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关于返回蓝田申请书汇总(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7:33:10 页码:8
关于返回蓝田申请书汇总(五篇)
2023-01-10 17:33:10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返回蓝田申请书汇总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桂林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龙胜古称桑江,秦朝属黔中郡,西汉归武陵郡;晋至隋,属始安郡(郡治桂林) ;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置灵川县,龙胜属灵川县地;五代后,晋天福八年 (公元943年)置义宁县,龙胜属义宁县地,延至明代。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设“龙胜理苗分府”(亦称龙胜厅),直属桂林府。民国元年 (公元1920xx年) “龙胜厅”改为“龙胜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龙胜县”,属桂林专区。1951年8月19日实行区域自治,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 ”,1955年9月改为“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 ,1956年12月改称“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界于东经109°43′28〃-110°21′14〃,北纬25°29′--26°12′之间,东临兴安、资源,南接灵川、临桂,西与融安、三江为邻,北毗湖南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接壤。县境南北最大纵距78千米,东西最大横距60千米,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 辖七乡三镇,119个行政村,1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88万人,占总人口的77.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8‰,计划生育率达99.18%。县城距桂林市88公里,是大桂林旅游圈内的旅游大县之一,广州至成都的国道321线从龙胜境内通过,是湘西南、黔东南与四川进入广西之咽喉与物资集散地。全境为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平均海拔700--800米,年平均气温18.1℃,年无霜期317天,年均降水量1544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有丰富的林木和矿产资源。

全县有完小105所,教学点198个,在校学生18899人;初中14所,在校初中生8577人;普通高中1所,学生734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人才培训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职教工2310人,正式教工1869人。

全县共有国家医疗卫生机构16家,其中县直有6家,有住院病床247张,有干部职工473人,技术人员387人,具有本科学历29人, 大专学历65人,中专学历268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71人。

全县有自然科学技术人员4394人,其中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1397人,初级职称2890人。现有各类科技示范基地21个、科技示范村33个、科技示范户2416户,1999年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1项, 举办培训班300多期,科普讲座11场次,43500余人接受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1255人获得“绿色证书”。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9.8万亩,其中水田10.2万亩,旱地9.6万亩,宜果荒山荒坡地12万亩。全县农业人口14.5万人,农业人均耕地面积1.36亩,其中农业人均水田面积0.7亩。 1999年粮食产量达6.06万吨, 水果总面积53760亩, 主要水果有柑桔、梨、板栗、月柿、白果;大牲畜饲养量30多万头,家禽年出笼57万羽,肉类总产量达8233吨。 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49519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18万千瓦; 年出口滑石块、 粉15万吨,创汇20xx万美元。

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4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2.96亿元, 增长3.5%; 第二产业1.6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1.87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亿元,增长3.58%,本级财政收入4420万元,有82%的行政村通车,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数字程控电话覆盖全县

地理位置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界于东经109。43。至110。21',北纬25。29'至26。12'之间。东临兴安、资源县,南接灵川、临桂县,西南与融安、三江县为邻,北毗湖南省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县接壤。面积2538平方公里。

县城龙胜镇与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直线距离371公里,公路里程531公里。与桂林直线距离63公里,公路里程87公里。

历史沿革

龙胜古称桑江,秦始皇嬴政三十三年为桂林郡辖地。汉武帝六年至明朝属义宁县。清顺治年间为桑江司直属桂林府。乾隆6年,清政府镇压侗族吴金银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为"龙胜厅"(县级机构)。"龙胜"之名始载入册。民国元年厅改为县。建国后,于1951年8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称"龙胜各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1956年12月定名为"龙胜各族自治县"。

民族人口

龙胜各族自治县现居境内民族达10种之多。20xx年全县总人口16.7l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其中苗族2.2万人,瑶族2.7万人,侗族4.5万人,壮族3.3万人汉族4万人。

自然地理

龙胜素有"万山环峙,五水分流"之说。地势东、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越城岭东北迤逦而来,向西南绵延而去。全县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有21座,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土地面积47.26%。全县最高点为大南山,海拔1940米,最低点海拔163米的桑江出境处石门塘,浔江水系呈树枝状遍布全县。这山山水水构成了秀丽的、如诗如画的龙胜风光。

龙胜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1℃,平均无霜期314天,年降雨量1500-24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为该县国民经济在新世纪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全县发电装机容量4.16万千瓦,在建水电站装机容量约11万千瓦;全县公路里程850公里,其中国道105公里,县级公路325公里,全县119个行政村90%开通程控电话,到20xx年底止全县电话装机容量3万多门,无线寻呼覆盖全县,县城所有乡镇和主要旅游景区已开通移动电话。

旅游资源

龙胜是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和民族风情浓郁,不仅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广西旅游大县。20xx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龙脊梯田是壮族人民几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梯田如链如带,高低错落。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集壮美与秀美于一体,堪称“天下一绝”。

温泉由地下1200米深处岩层涌出,水温在45℃—58℃之间,经国家地矿部、轻工部、卫生部有关专家鉴定为:超低钠重碳酸钙镁型偏硅酸医疗、饮用两者兼优天然矿泉水。这里景色秀丽、峰峦叠翠、林木葱郁、云缠雾绕、溪流清澈,是广西省级优秀旅游度假区。

龙脊梯田

龙脊因山脉如龙的背脊而得名。山脉左边是桑江,右面是壮族和瑶族先人开凿的梯田,就是龙脊梯田。梯田属于两个古老的寨子——平安寨、大寨,平安寨旁的叫龙脊梯田,属于壮族。大寨的叫金坑梯田,属于红瑶。行走在梯田之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勤劳的人们的力量,还有他们的美丽和信念。

雾中摇曳红瑶大寨

一个半小时后在大寨下面的停车场下了车,行李几乎是被停车场出口穿着艳丽民族服装的中年妇女强行装进背篓的。跟着背包的瑶族妇女,伴着路边哗哗的溪水,10分钟后就到了被群山围绕的大寨。

