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科院与恒大合作协议书怎么写 中科院与恒大签署合作协议(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5:53:25 页码:11
中科院与恒大合作协议书怎么写 中科院与恒大签署合作协议(六篇)
2023-01-10 15:53:25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中科院与恒大合作协议书怎么写一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科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科学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科学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科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科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科学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解题过程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科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科学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推荐中科院与恒大合作协议书怎么写二

一 教学目标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对科学本质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在初中开设综合科学课程,是为了适应现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呈现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为学生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七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同时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 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的逻辑体系是:自然界由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而物质组成、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就是认识的有效途径。

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在《科学入门》之后就安排了三章教学内容。它们分别是“观察生物”、“人类的家园-地球”、“物质与特性”几个内容,由这三个部分组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

第1章 “科学入门”,本章按照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科学探究的顺序展开,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该章的内容是为今后学习科学打基础的,有些内容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有些内容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2章 “观察生物”,本章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内容的学习后,直接进入了微观层次的学习,并将学习内容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的顺序进行编排,是“物质系统的层次”体系在本章中得到明显体现。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本章内容从整体认识地球入手,着眼于地球表层的结构、物质构成特点、物质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教学内容包括地球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组成地壳的岩石、泥石流、板块、地形与地形图,主要学习地球的概况,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4章“物质的特性”,首先介绍了物质的构成,让学生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观,为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等现象奠定了基础,在介绍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和比热、物质在状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最后将物质的各种特性划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由微小粒子-分子构成这一概念。这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肉眼无法直观地看到分子,需要用一些数字和模拟实验来说明。本章内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几乎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的,突出了观察、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全章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生活、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本册教材一共有四个完整的“探究”:①怎样根据人的脚印长短判定人的身高;②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③怎样绘制学校平面图;④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另有7个学生分组实验和2个制作活动。

三 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教学重点:为了解科学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会简单的科学探索过程,了解科学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理解科学实验室的规范,了解科学观察与观察方法,掌握长度与体积的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等。

教学难点:刻度尺的度数,科学活动中科学态度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细胞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知道常见动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学会低倍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建立生物分类的理念和物质组成的层次性的理念。

教学难点: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生物与非生物;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解释某些生命现象;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微观层面来认识生物体;建立生物分类观念。

第三章教学重点:运用经纬网确定气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火山、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和基本观点;泥石流的发生机制、危害和防止措施;简单等高线的判断和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征求地球是球体的方法,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泥石流的发生机制,简单等高线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第四章教学重点: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物质的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物质的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分子及分子运动图象的建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四 学情分析 本期担任初一1.2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二个班共有学生80人左右。这些学生来自于各地,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五 教学策略

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应摈弃应试教学,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 1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科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科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 2 )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 3 )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 4 )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7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 5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数学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 6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①采取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奖励机制。

②教育学生认真思维,不懂发问,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培养能力。

③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发挥工具书的作用。预习要同桌检查,教师经常抽查。

( 7 )课前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六 具体安排

推荐中科院与恒大合作协议书怎么写三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李家洋院长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如何实施好创新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李院长讲话精神,组织实施好创新工程,下面,我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有关情况做一说明,并就近期工作进展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做一汇报。

一、关于院科技创新工程有关情况的说明

在年初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会议上,根据院里的安排,我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组织管理、进度安排等做了一个简要的汇报。今天,就我院为什么要搞创新工程、着力解决什么问题、预期达到什么成效等再做一说明。

(一)院科技创新工程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探索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科技创新是确保国家食物安全、资源环境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农业科技问题,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提出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20xx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到20xx年,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我院科技创新工程,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行动;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建立新型科技管理模式的重要探索;是继中科院、社科院之后,国家批准的第三个创新工程,是国家探索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建设的重要部署。因此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义重大、举国关注,请同志们务必深刻理解、高度重视院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性。

(二)院科技创新工程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解决我院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0xx年,在院所两级的共同努力下,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经过认真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系统梳理并提炼了我院建设与发展中的5大问题。这5大问题包括:

