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2:55:04 页码:14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模板19篇)
2023-11-21 02:55:04    小编:ZTFB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难题,但我们要学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成长。如何正确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一

摘要: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教学活动便有师生的互动、便有问题的产生和提出,长盛不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教师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提问是提高我们的课堂的有效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也就是说,教学中尚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将会极大改善这个局面。新二期课改课程强调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那么它就要求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使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

一、有效性提问的含义和常见误区。

“有效”从传统意义上说是“有效果”,大家最关注的可能是结果的好坏和效果的有无。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认为,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思维。

反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却常走入这样的提问误区:有时是为提问而提问,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相距甚远,结果让学生在一个个没有思维价值的问号前疲于奔命,使课堂陷入冗杂繁复的“满堂问”之中;有时只是面向少数学生提问,使大多数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坐了“冷板凳”;有时更是没有把握恰当时机,超前的提问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而滞后的提问又会因缺少思维含量而显得乏味。

问题的提出过程是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有效提问是浅与深、近与远的结合,即问题应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有效提问的目的是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目前倡导的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结合我个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谈谈几点思考。

二、有效性提问的设计。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我们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传统教材中常出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o,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这样的问题叙述让学生感觉乏味,只能机械的套用公式。但如果教师将此题做一些改变,把题目的形式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65。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更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还有在学习完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我们常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来测高度,但如果只是问学生,物体下落的时间是2s,求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那么效果就远不及以下这道从漫画所提出的问题:根据“漫画――洞有多深?(如下插图)”问题讨论: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去测量洞的深度?请你对该方法进行评估:指出有何优点与不足?这样一来学生就觉得很新奇:漫画也跟物理原理有关吗?当带着刚学完知识去分析可以知道当物体近似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根据下落的大概时间来估测高度,而且题目还问到了其优点与不足,学生之间就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也可把一些实际测量过程要注意的细节搞清楚。从而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并加以巩固。可见,学习的兴趣来源于问题的设计与趣味。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设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内容偏多,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分层次把握好课本知识内容,我尝试运用以下的问题:1、当你预习课本内容后,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哪些主要应用?2、卫星在不同的高度环绕地球运转时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如何变化?3、在应用定律求第一宇宙速度时,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回地面?能否让它不落回地面?它的抛出速度要达到多大时它才不落回地面?这样就为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理清了思路,就可以与学生在共同的情景探究中学习课本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从整体上理顺课本的知识内容,同时又和实际联系引发学生进行探究,那么学生就会渴望着寻找答案,从而积极互动起来。

由于物理学中有较多复杂的物理情景过程,所以我们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提问,起到搭桥引领探究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新教材中已经非常注重“探究”这个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探究性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设计《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教学时,由于它整节内容都是探究性质的。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旧教材中所述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理顺,然后做实验,实际上就只是验证一些结论,学生只能是被动记忆,主动探究和能力培养就欠缺了。新教材中已有所改变,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2: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两个灯丝的外部特点,问题: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想象一下导体的电阻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这样在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分步讨论与分析,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并解决问题。整节课学生都有极高的兴致,在问题情境中在隐含的“问题”的不断引导下自我探究,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

又如在学过楞次定律后,研究“铝管中磁性小球的下落规律”实验把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竖直放置的铝管上端放下,一只小球很快地从下端掉出,而另一只要等数秒后才从下端管口落出。根据这一实验背景,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1.以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你将提出和论述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验?

2.你猜一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请分析小球进入铝管后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能否建立一种物理模型?

通过这样的提问设计,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并能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单纯的老师理论分析讲解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又要兼顾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还要考虑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当教学进行中时,学生可能会精神不振或走神。在这种情况应及时提出问题,使学生注意力回升。我觉得适时地提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例如:在力学“摩擦力”一课中,当我们向学生介绍摩擦力概念、产生条件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后,可向学生提问:“请大家设想一想,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摩擦力将会怎样呢?”适时的讨论会让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回来,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无摩擦的世界。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提问。我觉得有效的问题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师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美)丹东尼奥等,《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

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教学策略》 作者:曾志旺  来自《物理教学探讨》。

4、《物理课堂提问的探讨》作者:王赵云《物理教师》期刊第9期。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二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良性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高效教学模式的内涵,提出了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途径,达到高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打好化学基础,熟练地掌握化学知识,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构建;高中化学;高效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和实施,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标准,一些学校通过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加大学习工作量以求达到这一目的,这种作法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长期使学生处于高压状态,极大地阻碍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高中化学教学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高效教学模式即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科学的课堂结构和合理地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达到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完成高效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高效教学模式,并不是和以往的教学理念一样,把学生的成绩当作重点,而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除了注重成绩的提高之外,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等,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高中化学高效教学模式的内涵。

长期以来,高中化学教学都以学科知识的讲解为主体,而忽略了高中生的需求和反馈,导致学生不喜欢课堂讲述的模式和知识点的呈现方式,长久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导致了学生缺乏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高效教学模式则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通过科学的课堂结构和知识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跟上高中化学教师的授课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高中化学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对课堂模式的意见及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使高中化学课堂结构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通过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实施,将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进行有效的备课是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基础。

俗语说得好: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更是如此,有效的备课是良好的课堂质量的前提,只有具备清晰的授课思路和科学的课堂结构才能使课堂顺利进行,吸引住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备课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平均水平做出合适的调整,合理的备课方案,能在带领学生在有效复习上节课堂的重点内容的情况下,在合适的节奏中,进入新知识的讲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为新知识的讲解做了良好的铺垫,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进入状态,跟上教师的授课思维。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知识分配,重点知识和普通知识应该区别对待,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就能明确感受到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侧重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三、教学生活化。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生活。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但是当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大都是采取功利化的教学模式,根据以往的高考习题和教师的经验总结,列举出大量的重点试题,让学生练习,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成绩,忽略了化学知识和生活的关联,这样一味地要求学生提高成绩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生活化的意识,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具备化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教师在进行例题讲解的过程中,不应当只注重例题中包含的化学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分析例题的出题背景,即这样的化学问题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哪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是服务于生活的,而不是与生活隔离的这一真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旧有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经明显落后于当代的教育需求,面临着这样的教学现状,构建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大势所趋。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优化课堂结构,进行详细合理的备课,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高效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构建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推动新课改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3]王赛中.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三

