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好人宣讲活动通知范文 身边好人宣讲活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3:21:37 页码:10
好人宣讲活动通知范文 身边好人宣讲活动(8篇)
2023-01-11 03:21:37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好人宣讲活动通知范文(精)一

她虽然是个农村妇女,但是很开明、有爱心,受到村里人的尊敬。外婆六十几岁了,但是人老心不老,她有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慈祥的眼睛让我感到特别亲切,我常常听母亲讲我外婆做的好事,现在就让我来讲讲吧外婆住在小洋楼里,在她家边有一间*房,房里住着两口人,里面有个老祖母,靠捡垃圾为生,她生5个儿子,但是儿子都不孝顺,3个儿子出去外面打工,2个和她住在一起,在老人生病时,那俩个儿子都不管她,都是外婆帮他的,只要外婆有煮什么好吃的食物,都会拿一碗给她,每一天老祖母都会去外婆家,因为老祖母的儿子把电视霸占了,所以老祖母才会去外婆家,外婆总是陪她看自己不喜欢听的芗剧。

外婆不但热心帮助别人,还不占不义之财。听母亲说:有一次外婆打了五百斤李子,把李子装成一袋一袋的拿去给李子经销商卖,原本一斤李子两角钱,卖一百元,可经销商多给了一百元,外婆回到家一看,钱包里多了一百元,她马上想起是经销商多给的,就和家人商量要不要还钱,外公说:“人家白给你,这是你的福气”外婆反驳道:“你说错了,人家赚钱也不容易。”说完就去还钱了。

想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就浮出一句话:道德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钓鱼的启示)外婆从小就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实践道德的种子。

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你坐过公交车吗?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在车上之际,一位老祖母行动不怎么方便,我让她先走,还用尽自己的力气,把姐姐扶到车上,车开动了。

到了不知多少个站后,有几个人上来了。那时候有一位老伯伯带着他的孙女儿上来了,此时,车上早已坐满了人,老伯伯看了看车厢内,然后牵着孙女儿站着。在这个时候,我不禁站了起来,对老伯伯亲切的说:“老伯伯,这个位置让给你吧!”老伯伯和颜悦色的点了点头,说:“谢谢你,小朋友!”说完,抱着孙女儿坐了下来。我朝着老伯伯笑了一笑。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上来了,定眼一看,是三位老人家,其他几个同学对望了一下,同时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人家。虽然这一路上我们几个一直站着,可昼不知有多甜。

到现在,这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我还铭记在心,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因为,这1种精神那就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同学们,我再比如说,一元钱,对你来说,一元钱什么东西也不能买,只能买一颗小小的糖;但是,对那些贫穷、一天甚至是一餐都不能吃饱的人来说,这一块钱,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上天赐予他们的宝物,有些人,就算有了这一元钱,或两元、三元,也不舍得用。我们这些人是丰衣足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无忧无虑,和他们对比,我们简直是高贵的不能在高贵了。

如果你看过《变形记》,那你再想想那里面生活艰辛的人,18岁未到,可能就只能待在家里,帮父亲母亲干活。如果你去体验这种生活,那可不是简单的事儿,可能还没到一分钟,你就要叫苦连天。这也让我想起两句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越多好人好事在身边出现,这就意味着祖国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精选好人宣讲活动通知范文(精)二

在木垒县,有这样一位理论工作者,他把宣讲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自己的职责,把用科学理论宣讲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作为党校教师实现价值的又一重要途径。他的宣讲,不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而且思想深刻,催人奋进,每场报告都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充分好评和热情欢迎。他就是木垒县委党校校委委员、教务主任、高级讲师杨福忠同志。

杨福忠同志从2003年开始从事成人和干部理论教育,2005年成为木垒县委讲师团成员,一直是宣讲团主要成员,长期战斗在理论宣讲工作第一线。杨福忠同志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宣讲经验,是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的宣讲骨干,为基层理论宣讲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杨福忠同志十分热爱党的理论宣讲事业,积极投身到党的理论宣讲工作之中。这种热爱首先表现在对宣讲事业的执着追求上。自从走上宣讲岗位,就一直忠于党的宣讲事业,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宣讲的政策把握水平;不断精心完善讲稿,保证宣讲内容的完整充实;不断总结借鉴,提高自己的宣讲艺术水平。

这种热爱,还突出地表现在对宣讲事业的积极奉献上。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木垒每年都要组织大型的理论宣讲活动,作为宣讲团的骨干成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深入到乡镇、社区、学校、企业,向广大干部群众宣讲党的科学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管是党校组织的干部培训等宣讲活动,还是县委宣传部安排的理论宣讲任务,都是从不推辞,认真完成;不管是在县城部门单位、社区等单位讲课,还是到偏远的乡镇宣讲,都是热情满怀,精彩讲解;都是全力以赴,乐于奉献。由于在木垒县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管理和宣讲中认真负责,成效显著,2006年被昌吉州委“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在木垒县委宣传部评选优秀宣讲员多次主动让给本校其他宣讲员,2010年又被评选为自治县优秀宣讲员。

杨福忠同志在宣讲工作中严守政治纪律和宣讲纪律,对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创新理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不仅准确解读和正确表达,而且做到了“三个不讲”:离开中央精神的话不讲,过多地谈论个人看法的话不讲,容易造成误解和误导的话不讲。始终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宣讲的根本指导,自觉地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来履行职责,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饱满的政治态度和责任意识来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