一是创新机制缺乏活力。尚未建立起真正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用人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二是科研方向难以稳定。各研究所科研方向和科技活动随竞争性项目摇摆,难以围绕农科院的职能定位集中力量、持久攻关、形成研究积累和重大突破。三是学科领军人才短缺。目前全院领军人才仅198人,全院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科技人员仅14人,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四是综合性试验基地不足。综合性试验基地占基地总数的比重仅2%,且不能体现学科、主产区和生态区结合的要求。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五是国际合作渠道偏窄。我院的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业遗传资源丰富的国家没有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就是要着力破解上述5大问题,真正提高全院自主创新能力,使我院走向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院科技创新工程突出机制创新着力重构一个全新的中国农业科学院

院科技创新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机制创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绩效考评,使全院更具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创新工程的特点或亮点“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线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以“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为基本构架的学科体系,更加突出研究重点,避免小而全、重复,指导研究所围绕学科开展团队、平台等建设,推动任务、经费、团队、平台、机制等向学科集聚,培强优势学科,培优重点学科,培植新兴学科,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以中国农科院为单元实施整体绩效考评试点。建立农业部、财政部对中国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对研究所,研究所对科研团队及科技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对全院学科布局调整、体制机制创新的引导作用,对院所发展的撬动作用和对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作用,提高院所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财政资金投入产出率。

三是以定岗、定员、定酬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遵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原则,院创新工程岗位设置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个序列,全院岗位设置比例原则上为8:1:1,创新岗位设置总数一般不超过正式在职职工人员数的60%。科研团队中首席科学家、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的岗位比例原则上为1:7:8。骨干专家岗位的80%、研究助理岗位的70%是固定创新岗位,其余岗位为流动创新岗位。进入创新岗位的人员实行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岗位绩效构成的“三元结构”薪酬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四是以定向稳定支持为核心的新型科研组织方式。按照“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布局,围绕国家目标和重大需求以及国际农业科技前沿,确定每一个研究所的发展目标、学科领域及重点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所应凝练3-5个重点学科领域、每个重点学科领域确立3-4个重点研究方向、每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2-3个重点命题。着力解决目前研究所发展目标模糊、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散乱、研究力量分散等突出问题。创新工程确定的三级学科布局,就是以研究方向为基础,以稳定支持为手段,以研究所为实施主体,建立学科研究长期积累制度,集科技创新、学科团队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于一体,强化对全院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部署,强化院所法人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全院新型科研组织管理体系。

五是以协同攻关为特征的开放办院模式。建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以中国农科院为主导,院内外科研机构、相关区域有关力量共同参与,联合实施重大科技命题。各大学科集群内部各类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学科集群之间互相衔接支持,建立学科开放透明制度,营造有利于全院学科交叉、集成发展的学术环境。统筹全院国内外交流合作,创建与国内外有关科技力量协同创新的机制。

(四)通过创新工程的实施要真正实现并充分发挥好中国农科院国家队的作用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院科技创新工程按“3+5+5年”梯次推进,20xx-20xx年为试点探索期,20xx-20xx年为调整推进期,20xx-20xx年为全面发展期。各个时期工作重心各有侧重。

从长期来看,通过实施“院科技创新工程”,要凝聚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建立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建立完善遍布全球的科技合作网络,建立起健全完善、国际领先的农业科研组织方式,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行列,成为国家农业科技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重大科技命题的策源地,成为国家农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国家“三农”问题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学术重镇。要凸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引领与主导作用,在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上的核心作用,在国际学术界的骨干与引领作用。

从具体发展指标考虑,通过“院科技创新工程”逐步实施和深入推进,全院学科体系布局要更加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更加适应农业科技创新要求,创新人才和学科队伍结构要更加合理,科技平台和试验基地体系要更趋完善,科研协作与对外竞争能力要显著增强,现代院所制度和创新文化建设要更加配套,重大科技成果要不断涌现。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要取得一批事关农业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成果、一批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农业重要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真正实现“顶天立地”。

(五)准确把握创新工程的实质和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创新工程导向很明确:就是探索稳定支持科研的新模式,转变机制,激发院所科技创新的活力,是支持和激励创新。目的是要扶持研究所建立创新“高地”,优秀的团队和优秀的人才才能进入创新工程。如何激励和支持是关键,真正做到激发活力、激励创新要靠研究所自身去设计制度。研究所要盘活现有资源去设计制度,去建设有利于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潜心科研、鼓励创新的环境 。