摘要:以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为基础,衍生出了问题教学法,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应该如何去设置较为合适的问题。所以,必须在一些原则下来设置这些问题,问题需要更加具备趣味性,要有全局性,针对性甚至是梯度性。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通过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们通过正确的思维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提出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真正做到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一、注意设计问题的趣味性。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对于问题的设计,可以以我们的生活为基础,设计更加贴近生活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热情。我在讲授“燃烧和缓慢氧化”之前,是这样设计的:我先提出问题“俗话说,‘水火不容’,那么,水火到底能不能相容?”有些学生提出质疑。于是,我设计有趣的“水火相容”的实验,先将白磷放到盛满热水的玻璃杯中,然后将收集好的盛满氧气的玻璃管向白磷倾斜,白磷竟然慢慢燃烧起来,学生目瞪口呆,“啊”的一声响起,学生心中的迷雾顿时散去,原来“水火相容”。这时,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了,为下一环节“燃烧条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注意设计问题的全体性。

教师设计的有些问题一定要注意是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学生的基础如何都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这便是要考虑到问题的全体性,只要有考虑到这点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当问题估计到所有学生时,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相应的思考以及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大面积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能够得到提高,无论基础如何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即便是基础差的学生也可以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帮助他们调整原先的厌学态度而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中等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善于思考,凡事多问的良好习惯。最后对于优生来讲,一来可以复习已掌握的知识,二来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热情,丰富他们的化学知识和结构,让他们对化学更加热爱,立志为祖国化学事业的建设做出一番贡献。比如,“醋酸是强酸还是弱酸?它又具有什么化学性质”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没办法直接回答出来的,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才能够完完整整地回答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学生提出了许多要求,首先是首问便要求学生们自身必须要去充分的了解醋酸的特性,而第二问则是要通过拿醋酸与其他已知酸的性质的比较才能够得出最终的答案,类似这种问题是适合于向全体学生提问的,这是可以帮助那些基础一般或者基础较弱的同学提高自信,增加学习的热情。

例如,“硫酸、盐酸、硝酸,三种酸的共同点如何归纳,又存在着哪些不同点”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们去深入了解每一种酸不同的性质,通过对比比较,然后做总结。所以,对于问题的回答这方面的选人也要考虑到一些学习基础偏弱的学生,不能够一开始便提出十分有难度的问题而破坏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注意设计问题的梯度性。

问题教学法核心的内容便是要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从学生发现问题出发,自觉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当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对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讲究关联性、梯度性,每个问题之间应该要有紧密的联系,问题的深度应该要层层递进,进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具有梯度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进一步发展。

四、提高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

所提问题功能与目标相一致。一个问题的.存在必定存在着与之相对应原因;一个目标则是一个需要经由老师或者学生的努力所需要达成的既定事物。一节课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学目标与教学问题之间的相互匹配,通过多角度多方位达成教学的目的。通过本研究发现,当教师讲解的内容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对于教学的内容会出现疑惑,甚至无法老师讲解的内容,这对于课堂教学无疑是低效的,结果是十分糟糕的。所以,一位教师在对教授内容进行相应的扩展时,需要注意扩展问题设计不易过于偏离课本,这样不便于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

教师提问时措词、表达准确。作为一名老师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过关,基本常用字词发音要准确,语义表达要足够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位教师要求授课使用普通话,除一些特殊情况可以使用一些方言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吸引一下学生的注意力,其余情况不得使用方言进行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教师要尽量使用课堂上的专业词汇进行提问,对所有要求的化学方程式能进行正确的书写,反之,学生在课堂中会产生一定的误解,这也是对于教师教学表达的最基本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加透彻的理解。

五、提升所提问题的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教师在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水平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思考时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估算,这样问题的设计才能保证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在老师面前。换个角度讲,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问题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就开始进行作答,对于问题的理解以及作答的准确性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老师对于学生学习程度的掌握情况也会随之出现偏差,最终导致授课进度出现混乱,原有教学目标无法高质量的完成。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教师问了追赶教学进度,直接将课堂上提问的答案告诉学生,这样课堂提问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这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评价。通常情况下,课堂提问不涉及惩罚学生是非常乐意去回答问题,只是回答的答案并不一定非常准确。当一位学生的回答非常接近正确答案,老师一定要对其进行表扬,以此让学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然而,对于一些回答不是很好的答案,老师也不要急于批评,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肯定,然后提出其中问题回答不足之处,这样才更有助于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不足,对于自己学习存在漏洞的地方进行补全,以此慢慢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对于一些不是很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需要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一般这部分学生都是因为胆怯,不敢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老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而一些对于提问根本没有想法的同学,老师要试图对他们进行引导,慢慢地对问题进行理解,并最终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六、结语。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学科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即要引导学生们去关注在他们生活中的与化学有关系的社会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要让学生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对待化学课程的学习,要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问题教学法便是很符合这些要求的教学模式之一,而在进行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注意设计的问题是否有探究的价值,注意问题之间是否存在巧妙地联系,这样才能够更突出问题教学法的作用。

综上,本文对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如何使课堂提问变得更加有效进行了探究,对于如何使其变得有效提出了一定的个人见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对此类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陈玉飞.高中化学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03).

[2]崔金凤.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问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09).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四

多元化教学课堂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开始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笔者简述了构建多元化的高中化学课堂的方法,期望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结合多媒体设计教学课件。

高中化学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形式,把教材中的抽象性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回放功能,观察实验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最终唤起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原电池原理”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讲台上,通过单纯的实验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借助导线、电解槽和电流表等工具向学生讲解电能转化的原理。然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电子到底是如何转化成电流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特效,直观全面地向学生展现微观世界,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电子是如何从原电池的负极转移到正极的。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效果。

在化学课堂上,有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提问教学。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师必须设置相应的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趣味点,讲究问题的科学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问,再通过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最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并有效结合化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提问。通过问题的引导,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和化学之间的距离如此之近。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形式,真正明白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如在教学“酯化反应”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提问:“家里烧鱼的时候,一般往锅里添加酒或者醋,就会使鱼肉清香,一点腥味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联想到家里长辈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引导,学生就能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有效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三、结束语。

通过打造多元化的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能够简单明了地为学生展示出丰富的化学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更加直观和全面地理解化学知识,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化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延芳.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

[2]刘春华.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学周刊,2015,(2).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五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中得以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效课堂。

