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7:39:09 页码:11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优质10篇)
2023-11-20 07:39:09    小编:ZTFB

一个好的报告应该具备结构清晰、数据准确、逻辑严密等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份令人信服的报告呢?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对象,确定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和关键点;其次,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资料搜集,确保所获得的信息准确可靠;同时,要学会合理组织和展现数据,避免信息过载或者遗漏;最后,要注意报告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布局,确保流畅清晰,逻辑严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篇一

近年来,我县依托独特富硒资源优势和矿产品优势,科学规划指导,精心服务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板石、水泥、页岩砖、花岗岩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水电、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钡盐、电解锰为主的重化工工业;以富硒茶、缫丝、矿泉水、富硒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加快了县域工业化进程。

1、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今年一季度末,全县企业个数8455个,%,20xx年底,企业个数8377个,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9.01%、7.01%。今年一季度末从业人数31882个,同比增长2.83%。20xx年底从业人数31882个,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4.65%、6.64%。20xx年一季度末完成工业增加值xx504万元,同比增长19.07%,20xx年底完成增加值39000万元,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55.2%、32.21%。20xx年一季度末完成营业收入80645万元,同比增长28.17%,20xx年底完成237796万元,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47.4%、30.14%。20xx年一季度末上缴税金xx75万元,同比增长10.44%,20xx年底完成4575万元,同比20xx年、20xx年分别增长83.89%、40.04%。

2、县域工业园区及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我县现在工业园区一个,位于××县蒿坪镇,园区主要以发展富硒食(饮)品产业为主,园区计划在三年内建成全国最大的富硒食品加工销售基地。园区内现在企业958个,其中工业企业90个,规模以上企业7个,营业收入30029万元,分别比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增长66.87、85.56%和xx4.86%。

我县的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高起点、超前规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县经济又一个增长极。

我县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县重要产业,对于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缫丝和魔芋精粉生产为主体的三大产业,现在企业个数646户,年收入31792万元,从业人员4007人。

二、近年来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依托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我县根据本地特有的富硒资源优势,选准富硒特色食饮品工业做为突破口,重点扶持富硒食饮品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从而实现富硒食饮品工业的全力提升。重视项目储备工作,落实项目经费,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精心策划项目,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成功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高科技新产品。如永华公司与西南农大魔芋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生产1500吨魔芋精粉生产线和400吨魔芋胶生产线。洪田公司与西安医大联合,研制出果醋保健胶囊,产品已投入市场。

2、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工作。每年初县上确定一个县级领导包抓一个项目,有关部门捆绑包挂,建立一批能抓项目,会抓项目的领导班子,配备一批能办实事的干部队伍。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充分调动各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对项目建设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影响项目进度的领导及干部,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氛围。

3、有好的服务措施。为落实县上确定的以壮大规模企业为重点,我局选择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为重点包扶对象,深入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和难点,制定出协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针对有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我局对全县金融机构信贷政策进行研究,帮助企业完成市级龙头企业认证,办理相关手续,为企业争取银行贷款近2亿元。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管理,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到企业实地考察,并解决相关难题,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县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原料不足,基地建设滞后,我局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协会运作”的模式,精心组织,克服困难,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推广培训,有力破解了魔芋产业建设中的难题。

三、推进县域工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和发达地区比较起来还有较大的差距。其存在问题是:

1、工业经济总量小,企业规模小。20xx年我县共有企业8377个,其中工业企业221户,全部为小型企业,规模企业28户,其余193户为个体私营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为45982万元,增加值为18926万元,税金xx50万元。

2、企业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新能力。我县工业企业大多数是近十几年来创办的私营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规模普遍较小,再投入不足。企业产品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占的比重较大,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而经过精深加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有差距。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普遍盈利能力较差。同时存在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型人才。在人才挖掘、培养使用不够,人才积压浪费和人才缺乏问题并存,一方面全县小企业缺乏人才,而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大学生在家闲置和待业,而不能补充到企业中去发挥才干。

3、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实行货币从紧政策,不断加息,加上贷款门槛较高,而全县小企业又缺乏能够抵押的物品,贷款难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去年年底以来,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连续降息并相应降低了贷款门槛,对减轻企业负责,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且贷款手续复杂,周期较长,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重点及措施。

针对目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特殊的富硒资源优势,今后我县要在富硒食饮品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上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的富硒资源这一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茶叶、魔芋、果醋、矿泉水等产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在年增长20%的增长速度。

到20xx年末,全县企业个数达到xx491个,从业人员78436个,工业增加值达到9.70亿元,营业收入59.17亿元,上缴税金1xx84万元。

发展重点:

1、加快富硒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三通一平建设,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功能,积极主动招商引资,促进园区快速发展。探索园区建设的新方法、新模式,积极筹措资金,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落实和企业入园,发挥园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2、优化发展环境,把外商投资环境当成重要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全县工业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抓好省市县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规范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探索企业收费“一费制”,对重点企业项目实行重点保护,提供一流服务。

3、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工作。一是围绕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在富硒食饮品、特色矿产品加工等工业中选择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协调解决做大做强的关键问题,发展多个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二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推出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条件较成熟的项目,组织一支队伍帮助加快进度。三是帮助企业引进技术和高新产品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

4、着力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是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突破发展的具体办法》中规定: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局牵头,组建全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引导中小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强化信用建设。三是定期组织银企合作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发展措施。

1、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要实现阶我县工业经济突破发展,关键在领导,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全县抓经济、突出抓工业”的指导思想,是县、乡(镇)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把主要精力向工业经济倾斜。县上领导带头执行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联系制度,分头行动,狠抓落实,要经常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积极主动地解决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抓工业经济的力量,把精兵强将调集到工业战线上来,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领导,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重视工业,社会各界支持工业的局面。

2、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好的舆论氛围。要通过报纸、电视等传媒手段,广泛深入宣传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性,让社会各界了解县委、政府对发展工业经济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投资就是生产力”的舆论氛围。三是推进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查对和清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清理和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把机关职能转变到服务上来。三是完善监督机制,杜绝“三乱”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倾听群众和企业业主意见,严肃查处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违规违纪现象,多渠道开展监督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围绕执政为民和服务群众的情况,对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公共服务行业进行监督,查处部门和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推滩、乱罚款”,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3、加强工业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要盘活现有人才。把懂工业经济,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乡镇和部门要配备懂工业的领导。每年要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到企业、到项目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并把挂职锻炼期间的表现作为提拔使用的主要依据。二是引进实用人才。在盘活我县人才存量资源的同时,要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引进外地优秀人才,要积极开辟人才资源资本化的办法,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的原则,使人才的智力因素同货币、厂房、设备一道以资本的开式参与企业收益分配,要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使外地人才成为服务××工业经济的“永久牌”人才。