大寨村是金坑这个地方较大的寨子,由大寨、田头、壮界、新寨、小寨五个寨子组成。满是梯田的大山围绕着村子,被雨雾润湿的灰黑色的吊脚楼散落在山脚的盆地中,映衬着淡淡的云雾,显出别样的美丽。

村子有400多人,都是红瑶。红瑶是瑶族的一支,因妇女外衣花纹图案以粉红色为主而得名。瑶族是我国古代迁移最多的民族之一,历史上由于战乱-搬来搬去。大寨的红瑶男人已基本没有什么服饰特点了,但中老年妇女依旧有穿传统服饰的习惯。女子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挑花刺绣、织布,从嫁衣到婚后的全家人的衣服都是出自红瑶女子勤劳的双手。青山绿水的山水田野间,红瑶女人的粉红色的上衣,黑色的百折裙,总是那么艳丽妩媚。

从大寨沿着被雨雾润湿得亮亮的石板路上山,过壮界村,半小时后,就在蒙蒙的雨雾中看到了田头寨。田头寨是从大寨分出来的一个小寨子,位于大寨村右边的山坡上。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住得很分散,村子的地理位置是观赏梯田的好地方。

上山的时候雨雾很大,蒙蒙的梯田显得缥缈而神秘。透过薄薄的云雾,只能看到很少一部分梯田,但足够你去赞叹了。从瑶族的先民来到后就开始在这片山地上用双手开凿的梯田,现在依然完好地保存着。

徒步百年石板路

寨子和梯田都建在半山腰,一条古老的石板路是过去这几个寨子通向外界的惟一通道,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壮人、瑶人都是通过这条古老的石板路,与外界沟通的。据说几百年来,这条山腰上的石板路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每村都要修补经过本村的路段,而且每家都要出三天义工。这样,现在才有了这条完好的石板路。

去平安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返回大寨乘车前往,一条是从田头寨沿山腰的石板路步行。这条山腰的石板路一直可以通到和平乡,途中路过平安、龙脊。从田头寨到平安约7公里,步行约4个小时。

从田头村南行,窄窄的石板路随着山势逐渐升高,人也开始喘粗气。雾逐渐大了起来,回望田头寨已淹没在一片白茫茫之中。翻过第一道山岗,雾气一下子没有了,眼前、脚下是壮观的梯田,景色绝不亚于大寨前的那些有名的梯田景点。

往后的山路时而上,时而平,时而下,梯田总是在脚下。山区的气候使得梯田时而尽情展现,时而又犹抱琵琶 ,留下一片白茫茫的影子。约1个小时后到达距田头寨约3公里的中六村。这个村子的名字很怪,不同的书籍、旅游资料上有不同的写法,有的叫中六,有的叫中炉,有的叫中禄,后来在村中的告示上看到的是中六,那应该就是中六了。村里居民也是红瑶,布局很散,三户两户地散落在山涧、山脚、山岗。古旧发黑灰色的吊脚楼,映衬着梯田、云雾、溪水,颇有些古意,尤如水墨画般好看。

梯田经典在平安

过中六翻过一座山后,梯田少了,树林多起来。过了雨兰水库后,在满是植被的山腰绕几个湾,就从一个山口远远望见平安寨了。山口的旁边是平安寨的2号观景台,视野很开阔,从上面看平安,错落有序的吊脚楼被大片的梯田包围着,黄色、绿色的庄稼随着梯田的旋律,组成漂亮的图案。

平安是龙脊景区最有名的寨子,寨子有100多户人家,全部是壮族,以开垦梯田种水稻为生。几百年来平安村的先民们在金江河畔的龙脊山坡上开垦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梯田,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梯田群。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梯田小的有巴掌大,大的也不过十多平方米,这些数不清的梯田凝聚了无数壮族先民的血汗。

龙脊、平安都是很典型的壮寨,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壮人的服饰和生活特点。男人对襟土布褂子,女人穿白色有花边的上衣,头包裹较大的花头巾。几乎每家都会自己用米做一种度数很低的酒,酒有点甜,很好喝,当地人称“水酒”。酿酒的方式很原始,一个木头做的大木桶,里面放入发酵的糯米,放在一口大锅上用火蒸,酒就会从插在木桶中间的小竹筒里流出。

从山口沿着整洁的石板路下行约20分钟,就到了寨子。村中的建筑全为依山而建的吊脚木楼,大多数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所以被称为古壮寨。吊脚楼背靠山坡,前面用木柱支起,木柱下用石块砌一层地基,以填平山的斜坡所造成的不平,有的干脆就把木柱撑在山坡的大石头上。过去的老吊脚楼基本都是两层,占地约150平方米,下面用20根直径近50公分的圆木支撑,第2层多为二十四根木柱支撑,上面盖瓦,再用木板四面封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每个吊脚楼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即干净卫生,又安全防盗。过去山上野兽很多,这样的设计可防野兽。

民族风情

龙胜各族自治县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生动地概括了龙胜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

1、“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红瑶同胞与其它各民族人民欢聚一堂,进行文化和贸易交流。

“红衣节”定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七届,“红衣节”的内容有女子抢花炮,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瑶族妇女长发比赛等。其中,女子抢花炮是在原有的抢花炮活动中发展而来的,是该县的首创活动。在我们龙胜除具有“天上人间”美名的龙胜温泉和被誉为“天下一绝”的龙脊梯田外,集苗、瑶、侗、壮等多种民族风情于一体是龙胜旅游的一大优势,通过举办“红衣节”可以使大家能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较短的时间内全方位地了解和体味龙胜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通过广泛的宣传,龙胜“红衣节”已成为新闻媒体、摄影爱好者一年一度关注的焦点,成为旅游企业推介旅游产品的契机,龙胜“红衣节”已被自治区定为全区民族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2、白面瑶寨

