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绍兴柯桥区复工申请书如何写 个人复工申请书(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21:42:46 页码:13
绍兴柯桥区复工申请书如何写 个人复工申请书(九篇)
2023-01-10 21:42:46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绍兴柯桥区复工申请书如何写一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家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家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见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家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见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家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见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现在我们所看见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见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见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绍兴柯桥区复工申请书如何写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绍兴兰亭参观、指导。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绍兴兰亭的概况:想必大家都已知道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这是因为早在1600多年前,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1位文人雅士来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这是一种坐在曲水边饮酒赋诗的活动,在活动中王羲之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王羲之由此被尊称为了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了书法圣地,也成为历代书家朝圣之地。千百年来,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兰亭是清·康熙年间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的,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整个景区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概括起来讲兰亭有四大特色,分别是:景幽、事雅、文妙、书绝。

鹅 池

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是“鹅池”。大家可以看到池边真的有几只大白鹅,相传王羲之非常的爱鹅,爱写鹅字,还自己养鹅。在绍兴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王羲之有一次在山阴道上散步,碰到一个道士赶着一群白鹅,洁白可爱的样子,王羲之非常喜欢,于是向道士买鹅,但道士早已认出是王羲之,故意不肯卖,而让他抄一本经书作为交换,结果王羲之竟然真的抄了一本《道德经》给道士,换取白鹅高兴而归。由此可见王羲之是多么爱鹅!或许有些人会问:“王羲之为什么会爱鹅呢?”王羲之曾经是这样表述的:鹅高昂着脖子以及全身洁白的羽毛象征了一种清高和洁白无暇的高尚品格,这也是他自身品性的一种写照;同时鹅的体态很优美,特别是游水的时候,对王羲之研究书法很有帮助,他认为握笔时食指高钩如鹅头昂扬微曲,运笔时如鹅掌拨水,把全身的精力贯注到笔尖;他还从鹅游水的体态美演变到了书法的线条美,如《兰亭序》中20个“之”字的写法就是根据鹅的姿态演变来的。所以王羲之非常爱鹅。

我们再看那三角亭下的鹅池碑,这块碑我们称之为“父子碑”。相传王羲之在绍兴做官时,有一次兴致勃勃的写下一个“鹅”字,刚准备写“池”字时,皇帝的圣旨到了,王羲之不得不搁下笔出去接圣旨,而在一旁观看的王献之趁此机会提起笔补写了一个“池”字,于是父子合璧。仔细看还真的不同,“鹅”字显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却较为粗旷、豪迈奔放,父子两人的书法风格有所不同。王羲之有7个儿子,王献之最小最有成就,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我们称之为“小书圣”。相传他写“池”字时才只有8岁。一会儿我们在接下去的景点中还会了解到关于他的一些故事介绍。

兰亭碑亭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兰亭第二个景点“兰亭碑亭”,也是标志性的建筑,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不过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碑上有所残缺,这是因为在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了多块,到80年修复时中间那块却找不到了,所以是经过修补,“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留下了遗憾。因为是皇帝的字大家不敢随意加补,只能这样隐约勾出,而且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我们给这块碑取了一个名字叫“君民碑”。

讲到这,许多人可能会问“兰亭”就是指这个亭子吗?其实兰亭并非特指某个亭子,而是一个地名。据记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曾在兰渚山下种兰花,兰渚山就在兰亭景区后面,春兰的故乡就在兰亭,所以这里有着悠久的种兰历史。到了汉代这里曾设置驿亭,就是传送公文休息的驿站,这驿亭被以兰花命名取名为兰亭,并作为地名流传了下来,至今这里仍有兰亭镇、兰亭村的称呼,当然兰亭还是因王羲之故事而出名的。据统计世界各地建有7个兰亭:北京2个,中国台湾2个,日本1个,宁波1个,加上绍兴兰亭。但是想必大家都知道,绍兴兰亭才是原汁原味的,其它都是仿造兰亭。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就去看下一个景点。

