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6:29:29 页码:9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大全13篇)
2023-11-12 16:29:29    小编:ZTFB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时刻,让人难以忘怀。如何欣赏文学作品是每个文学爱好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文学鉴赏的技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一

论文摘要:学习困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和教师。大多数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低下,学习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这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很多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研究自我效能感问题十分必要。在学校教育方面,影响因素主要有竞争奖赏结构、不平等的师生互动等。本文通过对这些主要因素的分析,力图寻找增强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以便学习困难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学校教育,更好地完成学业,满足广大教师、家长的期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就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水平远远低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寻找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途径对于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困难。

有关学习困难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维基百科中认为,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或因此而留级。还有学者界定,学习困难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学习成绩与其智力水平所期望的成绩相比显著落后,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维、运算等方面的能力低下。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学习困难是指学龄期儿童未能达到该阶段一般性学习标准的综合征,主要表现是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显著落后。

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实施该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认真听讲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在这里,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进行某一活动前,对自己能否有效地做出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换句话说,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3、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

(1)影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学习动机强烈,积极性高,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认为只要努力学就能成功。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学困生则学习动机不强,对自己学习的能力信心不足,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于是不加尝试便放弃了,更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和采取相应的策略去应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2)影响学困生的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反过来又会促使学生提高动机水平,从而提高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低的学困生则把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运气、他人的帮助等外界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显然会降低学生的动机水平,从而降低学业成绩。

(3)影响学困生学习目标的确立。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为自己制订成功的学习计划,有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心。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困生则恰恰相反,他们的学习目标不切实际,目标要么过高要么过低。过低的目标容易成功,起不到促进学习提高能力的作用;而过高的目标又恰好给学困生找到了失败的借口,认为由于任务太难,不能成功理所当然,这同样也不利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4)影响学困生的身心健康。坚信自己学习效能的学生倾向于信心十足、心情愉快地从事学习及其他活动,而学困生由于自我效能感偏低,他们往往夸大任务的艰巨性,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不足,担心失败的不幸结果,更多地强调自己的无能为力和学习中的困难,因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学习效能和心理健康。

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产生影响。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机构,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机构。因此,相比于其他因素,学校教育更能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下面从学校教育(狭义上可称之为“教学”)方面探讨影响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因素。

1、竞争奖赏结构影响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奖赏结构主要有三种。竞争奖赏结构要求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只有自己的成绩超过其他学生才算是成功,才能得到奖赏;合作化奖赏结构强调每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较,个体所能得到的奖赏依赖于该小组能否成功;个体化奖赏结构强调自我比较,即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学生现在的成绩超过过去的成绩就算成功,就能得到奖赏。在当今我国学校教育的奖赏结构中,大多还属于竞争奖赏结构。

(1)竞争奖赏结构影响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实践的成败经验是学生建立自我效能感的主要信息源。成功的'经验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在学校各种各样的测验中,普遍认为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才算是成功的,才能得到奖赏。这种要求学生名列前茅、相互比较的竞争奖赏结构使得少数学生能够成为成功者,大部分学生则成为失败者。特别是学困生,更容易成为失败者。这种在竞争中反复失败的体验使学困生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从而有碍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2)竞争奖赏结构影响学困生的归因方式。埃姆斯等人对奖赏结构与儿童的归因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发现,在竞争奖赏结构下,成功的儿童倾向于对自己做能力强的归因,并导致积极的情绪反应;失败的儿童倾向于对自己做能力差的归因,并导致消极的情绪反应;在非竞争结构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儿童都对自己做能力强的归因。竞争奖赏结构为何导致学生对活动成败作能力归因呢?这是因为竞争奖赏结构强调社会比较,这种社会比较使个体的注意力集中在能力上。他们常想:“我聪明吗?”因此,竞争结构下的成功被认为是自己能力强的表现,而失败则是自己能力弱的证明。因此,学校教育中的竞争奖赏结构会使学困生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从而削弱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1)不平等的师生互动影响学困生的成败经验,进而影响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与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不相同的,主要表现在所提问题的难度、对学生回答的反馈、互动时间以及互动次数等方面。研究发现,在课堂上当回答问题正确时,优等生更容易受到表扬。而回答问题错误时,学困生更容易受到批评。除此之外,当优等生和学困生在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愿意继续花在优等生身上的功夫(重复问题、提供线索)是学困生的2倍。这些不平等的师生互动都会影响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本来学困生就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互动,当他们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又很少给予思考的时间、提供必要的线索,这样一来,学困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进而阻碍了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2)不平等的师生互动以社会劝导效能信息的形式影响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社会劝导效能信息是指人们受到他人(特别是重要他人)的言语暗示、言语鼓励,相信自己具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效能。它是人们建立自我效能感的又一重要信息源。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很容易受教师对他们言语评价的影响。在课堂交往活动中,成绩好的学生答对了,往往会得到教师的肯定性反馈;若他们答错了,教师一般也不会过多指责和批评,而是尽力为其解释原因。然而对差生的反馈就不一样了,他们答对了,得到的往往只是淡淡的回应。即便有时受到教师表扬了,大多也是言不由衷。若学困生答错了,则更可能遭致批评。教师对学困生正确回答问题的漫不经心,对他们不能回答或回答错了的指责、批评,都会使他们低估自己的能力,从而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1、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

竞争奖赏结构能够增加优等生的自我效能感毋庸置疑,但这也不可避免地会阻碍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所以还要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引导学生作自我比较(个体化奖赏结构),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有进步即为成功,就能得到奖赏。通过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另外,还可以强调小组之间的比较(合作化奖赏结构),如小组共同努力完成一个目标,共同取得成功。注意要把课堂表现优秀的和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就会增加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这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培养学困生积极归因。

