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体局团委事迹范文 团委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21:37:40 页码:13
教体局团委事迹范文 团委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四篇)
2023-01-10 21:37:40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教体局团委事迹范文一

一年来,县教体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质量持续提高,课程改革扎实推进,队伍建设有力加强,城乡教育更加均衡。

(一)全县教育教学成绩优异。一是全县高考再获丰收。20xx年,全县参加高考人数6219人,进入自主招生控制线以上(即以往所说的一本进线)人数1261人,进线率20.3%;本科进线人数3015人,进线率48.5%;有4名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二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健康发展。20xx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8%,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达98%以上。三是特殊教育取得新发展。“全纳教育”、“送教上门”、“随班就读”等工作得到常态开展。

(二)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明显。一是解决“大班额”问题有力推进。规划投资2.76亿元,新、改、扩建学校7所,截至目前,某某实验小学、县实验小学和第二实验中学小学部新建教学楼的新建、改扩建任务全部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西城第四实验中学、第六实验小学和东城第三实验中学、第五实验小学在积极建设中。在此基础上,投资1717万元的沂新中学教学楼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建设和应用,使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偏远薄弱学校延伸,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城区学前教育初步形成集团化管理体系。目前县实验幼儿园已有6处分园,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城区居民入优质公办、普惠园的需求。

(三)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加强。一是教师补充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到全国九所重点师范高等院校引进应届优秀师范类毕业生13名到我县高中任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编教师263名,其中249名到乡镇偏远学校任教,有力地充实了乡村师资力量。同时,又选聘了50名合同制教师充实到教师岗位,基本缓解了教师短缺问题。二是教师交流工作不断加强。今年从乡镇选调130名教师到县直及部分离城区较近的乡镇任教,同时选派28名县直学校教师及退休名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进一步优化了师资力量配置。三是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深入。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活动,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师执教能力显著增强。今年共组织教研员、校长、教干教师、班主任等各级各类培训主体班次12个,培训教师3000多人次;8292人参加某某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学习。今年,我县有6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20xx年,获得某某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8人,一等奖9人,二等奖15,教师执教能力显著增强。

(四)教育教学环境稳定和谐。校园治安防范体系健全完善。先后投入260多万元,建设学校警务室,配备校园保安力量、购置安保器材设施、安装视频监控等,成立了县教体局公共安全信息中心,建立了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县直学校、幼儿园的实时监控。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在全县中小学周边安装警示牌173面,在学生上下学和放假集中离校时段,积极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清理学校门前摊点,疏导学校周边交通秩序,为学生上下学营造安全畅通的环境。校车安全管理规范有序。为解决离校较远学生上下学困难问题,本着“先行试点,逐级推广”的思路,成立了公司运营、学校专用的校车管理机构。目前,全县共配备校车43辆,设计线路107条,覆盖5个乡镇。校车的顺利试点运行,为离校较远的学生上下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助学惠民行动有力推进。一年来,共发放各类政府助学金、学费减免、生活费补助1944余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161万元,累计资助学生23779人次。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退学。

二、20xx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研科研工作。开展“送教送研”和“结对帮扶”活动,实施送课下乡和城乡教师学科联片教研,通过同课异构、名师示范、互动交流、换位学习、骨干送教、跟班学习等形式,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推动全县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突出“晒课”、“赛课”,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着力构建有效课堂。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暨实验项目实施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实验项目实施。积极引导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推进“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素质为重”的课堂教学改革,引领学校和教师打造“高效课堂”、“育人课堂”,积极探索“深度学习”教学改进策略。

3、狠抓学校规范管理。以特色办学为导向,科学合理确定办学定位,研究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评选标准,积极鼓励学校创建特色,提升“一校一品”建设水平,引导学校在规范化、精致化管理基础上出亮点,创特色,打造品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严查教辅资料选用情况,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升级改造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水平。

(二)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源配置。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合理动态核算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新教师。积极吸收和鼓励优秀师范生到农村任教,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加大对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逐步改善我县教育人才队伍结构,引领和带动我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通过城镇教师支教交流、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等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

2、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师德教育融入入职培训、职后培训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营造以德育师的制度环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和专业水平;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引导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以自我发展为导向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加强培训课程建设,丰富和发挥培训平台的功效。

3、进一步加快名师工作室建设。抓好名师工作室认定、管理与考评,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骨干教师团队,健全骨干教师引领、辐射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和参与教育教学创新。依托现有“名师工作室”,加强特色教师的发现和培养,研究名师素养结构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名师课堂、网上交流、集中研修、送教下乡、送研下乡等形式,带动全县教师共同成长,通过3到5年的特色化培养,努力造就一支名师名校长团队。

(三)全速推进学校工程建设

1、大力解决大班额问题。认真研究和利用好上级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加快西城第四实验中学、第六实验小学和东城第三实验中学、第五实验小学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加快“全面改薄工作”进度。投资9475万元,新建校舍3.8万平方米,并完成部分学校围墙、护坡等配套工程建设;修建运动场地28万平方米;完成全部义务教育学校第二批空调安装工作。

3、加快幼儿园建设。20xx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处,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办园条件。

同时,加快沂新中学改扩建工程建设,20xx年秋季开学时投入使用;加快机电工程学校建设,确保20xx年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