如何做到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而探究又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化学课中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新奇的事物。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实验的过程和原理又将会成为学生讨论探究的热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为什么不是另外的结果呢?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一系列的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心地听讲,对于问题也会积极地提问、追究,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例如,家里所用的天然气,其成分大部分为烃类。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烃类虽稍有气味,但在天然气泄漏时,却会有一种很臭的刺鼻的味道,相信很多学生都有亲身体会的。那这股臭味来自哪里呢?通过课前让大家上网查询,可以得知,这股臭味是硫化氢的特别的气味。那么为什么要在天然气中加入这个成分呢?是因为有了这股气味,人们才能及早地发现天然气的泄漏,才能及时处理,防止中毒或者火灾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对所学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增加了生活常识。

二、小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对于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交际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小组如何划分,小组学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来确定。比较常见的小组划分方式又随机组合,依学生特质组合、依任务难易度组合、依学生兴趣组合等方式。小组学习的方式也不能仅限于小组内部的互相学习,还要开展小组竞赛、小组分工合作、小组调查等方式。如,在化学实验课中,可将学生按照三人一组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小组比赛。比赛内容可以是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并要求小组内每人都要进行实验,按照总分数进行比较。通过这类比赛,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有利于共同提高。

三、创设情境,优化课堂结构。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

强大的学习能量,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铝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等,让学生去感受铝的发现及应用。铝在地壳中的含量最多,但在一百年前,由于技术的落后,铝却是非常稀奇之物,比如,拿破仑享有在宫廷盛宴一人独自用铝制餐具的殊荣。为什么铝的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但广泛的应用却如此晚呢?由此,可以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铝的性质。通过这样的故事,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为什么铝不易提炼,铝的化学性质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是无法完成的,如,co气体的毒性实验、硫化氢的实验等。还有的实验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产生危险。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动画演示等方式,展示实验过程,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在实验前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爆炸的情境,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出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这比教师口头反复强调要印象深刻的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的直观理解,又使学生认识到在以后做可燃性气体实验时以及家里的煤气泄露时要注意的事项。

另外,在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很快的,借助多媒体手段,模式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进行“慢放”,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就要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宓。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考试周刊,(31)。

[2]赖微娟。运用多媒体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感悟。中国教育技术装备,(01)。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与低,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论如下:

一、备好课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备课无非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者缺一不可,但我们只能说到却难以做到。备学生、备教法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很难适应学生,只是学生适应老师,这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很难出现师生共识、共鸣的镜头,因为师与生之间存在着两处生疏,那就是没有以学生为出发点,没有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策略才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师不了解生,生也就不会一厢情愿的随着老师走。这姑且不论,单说备教材,一部分老师还远远做不到,“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应拿出一生的时间去准备一节课”。这两句话无非在告诉我们备课的一种境界,那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脱离书本,脱离教案、教参。只有眼睛在学生中逡巡,思维跟着学生思路在走,我们才会在听学生无意之中的一句话时,突发灵感,随时调整教学思路,甚至推翻教案,应机设计,从而掀起教学高潮,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究其原因,无非是得心才能应手,熟中才能生巧。其实备教材也是有章可循、有捷径可走的,但前提是必须摆脱依赖心理,那就是备课之前不能看有关教学类参考书,教参,教参,参考而已,也就是这个道理。备教材先要从大处着眼,理清悟透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个章节内部有哪些共性的知识点,有哪些非共性的东西,从中理出一条清晰之线,这样一线以贯之,既能举一反三,又能明辨是非,区分异同点,易识易记。备教材还要落实在每一小节内容上,这一环节很是重要,除了要做到承上启下之外(承上启下是指每一节都要与本章内容,甚至本册教材内容有联系,即承接上节内容而来,又能开启下节内容而去),还要选准突破口,突破口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选准突破口的前提必须是反复阅读每一节的内容,最基本的原则是应做到合上书基本能把每一节内容准确的复述出来,明确本节的核心。这就是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不断去筛选、构思,哪些内容是重点、难点,哪些可一带儿过,哪些必须讲清研透,怎么讲清研透,需要运用那些材料,采用什么方式等等。酝酿成熟之后,就应慎重斟酌,从哪下手做为本节内容的突破口,它的前提是迁一而动全篇,一气呵成,给人浑然一体之感,绝不允许中间产生割裂,脱离轨道。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阅读各类教参,从自身视角出发,找出独到之处,结合自身感悟,点滴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环节,最终预约出本节的三维目标。

二、营造课堂教学情境是促进课堂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师乐教,学生乐学,这也就说明了一点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教师痴迷于教学情境,声情并茂,有感而发,才能在高声唱讲,低声慢吟中诠释每一节的内涵情蕴,从而在熏陶感染中,敲响学生心中的琴弦,启迪学生的心智,诱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的情绪在轻松愉悦、起伏共鸣中陶醉于收获的幸福里,这也就避免了由于生硬的说教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度日如年的煎熬,压抑又怎能顿开。营造教学情境,主要表现在导语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语,组织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用语三个方面。语言既要采用专业术语,又要通俗易懂,还要蕴含情感。术语不准,发音不清,语句不通,解释不透,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就很难营造浓郁的课堂情境。

三、灵活驾驭课堂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升华。

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基本呈现环节是复习巩固、课时新授、识记练习。复习巩固目的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成效。这就需要我们探究出一种有效的方法,绝对不是简单的提几个问题,找举手的同学答即可,这就陷入了“精英教育”的误区,其它同学会不会,会的有多少,不会的又有多少,教师也就无从得知,因为这种方法不可能提问到每一个学生。这一环节目前最省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将精心选择的题让每一个学生去做,做完后的活页纸可交由学生自批或小组互批,最后举手统计每一道题做对的有多少,做错的有多少;根据掌握的数据来决定采用集中讲解、单独辅导或同伴互助等方法补救。

课堂教学新授课要讲究精讲,绝不允许脱泥带水,婆婆妈妈。拥有的教学资源能否及时、有效的阐述诠释教学内容;启发诱导的方式能否点醒梦中人;教学的环节内容能否随机灵动调整、换用;教学的无声语言能否切合时宜的传递给学生;赏识、激励的话语、运用的形式能否精当的发挥运用;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总结升华能否因课而异、因生而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抓住火候而用等等,都取决于教师驾驭水平的高低,也就是取决于教师教学艺术的再现程度,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放,讲怎么讲,放怎么放,用多长时间讲、用多长时间放,都得讲究个尺度,讲究个标准。“辩才须待十年功”,这就需要我们在每一分钟,每一节,每一学期的教学时间中去修炼自身的水平,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去点滴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成为名师。

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当堂的识记练习。这一环节不是让学生找到答案即可,而是让学生能当堂记诵,领悟应用。经过课时新授、识记练习、复习巩固三个环节的学习、领悟、运用,学生一定能事半功倍,记忆犹新。关键是让学生识记练习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识记练习,这就需要老师做出权衡,做出决择,以期短时间内达到最大功效。

