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海上孤岛范文高中简短(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0:21:27 页码:11
最新海上孤岛范文高中简短(通用8篇)
2023-11-22 20:21:27    小编:ZTFB

总结是进步的基础,是我们提升自己的利器。在写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复制原文的内容,注意自己的表述方式。总结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总结的格式、框架和语言表达,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海上孤岛范文高中简短篇一

《海上钢琴师》一个关于1900的故事,一个虽有遗憾,却并不遗憾的故事。若生命中遇到两方都不愿抛弃的选择题,能做的是不负初心还是顺势而为。看似艰难,实则艰难的选择题,既然来了,就好好面对,用本心去做出最终的判断。

用传奇的音乐谱写传奇的人生。

《海上钢琴师》是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同名电影原作,讲述了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的一生。

1920__年,"弗吉尼亚人"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立·罗尔·莫顿听说1900技艺高超,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黯然离去。

这一切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想在陆地上看看大海,但最终依然没有下船。后来邮轮被废弃、引爆,1900不愿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弗吉尼亚人"号,随之而去。

《海上钢琴师》早已成为了一部名满天下的杰作,已经不需要影评去赞美他了。现在,他又重新出现在了我们大众的视野面前,不需要过多雕刻,便能轻易激起我们心里的涟漪。大海、钢琴、人与船、岁月与人生、动听的音乐与纯粹的内心、外界的名利与内心的纯洁……一帧帧一幕幕构成了一部《海上钢琴师》呈现给了我们。

1900离不开这艘船,他在这艘船上成长,在这艘船上展露天赋,在这艘船上获取名气,在这艘船上遇见爱情,在这艘船上过完了简单又复杂的一生。他用自己的双手把平凡的音符变得不平凡,他用双手弹奏出了传奇的音乐,以传奇的音乐过完了传奇的人生。

坚守初心本就是一件很孤苦的事情。

拿一台钢琴来说,你知道它有88个键,没人会有其他答案。而在这些琴键上,你能创造出的音乐是无限的。琴键并非无限,但你却是无限的。在有限的88个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也应付得来。走下甲板不难,可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唯独除了尽头。因为没有尽头,太多选择,茫茫无际,无从选择。无限大的键盘,怎能奏得出音乐。这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这样的日子除了精神崩溃而没法去过。我宁可舍弃生命,也下不了船。

坚守初心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有人还守着最初的那一片热忱生活。我们大多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我们大都向生活低下了高昂的头。在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不确定,有太多的利益平衡让我们不得不抛弃自己的初心。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想守着当初的那一片纯洁而又真诚的心灵,但是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而《海上钢琴师》则向我们呈现了另一种生活: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抛弃的是名利,坚守的是本心,最终会成为孤苦的那个人,但终是守着本心过了一生。

人常说:人的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1900做得最好的事情,不止有钢琴,更是那片纯真的本心。坚守本心本就是一件孤苦的事情,面对众多选择,大部分人都会靠向有名利的一方,这就是社会现状。在种.种诱惑以及本心的动摇之下,还能克制自己,还能转身抛弃世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遗憾常有,但不负初心便不觉遗憾。

倒塌的,是弗吉尼亚人号游轮。不倒的,是海上钢琴师不朽的尊严与信念。

走下船,能收获爱情,能斩获名气,能被世人流传。而在船上,能恪守初心,能守住那一片纯洁。音乐是一个很纯粹的东西,大千世界如此诱人,却挡不住1900想守住这片干净音乐的毅力。1900不下船并不是害怕看见一个陌生的世界,也不是害怕自己没办法适应那个陌生的世界,他是害怕他下了船就再也守不住这一片纯净了。

音乐在他的心里是不能被任何杂质所沾染的,纯粹本身就是世界,音乐就是他的世界。他是一个美丽世界的孤儿,他的生命中虽然有遗憾,但是这都是他所经历的,都是他世界里的一部分,多个部分组合起来,也成为了一个传奇。