(四)协调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1、扎实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大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园所建设和内涵提升同步发展。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和家园共建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幼儿入园人数,确保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做好无证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落实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做好我县承担的某某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两项任务,即扩大普惠性资源与健全学前教育教研制度。

2、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做好中小学的招生工作,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招生办法,实行城区学校网上平台报名,确保区域内适龄儿童免试划片入学。继续实行控辍保学责任制,加大对控辍保学的考核力度,保持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全部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巩固率初中达到99.5%以上,小学达到100%。

3、促进高中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内涵式发展的力度。以高考改革为契机,大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紧盯“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发展目标不放松,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在落实力上作文章,全力创特色、创名校、树品牌。

4、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联动、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构建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某某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好职业学校春季招生工作。加大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力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五)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1、切实加强法治教育。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律知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将学校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相融合。加强领导干部和教师学法工作,推进法治校园文化建设。抓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全面布置和重点培养一批县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2、切实保障校园安全。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完善学校消防、食品、交通、治安防范等各类应急预案。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优化安全防范教育、强化安全培训、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构建多方参与的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消防设施、食堂、楼道、溺水等重点环节管理,深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县级“平安和谐校园”水准,培育2—3处高质量的市级“平安和谐校园”。

3、切实抓好校车安全。进一步完善校车服务方案,加强对校车服务公司的运营监督,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明查暗访,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做好校车需求情况调查摸底,逐步解决学生上下学乘车需求,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获得方便、可靠的校车服务。

有关教体局团委事迹范文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秋风送爽,又是一度菊花飘香,第31个教师节即将来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今天隆重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我代表xx区教体局向全体同学致以新学年的美好祝愿!向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20xx级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xx区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一学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一流的育人环境、同类学校骄人的教学成绩为学子们提供了优质教育服务,受到了社会好评,在此我向付出辛勤汗水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同学们,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家长和老师们饱含着对你们健康成长的深切期盼。同学们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珍惜美好年华,坚持修品行和学知识并重,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身心健康、成绩优秀、素质优良的文明初中生,为将来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老师们恪尽职守、热情服务、精心育人。广大教师要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自觉加强学习培训和专业研修,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改进教学方法,扎实落实教学常规,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更多更好的人才迈出中大门。

老师们、同学们!新学期、新希望、新目标、新挑战,你们要展示出新面貌、新成绩。我衷心希望师生们勇于开拓,勤奋工作,为把x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共同奋斗!最后,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有关教体局团委事迹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今天这个美好的日子,我们召开xx中学五十年校庆大会,这是教育的大事,更是xx人民的大喜事!在此,我谨代表教体局,向莅临庆典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乡贤达士、历届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最诚挚、最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教育和xx中学发展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十年来,学子勇于面对生活的艰难、地理的偏远,勤奋苦学,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已成为我县教育系统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鞭策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奋发有为;五十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形成了清晰的办学思路、科学的管理模式,鲜明的办学特色,涌现出一大批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优秀人民教师,也影响和培养出很多如在座诸位一样的成功人士。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们将矢志不移地坚持“从严管教,从优待教”的思想,进一步激发教育发展的志气,鼓舞教育发展的士气,夯实教育发展的底气,提升教育发展的灵气,凝聚教育发展的人气,营造帮扶教育的风气,树立教育发展的正气。

希望xx中学以本次校庆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办学经验,紧紧围绕“教书育人”这一工作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质量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巩固教育成果,为全县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同学们,珍惜美好年华,树立远大理想,在学习中加强修养,在求索中锻炼品格,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实现服务家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理想。 期望广大乡贤达士、校友一如既往关注xx中学的发展,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进一步宏扬捐资助学精神,为我县教育事业的振兴、为xx中学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春风化雨诲人不倦,润物无声传承文明”。我相信,xx人将用勤勉与智慧,不断谱写壮丽的教育新篇章。

最后,祝xx中学五十十华诞庆典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乡贤达士、各位校友和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

有关教体局团委事迹范文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教育发展优先研究、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投入优先安排”,全市教育工作者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大赶考”目标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均衡发展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突出基础教育“补短板”,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市教育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有力推动了安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重投入、强保障,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一是建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出台了《中共安宁市委安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打造教育强市十条意见》,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提高教育决策执行力。二是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近三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24.28亿元、年均增长13.3%,教育支出高于其他民生项目支出。2017年起,在保持教育经费投入不减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000万元用于教育软实力的提升。三是改善办学条件。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84917.86万元,新建温泉小学、一六街小学、安宁中学太平学校、安宁实验石江学校。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投入15430.59万元,改扩建安宁市第三幼儿园和新建5个街道幼儿园。投入资金3032.73万元,改造安宁中学地下管网、安宁市昆钢一中校舍外立面维修、青龙学校食堂外侧边坡安全隐患治理。2018年陆续启动宁湖小学、连然小学、安宁职业高级中学、安宁一小和安宁一中三期项目改扩建工程。2018年开展全市中小幼各级学校防震减灾工作,拆除不安全校舍24642平方米,加固改建校舍16256平方米。四是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蔚然成风,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企业以助教为荣、民以崇教为乐”的大好局面。