四、教后反思是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后续源泉。

可以说备课挖掘、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教学驾驭、教后反思几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谁能融会贯通、娴熟应用,谁就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获取辉煌。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七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激发情趣 激活思维 想象空间

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有梯度、有价值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问题设计的一些体会。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笑了笑”“笑起来”“笑着”三者可以调换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就具体多了,细微且有趣味,学生的思维会一下子活跃起来:“笑了笑”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态度谦逊和蔼、胸怀宽广美丽和“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思想;“笑起来”表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笑着”表现了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学生还可从“三笑”不可调换的语言事实中认识到何谓用词准确的道理。

学生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有学习和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乐趣。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让学生先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最终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欢乐。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课堂的提问如果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学设计的问题,应当特别具有培养想象力的功能,而不是老在重复课文情节上提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捞铁牛》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对怀丙捞铁牛的方法进行深究,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敢于创新,想出更好更巧妙的方法。例如:“如果当时你在场,你能想出更好更巧的方法吗?”“假如是现在,你们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捞铁牛?”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的潜力,从多种假设和想象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例如,有学生说:“我有一个妙计,用一只大船连接装沙船,等去掉一些沙子后,前面船上的水手们开始划桨,这样又有水的浮力又有前进的拉力,铁牛会拔得更快。”……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课堂效率那就更不用说了。

教者要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也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总之,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注意提问的艺术,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出发,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八

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此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1.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这是我们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构思教学活动时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思想,以少时间、少精力和少物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效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效果不是只看考试成绩,关键看每位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活动的主人,使教学变成师生自身的需要,教也乐,学也乐,师生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和创造之中,体验知识美、学习美、课堂美。

3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3.1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它强调“知识与技能”,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前面二者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将三维目标具体分解到各年级、各单元、各节内容之中,细化落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把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就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对化学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去探索知识,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

3.2教师要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教学效果越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角色去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挖苦讥讽学生,师生平等对待,教学气氛才能活跃、和谐。

教学实践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主宰者,自己说了算,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就行了,如果学生有反对意见,认为是给老师过不去,其实这是教师的心态没有摆正,要知道学习是师生双边活动,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只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组织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最佳的。

3.3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技巧、技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教学基本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如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善于等待,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教师如果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喜欢听,教学活动自然活跃、欢快,当然教学效果就佳。同时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恰当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于教学活动,可以避免学生长时间机械听课造成疲劳。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摆脱目前较陈旧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集思广益,长期不懈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和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步入新课改的正确轨道。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九

1时代的要求与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经验,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师自身教法的适应,而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学法。

我区曾有一堂化学公开课,课题是化学与水处理。从教案来看,从复习对水资源的认识,引出世界性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体污染,特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然后引述水体污染的四个原因,并提出化学在防治水污染中的主要作用,最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流畅)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泼。但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做一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是以教师使用投影仪预先将几点认识遮住,待学生答出一点、拉开一点来进行。这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猜谜;尤其是讲授到水体污染时,更是出一道计算题,由学生解出,再投影出一种污染,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分析与归纳显然是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定位,难以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过程、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与合作者。

2研究性学习促进基础性学习。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了一些适宜的课题,如:

(1)利用ti计算器,测定溶液中的电导率变化,分析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2)通过网上浏览,调查重要的矿物资源以及在高科技中的应用。

(3)组织学生到氯碱总厂参观调查,了解电解食盐水的原理,并以经济、环保等角度分析氯碱产品的用途。

(4)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

(5)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来设想人工固氮的途径。

(6)剖析光化学烟雾的原理,设计减少汽车尾气中废气的各种方案。

[1] [2] [3] [4]。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问题设计在教学中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有效地启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新课程的标准也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起点,使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因此,问题的好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好问题”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还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实现师与生,生与生的情感交流。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设计问题,已经是当前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进行问题设计?根据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必须注重问题的趣味性,渐进性,探究性和针对性等基本内容。

一、注重趣味性。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我们要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要使学生学习有兴趣,有新鲜感,他才能喜爱你的课堂,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案例一:二分法的引入。

师:大家知道的值吗?

生:1.414…..

师:那是有计算器算好的,你想知道计算器是如何运算的吗?

从而引入二分法。

二、注重针对性。

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问题本身的针对性,即所提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从问题中明确反映出来。因此,提出的用语必须明确、具体,表达清楚,不可含糊其词,使学生不知所措。尽量不要提一些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问题,或者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不能达到什么认识的目的,也不具有启发性,可以说很不必要,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

第二层是指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当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相适应,这减少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忧虑,如果某个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多数都不能回答,他就会把问题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反之,如果所提出的问题没有一定难度,学生不做思考就能答出,那就失去了挑战性,降低了学生的能力,所以提问题对学生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

三、注重渐进性。

问题一: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平面感觉的实物吗?

问题二:你是如何理解数学中的平面?

问题三:认识了平面,我们又将如何去画平面?

问题四:点用大写字母表示,直线用小写字母,我们刚学习的平面又将如何表示呢?等等。

通过层层设问,整个问题层次分明,不仅利于学生思维的飞跃,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发现与挖掘意识,通过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还能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注重探究性。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是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理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探究,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本身具有探究性。

例如,在学习函数奇偶性中,画出函数的图像,以及函数值对应表格。

问题一: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问题二: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问题三:你能用什么式子来概括它的共同特征,从而能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探究、发现、构建概念。

上述通过教材与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对问题设计作了一些分析,当然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要根据课时内容合理设问,注重问题的自然性,避免人为地创造一些难问题,或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充斥课堂。问题的宗旨是通过问题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反思,学会多角度去理解。这样,整个课堂才是完美的课堂,学生才能真正的进行学习与思考。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十一

邢台县会宁中学傅聚敏。

新课堂教学是在遵循“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思想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要求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满堂灌”的批判,使学生真正摆脱原有课堂教学中的静听模式,在自我发现,自我探究的过程中,作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把握。