他一点都不懦弱,即便是死,他也要追求自己灵魂的那片净土。在我看来,有这样的人生,一点也不觉遗憾。每个人的世界都不同,当一个人从生到死,他所拥有的,经历的,都是他生命的全部,是他用生命在时间这永恒不变的长河里刻画下了自己的彩虹。人生若此,不掺杂质,纯洁高尚,至死也是永恒。

生活就是和自己白头偕老。

人无法隐瞒自己的初爱,不该挥霍自己所拥有的的爱,无法挽留逝去的爱,不该回忆早已不在的爱,生活就是和自己白头偕老。

爱,对于1900来说,就是那一个个钢琴键吧。他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愿舍弃自己内心的那片纯洁。他的生活是孤独的,只有演奏,才能让他觉得自己是活着的。我们可能很难去理解一个音乐人的内心世界,但我们知道,音乐对他们来说,是比生命更可贵的事情。生活,就是自己和自己过日子,没人会陪你白头偕老,重要的不是你的选择,而是你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影片给我们塑造的就是一个纯粹的世界,但过于纯粹的东西会给我们一种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感觉,所以最后的结局是令人遗憾的。

时间是没有尽头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在人的一生里,有太多的遗憾无从疏解,但坚守纯真终能不负初心。

孤独的是穿梭于大千世界,茫茫无归途。而他是穿梭于心灵之中,守得纯净,拥音乐入怀。

海上孤岛范文高中简短篇二

电影明显年代有些久远了,在很多画面中都能看出破绽,例如人们看见自由女神像的时候,这不能怪当年的摄影师,只要体现出主题就是好的。至于影片有时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镜头,例如小号手说一幅画落地的时候,确实让我觉得奇怪。撇开这些由于技术还是编剧上的问题,这部片子确实值得力荐。

如很多电影一样,主题玩玩在最后才表现出来,最终达到一个升华中心的效果。这部电影主题的展现就是在废弃的船舱中小号手与1900的对话,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在1900准备下船但是走到船舷一半时却掉头返回,这是电影在前面给观众留下的一个悬念,现在他才真正告诉我们。1900害怕的不是看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东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觉得这个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这种凡人是无法弹奏的,一想到无限的镜头他就觉的恐惧。由于他是一个公认天才,最后他选择死亡而不是进入尘世也就不足为怪了。天才,正如人们常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1900没有上过岸,但他通过与乘客交流还是接触到了世界,这种不完全接触但又有些接触的情况正好使他在保持心灵独立的同时又不至于那么孤僻。

我想每个人看这部电影都能有自己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为什么会选择脱离尘世,有人看的是无限和有限这种辩证关系。无限,可以是欲望,有限,可以是时间,用有限的去实现无限,正如用88个琴弦去演奏变化的乐曲,而不是用无限去实现无限,不知道知足常乐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这种思想里面。

最后说一句,先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想着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选择是可怕的,当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选择中时,那真是太悲哀了。

海上孤岛范文高中简短篇三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看后,我久久地呆愣着,仍然沉浸在电影所营造的情境里。电影主人公1900的一生是传奇的,他出生后成了弃婴,被轮船上的锅炉工丹尼收养。他聪明异常,很小的时候就会读报纸上的文字,在轮船上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以及中年。在1900八岁的时候,收养他的丹尼不幸被铁链撞击而死,1900再次成为孤儿。还好,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宠爱他,都把自己认为好的教给1900,因此1900成长得很快,也很快乐。

一个偶然的机会,1900来到了头等舱,他见到了钢琴,被那美妙的音乐吸引,凭借超人的天赋,1900首次碰到钢琴便能弹奏乐曲。后来他的弹奏技艺突飞猛进,成了乘坐尼亚号旅行的人难以忘怀的回忆。1900对钢琴的痴迷导致他对其他,比如爱情方面的绝缘。他一生没有真正俗世的情人,一生与钢琴为侣,他对钢琴的理解、对大海的痴迷,对梦想的坚持,对维吉尼亚的坚守,这些让我感动的地方一一在眼前浮动。

