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乐园设计范文(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18:25 页码:10
最新乐园设计范文(汇总15篇)
2023-11-12 13:18:25    小编:ZTFB

阅读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思维。医疗工作写总结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请看以下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和写作的启示。

乐园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观察圆球在滚动时色彩、花纹的变化,用绘画的方式,添加一些拟人的内容(表情、肢体)或运动线表现滚动的感觉。在绘画活动和游戏中体会美术课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美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圆球滚动时在色彩和花纹上的特点。表现滚动的感觉。

教学难点:通过色彩和花纹的变化来表现圆球的滚动感。

学生准备:漂亮的小皮球。

教师准备:各种能滚动的物体,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组内展示自己带来皮球,并介绍它的颜色和花纹,为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以小组为单位,将组中最好看的球画出来,有办法让它在纸上滚动起来吗?

3、欣赏书中作品,作者是通过什么办法让圆球“滚”起来的?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加动态线(教师演示),加上圆球的五官、表情或四肢(教师演示),画上斜坡可以体现滚动的感觉。

1、滚动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滚滚玩玩,注意观察球体上色彩和花纹的变化,选出在滚动中最美丽的圆球。

2、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花纹看不清,连成了一片或一串了。颜色也连成一片了。

请学生用手指的旋转动作来体会花纹和色彩的变化。

3、欣赏书中作品,你能感受到球上花纹和色彩在滚动时特有的变化吗?作者是怎样画的?

4、欣赏作品,画中除了皮球在做滚动游戏之外,还有那些东西也在做滚动的游戏?

1、要求:画几个正在比谁滚得最快的圆球。

2、教师巡回。

乐园设计篇二

1、材料准备:

(1)萝卜、青菜、小虫、肉骨头、鱼、等小图片若干,实物米、油画棒若干。

(2)动物娃娃图片若干;天线宝宝玩具一个。

(3)观察角展示师生共同收集的常见动物玩具、图片若干。

(4)电视机、dvd影碟机各一台;相关磁带、vcd光盘各一盒。

(5)区域活动材料:表演区:各种动物头饰、道具若干。

音乐区:提供相关音乐磁带、打击乐器、简易动物节奏图谱。

美工区:提供手工纸、橡皮泥等。

2、知识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常见的小动物,了解小动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1、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逐步养成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2、尝试对小动物喜欢的食物进行简单分类。

3、喜欢扮演各种小动物进行表演。

4、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小动物的感受。

一、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一步了解小动物。

2、让幼儿自由参观动物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的形式,与同伴谈谈: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们长的怎么样?(预设提供母鸡、小鸭、小兔、小狗、小猫的图片;观察角提供相应的动物图片、动物玩具;自然角:饲养金鱼、小鸡、小鸭、小兔等)。

二、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尝试简单的分类。

1、涂色游戏:请幼儿自选油画棒,给小动物的食物卡片涂上相应的颜色。

2、分类活动:喂养小动物。请幼儿将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送到它的家。如:小鸡喜欢吃米,小鸭喜欢吃小虫,小猫喜欢吃小鱼等。

3、幼儿活动,教师以饲养员的身份配合和检查幼儿的喂养情况。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小动物的叫声,喜欢表演。

1、音乐游戏:小动物的叫声。游戏规则:幼儿带上头饰,手拉手成大圆圈蹲下,音乐响起,幼儿根据乐曲中小动物的叫声,相应地站起来进行表演。

2、幼儿游戏,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小动物的叫声,大胆地进行表演。

3、随机教育:小朋友要爱护小动物,不要伤害它们。在家的时候,可以和大人一起喂养小动物。

(1)亲子活动:让家长创造条件,与幼儿一起喂养小动物。

(2)表演区:提供各种动物头饰、道具、打击乐器、录音带等材料,启发幼儿进行表演。教师通过对某一角色的扮演,参与幼儿活动,激发幼儿进行有创意的表演。

(3)语言区:提供《三只小猪》、《森林联欢会》等有关动物的vcd光盘、磁带。

(4)美工区:提供手工纸、橡皮泥等各种美工材料。让幼儿运用折、捏的形式大胆表现小动物。

乐园设计篇三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尝试画出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恐龙,尝试边线古代森林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活动室的图书角放置有关恐龙的书籍画册,让幼儿阅读翻看。