随着新的课堂教学观的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逐渐运用,一些教师还囿于固定的一些模式:有的想变又处于“蝉蜕”中途的两难境地。就课堂中的问题教学而言,有些教师还在提一些“是不是”“怎么样”“对不对”等毫无启发性的问题,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平庸的一问一答,把师生之间互动学习变成了提问方式的“灌”。而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忽视文本的作用,把文本的系统性、典型性、普及性的特点弃掷一边,自己对文本探究的不深不透,抑或不结合学生的实情,忽视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在课堂上诱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预设的“圈套”。在互动过程中也不注意进行问题“再启发”,漠视学生的富有个性的问题和回答,在看似高潮迭起的师生活动中,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教师诱导的“计划”中靠近,处处都烙上了教师问题教学程序化的轨迹。或把教学目标肢解为一系列的问题,繁而无序、琐而无纲,将一篇优美的散文讲成一节近义词辨析课,绞尽脑汁让学生改换原文词语,把文本弄成补丁满身的高考词语训练题,问题近百,杂问碎答,学生心神紧张,只有少数学生呼应教师,忽略生情的差异,创新思维没有从深度和广度上得以实现。

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拓展,新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应如何运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践行。

首先,要把好问题教学的设置关。

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要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把问题设在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探究的规律上。要问到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热点”上,唯其如此,方能引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要占主导地位。课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索知识,为课堂提供基础,为教师的备课提供准备材料。教师要深钻细研教材,同时还要重视学法指导。根据文本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形成具有针对文本特点的思维方法。

但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决不意味着搞“放羊式”教学,而是要求教师自己备课中感受学情的疑点,及学生自主探索中出现的疑问,重点加以筛选归类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案、学案,应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不断加以修正。

课堂教学问题的筛选,要充分利用合作讨论的形式。要从小组讨论中个人的“我怎么看”通过互动讨论变为“我们怎么看”统一组员的认识,为教师备课解题提供基础材料。

新课堂教学设计再不能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不分析学情,依照教参式教案,面面俱到,做永不放心的讲解。

二、要重视问题教学的传授关。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探究学习”开展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创造学生与文本直接接触,自主发现问题的条件。如《项链》这篇课文新旧教材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定位相去甚远。旧版认为其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而新版则称其为“诚实守信、质朴善良、坚韧美好的女性形象”。教师可以此设疑,让学生找出可支持其中一方的文本依据,分析造成不同评价的原因,最后权衡哪个评价更尊重文本。另外,让学生就重要情节部分改编为剧本,全体学生共同写作,教师组织导学,优秀生组织评改,确定语言材料,让学困生侧重排练表演,如改成的短剧“舞会上”“公园里”等在课堂上演出,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的设疑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能死盯住文本,或以应试为中心的训练题目。只增设死记课文的题目,不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更广阔的社会,学生的创新思维被窒息。语文特级教师蔡澄清说“知识有疑难,心理有障碍,愤悱须启发,教者点拨之”,在文本教学的点拨中,先生给我们做了拓展学生思维的范例。先生在教《祝福》时,先让学生感知文章多处对祥林嫂“眼睛”描述之后,教师点拨设疑。鲁迅曾说:“要极节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而鲁迅所指“画眼睛”是艺术创作中典型化的一种手段,而非仅指对人物眼睛的描写。从学过的或课外阅读过的鲁迅作品中,举例说明“画眼睛”的艺术。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列举了《故乡》中“细脚伶仃的圆规”来刻画杨二嫂,《阿q正传》通过龙虎斗、画圆圈的描写来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有《孔乙己》中孔乙己反复说:“窃书不能算偷”。《药》中夏瑜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最后教师点拨,让学生归纳出:鲁迅“画眼睛”艺术手法的具体表现为:一是让人物通过其语言和动作来显示灵魂;二是抓住人物的关键语言显示其思想本质,三是捕捉人物外貌、性格、行为上的特点显示其心灵世界。蔡老师的这一点拨教学,已从对文本的设疑深入探究,拓展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层次的培养上,已跳出了文本,在更大范围内审视文本,进而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特级教师钱梦龙也说:“‘质疑’的提问不同于‘定向问答’的.提问,问题不再是‘定向的’,而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发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堂的问题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下去,要先要求其“质疑”,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略。

三、要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的质疑积极性。

新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既要关照尖子生,又要兼顾基础差的学生,既要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大胆的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问,教师要始终坚信“没有不成材的学生”,针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微小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课文中有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一名学生提出“老师,万万等于多少”,有的学生嘲笑,有的说“等于亿”,于老师觉得提问题的学生受到了打击,于是她问“既然万万等于亿,但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而却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这一问,学生都哑了。接着于老师积极鼓励学生探究。师生互动交流后得出“这里的重叠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的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此教例不仅帮学生揭示了语文科中的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保护和激励了提出问题的学生,使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进取的态度受到了关注,保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总之,在新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宗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新理念,构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观,扎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2002(10)。

(2)徐祖淳,为什么语文课我不留应试性作业,教育艺术,2000(10)。

(3)钱理群,以“立人”为中心,教育参考,2000(2)。

(4)万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5)赵笑梅,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基本经验,教育科学研究,2001(12)。

(6)高培权,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7)邹贤敏,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名家丛书,2001。

作者邮箱:zjjlzh@。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十二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讲解、提问、强化、调控、结束和反思七大部分,这些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我今天和大家一道探讨的主要是其中的提问的技能和调控的技能,重点讲述它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1.课堂的提问要围绕重难点。

提问不能过泛,要围绕中心,有的放矢。要根据教学的目的、重点和学生的难点提出问题,削枝强干。设计的主问题,能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弄清课文的实质。设计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学生易混淆、易忽略而又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处;文章画龙点睛处;能触发学生想象联想,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以及“铺路搭桥”处等。一教师在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通过读题导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想想题目中的中心词是哪一个?再围绕中心词“美丽”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很快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二是“‘跨越百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丽’?”教师要求学生紧扣这两个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答案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学生满怀探求之心,埋头课文纷纷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读得认真,想得仔细,因为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清楚了,人物的语言、心理、反映出的崇高品质揣摩到了,教学目标迎刃而解。

2.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

如果阅读上得索然无味,那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内容,很多时候在教学参考书上都可以得到,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寻找一条恰如其分的渠道,让这些知识流淌到学生的脑海里。《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文章语言以平实说明为主,我在教学时为突破教学难点“鲸的进化过程”,激发学生阅读本文与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我打破预设的方案,当堂采取了两个新的设计环节,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的设计是这样的:我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先提出自己的疑问,就文中的“退化”一词结合课文有关‘鲸的生活环境的变化”的描述,再加上“鲸演变过程”的简笔画,深入理解。接着,我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第三段,要求学生将文中的“鲸”换成“我”的形式,复述这一段,学生兴趣盎然,小脸笑得灿烂。请一位同学复述完毕以后,其他同学跃跃欲试。我看到时机成熟,临时将检查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鲸的资料的情况,改为要求学生以“鲸的自述”的形式介绍资料,学生一下沉寂下来,拿起自己收集的资料,在那自言自语。有的在那吃吃发笑,可能是太有趣了。这下,我多喊了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资料,同学们的介绍生动有趣,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小手直举,小脸灿烂,小眼放光。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今晚回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或课文中感兴趣的内容,运用“鲸的自述”形式写下来,完成今天的每日写话内容。这一项平时最难的作业,想不到全体同学都欢呼雀跃起来,成了学生当日最欢迎的事。这样一个趣味问题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还随机检查了学生课外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二、实施提问阶段:怎么提问?