1900对音乐的理解超凡脱俗。每一次的演奏,乐队指挥都得亲自告诉1900要传统的音乐,常规的舞曲,可是每次弹奏一曲或半曲后,1900总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弹奏符合人们心情和当时情境的曲子,把全场的气氛嗨起来。爵士乐鼻祖杰尼闻听了1900的故事后,决定要来与其一决高低。比赛现场,杰尼傲慢至极,侮辱1900。但是其所弹曲子,1900亦能当场模仿。第三回合时,杰尼说:“我要让你输得屁股尿流。”密友迈克斯激将1900,1900决定反击,惊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杰尼输得心服口服。这场比赛我觉得1900不仅胜在钢琴弹奏的技艺上,更赢在人格的魅力上。1900在一开始更愿意让杰尼赢得这场比赛,他对杰尼抱持一种惜才、欣赏的态度,这种爱护他人才华的心胸着实令人钦佩!

1900对音乐的挚爱令人感动。一首首乐曲是他的一首首流动的诗。他看见一个人的形色和表现便能猜透他的心境,然后创作出适合这种心境的乐曲,这钢琴就是他的心灵。在大家都远离要报废的维吉尼亚,好友迈克斯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他,告诉他维吉尼亚将要被炸时,1900说:“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1900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与船共存亡,与音乐共存亡,与梦想共存亡。

看着1900,突然让我想到了陶渊明。一个对钢琴痴迷,一个对诗文眷恋,矢志不渝;一个终生生活在船上,一个归隐于田园,与世无争。这种生活的态度有点道家的思想,与我们所受的教育相悖。我们儒家的教育都是鼓励人要积极入世,要上进,要立功、立德、立言。1900选择这样的道路是该褒呢还是该贬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我们也只不过是选择陆地生活罢了。

1900的传奇人生有很多耐人咀嚼的地方,且行且品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海上孤岛范文高中简短篇四

《海上钢琴师》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初发生的故事。丹尼是费吉尼亚号船上的一名弃婴,在19第一天被船上的煤炭工人发现并收养,所以也叫作1900.八年后,养父意外去世,1900无师自通成为钢琴奇才,却一生从未下过船,最终与船一起沉海。

1900的好友马克斯不止一次地问1900为何不下船,影片中,1900伏在船杆上,也喃喃自问。哪怕最后,船将,他仍坚定地留在船上,死前与马克斯的那番对话深深震撼了我: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就连街道都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一幢自己的房子,一种死亡的方式,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一想到这,难道不会崩溃吗?我在这艘船上出生,世事千变万化,然而这艘船每次只载人。这里有希望,但仅在船头船尾间,我习惯了这样生活。”

反复咀嚼这句话后,我才明白,在这金黄色调的电影画面背后,是一个孤独的人的自我挣扎。1900生长在船上,连出生证明也没有。那些乘船来往的客人,也许过后就忘了他,1900好像不曾存于世般。这一点,和故事里坐井观天的小青蛙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能让他存在的船上,他愿意把这艘船当成自己的全世界。就像小王子一个人在自己小小的星球上与玫瑰花相伴,1900独自在船上与钢琴相伴——他始终跨不过心里的坎,跨不过自己的纠结和对世界的质疑。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充斥着,美好与不美好的,已知和未知的,如同一个看不到底,而且还在不断变深的黑洞。在当时,美国人均收入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霸主。大批大批的梦想者移民到美国,眼睛中散发着金钱的渴望。但他们的梦想太过复杂,与其说之梦想,不如说是欲望。1900的养父在一开始就开玩笑地告诫1900:“传下的一切都是不好的,陆地上的鲨鱼会吃掉你。”这陆地上的鲨鱼也许就是永远都填不满的欲望和不自知的痛苦吧:乘客永远是来往不息的,欲望总是不停膨胀的,没有一个人会排斥美梦,却都拒绝噩梦。为什么不简单点呢,知足方能常乐。1900的做法是把自己拘束在小小的船上,虽太过消极,但他找到了自己的追求。很多人置身这万千世界,却迷失了自我。

简单一点,千万不要让自己迷失在川流不息的街道,在偌大的欲望中。

海上孤岛范文高中简短篇五

1900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音乐中,也同时把自己禁锢于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所生活着的virginian号豪华邮轮。