创新工程经费目前还不能真正改变“无钱养兵”的状况,经费实际上还是主要用于支持创新团队稳定持续开展科技攻关。研究所在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研究所的角色与团队首席的关系、研究室与科研团队的关系、进创新岗与不进创新岗的关系、稳定支持与稳定岗位的关系、利益主体间的关系等。

二、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以来的工作进展

今年1月21日,我院科技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实施。院里多次召开院党组会、院常务会研究部署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事项。近两个月来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一)筹备成立了院科技创新工程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我院科技创新工程需要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院科技创新工程的组织管理机构包括咨询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科研团队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研究所是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执行机构,科研团队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院成立了由中农办、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领导组成的“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同时也成立了“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及管理中心办公室。

根据《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协调重要科技资源使用。

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主任由院长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科任务审定、人才招聘引进、统筹条件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重大事项的审议,拟定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开展绩效考评工作。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快制定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管理办法

根据组织实施院科技创新工程的需要,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院里筛选确定了首批需要发布执行的创新工程管理办法。这些办法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管长远的,如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岗位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等,这类办法对创新工程的试点探索期、调整推进期和全面发展期均适用;另一类是针对试点探索期及今年的工作制定的办法,如《试点研究所遴选办法》、《试点工作方案申报书》、《试点期绩效考评办法》等。关于试点遴选、岗位管理、经费管理办法等在今天上午下一段会议将由相关部门做专题介绍。

根据工作部署,院办公室、科技局、人事局、财务局、国际合作局、成果转化局等单位及有关工作人员承担了相关管理办法的起草制定工作。2月份,在多次讨论的基础上,明确了首批需要起草制定的管理办法。3月4日,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召开会议,认真讨论各管理办法的撰写要点,落实了任务分工。3月7日,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进一步讨论修改了各管理办法。3月13日,召开了京区所长座谈会,听取了各位所长对各项办法的修改意见。3月17日,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各项管理办法。根据院常务会的意见,工作组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各有关管理办法。今天请各位领导审议修改。

三、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今年是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启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创新工程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在开始至20xx年年底,重点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一)成立组织管理机构,发布相关管理办法

根据全院部署,成立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管理中心及其办公室。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和各位代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于4月初发布实施。

(二) 6月中旬前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遴选

本次会议结束后,各研究所根据本次会议上提交讨论的各项管理办法及试点研究所申报要求,广泛动员,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及要求传达到每一位职工;根据全院创新工程的总体部署和机制创新的要求,从学科布局、岗位设置、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国际合作、薪酬管理、支撑保障等各个方面,积极组织力量,组织编写《试点工作方案申请书》。

根据全院统一部署,4月份和5月份,是各研究所申报创新工程试点的准备期,5月31日各研究所截止上报《试点工作方案申请书》。6月上旬院创新中心将组织遴选进入试点的研究所, 6月中下旬进入试点的研究所将与院创新中心签订《科技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

(三) 9月底前完成220xx年各相关任务前期预研工作

根据院科技创新工程20xx年总体工作部署,完成基地平台、未启动重点研究方向、重大科技命题等各项任务前期预研工作,为20xx年和1020xx年试点工作的开展奠进良好的基础。

(四)20xx 年底前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遴选

总结第一批试点研究所的经验,修订完善各有关管理办法。11月底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申报工作。12月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目标任务书的签订,同时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年度监测工作。

科技创新工程不仅是引领我院实现各项事业跨越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也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实践,需要集全院力量,全力以赴实施好创新工程,加快实现我院“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目标。

谢谢大家!

推荐中科院与恒大合作协议书怎么写四

通过近20年的初中科学教学,在多次和同事、领导进行交流探讨后,我对初中科学的教学工作有了些许体会:

一、 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是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对此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科学学科是进入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要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二、 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学生对科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中对课题的引导,重点的突出都是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有就是对实验的全程设计与把握,这需要教师把实验课备透,在实验课堂上能真正做到运筹帷幄,掌控大局。

在演示实验中,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应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要在在学生实验中让学生相对独立思考,操作,而不是简单的老师说,学生做,变成另一种填鸭式教学,如,可以先让学生做好探究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这几项,在师生共同探讨可行性,最后让可行性高的实验设计付诸行动,在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个参谋,而当学生这个主导者获得较大成功后,会得到很强的成就感,也就是他后期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 知识系统化,并做到循序渐进。