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当然,培养学困生积极的归因方式也不能一味强调努力不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力不从心之感,反而挫伤其自我效能感。要助其全面分析失败原因,客观面对学习中的失败,利用积极的归因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3、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

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学校教育影响力最大的是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多元智力理论中不难发现,学生的每一种天赋(智力)都可成为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手段,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天赋取得成功,建立起对学习强烈的自我效能感。

4、帮助学困生设定恰当的目标。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通过目标设定来影响动机。优等生因在学习中投入较大、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实现目标,学习成绩较好而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所以其自我效能感会逐步提高。而学困生则相反。这时,教师就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目标必须是经一定努力可实现的,其实现可以让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并在学习活动中持之以恒,直到长期目标的实现。另外,还要引导学困生树立起自我比较的概念,让他们明白,成功不是与别人相比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使他们经常从自己身上发现优点和进步。当他们遇到失败时,应尽量避免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指责,尽量将他们与能力相似的同学比较,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及时鼓励,鞭策其进步,从而逐步使其建立自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5、以积极心态看待学困生。

教师的期待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当教师认为学生有潜能、有培养前途时,就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会表现在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上。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时,就会产生符合教师期望的努力。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由于学困生成绩较差,所以经常不被寄予厚望和关注。他们似乎习惯了责备多、表扬少。实际上,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更需要教师的培养、呵护,更需要教师对他们抱有信心和期望,更需要教师以激励的言语启迪他们的潜能,肯定他们的进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表情、语言、鼓励给予他们积极的期待,使他们克服紧张与不安,大胆参与实践,充分表现自我。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类型研究的新进展[j]、教育研究,1995,(8)、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杨心德、学生的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动机[j]、教育研究,,(4)、

[5]杨心德、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心理科学,,(3)、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二

论文摘要:社会的巨变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自我效能感是人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是成功地完成某一活动的关键心理因素。本文以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基本途径,即体验成功、确立学习掌握目标、对学习进行积极归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理论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a。bandura)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和推测。舒尔克(d。h。schunk)和日尔曼(b。j。zimmerman)等人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和人们的成就有直接的正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活动中表现出适当的自信,会取得更多的成功,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表现出自卑,影响其自身能力正常的发挥,降低人们取得成功的概率。学生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学习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小学生正处于刚刚进入学校学习不久,自我意识增强,比较关注自我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己在群众中的地位。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的学习自我效能可以弥补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而过高或过低的自我效能则会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正常发挥。

自我效能是对特殊任务的自信,是对可能的操作结果的整体范围上的评价,而不是对单一的结果评价。自我效能这一概念对于目标和期待都是很重要的。当目标是自我设定时,高自我效能的人比低自我效能的人设定更高的目标。高自我效能的人能更好地分配目标,为获得目标能够发现和使用更好地任务策略,有更多的积极反馈。当自我效能较高时,人们会有较高的期待,当自我效能较低时,人们则会有较低的期待。

学习自我效能是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控制信念,对个体行为的成功是有重要作用的。自我效能体现了个体作为一个agency的能动作用。学习者相信自己的能力时,才会对学习结果有积极的期待,并努力缩小成就目标与期待间的差异。

1、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决定着其对学习行为的选择。人们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所及的任务和情境,进而可以避免失败的产生;而承担并执行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有较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会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千方百计地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尽力使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可见,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培养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承诺,并促进其学习胜任能力的发展。

2、影响小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态度。

效能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或不愉快时的坚持性。小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学习上的困难容易使学生归因于自己能力的不足。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就会越发努力地参与到学习中,遇到学习障碍就越能够坚持下去。遇到学习困难时,那些对其能力怀疑的学生会放松,或完全放弃;而具有很强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战。比如,当小学生接收到对自己学习的消极评价,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就会总结教训,相信自己可以改正不足,取得成功;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3、影响小学生潜能的发挥。

学习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与环境作用时,会多想到自己的不足。作用时,会过多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这种思想会产生心理压力,使其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而不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束缚了自己能力的正常发挥;有充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则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境的要求上,并被障碍激发出更大的`努力,进而促进其潜能的发挥。但不同的学生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对于先前已经具备很强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而言,偶然的失败不会影响其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他们更有可能寻找环境因素、努力不足或策略方面的原因。这样,失败反而能提高其学习信念,因为他们觉得,改进后的策略会获得将来的成功。小学生往往无法摆脱最初学习失败带来的各种压力而一蹶不振,影响到正常学习能力的发挥。

1、体验成功。

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成功的积累。因此,小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关键是能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让他们感到自己没有白白地付出努力。即便是老师一点点的认可和鼓励,如一个点头动作、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和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时,在指出问题和不足的同时,一定要给予一定的积极评价,让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这是提高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2、对学习效果进行直接而及时地反馈。

当人们进行完一项活动后,非常想得到他人的评价。每一次努力之后,小学生自己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他们也需要来自外界的评价,因而及时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是提高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最好给学生直接的反馈,在共同的情境中,针对相应的问题,教与学的双方进行交流,学生能清楚了解自己学习的优劣,在提高学习效能感的同时,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有明确的改进目标。当然,教师要注意不要把对某个学生的评价在其他同学中传播。