2设置玩具动物角。提供大量的恐龙玩具,引导幼儿利用玩具进行恐龙乐园。

3油画棒,幼儿绘画用书。

4有关恐龙的课件,图片影碟。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恐龙的课件,《教师带领小朋友进入恐龙世界》,引导幼儿观察恐龙的形态及生活环境。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课件中的内容。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生活在什么时候,地方?你们还知道哪些恐龙的故事?”

小结:恐龙生活在离我们很久很久以前的白垩纪,那时有茂密的原始热带森林,食物很多。恐龙都长得很高大。后来气候变冷,森林减少,气候变冷,火山喷发,恐龙就灭绝了。

2(1)让幼儿了解并演示讨论霸王龙和剑龙的特点。

(2)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详细介绍具体内容。

霸王龙的前腿较短,后腿很粗壮,头大,身体也很大,它是最凶猛、最大的食肉性恐龙,所以被别人称为霸王龙。剑龙四条腿差不多粗头小身体大,脊背上由很多肉刺,像一把剑,所以叫剑龙。

提出要求。启发幼儿画出不同体态的.恐龙,在绘画中插播不同形态恐龙的图片课件:三角龙、翼龙、鱼龙、慈母龙。注意添画恐龙的生活环境,加上热带森林的生活环境作为画面的背景。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提示幼儿以一个恐龙为画面的主体,画大一点,要求画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及时展示画面布局合理、颜色协调的幼儿,以启发其他幼儿的绘画灵感。

引导评价。

展示作品,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成主题墙《恐龙乐园》。

引导幼儿找出画面内容丰富,色彩表现力好的作品,把他们作为主题墙的中心。

文档为doc格式。

乐园设计篇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二、教学准备。

1、数字迷宫图十幅,信箱四个,口算卡片40张。

2、自制教学课件,教室场景布置,学生坐成4行。

《数学乐园》是在学生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的数学实践活动。由于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所以,本次活动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为内容,提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活动目标:

1、在经历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用数学、学数学的乐趣。

2、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认识周围事物、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和实践能力。

3、渗透礼貌、有爱心的教育,体现数学的人文精神和德育价值,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二)设计理念:

1、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要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理念,本课设计了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验玩数学、找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基于这一理念,在活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和生活题材数学化的新理念,尽量使活动内容生活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时间弹性化,并遵循了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自主性、学科性等原则。

乐园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的密切联系。

2、通过走数字迷宫,经历多种途径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

3、做“小小邮递员”游戏,主要使学生经历根据答案选择算式的逆过程,享受与人合作的乐趣。

4、通过投球游戏,初步渗透统计思想,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重点难点: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走数字迷宫(课前把学生的书桌摆到教室四周,中间留出一大块空地,老师用粉笔在地板上照书上的迷宫画好,写上数字。黑板上有画一个。)。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幻灯片出示1~7数字,让学生读出它们。)。

数字宝宝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

师: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宝宝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迎接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宝宝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7个数字,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7的顺序)。

分组开始完成数学乐园的题。

规则:两组分别从1——7各题选择自己要回答的问题进行回答。答对了可以进行下一道题的回答。

分组:多种形式的分组。多次进行回答。

乐园设计篇六

教学反思。

1、在操作体验中经历建模。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模型。体验和建构是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失去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本节课在提示课题理解完间隔的含义以后,通过三次种树的数学活动,并辅助与多媒体,让学生充分感知到了“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两头种树棵树为什么要+1,两头都不种棵数为什么-1,以及一头种为什么棵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达到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数形结合——促进方法渗透。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两端都栽植树问题教学片断。