曲水流觞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非常著名的景点:“曲水流觞”。大家可以看到面前有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这里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四个字。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景点,但它却包含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东晋永和九年,就是公元353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如东山再起的谢安,一代文宗孙绰等,大家围坐在曲水两边,“觞”是东晋时的一种酒杯,他们在酒杯里斟上一点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作诗,诗不成则要罚酒三觥(音:公)。“觥”是一种容酒器,一觥相当于现在半斤,当然那时是米酒。在这个曲水流觞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赋诗被罚了酒,而王羲之作了2首诗也喝了不少酒。这次活动共赋了37首诗,汇集成《兰亭集》,大家推荐主人王羲之为这本《兰亭集》写序,王羲之欣然答应下来,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其书既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气,又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势,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整篇文章气度安详,笔调潇洒,神完气足,也称之为散文史上的千古绝唱。所以兰亭成为了书法圣地。如今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中国兰亭书法节”,每年这时中外许多书法家云集兰亭参加书会,大家来此朝拜书圣,也要在这里模仿王羲之当年举行曲水流觞、饮酒赋诗

的活动,那场景可真是热闹!

流觞亭

“流觞亭”是为进行“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的,歇山屋顶、青石台基、木雕门窗、四周环廊,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清·光绪年间江夏太守李树堂题。再看旁边的这副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这是绍兴著名书法家、兰亭书法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所写,他的老师徐生翁撰文的。

走进亭,抬头还可以看到一块匾额题有5个字“曲水邀欢处”,其中“欢”字很难认,是欢乐的“欢”,繁体字草书的写法,此匾楷书与草书结合在一起较为特别。中间屏风上是一幅扇面作《流觞图》,是绍兴著名人物画家陈力农所创作,描绘出了当时王羲之他们曲水流觞的盛况,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下面的展柜里,我们可以看到“觞”的样子,它是由青瓷烧制的,旁边有两只小耳朵,所以又称“耳杯”,可以增加一点浮力并保持平衡,当然酒只能盛放少许,不能斟满,否则也是会沉的。我们再来看一下旁边的这几张展柜,里面陈列的是明·永乐年间所刻流觞图的拓片。图片共9张,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时作诗的情景:“一十一人诗两篇成,一十五人诗一篇成,一十六人诗不成饮酒三觥”。而王羲之在亭中边看着鹅边写《兰亭序》。再看这一张;把人连同所作的诗一起刻下来,而没有赋诗的当然就是被罚酒的,一一对应。大家看,最左边的这人就是王献之,他怎么罚酒了呢?因为当时他还小,身为晚辈他不敢在长辈面前赋诗,因此只有喝酒的份。最右边的这人就是“东山再起”的谢安,他赋诗两首。中间这人就是孙绰,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他也赋诗两首。

我们再看一看屏风背后的这块木匾,文章内容就是孙绰(也叫孙兴公)的《兰亭后序》全文,但这字是湘潭人杨恩澍所书,他是清·同治年间绍兴府山阴县知事,书法文笔潇洒流畅,评价较高。旁边是中国书协顾问柳倩所书的对联:“曲水绕华筵,兰亭雨露添新色;流觞成雅集,翠竹萧疏忆古人”。

御碑亭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兰亭最重要的一个景点:御碑亭。亭中的碑我们称之为祖孙碑,因为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于1693年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于1751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刻一碑,所以称为祖孙碑。这块碑已有300多年历史了,很多人不禁会问:“还是原碑吗?”回答是肯定的,“是清代原碑”。当然的确经历了很多劫难,如56年一次强台风,将清代木结构的亭子吹倒,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亭子是83年重建的。

但碑没倒,完好无损。而文革时也得以幸存,这要归功于医务工作者。当时,兰亭设立血吸虫防治所,驻扎着医疗队,那些医生们得到红卫兵要来砸碑的消息之后,想保护这块碑,于是想了一个好办法,大家连夜在碑上涂上了石灰,再用红漆在正面写上毛主席的《送瘟神》诗词,背面写上毛主席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最高指示在上面,红卫兵们当然不敢砸了,祖孙碑就这样幸存下来。