对于1900而言,音乐,是用来娱乐自己的——他永远为了自己而弹奏着,永远不让自己的音乐和自己分离。

1900的存在很特别么?未必,他的生命因为没有踏足过真实世界而显得尤为纯净和清澈,甚至纯净和清澈得不能够生活在这个真实的现实世界里。最适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ian,一个漂浮在海上的乌托邦,一个能够让1900这样纯粹且单纯的音乐圣徒栖息的地方。他不能,也不应该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对于1900而言,太肮脏,太复杂了。

究竟是1900把自己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了,还是我们让陆地桎梏了我们自身?城市里有着成千的街道,我们迷失于其中,看不到天的尽头,而大海以其广博的胸襟,容忍并珍藏了1900这个特异的存在,也甚至是因为大海的广博,1900看到了世界的尽头。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很让我感动,一个是因为其艺术性,另外一个则是单纯的感动——对一个膜拜音乐的人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动。

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摄影师并不像其他同类镜头的处理方式那样,由近及远的慢慢拉长景深,而让作为主体的1900的身影在以庞大的virginian号做背景的环境下,越变越小——这是一种真正的渺小。摄影师选择了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处理方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以同样的缓慢和凝重由远及近,最后渐渐定格,转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舷梯后方的角度拍摄的1900沉重的脚步,以及透过舷梯的缝隙和1900双脚展示给观者的纷繁而凌乱的城市。而后,我们从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城市——张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嚣着自己的浮躁,扬扬自得的伸展着栉比的高楼和烟囱。

而另一个镜头,在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尤其是这样以单音为主的简单旋律,总是显得特别的干净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还有一些细节化的东西。

影片的前半部流淌着明快和欢乐的音乐,而后半部则几乎都是以那段1900唯一留在人间的那段短曲及其变奏——空灵短巧,细微孱弱得如同1900具备自闭潜质的心灵。

而影片另一个不得不说到的细节,一般的回忆录式的影片在回忆部分总会制作成比较灰暗的色调,而在《海上钢琴师》里则完全颠覆了这个传统——我们所看到的ma_的叙事时间里,影片呈现出一种阴暗的效果,仿佛是ma_所生活着的战时乱世所带给ma_以及和ma_生活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的那些芸芸众生的心理——阴冷、悲伤、困苦、颓废。而当ma_开始回忆过去和1900在维吉尼亚号上的生活时,影片的色调转为鲜艳而明快的亮色。可是我们不难发现,从1900第一次也是此生可能仅有的一次邂逅爱情——无望无果的爱情起,原本海面的晴澈和湛蓝被一种潮湿且伤感的连绵不绝的阴雨所替代了。那个姑娘出现的时候,舷窗外是霍然腾起迷雾的大海。而后,在virginian的甲板上,大雨滂沱中,1900讷讷的看着那个被一袭黑衣和一把黑伞笼罩着的姑娘,张开嘴,妄图说些什么,继而却有无奈的闭上了嘴巴——用言谈与人沟通,始终不如用音乐来得更流畅。即使雨停了,天气却依然继续阴森着,于是1900只得和那个不知名的姑娘在一偏阴霾和涌动的人流中道别。

另外关于以爵士乐作为影片的主体音乐类型。

爵士乐很奇妙的,居然可以一边表现着别有忧愁暗恨生的情意,一边又可以跳动出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嘲讽的音符。爵士乐的自由节奏全然破坏了过去那些传统音乐的模式。如同1900自身一样,以其的存在嘲讽着这个无聊的世界,同时却又不得不为自己的出生黯然伤神不已。

总之,很值得一看,很值得品味——音乐,其实就只是表达我们自己的另一个方式而已,只不过1900比我们任何人都表现得更为极端。

记得,仔细的聆听影片的配乐哦。

海上孤岛范文高中简短篇六

对于太阳,很早就有“冬日可爱,夏日可畏”的诗句。观看日出,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清晨,空中弥漫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我站在海边,等待着观看日出。