1、提出问题。

学生的猜测可能有不同的结果:100;101;102或99。

2、自主探究。

棵数和间隔数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并用图示的方法验证。

显示:隔10米种一棵,再隔10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0米!学生会感觉:这样一棵一间隔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引导学生:要研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交流,尝试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4、总结归纳。

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

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5、总结规律。

师: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把规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

乐园设计篇七

1、巩固画各种动态人物的技能,学习简单的画面布局。

2、进一步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1、春天树林的背景图一幅。

2、教师用吹塑纸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如滑梯、秋千、跷跷板、攀登架、小火车等)以及用油画棒绘制的两个动态不同的人物。

1、出示背景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画,你们看美不美?(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讲述自己的感受)。

2、这是公园的一角,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树林,树林里有块空地,想一想,这里可以放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出示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我们把这些大型运动器具搬到树林里去,好吗?

1、滑梯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滑梯比较高大,如果放在前面会把后面的物体挡住,因此放在后面比较合适)。

2、攀登架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中间靠左处,与滑梯前后交错)。

3、跷跷板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前面,因为它比较低)。

4、小火车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画面的最前面,并靠边)。

5、秋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挂在树上)。

6、你们瞧,现在的公园更像什么了?(儿童乐园)。

1、儿童乐园真好,不过好像还缺少点什么,怎么办?(自画、自剪人物,然后贴上去)。

2、出示范例。老师请了两位小朋友来玩,你们能看出他们正在玩什么吗?

3、教师根据幼儿意见,将两个范例分别放到相应的运动器具上,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动态与器具特点的关系。

4、教师示范画出坐、跑、攀登等动态人物。

5、幼儿绘画各种动态的人物,要求幼儿颜色搭配要和谐,涂色要均匀,人物要剪得光滑、细致。

7、教师选择一件作品,从其色彩,动态等方面进行讲评,然后请几名幼儿参加讲评。

1、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要求,模拟相应的动作。如教师说“现在玩跷跷板”,幼儿立即说“跷呀跷”,边模仿玩板的动作。

2、我们一起造的儿童乐园太好玩了,让我们以后再一起玩吧。

乐园设计篇八

设置情境,教育挂图。

1、大胆地说出小动物的动态特征,学习用短语表达。

2、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欢之情。

1、收集幼儿参观动物园照片、动物图片布置成展览角,事先引导幼儿观看交流。

2、若干教学挂图、教师用的大方向盘、贴贴纸。

开始部分:

一、谈话互动引入,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

1、谁去过动物园?请举手。

2、谁来告诉大家你去动物园看到什么?

3、动物园里有这么多开心有趣的事,小朋友想再去玩吗?

基本部分:

二、游戏:开车游玩动物园——看挂图引导幼儿说短句:我看见xx(动物)。

1、小朋友今天我们都来当司机,开车去动物园玩好吗?(请幼儿坐在椅子上小手模仿方向盘,小脚当车轮。)。

2、司机开车时要注意什么。(遵守交通规则。要专心,不能讲话。)。

3、动物园到了,谁来说:我看见xx。

4、根据挂图集体练习说短句:我看见xx。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说说:我看见xx。

三、看挂图引导幼儿说短句:我看见xx(动物)在xx(做什么)。

1、请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要这些小动物在做什么?再举手告诉大家:我看见xx(动物)在xx(做什么)。

2、小组比赛:刚才,小朋友都说的很认真,现在我们进行小组比赛。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说的好(第一组和第二组)结束部分:

四、活动延伸:观赏动物展览角——看图片练习运用说短句:我看见xx(动物)在xx(做什么),我最喜欢xx(动物)。

1、我们班级有个动物展览角,小朋友我们开车去看看好吗。

2、小朋友在看的时候要和你的朋友说一说:我看见xx(动物)在xx(做什么),我最喜欢xx(动物)。

3、你和朋友介绍一次就得一张贴贴纸,贴在自己的手背上,看看谁得的最多。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

乐园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9以内数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复习9以内数的认识,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2、通过数学活动,复习9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数学活动,巩固对物体和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知分类和比较的意义。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活动一:过桥。

活动目标:通过过桥,复习9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活动过程:

口算:用手势比出桥上各算式的得数。

活动二:买门票。

活动目标:通过说出机器人身上物体的名称及数一数这一活动,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活动过程:

1、说出机器人身上各种物体的名称。

2、数出机器人身上各种物体分别有几个。

活动三:野生动物园。

活动目标:通过野生动物园,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掌握左右方位。

活动过程:

1、让学生看图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基数和序数、左右方位的巩固练习。

活动四:买面包。

活动目标:通过买面包的活动,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活动过程:

1、分小组进行买面包活动。

2、小组汇报。

活动五:小兔玩游戏。

活动目标:通过学生独立认真地观察小兔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兔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认真观察小兔图。

2、小组讨论,对小兔进行分类。

3、小组汇报。

4、拓展题:把9只小兔关在三个一样大的房子里,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关法。

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用学具盒里的图形拼一幅美丽的图画。

乐园设计篇十

活动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82---83页。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和“报数起立游戏”、“送信游戏”等。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

“在活动的数学中求知,在活动的数学中探索,在活动的数学中发展。”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贯穿课堂始终。

教学特色:

“活动型数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感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数学魅力,激发学习动机;同时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加强生活实际的应用;评价方式上采用多样化和艺术评价。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活动,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2、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3、初步渗透统计知识,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

4、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重难点: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活动,感受身边的数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二、报数起立游戏。

1、报数,请学生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报数的同学请起立。

2、起立拍手游戏:教师点到从前(后)数第几位学生,该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的方向,并注意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起立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和思考,每位同学对自己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从前(后)数,自己是第几个;从左(右)数,自己是第几个。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前、后、左、右等空间方向,又区分了几个(基数)和第几个(序数)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二、走迷宫比赛。

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每组发“数字迷宫”图一幅。

说明:“数字迷宫”有两个出口,由数字1——9组成,从入口到出口必须按照1、2、3、……的顺序走。

2、组内四个同学讨论不同的路线,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出线路图比一比哪组想到的办法多。

画完后,分组统计出本组所画路线的条数,用水彩笔写在图的右下角,再与别组交换统计线路图的条数。

3、把每组的迷宫图贴上黑板评比,出示条形统计图的格子,根据本组画线路的条数一个格子代表一条线路,组长用准备好的小正方形纸条贴出。

(通过不同的走法,让学生感受序数的概念,感受到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学生“走迷宫”开始的思路是无序的。怎样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的能力呢?这就应在教学中以活动内容为载体,教给学生思考的一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表,使学生看出“1”到“2”有2条路,“2”到“3”有6条路……孕伏排列的一些基本方法,使学生的认识水平经过“跳一跳”而跃上一个新台阶。同时渗透统计的初步思想,并体现多种评价方式)。

三、击鼓传花。

下面我们来玩玩击鼓传花游戏。持铃鼓的小朋友先说出一个数,然后将铃鼓传给另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再把铃鼓传给下一个同学,下一个同学要说出:“几和几组成几”,才能把铃鼓传下去,接下来的小朋友再说出一个数……如果有说错的或重复的,要他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再往下继续进行。

(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能提高儿童的活动兴趣,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为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学习加、减法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统计,有利于培养儿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同时,感受对随机事件的统计。)。

四、送信游戏。

1、分组送信。

讲台上放有4个标有数字的信箱,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

只要把“信”(口算卡片)上的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送到标有这个数字的信箱里。每个同学拿一封“信”有序的走上讲台送信。

有的卡片上的得数不是信箱上的数,是无法投递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不出。

2、各组分别交换检查信是否送对,如果有错的,能找出原因吗?