1.提质量、扩资源,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构建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改扩建安宁市第三幼儿园,在8个街道办事处新建了公办幼儿园,实现每个街道办事处都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启动“一村一幼”,新建9所幼儿园,实现幼儿园覆盖行政村。到2019年底,全市幼儿园63所,在园幼儿数为11987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2所,公办园就读幼儿4321人。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87%上升至2019年的99.74%,缓解了“入公办园难”的问题;二是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截至2019年底,小学、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102.3%、111.22%。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100.28%、90.11%。小学阶段在国家、省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各项数据指标在昆明市14个县(市、区)排位靠前;初中学段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保持较好的竞争优势,2016—2019年平均得分率分别为71.51%、72.48%、73%和74.5%。三是推动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多元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录取率从2016年的49%上升至2019年的61.7%。高考一本率2016年25.44%、2017年27.57%、2018年26.59%、2019年23.75%,平均都在23%以上;600分以上人数逐年增加,从2016年的85人上升到2019年的17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12%。四是加快发展中职教育。巩固和发挥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国家级重点示范职高”“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的优势,办学水平与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五是持续加大教育公平推进力度。完善助学制度,进一步扩大助学覆盖范围,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推进随迁子女参加中考、高考等升学政策的实施和改革。2019年,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84.77%。

2.深改革、强配置,实现教育事业发展新突破

一是实施“三名”工程。安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名师”“名长”培优选拔工作,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市教育体育局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积极推动教师梯队建设,优秀教师的评选、培养和激励机制逐步完善,着力培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不断加大名师和名师工作室创建,持续夯实名师及名师工作室建设。全市共有昆明市名校长3人、昆明市教学名师11人,安宁市名校长6人、安宁市名师30人,共计50人;云南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3人,昆明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2人,安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02人,共计937人;昆明市教坛新秀140人;名师工作室9个(主持人9人、成员78人、学员175人)。罗晓玲、王俪运两位教师入选昆明市首届“春城计划”教学名师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何明校长入选昆明市第四届名校长基地主持人,实现了安宁市在这两个项目中的“零突破”。成功推荐“首批春城计划”教学名师工作室学员18名、“昆明市第五届教学名师”工作室学员18人、“昆明市第四届名校长基地”学员19人。安宁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占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数的25%。在安宁太平片区引进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举办川师大附中昆明实验学校安宁分校,引进举办安宁万辉康桥学校,安宁中学签约入驻融创雁来湖小镇。

二是广纳英才,提升教师队伍质量。2019年从省内迪庆州、曲靖市陆良县、昭通市镇雄县以及晋宁区、嵩明县引进名师5人;此外,从全国引进研究生4人,从昆明市以外选调优秀教师23人。

三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了“安宁市教育城域网升级扩容项目”“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设备升级提升项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光纤接入率达到100%,全市中小学生机比分别为小学10∶1,初中8∶1,高中5︰1;实现了“校校有网络”“班班通数据”。

四是组建成立了安宁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构建教科研师训一体化机制。2018年,撤销安宁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安宁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安宁市教育人才分中心等机构,以全员参与公开竞争上岗的方式组建成立了安宁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以新思想、新机构、新动力、新要求,改革创新构建教研、科研和教师培训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建设培训楼、活动场地等,并配置相应先进的设施设备,为安宁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和教师培训等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3.查均衡、突调整,完善校点空间布局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安宁市“十三五”期间努力建设的方向和要求,为安宁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坚持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中心化、初中教育城镇化和高中教育城市化的原则,完善学校布局布点调整和建设。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别对全市连然街道办事处,安宁市东、西、南、北等地结合实际需要作出科学判断和规划调整,新建成小学(幼儿园)22所,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所。实施校(园)点布局调整和建设,促进安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4.谋发展、勇创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不竭的动力。在“十三五”期间,安宁市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主线和抓手,全面深入开展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教师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方面的重大改革,从而促进安宁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5.查源头、抓治理,保证校园安全

“十三五”期间,安宁市教育体育局及各学校幼儿园和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认真贯彻《云南省教育厅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建立了安宁市人民政府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安宁市教育体育局分级管理机制和网格化监管体系。在加强学校“三防”等安全基础能力建设、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降低安全事故率。深化安全教育演练,在增强学生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进行主动、系统防范及教育。强化平安校园建设,共创建并成为云南省级“平安校园”10所、昆明市级“平安校园”5所、安宁市级“平安校园”28所。

6.打基础、强机制,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是学校体育全面加强。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注重运动技能学习,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实践练习,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水平。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跟《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认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2019年安宁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为96.87%,超过全国平均合格率(91.91%)4.96个百分点。二是群众体育势头良好。以品牌赛事为引领,打造健身活动名片,每年开展100人次以上的健身活动12次。全民健身场馆、设施建设纳入了各级政府的“惠民工程”,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设施便捷、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初具规模,“市、街道、社区、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三是竞技体育上台阶。“十三五”期间,安宁市运动员在昆明市“全运会”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人、第二名3人。向省、市各输送了10名、50名运动员。培养裁判员400名。四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加大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力度,全市已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人,较2015年增加600人,市内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名,形成了一支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队伍。五是全民健身活动机制逐步健全。全市共有体育社团15个,体育俱乐部5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人;建有1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国民体质测定”抽样调查中,达到合格以上的人数达92.7%,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0.8%。