过了一会儿,太阳还没有出来的迹象,我有些不耐烦了。这时候,东边尽头的天空开始泛红,像一条淡红色围巾,j渐渐地,颜色越来越浓,面积也越来越大;大约过了五分钟,好不容易太阳出现了,但却只冒了个尖,像个害羞的姑娘,深怕别人看见她似的,慢慢地探出头来;好一会儿,太阳才露出了小半边脸,火火红红的,远远望去煞是好看。太阳慢慢地往上升。

这时候,一片浮云飘了过来,遮住了太阳,太阳躲在浮云背后,散发着光芒。浮云好像被太阳的美丽迷住了似的,徘徊着不肯离去,但最终挡不住风婆婆的力量,缓缓地向南移。朝阳燃烧着晨雾,一片金光,那又大又红的太阳,光芒四射地向碧空中冉冉地升腾。

终于,太阳整个儿出来了,四周的云很自然地向外散去。这不禁使我想起了苏轼“向日一照浮云开”的诗句。看,带着灿烂夺目的金辉,太阳从东方展翼腾空而起;瞧,天空因为你而格外明亮,农村因为你而更加绚丽多彩。太阳,你是这大千世界的眼睛和心灵,你永远是能源,是白昼的力量,是伟大的开端,是天空的骏马,是生活的源泉!

海上孤岛范文高中简短篇七

有人说,别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别人的影子。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中,我读懂了很多故事,也错过了很多故事,也无缘很多故事。抛开这生活不说,至少在股市发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实而幸福着的。而那些过往,或许是我们见过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记忆。

也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行,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现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些感悟,都蜂拥而至,或许许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令人至今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始终让我难以忘怀,在1900下定决心终于开始追逐新生活,决定下船时,1900这样问康杰,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孩子的母亲,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带着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妻子烧好了烤鸡,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平时总是唠叨我。

或许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或许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或许就在咫尺,只是等着我们去发掘,去体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从前的相见,回忆着从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最终一句,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打破了报废旧船舱里的宁静,也触动我的心。

有时我们也会因为周遭环境的变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对事物有了重新的定义和认识。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认为珍贵的东西希望千万不要放弃,类似于友情,也许我们早已长大,真正懂我们的同龄人又有几个,不必在乎那么多,好好把握现在,可以去寻觅,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继续向前,始终如一,从中体会那最初的美好。

电影主人公1900是一位在弗吉尼亚号船上生活了一辈子的孤儿,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在船上,由锅炉工人抚养长大。长大后的1900,展现出惊人的音乐的天赋,钢琴演奏深受众人喜爱。马克斯是弗吉尼亚号上乐队的一名小号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感受到了1900惊人的钢琴演奏技艺,并为之折服,两人成为挚友。

影片主要的篇幅都是描写发生在船上的故事。一天,爵士乐的发明者杰利,在岸上听闻了1900的故事,不服气众人对1900的追捧,于是决定去船上跟1900来一场音乐决斗。决斗的过程很精彩,结果不出所料,杰利输了,而且输得没有脾气。由此可见1900虽然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学习,但是他对于钢琴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是纯粹的。在这里,导演仿佛在传达着这样的一个观点: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梦想足够热爱,即使没有登上更高的舞台,也会是最棒的,哪怕是世人公认的专家或者名人也不能把你击败,因为你的梦想只属于你自己,别人无法轻视。

一天,正当1900在进行录音演奏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在1900的眼前,那一刻,1900深深地被眼前美丽的姑娘所吸引,她的眼睛如此迷人。面对如此佳人,1900即兴弹奏了一曲美妙的音乐并有幸被留声机完美记录了下来。我相信,在那一刻,1900一定深深地喜欢上了眼前的这位美丽的姑娘。但是美好总是短暂,美丽的姑娘只是弗吉尼亚号上众多旅客中的一员,船靠岸之后终归是要上岸的。在不久之后,1900终于决定要下船去找深深刻在自己心中的姑娘了,他一切都准备妥当,即将第一次走下舷梯踏上陆地的时候,他看到了望不到边的城市建筑,他放弃了,他没有踏出那一步。那一刻,1900的心里一定是很痛的,他的转身回头,意味着放弃了追求自己心爱的姑娘,我想那一定心如刀绞吧。