曾今有一位老科学教师告诉我科学中的化学部分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初听不以为然,细想有一定的道理,是啊,化学的元素知识,物质性质、变化等等,细分下来量大的惊人,这时候作为老师就应把总结归纳时时记心头,不仅自己总结,还要让学生也学会总结,简单的是遇到相似相联系的知识会联想,深入点的就是会归结出知识树,知识网。这些不管是在记牢化学知识,还是作为学习化学的工具都十分有用。

科学是开设时间相对较短的一门学科,因此有许多知识需要掌握,但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让学生在保持兴趣的同时记住科学知识,这是问题的关键。而循序渐进就是一个好方法,如在还没有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时候就对一些常见的物质的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渗透;或在学完一段后对某一方面集中训练,再进行知识竞赛什么的。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后的一些不成熟反思与总结,学无止境,教亦如此,所以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外界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推荐中科院与恒大合作协议书怎么写五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李家洋院长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如何实施好创新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李院长讲话精神,组织实施好创新工程,下面,我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有关情况做一说明,并就近期工作进展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做一汇报。

一、关于院科技创新工程有关情况的说明

在年初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会议上,根据院里的安排,我就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组织管理、进度安排等做了一个简要的汇报。今天,就我院为什么要搞创新工程、着力解决什么问题、预期达到什么成效等再做一说明。

(一)院科技创新工程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探索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科技创新是确保国家食物安全、资源环境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农业科技问题,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提出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20xx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到20xx年,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我院科技创新工程,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行动;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建立新型科技管理模式的重要探索;是继中科院、社科院之后,国家批准的第三个创新工程,是国家探索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建设的重要部署。因此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义重大、举国关注,请同志们务必深刻理解、高度重视院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性。

(二)院科技创新工程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解决我院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0xx年,在院所两级的共同努力下,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经过认真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系统梳理并提炼了我院建设与发展中的5大问题。这5大问题包括:

一是创新机制缺乏活力。尚未建立起真正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用人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二是科研方向难以稳定。各研究所科研方向和科技活动随竞争性项目摇摆,难以围绕农科院的职能定位集中力量、持久攻关、形成研究积累和重大突破。三是学科领军人才短缺。目前全院领军人才仅198人,全院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科技人员仅14人,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四是综合性试验基地不足。综合性试验基地占基地总数的比重仅2%,且不能体现学科、主产区和生态区结合的要求。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五是国际合作渠道偏窄。我院的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业遗传资源丰富的国家没有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就是要着力破解上述5大问题,真正提高全院自主创新能力,使我院走向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院科技创新工程突出机制创新着力重构一个全新的中国农业科学院

院科技创新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机制创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绩效考评,使全院更具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创新工程的特点或亮点“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线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以“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为基本构架的学科体系,更加突出研究重点,避免小而全、重复,指导研究所围绕学科开展团队、平台等建设,推动任务、经费、团队、平台、机制等向学科集聚,培强优势学科,培优重点学科,培植新兴学科,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以中国农科院为单元实施整体绩效考评试点。建立农业部、财政部对中国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对研究所,研究所对科研团队及科技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对全院学科布局调整、体制机制创新的引导作用,对院所发展的撬动作用和对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作用,提高院所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财政资金投入产出率。

三是以定岗、定员、定酬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遵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原则,院创新工程岗位设置科研、技术支撑和管理三个序列,全院岗位设置比例原则上为8:1:1,创新岗位设置总数一般不超过正式在职职工人员数的60%。科研团队中首席科学家、骨干专家和研究助理的岗位比例原则上为1:7:8。骨干专家岗位的80%、研究助理岗位的70%是固定创新岗位,其余岗位为流动创新岗位。进入创新岗位的人员实行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岗位绩效构成的“三元结构”薪酬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四是以定向稳定支持为核心的新型科研组织方式。按照“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布局,围绕国家目标和重大需求以及国际农业科技前沿,确定每一个研究所的发展目标、学科领域及重点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所应凝练3-5个重点学科领域、每个重点学科领域确立3-4个重点研究方向、每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2-3个重点命题。着力解决目前研究所发展目标模糊、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散乱、研究力量分散等突出问题。创新工程确定的三级学科布局,就是以研究方向为基础,以稳定支持为手段,以研究所为实施主体,建立学科研究长期积累制度,集科技创新、学科团队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于一体,强化对全院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部署,强化院所法人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全院新型科研组织管理体系。