接下来,就让我们先欣赏正面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这是《兰亭序》临摹本中现存最大的一个刻本。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篇《兰亭集序》,全文共324个字,王羲之写的时候是长的28行,而康熙因为竖碑格式变成了竖的13行,这篇文章想必大家也比较熟悉,高中、大学课本和《古文观止》中都有收录,称为书文并茂,属抒情散文,文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时间:“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岁在癸丑(癸丑年)暮春之初(晚春三月上旬)”。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聚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事情是“修禊事也”(修禊是古代的一种风俗,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祭祀活动,就是曲水流觞的原始意义)。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既邀请了名士,也带来了儿侄,所以年轻年长的都来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描写当时的景色环境很美)。“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列坐曲水旁,虽然没有乐器的伴奏盛况)。“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但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足以畅叙内心深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也很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抬头看宇宙辽阔,低头看万事万物昌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所以纵览开怀,足以达到了视觉听觉的娱乐)“信可乐也”(实在是高兴啊!)到这里是文章的叙事部分,讲述了曲水流觞的情景。后半部分则为抒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之间相处,俯仰之中很快一世就过去了)从这一句就可以看出王羲之悲感人生之短,可谓乐极生悲。整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当然更主要的是书法,王羲之将他创造的妍美流畅的行书这一字体运用到这一文章中,将自己由欢乐到感伤的情感流露到书法中,同时又是在这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创作了《兰亭序》,可谓发挥的淋漓尽致、登峰造极。据说当时他是酒微醉时所写,第二天酒醒之后,多次重写,都达不到初稿的效果了。文章中有20个“之”字,7个“一”字和“以”“不”“为”虽然重复,但写法各不相同。所以兰亭序成为了王羲之的代表作,也奠定了书圣的地位,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让我们再来仔细看康熙的书法,康熙皇帝写得较为严谨,非常工整,显露出一派帝王之风,作为满人能将汉字书法写得如此之好,的确是位不简单的皇帝。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之”字,如第一行、第三行、第四行的“之”及最下面一排的3个“之”写法也是各不相同,可见康熙皇帝临写时是多么认真,当然他也

自认为写得不错才敢竖碑在这书法圣地。不过我还是要补充,有些内行人指出他也有败笔之处,有一个字没有写好,什么字呢?就是这个“一”字。全文共7个“一”,大家可以看看哪几个“一”不好,对了,倒数第三行和第六行上面的“一”字写得特别长,还有中间的这个“一”字又写得很粗,显得特别死板,因为书法上讲究“气意流动,脉络相通”也就是说字词之间要有一股气贯通,一会儿我们就可以看到王羲之的“一”字就非常灵活多变,而康熙皇帝的“一”字缺少变化,较为死板,还又长又粗,把字词之间的气也隔断了,文章布局被间断了,所以这个“一”字没写好。不过也有很多人为康熙解释:有些人说“他可能没喝酒”,有些人说:“笔画越少的字就越难写”。还是金庸先生说得好:“康熙是皇帝嘛,他一统天下,天下第一,当然这个‘一’有着帝王的霸气,又长又粗,他也就不会照着王羲之的写法了。”的确很有道理,康熙的《兰亭序》是有着一股帝王的气魄,包含在书法中,当然风格与王羲之不同,不过能写得如此之好也是非常不容易了。

绍兴柯桥区复工申请书如何写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小邵欢迎各位朋友来到我们美丽的绍兴,今天我们要游玩的景点是兰亭,

知道兰亭很多人都是因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家说对不对?其实在1600多年前,兰亭就是序多文人墨客所云游,谈诗论画的地方了,后来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兰亭更加闻名于世,甚至闻名于海外,那当然了,游兰亭,得首先知道兰亭的主人——王羲之。

今天来到兰亭.讲到王羲之,在这儿,把请允许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王羲之,他出生(303—361)年,字逸少,原籍山东琅玡人,后居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书香门第,七岁时拜书法家卫夫人为师,一直到十二岁,起先他练的是正楷,就是用正体的笔划把文字写出来,在她年纪较大时,他开始创立自己的风格,后人将他的书法称之为“如天上的浮云受惊的神龙”被尊称为“书圣“,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在公元353年,邀请当时41位有名的书法家举行了一种活动,称之为—修契,众人喝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是即兴挥毫,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这也是他书法艺术的顶峰,一直流传到今天,此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后因生病辞官,享年58岁,现葬于嵊州金庭。

各位游客大家前面看到就是我们景区的门楼了,大家把手中的票准备好,我们即将进入景区,大家看到我们比起以往变化蛮大的,目前,兰亭的总面积是30000多平方米,距离绍兴12公里,不过再过一年可能就是现代兰亭了,先兰亭在投资扩建到后来的4—5倍,资金为8600万元。

