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02:09 页码:9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模板17篇)
2023-11-12 12:02:09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要注意言之有物,言简意赅,不啰嗦。在写总结之前,先参考一下以下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相信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一

每个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比如陕西过年要扭秧歌、敲腰鼓,台湾、广东过年要舞龙、舞狮,北京过年要逛庙会等。

我的家乡在首都北京市顺义区,在我们这里大人们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把农民种的农作物放在锅里,熬成腊八粥,闻着可香可香了。各家的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大门上也贴着各种各样的对联和门神。看着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别说是妖怪,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对视。这时,我的家人们也都在置办年货,都为了明天除夕做准备。看见大家在忙碌的干,我也去帮忙,我的任务是陪奶奶一起摘菜。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我们俗称“小年儿”在这一天我们就已经里除夕更近了,大人们有的带着自己的小孩儿开始走亲戚。车站、机场人来人往,都是急急忙忙往家里赶的人,因为除夕要吃团圆饭,求个合家欢乐。这时候很多大人也开始给家里的孩子准备鞭炮,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在街上的商店里,购物的人也是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挤满了人。

最热闹的还要数大年三十,大人们戴着小朋友去和家里的长辈团圆。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过年时先请家里最年老的长辈入席,吃完饭了,大家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看动画春晚,大人们要给小孩发压岁钱,为的是一年都平平安安。凌晨我们还要吃团圆饺子,饺子里放一个硬币,为的来年幸运。

这几天我们小孩最高兴,因为可以和自己亲戚朋友快快乐乐的玩。压岁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攒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大年初一,大人们提着礼物带着小孩到亲戚家里去拜年。幸运的小朋友还可以得到亲戚的礼物,真的好开心呀。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二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

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

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例文二:家鄉過年的風俗習性】。

我的家鄉是貴州,貴州可是少數名族之一,現在我給大家說說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性,我們的新年很熱鬧,不亞於深圳這個大城市。

我們最重要的是過苗年,苗年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各種地方的苗年很不一致,多數地方是“歲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歲首既是每年過去的開頭,也就是指過年,有的是在十月,有的是在冬天的臘月,近年以來,絕大多數的苗族過年以改在正月過年,但是過年習俗沒有改變,過年是最大的節日,要準備豐富的食物,我們要殺豬,熏臘肉,打糍粑,炒炒米,還要殺雞祭祖,“守歲”,開“財門”,敬“年神”,從冬天初一到十五,都要祭拜,在此期間,要舉行傳統的娛樂活動,漢譯為“踩花山”,“跳場”,“跳月”,“吃排家飯”,等,湘西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稱“趕年場”,主要內容有“打秋千,百獅會,玩龍燈,唱花燈”等。

過苗年最有趣的莫過於百獅會,周鄰四鄉的苗胞舞著百匹或數十匹獅子雲集與村寨或集鎮,敲鑼打鼓,放地統,打火槍,簡直要把天地翻過來,百獅會的名堂蠻多的,有迎獅,盤獅,考獅,搶獅和獅子登高等內容,土裏土氣,苗味十足,藏著厚實的文化底蘊。

還有一些活動很重要,還有接龍,苗家接龍可分為村寨接龍和家庭接龍,兩種活動僅是規模大小有別,其過程基本相同。“接龍”多在黎明時分進行,其過程基本相同,新居的堂屋燃滿燈燭,一鋪開大竹簟,擺好紅,黃,黑,白,青,五匹彩布,五色紙特別好看。

過苗年最有趣的是吃“排家飯”,苗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千百年來,苗族人民遵守這樣一條規矩:“即同一村寨裏,也不管客人的數量的多少,全村各家各戶,有必須輪流請之,盡自家所有,熱情地招待來客,被請的客人,絕不能借故推遲,否則就會被人認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邀請,也不必帶什麼禮品,直到每家每戶都吃到了,方能告別回家。”