学习,是他最大的快乐。他认为,只有学习,才能在理论掌握上与时俱进;只有学习,才能把握党的创新理论话语权。认真学习,深入研读,增加理论宣讲的深度。杨福忠把学习当作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他认为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跟得上理论创新的步伐;只有学得快,才能跟得紧;只有学得深,才能讲得透;只有学得多,才能悟得深、讲得好。党的理论创新一步,他学习就主动跟进一步,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他时刻关注着党的创新理论,关注党的重大政策方针,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及时跟踪学习,反复深入研究,力求学习理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不管是报纸、杂志、专著,还是网络评论文章、理论研究论文;不管是长篇论著,还是片言只语;只要与党的创新理论相关的知识,都是他要啃的东西。

博览群书,广泛积累,增加理论宣讲的广度。基层理论宣讲,面对的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点多、面广。杨福忠说:只有勤学博学,广泛积累,才能满足群众不同的宣讲需求。曾系统阅读过《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读本》,把《党校教学工作八论》《授课心理学》作为经常阅读的书籍,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坚持与时俱进,自觉知识更新。《学习时报》、《半月谈》、《新疆日报》、《昌吉日报》等学习刊物是他必读报刊,同时经常到《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网站,广泛涉猎各种知识。通过收看名师讲学,欣赏精彩讲座,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宣讲艺术,提升了自己的宣讲水平。

多年来参加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7.5事件真相、新疆“三史”、区州县党委会议精神、建党90周年胡锦涛7.1讲话精神等的宣讲工作。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为当好人民群众的“政治翻译”,他按照“大政方针本地化,主流理论大众化,严肃课题通俗化,说事析理多样化”的宣讲模式,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宣讲艺术和风格。杨福忠说:把理论说得越玄奥、越高深莫测,越不是基层理论教员有水平的表现,而能以群众的语言、大众的视野、社会的需求、基层的实际来“翻译”理论、“解释”时政,让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认同,这才是基层理论教员的真本事!这就是他的理论宣讲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在宣讲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从不高谈空洞的理论,总是将理论和国情、区情、县情和社情等有机结合起来,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干部群众的工作实践,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同时,又从各单位、各乡镇、个学校的具体工作出发,从干部群众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增强其理性认识。二是将国情与县情有机结合。既阐述国际国内大环境大背景,又探析本县本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宽广的视野拓展理论,用具体的分析深化理论,让理论扎根在涪陵区情的沃土之中。三是将宣讲与做人有机结合。先是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做一个有理论修为的正直高尚之人,然后既用先进的理论教育引导他人,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人,要求干部群众首先要用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先做一个有理论、有修养的人,再去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其次,在宣讲中,始终坚持宣讲“三字诀”。第一是“精”。一是指宣讲前要精心准备,做到精心设计,去粗取精,准备讲稿常常是几易其稿,力求做到通俗易通,方便老百姓接受、理解;二是指宣讲时要精彩演讲,做到精彩纷呈,精益求精;三是指宣讲后能给人以精神启迪,让人在学习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不断奋进。第二是“活”。一是宣讲方法灵活,做到分类施教,因人而异,活学活用;二是宣讲事例鲜活,能做到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三是宣讲氛围活跃,让人在快乐中学习理论,在学习中享受生活。第三是“实”。一是宣讲作风朴实,踏实肯干,认真负责,不管是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会场还是上百人的大会场,他都能做到一视同仁,绝不应付,他曾经在农民家庭中只有7、8个人的情况下为其宣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

他常说我的职责就是将党中央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党的阳光雨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是宣讲情感真实,真心面对,真情感人。杨福忠老师在宣讲过程常常是能将自己的切身感受传达给受众,经常是场场获得热烈的掌声;三是宣讲效果实在,让干部群众学有所得,得有所用,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产生良好的宣讲效果。在宣讲中,始终讲究艺术方法,总是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语言精辟,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受到干部群众热烈欢迎。

在进行宣讲的过程中,杨福忠深刻认识到,对于党的创新理论,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而不联系干部群众思想、生活和工作实际通俗易懂地加以解释,收不到好的效果。基于这一认识,他总结了五条经验:一是首先说服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对于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自己首先弄明白了、相信了,才能讲得投入、切实、有情、有劲。二是努力摸准听众的思想脉搏,解疑释惑。听者有什么思想困惑,及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查了解,在宣讲中坦诚以对、直面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力求每一讲都有新意。有新意才有吸引力,群众听了以后才能觉得有收获。四是搜集和提炼一些深刻而有趣的故事、事例,并把它们揉到宣讲中去。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积累,再加上随时随地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使他掌握了丰富的宣讲资料,为活跃宣讲氛围、增强宣讲效果提供了良好基础。五是注重与听众互动。在宣讲中经常提出问题,让听众去想、去回答,然后再讲解,既满足听众求知欲,又增加趣味性,把听众的热情有效地激发出来,从而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精选好人宣讲活动通知范文(精)三

【论文摘要】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激发社会成员创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必须不断改善人际环境,努力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政治和谐的良好人际环境。这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长期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 构建和谐;人际环境;对策

人际环境是指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即影响个人之间交往的各种外部社会条件或社会因素。从影响人际关系的各种外部社会因素的不同性质来看,人际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环境。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友爱、民主团结、和谐相处,保证个体充满活力,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人际环境就是良好的人际环境。反之,就是不好的人际环境。静态观察,任何社会一定时期的人际环境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都会包含着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这是人际环境能够不断改善的客观依据。动态观察,一般情况下,人际环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渐进式的]进过程,人际环境改善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社会意识,都处在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的过程之中,不会永久停留在社会某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上。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或根本变革之后,人际环境也会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是实质性改变。