兰亭中有三宝,第一是鹅池碑,当年王羲之在任会稽内史时,曾在这写鹅池两字,不过不巧刚写了一个鹅字,由于圣旨到了,没法子皇命大于天吗,搁笔接旨,当时他的儿子王献之看父亲出去了,就提笔写了一个池字,因此此碑上的两字各有千秋,鹅字瘦长,池字肥大,由于是出自两人之手的缘故,现今称此碑为父子碑,或二王碑。第二宝是兰亭碑,据说秦始皇到这里来种过兰花,汉代呢又在这里设过驿站,所以称为兰亭,此碑有明显的破痕,因为文革的时候红卫兵的破坏,现在的兰亭碑兰字缺尾亭字缺头。

很多人看到这路都有一个疑问,就是现在科技这么好,为什么没有修不完整,原因有二:让后人明白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性,记住这一历史教训,另一个是他的两个字是康熙皇帝所写,但是现在咱们可以仔细看这两字,已有明显的痕迹上来了,这是因为有许多游人听到这两个字是康熙写的,就要去摸一下,单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这是不可以的,由于这个原因碑有被称为“君民碑”。

在此碑斜对面就是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及41位诗人举行了曲水流觞的地方了。“曲水流觞”之俗它是我国古代把除病根的一种仪式,远在秦汉、甚至更早就有了到了汉代,才确定是个节。每逢这一天平民百姓,帝王后妃都要举行这种活动后来渐渐变成了现在的临水宴饮。那么当时王羲之举行的“曲水流觞”就是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当时42位诗人在活动之后坐在水渠旁边,在上游放置酒杯,任期随流而下,杯停在谁的前面那谁就得座诗,故称之,当时众多诗人当众,11人作诗两首,15人作诗一首,其余都被罚酒,王羲之当年就是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据传,过了此活动以后,王羲之也曾想写出比这序更好的作品但一直无法超越。在流觞亭里面有一幅扇形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活动情景,1981年,三月初三,浙沪两省的27位书法家云集兰亭,建议建立“兰亭书会”82年经浙江文联批准正式成立一因此现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举办兰亭书法节,中外书法家都要来此,饮酒咏诗。情况更胜当年。

第三宝就是兰亭的镇园之宝——御碑亭,此碑正反面都有书文,正面是康熙皇帝写的《兰亭序后面是1751年,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写的一首即事诗,正面《兰亭序》28行,324字,其中最为精华的是20个之字,各有不同,每个字的笔画字型都没有相似之处,此碑完整无缺,在这里原来住着几个医师,是他们的功劳,此碑有两个皇帝的书文砸了岂不可惜,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涂成白墙。

在上面写下了毛泽东的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一面写了“毛泽东的送瘟神”词。因此得以保留完整。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在碑的一边就是王右军祠,此祠以王羲之的官衔命名的,在里面分别有廊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的临摹本,其中最像的是冯承素所临摹的神龙本,那么王羲之的真迹现在在哪儿呢?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中,当年李世民非常喜欢书法,就命令人去盗取,去世的时候下了诏书说死后要一同埋葬,所以我们现在在这看到的是临摹本.

在兰亭每年还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兰亭书法节,同时在景区附近还专门开设了书法艺术学校,假如您对书法赶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去那边参观参观,当然也可以去学习学习,各位团友,时间过得好快,很快我们的兰亭书法之行即将结束,但愿各位在这儿旅游同时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文化修养,同时小阳希望各位可以再次来我们绍兴玩,祝大家旅途愉快!

绍兴柯桥区复工申请书如何写四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台门斗

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着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一户书香人家。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穿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三余书屋”的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大堂前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座楼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小堂前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

三味书屋介绍镜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06年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

卧室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鲁迅在文章中写过屋后有个园子,院子里有许多腊梅。所以,进了书屋就会闻到一股清香。

书房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魏人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绍兴柯桥区复工申请书如何写五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书法圣地——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处兰渚山下,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览胜地。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文人墨客常来这里游览聚会。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邀请当时的文人学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来兰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觞,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此兰亭的名声倍增,成为书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园林,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现在的兰亭是清康熙年间根据明代嘉靖年间旧址重建的。1980年时又加以全面修复。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来到兰亭,不妨让我来介绍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山东琅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县(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岁。王羲之出生于书法世家,从小得到前辈书法家的指导。幼年时曾向他的姨妈,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博采众长,自辟蹊径,创造出研美流畅的新体。人们赞誉他的书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惊的神龙”。]