3、使学生确立学习的掌握目标。

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越具体越好。同时,更要让学生树立掌握目标。戴维克等人把人们的成就目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目标,指向外界,人们的活动目标是为了取得外界良好的评价;另一类是掌握目标,指向任务本身,人们活动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和发展自身能力。他们研究还表明,掌握目标可以促进人们对所从事活动的持久兴趣,促使人们不断地克服行动中的困难,表现出坚韧的行为,使人们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小学生在学习中应树立掌握目标,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出发,不断地克服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样能够减少挫折感的产生,提高学习的内在兴趣,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4、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的归因。

维纳等人认为人们将从四个方面对自己行为结果进行总结,即内部和外部,可控和不可控。内部可控的因素主要指努力,内部不可控的因素主要指个人能力。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的具体因素会影响自我效能感。小学生将学习成功归因于偶然的机遇,或者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都会降低其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如果将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非能力不足,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教师应将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努力和能力相联系,将学生学习的失败与缺乏努力而不是与无能相联系,这样会使小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有显著提高。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会产生相应的满足感,也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阿尔德夫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中将个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生存的需要是最基本的,主要是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是指友谊、爱和归属的需要;成长的需要是指个人在事业上、前途方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以上理论,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受。如在学校里创造一种和谐、自在的学习心理气氛,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自我,没有心理负担,轻松地进行学习,这样会促进学习成功,进而提高学习自信心。另外,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以适当奖励,学生能从中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会极大地增强自我效能感。在实施奖励时应注意,奖励与学生的进步情况相联系,奖励的形式以精神奖励为主,适当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2。schunkd。h,zimmermanb。j。

3。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模型的建构。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4。

5。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公共组织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三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作为基础音乐教育母机的高师音乐教育必须适应这一转变,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构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理念。新课改的实施,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见,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高师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实施。笔者在对基础音乐教育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基础音乐教师的素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提出包括人格素养、知识素养、职业素养等三方面的素质体系。

1、人格素养。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格教育重要性远在专业、学业教育之上。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其“为人师表”、行为举止具有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可见,离开教师人格,形成学生的人格将成一句空话。然而,由于招生体制(弱化文化成绩)等原因,致使音乐专业学生往往存在“谝才”、艺术修养不足、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在学生培养的目标上应贯彻的,首先是“为人师表”、其次才是“为人师”,对学生人格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尤其需要高师音乐专业院校所关注,应从简单的音乐技能教育,向音乐人格、音乐情操教育上转型,用艺术来感化和教育学生,培养高尚的人格。

2、知识素养。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显然应与音乐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这并不是说高师音乐专业就可以不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将来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各种学生,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更要学好技能技巧,而同时,又必须更广泛地学习一切有利于将来走向讲台的各种文化知识。笔者认为:在技能方面,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声乐、器乐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演唱的知识与技能方面,要熟练掌握一种演唱方法,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声音概念和鉴别声音的敏锐感觉。在器乐方面,除了要有一定的演奏、即兴伴奏的能力。还要掌握一、二种其它乐器的演奏及简单乐器的制作与教学,满足中小学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工作。此外,舞蹈及指挥合唱与合奏也是必不可少,因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课外音乐活动辅导,而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的辅导是课外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在音乐理论方面,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好乐理、和声、曲式分析、掌握和声配置、作曲的基本技巧外,还应学习大量的世界和本民度本地方的音乐文化知识全面加强个人知识素养,力求在未来的教学中,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文化的传承者。

然而,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知识素养仅仅具备以上的音乐素养还是不够的。作为未来的音乐教师还需具备一般文化知识和艺术文化知识。一般文化知识主要指史、哲、地、数、化、生理等一些基础性的学科知识;艺术文化知识指文学、舞蹈、影视、戏剧、美术等方面的知识。这部分的素养一般为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所忽视,但它恰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般文化素养是所有艺术文化(包括音乐文化)修养的基础,而姊妹艺术文化是整个文化大树上与音乐专业文化相互依存、交互生长的分支。一般文化知识和姊妹艺术的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特征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关系着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加强音乐学科的人文内涵,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作为一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如果不具备一般的文化知识,不了解姊妹艺术文化,怎么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怎样去做好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呢?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在掌握本学科主体性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拓展相关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提炼自己本学科的知识,做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

3。教师职业素养。

长期以来,由于高师音乐专业大多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师教育专业特点不明显,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完全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根源在于高师音乐教育忽略了教师职业素质和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能力包含多个方面,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1)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音乐教师在其教学中大都有过重技术、轻理论,重表演、轻表述的现象。而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因为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是教师的重要劳动工具,是教师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只有将语言、文字和艺术表现的载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2)板书能力。分为书写能力和版面设计能力。教师的书写水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关系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涉及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了书法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版面设计是否合理与美观,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合理与美观的版面设计让学生赏心悦目,甚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的好奇心,反之则不利于课堂教学。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做到板书工整、简明、段落清楚,版面设计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3)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中小学的课外音乐活动一般包括:群众性的课外音乐活动、音乐社团和兴趣小组及学校音乐宣传活动。群众性的课外音乐活动有:歌咏比赛、群众性教歌活动、各种音乐比赛、音乐会、欣赏讲座。课外音乐社团和兴趣小组有:合唱队、乐队、兴趣小组、舞蹈队。学校音乐宣传活动有:校广播站的音乐广播、音乐墙报、板报、专栏等。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进行专业辅导的能力外还需具备开展这些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几点构想。

1、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高师音乐专业具有师范特性,培养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音乐教育师资人才。所以,在高师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强调师德、师风教育。首先,对学生要进行良好的教师思想品德教育,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其次,注重规范学生文明行为,教育学生要从小事做起,培养整洁的仪表、和蔼待人的态度、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再次,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爱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懂得如何去关爱学生,体贴学生。