一、人际环境的变迁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1949年至60年代中期,形成了重在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人际环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和社会稳定发展。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呈现五个显著特点。

1.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等项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社会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和环境。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新国家、创造新生活的过程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尤其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2.社会管理集中统一

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实行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终承担计划任务和指标的落实。整个社会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都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对于尽快扭转战乱所造成的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甚至社会动荡的局面,使中国社会从战争时期快速转入和平时期,集中有限的资源推进经济建设,协调短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平等关系,防范和抵御外敌入侵,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3.社会福利相对均等

建国以后,鉴于当时的条件,国家实行了低工资、广就业的劳动工资政策和以单位为依托的福利分配制度,社会成员的劳动收入和生活福利主要依赖单位。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由单位统一承担,形成了收益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福利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由于这种福利分配制度忽视轻视个人利益,对社会成员缺乏激励作用,造成个人对单位乃至政府的依赖性增强等问题。

4.人际关系团结和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又由于我党进城后保持和发扬了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作风,坚信“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坚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全民中宣传、提倡、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等成为美德,干群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戚朋友之间,都形成了比较和睦的人际关系,上下左右信任度较高,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许多旅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涌现出雷锋、欧阳海、王进喜、时传祥、向秀丽、李四光、林巧稚等为数众多的富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

5.城乡居民待遇不同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应不足,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和工业较快发展,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逐步建立了以承认城乡差别为基础的户籍管理、粮食供应、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最终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制度壁垒,使城乡居民分别享受两种不同的待遇。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有其当时的客观原因,但这种制度长期不变,不利于促进城乡之间资源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化和扭转城乡差别持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看,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和谐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的形成,这在今天看得已经比较清楚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整个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新变化,逐渐形成了重在增进效率的人际环境。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和市场经济的意识很难限制在经济领域范围内,会渗透到社会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当今社会人际环境带来以往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欠缺

市场公平是指竞争机会公平,即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通过竞争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人平等。确立维护竞争机会公平的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个人素质、社会背景、拥有资源的水平和支配资源的能力不同,即便人人都有同样的竞争机会,也会产生较大的贫富差距甚至两极分化的结果。社会公平是指竞争起点和结果的相对公平。竞争起点和结果不公平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种社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建立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来解决。然而,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忽视了竞争起点和结果的公平。

2.形成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三大潜规则”

“回扣”成了市场交易或商业活动中的潜规则。暗箱操作的各种名目的“回扣”或“提成”,其实就是商业贿赂,并不是中间商公开获得的佣金。近年来,“回扣”问题愈]愈烈,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据业内人士透露,广告经营、报刊发行中的“回扣”比例相当高。有些掌握信贷资金审批大权的人,因为吃了“回扣”,贷款项目的审核流于形式,致使银行贷款放出去以后不能按期如数收回,信贷资金大量流失。“靠山吃山”成了垄断行业的潜规则。无论是自然垄断行业还是制度垄断行业,由于本身具有特殊的垄断条件,既缺乏外在的市场竞争压力,又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使这些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形成了长期持续上升的趋势,与竞争性行业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不断下降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垄断行业产品或服务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大幅度持续上升,使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和福利水平过高,已经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有权就有钱”成了经济社会管理中的潜规则。行政权、执法权、审判权等都有一定的弹性或自由裁量的空间,比如有的经济违法行为,可以处以一到五倍的罚款,有的犯罪行为可以判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即使在合法的范围内,掌权人也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存在着“寻租”机会。权力“寻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使“活动”成了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金钱关系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管理中,不仅造成某些公共权力“私人化”,使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而且造成经济社会管理失去应有的效力,管理机关乃至政府的公信力弱化,对社会秩序带来很大危害。

3.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增大

随着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复杂化了,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很多问题都面临着两难选择。第一,多数社会成员地位下降。市场经济制度的作用偏重于增进效率,对财富增长贡献较大的社会群体地位上升,而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相对下降。这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问题是在承认竞争规则的前提下,保护处于社会中低层乃至最底层的多数居民的利益,改变他们社会地位下降的局面难度很大。第二,基层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明显弱化。传统体制下,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兼有经济、政治和社会职能,是把个人与政府连接起来的桥梁,是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居民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但现在很多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经济上存在着对企业主的依附关系,实际上受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管理或制约,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活动缺乏独立性,不能满足广大员工的正当要求。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也逐渐弱化,村民自治组织缺乏一定经济条件支撑,难以开展活动。在基层组织的政治和社会职能弱化的条件下,普通劳动者或居民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在基层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直接反映到政府,这是近年群众集体上访案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普通居民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弱化。由于经济和社会风险越来越多地由个人承担,个人就业和收入稳定性降低,人际环境对个人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致使普通居民自顾不暇,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淡化,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减弱。企业的普通员工甚至失去了参与民主管理的机会和权利,有意见也不敢提或者不想提,担心砸了自己的饭碗。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狭窄,广大居民的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充分的反映,政府对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有的决策没有充分体现多数居民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为了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不认真执行有关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国家已经出台的民主管理制度在执行中“走样儿”或“变味儿”,引起群众不满。

4.社会主义价值和道德受到冲击

市场经济肯定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冲击了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和道德内容,收入最大化或赚取更多的金钱成为个人行为的首要目标。人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尺度悄悄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中间,普遍用追逐拥有财富的多寡来衡量一切。正常人情往来也为金钱所支配,甚至变为变相行贿受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所长主持的调查显示,现在居民用于人情往来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0%以上,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负担。一些人认为诚实守信已不再是美德,弄虚作假现象有增无减,严重阻碍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二、构建和谐人际环境的对策