五是以协同攻关为特征的开放办院模式。建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以中国农科院为主导,院内外科研机构、相关区域有关力量共同参与,联合实施重大科技命题。各大学科集群内部各类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学科集群之间互相衔接支持,建立学科开放透明制度,营造有利于全院学科交叉、集成发展的学术环境。统筹全院国内外交流合作,创建与国内外有关科技力量协同创新的机制。

(四)通过创新工程的实施要真正实现并充分发挥好中国农科院国家队的作用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院科技创新工程按“3+5+5年”梯次推进,20xx-20xx年为试点探索期,20xx-20xx年为调整推进期,20xx-20xx年为全面发展期。各个时期工作重心各有侧重。

从长期来看,通过实施“院科技创新工程”,要凝聚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建立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建立完善遍布全球的科技合作网络,建立起健全完善、国际领先的农业科研组织方式,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行列,成为国家农业科技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重大科技命题的策源地,成为国家农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国家“三农”问题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学术重镇。要凸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引领与主导作用,在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上的核心作用,在国际学术界的骨干与引领作用。

从具体发展指标考虑,通过“院科技创新工程”逐步实施和深入推进,全院学科体系布局要更加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更加适应农业科技创新要求,创新人才和学科队伍结构要更加合理,科技平台和试验基地体系要更趋完善,科研协作与对外竞争能力要显著增强,现代院所制度和创新文化建设要更加配套,重大科技成果要不断涌现。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要取得一批事关农业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成果、一批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农业重要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真正实现“顶天立地”。

(五)准确把握创新工程的实质和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创新工程导向很明确:就是探索稳定支持科研的新模式,转变机制,激发院所科技创新的活力,是支持和激励创新。目的是要扶持研究所建立创新“高地”,优秀的团队和优秀的人才才能进入创新工程。如何激励和支持是关键,真正做到激发活力、激励创新要靠研究所自身去设计制度。研究所要盘活现有资源去设计制度,去建设有利于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潜心科研、鼓励创新的环境 。

创新工程经费目前还不能真正改变“无钱养兵”的状况,经费实际上还是主要用于支持创新团队稳定持续开展科技攻关。研究所在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研究所的角色与团队首席的关系、研究室与科研团队的关系、进创新岗与不进创新岗的关系、稳定支持与稳定岗位的关系、利益主体间的关系等。

二、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以来的工作进展

今年1月21日,我院科技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实施。院里多次召开院党组会、院常务会研究部署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事项。近两个月来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一)筹备成立了院科技创新工程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我院科技创新工程需要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院科技创新工程的组织管理机构包括咨询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科研团队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研究所是创新工程各项任务的执行机构,科研团队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院成立了由中农办、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领导组成的“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同时也成立了“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及管理中心办公室。

根据《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协调重要科技资源使用。

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主任由院长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科任务审定、人才招聘引进、统筹条件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重大事项的审议,拟定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开展绩效考评工作。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快制定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管理办法

根据组织实施院科技创新工程的需要,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院里筛选确定了首批需要发布执行的创新工程管理办法。这些办法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管长远的,如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岗位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等,这类办法对创新工程的试点探索期、调整推进期和全面发展期均适用;另一类是针对试点探索期及今年的工作制定的办法,如《试点研究所遴选办法》、《试点工作方案申报书》、《试点期绩效考评办法》等。关于试点遴选、岗位管理、经费管理办法等在今天上午下一段会议将由相关部门做专题介绍。

根据工作部署,院办公室、科技局、人事局、财务局、国际合作局、成果转化局等单位及有关工作人员承担了相关管理办法的起草制定工作。2月份,在多次讨论的基础上,明确了首批需要起草制定的管理办法。3月4日,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召开会议,认真讨论各管理办法的撰写要点,落实了任务分工。3月7日,院科技创新工程工作组进一步讨论修改了各管理办法。3月13日,召开了京区所长座谈会,听取了各位所长对各项办法的修改意见。3月17日,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各项管理办法。根据院常务会的意见,工作组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各有关管理办法。今天请各位领导审议修改。

三、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今年是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启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创新工程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在开始至20xx年年底,重点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一)成立组织管理机构,发布相关管理办法