[各位,兰亭的第一部分是鹅池。王羲之爱好养鹅人所共知,故兰亭有鹅池一景以纪念这位大书法家。据说,山阴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于是就特地养了一群逗人喜爱的白鹅,王羲之路过,见白鹅羽毛白净,形态优美,不由得驻足不前,进而要求买鹅,道士说:“钱我不要,只要你写本《黄庭经》”。羲之欣然答应,笔走龙蛇,不过半日,经成搁笔,道士已把群鹅用笼子装好。这就是“书成换白鹅”的故事。进大门,穿过修竹小径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现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这是兰亭中有关王羲之的第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当年在绍兴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书写“鹅池”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搁笔下跪接旨。他的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大家看这两个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过鹅池三折石桥,便是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方。上刻“兰亭”二字,为清康熙皇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块碑被称为“军民碑”。动乱时期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兰亭不是一个亭子,而是一个地名,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又设过驿亭,兰亭的名城由此而来。全世界共有7个兰亭,分别在北京、宁波、中国台湾、日本等地,但真正的兰亭在我们绍兴。]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东晋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一觥相当于现在半斤。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流觞亭是纪念流觞曲水场所,是兰亭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代。亭的周围木雕长窗,外面走廊环绕,古色古香。亭内墙上挂着一副“流觞曲水图”,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王羲之等人修禊雅集的情景,有的低头沉吟,有的举杯畅饮,有的醉态毕露,令人叫绝。此图是明末清初一位画家的扇面画作,这是按原件复制的。后面的《兰亭后序》是当年孙绰所作,清同治年间山阴县知事杨恩树所书。]

[流觞亭的东面是右军祠,它的结构非常巧妙。周围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连桥。在房子里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还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书。墨池两侧的回廊壁上嵌有后人题写的石刻多方,大多是历代书家临摹《兰亭集序》的各种版本和手迹。中间的池为墨池,它的出典是“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一语。上面的亭子称“墨华亭”。两侧的回廊是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举行书艺交流的场所。1987年盛大的中日兰亭书会的书艺交流就在这里举行。

右军祠的正厅端挂着王羲之的肖像。(这是当代画家浙江美术学院宋宗元副院长的杰作)两旁的楹联是沙孟海先生所书:“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充分表达了王羲之无意仕途,悠游山水的性格。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书法家临摹的各种版本的《兰亭集序》,其中唐代冯承素的神龙本为临摹本中最真。

讲到《兰亭集序》,大家一定想目睹一下王羲之的真迹,但十分遗憾,难以如愿。当年王羲之《兰亭集序》作为王家的传家之宝,一代代往下传,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孙智永,他出家当了和尚,便把《兰亭集序》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辩才如获至宝,将它藏在梁间暗槛中。这时已是唐太宗时代,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得知《兰亭集序》在辩才的手中,便命萧翼设计谋取真迹。

萧翼扮成一个穷书生,带着二王的一些杂贴拜访辩才,同他交了朋友。二人经常饮酒赋诗,评论二王书画,在酒酣耳热之时,辩才终于透露了他藏有《兰亭集序》的真本。萧翼使辩才视他为“好友”而失去警觉,将《兰亭序集》的真迹置于桌案之上不再放回梁间暗槛。一天萧翼知道辩才外出,便潜入僧房,盗走了《兰亭集序》真迹。

萧翼偷走《兰亭集序》真迹后,来到地方官处,命令他传辩才面叩朝廷御史。辩才到后,萧翼对他说,他奉圣旨来取《兰亭集序》,现在已经到手,特唤他来告别。辩才听后,气昏在地,惊悸痛惜而死。