4、建立健全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一是县上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统一领导,政府调控协调,部门分工协作,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强化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好的职能职责,多为企业做一些排忧解难的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调解决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各项困难和问题,二是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促使企业达产达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篇二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xx月xx日,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xx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xx”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xx日报》、《xx晚报》和xx电视台对我县xxxx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xxxx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x月成功举办的中国“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xxx万元实施了xx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xxxx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xxx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行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行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xxxx生态旅游区和xx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6、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坚持举办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一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行政执法。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游行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游行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篇三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乐居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

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建议: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篇四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加速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已逐渐发展成为第三产业龙头。目前,国家已明确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针对镇党委、政府以“南山竹海”为中心和龙头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华东知名旅游休闲观光区的决定,全镇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战略,按照“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形成特色生态旅游新格局,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游客越来越新、越来越奇、越来越高的欣赏品位,让我们这一新兴的旅游镇不得不立足镇情,正确分析旅游业现状,从而一步一步走好开发路,走上品牌路,这样才能逐步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为全镇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优势分析。

1、地理位置优越。

xx镇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溧阳南部丘林山区开发特色镇,全镇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0万亩,辖10个行政村,1。8万人口。交通便利,距市区30公里,距宁杭高速入口20公里,境内戴横公路(xx—xx)和平横公路(xx—xx)贯穿南北。虽身处深山,但便捷的交通使其对接于各大城市旅游黄金通道网络之中。

2、气候适宜。

xx镇隶属天目山脉,属丘林山区,大小山岭17座,吴越第一峰海拔541米。境内四季分明,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湿,季节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1200—1300毫米,无霜期为235天。土壤为黄棕壤,呈微酸性,植被丰富,有常绿阔叶林、落叶林、常绿针叶林、毛竹林等广泛分布。自然条件适宜,形成发展生态旅游独特优势。

3、自然资源富足。

作为xx南部丘陵山区开发特色镇,茶、桑、栗、果、竹五大优势产业成为我镇特色农业支柱与主导,在占全镇总面积70的山林中,共分布着4万余亩翠竹、3万余亩板栗、1万余亩桑园、1万余亩茶园、5千余亩果园,正在建设的南山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更是前景喜人。

3、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有国家4a级天目湖——南山竹海旅游度假区,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凭借2万余亩翠竹这一自然景观,该景区被外界称为“天然养吧”,其他还有古松园、南山寿泉、古兵营遗址、古石桥等20余处特色自然景点,与此同时,结合李家园中心村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田园风光区和投资8000万元的乡村旅游区的规划工作正式启动,以“农家乐”的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成为不断提升xx旅游档次和内涵的重要内容。

4、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大。

境内有野竹笋和板栗等真空包装食品系列,有李子、樱桃、水晶梨、柿子等四季鲜果系列,有香峰寿眉、南山寿眉、南山黄茶、珍稀白茶等茶叶系列,有土鸡、竹鸡、野鸭、野山羊等野味火锅系列,有竹席、竹帘、竹雕、竹鞋等竹制品系列,这些农副产品及特色食品已逐步成为各地游客购物和餐饮的首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竹木业、珍稀花卉苗木、新品瓜果、畜牧业、蚕桑业等壮大发展,将为旅游食品、纪念品开发提供很好的原材料市场。

5、政策优惠。

国家已经采取一系列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政策措施,对旅游业升温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我市多次召开旅游工作会议,详细研究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应出台。我镇全力以赴以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要项目广泛招商引资。这些都为我镇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6、旅游投资热潮高涨。

凭借20xx年初南山竹海风景区与天目湖旅游公司的成功联营,为全镇旅游产业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为止全镇旅游产业开发累计投资近亿元,国内外许多客商纷沓而至,积极加入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投资开发,推动了xx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劣势浅析。

1、旅游软环境亟待改善。

一是景区所在地群众和景区经营者之间在土地、山林征用及工程项目承建方面矛盾突出;二是旅游从业人员观念较为落后,对旅游业的认识还未能真正到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三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满足旅游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四是全镇群众普遍对旅游产业开发特别是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信心不足,旅游经营意识较差,这已成为制约我镇旅游业发展重要因素。

2、旅游硬环境较差。

一是对现有景点完善开发投资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二是仍有多处鲜为人知的自然景点景观尚未开发;三是通往景区公路等级、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差,部分景区(点)未通公路或通讯不畅;四是配套设施如宾馆、饭店少且档低次。

3、旅游资源开发迟缓,很难形成整体优势。

我镇境内除南山竹海等少许景点具有接待能力外,其他如古松园、宋朝古兵营遗址、唐代古石桥、清风山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景点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尚不具备接待能力,旅游文化内涵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横涧旅游业“资源富集、但亮点少”的格局。

4、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旅游业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宣传广度、深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

5、旅游商品开发不力。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经营比较落后,缺乏新、特、奇等地方特色,缺乏集中的旅游商品经营店和购物区域。

6、资金投入不够。

xx镇是常州市级贫困乡镇,财政收入往往只能解决全镇机关干部生活和一些小投入的公益事业,而无力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旅游业投入,这也是制约横涧旅游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的战略目标,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项目带动、整体推动”的生态旅游新机制,高起点做好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并认真按照xx镇旅游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进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景点建设工作,加大对全镇群众的旅游产业开发意识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盼望旅游资源开发,个个愿意开发旅游资源的良好氛围,努力把横涧镇建成华东线上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新亮点。

1、提高认识,加强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涵盖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拉动投资和消费双重效应,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等社会问题,是发展生态经济、富民强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产业突破口和结合点,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大力配合支持,因此我们要加强旅游宣传和引导,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兼备宏观调控手段,并有利于对旅游产业开发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又利于旅游业向大规模、深层次方向发展,符合镇情的旅游管理体制,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为此,针对横涧镇情,成立专门旅游产业开发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镇旅游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并监督其实施,制定旅游开发规划并审批实施,同时,协调处理旅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

3、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政府应制定专门政策,从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扶持。如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和旅游宣传工作等,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4、深挖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

文化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旅游业发展方向和兴衰。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我镇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挖掘潜力很大。因此,必须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发掘、提炼、利用,提高旅游文化内涵,形成横涧旅游独特亮点,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从而提高xx旅游的档次及市场占有份额。

5、加快旅游环境建设,提高横涧旅游业整体形象。

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讯、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以宾馆、饭店、旅行社为龙头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现有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为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四是加强旅游宣传工作,提高xx旅游知名度。

6、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一个地区旅游商品开发与状况,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兴衰。结合我镇实际,目前应重点抓好特色农副产品等旅游食品深度开发。同时,立足横涧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提高旅游商品竞争力和吸引力。