2、重视教学实践和艺术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严重缺乏教育教学的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互脱节,学生在学习音乐教学理论时容易产生盲目性和抵触心理,这样,不但不利于音乐教学技能的培养,学生也难以感受到自身教师的角色,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进行消化与吸收。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在第三学年,可以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去中小学校进行教育见习。同时,参与指导中、小学生校内的音乐活动。例如兴趣小组、合唱团排练、文艺汇演编排等音乐活动。同时,将第四学年的教育实习延长为一学期(一般为8周),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教学第一线,接触基础音乐教学,了解基础音乐教学的现状,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指导能力,在每一学年开设学年音乐会,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学习相关的组织与训练方法。改变原有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重技能、重专业,少实践、缺创新的倾向,坚持多样性与统一性、专业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体现音乐教育专业办学的特点和规律。

3、注重本民族和本地音乐与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

长期以来,由于受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高师音乐教育多年以来一直以欧洲音乐体系为主。现今社会已经是一个多元文化共融的世界,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打破旧有的观念,建立新的观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既要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也要注重本民族和本地方音乐文化的学习与挖掘。笔者认为,在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开设中,可以根据高校锁在地的具体情况开设具有本地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如地方戏曲、地方民间歌曲、地方民间器乐曲、地方民间舞蹈等等。这样势必会对当地的文化挖掘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提倡高师音乐教育要多元化发展,既有世界的,又有本民族和本地方的音乐文化,构建多元文化的音乐课程,让高师音乐教育学生的素质和修养得到全面提高,为将来的音乐教育事业垫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美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四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得以迅速提升,这就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体育旅游以自身的畅爽体验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并且对高端体育旅游产品有着较强的体验欲望。而随着高端体育旅游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很多问题一一呈现,因此,实现对高端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够为当前我国高端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实践指导。

一、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理论依据。

本文在研究上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调查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体验经济理论、消费社会学理论以及畅爽体验理论。其中体验经济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而畅爽体验理论则强调挑战,进而在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不断的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来获得精神上的畅爽;而消费社会学则是超越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将消费与社会结构和文化结合起来,进而给消费研究以全新的视野空间。

二、高端体育旅游综述。

(一)高端体育旅游概念。基于学术界研究的理论出发点不同,因此对于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尚未形成明确的定义,高端体育旅游需要具备如下的特征:以高端体育活动为主题,同时必须具备高端的休闲放松方式,游客通过对这一旅游形式的体验能够获得精神的满足,此外,这一旅游形式具备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品质高,进而价格也很高。综合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观点,可以将高端体育旅游定义为针对社会高消费群体且以体育活动为旅游项目的一种旅游形式,通过这一形式的旅游能够为体验者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与畅爽。

(二)高端体育旅游的类型、特点以及价值。(1)类型。从参与这一项旅游形式的目的出发,能够将高端体育旅游划分为如下类型:休闲类、刺激类、野战类、体育节事类、观赏类、竞技类;从参与热情的程度来划分,可以将高端体育旅游划分为:体验类、休闲类以及综合类。(2)特点。高端体育旅游产品具备如下特点:首先,价位高、质量优。高端体育旅游属于高档次的旅游形式,给游客所带来的是高品质的服务与享受,进而也就决定了其价位要相对较高;其次,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属于小众化。旅游是大众化的休闲娱乐体验方式,而高端体育旅游所针对的消费人群面较窄,是有针对性的一项旅游项目;最后,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且表现出了寿命短的特性。(3)价值。高端体育旅游的价值为:商品价值、引领价值以及人文价值。

三、高端体育旅游的主要功能。

其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内容:首先,通过对高端旅游的体验,能够实现自我情感的释放,进而实现个性的张扬与精神的满足;其次,通过高端体育旅游能够缓解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压力,进而使自身的身体到灵魂找到平衡点,实现生理与心理匮乏的补偿;再次,实现消费空间与偏好的满足;最后,能够在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奠定基础。

四、端体育旅游得以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发生的原因。首先,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依旧是贫富差距严重,而其中的高等消费人群需要通过特点的消费空间来实现对消费符号的偏好,进而满足自身对身份地位以及品味等的追求,这就为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最后,我国交通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所呈现出的问题。首先,思想意识上存在的偏差,并没有实现对高端体育旅游的全方位、深层次的解析,进而致使这一旅游形式出现异化发展的趋势;其次,在高端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整体上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在资源开发上存在的浪费的问题,此外,尚未实现产品的准确定位,进而致使高端体育产品发展后劲不足;再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且尚未实现市场监管机制体系,致使竞争秩序混乱;最后,相关的人力资源不足,无法实现有效的供给,进而制约了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

五、发展高端体育旅游的途径。

第一,要立足于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态势,进而根据当前高端体育旅游发展的趋势实现产业发展之路的规划设计;第二,要先对高端体育旅游进行市场定位,进而创新其发展的模式;第三,要实现对高端体育旅游资源的科学且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这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要打造高端体育旅游品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实现行业的公平竞争;第五,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专业能力素质强的人才队伍。