故事的最后,马克斯再次见到弗吉尼亚号的时候是它马上就要被炸毁了。虽然船上的所有能用的物件都已经被拆除了,但是马克斯坚信1900一定还在船上,此刻的他还不知道1900在坚守着什么。当他带着那张唱片进入船舱播放的时候,终于见到了1900。他看见1900安静地躲在角落静静地聆听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音乐。那一刻,1900一定又见到了他心爱的姑娘吧。马克斯极力劝说1900下船,他认为以1900的才华,到了陆地上一定能够大获成功。

面对马克斯的劝说,1900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那座城市,根本没法看到尽头。那天在舷梯上一切都很好,我也感觉很棒,穿着那件大衣,的确很帅气。我是真的打算下船,一切都不是问题。阻止我的不是能看到的东西,而是我看不到的东西。城市不断蔓延,包含一切,除了尽头。它是无边无尽的。我怎么也看不到,到底哪里是尽头。我出生在这艘船上,世界经过我的身边,开始每次航程只有两千多人,这里也有人们的梦想,可是梦想的范围就在船头跟船尾之间,你可以尽情的表达欢乐。我只学会了这样生活,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美丽的女人,太漫长的航程,太浓郁的香水,它是一段我不知道怎么演奏的音乐。我离不开这艘船,大不了我可以离开自己的生命。”

只有对音乐热爱到极致的人才会说出这样一段话吧,准确地说应该是对梦想有着最热烈最纯粹的喜爱的时候,才会在生命与梦想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吧。我没有1900那样对自己梦想有那么热烈那么纯粹的喜欢,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梦想,但是,他给了我一个机会去反思这一切。我们不需要像1900那样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生命,但是,在现在紧张的工作与生活之余,是否可以抽空去好好理一理幼年时深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刻梦想的种子。她不一定能够开花结果,不一定能够为我们带来物质生活上的提升,但我相信,她的样子一定是美好,美好到我们忍不住去保护她。

希望,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我们能够多留一些时间去好好欣赏自己内心深处那一抹曾经出现过的美丽风景!

“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当1900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时,他以这样的选择告诉观众人生的意义绝不是取决于生命的长度。也许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得到惊喜,来感受悲伤,来体会感动,托纳托雷导演也正是利用了观众的这一心理巧妙地塑造了1900这一悲情人物。

1900的朴实,儒雅,洗尽铅华在这个时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人们似乎能够在这种纯诚、洁白的单纯背后找到久违的遗憾,就让眼泪尽情地洗礼早已失落在物质和世俗背后的那片纯情森林。在1900抑郁的眉宇间,在舒缓阴凉的背景音乐当中,那种无处不在的沧桑与孤独慢慢的侵蚀你的内心,让你在黑暗中无处可逃。

然而最后,镜头中的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是现实还是虚幻,影片在孤独平淡的音乐声中结束,1900也只能作为一个故事,活在max和观众的幻想当中。或许他不该属于这个浮华的岁月,这个渴求的时代,一个没有出生证明本来就不复存在的角色,赋予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最终也为影片的孤独落寞打上了长长的省略号。

当一个鲜活的生命赋予了情感与奇迹之后,便开始渲染出让观众共鸣的氛围。不经世事却又洞穿一切的1900,用善良的微笑,倔强的生活态度,演绎了不懈的追求。他的生命中只有自己喜爱的钢琴,永远懵懂迷茫的爱情,和那看不清的未来:“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生于船或许并不意味着要死于船,但1900却全然固执己见,让观众含泪离席,却似乎在劝慰世人:找到自己真正的所属吧,人生如此短暂!琴键是有尽头的,然而人生是没有尽头的,当1900极度挣扎着说出:“theend?please?youpleasejustshowmewhereitends”的时候,似乎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未来,却又不能看见自己的未来,于是无边的寂寞和惆怅悠然而生,让开始的期待变成同情,到最后也由衷的支持1900的选择,就让他与维珍尼亚号一起埋在没有尽头的大海吧,这或许比选择一个女人,一间屋子,一块地或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能诠释生命的意义。

