冤神洞对面,有一个块直里立的巨型片石,其形状侧看似刀,正看似碑,高达50米,稳插地下,直刺云天,大有凌空遏云之势,堪称“天下第一刀”、“人间第一碑”。这是一块崩塌岩块,是在地壳运动中,由于崩塌时发生位移,使它巍然挺立于峡谷一侧。这块象形石高大雄伟,气势恢弘,而且一景多变,步移景换,从不同角度仰望,或苍鹰、或飞鸟、或飞鱼、或大刀、或天碑,大自然赋予其无限的美感令人叫绝。

传说,这本是二郎神斩杀小白龙的大刀,圣母娲皇在安置了小白龙神位之后,又把二郎神丢下的大刀竖立起来,刀背对着无头冤神洞,于是二郎神斩杀小白龙的大刀,成了纪念小白龙的无字碑,人们称其为“擎天刀碑石”。

当然,小白龙的故事未必真有,但多少年来人们一直颂扬的小白龙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

四、关于皇姑埯和骆宾王的传说

(一)皇姑厂干的传说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董卓专权,朝廷内祸事不断。传说,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为了逃避权臣的逼婚,逃出洛阳,乘车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绛州避难。护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宫廷的小银匠,和一位马车夫。他们逃难的马车一路狂奔,走进了青河川,刚到红崖寺前,听到后面追杀声越来越近,情急之下,马车夫想出一条让皇姑脱身的计策:他让小银匠扶皇姑下车,顺着荒凉的龙潭沟逃进深山;自己却驾着马车顺着山窝河川古道,直奔黄河岸边,最后驱车跳进黄河………当追杀的骑兵赶到,见黄河里漂着一辆宫车,猜想皇姑已身赴黄河殉难,就拨转马头回洛阳复命去了。

话说皇姑和小银匠逃进龙潭沟,走进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领他们到村后,安身在两个山洞里,前边一点的住小银匠,后边隐秘一点的住皇姑,村民们习惯地叫这两个山洞为大皇姑厂干和小皇姑厂干。

皇姑隐居在龙潭沟后,由于百姓们的看顾,生活虽无法与宫廷相比,却也衣食无忧。一年以后,洛阳政局渐趋平稳,皇上打听到皇姑在龙潭沟栖身的消息,遂命大臣来迎接她回宫。这时的皇姑已经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习惯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也留恋这幽静美丽的山野,再也无意回到那血腥不断的皇宫里。听说皇上派近臣来接,她和村民们一起商量,把村头一家较宽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临时的“接官厅”。皇姑在接官厅会见了来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坚不回宫的心志,特使无奈,只好回京去了。

此后,皇姑和小银匠结了婚,在这朴实简陋的山洞里自食其力,安心度日,一直到他们偕老百年,人去洞空………关于大、小皇姑厂干的一段佳话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2、骆家村——骆宾王魂归之谜

龙潭峡谷深处半坡上,有个骆家村;说是村,其实只有一户居民。这家姓骆,自称是骆宾王的后裔,因此引起众多人的关注。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诗人,系唐初四杰之一。后来他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不知去向。是被杀?是逃匿?传说颇多。

新安有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去处,叫漏明崖,传说骆宾王逃匿之后,辗转多时,最后到新安隐居到这里,并有多首题咏漏明崖的诗。如:

1、 渑邑漏明呈奇景,悬崖万仞石棱曾;(古时,曹村漏明一带曾属渑池)

唇山白雾共旋绕,河水波绿萦带风。—《漏明吟》

2、层石远接天,绝顶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若钩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暂策为龙仗,何处得神仙?—《过石门》

民国年间,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庙宇中还存有多首骆宾王的题诗;至今附近村民家中还存有两块纪念骆宾王的诗碑。漏明崖近边有骆岭、骆村、骆庄等村名;龙潭峡谷这家骆姓居民还能指出骆宾王墓之所在。“骆宾王魂归何处”这千年历史之谜,能否在这里得到破解,有待专家考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