实施提问一般包括引入、介入、评核三个阶段。

1.引入。

一般包括转入,即用语言表明即将转向提问;“陈述”指教师用简明的语言陈述主问题;“提名”则指一定学生作答。

2.介入。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或者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有一定距离时,教师往往要对学生如何答问,从内容到方法上给以指点,使其阅读、思考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到某些方面,从而得出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教师的这种介入是提示。提示的内容有:

(1)学生阅读中容易忽略的地方。

(2)透过字面应该深入理解之处。

(3)与理解课文有关的知识、资料。

(4)某些重要词句。

(5)语言表达形式。

(6)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提示也就是给学生“铺路搭桥”,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的障碍,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3.评核。

即教师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学生的答案。这个阶段一般涉及评论、重复、重述、查核、延伸、扩展等具体环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设计、引入、介入与评核三个阶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提问要符合小学生的经验水平、认知特点以及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情,诊断学习障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有效提问已经成为当代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十三

研究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问题对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长期以来,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始终把应试教育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化学理论水平的提升为目的。考试中会出现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会格外重视,只要能够让学生提升考试成绩,教师就会不遗余力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机械灌输中,难以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于这些化学理论的学习逐渐感到厌倦,学习活动难以持续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真正提升。

2.实验教学的实施不尽如人意。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高考化学成绩没有太大的帮助。不仅如此,有的化学教师甚至偏激地认为,做太多的化学实验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做题时间,影响知识教学的有效开展。化学理论知识的形成,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源于大量的化学实验,化学研究者对化学实验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才形成了今天的化学知识,脱离实验教学的化学教学活动就如同“无本之木”,失去了化学学科的本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忽视实验教学对学生化学素质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1.教材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材是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依据,只有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化学素养才能够真正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教材内容的教学,学生才能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学内容怎样实施直接关系到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开展。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滞后,与目前的学科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因此当前的化学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现阶段高中生化学学习的需要。目前的.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实践元素不多,一些学生没有能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化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运用缺乏必要的联系。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改革现有的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充实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对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益的。

2.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以往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是化学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只能够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方式也是以个人的独立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很少给学生提供彼此合作的机会,这对高中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对小组合作学习重视起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的开展中,教师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彼此的沟通与合作,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升学习的效率。

研究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问题对促进高中生化学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通过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构建,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便更好地将化学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参考文献:

段国荣.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科教育,.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十四

初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活动有始动和定向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设疑作为激趣的一种手段已为广大教师所运用。然而怎样“设疑”才能使初中学生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动呢?并在其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推动作用,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景往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所以,我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除了直接利用教材中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外,还想方设法将一些平铺直叙的知识问题化,并创设出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景。

例如进行“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一节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教学方法宜精讲多练。为了激发初一学生的兴趣,将较多的练习内容放在一个愉快的情景中进行,我用地理谜语“容千山万水,纳五洲四海,藏中外名诚,装绚丽多彩”引入新课。在学生思索议论答出谜底后,展示几张内容、图幅不同的地图,提出:“一张图如何容的下千山万水、五洲四海?”由此展开了地图上的比例尺的教学。在教学图例和注记时,我又提出:千山万水、五洲四海、绚丽多彩的地理事物怎样才能表示在地图上呢?”在这种情趣问题的启动下,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和高度的注意力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进行阅读、思考和练习。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设疑激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行,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起点。

二、体现思路诱导,将加强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作为课堂问题设计的主线。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明学习思维是由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考虑到初中学生正由形象思维走向逻辑思维,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形成等特点,我在设计课堂问题时特别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特点,在重点、难点、连接点、过度点等关键处设置问题,用问题搭桥。

例如进行埃及一节的教学,课文没有罗列埃及的自然地理要素,而是突出了埃及的经济命脉――尼罗河;对埃及的自然环境直接叙述的不多,但又处处体现了自然环境对埃及的影响。这种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隐含在教材中的线索。为了揭示这一线索,我设计了下列问题情景对学生的思路进行诱导。在这节课开头即要求学生速读“读一读”栏目“金子塔之国”,通过了解金字塔的高大雄伟,激发起学生对金字塔之国了解的渴望心理;提出“金字塔之国――埃及位于世界的哪里”的问题,自然的导入读图;了解了埃及的海陆位置之后,为了将学生的思路牵引到“尼罗河的赠礼”这一重点内容,我从纬度位置的角度创设了新的问题情景:“北回归线穿过埃及的南部,气候炎热干燥,国土90%以上是沙漠,是什么自然条件使得埃及曾高度发达,建造了世界奇迹的金字塔,成为世界最早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在教师的点拨下,他们产生一种急不可待的心情去快速的阅读课文,并以全力以赴的劲头讨论探寻问题的答案。在这一重点问题突破后,紧接着又依次提出:“埃及的发展与尼罗河的关系密切,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对埃及的发展又产生了那些影响?埃及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经济支柱?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在发展中借鉴?”这些贯穿人地关系的线索,在过度处设计的问题不仅使教材各标题内容得到了自然的衔接,而且步步诱导着学生的思路,始终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不是简单地去识记教材的内容,而是借助教材努力发展探究的能力,使全体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发展。

三、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堂问题设计追求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问题则是激发学生创新和实践的源泉与动力。我在设计地理课堂问题时,密切联系实际,将课堂问题有机地延伸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去,为学生拓展了创新和实践的空间。