《钢琴师》是在我记忆中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一部电影,片子大概要三个小时,我看的几乎忘了时光,直到电脑自动关掉,纳粹、逃亡、男人、女人、那个世界、离我太远,却又很近。我只能任凭自我跟着主人公一齐逃亡,在那里除了活着。其他什么都失去了好处,看完这部电影,内心感到无比的纠结,人性的光辉,为什么总是在泯灭时闪现。《钢琴师》给了我一种心灵上的洗礼,很感激为这部片子付出努力的人们。

战争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劫数难逃。钢琴师也不例外。曾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钢琴家,从音乐迷梦中跌落下来,沦落凡尘可怜的艺术家不忍看到家人被饥饿和贫困击倒,忍痛卖掉了心爱的钢琴。出于同样的理由,这位首屈一指的钢琴家不得不在无人喝彩的小酒馆中弹奏。有时,琴键敲击声还比不上钱币的叮咚悦耳。然而灾难才刚刚开始。很快,混乱的犹太区也不容许他们继续生存。大批的犹太人即将被送上火车,生死未卜。在上车的前一刻,一位老友救了他,不明白是幸运还是不幸。因为死亡固然可怕,至少还能与家人相拥。离开了群体的个人生活在无望的恐惧中,是一种莫大的精神折磨。

钢琴家暂时逃离了犹太死亡之旅,成为一名建筑工人。但即便每日的工作又脏又累,还是无法摆脱死亡的阴影。身边的工友一批批的死去,哪怕是最微小的一个暗示,也可能当场招来杀身之祸。工人们在暗地里酝酿作乱,而钢琴家再次幸运的逃出了魔窟。

摆脱了疲惫的肉体折磨,又进入了饥饿和囚禁的地狱。由于他犹太人的特殊身份,他不停地隐藏在变换的建筑中,耳边传来隐约的枪炮声,那是工人们作乱的信号,他为自我苟且偷生感到羞愧,但毕竟,生存是完美的,哪怕在饥饿和恐惧中苟活着。

之后钢琴家象个野地的幽灵,落魄而憔悴。他每一天都在废墟中寻找可存活的食物。当他最后找到了一只罐头时,德军来了。钢琴家再遇险境,只得闭目等死。当听说他是位音乐家时,颇有修养的德军将领带他来到钢琴前,要求他弹奏一曲。那是怎样一种落差啊!枯瘦如柴的手臂游移在琴键上,额前的乱发覆在眼前,一个落魄如鬼的人形坐在高贵的钢琴前,就在前一秒,抚着琴键的手还在为一点食物而不择手段。但是音乐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他被一点一点唤醒。身体慢慢地挺直,双手也由迟疑转为行云流水般旋转。很快,他就与琴融为一体。在黑白的琴键间,那个消失的钢琴家又复活了。而音乐也经过灾难的历练而更加纯洁,更加打动人心。德军将领也在其中,他默许了这个不凡生命的存在,并为他带给食物。

当重重磨难过后,云开见日。钢琴家重又优雅地在华丽的大厅里演奏音乐。生命中所有如花的美丽绽放,一切阴霾不再。可电影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现实中的钢琴家会这么幸运吗?而那些如草芥般瞬间消亡的普通民众呢?除却战争,人的生命是否也在经历着优胜劣汰的残酷淘汰呢?我不得而知。但至少,由此,我感到人类的渺小,也感到人性的卑劣与伟大。当繁华过眼,灰飞烟灭时,只有人类精神的矍矍之火还在宇宙的上空飘荡回响。这,该是不灭的吧。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现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思绪纷飞却不知从何整理的。《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欲罢不能却欲言又止的电影。也许多年之后,人们会忘记那场惊艳的钢琴决斗,会忘记他心爱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号,会忘记……但在维吉尼亚号残骸中他与麦克斯最后的对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独、决绝而温柔,始终会出没在心底,带来生息。

这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始终是以倒叙的手法由迈克斯陈述而来的。所以,有人说,迈克斯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除了迈克斯,没有人能作证,我们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种境界,是和外界纷扰不一样的存在状态。

对于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当然,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经典之作。