根据人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条件,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应考虑以促进社会公平、加强民主政治、增进团结友爱、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在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上多下功夫。

1.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

促进社会公平就是要解决社会成员竞争的基础条件和结果相差悬殊的问题,限制利用不合理、不正当的垄断条件进行竞争,尽可能实现竞争起点的公平,并对竞争结果出现的过于悬殊的差别进行必要的限制和调节,控制和适当缩小差距。

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既促进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又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应该深化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应该逐步建立“法律强制、个人付费、政府辅助”的劳动保障制度,解决劳动保障费用水平新老企业负担不均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负担不均衡、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负担不均衡的实际问题,使劳动者能够比较公平地享有劳动保障。

完善贫困救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贫困群体的生活,是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要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认真落实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加强贫困救助工作,使失业人员及其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灵活就业群体、贫困群体纳入大病统筹的医疗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分摊社会保险负担。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标准。支持社会慈善机构组织募捐和开展扶贫活动,为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的捐赠活动提供便利,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这项制度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化解农民个人投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的风险。按照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则,政府应该改变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将对农民直接补贴逐步改为扶持农民参加保险方面来。一家一户参加农业保险,会造成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过高。农业保险的运作可以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参保,或者由农民各类协会等组织牵头参保,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为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奠定制度基础。

打破城乡制度壁垒,逐步放宽户籍管理。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城乡制度差别也要逐步改变,尤其是要从制度上解决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提高农民素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2.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在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问题上,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并召开立法听证会,为完善立法程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有的地方对是否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事项,在作出规定之前,也通过网络和其他新闻媒体广泛征求意见,不但真实地体现了民意,也使确立的制度能够更好地得到贯彻和实施。这种做法应该制度化,凡是涉及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立法,都必须经过群众广泛讨论后确定,使国家和地方的立法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了加强人大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一府两院”的监督,要依据新颁布的《监督法》,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办法,确保《监督法》全面落实。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都应该实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为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逐步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尤其是要通过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建立公民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信息平台,并通过完善信访制度、政府与老百姓直接对话等形式,拓展征集群众意见的渠道,形成社情民意的表达机制。对农村居民自己建立各种专业协会,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使之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应该加强对企业工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企业工会与老板或董事会的谈判能力,切实维护工人的正当权益。律师事务所等其他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机构、公益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近年来新出现的城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要通过规范、扶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各类社会组织接受委托、代表居民维权得到法律保护和支持。

完善权力运行规则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要不断加强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不但要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制度,使行政权、执法权、司法审判权、人事管理权、干部任免权等权利运用,都在社会的公开监督之下。

3.完善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制度

对于垄断行业通过不正当或不合理竞争手段获得垄断收益的行为,要通过完善反垄断的法律进行限制。一旦发生不当得利,要全部予以没收,并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要对垄断行业实行严格的公开管理的制度,包括成本、工资、福利、用工、服务项目的质量标准和价格等,全面建立信息公开披露的制度,完善对垄断行业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制度。政府要建立垄断行业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依法强制垄断行业公布相关信息,以便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监督。

对“回扣”或“提成”等各种商业贿赂行为,要坚决打击。为了遏制“回扣”现象的不断蔓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商品的利润率或进销差价率和批零差价率进行必要的限制,使“回扣”的现象没有产生的条件和机会。

保持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是改善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社会预警机制,掌握经济和社会运行动态,及时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征兆,力争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爆发前发出信息警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要加大打击力度,使社会治安状况根本好转,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特别是对工人、农民工、农民等群体性上访案件,要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快速进行处理,防止激化矛盾,避免引起激烈的冲突和社会震动。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维系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要靠法治,还要靠德治。因此,必须全面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的发展方向,规定了其提升的水准,为人们和谐相处提供了共同遵循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构成了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为和谐人际环境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助推力量和重要保证。在确立社会价值标准的基础上,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提倡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继承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崇尚科学、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同时,还要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实现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互补与融合,构建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态,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人际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渐进式的]进过程。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社会新理念的形成,都要经过逐步被社会多数成员理解、接受、认可的过程,都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不但要在整个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从局部、从基层做起,首先推动微观人际环境的改善,通过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屯、和谐乡镇等有效形式,带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和道德理念的转变,从而实现人际环境的不断改善,达到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王光伟主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学习读本[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

杨思远,王玉玲,刘颖.新大同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林建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j].中国政治,20xx(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政治,20xx(7).

陈明凡,宋衍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综述[j].中国政治,20xx(11).

秦宣.构筑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环境[j].中国政治,20xx(4).

陈雄.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j].中国政治,20xx(12).

周善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分析[j].社会主义论丛,20xx(7).

张富良.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客体初探[j].中国政治,20xx(9).