例如进行“中国的铁路和公路”一节的教学,我改变过去重点以北京为起点引导学生识记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传统教学思路。从经过当地的兖日铁路引入,从位于学校附近的费县火车站出发,联系学校邻近的费县建材机械厂生产的大理石建材远销,让同学们分组设计远销到祖国各地需经过的铁路线及主要城市,促使学生自觉的去阅读教材及有关地图,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大理石建材除铁路运输外,能不能选择其他运输方式?”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选择公路运输;有的选择公路、铁路联运;有的选择先经铁路或公路运输到较近的日照港,再用轮船运往祖国的东南地区;有的选择先经铁路运输到南京,再经长江运往祖国的西南地区……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这种思绪飞扬、思路畅通的情景中,有的同学突发异想,提出改进大理石制作技术,减轻大理石厚度和重量,用航空运输。我在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的各种想法后,引导分析当前条件下,大理石建材运输主要是用公路、铁路或公路铁路联运,在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探讨中,要求同学们熟记、简绘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并鼓励同学们在课外进行实地调查,调查费县大理石建材生产销售情况,最远能销售到哪里?用哪种方式运输廉价方便?能不能采用多种运输方式?为什么?你对当地大理石建材生产、销售、运输有什么建议?这些密切联系实际设计的课堂问题,不仅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了前一节知识的深化、本节知识的识记和后一节知识铺垫的教学内容,及时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运用,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十五

一、创设化学情境性问题,体现化学学科特色。

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化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在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要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出“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新课程理念。例如在讲授“物质的溶解”时,教师可设计:为什么修理厂工人手上的污渍可以用汽油洗去?洗洁精是如何洗去油污的?讲授灭火原理时油锅着火为什么用锅盖盖灭?吹灭蜡烛又是什么原理?讲授合金时,可以联系到生活中常见的钢、铝合金窗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重要的应用。

二、利用课堂实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根据学生作业、考卷设计问题,深化知识结构体系。

四、根据学生课后疑问设计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问题的优化设计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确定导向、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十六

我们知道,人的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假如学生的脑海像平静的水面,那么,老师的有效提问就能打破这种平静,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要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各种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平等性原则。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基本相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用行动明确表态: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愿意学习、愿意学好,所以我将努力为你们创造平等的学习机会。同时也表明:教师有权向任何学生提问,每个学生有责任尽自己的努力正确回答。

2.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如果学生确实答不出或答错了,就调整角度进行启发提问;要是立即转向别的学生提问,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当继续为他们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帮助他们正确回答,并适时鼓励,才会使他们受益最大。

3.层次性原则。层次递进的诱导追问,是在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的情况下的做法。此时教师可用连续提问且层层深入的方式诱导学生深思熟虑,得到更完整全面的答案,借此锻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这种做法能让学生充分领悟探究问题的科学思路。

4.反馈性原则。“反馈”在这里至少对两方面发生作用:其一是对学生,学生积极的参与动机能推动其努力参与,取得参与有效性;其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了解参与教学中的成果、问题和不足,可以对参与过程不断作出调整,提高参与有效性。

1.重视课堂提问问题内容的设计。根据对问题回答的要求不同,可把问题分为四类:(1)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词语是“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好不好”、“能不能”、“会不会”等等。(2)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样”等等。(3)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阐释。

这样,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2.课堂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有发散性,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尽可能多、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如学习“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时,可从物质类别的角度推测so2可能是一种什么化合物,要求提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你的推测;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推测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要求提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3.课堂提问应新颖、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当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时,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促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如在讲授“原电池原理”时,我就引入了一个求医的故事。说是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因牙病补过一颗不锈钢的假牙,后来,又因为车祸掉了一颗牙,她为了显摆,就装了一颗黄金假牙。自此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更奇怪的是,众多的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格林太太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故事讲完后,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帮格林太太找出她的病因。

4.课堂提问的内容要有区分度。赞可夫认为,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应具有区分度。提问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使学生无从下手,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提问最好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信心。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接过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这样提出问题,既明确了实验操作中的关键之处,又让问题层层深入,学生的思路也很清晰,能较有序地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解决答案。

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课堂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迪、产生联想,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中渗透、理解。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十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的材料,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素养。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实验教师的关心、配合下,开足开齐了上册化学课本上出现的化学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化学教师来说,也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些方面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诸多方面的素质。现将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好奇心很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在实验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也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实验内容方面。

1、认真对待演示实验。

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本中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

2.、力开足学生分组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努力开足学生实验。本学期共完成“化学基本技能训练、氧气的制取与性质验证、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验证、粗盐提纯”四个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做到每8人一组,位置固定,每次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学生严格要求,对于学生的.错误操作予以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分析操作错误的原因,教学效果较好,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

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从化学实验现象中获取直接获取原始“信息”,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指了解实验的目的及实验原理、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会纪录必要的数据及实验现象、会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这是初中阶段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做并要看到效果的一项任务。

四、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方面。

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实验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要具体指导。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填写并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实验教学的教研气氛不浓,创新意识不足;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使用,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

3、进一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自己亲自设计实验,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十八

摘要: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有教学活动便有师生的互动、便有问题的产生和提出,长盛不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教师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提问是提高我们的课堂的有效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也就是说,教学中尚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到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将会极大改善这个局面。新二期课改课程强调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那么它就要求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使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

一、有效性提问的含义和常见误区。

“有效”从传统意义上说是“有效果”,大家最关注的可能是结果的好坏和效果的有无。发展到今天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认为,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思维。

反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却常走入这样的提问误区:有时是为提问而提问,与课堂教学重难点相距甚远,结果让学生在一个个没有思维价值的问号前疲于奔命,使课堂陷入冗杂繁复的“满堂问”之中;有时只是面向少数学生提问,使大多数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坐了“冷板凳”;有时更是没有把握恰当时机,超前的提问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而滞后的提问又会因缺少思维含量而显得乏味。

问题的提出过程是学生思考、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有效提问是浅与深、近与远的结合,即问题应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有效提问的目的是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目前倡导的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结合我个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经验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谈谈几点思考。

二、有效性提问的设计。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我们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传统教材中常出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o,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这样的问题叙述让学生感觉乏味,只能机械的套用公式。但如果教师将此题做一些改变,把题目的形式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65。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更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时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还有在学习完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我们常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来测高度,但如果只是问学生,物体下落的时间是2s,求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那么效果就远不及以下这道从漫画所提出的问题:根据“漫画――洞有多深?(如下插图)”问题讨论: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去测量洞的深度?请你对该方法进行评估:指出有何优点与不足?这样一来学生就觉得很新奇:漫画也跟物理原理有关吗?当带着刚学完知识去分析可以知道当物体近似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根据下落的大概时间来估测高度,而且题目还问到了其优点与不足,学生之间就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也可把一些实际测量过程要注意的细节搞清楚。从而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并加以巩固。可见,学习的兴趣来源于问题的设计与趣味。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设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内容偏多,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分层次把握好课本知识内容,我尝试运用以下的问题:1、当你预习课本内容后,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哪些主要应用?2、卫星在不同的高度环绕地球运转时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如何变化?3、在应用定律求第一宇宙速度时,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回地面?能否让它不落回地面?它的抛出速度要达到多大时它才不落回地面?这样就为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理清了思路,就可以与学生在共同的情景探究中学习课本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能从整体上理顺课本的知识内容,同时又和实际联系引发学生进行探究,那么学生就会渴望着寻找答案,从而积极互动起来。