晋代大詩人陶淵明曾經作詩讚美苗家人是“欲遂當年漁人願,苗山就是桃花源”。

這就是我家鄉的部分活動,你的家鄉過年習俗是怎麼樣的呢?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三

我的家乡是安徽六安市,过春节的习俗有很多。

除夕前我们要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户人家就像搬进了新家一样。打扫完卫生就是置办年货了,春联、烟花、鞭炮和灯笼这些用品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吃的了,每家都会为亲朋好友准备丰盛的菜肴。

除夕那天,爸爸张罗着挂灯笼、贴春联。奶奶把祭祖的贡品摆设好,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然后全家人向祖先们磕头祭拜,祈祷祖先保佑我们一家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等。我们小孩最盼望的就是吃年夜饭了,丰盛的晚餐会把我们的肚皮撑圆。吃完饭之后,长辈还会给我们发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钟声一响每家每户就开始燃放烟花炮竹,那绚烂多彩的烟花,预示着新一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四

大年三十那天,我坐了三个小时的车回到了河北宁晋的老家。

当天下午家族里所有的男人都要去上坟,包括我们小孩。到了村外坟地里,我见到爷爷和伯伯拉来一车鞭炮,其他人也都到齐了。爷爷等人把鞭炮摆成一排一排的,点燃了。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和二踢脚声中,爷爷烧着纸,伯伯把一瓶白酒倒在坟上。我不懂大人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说这是怀念逝去老人的传统仪式。

我们回到家,村里下饺子的炮声也陆陆续续响起来了。爸爸伯伯赶紧把春联和福字贴上。我没什么事可干,就跟着大人瞎转,等春联贴好,香喷喷的羊肉饺子也下锅了。我们家下饺子放的是二踢脚,真响啊,把妈妈吓得捂着耳朵,闭着眼睛不敢看。饺子煮好了,爷爷却不让我们先吃,而是先供了神位。要知道爷爷家供神位的碗摞起来可有一尺多高呢!

第二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出去了,中午回来的.时候,双膝已经沾满了土。因为他们得入乡随俗,见到村里的长辈就要磕头的。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五

有关过年的习俗,我从爷爷那儿了解了很多。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四,过了十四,年算是过完了。我们那里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王爷,听说那是以前我国民间影响最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因为以前都是用柴禾烧饭,家家户户都有那种用砖头砌成的大灶。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家用的都是燃气灶,这种习俗越来越少见了。腊月二十四要扫尘,屋里屋外都要打扫干净,家里所有的器具都要洗干净,那一天我们那里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其它的习俗还有:祭祖、贴春联、年夜饭、压岁钱、挂灯笼、放鞭炮、守岁、拜年……一直到正月十四还要闹花灯、舞龙灯。说起我们那里的龙灯,那可漂亮了。***年它还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更多的相关优秀作文素材推荐:

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高中材料作文的写法。

有关“坚持”的作文材料。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六

在我们老家,从腊八到正月十五之间,人们都快乐的过着春节。

“腊八吉照,新年来到”,腊八那天早晨,人们要喇腊八粥,小孩子们把腊八粥抹到枣树上,预示着明年的枣能结得又大又多又甜。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吉照,白天人们要把厨房、院子和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人们把糖果摆到灶王爷的画像前,把粘糊糊的.吉照糖抹到灶王爷的嘴巴上,让他上天向老天爷汇报时,多说人间的好事,少说人间的坏事。这真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的上午,人们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还有的人把对联贴到车上,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晚上人们要吃团圆饭。吃完饭后,人们还要在院子里洒上一些芝麻杆,在门的后面放一根木棍,挡着财宝不滚出门,人们就开始守岁,一直到夜里12点,人们走出门开始放鞭炮,整条街灯火通明,鞭炮声彻夜不绝。天亮了,都吃起饺子,然后人们穿着新衣服去长辈家拜年,长辈就发红包给孩子们。拜完年,小孩子们到大街上去买玩具,大人们在一旁看戏曲,欢欢乐乐真热闹。