一是教育党建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出台扩容提质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吹响了建设中国西部县域教育强市的号角。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开展教育系统“正风肃纪清风行动”,建立中小学党建督导常态机制,抓强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意识形态教育作为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和中心任务,教育系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改善、和谐稳定得到有力保障。

二是教育布局更优化。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学年内建成了宁湖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启动了安宁市第一小学、安宁市连然小学、安宁一中改扩建工程,启动了安宁中学太平学校小学部、安宁市第四幼儿园、青龙街道幼儿园和9个村级幼儿园建设项目;组织开展了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按照“一园一策”原则,对规划不到位、建设不到位、移交不到位的幼儿园进行了清理整治。出台了《安宁市教育设施布局布点规划(2018—2035)》《安宁市落实昆明市新建扩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建立了项目配套教育设施预审机制,教育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就学需求更加匹配。

三是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见成效。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十二年一体”、集团化办学和“名校办民校”的办学体制改革,学校内涵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稳步推进“研训一体化”教研师训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建立“蹲点、跑线、顾面”的教科研服务机制,全面实施“教育软实力提升”项目,教科研对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成效显著,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评定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县级教研机构”,教育科研成效在云南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是“三名工程”建设有突破。持续实施名校培育工程,与北京博雅闻道等专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引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北京朝阳区、北京东城区等教育发达地区优质资源,与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曲靖一中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助推安宁教育高位发展。实施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采取“菜单式”培训方式,线上线下结合,依托名校长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组织常态化的“实作性”教师技能培训。出台“银龄讲学三年行动计划”,设立“教育人才引进基金”,创新引进人才管理机制,吸引全国优秀教师向安宁聚集,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当前,培育出昆明市名校长3人、昆明市教学名师11人、安宁市名校长8人、安宁市名师73人、云南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3人、昆明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2人、安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02人、昆明市教坛新秀140人,建成昆明市名校长基地1个、安宁市名校长工作室4个、云南省名师工作室1个、昆明市名师工作室2个、安宁市名师工作室29个。

五是五育并举迈出新步伐。实施中小幼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率、创建文明城市参与率为100%,选树了一批“新时代好少年”典型。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精准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打造“低负担高效能”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建立学习共同体,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加强科学教育、实验教学、创客教学,广泛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改进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纠偏“以分数论英雄”的片面教育质量观,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出口与入口相对照、分类差别化”考核机制,各层次学校自主谋划、主动发展,全市各学段智育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培训,建成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7所,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和广大市民的认可,在全省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教育体育融合机制初步建立,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学校考核评价指标,学生体质和视力监测覆盖率达100%;开齐开足体育课,深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建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2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1所、云南省体育特色学校10所;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教育机制,坚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开展高雅艺术和戏曲进校园活动12次,开展中小学艺术教育评估1次、组织学生艺术作品展演活动3项。推进学生艺术社团和艺术兴趣活动常态化,覆盖率达100%。全面推进小学三点半课后服务活动,覆盖率达100%。采取“家校共育”、借力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等方式,启动学校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不同主题的劳动与实践教育活动,形成了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六是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以“大赶考”目标为导向,建立了“抓常规、保质量,抓科研、上水平,抓手段、促特色”教学管理指导机制,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达98.56%,毛入园率达到102.28%,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达8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5%,普高升学率达70%;2020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2名考生(文科)进入全省前50名,4名考生进入全省前100名;600分以上考生192人,较2019年增加19人,增长10.98%;一本上线576人,较2019年增加110人,较2019年增长23.6%;一本率30.76%,较2019年增长4.3个百分点;本科上线1478人,较2019年增加244人,较2019年增长19.77%;本科率67.99%,较2019年增长5.67个百分点。2020年中考总分平均分435.67分,较2019年提高12.48分;总分及格率82.52%,较2019年提高4.23个百分点;全科及格率39.93%,较2019年提高2.74个百分点;总分优良率36.89%,较2019年提高5.17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安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十四五”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教育体育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优质的教育体育资源的需要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需要系统破解。

1.学位供给不平衡,优质学位缺口大

2016年以来,安宁市城镇化进程加速,新区建设加快,城区流入人口增加,面积扩大与人口集聚,给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与质量提升带来巨大压力,教育负载量加大,资源供给紧张。同时,随着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规模结构的改变,经济欠发达街道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优质学位供给日趋紧张。

2.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不高

学前教育存在“五大短板”:全市公办幼儿园数仅占总量的19%,公办园幼儿数占幼儿总数的36%,且主要集中在城区,招生压力较大;部分民办幼儿园设施落后,卫生消防存在隐患,自有校舍少,保教质量低;省级等级园比例低,且大部分经济欠发达街道幼儿园尚未创等级;民办幼儿园师资存在学历低、培训率低、持证率低的“三低”现象;园网布局不配套与布点重叠问题突出。

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城区“大班额”现象突出,小学教学资源明显不足。2019年,全市小学56-60人的大班额32个,61-65人的大班额2个;超设计规模学校较多,安全隐患较大。全市教育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仅为4.03平方米(最高禄劝14.54平方米),生均藏书11.12册(最高禄劝34.73册),均为昆明市最低。许多学校的音乐功能室、体育功能室、美术功能室、卫生保健功能室、综合实践功能室及科技活动功能室面积均不达标。经济欠发达街道学校生源普遍不足,学校资源闲置较多。全市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与昆明市先进县(区)相比差距较大。