(将枯燥的10以内加减计算变成有趣的送信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简单的口算,玩中提高计算技能、灵活运用知识、同时培养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与求真的学习思想。)。

五、总结。

教学反思:

这部分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为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学习线索。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感受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本节活动课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1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组成、比较大小;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统计思想等等。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参与现实、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所设计的各项活动,均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相互交流、表现自我创造了机会,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体验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2、尝试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本节课中,根据内容的需要,让学生走进教师为他们设计的游戏活动中,把学习内容与游戏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为学生的探索学习和技能训练创设了一种愉悦、和谐、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

3、在实际体验中激发兴趣。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游戏形式将教材提供的内容活动化,如击鼓传花、走迷宫等,使学生个体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中,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体会做数学的快乐。

4、把握灵活的教学内容要求。在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把序数、计算、统计等学习内容融于各项活动之中,在走数字迷宫中初步感受到同一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同时指导学生要有序地思考一些问题。由于要求简单,把教学任务融于数学活动中,既能完成教学用书上所有的教学要求,又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渗透数学思想。

乐园设计篇十一

曲知音。

2、83页。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球、多媒体、数字卡片、信封。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去“数字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生:想。

(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走迷宫游戏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生说师板书。

生:想。

师:动物园里有一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生:略。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宝宝”说话了,那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它们?生:略。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宝宝”,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宝宝”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生:欢迎。

师:刚才,“数字宝宝”悄悄告诉我,说他们站的队全乱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纷呈他们排排队?生:两生按顺序写出0~10的数字。2、由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到家。”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了家。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是怎样走的吗?生:上台演示。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兔找家。

生自己做。

师: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数的组成,下面我们来复习。(出示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师:我出3。

生:我出5。师:我出4。

生:我出4。

(同样的形式师生互对组成10,之后学生互对组成9)活动三:送信游戏。

师:复习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它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生:有。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数数排第几”的游戏。游戏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会报数吗?(会)请两竖行同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师:其他同学也数数自己从前数排第几,从后数排第几。生:略。活动五: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看谁投得多”的游戏。生:点学生按规则向蓝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其间还让学生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生:开心。

师: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想)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的。

乐园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基数、序数的含义,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的比多(少)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

3、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渗透统计思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活动,感受身边的数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一。

游戏:走迷宫(数的顺序)。

活动任务:怎样才能走出迷宫?请标出行走路线。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仔细观察练习纸上的迷宫图,思考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走才能走出迷宫。

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路线,并把合理的路线标注出来。在相同的时间内看那组找的多。

3、展示分享: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分享。活动要求:不同的路线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注。

活动二:对口令(数的组成)数学活动,情境体验:

活动任务:说说给出的这些10以内的数都是怎样组成的?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这些数的组成,并分组回答。•。

2、集体订正。

活动要求:小组内的同学回答错误的由本组内其他同学补充订正。

活动三:闯关游戏(基数和序数)。

活动任务:认识什么是基数、什么是序数?怎样比较数的大小?活动流程:

1、第一关“送信”,根据算式按要求进行口答。•。

2、第二关“排队游戏“”,听清要求后按老师指令完成。•。

3、第三关“我能行”,听清题目要求后回答问题。第一关——送信游戏:

学生先独立完成“门票”上面的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计算全对就过关。

第二关:“排队”游戏游戏要求:

1、请左边的4个同学走出来。

2、请左边第4个同学扮个小兔子。

3、提问:这里的4人和第4人一样吗?

4、巩固题——我能行!(作业纸3上面画有鸭子图的)第三关:到胜利岛观看“动物投球游戏”看:(课件演示投球)。

()投得多()投得少()比()多投进去()个,()比()少投进去()个。课堂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走迷宫——数的顺序。

2、对口令——数的组成3、送信——数的加减。

4、排队——基数和序数。

5、投球——比多少。

小结: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乐园设计篇十三

1、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2、积累多种形式的叠词。

3、初步感受打比方的句子的表达特点。

4、通过句子发现成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

5、在观察图画基础上,展开想象,在图画下写一两句话。

初步感受打比方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2、积累多种形式的叠词(abb、aabb、abab型)。

3、读带“好像、像”句子,初步感受打比方的句子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试金石。

1、读一读,比一比。

1)自由读词语,一边读,一边比较带点字在字形上的异同。

2)同桌对比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多种形式读好词语。

4)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

2、读一读这些有趣的词。

1)自由读词,你发现了什么?