7、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治旅。

一是加强旅游产业开发制度建设,促使我镇旅游业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这一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依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和协调旅游产业投资经营者和景点所在地群众之间的矛盾;三是做好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创好旅游业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四是加强涉旅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旅游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营造良好的旅游安全氛围,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8、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优势互补。

加快与天目湖旅游区、平桥石坝、蓄能电站等景点串成一线的速度,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本地旅游观光,使我镇成为集旅游、度假、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华东知名旅游胜地。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篇五

按照县委“走基层、转作风、促工作”主题调研活动要求,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实现跨越发展,我们抽调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县旅游局的情况汇报,组织旅游企业及重点乡镇座谈,深入重点景区和在建旅游项目,对我县旅游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1万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水、洞、林、文物遗址遗存及生态观光农业等资源于一体,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以1990年崆山白云洞的对外开放为标志,拉开了全县旅游发展序幕,现已开发开放景区景点7个:崆山白云洞、天台山、蝎子沟、岐山湖、普利寺塔、丰乐园、绿岭核桃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九项国家级荣誉。全县有各类宾馆饭店以及农家乐200多家,旅行社和营业部6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全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客源市场以三小时经济圈为主,辐射到京、津两市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的13个地市。22年来,先后接待各地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0万元,带动社会效益5亿多元。今年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6、7万人次,同比增长69、7%,再创历史新高。

(一)重视规划编制,指导科学发展。县政府投资70万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临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是我县历史上第一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法律依据。

(二)多方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自筹资金688万元完成崆山溶洞景区生态停车场和天台山旅游专线硬化工程及后续工程,溶洞景区新停车场占地30000平方米,天台山旅游专线总长5、3公里。已于“五一”小长假期间投入使用。二是在县城主干道和景区内增设指示牌和说明牌38块,在崆山溶洞景区投资40万元新建四星级厕所一座。三是争取国家发改委“崆山白云洞自然遗产地保护工程专项资金”600万元,争取国家地质公园专项保护资金430万元。与石家庄客商徐子林签订投资4000万元的天台山合作开发协议,并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深圳旅游招商发布会,对投资3800万元的邢窑文化博览园项目进行发布。四是对天台山景区步游路改造,新建步游路2507米。五是在景区周围栽植柏树、雪松、国槐、杨树、火炬等树木3406棵,栽植花卉3030株,在天台山旅游专线两侧栽植杨树10000棵。

(三)加强宣传促销,提升临城品牌知名度。一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临城人游临城”惠民活动,临城人凭身份证游溶洞20元。通过电视宣传、张贴海报、马戏演出等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我县景区知名度。二是在省台天气预报节目投放景区广告,继续在省内七个重点地市的28家县级电视台开展常年宣传,同时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移动电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季宣传。三是广泛与省内外206家旅行社合作,制定专项奖励政策,巩固和拓展市场。四是开展中秋、国庆双节促销。实施景区与超市互动,围绕景区周边半径200公里,联合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41个县市区大型超市,通过超市海报、购物赠票等形式发放优惠门票50000张,推出“50元游遍临城”优惠促销活动。

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不高、规模偏小且分布散乱,旅游资源优势挖掘不够。岐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作用尚须进一步发挥,基本上还是以观光游览为主,深层次的特色产品很少,没有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拳头产品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在乡村休闲游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线路没有吸引力,加上受季节等因素影响,特色不够鲜明,消费链条短,很难吸引游客的眼球,往往是“过路客多、过夜客少”。

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仍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主,基础设施还不完备,旅游产品业态较为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和旅游产业链不发达等状况突出存在。在“住”的方面,没有一家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或大型集团式旅游饭店,个体饭店接待能力有限,吃、住主要靠县内消费为主;在“行”的方面,尚未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景区内没有专门的旅游车辆,不利于游客游览观光;在“游”的方面,旅游人才短缺,导游、讲解员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涉外导游目前还是空白,同时,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设置不规范,没有形成覆盖全县的旅游交通引导和标识系统;在“购”的方面,旅游纪念品等配套开发尚未形成规模,缺少能为散客提供咨询、报名、购物、旅游等一条龙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在“娱”的方面,旅游娱乐项目还比较薄弱,缺少能够反映特色的代表性文娱节目及其与旅游景点相衔接的演出场所,难以满足游客视听需求,与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旅游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目前,我县旅游景点投资主体多且各自为政,旅游建设、管理的职责不够清晰,投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与城区资源融合不够充分,没有形成统筹全县旅游资源、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难以统筹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受经济下行形势影响,政府无论是在旅游项目的投入上,在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上,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形象包装、宣传促销上,还是在旅游人才培训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土地、资金等要素对我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较为明显。

文化资源本应是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我县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唐天宝元年改称临城县,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文化积淀深厚,但目前,我县的旅游景区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未能将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有机融合和利用起来,旅游发展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比较普遍,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古迹资源较多,禀赋条件较好,但没有很好的开发与保护,可视性不强,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没有很好的开发为旅游产品。

规划是先导。旅游业发展必须以规划为引领,随着形势与情况的不断变化,要对现有的旅游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修编优化。规划修编要聘请有成功案例经验、市场嗅觉灵敏、实力雄厚的旅游规划专家和团队,在充分调查了解我县旅游资源禀赋,在确立“旅游目的地”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突出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提炼出切合实际、个性鲜明、能引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迅速成长的品牌主题,编制具有科学性、特色性、实用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着重突出留住游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游客娱乐要素,全力破解我县景区内游客滞留时间过短和季节性旅游难题。

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跳出旅游来发展旅游,充分利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中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城市旅游、商贸旅游、乡村旅游,最大限度地把相关产业的资源有效转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形成联合发展的格局,与城乡建设、环境整治互动促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我县旅游以文化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领域向文化、休闲、生态、运动、体验等多领域旅游转变。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景区化改造,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一要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交通。加强旅游交通与区域交通干线、交通站场的对接,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优化旅游公共交通系统,不断优化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以及重点景区配套的主要道路建设。加快建设、改造、提升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道路、快速公交、交通标识、停车场和自驾车营地等。三要培育壮大旅游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高品质旅行社,引进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创建一批星级饭店和特色主题酒店,扶持一批经济型商务酒店。

一要突出生态品牌。生态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不可复制,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家底”和“金字招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发挥好。首先,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自始至终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要尽快研究制定“保护政策”,加大对生态景区、古建筑、古民居、古树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目前开发规划未敲定、开发条件不具备的,一定要先保护起来不被破坏,确保我县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按照县平原绿化的要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切实加强林地的管理保护,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下大力气从严控制工业污染,切实保护好“蓝天、碧水、青山”这一宝贵资源。二要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有了文化,就有了灵气,就有了品位,就有了竞争力。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把我县独特的山水文化、邢窑文化、红色文化文化、民俗文化、古代历史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要突出文化唯一性和差异性,深度挖掘民俗风情、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民间传说,凸显富有我县特色的文化元素。对于旅游项目,要主动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各种旅游资源,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推出以文化特色为主的购物游、休闲度假游、红色文化游、康体运动健身游等多种线路,联合绿岭核桃、旅游美食节等大型主题活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和精品工程。