4.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发展不足

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较小,2019年,全市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6339名,班级数135个。普通高中教学设施老化,优质高中数量较少,优质资源建设与配置明显滞后;中职学校部分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与安宁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西线经济走廊、滇中最美绿城、中国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标兵”所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较少甚至空缺;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在课程互选、资源互通、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互通机制等方面还需不断探索。

5.特殊教育体系空缺

按照《昆明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中提出“各地要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人口超过30万,没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县(市、区)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安宁市人口已经超过30万,但没有设置特殊教育学校。2019年底安宁市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总计122名,其中随班就读108人(寄宿生17人),送教上门14人。一定程度上,不能较好满足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且给常规学校教学和安全带来一定压力。

6.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一是教师编制紧缺,用人体制不灵活,对优秀教师的引入、培养、管理使用(拴心留人机制)和对不适应教育教学的教师退出机制不畅,导致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矛盾、实质性缺员情况突出。截止2019年底,安宁市公办学校应有编制2923个,实有编制2870个,缺编53个;在岗人员中,患重大疾病不能上课的30人,产假或保胎假的66人。据统计,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共有238人达到退休年龄,教学人员非常紧缺。二是经济欠发达街道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平均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更缺乏市内知名优秀教师,影响市域内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是教师资源在区域、校际、学科之间的配置不均衡,影响市域内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7.体育发展水平与群众生活需要仍存在矛盾

义务教育阶段生均体育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仅为52.5%。公益性体育场馆建设配置还存在短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0.2平方米,与国家标准有一定距离;经济欠发达街道缺乏健身设备及场地,市内社区健身场地面积小、健身设备不完备、健身器材老化。群众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扎根于基层群众的体育赛事。健身组织机构缺失,街道、社区等各级部门缺乏健身组织机构。

(一)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

1.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安宁市深厚的德育素材,积极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挫折教育、团队教育、养成教育、审美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应急教育及节日教育等“十五大德育主题”课程建设,以多角度、连续性的活动作为载体,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开展德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加强立德树人的广度和深度,努力让每一种教育行动都成为学生发展的精神引擎和动力源泉,充分激发学生“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的成才豪情。以德扬善、涵养学生精神风貌。到2025年,树立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德育示范学校(园),打造一批优秀德育特色项目。

2.加强思想政治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严格按要求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选树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典型,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打造一批优秀思政示范课;到2025年,培养一批思政课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

3.提升智育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树立和把握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质量观,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准导学。把立德树人融入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各环节,倡导合作学习,打造“成长共同体”;建立“个性化档案”,关注成长过程;推进深度学习,实施“留白式”教学。开展steam项目教育,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各类项目式学习,学会创新创造,提升思维品质。以智启真,奠定学生扎实基础。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医疗、卫生和社区的联动联防机制。以安宁市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站为中心,推进“学校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服务平台和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建设,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示范学校,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到2025年,把安宁市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站建设成为西南一流、全国知名的县级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机构;实现全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100%,所需设施设备100%达标,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10所。

5.加强卫生与健康教育。要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几

次疫情防控的经验和教训,盯紧“重点人物、重点场所和重点物质”,发动师生积极参加联防联控,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管理。积极开展生命教育、艾滋病预防及结核病防治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做好学校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防控工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坚持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开展预防学生近视专项行动,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6.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丰富体育课程,切实保证体育课质量和体育锻炼时间,合理利用现有运动场地,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和体育社团活动,丰富学校体育生活。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1小时,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3项运动技能。把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等情况纳入学校办学的综合考核指标,进行常规性的量化考核,确保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强学生健康体魄。

7.加强艺术教育。严格落实音乐、美术和书法等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突出“小学科有大作为”,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养心悦目的活动与课程为载体,推进美育生活化、实践化。培育学生体悟生活美、旋律美、声韵美、形象美、情感美、文化美和科学美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逐步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以美塑心,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8.加强劳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开设研究性学习、校内外实践、研学实践和志愿服务等课程,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2课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的教育和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加大劳动技能的训练,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植树造林等集体劳动。以劳立行,锤炼学生坚毅品格。

(二)挖掘潜力,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政府主导,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一村一幼”“一乡两公办”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50%以上。加大等级园创建力度,鼓励示范幼儿园通过名园办分园、名园加民园、集团化办园、委托办园和跨区域合作办园等办园模式改革,快速、稳步增加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加强幼儿园师资配备,按标准补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进一步加大示范园建设力度;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持科学保教,消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进一步提升保教质量;鼓励有条件的示范幼儿园探索和试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尽快实现每年向本区2—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免费早教指导服务。到2025年,全市幼儿园师生比达1∶6左右,省市示范幼儿园占城镇幼儿园总数比例达到70%以上,创建省一级示范幼儿园3所。