白面瑶寨位于离龙胜温泉六公里处的公路边,35户红瑶村民居住在这里。寨边枫木参天,寨门有清代寨规石碑,寨前矗立的“红瑶柱”是瑶民图腾崇拜。村民人人皆会山歌,热情好客。游客来到瑶寨,身着浓艳服装的瑶族姑娘唱着山歌迎您,为您献上她们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和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活动。

歌舞项目有:顶竹杠、背新娘、长鼓舞、长发梳妆等。

3、三门瑶寨

位于龙胜温泉 10公里处,村寨依山傍水,民风淳朴,这里集瑶族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生态为一体,在这里您将会目睹和体验种桑、养蚕、人工织布及瑶族刺绣。

4、细门瑶寨

细门瑶寨位于龙胜至温泉的路上,距龙胜温泉8公里,是一个古老的瑶族村寨,寨前梯田如盘龙缠绕,寨中有交错的青石板路,寨后溪泉潺潺。

瑶族古老的民族歌舞和浓浓的珍珠油茶是款待宾客的佳品。歌舞节目有:彩群舞、打糍粑、长鼓舞、送新娘等。

5、黄洛瑶寨简介

黄洛瑶寨位于龙脊景区境内,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居住着清一色的红瑶族。自古红瑶妇女有储长发的传统习惯,全村60户人家中,头发长达一米以上的有60名,最长的达1.9米,获得“吉尼斯群体长发之最”

歌舞节目有:长发表演、红棍舞、伞舞等。

6、金竹壮寨简介

金竹壮寨位于龙胜县和平乡龙脊景区境内,距县城约17公里,因金色的竹林而得名。金竹壮寨是典型的壮族村寨,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壮寨的楷模。游客来到金竹壮寨,可看到古朴的壮族民间舞蹈,听到优美的壮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

金竹壮寨为旅游团队接待定点村寨,歌舞项目有:竹邦舞、狮公舞、板鞋舞等。

关于返回蓝田申请书汇总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桂林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龙胜古称桑江,秦朝属黔中郡,西汉归武陵郡;晋至隋,属始安郡(郡治桂林) ;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置灵川县,龙胜属灵川县地;五代后,晋天福八年 (公元943年)置义宁县,龙胜属义宁县地,延至明代。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设“龙胜理苗分府”(亦称龙胜厅),直属桂林府。民国元年 (公元1920xx年) “龙胜厅”改为“龙胜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龙胜县”,属桂林专区。1951年8月19日实行区域自治,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 ”,1955年9月改为“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 ,1956年12月改称“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界于东经109°43′28〃-110°21′14〃,北纬25°29′--26°12′之间,东临兴安、资源,南接灵川、临桂,西与融安、三江为邻,北毗湖南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接壤。县境南北最大纵距78千米,东西最大横距60千米,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 辖七乡三镇,119个行政村,1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88万人,占总人口的77.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8‰,计划生育率达99.18%。县城距桂林市88公里,是大桂林旅游圈内的旅游大县之一,广州至成都的国道321线从龙胜境内通过,是湘西南、黔东南与四川进入广西之咽喉与物资集散地。全境为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平均海拔700--800米,年平均气温18.1℃,年无霜期317天,年均降水量1544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有丰富的林木和矿产资源。

全县有完小105所,教学点198个,在校学生18899人;初中14所,在校初中生8577人;普通高中1所,学生734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人才培训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职教工2310人,正式教工1869人。

全县共有国家医疗卫生机构16家,其中县直有6家,有住院病床247张,有干部职工473人,技术人员387人,具有本科学历29人, 大专学历65人,中专学历268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71人。

全县有自然科学技术人员4394人,其中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1397人,初级职称2890人。现有各类科技示范基地21个、科技示范村33个、科技示范户2416户,1999年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1项, 举办培训班300多期,科普讲座11场次,43500余人接受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1255人获得“绿色证书”。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9.8万亩,其中水田10.2万亩,旱地9.6万亩,宜果荒山荒坡地12万亩。全县农业人口14.5万人,农业人均耕地面积1.36亩,其中农业人均水田面积0.7亩。 1999年粮食产量达6.06万吨, 水果总面积53760亩, 主要水果有柑桔、梨、板栗、月柿、白果;大牲畜饲养量30多万头,家禽年出笼57万羽,肉类总产量达8233吨。 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49519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18万千瓦; 年出口滑石块、 粉15万吨,创汇20xx万美元。

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4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2.96亿元, 增长3.5%; 第二产业1.6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1.87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亿元,增长3.58%,本级财政收入4420万元,有82%的行政村通车,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数字程控电话覆盖全县

地理位置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界于东经109。43。至110。21',北纬25。29'至26。12'之间。东临兴安、资源县,南接灵川、临桂县,西南与融安、三江县为邻,北毗湖南省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县接壤。面积2538平方公里。

县城龙胜镇与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直线距离371公里,公路里程531公里。与桂林直线距离63公里,公路里程87公里。

历史沿革

龙胜古称桑江,秦始皇嬴政三十三年为桂林郡辖地。汉武帝六年至明朝属义宁县。清顺治年间为桑江司直属桂林府。乾隆6年,清政府镇压侗族吴金银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为"龙胜厅"(县级机构)。"龙胜"之名始载入册。民国元年厅改为县。建国后,于1951年8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称"龙胜各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1956年12月定名为"龙胜各族自治县"。

民族人口

龙胜各族自治县现居境内民族达10种之多。20xx年全县总人口16.7l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其中苗族2.2万人,瑶族2.7万人,侗族4.5万人,壮族3.3万人汉族4万人。

自然地理

龙胜素有"万山环峙,五水分流"之说。地势东、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越城岭东北迤逦而来,向西南绵延而去。全县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有21座,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土地面积47.26%。全县最高点为大南山,海拔1940米,最低点海拔163米的桑江出境处石门塘,浔江水系呈树枝状遍布全县。这山山水水构成了秀丽的、如诗如画的龙胜风光。

