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山西科研课题立项申请书 山西省科技厅课题怎么申请(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6:13:59 页码:8
山西科研课题立项申请书 山西省科技厅课题怎么申请(2篇)
2023-01-10 16:13:59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如何写山西科研课题立项申请书一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代表河北旅行社欢迎您的到来,能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姓杨,您叫我小杨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康师傅。您别看他脸上长着青春痘,他可是有着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驾护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这次旅途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请一定要找我,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拥有一段美好的旅行,为大家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简介 2分钟】

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古镇,这座古镇的名字叫碛口。

历史上的碛口,依傍着黄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

说它是古渡口,因它与古镇同样出名。这古镇与黄河对岸的陕西吴堡县相对望,千年长相守,成为一双互补的伴侣,成为一对互相依托的搭档,成为两个互相呼应 的知音。黄河的浪涛把两地捆缚在一起,联系在一起,而它们互相沟通的桥梁便是渡船。两岸人来人往,都靠着渡船的摆渡。船,这种古老的运载工具,如今又加上 了发动机。所以,船在黄河中行驶,便响起了雄壮的充满节奏感的马达声。随着马达声的由远而近,便会有一群一伙的人从陕西过来,来赶碛口的集市。

【分区2分钟】

碛口古镇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的重要枢纽,成为名躁一时的“九曲黄河第一镇”、“水 旱码头小都会”。令人称奇、赞叹的是当时的碛口镇已有非常合理的城建规划布局,它依照功能划分为三大区,即以码头、大型粮油货栈为主的西市街,以银行等服 务性行业为主的高档商业区中市街,以骆驼骡马运输店为主的东市街。由于街面上地段的功能分区明确,各类店铺相对集中,进货方便,经营时可以在人力、物力上 互相支援。同时也会有比较、有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提高业务水平。对客商来说,这样的商业布局也便于在很短的时间里和多家商号洽谈业务,比较货物的品质 和价钱,不必东奔西跑被满街的招牌幌子搞得昏头涨脑而找不到散布在各处的货栈、商号和店铺。二百多年前碛口商人的智慧实在是让今人佩服甚至有几分惭愧

【古码头2分钟】

让我们游览就从西市街的古码头开始吧。在碛口镇兴盛时期,每年仅从内蒙古河套的磴口出发来碛口的船便有四千艘,再加上五原、包头、托克托、府谷的木船和 皮筏子,每天都有几十艘船和筏子从上游下来,这里总停泊着上百艘,并列五、六排,绵延好几里。我们现在看到的码头,在那时候,每天有几百个苦力忙忙碌碌, 把水上运来的各种货物卸到驳船,泊到岸上,再跳过踏板,尔后把货物扛到镇上的货栈里去,杭育杭育的号子声响成一片,在山和水之间回荡,当地管这些人叫“脑 包子的” (脑,方言,意为将包子扛在肩上与脑袋一样平)。从上游下来的货物主要是粮食、麻油、盐、碱、药材和皮毛,叫做“六大行业”。通过陆路运到晋中、河北、山 东、河南、京津,回程时,又把东路来的货物,布匹、绸缎、茶叶和“洋板货”(即洋货)运过黄河到陕、甘、宁、蒙。

【后街1分钟】

西市街镇上的人又叫它“后街”,多的是粮油货栈,西市街的大货栈都是大四合院,上下两层,有的是前后两进,临街还有店面。我们现在看到的荣光店和四十眼窑院,后部都层层爬上山坡去 了。在大货栈之间有小山巷,共十三条,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是百川巷,垂直排列的小巷既为各商号大院提供了交通方便,又有利于泄洪,可以想象当初碛口商人的智 慧。由于都是做大买卖的,所以当时碛口街上的“害灾”(方言,指公益性事业所需的花费)一般都在后街起(收),比如唱戏或修桥、修庙等等。在西市街,我重 点向大家介绍荣光店、天聚永、四十眼窑院、十义镖局、广生源等。

【荣光店1分钟】

荣光店是当时著名的大型粮油货栈,荣光店的创始人王佩珩的父亲,道光年间人, 初到碛口买地的时候,位于黄河边上的房基是一片乱山石坡,原主要价五百两银子,王父嫌贵没买,几天之后,他又要买时,要价涨到八百两,他仍然犹犹豫豫没有 买,恰巧他在包头做买卖的的长子佩珩回来,看了这块基地,立即买下来,这时已经出价一千二百两,后来荣光店因为靠近黄河码头且经营有道,生意十分兴隆,到 咸丰年间时,王家资产有白银30万两,水地上千亩。荣光店的望河楼是当时货栈老板品茶休闲与监工的地方,伙计们在他的监视下是丝毫不敢偷懒的。