(三)同心协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质发展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教督办〔2018〕10号)等精神和要求,并根据安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制订实施《安宁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确保2022年安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优质标准。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市政府在依法依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履职职责;在人、财、物配置上,加大对薄弱学校和经济欠发达街道学校在资源配置、校舍改扩建等方面的倾斜力度,补齐教育短板;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在校舍场地、仪器设备、图书和音体美等方面设施设备达标的创建工作;持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试点优质中学设立附属小学,做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全面消除大班额;落实控辍保学闭环管理机制,实施“双线十人制”和“动态归零督查制”,落实控辍保学责任;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促进全市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建立完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强化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科学发展模式。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着更高水平推进,实现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四)勇于创新,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元发展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为根本,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组织管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立足学校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探索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特色教科研、特色学科、特色管理的特色学校发展之路。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提档升级。加大普通高中建设,优化普通高中办学资源配置。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保障,加快高中学校基础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元发展,引导学校明确特色定位,注重内涵发展,彰显课程特色,形成具有独特性的整体风格和出色育人成效的课程体系,促进多元发展。到2025年,新办、改扩建普通高中2所,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000个;普通高中资源配置满足高考综合改革新要求,市属公办普通高中100%完成达标建设,创建省一级普通高中4所;建设培育特色高中3所,实现高考各项考核指标在2020年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0%。

(五)因地制宜,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

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一是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新校园,完善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结合安宁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西线经济走廊、滇中最美绿城、中国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标兵”需要,健全德技兼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合理设置专业,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专业设置与安宁市特色优势产业的紧密结合。二是完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互通机制,实施综合高中试点,推动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类形式的成人教育,完成高中阶段教育。三是充分利用好高职院校的优势资源,协调推进职教园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安宁地方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开展普高与高职院校融合贯通改革试点工作,提高职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职业素养,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四是支持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深入推进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学院等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教育。到2025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升高等职业院校的比例达到70%以上;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改革;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推动职业教育多元化、集团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

(六)面向全体,建立和完善服务全民的公平教育体系

制订实施《安宁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相衔接的残疾人教育体系。新建一所办学规模为i类6个班的特殊教育学校,依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设施设备配备标准足额配齐教师和设施设备;推进资源教室建设,加快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以两头延伸为方向的特殊教育体系;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送教上门新机制;推广个别化教育,强化随班就读管理和资源支持保障。到2025年,完成安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为特殊少年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全市三类残疾(视残、听残、智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协调发展机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引导职业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家庭、社区教育,培育多元办学主体,为社区居民提供特色化的学习资源。开设宽领域、多层次、有质量和便捷化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社区教育品牌学习地图,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进一步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断改善老年教育办学条件,努力提高老年教育覆盖面。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统筹区域内各类学习资源,推进学习资源的社会化。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对外开放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教育场所,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积极开展情景学习、体验学习、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

(七)规范提质,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大力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启动民办教育学校分类登记改革,落实好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差别化扶持政策,科学分类管理,遏制过度逐利行为。建立健全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和办学水平的考核制度,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查和治理工作,加大对违规办学和非法办学的打击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列入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人员(机构)联合惩戒办法。充分发挥民办教育联席会议、综合(联合)执法、网格化监管作用,推动民办教育规范提质发展。

(八)完善体系,全力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五个结合”机制建设(即体育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文化建设及民族文化保护相结合,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与房地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促进体育消费,培养终身运动习惯。积极倡导城市街道社区“15分钟健身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训新增三级以上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0名,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以上。开展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带动16万人次参与全民健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6%以上。开展国民体质健康监测,监测样本不少于3000人。

2.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行政村健身设施工程提档升级,做好老旧器材维护更新与管理,不断改善城乡全民健身设施条件。实施99个行政村体育设施建设,新增45条全民健身路径、25个晨晚练点和3个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场地面积扩容65万平方米,在街道、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加快校园运动场、足球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升级体育场馆,力争建设一个能申办国家、省、市相关比赛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达2.2平方米以上。鼓励体育场馆对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学校在节假日向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运动场地;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推进二维码身份验证方式,使开放更安全、便利与高效。

3.加强学校体育。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和课外锻炼。推进教体融合发展,督促各级各类学校足时足量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丰富课间操、大课间活动及课外锻炼活动;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以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柔道、自行车、射箭、航模和游泳等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运动项目进校园活动;推进“一校一品”建设,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具有实效性,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发挥好体育的育人功能;加大校园足球推广力度,抓好抓实学校足球队(社团)训练、班级联赛活动。开展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到2025年,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合格率分别达95%以上、94%以上、92%以上和85%以上,优良率分别达30%以上、30%以上、15%以上和10%以上;每位学生掌握1-3项体育运动技能。

4.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制订实施安宁市群众体育的“实施方案或意见”,建成系统化、有组织的群众体育。以各种体育协会为骨干,街道为补充,社区为落点,形成一个每年从1月至12月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季节,切合实际的常态化、品牌化和联动性的群众体育体系。构建一协会一引领、一街道一品牌和一村社一特色的系统组织,并逐步发展成为民族体育、竞技体育的骨干。每年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或赛事,100人以上体育活动不少于3次,500人以上的体育活动不少于1次。到2025年,群众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46%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2%以上。

5.积极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构建“教体融合”机制,进一步强化优势项目,提升弱势项目,补齐空白项目,以备战各级体育赛事取得最好成绩为目标,精心打造安宁体育竞技形象。积极组织团队参加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争创优异成绩。以精品赛事为龙头,打造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以品牌优势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形成安宁特色体育产业体系。