由于物理学中有较多复杂的物理情景过程,所以我们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提问,起到搭桥引领探究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新教材中已经非常注重“探究”这个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探究性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设计《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的教学时,由于它整节内容都是探究性质的。如果我们只是按照旧教材中所述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理顺,然后做实验,实际上就只是验证一些结论,学生只能是被动记忆,主动探究和能力培养就欠缺了。新教材中已有所改变,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2: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两个灯丝的外部特点,问题: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你会如何设计?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

4:想象一下导体的电阻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这样在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分步讨论与分析,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并解决问题。整节课学生都有极高的兴致,在问题情境中在隐含的“问题”的不断引导下自我探究,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

又如在学过楞次定律后,研究“铝管中磁性小球的下落规律”实验把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竖直放置的铝管上端放下,一只小球很快地从下端掉出,而另一只要等数秒后才从下端管口落出。根据这一实验背景,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1.以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你将提出和论述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验?

2.你猜一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请分析小球进入铝管后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能否建立一种物理模型?

4.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假设?你提出的实验方案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通过这样的提问设计,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并能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单纯的老师理论分析讲解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又要兼顾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还要考虑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当教学进行中时,学生可能会精神不振或走神。在这种情况应及时提出问题,使学生注意力回升。我觉得适时地提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例如:在力学“摩擦力”一课中,当我们向学生介绍摩擦力概念、产生条件以及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后,可向学生提问:“请大家设想一想,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摩擦力将会怎样呢?”适时的讨论会让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回来,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无摩擦的世界。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提问。我觉得有效的问题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师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美)丹东尼奥等,《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

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教学策略》作者:曾志旺来自《物理教学探讨》。

3、《物理教师的提问技能》作者:刘诚杰来自《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物理课堂提问的探讨》作者:王赵云《物理教师》期刊第9期。

课堂问题设计综述范文范本篇十九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旦问题提得不当,课堂气氛有可能如“石沉大海无影踪”,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师也将处于尴尬局面之中。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呢?笔者在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尝试,对于课堂有效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有效问题从优化情景创设、激发乐学兴趣中开始。

问题的设计要抓住孩子“乐玩”的天性,激发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情境。

教学设计一:孩子们,你们见过下雪的景象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下雪的美丽景象。(课件出示:多幅雪景图伴着音乐陆续出现。)。

下雪的景致是美丽而富有意境的,但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下雪却不得不说是一件罕有的生活体验。因此单从下雪美景的画面人手难以引起孩子的共鸣和激情,缺乏深层的体验和真实的情感。

教学设计二: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但我们班的小朋友上课还是笑眯眯,精神满满的,冬爷爷让老师给笑眯眯的小朋友们带来一份礼物,瞧!你看见了什么?(雪景图片,营造下雪的气氛)哇,雪地里可真漂亮,还很好玩呢,你想在雪地里做什么呀?(生自由发言)收到这份礼物,小朋友们可真高兴啊,你们一定会忍不住说“下雪啦,下雪啦。”(轻声读得特别棒!我听出了你的欢快。)下雪啦,不仅小朋友们很开心,小动物们也很高兴,瞧,他们来了――(出示: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将“雪景”作为礼物既勾起了他们收到礼物的快乐情绪,更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切实从孩子爱玩乐的天性出发,抓住了下雪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不是雪花很美很梦幻,而是在雪地里打雪仗、玩雪人的快乐。这种倚靠孩子天性、抓住孩子兴趣、贴近孩子心灵的情景创设,引起了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二、有效问题在优化课堂任务、彰显梯度教学中深入。

针对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在问题设计上要彰显梯度教学。梯度教学既能让孩子深层接近文本,又能让他们跳一跳,摘“苹果”,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在两堂课中,笔者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语文教学论文)很多时候,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过多地注重了结果,却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过多地注重了实效,却忽视了儿童的趣味性,过多地注重了“我要得到什么”,却忽视了“孩子需要什么”,于是这样的思索引领着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策略。

策略一:从已知到未知,充满了自信和求知。

“小画家们也迫不及待想认识小朋友们了呢,那就让我们快快打开课本第123页,第一次读课文总会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宝宝,那可怎么办?”

孩子对于已知的情感是自信的基础,孩子对于未知的情感是探索的追求,由已知的经验走进未知的世界,是孩子乐学的前提。笔者首先抛出一个问题“第一次读课文总会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宝宝,那可怎么办?”激活了孩子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孩子们纷纷举手说着自己的办法,有读拼音,有问同桌,还有问问老师,形式多样,这不仅是方法的交流,更是为孩子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了“探索学习方法”桥梁。

策略二:一步一个脚印设计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

生本课堂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上课积极发言、乐于学习的学生,更加需要关注到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在文本阅读上引发学生兴趣是基本,同时在文本问题的设计上注意难度、梯度,更能使得全体学生全情投入阅读之中。

(一)问题设计体现启发性,注意难度。

提问就是要调动学生思考,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也就是说,问题解决所需要的要超过学生原有的知识层面,但又不能远离。不能过于简单,不能引发学生思考:也不能过难,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反而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提问应能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方法,通过努力来解决新的问题,并能体现个性,展现创造力。

(二)问题设计体现层次性,注意梯度。

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先问一些比较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再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高峰,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乐趣就越来越浓,课堂气氛就越来越活跃了。”如《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设计中,在文本的朗读,设计了如下三个梯度:1、读课文,拿起笔,圈圈小画家的名字。(动手动脑,增加了对文本的熟知度。)2、训练句式: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有____,有____,有____,还有____。”(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训练对句式的掌握,训练句子的完整表达。)3、请四位小朋友来当当能干的小画家读一读,找找他们都画了什么?(通过朗读来反复接触文本,提升朗读能力的同时,使得学生对于文本有进一步了解。)4、“冬爷爷的生日礼物”情景创设。(与文本对比阅读,激发孩子再一次品读的兴趣,并进一步思考,探究其中的奥秘。)。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不断摸索实践,才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效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