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迹,命人摹刻翻拓,赐给他的皇子近臣。到临终时还留下遗诏,要把《兰亭集序》作为陪葬品,埋入昭陵。从此人们就再也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但大家还是可以从各种临摹的本子上欣赏到王羲之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的。]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右军祠后面的“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双重檐,原为木结构建筑,50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重1.8万公斤,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的全文,洒脱酣畅。碑阴为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七律一首《兰亭即事》。祖孙二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国内绝无仅有,可以说是国宝。“父子碑”、“君民碑”、“祖孙碑”人称“兰亭三绝”。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去参观兰亭书法博物馆。1988年竣工的兰亭书法博物馆坐落在御碑亭的西南,占地10亩。过溪流就是书法博物馆,环境十分幽静,真像是世外桃园。博物馆是展示我国书法的悠久历史和陈列古今中外著名作品的地方,同时也可举行书艺交流。

为了满足国内外书法家表达对兰亭和王羲之的敬意,有关部门已规划在这里新建碑廊,现已有沙孟海、启功等书法大师好日本西宫市、日本天溪会先后立了碑,大家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外书法家的艺术风采。

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性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兰亭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绍兴柯桥区复工申请书如何写六

寒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游览千年古镇——安昌。

我们开车来到绍兴城,出绍兴城大约十公里到安昌,进了安昌就来到了千年古镇。我们迎着刺骨的寒风,路两旁的腊梅映入我的眼帘,它不像菊花那样阿娜多姿,没有月季那样绚丽,没有荷花那样美丽,没有牡丹那么富贵,没有米兰花那么朴素、淡雅,但是它这种“凌寒独自开”的精神令我佩服。进入大门,你瞧,那用石板铺成的路,用石板铺成的桥,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再让游人穿上古时的服装,简直分不清是现代还是过去。我们边走过瞧,不知不觉来到一家百货店门前。进去一看,里边的货物真是古色古香,看,用丝绸织的伞子,用竹子做的小人儿,用木头雕成的茶具,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走出百货店,我们又逛起街来。在安昌古镇中腊肠到处都是,你们知道腊肠的皮是用什么做的吗?它是用猪肉的小肠做的,里面灌满了猪肉后用太阳晒干而成。别看它样子难看,吃起来可香哩。

临街是一条小河,河水真是清澈,河底的水草也依稀可以看见。碧波荡漾,此时,我坐在这乌蓬小船上,抬头望望天空,天很蓝很蓝,看看水面,水很静很静。再瞧瞧街面,偶有几个游人在拍照留影,啊,一切都那么悠闲,安静。

这安昌真不愧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

安昌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三)

绍兴往西十几公里,便是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绍兴县安昌镇,安昌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石板铺砌的三里老街,店铺林立,两廊相连,行着成群的"毡帽"飘扬着社戏的曲调,座座造型各异的石桥下穿梭着乌蓬船,那水是碧绿深邃,微波不兴,仿佛陈年的老酒,荡漾着往事,弥漫着乡绪……

安昌古镇景区包括三里老街、城隍殿、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义和当台门等。古镇保存有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古老的石桥小巧精致,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酱油制作,穿梭的乌篷小船……腊月里人们忙着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构成了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古镇风情。

绍兴柯桥区复工申请书如何写七

浙江省绍兴市

20__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词: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群星璀璨的“名士之乡”,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故里。这里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酒乡、桥乡,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绍兴。其桥的数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桥。

气候特征

该市处于中、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湿润温和。“三大盆地”气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气候资源丰富,但洪涝、干旱和低温冷害等常有出现。

该市常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0.1℃,≥10℃的活动积温在5200℃以上,80%保证率为4800℃以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常年平均出现在4月上旬中期。

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后期,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下旬前期,无霜期年平均为238天。