精选好人宣讲活动通知范文(精)四

【论文摘要】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激发社会成员创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必须不断改善人际环境,努力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政治和谐的良好人际环境。这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长期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 构建和谐;人际环境;对策

人际环境是指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即影响个人之间交往的各种外部社会条件或社会因素。从影响人际关系的各种外部社会因素的不同性质来看,人际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环境。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友爱、民主团结、和谐相处,保证个体充满活力,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人际环境就是良好的人际环境。反之,就是不好的人际环境。静态观察,任何社会一定时期的人际环境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都会包含着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这是人际环境能够不断改善的客观依据。动态观察,一般情况下,人际环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渐进式的]进过程,人际环境改善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社会意识,都处在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的过程之中,不会永久停留在社会某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上。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或根本变革之后,人际环境也会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是实质性改变。

一、人际环境的变迁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1949年至60年代中期,形成了重在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人际环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和社会稳定发展。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呈现五个显著特点。

1.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等项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社会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和环境。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新国家、创造新生活的过程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尤其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2.社会管理集中统一

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实行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终承担计划任务和指标的落实。整个社会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都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对于尽快扭转战乱所造成的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甚至社会动荡的局面,使中国社会从战争时期快速转入和平时期,集中有限的资源推进经济建设,协调短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平等关系,防范和抵御外敌入侵,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3.社会福利相对均等

建国以后,鉴于当时的条件,国家实行了低工资、广就业的劳动工资政策和以单位为依托的福利分配制度,社会成员的劳动收入和生活福利主要依赖单位。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由单位统一承担,形成了收益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福利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由于这种福利分配制度忽视轻视个人利益,对社会成员缺乏激励作用,造成个人对单位乃至政府的依赖性增强等问题。

4.人际关系团结和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又由于我党进城后保持和发扬了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作风,坚信“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坚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全民中宣传、提倡、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等成为美德,干群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戚朋友之间,都形成了比较和睦的人际关系,上下左右信任度较高,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许多旅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涌现出雷锋、欧阳海、王进喜、时传祥、向秀丽、李四光、林巧稚等为数众多的富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

5.城乡居民待遇不同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应不足,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和工业较快发展,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逐步建立了以承认城乡差别为基础的户籍管理、粮食供应、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最终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制度壁垒,使城乡居民分别享受两种不同的待遇。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有其当时的客观原因,但这种制度长期不变,不利于促进城乡之间资源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化和扭转城乡差别持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看,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和谐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的形成,这在今天看得已经比较清楚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整个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新变化,逐渐形成了重在增进效率的人际环境。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和市场经济的意识很难限制在经济领域范围内,会渗透到社会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当今社会人际环境带来以往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欠缺

市场公平是指竞争机会公平,即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通过竞争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人平等。确立维护竞争机会公平的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个人素质、社会背景、拥有资源的水平和支配资源的能力不同,即便人人都有同样的竞争机会,也会产生较大的贫富差距甚至两极分化的结果。社会公平是指竞争起点和结果的相对公平。竞争起点和结果不公平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种社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建立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来解决。然而,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忽视了竞争起点和结果的公平。

2.形成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三大潜规则”

“回扣”成了市场交易或商业活动中的潜规则。暗箱操作的各种名目的“回扣”或“提成”,其实就是商业贿赂,并不是中间商公开获得的佣金。近年来,“回扣”问题愈]愈烈,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据业内人士透露,广告经营、报刊发行中的“回扣”比例相当高。有些掌握信贷资金审批大权的人,因为吃了“回扣”,贷款项目的审核流于形式,致使银行贷款放出去以后不能按期如数收回,信贷资金大量流失。“靠山吃山”成了垄断行业的潜规则。无论是自然垄断行业还是制度垄断行业,由于本身具有特殊的垄断条件,既缺乏外在的市场竞争压力,又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使这些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形成了长期持续上升的趋势,与竞争性行业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不断下降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垄断行业产品或服务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大幅度持续上升,使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和福利水平过高,已经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有权就有钱”成了经济社会管理中的潜规则。行政权、执法权、审判权等都有一定的弹性或自由裁量的空间,比如有的经济违法行为,可以处以一到五倍的罚款,有的犯罪行为可以判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即使在合法的范围内,掌权人也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存在着“寻租”机会。权力“寻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使“活动”成了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金钱关系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管理中,不仅造成某些公共权力“私人化”,使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而且造成经济社会管理失去应有的效力,管理机关乃至政府的公信力弱化,对社会秩序带来很大危害。

3.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增大

随着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复杂化了,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很多问题都面临着两难选择。第一,多数社会成员地位下降。市场经济制度的作用偏重于增进效率,对财富增长贡献较大的社会群体地位上升,而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相对下降。这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问题是在承认竞争规则的前提下,保护处于社会中低层乃至最底层的多数居民的利益,改变他们社会地位下降的局面难度很大。第二,基层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明显弱化。传统体制下,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兼有经济、政治和社会职能,是把个人与政府连接起来的桥梁,是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居民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但现在很多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经济上存在着对企业主的依附关系,实际上受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管理或制约,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活动缺乏独立性,不能满足广大员工的正当要求。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也逐渐弱化,村民自治组织缺乏一定经济条件支撑,难以开展活动。在基层组织的政治和社会职能弱化的条件下,普通劳动者或居民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在基层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直接反映到政府,这是近年群众集体上访案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普通居民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弱化。由于经济和社会风险越来越多地由个人承担,个人就业和收入稳定性降低,人际环境对个人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致使普通居民自顾不暇,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淡化,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减弱。企业的普通员工甚至失去了参与民主管理的机会和权利,有意见也不敢提或者不想提,担心砸了自己的饭碗。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狭窄,广大居民的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充分的反映,政府对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有的决策没有充分体现多数居民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为了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不认真执行有关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国家已经出台的民主管理制度在执行中“走样儿”或“变味儿”,引起群众不满。

4.社会主义价值和道德受到冲击

市场经济肯定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冲击了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和道德内容,收入最大化或赚取更多的金钱成为个人行为的首要目标。人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尺度悄悄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中间,普遍用追逐拥有财富的多寡来衡量一切。正常人情往来也为金钱所支配,甚至变为变相行贿受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所长主持的调查显示,现在居民用于人情往来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0%以上,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负担。一些人认为诚实守信已不再是美德,弄虚作假现象有增无减,严重阻碍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二、构建和谐人际环境的对策