县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并逐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同时每年应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重点支持“大、好、高”项目。要创新投融资机制。要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投融资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本地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知名的旅游投资公司或品牌经营公司参与我县旅游开发,多元化、多方面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经济发展机制,合力建好旅游投融资平台,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篇六

2013年10月26日,由县宣传部组织青年干部读书班全体学员来到大别山绿色生态旅游名镇九资河镇实地调研,通过对九资河镇景观、景点实地考察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九资河镇位于罗田县东北部,东接大别山天堂寨风景区,西临薄刀锋景区,北抵青苔关风景区,是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接待中心所在地。近年来,九资河镇党委、镇政府结合实际积极主动地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因地制宜的提出了“依托大别山,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的指导思想。

二、存在的问题。

为主。现在规划区主推生态旅游线,红色旅游线也在产品体系中,但文化旅游产品还未得到开发,特别是该镇区域内尚缺乏市场认同的特色产品,现在只开发了如:“罗田板栗”、“罗田茯苓”等以土特产品和中药材的旅游商品系列,没有形成规划区旅游商品体系。

三、强化宣传,全力提升旅游形象。

积极组团促销,参加大型旅游交易会,加强旅游产品宣传,开发客源市场。做好节庆促销,全力办好“湖北省大别山旅游节”。借助传媒促销,明确旅游定位,策划罗田旅游形象和口号宣传。推行旅游文化促销,进一步打磨《大别山放歌》,积极编排丰富多样的民间曲目和地方剧种,活跃景区文化,丰富景区娱乐活动。组织高规格旅游发展论坛和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大别山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创新特色,加快旅游系列开发。

充分挖掘旅游特色和潜力,凭借罗田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提升旅游品位,开发系列品牌。一是以革命老区为载体,开发红色旅游,建立大别山历史博物馆;二是以民间曲调和地方剧种为源本,建立大别山民俗演艺中心;三是以罗田板栗、甜柿等特产资源为依托,开发大别山板栗园、民俗采摘、农家味品尝和大别山特产品购物中心等四大旅游系列;四是以河西畈为中心,加快建设大别山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和加油站。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篇七

新建区地处赣江之滨、鄱湖之南,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享誉鄱湖的“鱼米之乡”,区域面积2193平方公里,整个地貌是“四水三山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新时代的大美新建,依托鄱阳湖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建设“文化大区、旅游强区”为目标,精心擦亮“五色”旅游品牌,倾心打造古邑文化名片。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新建区坚持走文化旅游与生态相结合的都市休闲之路,明确了“旅游强区、旅游兴区”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依托雄厚的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新建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区文化旅游大发展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新建区旅游资源、人文景观丰富,是公认的南昌市乃至全江西的旅游资源大区。全区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潜质的旅游景区1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级重要湿地1处(南矶湿地),国家a级景区8个(其中4a景区1家、3a景区6家,2a景区1家),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点23家。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经典“小平小道”,游客探秘、休闲、观鸟、摄影、科考的绝佳宝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万寿宫庙会”,“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号称南方“小长城”的溪霞怪石岭生态公园,有“鹭鸟王国”美誉的象山森林公园,拥有大漠雄浑和江南水乡细腻的厚田金色沙漠,正在大手笔的规划建设当中并致力于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等。

(二)区位优势明显。

一方面,新建区在“撤县设区”之前是全省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县,区位优势、全省独有、全国也少有。南昌中心城区到新建各景点,基本都在20—50分钟车程以内,是市民周末出游的首选之地,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旅行的乐趣。另一方面,新建区交通“大动脉贯通、毛细血管畅通”,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完备,南昌西站、昌北机场直通新建区。完善、便利的交通体系,为我区吸引内外游客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近年来,新建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建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对推动旅游业大繁荣、大发展予以扶持。20xx年新建区全区接待旅游人次超过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2%,旅游综合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45。3%。预计20xx年全区旅游综合接待总人数达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1、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但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向二、三产业积聚),城镇及大部分村落基础设施日趋完备,2017年人均gdp已达9753美元,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新建区旅游服务设施比较薄弱,客房、餐馆档次不高(全区拥有星级饭店仅1家,五星级饭店0家),娱乐项目单一,城区和主要城镇及景区缺少针对旅游者需求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酒店等,满足不了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

2、旅游管理体制分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机制。一方面我区既有区文广旅新局,又有区旅投公司,一些区直单位也参与文旅项目,各自为政、各打算盘,没有拧成一股绳,难以形成集合效应。区文广旅新局管行业,日常工作就是忙于落实全区所有的涉旅工作和应付各种各样的上级检查,根本无暇顾及旅游行业发展大计;区旅投公司管全区的旅游项目投资,而且其项目运作方式多采取政府出资+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行业的管理责任不用担,平常的工作动态和投资数据没有及时有效沟通。其他区直单位的如一些田园综合体和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是请我局做做观察员,有甚者根本就不咨询文化和旅游部门意见,等要申报景区景点时才来找专业部门。另一方面,更有一些景区地跨数个行政区域,虽然成立了管理局或旅游开发公司,但受职能限制,协调力度太小。比如有些属于市旅游公司(厚田沙漠),有些属于市文广局(小平小道),有些属于水务部门(梦山水库)。这种管理经营体制上的不顺,使得市场化经营程度深浅不一,造成各景区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行其是,竞相开发。这种做法导致规划难落实、形象难塑造、宣传难统一、管理难到位。

3、旅游发展战略高大上,但有计划实施少,部分项目投资大,但是实际效益不如人意近几年来,省、市相继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一核两重”产业发展布局中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发展重点,明确提出了“江西风景独好,五彩新建来领跑”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虽然我区积极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陆续投资改造或建设了一批旅游项目:如投资近5亿元对“小平小道”红色经典景区进行改扩建,投资1亿多元对汪山土库进行修复,投资6000多万元对南矶进行了提升改造,投资300万元编制了南矶湿地景区总体规划,以及投资4亿元的西山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等。但是,许多建成运营的景区景点,也往往存在着投资大,建设周期过长,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旅游发展模式单一,缺乏进一步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目前,我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多依赖政府投资,缺乏多元化投资渠道,致使经营体制不活,难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发展,激活旅游资源效益。各旅游景区受限于自身资金、渠道和建设能力的限制,在开发和经营的过程中缺乏发掘潜力和创新产品的动力和意识。景区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景区中普遍存在。比较典型的有汪山土库、梦山风景区等。