龙胜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1℃,平均无霜期314天,年降雨量1500-24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为该县国民经济在新世纪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全县发电装机容量4.16万千瓦,在建水电站装机容量约11万千瓦;全县公路里程850公里,其中国道105公里,县级公路325公里,全县119个行政村90%开通程控电话,到20xx年底止全县电话装机容量3万多门,无线寻呼覆盖全县,县城所有乡镇和主要旅游景区已开通移动电话。

旅游资源

龙胜是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和民族风情浓郁,不仅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广西旅游大县。20xx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龙脊梯田是壮族人民几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梯田如链如带,高低错落。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集壮美与秀美于一体,堪称“天下一绝”。

温泉由地下1200米深处岩层涌出,水温在45℃—58℃之间,经国家地矿部、轻工部、卫生部有关专家鉴定为:超低钠重碳酸钙镁型偏硅酸医疗、饮用两者兼优天然矿泉水。这里景色秀丽、峰峦叠翠、林木葱郁、云缠雾绕、溪流清澈,是广西省级优秀旅游度假区。

龙脊梯田

龙脊因山脉如龙的背脊而得名。山脉左边是桑江,右面是壮族和瑶族先人开凿的梯田,就是龙脊梯田。梯田属于两个古老的寨子——平安寨、大寨,平安寨旁的叫龙脊梯田,属于壮族。大寨的叫金坑梯田,属于红瑶。行走在梯田之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勤劳的人们的力量,还有他们的美丽和信念。

雾中摇曳红瑶大寨

一个半小时后在大寨下面的停车场下了车,行李几乎是被停车场出口穿着艳丽民族服装的中年妇女强行装进背篓的。跟着背包的瑶族妇女,伴着路边哗哗的溪水,10分钟后就到了被群山围绕的大寨。

大寨村是金坑这个地方较大的寨子,由大寨、田头、壮界、新寨、小寨五个寨子组成。满是梯田的大山围绕着村子,被雨雾润湿的灰黑色的吊脚楼散落在山脚的盆地中,映衬着淡淡的云雾,显出别样的美丽。

村子有400多人,都是红瑶。红瑶是瑶族的一支,因妇女外衣花纹图案以粉红色为主而得名。瑶族是我国古代迁移最多的民族之一,历史上由于战乱-搬来搬去。大寨的红瑶男人已基本没有什么服饰特点了,但中老年妇女依旧有穿传统服饰的习惯。女子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挑花刺绣、织布,从嫁衣到婚后的全家人的衣服都是出自红瑶女子勤劳的双手。青山绿水的山水田野间,红瑶女人的粉红色的上衣,黑色的百折裙,总是那么艳丽妩媚。

从大寨沿着被雨雾润湿得亮亮的石板路上山,过壮界村,半小时后,就在蒙蒙的雨雾中看到了田头寨。田头寨是从大寨分出来的一个小寨子,位于大寨村右边的山坡上。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住得很分散,村子的地理位置是观赏梯田的好地方。

上山的时候雨雾很大,蒙蒙的梯田显得缥缈而神秘。透过薄薄的云雾,只能看到很少一部分梯田,但足够你去赞叹了。从瑶族的先民来到后就开始在这片山地上用双手开凿的梯田,现在依然完好地保存着。

徒步百年石板路

寨子和梯田都建在半山腰,一条古老的石板路是过去这几个寨子通向外界的惟一通道,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壮人、瑶人都是通过这条古老的石板路,与外界沟通的。据说几百年来,这条山腰上的石板路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每村都要修补经过本村的路段,而且每家都要出三天义工。这样,现在才有了这条完好的石板路。

去平安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返回大寨乘车前往,一条是从田头寨沿山腰的石板路步行。这条山腰的石板路一直可以通到和平乡,途中路过平安、龙脊。从田头寨到平安约7公里,步行约4个小时。

从田头村南行,窄窄的石板路随着山势逐渐升高,人也开始喘粗气。雾逐渐大了起来,回望田头寨已淹没在一片白茫茫之中。翻过第一道山岗,雾气一下子没有了,眼前、脚下是壮观的梯田,景色绝不亚于大寨前的那些有名的梯田景点。

往后的山路时而上,时而平,时而下,梯田总是在脚下。山区的气候使得梯田时而尽情展现,时而又犹抱琵琶 ,留下一片白茫茫的影子。约1个小时后到达距田头寨约3公里的中六村。这个村子的名字很怪,不同的书籍、旅游资料上有不同的写法,有的叫中六,有的叫中炉,有的叫中禄,后来在村中的告示上看到的是中六,那应该就是中六了。村里居民也是红瑶,布局很散,三户两户地散落在山涧、山脚、山岗。古旧发黑灰色的吊脚楼,映衬着梯田、云雾、溪水,颇有些古意,尤如水墨画般好看。

梯田经典在平安

过中六翻过一座山后,梯田少了,树林多起来。过了雨兰水库后,在满是植被的山腰绕几个湾,就从一个山口远远望见平安寨了。山口的旁边是平安寨的2号观景台,视野很开阔,从上面看平安,错落有序的吊脚楼被大片的梯田包围着,黄色、绿色的庄稼随着梯田的旋律,组成漂亮的图案。

平安是龙脊景区最有名的寨子,寨子有100多户人家,全部是壮族,以开垦梯田种水稻为生。几百年来平安村的先民们在金江河畔的龙脊山坡上开垦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梯田,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梯田群。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梯田小的有巴掌大,大的也不过十多平方米,这些数不清的梯田凝聚了无数壮族先民的血汗。

龙脊、平安都是很典型的壮寨,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壮人的服饰和生活特点。男人对襟土布褂子,女人穿白色有花边的上衣,头包裹较大的花头巾。几乎每家都会自己用米做一种度数很低的酒,酒有点甜,很好喝,当地人称“水酒”。酿酒的方式很原始,一个木头做的大木桶,里面放入发酵的糯米,放在一口大锅上用火蒸,酒就会从插在木桶中间的小竹筒里流出。