根据人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条件,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应考虑以促进社会公平、加强民主政治、增进团结友爱、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在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上多下功夫。

1.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

促进社会公平就是要解决社会成员竞争的基础条件和结果相差悬殊的问题,限制利用不合理、不正当的垄断条件进行竞争,尽可能实现竞争起点的公平,并对竞争结果出现的过于悬殊的差别进行必要的限制和调节,控制和适当缩小差距。

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既促进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又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应该深化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应该逐步建立“法律强制、个人付费、政府辅助”的劳动保障制度,解决劳动保障费用水平新老企业负担不均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负担不均衡、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负担不均衡的实际问题,使劳动者能够比较公平地享有劳动保障。

完善贫困救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贫困群体的生活,是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要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认真落实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加强贫困救助工作,使失业人员及其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灵活就业群体、贫困群体纳入大病统筹的医疗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分摊社会保险负担。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标准。支持社会慈善机构组织募捐和开展扶贫活动,为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的捐赠活动提供便利,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这项制度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化解农民个人投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的风险。按照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则,政府应该改变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将对农民直接补贴逐步改为扶持农民参加保险方面来。一家一户参加农业保险,会造成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过高。农业保险的运作可以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参保,或者由农民各类协会等组织牵头参保,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为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奠定制度基础。

打破城乡制度壁垒,逐步放宽户籍管理。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城乡制度差别也要逐步改变,尤其是要从制度上解决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提高农民素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2.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在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问题上,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并召开立法听证会,为完善立法程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有的地方对是否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事项,在作出规定之前,也通过网络和其他新闻媒体广泛征求意见,不但真实地体现了民意,也使确立的制度能够更好地得到贯彻和实施。这种做法应该制度化,凡是涉及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立法,都必须经过群众广泛讨论后确定,使国家和地方的立法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了加强人大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一府两院”的监督,要依据新颁布的《监督法》,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办法,确保《监督法》全面落实。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都应该实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为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逐步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尤其是要通过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建立公民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信息平台,并通过完善信访制度、政府与老百姓直接对话等形式,拓展征集群众意见的渠道,形成社情民意的表达机制。对农村居民自己建立各种专业协会,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使之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应该加强对企业工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企业工会与老板或董事会的谈判能力,切实维护工人的正当权益。律师事务所等其他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机构、公益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近年来新出现的城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要通过规范、扶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各类社会组织接受委托、代表居民维权得到法律保护和支持。

完善权力运行规则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要不断加强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不但要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制度,使行政权、执法权、司法审判权、人事管理权、干部任免权等权利运用,都在社会的公开监督之下。

3.完善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制度

对于垄断行业通过不正当或不合理竞争手段获得垄断收益的行为,要通过完善反垄断的法律进行限制。一旦发生不当得利,要全部予以没收,并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要对垄断行业实行严格的公开管理的制度,包括成本、工资、福利、用工、服务项目的质量标准和价格等,全面建立信息公开披露的制度,完善对垄断行业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制度。政府要建立垄断行业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依法强制垄断行业公布相关信息,以便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监督。

对“回扣”或“提成”等各种商业贿赂行为,要坚决打击。为了遏制“回扣”现象的不断蔓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商品的利润率或进销差价率和批零差价率进行必要的限制,使“回扣”的现象没有产生的条件和机会。

保持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是改善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社会预警机制,掌握经济和社会运行动态,及时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征兆,力争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爆发前发出信息警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要加大打击力度,使社会治安状况根本好转,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特别是对工人、农民工、农民等群体性上访案件,要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快速进行处理,防止激化矛盾,避免引起激烈的冲突和社会震动。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维系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要靠法治,还要靠德治。因此,必须全面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的发展方向,规定了其提升的水准,为人们和谐相处提供了共同遵循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构成了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为和谐人际环境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助推力量和重要保证。在确立社会价值标准的基础上,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提倡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继承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崇尚科学、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同时,还要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实现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互补与融合,构建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态,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人际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渐进式的]进过程。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社会新理念的形成,都要经过逐步被社会多数成员理解、接受、认可的过程,都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不但要在整个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从局部、从基层做起,首先推动微观人际环境的改善,通过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屯、和谐乡镇等有效形式,带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和道德理念的转变,从而实现人际环境的不断改善,达到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王光伟主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学习读本[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

杨思远,王玉玲,刘颖.新大同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林建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j].中国政治,20xx(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政治,20xx(7).

陈明凡,宋衍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综述[j].中国政治,20xx(11).

秦宣.构筑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环境[j].中国政治,20xx(4).

陈雄.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j].中国政治,20xx(12).

周善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分析[j].社会主义论丛,20xx(7).

张富良.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客体初探[j].中国政治,20xx(9).

