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国外健康论文范文范本(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3:20:08 页码:7
2023年国外健康论文范文范本(汇总8篇)
2023-11-22 23:20:08    小编:ZTFB

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欣赏和创作诗歌可以培养我们的美感。怎样写一份完美的总结,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保持身心健康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国外健康论文范文范本篇一

埃默森先生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我们如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人生的理想,就有发挥的可能!埃默森先生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如果不健康,想成就任何事功也难。健康之所以可贵,在于用再多的财富也不能换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我们要懂得如何养身,才能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

现代的`人都以为瘦就是美、就是健康。其实并不尽然,像名模姬赛儿,就曾瘦得百病丛生。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爱美,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因为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就会造成病原体的滋生,疾病就会跟着来。有些人是属于易胖体质,所以吸吸空气、喝喝水也会胖,就容易成为被人取笑的对象而拚命减肥,戕害健康,最后连宝贵的生命也赔上了。因此,我们也要有口德,千万别随便嘲笑别人,免得使别人想快速的减肥,却失去了健康。

如果一个人保览群书,知识也很丰富,但是身体却很不健康,需要常常请假去看病或者住院治疗,那么有再多、再丰富的知识也是没有用的。而残障并不等于不健康,像没有双手和双脚的乙武洋匡,他只要坐上轮椅,就可以去电视台上班甚至出国旅行,他是一个有朝气、有活力的”健康人“;至谢坤山先生因为发生意外,所以受了很大的伤害,但是他勇敢的接受自己身体的残缺,让自己走过横逆,成为一个身、心、灵都十分健康的人,借着”嘴“画出自己的世界,也借着演讲的机会鼓励别人,他也算是一个”健康人“。我认为健康并不是只有身体的健康而已,还需要加上心理的健康,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人“。

”地球生病了!“这是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担心忧虑的问题。地球已经不健康了,所以北极和南极的冰层才会逐渐融化。而这都是人类造成的,因为我们吹太多的冷气,用太多的石化原料……,所以地球才会慢慢的”发烧“,因此,如何让地球变得更健康,就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了。而如何让我们的身体、心理健康,就要仰赖个人平时的生活作息和保健措施了。健康是我们一切的根本,失去了健康,人生就是晦暗的。因此,人人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才能尽情追逐自己的梦想,达成自己的愿望。有了健康,人生才会多彩多姿,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了健康,才悔恨不已。唯有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唯有健康,才能使我们自由自在的读书、工作……等,并且完成自己人生的这一趟丰富之旅。

国外健康论文范文范本篇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好坏与我们健康是分不开的,所以吃东西要吃些有营养又健康的,比如:蔬菜、水果……,吃蔬菜要吃绿色蔬菜,可以提高营养,补血。吃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

不要吃垃圾食品,特别是学校门口的食品店里的食品:辣条、薯片、冰棒等等,红的、橙的、灰的,样样都有。有许多小朋友都一块、两块地买来吃。其实这些食品是对人有很大伤害的。

最近,我看见一则新闻,就是关于健康饮食的。有个小孩才5岁,他住在他的爷爷家,有一天他和爷爷去散步,他突然看见一个人在喝可乐,爷爷心疼孙子,就买了一瓶给他喝,就从那以后,他就一直把可乐当水喝,而且晚上从来都不刷牙,没过两年,他就被送进了医院,医生在检查时,几乎都看不到他的牙齿。因为,他的牙齿已经被可乐一颗一颗地“吃掉”了。

还有一件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在一个严热的夏天热的仿佛大地都裂了一样,我被热得实在不行了,我就跑进厨房,打开冰箱拿出四五个雪糕,不一会儿全被我吃光了,结果我晚上就拉肚子了。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因为你一下子吃太多雪糕了,胃消化不了,受了冷食物的刺激。”我恍然大悟。

所以小朋友们千万不要吃垃圾食品,也不要爆饮爆食,因为这些都会应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哦!

国外健康论文范文范本篇三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国外健康论文范文范本篇四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新时期中职教育工作者面临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中职教育工作实践,对目前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在目前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对于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的中职学生来说,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深入了解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自卑心理,对前途没有信心。

升入中职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文化成绩不理想或中考失利,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家庭经济情况较困难而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一门技术来谋生。加上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学生的偏见和歧视,相当大的一部分中职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评价很低,缺少自信心,甚至看不起自己,导致不少中职学生性格内向、消极被动、不敢或不愿意尝试去努力学习,对前途失去信心。

2、厌学心理严重,自控力差。

升入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的文化成绩都不够理想,很多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比较差,更没有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校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自控力差,没有组织纪律观念和时间观念,行为放任自流,不少学生会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或玩手机等。加之,在进入中职学校后,不少学生因为学习能力较差、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学生接触陌生的专业理论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时,会感到困难重重,难以下手,久而久之,便会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

3、不少学生逆反心理严重,情绪波动大。

中职学生一般都在十六七岁,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情感丰富,敏感,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内心非常渴望独立自由,渴望挣脱成年人的约束。这些学生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叛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严重的抵触心理,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和提醒直接无视,甚至故意唱反调。不少学生容易感情用事,做事容易冲动,处理问题不够冷静,容易受到社会上种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从而出现打架、出走、自残、轻生等种种问题。