【天聚永1分钟】

天聚永是当时碛口最大的油店,是民国年间平遥人开设的。院子宽敞,储存油篓的小窑洞并排有20多孔,一层屋顶上的小孔是“气眼”,是当时贮存粮食所需。 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大门上、窗台上、明柱上那些黑乎乎硬邦邦的东西,这就是当年搬运工人搬运完油篓后,总要顺手在门上、柱上擦一擦的结果,现在已成为见证碛 口繁荣的“油化石”。油是当时碛口的大宗买卖,每天要卸几万斤。有民谣为证:“碛口街上尽是油,一天不驮满街流”,又说:“碛口三天不发油,汾阳店面上就 点不着灯”。

【欢送词 1分钟】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本次的碛口古镇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杨导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一路上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心中纵有万般不舍,分别却是必然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许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导游,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在河北有一个导游小杨,随时等待着您的到来,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平安!

如何写山西科研课题立项申请书二

王家大院在灵石县静升村。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鸟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 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出东大院的西堡门,走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东大院完全相同。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灵石县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面对静升村,视野开阔。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达34450平方米,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为灵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与此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王家大院史话

静升镇静升村,为晋中地区最大的村庄,村内自古除“九汉八堡十八道巷”外,尚有五里长街一条,现实际人口达万。灵石历史上四大家庭之一的静升王氏家族为太原王氏后裔,其先祖这一支早年从太原移居灵石县汾河峡谷间的沟营村(今富家滩镇属沟峪滩村),元仁宗皇庆年间(1320xx年-1320xx年),宗祖王实又从沟营村迁至静升村,至今历680多年,传27世。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据现可考文字表明,拥翠巷(通称王家巷)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锁瑞巷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修。拱秀巷内之义安院建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崇宁堡(通称西堡子)建于雍正三年(1720xx年),拱极堡(通称下南堡)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恒贞堡(通称红门堡)建于乾隆四年(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间。视履堡(通称高家崖)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20xx年)间。5座祠堂中仅存的孝义祠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主祠堂建于嘉庆九年(1820xx年),耗银3200两的戏楼台至今幸存。

康乾嘉期间,王家人通过正途科考,异途捐保和祖德荫袭三条途径,仅五品至二品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跻身儒林名登仕籍者至少50余人,另有贡生、监生、生员125人。官职中有广西柳州知府、湖南宝庆知府、刑部陕西司郎中、山东司郎中、户部浙江司郎中、陕西按察使司副使道、贵州提刑按察司等。王家大院中的3座府第宅,司马第宅和1座旗杆院,便是修建时期主人已具有一定名位的标志 康乾嘉期间,王家先后奉旨修建15座牌坊,其中除11座节孝坊外,其余为功德坊、恤典坊、忠义坊等。

王氏家庭从道光后逐渐衰落,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于是红门堡内便有一家先将祖院出卖。出卖后,异姓新主人不满于堡门楼上“合堡同宗”之匾,执意要取,王家不得已改一字为“合堡同德”暂存。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筑豪华,包括院落26座,房屋218间、面积达11728平方米的高家崖堡,仅以964两纹银,又易主他姓。再后来,当年合族引以为荣、奉旨为王梦鹏修建的大型石雕孝义坊和面积为428平方米的孝义祠,也只以20xx吊铜钱卖出。1937年,芦沟桥事变前后,王氏家族中当时资财还比较雄厚的二十一世王饮让,匆匆地将其在静升本土和晋南、晋中、石家庄、保定及京津一带的商号全部变卖处理,尔后举家南迁。自此,作为一方望族的王家,历经600多年的奋发与辉煌,终于销声匿迹,仅仅成为一方土地上的历史话题了。1950年土地改革后,王家大院已属于贫下中农所有。贫下中农居住期间,许多主体建筑,非但未遭破坏,且大部分还保持了原有风貌。

1996年1月12日,王家大院被列为山西省重点保护文物。

灵石:在灵石县旧城北门外吕祖庙内,有一石块,满身孔洞,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旧时附近乡民视为“神石”,前来焚香朝拜,祈求平安。据考察系古代降落的一块陨石。灵石县名即因此物而得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