5、整体营销力度不够,系统性较差。好的产品只有通过积极营销才能占有市场。虽然我区积极通过旅游文化节、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会、旅游中介等渠道开展官方的推广营销,但是大部分景区并没有主动开展营销活动,未形成系统的营销模式。虽然我区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原来的1000万增加到现在的3000万,但其中用于旅游宣传的资金仅有100万,这使得我区的营销力度严重不足。营销不系统、力度不够使得中远距离游客对新建的旅游资源知之甚少,严重影响了新建旅游业的发展。

6、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全区的旅游队伍素质来看,特别是专业管理、策划、营销和导游等人才极度缺乏,业务水平较低,旅游人才队伍亟待引进、培训和提高。

我们可以看到,新建区虽然拥有很多优势和机遇,但同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面对当前旅游发展的形势,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是摆在新建区全区上下面前的一道大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应从孤立的景区景点跳出来,以线路为纽带,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综合服务产品,重点从规划、机制、品牌、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功夫。

1、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大发展,基础设施是重要一环。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同时,推动通往主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交通体系建设,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加强旅游食宿设施建设。针对高标准旅游饭店紧缺的状况,应加快星级宾馆的建设,引进国际旅游连锁酒店品牌。针对自助游、度假休闲游的特点,加强旅游景区的配套建设,推进以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旅游环境整治为主的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功能;推进旅游购物街建设,集中展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推出特色文艺节目,发展晚间娱乐项目。

2、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区旅投公司的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始终保持既分工、又协作的良好关系。加强区文广旅游局与其他区直单位的工作配合,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田园综合体、文化特色小镇的项目建设上,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规划指导,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提升项目品质,积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模。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各乡镇的业务配合,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我区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合理规划布局,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增长极。一是要请专业团队编制《新建区全域旅游规划》,在产品体系上实现主题化,除满足“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之外,要在“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中有所侧重;在项目开发上,应实现由点到区的转型,把产业布开,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编制《新建区道路交通规划》,通过加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更加方便游客出行,更加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单个景区规划的提档升级,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真正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和产品优势,推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4、创新管理机制,优化配置旅游资源。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一是发挥旅游投资公司作用,改变政府包、政府投、政府办的做法,实现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调控,市场主导型”的转变。二是整合资源,收购、并购投资乏力、后劲不足、产品不活的旅游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招商推介,引来大旅游财团进驻或是探索一条采取同知名旅游企业合作或委托管理的路径,彻底激发旅游新活力。是全域旅游需要多部门的综合监管、齐抓共治。四是整合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旅游资源,走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的发展路子,引导景区景点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5、创新“旅游+”理念,培育旅游新业态。如推进旅游+农业,以溪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契机,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我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形成以一产(即农业)带动三产(旅游业),三产旅游反哺一产农业的良性互动。推进旅游+文化,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赋予旅游景区景点于文化的灵魂,形成旅游产品,让游客进行浸入式体验,如汪山土库,基于自身深厚的人文内涵,举办踏春学家风旅游文化活动,积极开拓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市场,便是很好的例子。推进旅游+交通,以编制《新建区道路交通规划》、第三届环鄱阳湖国际骑游大赛为契机,促进旅游风景道建设,加强旅游与交通的双赢合作等。推进旅游+民宿,结合各乡镇特色旅游,让古村落重新焕发文化的活力,留得住乡愁,大力发展我区民宿业,积极为农民创收增收。如溪霞镇忘忧村民宿游,让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如象山镇的“荷花节”,不仅让人可以赏花游船,还可以采摘捕鱼、吃农家饭,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旅游+党建,积极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展景区景点内涵,使游客在游玩中自觉提高爱党护党的思想认识,增加农民收入,如溪霞镇店前村的乡村游+党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加大整体宣传,打造新建区旅游品牌。酒香也要会吆喝,着力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引导,树立新建旅游新形象,这就要求我们主动策划,借力外脑,立足全区旅游资源,主动策划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依托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如组织全区重点旅游景点赴外省、市进行专题推介,同时在高铁、地铁、机场等地投放我区旅游宣传广告,进一步树立五彩新建旅游新形象。要邀请旅游市场营销专家实地考察旅游线路,策划新建区旅游整体形象,把沿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大手笔宣传和推广。加强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广,邀请主要客源地的旅行商和新闻记者来考察,引导他们宣传新建区。创新宣传促销形式,在主要客源地举办新建区旅游交易会,与主要客源地的媒体互换节目和广告,形成旅游宣传联动机制,有效拓展新建区旅游宣传推广的覆盖面。

7、加大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大对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政策法规水平和专业管理素质,始终保持以时俱进;一方面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委托培训或者去发达地区学习的方式,加强他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招聘、跨行业引进等方式,吸引、激励更多优秀人才立志旅游工作,尽快构建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视野开阔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

今后,新建区将进一步挖掘资源,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深厚的历史人文优势,紧紧围绕“文化大区、旅游强区”的目标,致力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篇八

x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连环,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一个生活、工作的好地方。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x为目标,在“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的带动下,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

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以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新村观光游、古豳文化游为四大特色的产品、服务体系,使我县旅游产业有了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2、旅游资源得到了大力开发。

大力实施景区开发工程建设,对包括马栏革命纪念馆在内的部分革命遗址进行了维护和重修,完成了马栏干部学院建设工程,马栏旅游景区直观坡面绿化,阳坡头关中分区旧址景区绿化、广场修建、窑洞维修,以及转角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建设项目民宅拆迁,窑洞维修等建设任务;先后建成了关中特区马家堡红色旅游景区、库淑兰剪纸展览馆、石门山森林公园秦文化苑、西大门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使旅游景点有所增加,内容更加丰富。

3、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产业增值明显。

我县先后在西安、深圳举行了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加强与大型旅游集团对接,借力发展取得新进展。同时,注册成立了x县首家红色旅游商品民营企业——红色马栏旅游产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旅游商品设计及研发、土特产品包装与销售,先后开发了10大类100多种独具x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2012年上半年,我县游客数量达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0万元,旅游经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接待能力有所提高。

目前,随着交通设施的发展、x宾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以及一些景区接待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我县接待游客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尽管x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开发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x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我县旅游景点多处于山区或村庄中,普遍存在交通瓶颈问题,突出表现在道路等级低,迂回曲折,通行能力差。一些景区、景点开发起步较晚,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有的连吃、住、行等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我县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旅游景区、景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吸引力。

一是星级旅游产品少。二是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一些山水景点有看头、没说头,文化景区有说头、没看头。三是旅游形式单一,游览、购物和娱乐相互脱节,游客享受不到“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逗留时间短,对消费的拉动力不强。