六、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在全面认识这一旅游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对高端体育旅游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进而为促进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基础,最终更好的服务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五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中的体育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更多的还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很多家长和学校都忽视了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导致体育教学体系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体育教材的选用上理论性超越实际的可操作性。例如大多数的教材内容都会罗列很多有趣的运用项目以及其开展过程,但实际课堂上教师往往由于担心学生的人身安全而取消了相应课程的教学,而仅是挑选几项诸如跑步、跳绳、跳远、跳高、篮球、足球等简单的运动项目,造成课堂与教材的严重脱节。二是很多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足、运动空间有限。很多小学为了节省教育经费都会在硬件设施上准备不足,一般都只是一片狭小的运动场地上几个破旧的运动器材,学生放羊式地聚在各处聊天,等待下课,身体完全得不到很好的运动。三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手法单一、枯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体育学科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重视,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手法上创造性和创新性不高,一般都是按部就班的.几个动作教过之后,其余时间安排学生自由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让人堪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心理来更好地开展教学。

二、小学体育教育如何适合小学生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心理状态,包括学习目的动机、学习思想态度、学习兴趣爱好、学习欲望、学习情绪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根据学习群体构成的不同,学习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比较小、课业负担不重、学习压力也轻,而且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通常都比较积极主动,喜欢到外面玩,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学习目的和动机都比较单纯,很容易兴奋,但常常表现的独立性比较差,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是很强。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定要根据小学生实际的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丰富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六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观判断。

(一)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关系着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能力相近的教师,自我效能感强者比自我效能感弱者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对自身的能力充满自信,即使遇到困难,也能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去实现既定目标,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总对自身能力持怀疑态度,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良好教学效果就不容易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班杜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具有不可忽视的健康功能。当个体面临同样的应激源时,自我效能感不足会引起身体中某些物质生化水平的明显提高而打破免疫系统的正常平衡,降低其免疫功能,从而导致健康问题。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各职业压力源呈负相关,与焦虑水平、抑郁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而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促进和维持教师的身心健康,增强教师的个人幸福感。

(三)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普遍证实教师自我效能感会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学习态度、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教师的知识水平、精神面貌等方面在教学活动中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高的老师,其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老师。因此,青年教师注重自我效能的提高也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一)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并设定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青年教师入职初就应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目标,作出合理的职业规划。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个体的动机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目标不切实际、难以实现,个体可能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更多想到的是失败的场面,会削弱自我效能感。研究发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压力之间呈负相关,压力越小,自我效能高。因此,青年教师应该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可先从设定挑战性较低的近期目标入手,近期目标一个个的实现会极大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但是一直停留在挑战性较低的水平,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根据自身情况分阶段提高目标的挑战性,在不断的调整和目标的到达中才能实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二)增加直接与间接成功经验,从自我对成功的体验中提高自我效能。

研究发现,个体多次直接成功经验会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甚至摧毁自我效能感。作为青年教师,迫切需要有直接的成功经验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内心更认同自己。高校青年教师要增加直接成功经验首先应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这样可以直接从学生上课的反应中来评价自己上课成功与否,随着讲课能力的'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也会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也要通过借鉴间接的成功经验来完善和提高自己,多听课,多总结经验,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劣势转化为优势,为直接成功经验的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及时进行师生交流,从学生的认可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小,沟通交流易于实现。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传递,青年教师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从老师身上获得了关注和共鸣,也会更积极的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去。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也能增进师生感情,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从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可中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也会不断增强。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学历层次较高,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这对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来说还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学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政治思想方面、业务知识方面、素质培养方面、人文关怀方面等,如学习如何做人、关心人和帮助人,向社会的学习,向实践的学习等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科研建树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现有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科研水平是一项硬指标。在科研上有所建树可以使青年教师极大的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青年教师要不断关注本学科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动态发展状况,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与此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介绍前沿知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六)正确评价自己,建立科学的自我评价体系。

青年教师入职初遇到的挑战较多,在面对挑战和挫折的时候要正确认识自己,对于领导、同事、学生的评价要正确的对待,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要因为外在暂时的消极评价而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学会科学的归因方式也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个体失败的时候,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因素,那么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假如他归因于可改变因素,就不会降低他的自我效能感。因此,青年教师要学会科学的归因,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就自我否定,做到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青年教师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会导致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和教学效果。青年教师要认识到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意义,在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自我效能感。与此同时,高校在关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职业道德培养的同时,也应该重点关注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七

摘要:着重对当前大学英语学困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有针对性地对其自我效能感进行详细研究,提出了对英语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建议。

(1)形成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1977年第一次在其论著《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提出,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讲究把以个体身心机能的发挥为动力作为基本角度,因此,它是个人以其自我为对象的一种思维模式。班杜拉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具体任务、领域自我、一般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发现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和信息,个体在行为中获得效能感主要通过替代经验、言语劝导、亲历经验、情绪反应和情境条件等五个方面来实现。

2.自我效能感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英语学习成绩非常有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我效能感使得学生自主下定目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强,那么他在英语学习中设置的目标或难度也就更高。第二,自我效能感提升其对待困难的耐心。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拥有较强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会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可以实现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第三,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懂得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来融会贯通新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技能。相反,自我效能感较差的学生往往更多关注自身的缺点和学习的高难度,这使得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达成学习目标。总之,自我效能感跟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二、大学英语学困生现状调查。

1.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所教学生有其特殊性,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藏族学生,他们绝大部分高考英语成绩较低,且对很多人来说英语已经是第三种语言(藏语、汉语、英语)甚至是第四种语言(藏语、汉语、日语、英语)了。加上西藏本身的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大部分藏族学生英语学习很困难。并且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致使他们最终形成较强的自卑心理和压力。通过文献得知,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试,研究统计发放850份调查问卷,收回706份。结果表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均分低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7%.如下表:

2.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学生自卑感强,压力大。由于本校学生高考成绩相对较低,所以在入学以后,自卑心理日渐加强,同时由于社会上的“名校热”致使他们在社会上受到歧视,长期如此,他们便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中。第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英语学习自信。很多学生认为将来工作与英语没有太大关系,学好英语还不如学好专业课。第三,经济条件较好,依赖性强,缺乏对事物的鉴别力。本校这些藏族英语学困生由于在毕业之后大部分回到西藏进行工作,所签约工作单位整体不错,经济收入也不错,所以他们并不特别注重学习,对国家政策依赖性非常强。

(2)教师方面原因。

第一,很多教师普遍认为这些英语学困生是“后进生”,所以从心底没有重视,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第二,缺乏针对英语学困生的特色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尝试去改变教学策略,但是缺乏学生的配合,最终采取“放弃”的策略。

(3)学校管理方面。

第一,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学校对于学困生没有明确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学生可以得过且过。第二,缺乏对英语学困生的关怀。学校针对英语学困生的交流活动较少,课程设置混乱、专业重复等各种问题无法帮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树立正确的观念。

1.进行正确归因。

(1)学生自我归因。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习成果成正相关。对于英语学困生来说,对学习结果失败归结于不可控因素,长期如此,严重降低自我效能感,进而又影响到他们进行新的学习。因此要改变这种问题,就必须迫使他们改变归因方式,防止错误的归因,积极引导,让其意识到努力可以战胜智商和能力,并且意识到能力是后天习得的。

(2)教师归因。

首先,在遇到学困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时,教师要尽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其意识到没有达到目标不是因为自身智商或能力因素,而是自己没有努力或方法不对的结果。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辅导。对于英语学困生来说,教师主要集中于对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过程的监督。

2.增加英语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1)树立适当目标。

英语学困生一般都存在对自身学业的苦恼,因此,要给其设置适当层次的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一定要设置得具体、可执行。

(2)提出针对英语学困生的教学方法。

第一,开展群体学习。学生可以一起学习、讨论,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英语学困生中,更应该多开展类似的活动来帮助他们降低学习的难度。第二,建立积极期望,避免消极否定。教师对学生不同的期望将产生不同的反应。教师若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这会严重地阻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多多建立积极的期望。

3.加强英语学困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能力的训练。

教师可以从词汇策略和口语策略方面训练英语学困生的认知策略。第一,词汇策略培养。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词汇对于语言的重要性,并且理解科学的单词学习策略。同时,要着重强调记忆曲线规律,要求学生周期性加强记忆。第二,口语策略培养。培养学生的音标发音、口语发音规律等,同时可以多让学生观看英语纪录片、电视剧、电影方面的多种题材,让学生不断地模仿其发音。

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学业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在强调学生调整学习策略的同时,必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激励自己主动学习。对于英语学困生而言,要加强他们对英语学习方法、学习调控的训练,有意识地监控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才能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状态,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李新娥,原彦飞。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简介:康军娥(1978-),女,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是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语言文学。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八

摘要:着重对当前大学英语学困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有针对性地对其自我效能感进行详细研究,提出了对英语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建议。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1977年第一次在其论著《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提出,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讲究把以个体身心机能的发挥为动力作为基本角度,因此,它是个人以其自我为对象的一种思维模式。班杜拉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具体任务、领域自我、一般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发现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和信息,个体在行为中获得效能感主要通过替代经验、言语劝导、亲历经验、情绪反应和情境条件等五个方面来实现。

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英语学习成绩非常有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我效能感使得学生自主下定目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强,那么他在英语学习中设置的目标或难度也就更高。第二,自我效能感提升其对待困难的耐心。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拥有较强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会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可以实现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第三,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懂得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来融会贯通新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技能。相反,自我效能感较差的学生往往更多关注自身的缺点和学习的高难度,这使得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达成学习目标。总之,自我效能感跟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二、大学英语学困生现状调查。

1.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所教学生有其特殊性,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藏族学生,他们绝大部分高考英语成绩较低,且对很多人来说英语已经是第三种语言(藏语、汉语、英语)甚至是第四种语言(藏语、汉语、日语、英语)了。加上西藏本身的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大部分藏族学生英语学习很困难。并且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致使他们最终形成较强的自卑心理和压力。通过文献得知,2009年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试,研究统计发放850份调查问卷,收回706份。结果表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均分低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7%.如下表:

2.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原因。

第一,学生自卑感强,压力大。由于本校学生高考成绩相对较低,所以在入学以后,自卑心理日渐加强,同时由于社会上的“名校热”致使他们在社会上受到歧视,长期如此,他们便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中。第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英语学习自信。很多学生认为将来工作与英语没有太大关系,学好英语还不如学好专业课。第三,经济条件较好,依赖性强,缺乏对事物的鉴别力。本校这些藏族英语学困生由于在毕业之后大部分回到西藏进行工作,所签约工作单位整体不错,经济收入也不错,所以他们并不特别注重学习,对国家政策依赖性非常强。

(2)教师方面原因。

第一,很多教师普遍认为这些英语学困生是“后进生”,所以从心底没有重视,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第二,缺乏针对英语学困生的特色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尝试去改变教学策略,但是缺乏学生的配合,最终采取“放弃”的策略。

(3)学校管理方面。

第一,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学校对于学困生没有明确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学生可以得过且过。第二,缺乏对英语学困生的关怀。学校针对英语学困生的交流活动较少,课程设置混乱、专业重复等各种问题无法帮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树立正确的观念。