常年降水量平均为1438.9mm,且分布不均,降水年变化呈双峰型且年际变化较大,即3-6月和9月为两个多雨季,7-8月和10月至翌年2月为两个少雨季,最多年降水与最少年相差达895.2mm;年降水日数平均为156.2天。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895.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2.5%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7.06万(20__年),其中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64万。居民大部分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太湖片方言,通行吴语上海话。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面向新世纪,绍兴市的发展目标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20__年,绍兴县实现gdp608亿元,户籍人均gdp达到1.2万美金,均为浙江各县、县级市第一。绍兴市gdp位于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之后列第四。是全国十强市,十强县双十强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全球纺织城与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心。争取到20__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__年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风土人情、名人辈出诱人而著称于世,自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绍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绍兴出名人,是、陆游、蔡元培、秋瑾、鲁迅、周恩来、竺可桢、马寅初等名人的故乡,___称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七绝两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一代文学巨擘鲁迅的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绍兴文化浓郁的地方性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随处可见鲁迅文化中的故乡情结。游览绍兴,也许就是一次鲁迅文化的怀旧之旅,站在河边,你可以看到戴着小毡帽的船夫以及戴着银项圈的玩童;迈进咸亨酒店,你可以尝尝正宗的茴香豆;回到乡间,去看一场传统的社戏……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曾经在此云门寺珍藏了几百年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最终被唐太宗派萧翼骗走(唐太宗因追慕王羲之的书法杰作,特派监察御史萧翼用计从辩才和尚谋骗取珍藏在云门寺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真迹的故事也在此发生。得知云门是缘于《兰亭序》,王羲之在山阴兰亭写就《兰亭序》为世人知晓,却少有人知道会稽云门乃《兰亭序》失却之所。唐代演义故事中有《云门失兰亭序记》一章。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绍兴柯桥区复工申请书如何写八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小邵欢迎各位朋友来到我们美丽的绍兴,今天我们要游玩的景点是兰亭,

知道兰亭很多人都是因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家说对不对?其实在1600多年前,兰亭就是序多文人墨客所云游,谈诗论画的地方了,后来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兰亭更加闻名于世,甚至闻名于海外,那当然了,游兰亭,得首先知道兰亭的主人——王羲之。

今天来到兰亭.讲到王羲之,在这儿,把请允许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王羲之,他出生(303—361)年,字逸少,原籍山东琅玡人,后居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书香门第,七岁时拜书法家卫夫人为师,一直到十二岁,起先他练的是正楷,就是用正体的笔划把文字写出来,在她年纪较大时,他开始创立自己的风格,后人将他的书法称之为“如天上的浮云受惊的神龙”被尊称为“书圣“,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在公元353年,邀请当时41位有名的书法家举行了一种活动,称之为—修契,众人喝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是即兴挥毫,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这也是他书法艺术的顶峰,一直流传到今天,此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后因生病辞官,享年58岁,现葬于嵊州金庭。

各位游客大家前面看到就是我们景区的门楼了,大家把手中的票准备好,我们即将进入景区,大家看到我们比起以往变化蛮大的,目前,兰亭的总面积是30000多平方米,距离绍兴12公里,不过再过一年可能就是现代兰亭了,先兰亭在投资扩建到后来的4—5倍,资金为8600万元。

兰亭中有三宝,第一是鹅池碑,当年王羲之在任会稽内史时,曾在这写鹅池两字,不过不巧刚写了一个鹅字,由于圣旨到了,没法子皇命大于天吗,搁笔接旨,当时他的儿子王献之看父亲出去了,就提笔写了一个池字,因此此碑上的两字各有千秋,鹅字瘦长,池字肥大,由于是出自两人之手的缘故,现今称此碑为父子碑,或二王碑。第二宝是兰亭碑,据说秦始皇到这里来种过兰花,汉代呢又在这里设过驿站,所以称为兰亭,此碑有明显的破痕,因为文革的时候红卫兵的破坏,现在的兰亭碑兰字缺尾亭字缺头。

很多人看到这路都有一个疑问,就是现在科技这么好,为什么没有修不完整,原因有二:让后人明白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性,记住这一历史教训,另一个是他的两个字是康熙皇帝所写,但是现在咱们可以仔细看这两字,已有明显的痕迹上来了,这是因为有许多游人听到这两个字是康熙写的,就要去摸一下,单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这是不可以的,由于这个原因碑有被称为“君民碑”。

在此碑斜对面就是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及41位诗人举行了曲水流觞的地方了。“曲水流觞”之俗它是我国古代把除病根的一种仪式,远在秦汉、甚至更早就有了到了汉代,才确定是个节。每逢这一天平民百姓,帝王后妃都要举行这种活动后来渐渐变成了现在的临水宴饮。那么当时王羲之举行的“曲水流觞”就是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当时42位诗人在活动之后坐在水渠旁边,在上游放置酒杯,任期随流而下,杯停在谁的前面那谁就得座诗,故称之,当时众多诗人当众,11人作诗两首,15人作诗一首,其余都被罚酒,王羲之当年就是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据传,过了此活动以后,王羲之也曾想写出比这序更好的作品但一直无法超越。在流觞亭里面有一幅扇形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活动情景,1981年,三月初三,浙沪两省的27位书法家云集兰亭,建议建立“兰亭书会”82年经浙江文联批准正式成立一因此现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举办兰亭书法节,中外书法家都要来此,饮酒咏诗。情况更胜当年。