3、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组织管理松散。

游的从业者很少。一些景点管理松散,经常出现大门紧锁,无人值班的现象,让游客尽兴而来扫兴而归。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4、开发资金严重短缺。

x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缓慢,人民收入水平不高。近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虽有大幅提升,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旅游产业开发资金规模小,来源单一,以财政资金投资为主。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当地人民不免在观念上存在认识问题,社会资金不能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近两年,旅游招商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完全投入运营,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5、宣传促销力度不足。

由于受县域财力限制,旅游宣传促销范围有限,在周围各省媒体上未能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同时,宣传促销不到位,策划的效果水准不高,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在外影响力不大。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开发价值与其知名度不相称,加上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旅游市场拓展不力。

6、环保意识淡漠,环境质量下降。

宜人的气候、整洁的城市、清晰的空气让许多游客对x县留下了深刻印象,生态文明是我县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然而随着车辆的增加和煤炭工业的发展,这一优势将面临挑战。县城交通枢纽迎宾大道每日大量汽车高速行驶,从早到晚空气中尘土弥漫,市政部门没有洒水车配合清理,致使我县的空气质量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被誉为“一业兴而百业旺”的经济产业,对地方经济具有十分明显的拉动作用;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低,可广泛吸纳不同层次人群的就业;旅游业是促进财富流动和再分配的产业,可促进城市购买力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也被誉为是“朝阳产业”、“无烟工业”;旅游业更是一种文化产业,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可使一些濒临消亡或已经失传的民族歌舞、民间工艺得到抢救和挖掘,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发展好我们的旅游产业。

2、突出重点,抓好“马栏——石门”两点一线的建设。

虽然x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更令人精神振奋。马栏红色旅游和石门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积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政府支持有力,发展势头良好;各界人士关注度和满意度越来越高,周边的环境也明显改善。我们要再接再励,抓好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两大品牌,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加快建设旅游发展配套设施。

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改善接待服务条件,实现城镇硬件设施与旅游配套功能一体化。首先,要抓好以交通为中心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优先安排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对现有干线公路进行改建、扩建。贯通县际之间的快捷通道,抓好旅游专线公路升级。二是在加强现有景区景点旅游公路管护的基础上,以全面实现油路改造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旅游线路公路质量和等级,尽快修通景区与景点之间,景点与干线之间的公路通道,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三是要规划旅游专线和旅游循环线路,并设置旅游专线公交车,方便本地游客需求,大力拉动旅游内需。其次,要在县乡大力发展设施完备的宾馆、饭店。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家旅馆的建设,要注意农家旅馆的卫生条件,加强对农家旅馆的服务质量的监督;规范餐饮服务,逐步改善就餐环境,对现有餐饮的品种及种类进行改造,使之能够适应不同旅游者的口味,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x饮食文化的内涵。再次,强化旅游行业优质服务。加强景区、景点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树立文明新风,形成良好服务氛围。

4、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建立旅游人才与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体系,加快导游、服务、文艺三支专业队伍建设,着重培养策划、管理、营销三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产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旅游大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针对目前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缺乏的状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从旅游院校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毕业生,作为x县旅游发展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强化对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尽快培育一批优秀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

5、创新融资体制,扩大资金投入。

深化旅游融资体制改革,广泛采用使用权拍卖、经营权转让、租赁及资源参股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强化内引外联。选择条件成熟的部分旅游景区、景点,采取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扩大资金面,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尽快建立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动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要创办旅游日、旅游周,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旅游节庆活动,制作精美画册、拍摄专题片、联络新闻媒体不断向外界宣传推介。要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本地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不断扩大影响,聚集人气,增加客源。

7、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一个健康的旅游产业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调动各个职能部5门和全社会的力量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增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软势力。

2015—4—2。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篇九

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湖南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旅游大省,我市旅游资源在全省排第三,但旅游业的发展却并不靠前。随着洛湛铁路、潭邵高速、邵怀高速的修建,怀邵衡铁路的启动,以及极富前景的洞兴高速、六永高速、长昆高铁的谋划,邵阳旅游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推动我市旅游业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摸清当前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提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市发改委会同市旅游局作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既考察了市内新宁和城步两个旅游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县,也到我省旅游业发展较发达的郴洲和张家界进行考察,经过对比,认为:这些年来xx市旅游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与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与省内一些兄弟地市旅游业竞相发展的态势也还有很大差距。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是:

1、政府主导力不够强。

郴洲和张家界的旅游走在全省前列跟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作用分不开的。郴州从95年起就把旅游业作为支柱和龙头来抓,并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年终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同时建立政府投入机制,设立xx市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按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递增,到今年为止,仅宣传促销经费就达100万元。还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投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外来投资。张家界则成立由市长挂帅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在资金和人员配备方面都向旅游业倾斜。而我们邵阳尽管把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但还没有摆上应有的战略高度。主要表现为:(1)缺乏有力的协调机制。虽然市和部分县都有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实际上难以正常活动,只是副职抓一抓,遇到问题协调难。xx县就因为部门协调工作难度大而导致景区的炸鱼、挖沙、砍树的现象屡禁不止。

(2)管理体制不适应。还有多个县旅游管理机构为事业单位,平均事业编制不超过3人,市旅游局也仅有行政编制8个,只能勉强维持运转。旅游机构一弱二不顺的状况,与所承担的越来越重的任务不相称。同时,部分景区体制也不顺。相当数量的景区都有国营林场,因人员、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给景区的开发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市县都没有设立专项旅游发展资金,要资金全靠向上面跑,还没有出台支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景区档次低,规模小。目前全市a级景区少,没有5a、4a级景区,3a级景区只有两处,即高州温泉和武冈云山,再就是还有一个2a级景区白水洞,接待游客不足和收入不高。a级景区是旅游业评定的一个国家标准。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的评定都不是旅游标准。对于省旅游部门来说,没有a级景区,就不是他们管理的范围。邵阳就是因为没有上档次的a级景区,省里就从来没有把邵阳的旅游当回事,导致省里对邵阳旅游资金投入少。令人忧心的是,我们有旅游精品却形不成精品线路。虽然旅游部门重点开辟了一些精品线路,但由于目前全市境内大部分好一些的景区道路与外部联系不畅,相互间又不贯通,造成各条线路只能将一两个好些的景区纳入其中,实际上精品不精。最大的旅游上市公司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曾跟新宁和城步联系,每年可向崀山和南山输送500万游客,但由于交通的原因,他们很遗憾地放弃了这个旅游大市场。正是由于交通形不成精品线路,游客要奔走几百里,只能看上一两个好一些的景点,很显然,人气不会旺,这无疑是我市旅游业的一大软肋,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2)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特色不鲜明,大多景区还是原生态状态。这次我们在城步考察,看了一个古建筑群,还有“宝庆二府”之称长安营,这里面都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但根本就还没有从旅游方面去挖掘。总的来说,一些生态景区有点看头、没有说头,文化景区有点说头、没多少看头,可参与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3、产业配套水平不高。