2)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倾听同学的发现。

3)全班交流。

4)多种形式读词语,如:小组读,男女生读等。

5)任选一种叠词形式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6)可以将自己会写的词语写在书上。

3、读读这些有趣的句子。

1)自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共同特点。

2)同桌互读句子,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引读,师生配合读,感受比喻句的特点。

4)运用多种形式读好三个句子。

5)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背一背。

6)让学生试着用“……像……”“……好像……”说话。

三、作业设计:

用“……像……”“……好像……”试着写几句话。

教学目标:

1、通过句子发现成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

2、在观察图画基础上,展开想象,在图画下写一两句话。

教学过程:

一、进入探究室。

1、自己自由读句子。

2、和同桌一起互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你知道每个句子里“藏“着哪个成语吗?把你知道的找出来,悄悄作上记号。

4、指名说,同学们鼓掌示意对错。

5、引导学生联系句子的上下文说说每个成语的大致意思。

1)、回忆翻翻我们学过的课文,找找类似的句子。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二、走进作品室。

1)今天咱们作品室,展出的主题是:“请欣赏我写的话”

2)学生精心观察两幅画,理解图意。

3)和同桌交流图意。

4)全班交流,师生评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5)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写话,也可将两幅图合起来编成一个小故事,想好后,再写下来。

6)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改一改。

7)朗读自己写的话,请老师和同学欣赏。

三、作业设计:

积累成语,并能用学到的成语试着说句话。

乐园设计篇十四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数学乐园》。

【教学目标】: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培养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用所学的知识以及所需的生活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师生聊天,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数学乐园玩一玩。(出示课题:数学乐园)看,数学乐园里有一个数学游戏。(出示游戏图)。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数学乐园中的数学游戏。】。

二、读懂规则,培养审题意识、倾听能力。

1、游戏规则的重要性的认识。

师问:现在可以玩游戏吗?为什么不可以玩?(要想玩游戏先要知道有什么游戏规则)。

游戏的规则就是怎么玩。请学生读一读,并和同桌说一说怎么玩这个游戏?

2、认识游戏规则。

刚才我们读了游戏的'规则,你能告诉老师都有哪些规则?

生分别说知道的游戏规则……。

三、示范游戏,指导小组合作游戏。

1、知道怎么吗了玩?想玩吗?可能还有些同学还不明白怎么玩?想请一个同学来做示范。师:(投影呈现游戏题,有改动)。

2、示范游戏。

游戏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一边板书过程并进行游戏解决问题。

大家都会玩了吗?那就和同桌一起玩吧!看谁先玩到终点。遇到问题可以找老师帮忙。

(学生2人一小组合作游戏,老师一边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游戏,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游戏的玩法,少一些错误。】。

师一边问一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计算、数数、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比大小、几和第几)。

乐园设计篇十五

活动目标:

1、产生喜爱中国画的情感。

2、发展审美观察力,感受水墨画中树的墨色浓淡变化美,体会水墨画的表现特点。

活动准备:

1、榕树的照片,幼儿用书。

2、国画颜料、墨、毛笔、宣纸、盘子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榕树的照片,了解榕树的'特征。

请幼儿仔细观察照片并说一说榕树的颜色、树干的形状以及树枝的形状。

1、欣赏吴冠中的国画作品《小鸟天堂》,了解作品内容,体会水墨画的表现特点。

(1)请幼儿讲一讲这幅画里的大榕树和照片中的有什么不一样?用手来画一画作品中榕树上的线条。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画中的小鸟。

提问: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小鸟在这棵大树上?

为什么小鸟喜欢和大树在一起?

(3)引导幼儿发现并体会画面中墨色深浅的运用给作品带来的美感。

3、教师介绍国画的作画方法,幼儿尝试用毛笔蘸墨汁画小鸟。在宣纸上自由画一画。

(1)教师示范用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画画,提醒幼儿保持卫生。

(2)幼儿尝试用毛笔蘸上墨汁画小鸟。

(3)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干净。

4、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