(九)增强动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完善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和师德诚信档案;开展“立德树人,做‘四有’好教师”“爱与责任”体验感悟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学校制定师德师风行为负面清单,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五位一体”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在教师聘用、职务(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和评先树优等工作中,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开展推荐评选各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活动,选树和宣传优秀师德典范,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大力营造尊师重教、尊师敬教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抓实教师引、培、管、育工作;严格编制和教师管理,加强职称评聘和聘后管理;全面推行教师“县管校用”、岗编适度分离和学区内走教支教等制度,盘活现有师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完善银龄计划,充分发掘利用现有资源;严格教师考核制度,建立待培训、待上岗机制。三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师继续教育与研训模式,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提升需求,强化实践性培训,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完善校本研修制度,采取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开示范课、名师教育思想研讨会或专题研讨会、网络研修、省内外专家指导和挂职研修等方式,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建立市、街道和学校三级“分级评选、统一管理”的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机制。“十四五”期末,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学校覆盖率和学科覆盖率均保持100%。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通过导师带教、课题研究和异地培训等方式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促进骨干教师在校际间、学区间的均衡。四是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实行校长任期制,建立体现学校特点的校长考核评价制度,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定期开展校长办学绩效评估,完善优胜劣汰机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实施“把优秀教师培养成为中共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为中层干部、把优秀中层干部培养成为校级后备干部”的“三培养”计划。五是加快人才引进和培育。推进实施“三名”工程,引进和培育有影响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新建市名师工作室30个,培养市级名师100名,市级名校长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100名,市级教坛新秀100名。六是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建设。统筹中小学教师资源,确保配足配强体育教师;鼓励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具有体育特长的志愿者兼任体育教师;按照人均每年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落实体育教师及体育教研员的工作服装经费;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和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提升体育教师职业荣誉感。七是加大关心关爱力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列出减负清单,纳入教育督导检查内容。

(十)与时俱进,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加快信息化中心校建设以及其他学校的智慧课堂的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构筑教育信息化支撑体系。加大新建学校教育装备配备力度,有序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推进创新实验室、录播教室和智慧教室等专用教室建设。强化实验室、图书室及其他功能室的管理与使用,提高装备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市域内所有教办学校达到省教育装备标准。加强“共享课堂”应用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用。继续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举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和比赛活动,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促进师生信息素养提升。

(十一)解放思想,加大教育开放力度

按照“政府引导、规范提升、搭建平台、完善政策”的方式,鼓励市内各类学校与国内外学校建立经常性教育教学交流关系,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办学模式和标准,丰富对外交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招生考试、课程建设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市内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或合作举办国际班,加快国际化学校(国际部)规划建设,到2025年,至少建成1所国际化学校(国际部),国际化学校(国际部)就读学生人数达到50人。增强安宁教育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留学人数逐年递增。鼓励学校开展海外研学、游学项目(冬、夏令营),丰富学生学习经历。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重要国际文体赛事,展示安宁学生的才艺与风采。支持中小学幼儿园接受外国学生就读,简化审批程序,推动随班就读的外国学生人数逐年递增。

(十二)激发活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育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把安宁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建成全市教育体育决策和软实力提升的咨询服务中心、课程实施与质量监测评估中心、课程教学研究指导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切实发挥为安宁市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造血”功能。以课程改革理念为引领,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惠及各校,让全区域教育享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使学校师生得到长足发展。完善考核激励、培养培训长效机制,提升教研员专业素质及研究、指导和服务水平。坚持以解决教育教学重、难、热点问题为导向,通过送教到校、片区研修、项目研究和小课题研究等研修活动,在加大学校、师生参与教研的范围和力度的同时,致力于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以共同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愿景引发教师教学研究的内驱力,不断培养本土专家人才。加强区域教育体育发展热点、难点、焦点和政策策略研究和对国内外、市内外教育体育发展的比较分析,切实进行教育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推出一批教育体育教学研究成果,引领安宁市广大教师积极探究教育体育教学实践新问题,最大限度促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和教体融合发展。

(十三)齐抓共管,强化教育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构建中小幼安全教育与防治一体化体系。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做好人防、物防和技防工作。在防溺水、防暴恐、防欺凌、防性侵和防宗教渗透等预防工作上狠下功夫,竭尽所能,力争把各类隐患、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依法打击涉校、涉生等侵权行为,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校和谐安宁。

(十四)深化改革,推动教育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改善内部治理结构与健全规章制度,引导学校根据章程自主规范办学行为;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理事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等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多元民主共治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2.推进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重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管办评”分离,推行校级领导班子及成员“任期+年度”目标考核管理,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宏观引领和助推服务,加快实现学校由“社会形态的管理”向“职业形态的管理”转变,由“常规管理”向“文化育人兴教”转变,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体系统法治建设。健全依法行政机制。落实依法治教,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规定,健全公众参与教育体育重大决策程序,加强教育体育行政执法,提高教体系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扎实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全市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管理,开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多载体多形式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

4.推进集团化办学。出台深化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政策,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以优质学校(园)为龙头,培养和建立一批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各学段的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团队,发挥带头引领、示范指导的群体优势,促进集团内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级跃升、共同发展和优质均衡目标的如期实现。开展试行委托管理,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合作办学,促使优质学校迅速扩大办学规模,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5.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积极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强化非选拔性科目的量化考核,强化综合素质评价。贯彻落实云南省《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落实初中课程标准。