从山口沿着整洁的石板路下行约20分钟,就到了寨子。村中的建筑全为依山而建的吊脚木楼,大多数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所以被称为古壮寨。吊脚楼背靠山坡,前面用木柱支起,木柱下用石块砌一层地基,以填平山的斜坡所造成的不平,有的干脆就把木柱撑在山坡的大石头上。过去的老吊脚楼基本都是两层,占地约150平方米,下面用20根直径近50公分的圆木支撑,第2层多为二十四根木柱支撑,上面盖瓦,再用木板四面封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每个吊脚楼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即干净卫生,又安全防盗。过去山上野兽很多,这样的设计可防野兽。

民族风情

龙胜各族自治县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生动地概括了龙胜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

1、“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红瑶同胞与其它各民族人民欢聚一堂,进行文化和贸易交流。

“红衣节”定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七届,“红衣节”的内容有女子抢花炮,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瑶族妇女长发比赛等。其中,女子抢花炮是在原有的抢花炮活动中发展而来的,是该县的首创活动。在我们龙胜除具有“天上人间”美名的龙胜温泉和被誉为“天下一绝”的龙脊梯田外,集苗、瑶、侗、壮等多种民族风情于一体是龙胜旅游的一大优势,通过举办“红衣节”可以使大家能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较短的时间内全方位地了解和体味龙胜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通过广泛的宣传,龙胜“红衣节”已成为新闻媒体、摄影爱好者一年一度关注的焦点,成为旅游企业推介旅游产品的契机,龙胜“红衣节”已被自治区定为全区民族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2、白面瑶寨

白面瑶寨位于离龙胜温泉六公里处的公路边,35户红瑶村民居住在这里。寨边枫木参天,寨门有清代寨规石碑,寨前矗立的“红瑶柱”是瑶民图腾崇拜。村民人人皆会山歌,热情好客。游客来到瑶寨,身着浓艳服装的瑶族姑娘唱着山歌迎您,为您献上她们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和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活动。

歌舞项目有:顶竹杠、背新娘、长鼓舞、长发梳妆等。

3、三门瑶寨

位于龙胜温泉 10公里处,村寨依山傍水,民风淳朴,这里集瑶族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生态为一体,在这里您将会目睹和体验种桑、养蚕、人工织布及瑶族刺绣。

4、细门瑶寨

细门瑶寨位于龙胜至温泉的路上,距龙胜温泉8公里,是一个古老的瑶族村寨,寨前梯田如盘龙缠绕,寨中有交错的青石板路,寨后溪泉潺潺。

瑶族古老的民族歌舞和浓浓的珍珠油茶是款待宾客的佳品。歌舞节目有:彩群舞、打糍粑、长鼓舞、送新娘等。

5、黄洛瑶寨简介

黄洛瑶寨位于龙脊景区境内,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居住着清一色的红瑶族。自古红瑶妇女有储长发的传统习惯,全村60户人家中,头发长达一米以上的有60名,最长的达1.9米,获得“吉尼斯群体长发之最”

歌舞节目有:长发表演、红棍舞、伞舞等。

6、金竹壮寨简介

金竹壮寨位于龙胜县和平乡龙脊景区境内,距县城约17公里,因金色的竹林而得名。金竹壮寨是典型的壮族村寨,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壮寨的楷模。游客来到金竹壮寨,可看到古朴的壮族民间舞蹈,听到优美的壮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

金竹壮寨为旅游团队接待定点村寨,歌舞项目有:竹邦舞、狮公舞、板鞋舞等。

关于返回蓝田申请书汇总三

甲方:

乙方:身份证号码:

因公司发展需要,经过双方协商,本着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达成本协议:

一、乙方提供的注册电气资格证只作甲方办理企业资质用,不包括注册资质用。如果乙方需要对资格证进行注册,甲方应退还资格证(甲方优先享有乙方的注册权利),(费用按实际使用时间计算)。

二、 聘用期:甲方聘用乙方的期限为 年。自交付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证起,自乙方需要注册时止,甲方按每年度60000万元支付乙方报酬(按实际时间结算),个人所得税由甲方缴纳。。

三、乙方向甲方提供注册电气工程师师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符合要求的学历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工程师职称证书、乙方一寸彩色相片5张(或电子版照片)。甲方收到乙方证书时,应一次支付乙方一年酬金60000万元整。

四、如果实行电气注册,甲方优先享有乙方的注册权利,乙方应协助甲方完成注册。酬金按注册后市场价调整。注册成功后,执业印章由乙方保管,所有原件(注册电气工程师证书、职称证书及证书在协议期内由甲方保管)注册完毕3日内归还乙方保管。

五、自成功注册之日(以建设部网站公示为准)2日内,甲方应即时支付给乙方当年度报酬 元 ,(此费用为注册后费用,上述金额包括了聘用工资等所有按国家法律法规应支付的费用)。

六、聘用期间,乙方应配合进行每年的继续教育等维持该注册证书所必需的活动,以保证注册证书的正常使用及满足乙方今后转注册的条件,如条件允许,甲方将单独完成此项工作。乙方继续教育等维持该注册证书所必需的活动的所有费用均由甲方承担。鉴于国家法律规定注册电气工程师必须要有业绩,为对乙方负责,乙方同意由甲方无偿安排合适的工程为作为乙方的工程业绩(安排前,甲方应征得乙方同意,乙方有权核实工程的安全状况及质量状况,工程中的所有法律责任有甲方承担); 否则由此导致的注册电气工程师因无工程业绩不能延续注册的责任由乙方承担。

七、聘用期内,乙方应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否则承担违约责任。

1、乙方承诺所提供材料、证件真实、有效,保证在协议期限内甲方为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证书、注册证书、执业印章(均为原件)的唯一全权使用人,乙方不得再在第三方注册、使用;