第三宝就是兰亭的镇园之宝——御碑亭,此碑正反面都有书文,正面是康熙皇帝写的《兰亭序后面是1751年,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写的一首即事诗,正面《兰亭序》28行,324字,其中最为精华的是20个之字,各有不同,每个字的笔画字型都没有相似之处,此碑完整无缺,在这里原来住着几个医师,是他们的功劳,此碑有两个皇帝的书文砸了岂不可惜,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涂成白墙。

在上面写下了毛泽东的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一面写了“毛泽东的送瘟神”词。因此得以保留完整。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在碑的一边就是王右军祠,此祠以王羲之的官衔命名的,在里面分别有廊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的临摹本,其中最像的是冯承素所临摹的神龙本,那么王羲之的真迹现在在哪儿呢?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中,当年李世民非常喜欢书法,就命令人去盗取,去世的时候下了诏书说死后要一同埋葬,所以我们现在在这看到的是临摹本.

在兰亭每年还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兰亭书法节,同时在景区附近还专门开设了书法艺术学校,假如您对书法赶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去那边参观参观,当然也可以去学习学习,各位团友,时间过得好快,很快我们的兰亭书法之行即将结束,但愿各位在这儿旅游同时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文化修养,同时小阳希望各位可以再次来我们绍兴玩,祝大家旅途愉快!

绍兴柯桥区复工申请书如何写九

安昌可以说是绍兴最原汁原味的古镇了,沿河的三里街市还保留着质朴的生活气息,腊肠和酱油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这里几乎没有旅游团,更多的是悠闲生活的当地人,很多人说,这就是十年前的西塘。

古镇依河而建,北岸为商市,南岸是民居,水上众多石桥连接两岸的往来。古镇联票里的收费景点基本分布在河流两岸,在古镇入口的售票可以领到印刷精美的导游图。

从景区入口往里走,北岸依次是文史馆(城隍殿)、穗康钱庄、石雕馆、绍兴师爷博物馆。其中,绍兴师爷博物馆是最值得一看的,绍兴最著名的特产除了黄酒,就是师爷了,博物馆里展有师爷的历史、分类,以及生活用物和日记等等,让人对这个行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石雕馆是一个三进的老台门,收集了大量的绍兴石雕石碑,颇有趣味。沿着河的南岸,可以在中国银行旧址看国有银行的气派,规模宏大的安康寺,而安昌民俗风情馆里大量的图片和生活用品,可以一窥安昌的生活风俗。

如果只是在古镇街上走走,感受安昌的风土人情,是不需要买门票的。走在河边的廊棚下,有许多当地人摆的小摊。不同于其它商业化古镇清一色的义乌小商品,安昌人出售的小玩意更接地气,从毡帽到鞋刷、纽扣,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还有些扯白糖、箍桶、做布鞋的老手艺人,一辈子坚守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

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安昌的腊肠和酱油远近闻名,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播出后更是火遍全国。挂在河岸边竹架子上密密麻麻的腊肠也是古镇一道特有的风景,古镇上的“仁昌酱园”不仅是一景,也是安昌腊肠好吃的秘诀之一,来到这里的人总要顺手买些回去。

在安昌古镇坐最实惠的乌篷船体验水乡生活,也是许多人选择安昌的理由。这里的乌篷船比绍兴其它地方便宜很多,推荐体验一下。

安昌古镇最好玩的时候是每天元旦3天的腊月风情节,此时虽然天气寒冷,但别有风味。除了乡土气息浓厚的社戏、民间宣卷演唱,还常常能遇到热闹的水上婚礼船队。

来这里游玩的人一般会在游玩后会回到绍兴市区,不太会在古镇过夜,但你一定不能错过古镇上乌毡帽饭店的霉干菜烧肉、笋干,或者在三张桌子的宝麟酒家要一份自制腊肠,来一壶自酿的花雕,非常享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