1.进行正确归因。

(1)学生自我归因。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习成果成正相关。对于英语学困生来说,对学习结果失败归结于不可控因素,长期如此,严重降低自我效能感,进而又影响到他们进行新的学习。因此要改变这种问题,就必须迫使他们改变归因方式,防止错误的归因,积极引导,让其意识到努力可以战胜智商和能力,并且意识到能力是后天习得的。

(2)教师归因。

首先,在遇到学困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时,教师要尽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其意识到没有达到目标不是因为自身智商或能力因素,而是自己没有努力或方法不对的结果。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辅导。对于英语学困生来说,教师主要集中于对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过程的监督。

2.增加英语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1)树立适当目标。

英语学困生一般都存在对自身学业的苦恼,因此,要给其设置适当层次的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一定要设置得具体、可执行。

(2)提出针对英语学困生的教学方法。

第一,开展群体学习。学生可以一起学习、讨论,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英语学困生中,更应该多开展类似的活动来帮助他们降低学习的难度。第二,建立积极期望,避免消极否定。教师对学生不同的期望将产生不同的反应。教师若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这会严重地阻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多多建立积极的期望。

教师可以从词汇策略和口语策略方面训练英语学困生的认知策略。第一,词汇策略培养。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词汇对于语言的重要性,并且理解科学的单词学习策略。同时,要着重强调记忆曲线规律,要求学生周期性加强记忆。第二,口语策略培养。培养学生的音标发音、口语发音规律等,同时可以多让学生观看英语纪录片、电视剧、电影方面的多种题材,让学生不断地模仿其发音。

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学业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在强调学生调整学习策略的同时,必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激励自己主动学习。对于英语学困生而言,要加强他们对英语学习方法、学习调控的训练,有意识地监控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才能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状态,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李新娥,原彦飞。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

作者简介:康军娥(1978-),女,2002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是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语言文学。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九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学习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现在与未来的社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到信心不足,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主要是自我效能感低造成的。本文通过阐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揭示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信息技术的关系;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可行性和方法。笔者充分体会到如果将这一理论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那势必会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

一、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94年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对某件事情,虽然已经具备了知识和技能,并且这件事会给自己带来很好的结果,但是我们却并不一定会付出行动。

这其中的原因需要用自我效能感来解释。一般来说,人们对从事的活动会存在两种期望,一种是结果期望,一种是效能期望(即自我效能感)。它们两者的区别在于,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知道反复练习能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在这里“能提高操作熟练程度”是“反复练习”这一行为的结果期望;如果学生不但知道反复练习能提高操作熟练程度,而且对自己“反复练习”这一行为持肯定态度,那么“学生对自己‘反复练习’这一行为持肯定态度”则属于效能期望。

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影响人们在执行某一活动时心理过程的功能发挥,对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班杜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学习成就水平,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能有效地对学习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强化、自我调节。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是否努力,遇到困难是否坚持,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是否主动积极等等。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效能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用。

1。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我们知道,如果经常体验成功,那么这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势必能够得到提高,反之,失败的经验过多也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订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整节课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的,因此要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必须先订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因为如果我们目标订得过高,那么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还是不能够实现目标,从而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相反,如果目标订得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很容易就达到目标,那么也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材,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努力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不只是仅仅备书本,还要备学生,这样对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是非常重要的。

(2)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手、动脑。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在这门课程中,我们经常要讲到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而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发现的过程。

2。在课堂教学中多组织交流和讨论。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目的不仅是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传授计算机知识,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讲授这一种方式上,在课堂上,我们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为学生创造一种进行观察学习的环境。学生在讨论中,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从中学习了别人的长处,所有这些都对增强自我效能感极其有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例如,在每一阶段学习开始时,由于每一部分涉及的计算机知识都是不同的`,而学生的基础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组织学生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和讨论学习方法;而在课程结束的部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并且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反思。这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也是非常有效的。

3。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指出:“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通过观察他人,人们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且在将来的某些时候,这些被编码的信息会为行为提供指导。”

所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一双敏感的、发现的眼睛,有意识地去树立好的榜样,让学生能够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在讲解网页制作中的样式表的使用时,开始讲到内联样式表时,有个同学提出,在做网站时,要保持网页的统一风格,如果在每一个网页上都要录入重复的内容,那就太麻烦了,如果万一要修改,是不是要一页一页修改呢?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对网页制作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这时教师就应该将这个学生树立为榜样,表扬这个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精神,然后让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外联样式表的内容,课程的最后我们还需要让其他同学反思,为什么大家都掌握了网页制作的知识,而自己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从而让学生看到榜样的价值,相信自己今后也能够这样做,从而树立他们的信心,肯定自己,增强自我效能感。

以上我们看到的是优秀生作为榜样给班级带来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发现中等生和差等生的长处予以表扬,让学生在最近区域找到自己的榜样,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充满信心,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他们都希望自己能进步,教师的赞赏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他们努力的动力。

4。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1)课堂氛围要轻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寓教活动,从而创设宽松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下面介绍一个例子,在讲解信息的重要性时,介绍“感觉剥夺实验”时,可以用“金鸡独立”的游戏,让学生a睁开双眼站立,让学生b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站立,结果学生a站得很稳,而学生b则左摇右晃,看到同学的表演,同学笑过之后都展开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时教学目的就达到了,由此现象告诉学生——“信息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2)教师要爱学生。

在学习中,学生的程度有高低,我们一定要做到不偏心,平等地对待学生,关心和爱护他们;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生错误时,我们不应该讽刺或惩罚他们,应该耐心一点,启发学生来寻找错误并加以改正,而对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他们,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

所以说,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对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都非常有利,同样也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我们应该将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自觉地将它们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正确地推测和判断自己完成学习的能力;积极地去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会坚持下去,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促进潜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华东师范大学.