2、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将证书信息变更,不得有挂失、注销证书等影响甲方正常使用的行为;

3、在甲方办理资质年检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或其他业务需要乙方提供相关俱证书原件的,甲方应提前七天通知乙方,由乙方根据甲方需要及时提供相关证件,不得有任何推诿行为。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如需乙方亲自到场办理相关事宜的,甲方应提前七日通知乙方,乙方应根据甲方需要全力配合;所有差旅费由甲方支付,食宿由甲方提供,并给予每天二百元的补助。

4、乙方对所知悉的甲方的所有情况有保密的义务;

六、聘用期内,甲方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否则承担违约责任:

1、妥善保管乙方资料和证件;确保资质证书及注册证书完好无损;如果由于甲方原因发生乙方的证书丢失或吊销,甲方应赔偿乙方相关损失,其相关损失计算方法如下:资格证、注册证丢失:甲方承担重新的全部费用,并在补办过程中给予乙方全力支援;学历证书丢失的,甲方赔偿乙方经济损失20000元;资格证、注册证因甲方过错被吊销的,甲方赔付乙方200000元。如因乙方原因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则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2、按协议约定期限及时准额支付费用(本协议中的所有费用币种均为人民币);

3、协议履行完毕后,出具乙方解聘证明、完整归还证书;

4、未得到乙方书面认可,甲方不得将乙方的注册电气工程师资格证书变更注册到其他单位,不得做出有损于乙方利益的行为。因甲方原因给乙方造成行政、法律后果和经济损失的,全部责任应由甲方承担。

5、乙方提供证书使用的范围仅限于甲方公司企业资质就位、年检及主管部门检查需要等。甲方不得将乙方的证件作其他用途;否则,由此出现的责任均由甲方承担。

七、履约期内,如乙方需取回证书暂用(不得进行损害甲方权益的行为),应征得甲方同意并提前五天通知甲方,且在约定期限内归还。若证书正在使用,则需等甲方使用完毕后方能暂时领用。

八、解聘、续聘:乙方要求提前解聘的,如不损害甲方的直接利益,甲方应予同意,并按照规定给予办理解聘手续,乙方须退还甲方已经支付的未到期费用。如甲方要求提前解聘的,则甲方不得要求返回已经支付的证书使用费。聘用期满,双方有意签订续聘合同时,具体条件由双方另行商议。如无法达成续约,甲方应退还乙方的执业证书、职称证书原件并按要求为乙方办理解聘证明以及办理建造师注册变更等相关手续。

九、双方应自觉履行本协议书的各项条款,否则,违约方应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 5000元并赔偿造成的其他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有权随时中止本协议并无须支付任何费用。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聘用期满自动失效。 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甲方:乙方:

签订日期:

关于返回蓝田申请书汇总四

虽然起步晚了几十年,但中国的神舟飞船总体性能优越,其“三舱一段”的结构与总体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用空间大,智能化程度高,适用性强,可一船多用。

同国外废弃轨道舱的做法不同,神舟的轨道舱可留轨半年,作为一颗科技卫星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这种独创性的大胆设计,为今后实施飞船和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托举神舟飞天的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到98%和99.7%。如同它那个让中国人倍感自豪的名字长征一样,几十年来,它始终是令中国人自豪的伟大创造。

1992年,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的时候,尽管我们已经掌握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卫星技术,但对于载人航天,却几乎一切从零开始。

短短十几年中,现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术集成的指挥控制中心开始启用;苍凉戈壁滩,建起了国际一流的发射场;茫茫大草原,建成了安全可靠的着陆场……

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举之一。从长征火箭、神舟飞船到“飞天”舱外航天服,载人航天征程中涌现的一个个奇迹,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标志性创造。

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华民族,在我们实现梦想的飞天之路上,曾一度远远地走在了美、俄等航天大国的后面。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梦想到现实,其间跨越的何止千山万水?

这跨越的基石,就是独立创造的精神。

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标志性成果来证明。神舟一次次圆满飞行,一次次向世人昭告,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创造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面对太空,神舟的航程才刚刚开始。但,如同一台永不停歇的助推器,中国人特有的创造精神必将托举着已经起飞的神舟飞得更高、更远。

关于返回蓝田申请书汇总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桂林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龙胜古称桑江,秦朝属黔中郡,西汉归武陵郡;晋至隋,属始安郡(郡治桂林) ;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置灵川县,龙胜属灵川县地;五代后,晋天福八年 (公元943年)置义宁县,龙胜属义宁县地,延至明代。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设“龙胜理苗分府”(亦称龙胜厅),直属桂林府。民国元年 (公元1920xx年) “龙胜厅”改为“龙胜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龙胜县”,属桂林专区。1951年8月19日实行区域自治,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 ”,1955年9月改为“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 ,1956年12月改称“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界于东经109°43′28〃-110°21′14〃,北纬25°29′--26°12′之间,东临兴安、资源,南接灵川、临桂,西与融安、三江为邻,北毗湖南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接壤。县境南北最大纵距78千米,东西最大横距60千米,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千米,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 辖七乡三镇,119个行政村,1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88万人,占总人口的77.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8‰,计划生育率达99.18%。县城距桂林市88公里,是大桂林旅游圈内的旅游大县之一,广州至成都的国道321线从龙胜境内通过,是湘西南、黔东南与四川进入广西之咽喉与物资集散地。全境为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平均海拔700--800米,年平均气温18.1℃,年无霜期317天,年均降水量1544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有丰富的林木和矿产资源。

全县有完小105所,教学点198个,在校学生18899人;初中14所,在校初中生8577人;普通高中1所,学生734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人才培训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职教工2310人,正式教工1869人。

全县共有国家医疗卫生机构16家,其中县直有6家,有住院病床247张,有干部职工473人,技术人员387人,具有本科学历29人, 大专学历65人,中专学历268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71人。