精选好人宣讲活动通知范文(精)五

为充分展示我镇广大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在全镇营造“学好人、做好人”的舆论氛围,为我镇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营造良好的群众基础,结合全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老百姓身边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在全镇营造崇尚好人、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的社会氛围。按照区文明办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

二、活动安排

(一)推荐方法和时间

1、20xx年4月1至4月7日向全镇各村、各单位下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知》,明确评选标准、工作要求等事项,在全镇各村、各单位对评选活动进行宣传发动,使此项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浓厚的争创氛围。同时充分利用镇报、网络、广播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此项活动目的、意义、内容、程序。

三、评选标准

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方面表现突出,社会形象好、群众认可度高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可申报推荐。其基本标准如下。

(一)助人为乐的好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坚持帮助他人,特别是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始终坚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捐资捐物,在奉献社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二)见义勇为的好人:为维护国家和群众利益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捍卫正义、勇斗歹徒,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三)诚实守信的好人:生产经营恪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事迹突出,事迹感人,影响面大。

(四)敬业奉献的好人:刻苦学习,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群众公认度高。

(五)孝老爱亲的好人:坚持孝老爱亲数年如一日,模范恪守家庭美德,尤其在家庭困难情况下,孝敬老人,教育子女,为践行家庭美德树立了榜样,事迹生动感人。

四、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重在推动工作。各村、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按照程序要求、时间要求把最具代表性、示范性和最感人的先进人物推荐上来,充分展示公民道德建设成果。要把评选表彰活动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抓手,作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举措,作为“重要载体,使组织评选“身边好人”的过程变成我镇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区的过程。

(二)群众为本,重在自我教育。评选表彰工作要充分体现群众性,在评选、推荐、公示、投票等环节,充分发动群众。要立足基层单位,突出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着重推选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人物,使推出的“身边的好人”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使推荐评选成为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载体。

(三)加强宣传,重在深入人心。要把评选推荐同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要使评选表彰过程成为开展道德实践、促成道德养成的过程,成为教育群众、树立良好道德风尚的过程,在全镇形成以“身边的好人”为楷模、争做文明现代人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身边好人”的激励、引导和示范作用,运用典型力量,抓好示范引导,注重推广实践,使道德模范的高尚行为逐步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

精选好人宣讲活动通知范文(精)六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领导:

在全力构建和谐校园的日子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特别是在贵校学生中更加亮点频闪!

20年月日下午2点左右,我开车到贵校体育馆办事,下车时不慎将装有4000元现金,数码相机,转帐支票,公章,信用卡等贵重物品的手包遗失,半个多小时后才发觉。

当时我心里很着急,心想总价值万余元的手包一定找不回来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回到下车的地方寻找。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贵校航天学院大三光电子三班的田育玮同学拾金不昧,拿着我的手包在丢失的地方等我,让我的手包失而复得。我当时就拿出现金感谢田育玮同学,被他一口拒绝了。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才告诉我他的姓名。惊喜之余我深深被田育玮同学这种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所感动。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贵校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公德。他的行为也是贵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肯定。

本人恳请贵校对田育玮同学的行为给予表扬和肯定!因为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行为更是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励。

感谢贵校领导、老师以及孩子家长教育培养出这么优秀的青年,更感谢拾金不昧的田育玮同学,衷心祝他学习进步,学业有成。

我相信贵校有这样一支优秀的领导班子和良好的师资力量,贵校一定会在今后培养出更多像田育玮同学这样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最后我再次真诚地对田同学说一声:“感谢!”

此致

敬礼!

精选好人宣讲活动通知范文(精)七

摘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首先必须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积极投入、用心交往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有效交往离不开真诚心、善良心、关爱心、平等尊重心、忍让心等积极的心态。提高个性修养,则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心态;途径

一、提高人际关系的认识是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

(一)概论

人际关系(humanrelations)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时间中有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可见人际交往对大学生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人际交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人际交往。因此,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大学生生活的需要,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

友情,大学生生活的一盏明灯。大学生渴望友谊,希望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从而丰富自己人生知识、了解生活、交流情感、学会处世、确立自我、获得自信。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必需。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第一,促进个体发展。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发展取决于直接和间接进行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人为镜”,就能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又可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第二,获得各种信息。人际关系建立的过程首先是交往双方信息沟通的过程,信息交流与沟通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即便是皓首穷经、学富五车,在现代社会潮水般涌来的新信息中也只是沧海一粟。而通过人际交往,就能以更迅速的方式直接沟通信息、丰富知识、交换思想,提高人们对知识的理解。第三,增进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孔子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人交往和获得精神的支持,从朋友那里得到理解与宽慰,从而获得安全感、满足感,提高自信心。相反,人际关系失调,常引起心理失衡,容易导致身心疾病。第四,适应社会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大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有着不同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和需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和睦相处,将来走向社会才能适应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大众和睦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家和万事兴,民族与民族和睦相处,则国家兴旺,国家与国家和平共处,则天下太平。第五,促进学业进步,事业成功。“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大学生彼此间的互通有无,将会使他们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促进学业进步,增加他们对事业、人生、成功的积极看法,朋友之间相互帮助,则有助于事业成功。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志士的成功与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分不开。唐朝李世民明白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能关心爱护自己的臣民,而受到臣民的拥护。赞扬友情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李白的成功有着汪伦的功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成功,也与他们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分不开。

二、用心交往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心理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人际氛围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其中,积极投入、用心交往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带着真诚心、善良心、关爱心、平等尊重心、忍让心等积极的心态去交往,将有助于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相互间的交流。

(一)真诚心

孟子认为:“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俗话说:“浇花浇根,交人交心”这正是人缘好的关键,只有交心才能使人感到真诚。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心换心,以诚相待,才能使双方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进而结成深厚的友谊。真诚心,就是为人处世要有真心、诚心,要讲真话,办实事,态度诚恳,为人实在,不虚伪,不说谎。以诚相待,心诚则灵。真诚能够感动对方,使不太好的关系转好,如历史上著名的“将相和”,真诚心还能消除误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美好。