6.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加强责任督学队伍建设,深化挂牌督导工作。结合教育治理的重点、难点开展专项督导,及时跟踪、监测、提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和基础教育生态指数,促进有效整改、全面提升。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办学(园)行为日常监管和工程项目等的督查督办。

7.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落实《昆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施意见》,构建学校育人质量评价数据库。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区域研讨活动,完善学校育人质量测、评、改机制,强化过程评价、反馈和结果运用。

8.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对新高考育人方式、学生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指导,重点推广“高效课堂”模式,改变学生“勤”于听课、疏于动手和懒于动脑的被动学习方式,打造让学生动起来的“高效课堂”。完善教研方式,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重要环节的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促进特色课程的构建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中小学校(园))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优化教学方式,把握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和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创新实验教学方式,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9.完善推动教育体育改革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安宁市教育体育改革科学决策、研究咨询、分工落实、实施反馈、督查督办和总结推广的改革工作链条,充分发挥安宁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职能,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在教育体育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审议安宁教育体育发展战略、重大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教育体育工作重大问题等,突出其对安宁教育体育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作用。

牢固树立“富民必先强教”的思想,全力以赴,真抓实干,认真解决好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对于教育,我们必须着眼国计,着眼民生,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力以赴地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切实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要着力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着力破解学前教育短板,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切实抓好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紧紧围绕我市特色产业,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科学灵活的设置相关专业,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不断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类学校要坚持“质量立校”的方针,大胆创新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着力抓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推进教研、教改步伐,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是营造氛围,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积极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千方百计地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浓厚氛围。

(一)“十三五”期间和2020年工作亮点

安宁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安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体育事业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着眼于教育内涵建设,大胆突破瓶颈和障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紧紧围绕强化教育保障、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三大主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体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品牌赛事为引领,打造健身运动名片,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基

本形成。2016年12月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荣誉称号,2017年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2019年3月荣获“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市”荣誉称号,为安宁市“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四五期间和2021年重点开展工作

2021年计划开展工程项目:

1.学前教育“补短板”:计划提升改造安宁市第一、安宁市第二幼儿园、安宁市第三幼儿园、青龙街道幼儿园和温泉街道幼儿园。更新幼儿园外立面和改造室外运动场地。

2.安宁市中高考考点城市智慧直供双电源保障工程项目:全市13所初中学校和教体局中高考指挥中心,共14个点的电源改造为不同变电站(或配电所)直供电源,新建部分配电房、电缆沟、增加配电柜和变压器扩容。

3.安宁市数字化智慧教育建设工程项目:计划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1套,实施计算机达标项目、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建设,建设县域教育数据中心和五大教育应用服务平台,整合现有4个主要应用系统,对现有“三通两平台”升级改造,建设新高考改革支撑业务平台9套,完善智慧平安校园建设。

4.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新建项目:新建教学楼、实训楼及食堂等工程,配套宿舍、绿化、运动场及校园道路及其它教学配套设备、办公设备等。项目建设用地120亩。新建教学楼、实训楼及食堂等工程,配套宿舍、绿化、运动场及校园道路及其它教学配套设备、办公设备等。

5.特殊学校建设项目:计划改造安宁市温泉小学现有部分校舍,举办18班培智学校。

6.安宁市第二幼儿园晋等升级项目:计划提升改造安宁市第二幼儿园,更新幼儿园外立面和改造室外运动场地、设施设备等。

7.安宁市第五幼儿园(吾悦广场配建幼儿园设施设备采购及装修项目):计划完成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室内装修,教学设备及厨房设备等采购。

8.安宁中学校园监控系统提升改造项目:更换全部数字模拟信号摄像头为高清摄像头,存储期提升到90天以上,增加摄像头数量已达到校园监控全覆盖。

9.宁湖小学配套人行天桥新建项目:该项目桥型方案主要指标为1×30米拱形桁架,主桥桥宽3.5米,净宽3米;单侧双边设置1:2人行梯道,梯道宽2.5米,净宽2.2米;桥下净空5m;下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上设置景观照明与功能照明。

2021年计划纳入十大民生实事的项目:

1.安宁市第六幼儿园重建项目(原昆钢幼教中心):列为2021年政府行投资重点项目、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是原址改扩建,占地面积15441㎡,其中:总园12885㎡、湖光分园2556㎡。建筑总面积13957.93㎡,其中:总园11750.53㎡、湖光分园2207.4㎡。含总园和湖光分园,建设规模均为18个班,共36个班,可容纳幼儿1080人。建设内容为教学楼,办公楼、食堂、户外运动场及附属设施等。计划2021年启动开工仪式并进行开工建设。

2.安宁市第五幼儿园建设项目:安宁市第五幼儿园项目是吾悦广场项目配建幼儿园,新建教学楼、幼儿厨房、室外活动场地、绿化及附属设施等。幼儿园建设计划2022年6月竣工,待竣工验收合格交付后,需按照幼儿园标准进行装修和教育设施设备(教玩具)采购,估算投资1500万元。计划2021年完成,纳入十件民生实事。

3.安宁市石江小学新建工程项目:列为2021年政府行投资重点项目、重点民生工程,新建教学楼、音体馆、报告厅等教学用房,新建食堂、学生宿舍等生活设施,建设田径运动场等附属配套设施,并配备教学仪器设备、食堂设备。规模为42班小学,容纳学生1890人。计划2021年全面完成项目的前期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