正月十五到了,人们在家里吃元宵和饺子,晚上他们聚集在街上,开始放烟花,小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跳来跳去。第二天早晨大家都要早早地起床去跑步,也有的人牵着牛、马去跑步,他们在野地里捡起一些柴火,把柴火点着,大家围着火堆蹦蹦跳跳,预示着新年的勤劳和兴旺。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七

春节快到了,大家以高兴的心情筹备新年的一切。

除夕的早上,我们家各干各的,搞扫除贴好春联,便拜神保佑来年顺景。妈妈摆好拜神的贡品,准备拜神。晚上,在远方读书的姐姐回家了,妈妈早已做好丰盛的晚饭,一家有说有笑地吃团年饭。吃完饭,妈妈忘不了包利是。

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妈妈恭喜,“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然后,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给我们利是,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我们太早起来,吃过早餐。客人来拜年了,妈妈总是倒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我摆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来款待客人。这时,大人们问好后,总是谈及他们的工作及家庭情况。我们这些孩子就是爱闹、爱玩。我和叔叔的女儿丽丽提着红灯笼到大街小巷玩个痛快,真有说不尽的高兴!

不久元宵节又到了,杏坛文化广场可真热闹,前来观看,舞龙、舞狮在空中威风地舞着,真是栩栩如生。怪不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花车到处巡回游,给杏坛增添了不少生气。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八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九

家乡过年的习俗——跨火盆泉州市惠安县崇武西华小学201班郑祎指导老师龚萍蓉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我的家乡崇武,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闽南过年的习俗,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跨火盆”。我至今还忘不了第一次跨火盆的情景。那个年兜的晚上,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吃完团圆饭,奶奶就恭恭敬敬地在香炉里点上线香,然后把用红纸、金纸包着的薯藤柴枝堆在大门外,点燃,等到烟绕火旺时,她让伯伯、爸爸和哥哥按辈份跨过那堆火焰。我也兴致勃勃地排在哥哥后面。可是,被奶奶拉到了一边,严肃地说:“这是男人才能跨的,你女孩子家跨什么火盆?”我嘟起小嘴,不高兴地走开了。爸爸把我抱了起来,对奶奶说:“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女儿也是儿啊!”

在大家的说服下,奶奶才同意让我跨火盆,我高兴极了。我们一个接一个跨过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奶奶在一旁大声念道:“跨入来,年年发大财;跨出去,无忧又无虑;跨过东,五谷吃不空;跨过西,钱银滚滚来。”

我当时只觉得好玩,并不知道“跨火盆”意味着什么。后来妈妈告诉我,这也叫“过火盆”,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我们跨过火盆后,奶奶把一串鞭炮放进火盆里,立刻传来一阵清脆的噼噼啪啪声。随后,奶奶急忙把“跨火盆”未熄的余灰用畚斗收集起来,添于炭炉中,她说,这叫“添旺”,象征家业更加兴旺。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十

我奶奶家在海宁。每年,我都去那里过年。想知道海宁过年的习俗吗?现在我来介绍一下。

农历年底,农民为春节准备年糕。制作年糕的习俗在海宁有着悠久的历史。家家户户都把糯米磨成年糕,作为拜年和送亲戚的传统礼物。因此,“年糕”成了人们祝愿亲朋好友年年高升的“好口菜”。

玩年糕很有学问,也是一门技术。温度高之前很难做年糕。如果没有玩好,不仅口感细腻,而且存放时间短,容易破解。到现在海宁农村还保留着打石臼年糕的习俗。每年年底,村民自发组成一个团队玩年糕,集中精力给大家玩了十天半年糕。到了那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火热的场景:在村口的小农舍里,几个炉子用水泥搭起来,灶堂里的火焰熊熊燃烧,炉子上竖起几个冒着热气的大水桶,里面装满搅拌均匀的米粉,不时飘出阵阵香味。一桶米粉熟了,倒进门前的大石臼里。这时男主角是几个彪形大汉站在大石臼边上,只看到他们挥舞着重达30公斤的巨大木锤,一声“嘿”下去,原本散落一地的熟米粉被砸得凹陷下去。另一名戴防烫手套的男子迅速翻出了被砸熟的米粉。又是一记有力的锤子,再转,再砸.几个彪形大汉累得气喘吁吁,晶莹的汗珠从额头冒出。大石臼里的熟米粉被砸成一团。一个人用一块大布把年糕团包好,迅速放在案板上。两个人把它压扁了,就形成了一大块年糕。从加热到做年糕需要40多分钟。做年糕不容易!