全县有自然科学技术人员4394人,其中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1397人,初级职称2890人。现有各类科技示范基地21个、科技示范村33个、科技示范户2416户,1999年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1项, 举办培训班300多期,科普讲座11场次,43500余人接受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1255人获得“绿色证书”。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9.8万亩,其中水田10.2万亩,旱地9.6万亩,宜果荒山荒坡地12万亩。全县农业人口14.5万人,农业人均耕地面积1.36亩,其中农业人均水田面积0.7亩。 1999年粮食产量达6.06万吨, 水果总面积53760亩, 主要水果有柑桔、梨、板栗、月柿、白果;大牲畜饲养量30多万头,家禽年出笼57万羽,肉类总产量达8233吨。 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49519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18万千瓦; 年出口滑石块、 粉15万吨,创汇20xx万美元。

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4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2.96亿元, 增长3.5%; 第二产业1.6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1.87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亿元,增长3.58%,本级财政收入4420万元,有82%的行政村通车,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数字程控电话覆盖全县

地理位置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界于东经109。43。至110。21',北纬25。29'至26。12'之间。东临兴安、资源县,南接灵川、临桂县,西南与融安、三江县为邻,北毗湖南省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县接壤。面积2538平方公里。

县城龙胜镇与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直线距离371公里,公路里程531公里。与桂林直线距离63公里,公路里程87公里。

历史沿革

龙胜古称桑江,秦始皇嬴政三十三年为桂林郡辖地。汉武帝六年至明朝属义宁县。清顺治年间为桑江司直属桂林府。乾隆6年,清政府镇压侗族吴金银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为"龙胜厅"(县级机构)。"龙胜"之名始载入册。民国元年厅改为县。建国后,于1951年8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称"龙胜各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1956年12月定名为"龙胜各族自治县"。

民族人口

龙胜各族自治县现居境内民族达10种之多。20xx年全县总人口16.7l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其中苗族2.2万人,瑶族2.7万人,侗族4.5万人,壮族3.3万人汉族4万人。

自然地理

龙胜素有"万山环峙,五水分流"之说。地势东、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越城岭东北迤逦而来,向西南绵延而去。全县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有21座,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土地面积47.26%。全县最高点为大南山,海拔1940米,最低点海拔163米的桑江出境处石门塘,浔江水系呈树枝状遍布全县。这山山水水构成了秀丽的、如诗如画的龙胜风光。

龙胜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1℃,平均无霜期314天,年降雨量1500-24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为该县国民经济在新世纪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全县发电装机容量4.16万千瓦,在建水电站装机容量约11万千瓦;全县公路里程850公里,其中国道105公里,县级公路325公里,全县119个行政村90%开通程控电话,到20xx年底止全县电话装机容量3万多门,无线寻呼覆盖全县,县城所有乡镇和主要旅游景区已开通移动电话。

旅游资源

龙胜是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和民族风情浓郁,不仅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广西旅游大县。20xx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龙脊梯田是壮族人民几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结晶。梯田如链如带,高低错落。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集壮美与秀美于一体,堪称“天下一绝”。

温泉由地下1200米深处岩层涌出,水温在45℃—58℃之间,经国家地矿部、轻工部、卫生部有关专家鉴定为:超低钠重碳酸钙镁型偏硅酸医疗、饮用两者兼优天然矿泉水。这里景色秀丽、峰峦叠翠、林木葱郁、云缠雾绕、溪流清澈,是广西省级优秀旅游度假区。

龙脊梯田

龙脊因山脉如龙的背脊而得名。山脉左边是桑江,右面是壮族和瑶族先人开凿的梯田,就是龙脊梯田。梯田属于两个古老的寨子——平安寨、大寨,平安寨旁的叫龙脊梯田,属于壮族。大寨的叫金坑梯田,属于红瑶。行走在梯田之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勤劳的人们的力量,还有他们的美丽和信念。

雾中摇曳红瑶大寨

一个半小时后在大寨下面的停车场下了车,行李几乎是被停车场出口穿着艳丽民族服装的中年妇女强行装进背篓的。跟着背包的瑶族妇女,伴着路边哗哗的溪水,10分钟后就到了被群山围绕的大寨。

大寨村是金坑这个地方较大的寨子,由大寨、田头、壮界、新寨、小寨五个寨子组成。满是梯田的大山围绕着村子,被雨雾润湿的灰黑色的吊脚楼散落在山脚的盆地中,映衬着淡淡的云雾,显出别样的美丽。

村子有400多人,都是红瑶。红瑶是瑶族的一支,因妇女外衣花纹图案以粉红色为主而得名。瑶族是我国古代迁移最多的民族之一,历史上由于战乱-搬来搬去。大寨的红瑶男人已基本没有什么服饰特点了,但中老年妇女依旧有穿传统服饰的习惯。女子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挑花刺绣、织布,从嫁衣到婚后的全家人的衣服都是出自红瑶女子勤劳的双手。青山绿水的山水田野间,红瑶女人的粉红色的上衣,黑色的百折裙,总是那么艳丽妩媚。

从大寨沿着被雨雾润湿得亮亮的石板路上山,过壮界村,半小时后,就在蒙蒙的雨雾中看到了田头寨。田头寨是从大寨分出来的一个小寨子,位于大寨村右边的山坡上。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住得很分散,村子的地理位置是观赏梯田的好地方。

上山的时候雨雾很大,蒙蒙的梯田显得缥缈而神秘。透过薄薄的云雾,只能看到很少一部分梯田,但足够你去赞叹了。从瑶族的先民来到后就开始在这片山地上用双手开凿的梯田,现在依然完好地保存着。

徒步百年石板路

寨子和梯田都建在半山腰,一条古老的石板路是过去这几个寨子通向外界的惟一通道,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壮人、瑶人都是通过这条古老的石板路,与外界沟通的。据说几百年来,这条山腰上的石板路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每村都要修补经过本村的路段,而且每家都要出三天义工。这样,现在才有了这条完好的石板路。