根据全院部署,成立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管理中心及其办公室。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和各位代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于4月初发布实施。

(二) 6月中旬前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遴选

本次会议结束后,各研究所根据本次会议上提交讨论的各项管理办法及试点研究所申报要求,广泛动员,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及要求传达到每一位职工;根据全院创新工程的总体部署和机制创新的要求,从学科布局、岗位设置、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国际合作、薪酬管理、支撑保障等各个方面,积极组织力量,组织编写《试点工作方案申请书》。

根据全院统一部署,4月份和5月份,是各研究所申报创新工程试点的准备期,5月31日各研究所截止上报《试点工作方案申请书》。6月上旬院创新中心将组织遴选进入试点的研究所, 6月中下旬进入试点的研究所将与院创新中心签订《科技创新工程目标任务书》。

(三) 9月底前完成220xx年各相关任务前期预研工作

根据院科技创新工程20xx年总体工作部署,完成基地平台、未启动重点研究方向、重大科技命题等各项任务前期预研工作,为20xx年和1020xx年试点工作的开展奠进良好的基础。

(四)20xx 年底前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遴选

总结第一批试点研究所的经验,修订完善各有关管理办法。11月底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的申报工作。12月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目标任务书的签订,同时完成20xx年试点研究所年度监测工作。

科技创新工程不仅是引领我院实现各项事业跨越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也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实践,需要集全院力量,全力以赴实施好创新工程,加快实现我院“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目标。

谢谢大家!

推荐中科院与恒大合作协议书怎么写六

一 教学目标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对科学本质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在初中开设综合科学课程,是为了适应现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呈现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统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深化对科学的理解,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为学生认识和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七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同时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 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的逻辑体系是:自然界由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而物质组成、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就是认识的有效途径。

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在《科学入门》之后就安排了三章教学内容。它们分别是“观察生物”、“人类的家园-地球”、“物质与特性”几个内容,由这三个部分组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

第1章 “科学入门”,本章按照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科学探究的顺序展开,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该章的内容是为今后学习科学打基础的,有些内容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有些内容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第2章 “观察生物”,本章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安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内容的学习后,直接进入了微观层次的学习,并将学习内容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的顺序进行编排,是“物质系统的层次”体系在本章中得到明显体现。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本章内容从整体认识地球入手,着眼于地球表层的结构、物质构成特点、物质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教学内容包括地球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组成地壳的岩石、泥石流、板块、地形与地形图,主要学习地球的概况,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4章“物质的特性”,首先介绍了物质的构成,让学生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和分子运动观,为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等现象奠定了基础,在介绍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和比热、物质在状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最后将物质的各种特性划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由微小粒子-分子构成这一概念。这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肉眼无法直观地看到分子,需要用一些数字和模拟实验来说明。本章内容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几乎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的,突出了观察、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全章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生活、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本册教材一共有四个完整的“探究”:①怎样根据人的脚印长短判定人的身高;②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③怎样绘制学校平面图;④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另有7个学生分组实验和2个制作活动。

三 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教学重点:为了解科学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会简单的科学探索过程,了解科学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理解科学实验室的规范,了解科学观察与观察方法,掌握长度与体积的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等。

教学难点:刻度尺的度数,科学活动中科学态度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细胞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知道常见动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学会低倍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建立生物分类的理念和物质组成的层次性的理念。

教学难点: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生物与非生物;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解释某些生命现象;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微观层面来认识生物体;建立生物分类观念。

第三章教学重点:运用经纬网确定气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火山、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和基本观点;泥石流的发生机制、危害和防止措施;简单等高线的判断和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征求地球是球体的方法,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地位置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和绘制平面示意图,常见岩石的鉴别,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泥石流的发生机制,简单等高线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第四章教学重点: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物质的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物质的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分子及分子运动图象的建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四 学情分析 本期担任初一1.2班的科学教学任务,二个班共有学生80人左右。这些学生来自于各地,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五 教学策略

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应摈弃应试教学,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 1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科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科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 2 )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 3 )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 4 )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7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 5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数学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 6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①采取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奖励机制。

②教育学生认真思维,不懂发问,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培养能力。

③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发挥工具书的作用。预习要同桌检查,教师经常抽查。

( 7 )课前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六 具体安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