(二)平等心

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格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生理年龄不是问题,社会地位不是差距,家庭背景不应该成为障碍,贫富差距不应该是天平的砝码,尊长辈分更不应该是话下。心存平等,一视同仁,友谊才会长久。

(三)尊重心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重别人,重视别人,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而且对尊重自己的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和认同感,给予别人热情,其实就是给予别人支持和鼓励,能大大增强对方的自我肯定。将心比心,别人在感到尊重的同时,也会以尊重心相对。尊重心,是建立在心理平等的基础上,尊重能带来良性反馈,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

(四)宽容心

宽容大度,性格开朗,气量恢宏,胸怀宽广,是为人处世较高的境界。“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大度集群朋”、“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些都是说明宽容大度的好处,其表现很多:对人对友求同存异,不以自己特殊的个性或嗜好待人;能容忍朋友的过失,不记前嫌;能虚心接受批评,主动检查,而不文过饰非,推诿责任;在小事上不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使自己更加明智。遭受“胯下之辱”的韩信,以德报怨,化敌为友;齐桓公不计私仇,任用射了他一箭的管仲为相,成就了一代霸业;光武帝刘秀“不斥异己,不念旧恶,泛爱容众,结恩心于臣民”,使汉室中兴;等等,这些帝王将相的宽容大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五)忍让心

这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态度。人与人相处,得成于忍。“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别人尖酸刻薄的言语、不良的行为态度伤害到自己时,要忍。忍,要明明白白,经典有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是因为别人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不懂,所以不足为怪;忍,还要顾全大局,为了集体团结,为了家庭和睦,要忍下来,能放手时则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妨提倡“吃亏是福”的精神。

三、提高自身的个性修养,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乃至交往情意,也就是个人的自身修养在社交中会体现,这就要求大学生应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有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性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正直诚实

正直就是为人正派,不搞歪心眼。它给人带来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正直的人发表意见,不计恩怨,坦诚相见;处理问题,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为人处世,正大光明,伸张正义;待人接物,风度端正,人格高尚。诚实是正直的姐妹,唯有诚实,方能使人放心,得到他人信任。周恩来曾说:“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二)心存善意

与人为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人即助己,吃亏就是占便宜,人类的社会性和共存性生成了人类的互引力和亲和力需要爱怜和友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心存善意,心理常想别人好、集体好、社会好。因为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为心存善意,就有好的态度,才有好的行为。

(三)口说好话

与人交往,要多说别人的好话,使用顺耳、亲切、文雅、得体的语言,多赞扬别人,多赏识别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曾有报道,广西一位农妇学会了用多国语言讲“谢谢你”、“你真好”、“你真是太棒了”等赞扬别人的语言和一些日常用语,结果找她作导游的外国旅客很多。要善于落实大方地说谢谢。真诚发自内心的感谢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四)身行好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多行善事,多帮助别人。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定,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患难见真情,所谓“雪中送炭”的心理效应,“锦上添花”也很需要。

(五)优化人格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偏执、强迫、自负、多疑、自卑等人格会障碍人际交往。因此,改造不良人格,培养和优化良好性格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研究了大学生中人际关系好的个性特征:尊重他人,工作负责,忠厚老实,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独立谦逊,兴趣广泛,乐观幽默,端庄文雅,良好的性格特征具有相当大的人格魅力,易于使人产生可爱可亲之感,因而极大地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金彩,唐闻捷.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9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515.

[3]张宏如,曹雨平.当代大学生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259.

[4]包卫.心理素质与现代人生[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xx:150.

[5]包卫.心理素质与现代人生[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xx:151.

精选好人宣讲活动通知范文(精)八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个人在学习中谈一些粗浅新的认识:

“爱”字当头,做好本职工作。党员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爱”必须是忠诚的,发自内心的,理应超出一般教师“爱”的程度。这种先进性的“爱”最终要把它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才更有可贵之处,否则是毫无意义的。在实际工作中,党员教师一定要把“爱”的种子均匀地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之中,让他们从心灵深处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温暖。只有善于爱学生的教师才是最受家长欢迎的好教师,不管到什么时候,学生也不会忘记你的辛勤哺育,这就是爱的伟大力量。

真心为生,抓好思想教育。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党员教师应认真积极地开展日常的德育工作,要把它抓实抓牢才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只有要因材施教,才能教好生、育好人,千万不能搞所谓的“一刀切”,否则只能坑害了孩子,也会受到良心的遣责和家长的唾骂。先进的党员教师历来都很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因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毕竟是教师的天职,所以,党员教师们理应带个好头。

善始善终,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检验每个党员教师工作态度与教学成果的最好方式。党员教师有理由备好每一堂课,应该上好教研课、示范课和公开课,多角度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知识的源泉。只要牢牢地牵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教育就不会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美之灵魂,点燃智慧之光。党员教师是光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本身不但要有语言美,心灵美,而且要有艺术美,创造美。面对学生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党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凭借美之灵魂去点燃智慧之光,必然会到达教育成功的彼岸。

党员教师心得体会 - 第一范文网

乐在其中,搞好教育科研。教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武器”。因此,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用科学的来从事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平时也要认真搞好“传、帮、带”三结合,努力促进新教师的迅速成长,当好教育长征的“铺路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先行。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党员教师们,请“武装”自己,做一名脚踏实地的教育工作者吧。

党员教师心得体会感想20xx相关文章:

1.20xx党员教师两个绝对心得体会

2.20xx党员教师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3.20xx年党员教师一学一做心得体会

4.20xx年党员教师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5.教师学习党章心得体会20xx年

6.20xx教师党员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3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