去平安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返回大寨乘车前往,一条是从田头寨沿山腰的石板路步行。这条山腰的石板路一直可以通到和平乡,途中路过平安、龙脊。从田头寨到平安约7公里,步行约4个小时。

从田头村南行,窄窄的石板路随着山势逐渐升高,人也开始喘粗气。雾逐渐大了起来,回望田头寨已淹没在一片白茫茫之中。翻过第一道山岗,雾气一下子没有了,眼前、脚下是壮观的梯田,景色绝不亚于大寨前的那些有名的梯田景点。

往后的山路时而上,时而平,时而下,梯田总是在脚下。山区的气候使得梯田时而尽情展现,时而又犹抱琵琶 ,留下一片白茫茫的影子。约1个小时后到达距田头寨约3公里的中六村。这个村子的名字很怪,不同的书籍、旅游资料上有不同的写法,有的叫中六,有的叫中炉,有的叫中禄,后来在村中的告示上看到的是中六,那应该就是中六了。村里居民也是红瑶,布局很散,三户两户地散落在山涧、山脚、山岗。古旧发黑灰色的吊脚楼,映衬着梯田、云雾、溪水,颇有些古意,尤如水墨画般好看。

梯田经典在平安

过中六翻过一座山后,梯田少了,树林多起来。过了雨兰水库后,在满是植被的山腰绕几个湾,就从一个山口远远望见平安寨了。山口的旁边是平安寨的2号观景台,视野很开阔,从上面看平安,错落有序的吊脚楼被大片的梯田包围着,黄色、绿色的庄稼随着梯田的旋律,组成漂亮的图案。

平安是龙脊景区最有名的寨子,寨子有100多户人家,全部是壮族,以开垦梯田种水稻为生。几百年来平安村的先民们在金江河畔的龙脊山坡上开垦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梯田,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梯田群。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梯田小的有巴掌大,大的也不过十多平方米,这些数不清的梯田凝聚了无数壮族先民的血汗。

龙脊、平安都是很典型的壮寨,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壮人的服饰和生活特点。男人对襟土布褂子,女人穿白色有花边的上衣,头包裹较大的花头巾。几乎每家都会自己用米做一种度数很低的酒,酒有点甜,很好喝,当地人称“水酒”。酿酒的方式很原始,一个木头做的大木桶,里面放入发酵的糯米,放在一口大锅上用火蒸,酒就会从插在木桶中间的小竹筒里流出。

从山口沿着整洁的石板路下行约20分钟,就到了寨子。村中的建筑全为依山而建的吊脚木楼,大多数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所以被称为古壮寨。吊脚楼背靠山坡,前面用木柱支起,木柱下用石块砌一层地基,以填平山的斜坡所造成的不平,有的干脆就把木柱撑在山坡的大石头上。过去的老吊脚楼基本都是两层,占地约150平方米,下面用20根直径近50公分的圆木支撑,第2层多为二十四根木柱支撑,上面盖瓦,再用木板四面封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每个吊脚楼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即干净卫生,又安全防盗。过去山上野兽很多,这样的设计可防野兽。

民族风情

龙胜各族自治县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生动地概括了龙胜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

1、“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红瑶同胞与其它各民族人民欢聚一堂,进行文化和贸易交流。

“红衣节”定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七届,“红衣节”的内容有女子抢花炮,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瑶族妇女长发比赛等。其中,女子抢花炮是在原有的抢花炮活动中发展而来的,是该县的首创活动。在我们龙胜除具有“天上人间”美名的龙胜温泉和被誉为“天下一绝”的龙脊梯田外,集苗、瑶、侗、壮等多种民族风情于一体是龙胜旅游的一大优势,通过举办“红衣节”可以使大家能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较短的时间内全方位地了解和体味龙胜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通过广泛的宣传,龙胜“红衣节”已成为新闻媒体、摄影爱好者一年一度关注的焦点,成为旅游企业推介旅游产品的契机,龙胜“红衣节”已被自治区定为全区民族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2、白面瑶寨

白面瑶寨位于离龙胜温泉六公里处的公路边,35户红瑶村民居住在这里。寨边枫木参天,寨门有清代寨规石碑,寨前矗立的“红瑶柱”是瑶民图腾崇拜。村民人人皆会山歌,热情好客。游客来到瑶寨,身着浓艳服装的瑶族姑娘唱着山歌迎您,为您献上她们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和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活动。

歌舞项目有:顶竹杠、背新娘、长鼓舞、长发梳妆等。

3、三门瑶寨

位于龙胜温泉 10公里处,村寨依山傍水,民风淳朴,这里集瑶族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生态为一体,在这里您将会目睹和体验种桑、养蚕、人工织布及瑶族刺绣。

4、细门瑶寨

细门瑶寨位于龙胜至温泉的路上,距龙胜温泉8公里,是一个古老的瑶族村寨,寨前梯田如盘龙缠绕,寨中有交错的青石板路,寨后溪泉潺潺。

瑶族古老的民族歌舞和浓浓的珍珠油茶是款待宾客的佳品。歌舞节目有:彩群舞、打糍粑、长鼓舞、送新娘等。

5、黄洛瑶寨简介

黄洛瑶寨位于龙脊景区境内,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居住着清一色的红瑶族。自古红瑶妇女有储长发的传统习惯,全村60户人家中,头发长达一米以上的有60名,最长的达1.9米,获得“吉尼斯群体长发之最”

歌舞节目有:长发表演、红棍舞、伞舞等。

6、金竹壮寨简介

金竹壮寨位于龙胜县和平乡龙脊景区境内,距县城约17公里,因金色的竹林而得名。金竹壮寨是典型的壮族村寨,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壮寨的楷模。游客来到金竹壮寨,可看到古朴的壮族民间舞蹈,听到优美的壮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

金竹壮寨为旅游团队接待定点村寨,歌舞项目有:竹邦舞、狮公舞、板鞋舞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