(1)旅游产业链条短,各环节松散,旅游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浏览层面,多数游客仅仅是转转看看,逗留时间短,游客享受不到郴州、张家界等地“白天看景点、途中有购物、晚上观演出”的“一条龙”服务,综合效益上不去。

(2)接待能力弱。目前全市接待标准和能力都比较低,仅有和一宝庆山庄1家4星级宾馆。xx县标准接待能力仅为800人,降低标准也只能接待20xx人,城步县的标准接待也只有400人,一到长假或接待稍大些的旅游团队和组织旅游节庆活动就勉为其难了。

(3)旅游商品开发滞后。生产企业少,批量小,缺乏规模的旅游定点商场和较大的专业市场。同时,缺乏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特色产品,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旅游产业配套能力低,综合效益差。20xx年我市旅游总收入为21.62亿元,排在全省市州最末尾,旅游者过夜人均消费水平仅为328元,比全省低125元,这与我市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4、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我市旅游具有生态、红色、人文资源的多样性,但未能很好将各自特色统筹规划到旅游总体形象之中。同时,目前景区开发经营分散,点多面广,在xx县七八十公里范围内就有崀山、舜皇山、风神洞、八音岩、佛光岩、玉女岩等,在开拓市场等方面单兵作战,分散经营,互动性、互补性差,也难以体现邵阳旅游业的整体形象,不利于提高旅游规模效益。

5、宣传造势不大。

(1)全市宣传造势缺乏整体性,往往力量分散、主题不明,县区之间、景区之间缺乏品牌共创、联手宣传促销意识,各宣传各的多,宣传邵阳整体形象的少。

(2)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不够,没有统一的宣传造势方案,宣传上缺乏系统性、持续性,阵发性、随意性较大。郴州就将其旅游宣传造势浓缩成一个“福”字——福城郴州,张家界则将湘西凤凰进行整体打包宣传。

(3)宣传强度弱,手段相对单一,尤其没有大的造势活动,难以产生轰动性效应。此外,现阶段我市旅游人才缺乏,导游水平低,也影响了邵阳旅游形象的宣传。

6、旅游环境改善不快。

(1)有些景区生态资源保护不够,对污染物排放达标管理不严,一些通往景区的途中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在城步考察,这种现象表现很明显。

(2)交通不顺畅,硬环境不硬。尤其是最近去新宁的游客,一路苦不堪言,甚至有游客写信向我们的郭市长诉苦,如通往崀山、南山、黄桑、花瑶等主要景区的道路等级低,主要景区、景点之间也没有直达道路,景区内外部未能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直接影响了客源市场的开拓。

(3)支持和服务旅游业的大氛围尚未形成,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意识不浓,软环境还不优。一些外地旅游车辆进入我市境内,时常遇到拦路罚款现象。路牌标识和限速标识不清楚,经常有外地不知情的旅游车辆走错路或因超速被罚,影响了游客的情趣。

1、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产业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当前,旅游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根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较长时期,我国入境游人数年均增长率将高达10%以上,到20xx年中国将跃居世界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我市是旅游资源大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洛湛铁路、潭邵高速、怀邵高速的修建,怀邵衡铁路的启动,以及谋划中的洞兴高速、六永高速、沪昆高铁,伴随着湘西开发的强劲推动,我市旅游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依托资源优势,明确旅游产业作为我市主导产业的战略定位,抓住机遇,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生态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方方面面,产业关联度高,龙头带动作用强。据有关部门测算,旅游业收入增加1元,可拉动相关产业增收4.5元。大力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我市各种资源优势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在更大程度上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植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是,旅游业对美化城市环境,吸引人流、信息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我市曾经的“脏乱差”形象对扩大开放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优秀旅游城市,有利于改善和重塑邵阳城市形象,提高邵阳知名度;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和吸引更多国内外客商到邵阳投资创业,促进全市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郴州就是因为创建了优秀旅游城市,整个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前来投资的人都说,一进入郴州我就感到舒心,在这里投资才感到放心,由于来的客人多,目前郴州已有两家五星级酒店,三家四星级酒店。张家界城市的发展那更是有目共睹。曾经的张家界可是一个小镇而已。

三是,旅游业具有创造财富的叠加功能,不仅对投资者“一次投资永久受益”,而且是“开发一片景区,富裕一方群众”。大力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既为各级财政增加了重要和永久性财源,也为当地人民群众特别是那些贫困山区、库区、湖区等急于脱贫致富的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门路,可以说是一项富民强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郴州和张家界的旅游局长都说过这样一个事,别人都问他们,你们发展旅游,每年到底为财政增加多少收益,他们都义正词严的告诉他们,旅游直接给财政带来数字上的增加确实不多,但旅游能给财政带来了持速长久的增加,给老百姓带来了直接可观的收益,给城市带来了新的面貌,给市民带来了素质的提高。这些都不是财政暂时增加那几个钱所能带来的。

四是,旅游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很强。据有关部门测算,旅游业新增1个就业岗位,可拉动相关产业增加5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对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也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当前全国、全省各地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一些先进城市都在快马加鞭,很多后进城市更是知不足而急起直追。四川、云南、山东等省,现在都在举全省之力,大力发展旅游业。他们都以省级层面统一在中央级媒体进行宣传造势。这可是大手笔啊,一秒钟就以百万千万计!一般的地市级政府是承担不了这个费用的。对催人奋进的形势,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站在新高度,以新的观念重新审视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紧迫感,开阔大视野,明确新思路,制定新措施,采取大动作,真正把旅游产业作为关系邵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主导产业,摆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我们认为,加快邵阳旅游业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工作重点,首先,全市上下要强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意识,以高起点搞好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精品景区(点)、创建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加大投入为手段,以强化组织领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实施“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战略,大力推动旅游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其次,要把旅游业开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强化政策引导,创新运作机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上档次。要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和精心设计指导开发,以资源整合达到深度开发,以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借助外力推动开发,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引导和促进开发;第三,要突出“有中添彩”、“小题大做”和“无中生有”,以山水绿色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特色景观为主,大力推进和加快实施以崀山、云山、南山、黄桑为主的生态观光游,以高州温泉、花瑶苗寨为主的休闲体验游,以魏源故里、蔡锷故里为主的人文历史游,抓住崀山申遗和湘西开发的大机遇,将邵阳的旅游纳入张家界、凤凰、洪江古城以及广西桂林大旅游圈。经过3-5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知名度高、对国内外游客吸引力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实现旅游资源富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历史性跨越,使旅游产业成为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力强、贡献大的重要主导产业。