从追求梦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们都朝着美国梦不断努力,世界充满了欲望、利益和关系的纷争,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最终走向穷途末路。迈克斯为了生计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号卖掉,为了生存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梦想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于面对死亡,他依然无所畏惧。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态,如果结尾没有这么悲剧性的一幕,这部影片就没有了升华的价值,在我看来,它反映了很多现实世界与理想主义的东西。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拥有了和平常人一样的家庭和财富,也许他就无法弹奏出在大船上那种纯净、自然的音乐了。所以,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颂了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纯洁梦想。

海上孤岛范文高中简短篇八

最近,天气很冷。当我下班回家,我会躺在床上看电影。我每天都看ipad。在我看过的众多电影中,只有《海上钢琴师》让我久久难忘:是19那忧郁而质朴的人们非凡的钢琴天赋?这是一种为了坚守精神家园而放弃爱情的勇气,也许是,也许不是。

影片以记忆与现实交叉叙事的方式,讲述了钢琴天才1900在远洋邮轮上的传奇人生。无处不在的钢琴声把观众带到了1900年的中心。影片采用了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拍摄手法娴熟大气,时而华丽,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让我这个音乐盲,在三天的时间里,感觉很惬意。

1900年,一名被遗弃的男婴在一艘豪华游轮的头等舱被人用手接水收养。因为他不知道父母的名字,他就按年龄给自己取名为1900。随着1900在船上一天天长大,他在钢琴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长大后,他在船上的乐队里当钢琴师。他认为弗吉尼亚是他唯一的家。他不想从船上下去,到那艘船停靠的繁华城市。他有个朋友吹小号,名叫马克斯,朋友多次劝他说:“你钢琴弹得很好。”你应该到外面的花丛里去,到地里去。”而1900却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走下去,甚至为此,他把一生中唯一的爱弄错了,他拒绝下船。

多年以后,迈克尔已经离开了船。他得到了一条消息,说弗吉尼亚号游船要被炸毁了,他记起1900是否还没有下船。他回到船上,演奏1900年的音乐。这个1900真的从一个角落里走出来,遇到了他。他说:“我生在这艘船上,死在船上。”它也在这条船上。我不会下去的。后来,迈克尔很无奈地离开了这艘船,眼看着1900年的弗吉尼亚号被炸成碎片,沉入大海。

这部电影拍得宏伟而深刻。在一些地方,人们通过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配乐。太棒了。

这部电影的音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开始到结束,钢琴、小号和爵士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开头是音乐。吹小号的麦克贫穷时把小号拿到一家商店去换一些钱。当迈克拿着钱把小号交给店主时,他几乎半辈子都不愿意跟着他的小号走。他拿起小号又吹奏了一首歌。他播放的是1900在船上录音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他非常喜欢这个女孩。这个女孩是他生命中唯一的爱。他当时即兴创作了一首歌。这是迈克尔斯知道的一个故事。他也是在船上学的这首曲子。当时他是1900年的顾问。你钢琴弹得那么好,你那么喜欢这个女孩。你为什么不下船和她住在一起呢?此外,你可以过一个很好的生活在土地上有很多钱。

1900听从了建议,收拾好行李,拥抱并向船上的成员告别。1900下了船梯,突然看到了繁华的纽约。他惊呆了。他有点害怕。他突然发现眼前的花花世界不是他想要的;他真正的精神家园不在这里,面对着如此辽阔的土地和如此陌生的世界,他害怕,他不知道该去哪里。回望这艘船,这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家,也是他的精神家园。这里有他的音乐和梦想。土地是可怕的。1900年没有下降。他把帽子扔进海里,向陆地告别。他回到船上。

回到船上,这张唱片并没有在陆地上流行起来,也没有发行。后来,错误的记录到了商店老板手中。店主听了之后,你吹的小号和唱片上的一模一样。你怎么玩这个?把唱片拿出来,然后迈克尔发现了尘封多年的旧唱片,于是他拿起唱片,他知道1900一定在船上。他必须找到1900,播放唱片才能找到1900。1900年之后,1900年表明,生命诞生在这艘船上,而死亡就死在这艘船上。不离开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