[2]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浙江教育出版社,.

[3]王亚.《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东吴教学。1990.12.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十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高一新生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高中英语学习方面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教师要注意高一新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作者:郭秀艳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牡丹汀市第一中学,黑龙江牡丹江,157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8)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一新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一

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认为除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技能、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外,教学中还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对英语产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多方面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育的关键。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柬”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因此,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首先,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心里学研究表明,想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因此,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学生眼中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其次,适时、适当、真切地鼓励学生的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取得很小的成功或微弱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尤其是对“差生”,更要激发其成功动机。比如一段好的对话,一次测验的好成绩,都可以成为促进英语学习及其它方面成功的契机和内驱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有时甚至还可以借用掌声进行鼓励。“多次刺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再次。教师本人的能力和魅力。教师本人对教学的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学习效率。一个对教学有兴趣的老师,既教学有方,又充满爱心,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新课引入要新颖。

根据各课时的内容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入方法。比如课前演讲,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说,因此可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进行freetalk,演讲内容随学生定。再如,歌曲导入法,英语中有很多经典的歌曲,如yesterdayoncemore、sayyou,sayme等。

2、采取小组比赛。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上明确说明“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而小组比赛是很好的形式,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在比赛中积极表现也能逐渐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采取情境教学法。

英语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情境,现在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与自己的生活不可分的,从而有表达的欲望,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有了。

比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学生能听懂或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或由学生进行2~3分钟的英语会话,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热身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各种直观的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4、丰富教学手法,常教常新。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演”、“唱”、“画”、“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英语对话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四、兴趣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二

该研究运用情境实验和问卷测量的方法,初探了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不同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自评中的差异.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被试对小组活动的价值评价比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被试更积极;但在对组织者的评价和对合作学习的喜爱程度上不如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自我监控高的学生比自我监控低的学生对组织者有更积极的评价,但在对合作学习的喜爱程度上却比不上自我监控低的同学.

作者:程乐华潘燕华作者单位:程乐华(中山大学心理系,广州,510275)。

潘燕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510631)。

刊名:心理科学pku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science年,卷(期):27(5)分类号:关键词: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监控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自评

自我学习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三

通过心理学方式对我院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学生的运动动机进行调查分析,以期通过阐明其运动动机产生原理来促进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为指导开展更为广泛的大学体育运动活动提供一定侧面参考。运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针对我院学生现实情况制定运动动机调查问卷,通过对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学生发放、回收问卷,分析问卷的方式得出其运动动机的产生原理、作用效果并予以分析。

一、前言。

个体参加活动的行为都是建立在动机之上的,动机的是指,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它作为个体行为的基础,影响着人的行为规范。因此,它是心理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专业运动员、体育学生、体育爱好者在比赛、学习、参与过程中都会受到动机的支配。,通过研究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动机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激发策略,可以丰富健美操教学理论研究,为促进大学体育课程运动参与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对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动机的研究是很必要的,既可以发现我国大学生运动动机又一组成部分,又可以了解运动动机对健美操专项学生的影响关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辽宁省部分大学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学生2014-级共计150人,对其发放问卷152份,回收143份,废卷9份,问卷回收率为94.07%,剩余问卷有效为141份。所有被试对象平均年龄为22.97岁,标准差为2.51岁(见表1)。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动机的基本特征。

通过问卷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对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学生动机的基本特征分析发现,在其内部动机及外部动机的两个维度中,内部动机占主导地位。从各因子的平均数比较来看,其影响力因子比重依次为:健身健美社会交际自我展示学习发展逃避困难娱乐刺激艺术享受精神寄托能力培养成就动机。这说明在校大学生的运动动机在各个因子的重视程度上是有不同的。总体上看来,在激励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内部动机起着主要作用,而在目前整个社会体育锻炼的氛围未能完全形成,我国现有的体育设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外部动机如交往交际、自我显示以及逃避等仍然是激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原因。

(二)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动机的基本特点。

为了考察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大学生在运动动机各维度上是否有差异,对年级、性别和运动动机各维度之间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得出在娱乐刺激因子、自我展示因子、健身健美因子、享受艺术因子、交往交际因子和外部动机因素以及总分上,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性别主效应;而逃避因子、精神因子、交往交际因子在年级上有着主效应;各个因子或因素在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均无显著差异。

从性别上看,女性学生在参与训练时往往比男性大学生更加关注娱乐刺激、自我展示、艺术享受及社会交际,她们的外部动机相对来说更加能主导其运动动机;但是从健身健美的角度来讲,男性学生则更加看重健身健美中所获得的益处。从年级角度来说,大一的学生在运动中比大二、大三的学生更看重交往交际,更希望认识一些新的朋友:而大三的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则更多是为了改善精神状况或者缓解紧张以及疲劳。从总体上来说,女大学生的运动动机要高于男生;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总分上并无明显差异。

三、结论与建议。

学校要充分协调好学生学习与训练之前的关系,是其能在充分学习的同时保证训练的质量,做到既不重复又能充分调动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校方及学生组织应努力提高学生进行健美操训练的娱乐作用和交往交际作用,将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比赛、表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展示动机,激励学生进行健美操训练和学习。

在训练和学习中,男性学生和女性学生的运动动机应区别激励,针对男生,应以健身健美动机激励手段为主;针对女生,应以娱乐刺激、自我展示、艺术享受及交往交际动机激励手为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