3、集中力量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出精品。

切实抓紧抓好旅游大项目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开发、配套完善、科学管理”的要求,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建设一批体量大、档次高、特色强的精品景区,是打造和提升旅游知名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举措。

一要集中力量抓紧抓好正在建设的项目。主要要把崀山申遗的工作做好,不管申遗成不成功,崀山一定要建成国家5a级景区,一定要把它建设成为邵阳旅游的龙头,南山要建成4a级景区。

二要对景区定位要明确。我市旅游目前还是典型的观光型旅游。观光型旅游,游客消费相对底,一般看完就走,再来看的也不多。休闲体验型的就不同,游客停留时间长,消费大。现在游客里面有一大群自驾车游客,或者一家人,或者几个很要好的朋友,他们出来的目的主要就是修闲体验,在目的地可以多日停留,他们的消费就是我们的目的。所以对游客吸引力不够的景区要向休闲型转变。郴州针对广东自驾车游客多的特点,就把旅游的重点由观光型转向休闲体验型。如此一变,旅游收入大幅度提高。

三要高标准精心设计新的资源开发项目,重点是新宁城步绥宁隆回三个县。但在景点开发中,张家界旅游局长告诫我们,一是规划一定要超前,二是一定要有实力的老板。否则宁愿加以保护而暂不开发!景点低水平的开发将对景区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4、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体制与机制是制约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市场化要求,理顺体制、搞活机制既是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这次我们在郴州和张家界考察,他们推进景区景点两权分离改革,采取以下形式:

第一种,把现有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权、经营权的景区、景点管理机构,一步到位改制成政府持股、其他投资者持股、经营者和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

第二种,把政府所属的景区开发经营权向有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大公司转让。这种做法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湖南xx县政府将所属8处景区(点)50年经营权转让给湖南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同规定受让方在经营期内向出让方支付转让费8.33亿元人民币,并要在前两年内投资8500万元人民币用于老景点扩建改建和新景点开发建设,这一做法为xx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硅谷”效应,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大县强县。再如郴州东江湖,就将开发经营权转让给中国500强企业华天集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三种,待开发景区符合条件的,都要通过引入外资,大企业参股、买断等形式确定投资主体,进行开发经营。

以上三种做法,对我市旅游业发展应该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5、强力宣传促销,积极打造高知名度旅游品牌。

城市形象、旅游产品的包装宣传推介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又一关键环节。我市作为具有较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城市,之所以没有在全省、全国响名,关键就是宣传推介不够。现在看,强化宣传促销势在必行,否则再好的旅游产品也只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成不了“抢手”商品。

第一,要精心策划、尽快推出具有独特创意、鲜明特色的邵阳旅游城市形象。郴州在打造他们城市旅游形象方面是花了工夫的。他们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来郴州实地考察,经过多方考证,将郴州旅游形象定位为一个福字,称为福城郴州。这一旅游形象为郴州在广东及港澳地区赢得了不少游客。张家界针对韩国市场,将城市形象定位为孝,让韩国中老年人认为,没到过中国张家界,就是儿女不孝的表现。所以,来张家界旅游的韩国中老年人特多!邵阳的城市旅游形象是什么?建议可在一定范围开展讨论或公开征集。

第二,建立投入机制,确保邵阳旅游形象包装宣传推介能有大作为,尽快在全省、全国叫响旅游知名品牌。据了解,现在很多城市都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集中力量倾斜支持其加快发展。郴州自发展旅游业以来,每年都投入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今年已增长到100万元,张家界更是以千万元计。而我们邵阳由于财政的困难,目前根本就没有这项经费。旅游业的发展初期,主要还是要靠政府的主导。因此我市在旅游促销经费上应有一定投入,并建立一个投入增长机制。

第三,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重点出击”的宣传促销机制,实施“由近及远、远近结合、东西连接、南北贯通、重点突破”的客源市场开发战略,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开展富有成效的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推出卖点,提高景区(点)知名度,千方百计确保客源快速增长。一要通过有影响力的媒体,全面介绍邵阳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二要突出特色,提升水平,办好“崀山旅游节”、“四八姑娘节”、“花瑶民俗风情节”等以旅游为主题、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三要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四要积极申办、组织有影响的会议、展览、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借力造势,宣传旅游。五是充分调动发挥好本地旅行社和外地旅行社组织引入游客的积极性作用。结合旅行社行规制定吸引力强的优惠政策,给带入相当数量游客的市内外旅行社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景区门票、宾馆饭店、车辆使用等要与外地最优惠的标准“接轨”,甚至比之有更强的吸引力,想尽千方百计真正把一些旅行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宣传、新闻、旅游、文化、经贸、外事、侨务、对台等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各自业务,利用多种形式,宣传邵阳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重大外宣、招商、对外友好、文化交流等活动要与旅游宣传有机结合,统筹安排。根据郴州张家界的经验,为切实把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抓紧抓好,市旅游局内部机构应增设宣传促销科。

6、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旅游业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政切实把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

(1)成立xx市旅游工作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各区(市)区长、市长、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市旅游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从宏观上把握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指导原则,组织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对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开展组织、协调和督导,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等。张家界的旅游工作委员会工作力度是非常大的。针对游客反映强烈的色情诈骗,旅游委员会就有权决定,凡发生这类事件的宾馆酒店,一律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2)出台加快全市旅游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落实责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努力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实现全市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扎实工作。每年黄金周过后,市旅游工作委员会都要及时召开会议,分析情况、查找问题和不足,明确下步工作任务和目标。

(3)适时启动“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创优活动”。要把“创优”活动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到相关的责任单位,逐项落实,加强督导,定时检查考核,确保完成。优秀旅游城市评比,是国家旅游局搞的促进旅游发展的一项活动。创建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对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有很大的帮助,郴州和张家界是深有体会的。我们邵阳也应该去争取。

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努力营造适宜旅游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外资、内资,企业、个人投资搞旅游开发的,享受国家、省和我市出台的一切优惠政策。引进市外资金用于旅游开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xx市招商引资有关政策予以奖励。对旅游大项目开发,发改、交通、建设、电力、通信等部门要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市、县财政要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每年切块安排一块资金用于旅游项目规划设计、重点项目论证、项目招商、贴息补助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简化手续,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大力支持切实保障旅游产业建设用地供应,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旅游产业用地;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租赁方式直接供地或与投资者合作开发,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手续;对一次性交纳土地出让金确有困难的,可按建设规划分期付款和分期发证;以租赁方式供地的,可按规定的最低标准征收地租。

应高度重视当前旅游部门高素质专门人才不足问题,制定政策,公开许诺以优厚的待遇、优越的用人环境和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尽快招揽一批能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高人和能人,为我市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旅游产业项目报告范文范本篇十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建议: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来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