海宁除了玩年糕,还有祭祖的习俗。29岁的我,已经感受到了当年浓郁的味道。家家户户门前贴着对联和祝福,鞭炮声不断。手脚麻利的老人一大早就起床,开始出发。杀鸡、宰鸭、买猪肉……中午的时候,祭坛上摆满了各种供品:鸡鸭鱼肉、水果、糖、年糕……桌子两边用筷子夹着几个酒杯。当一切准备就绪,点燃蜡烛。老人和孩子依次向祖先敬酒。敬酒后,弯腰双手合十,祈求上天保佑祖先。祭祖仪式结束后,我们邀请亲戚和家人吃了一顿叫做除夕晚餐的宴会。

海宁的风俗真是丰富多彩。欢迎大家来海宁参观,亲身体验海宁的过年习俗,比你想象的有趣!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十一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终于把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找全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

1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之日。

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除日。

3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5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6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7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8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9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

10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11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女儿回娘家拜年。

12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13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14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15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16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

17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庆贺。

18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19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古代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20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21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22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23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十二

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很多,还有很多“规矩”,怪怪的习俗也很多。弄得我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只好去问知道习俗最多的外公。

我和妹妹一起来去找外公,妹妹看外公贴“福”贴倒了,急忙说:“外公,‘福’贴倒了。一听,我耐心的解释道:“没贴错,将福贴倒是一种习俗,倒着贴,说明了——福到(倒)了。”妹妹一听,恍然大悟。妹妹说“那还有什么习俗呢?”外公停下手中的活儿,耐心的给我和妹妹讲。

过年还有好多种习俗。外公说“把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我和妹妹异口同声的说“为什么呀?”“因为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外公说。“原来如此!”我若有所思的说道。

“过年还要大扫除”外公说。我和妹妹疑惑不解:“为什么要大扫除呀,我们家很干净呀?”外公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去年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今年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度过了!”“真是越来越不懂我们家乡的过年习俗了。”妹妹说道。

“农历三月初三,有以地菜煮鸡蛋当节日食品的风俗,说是吃了‘明月’。”外公说。“什么是地菜呀?”妹妹疑惑不解。“地菜就是荠菜”我解释说。“它有清肝明目,调理脾胃之功能。三月三气候一般都反常,所以你外婆常教导你们说‘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你们去年就因为这吵了一架呢。”外公说。我和妹妹吐了吐舌头,说“我们又不知道是真的,以为外婆逗我们的。”马上妹妹拉着我二话不说道歉去了。

今天我们知道了过年习俗的知识,我觉得太不真实了,不过还很有趣的。只要开心就可以了。何必真实不真实呢。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十三

除夕前我们要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户人家就像搬进了新家一样。打扫完卫生就是置办年货了,春联、烟花、鞭炮和灯笼这些用品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吃的了,每家都会为亲朋好友准备丰盛的菜肴。

除夕那天,爸爸张罗着挂灯笼、贴春联。奶奶把祭祖的贡品摆设好,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然后全家人向祖先们磕头祭拜,祈祷祖先保佑我们一家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等。我们小孩最盼望的就是吃年夜饭了,丰盛的晚餐会把我们的肚皮撑圆。吃完饭之后,长辈还会给我们发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钟声一响每家每户就开始燃放烟花炮竹,那绚烂多彩的烟花,预示着新一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老家过年真有趣,我喜欢在老家过年。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十四

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扫除、购年货、包饺子、拜年等,简直数不胜数。

疯狂大抢购,各种各样的东西被我们一扫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装了满满一大袋子。

我的家乡最少不了的一项习俗当然是包饺子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我们家当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妈妈就开始包饺子啦!包饺子还需要技巧呢!我负责擀皮,我这里擀擀,那里擀擀,做得很不像样。妈妈给我做了示范,包饺子应该均匀的擀,让它在擀面杖上转起来,这样就可以擀的圆圆的了。我按照妈妈的办法,怎么也不能把这个“淘气鬼”制服,还是擀的乱七八糟。不过经过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艰苦训练,我终于把这个淘气鬼给制服了。

我们这里包饺子还要包里面钱呢!只要谁吃着带钱的饺子,就代表着他在这一年中平安无事,运气很好。谁要是吃的最多,谁就是一家之主。我们家也包了好几个钱呢!我和爸爸妈妈都想吃到钱。我为了得到拿到那几个硬币,于是抢了很多的饺子。嘿嘿!我们家里的钱竟然被我吃到了三个,把我的牙都快咯坏了!

人们还会在过年的时候贴对联和放鞭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先听我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山洞里住着一只怪兽,它就叫“年”。在这个山谷下有一个村庄,这个年到每年最后一天就会下山来伤害人畜。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这个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可以进村民的家中。然而,这个村庄的村民却毫无办法。年每次来都会吃农民的东西,还会杀家畜。为了避免年吃了他们的东西,村民们每到过年就不得不到城里过年。有一年过年的时候,人们正要赶下山,这时有一位仙人对他们说:“年最怕的就是红的东西和响声”。人们听后,于是便在家里贴对联和放鞭炮。年一来就看见了红红的对联,听见了“砰、砰、砰”的声响,吓得年直往山里逃,以后这个村庄的人每到过年就会贴对联和放鞭炮。过年要贴对联和放鞭炮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过年的'时候,人们还会剪窗花。瞧,我家邻居老奶奶剪了一个小孩正在骑着一条鱼,还剪了两只老虎。过年的时候,人们还会把“福”字倒贴,这代表着福运到来。每家每户还会做上最丰盛的一顿饭——年夜饭。家家户户都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鲤鱼,鸡肉,牛肉,羊肉,还有菠菜……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

我们这的春节习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新年拜年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走亲戚,给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拜一个年,说一些祝福的话语。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然后再与亲戚们一起吃一顿团圆饭,互相聊一聊家常,彼此了解对方的家境,多开心啊!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十五

春节虽然大年初一才开始,但人们早已开始准备了。在春节前几天,人们就开始买年货,和一些礼品用来赠送给亲朋好友。商场中,到处都洋溢着春节的味道,人也不少,连商场,也变得格外热闹了。

之后,就到年二十八了。〝年二八,洗邋遢〞,这是家乡的.一句俗语。没错,这一天,人们都会打扫房屋,把不干净的东西都清洁一遍。据说,这样就可以在新的一年里扫除霉运。再过一天,就到了年二十九。这一天,人们会在屋子里贴春联,把家里装饰的喜气洋洋,来迎接春节。

春节前一天,就是除夕。虽然还没到春节,但这一天,是十分重要的一天。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与家人们吃团圆饭。吃完饭,有人可能会去看春晚,但是更多的人,会去行花街。花街可真是热闹啊,就连找个车位,都这么困难。走进花街,那可是人山人海啊。花街上,有许多的小玩意和十分多的东西。走完花街咯,这一天就过去了吗?哈哈,还没有,这一晚上,人们还要守岁,过了十二点,才可以睡觉。一觉醒来,就到了春节了。一起床,就要跟爸爸妈妈说声〝新年好〞。这个时候,你就会收到一个大大的红包了!红包,莫过于是我春节最期盼的东西了。初一,主要都是去拜访朋友。之后经常都会去亲戚家拜年。每一次去拜访别人,都是很热闹的转眼就到十五,这一天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但是热闹不减,因为这一天的傍晚,人们都会去行通济。热闹程度跟行花街相当。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听说行通济可以新的一年〝无闭蘙〞。这就是我的家乡——佛山,那热闹无比的春节。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十六

我奶奶家在海宁。每年,我都会去那儿过年。大家想知道海宁过年的习俗吗?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每到农历年底,农家都会为春节准备年糕。打年糕习俗在海宁由来已久,家家户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新年中走亲串户送亲戚的传统礼物,因此“年糕”便成了民间祝福亲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打年糕很有学问,也是一门技术,不到火候难成年糕,打得不好不仅吃起来不细腻,而且存放时间也不长,容易裂开。在海宁农村至今保留着打石臼年糕的习俗。每到年底,村民自发组成打年糕队,集中十天半个月为大家打年糕。到那里,你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番火热的场景:在村口的农家小院里,用水泥筑起了几个灶台,灶堂内火焰熊熊,锅台上竖着几只大蒸桶,蒸桶里全是搅匀的米粉,不时飘起阵阵清香。当一桶米粉熟透后,就被倒进门前的一个大石臼里。这时唱主角的当属站在大石臼边的几位彪形大汉,只见他们挥起足有三十几斤重的硕大的木榔头,“嘿”的一声下去,那原本散腾腾的熟米粉就被砸得凹陷下去。带着防烫手套的另一名汉子则快速翻起砸扁的熟米粉。又是有力的一榔头,再翻,再砸……几位彪形大汉累得直喘粗气,额头冒出了晶莹的汗珠。大石臼里的熟米粉被砸成了团,一名汉子用大布包起这团年糕,快步放在案板上,两人将其压扁,一大块年糕就成形了。打年糕从加热到打好需要40多分钟。原来打年糕还真不容易!

除了打年糕,海宁还有祭祖的习俗。在年29的时候,浓郁的年味已扑面而来。家家户户门前贴上对联和福字,爆竹声连绵不断。手脚利索的老人一大早起来就开始张罗。杀鸡,宰鸭,买猪肉……中午时分,祭台上摆满了五花八门的供品:鸡、鸭、鱼、肉、水果、糖、年糕……桌子两边再摆几个酒杯,并配上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后,点上香烛。老人小孩依次给先祖敬酒。敬酒后,弯腰双手合十,祈求先祖在天庇佑。祭祖仪式结束后,便邀约亲邻和家人聚宴,名为吃年夜饭。

海宁的习俗真是丰富多彩,欢迎大家来海宁游玩,亲自体会一下海宁的过年习俗,可比你们想象的更有趣!

家乡的过年习俗范文范本篇十七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碌。他们正准备着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过年时彰显出辞旧迎新的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迎春的一个礼节,各家都忙着打扫屋子。

转眼到了除夕。除夕可真热闹,家家飘散着鸡鸭鱼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装,门前贴着倒着的“福”字,代表着福到了的意思,门前也贴着红红的对联。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团年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什么的。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会儿哪一家门外放个“蝴蝶仙子”,一只小小的纸蝴蝶带着银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落下;一会儿这家放一个“冲天炮”,火芯冲上天空,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个“银色喷泉”,一点点银色火芯从圆锥桶里慢慢喷出,随后越喷越多,越喷越高,短暂而美丽,如真的银色喷泉一般,涓涓细流,绚丽多彩。到了深夜12点,还要放一大挂鞭炮,表示辞旧岁,迎新春。

初一早上还要穿起新衣,放一挂大鞭。初一断然没有除夕的热闹非凡,却也不那么平静,大家都忙着去给长辈、亲戚们拜年。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如初一,崭新而又快乐。

元宵上市,又一个节日高潮到来了,元宵节条条大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卖灯笼、放烟花的人们。各式各样的花灯都很漂亮,有动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转的,还有的边旋转边发出优美歌声,真是各具特色。

当然,元宵节这一天还要吃汤圆,这才能保证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内团团圆圆。

元宵节过罢,也同时暗示着忙碌的新一年即将真正开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