4、不少学生情感封闭,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目前的中职学生有独生子女占了很大比例,他们受到亲人的细心照顾和爱护,这些学生在家庭里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但当他们离开家庭,进入学校、社会时往往容易产生很大的心理反差。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家长长年在外地打工,家庭里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造成这些中职学生亲情缺失。另外,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想正在不断形成和逐步完善,当他们的个人目标、行为与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时,便会不知所措。或者当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改变时,不能及时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调整,缺少战胜困难的信息,也缺少解决困难的能力。另外,还有不少学生封闭自己的情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会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感情,不愿意与老师、亲人或朋友沟通,听取老师、亲人或朋友的建议或意见,这样使得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惶恐不安、社交恐惧感和郁闷等情绪。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美的学校环境、优良的校风,严谨的学风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促进中职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可以促进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美好校园环境,努力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软硬件设施,让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心理信箱、心理咨询室等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中职学生的真实的心理状况,准确把握这些学生的心理变化轨迹,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指导学生解决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人际交往的困难或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理智地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指导学生尽量避免挫折或困难对学生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让学生受到良好校园文化的影响,让学生在学校能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2、重视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知识。

学校要根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安排具有较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教师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所教的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文化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等实际学情,然后根据所教的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职业发展的具体需要,分成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精心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方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一些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个体在生理和情感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消除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让每个中职学生都能够得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断成长。

3、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平时的各学科教学中,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也要重视把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具体各学科教学中,找准各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在具体的各学科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会有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实际效果,指导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各学科的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自强、自信、自律、敬业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等能力的不断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情感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差,不知道如何与人更好地沟通与相处。而在平时的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如组织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比赛、举行歌唱舞蹈比赛、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和晚会等活动,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减少学生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可以很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开展各类活动,特别是要重视举办各类职业技能比赛,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发现自我、让学生克服自卑感,学会战胜自我和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职业发展的信心,还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5、密切联系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所在家庭的父母关系好坏、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家庭里发生的重大事情等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平时的中职教育教学中,除了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联系家长,请家长共同参与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密切联系家长,帮助家长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指导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提醒家长增加与子女的情感交流、沟通,促进家庭教育宽松的氛围的形成,让家校联动,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总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在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中职学生必要的关心和指导,促进中职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外健康论文范文范本篇五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评估。

健康的判断;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国外健康论文范文范本篇六

3、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与发展。

4、铁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基于医患关系浅谈对当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研究。

6、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

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问题探讨。

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创新模式研究。

10、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策略研究。

11、探究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13、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研究。

14、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15、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及提升策略探究。

16、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分析。

17、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文化融入。

18、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探析。

19、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20、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心理健康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1、高校音乐表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

22、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研究。

24、高校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5、系统论在高校心理健康档案工作中的运用。

26、新媒体时代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27、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28、军校新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29、长治市中学生抑郁情绪与学校教育相关因素分析。

30、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三者机制。

31、高职生消极学业情绪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的探析。

32、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时代转向的理论条件探析。

33、近三年某军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34、医学院校三本学生心理资本与自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以包头医学院为例。

35、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3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

37、微电影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意义。

38、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39、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0、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启示。

41、当代大学生网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

42、大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43、职业中专学生社团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44、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与学习能力特点分析及对策。

46、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47、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剖析与引导教育方式研究。

48、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49、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错解。

50、浅谈新形势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51、护理本科生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分析。

52、医学生实习阶段心理素质培养的探讨。

53、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5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55、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56、高校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运行机制的多学科对策辨析。

57、中小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58、成都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59、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对比研究与应对策略。

60、心理弹性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1、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63、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6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65、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体系构建。

66、抗逆力理论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6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对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研究。

7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契合探讨。

71、浅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结合原则。

72、家庭因素、母亲角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74、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政效果的研究。

75、科学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研究。

76、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77、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78、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和道德教育系统的协同建构策略和方法。

79、网络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

80、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研究。

81、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与对策。

82、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83、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84、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前的心理状况分析。

85、军校学员消费心理及教育引导的基本原则浅析。

86、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87、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与价值。

88、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89、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90、某高校医学生自卑情绪的影响因素调查。

91、团队心理辅导对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干预。

9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新疆地区高中生习惯养成教育状况分析。

9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95、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疏离感研究。

96、当前大学生人格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97、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健全人格创新培养研究。

98、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与干预措施分析。

99、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的建设。

101、石油类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体系的构建。

102、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相关性。

103、大学生手机使用和学业倦怠关系研究。

104、体验式心理咨询教学对大学生自我效能和自我接纳影响的研究。

105、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

106、从存在主义谈免费师范生积极健康人生的构建。

107、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宿迁学院为例。

108、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0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构建分析。

110、浅论心理预警视角下高职新生心理约谈模式的构建。

111、积极心理资本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112、大学生无聊倾向干预机制研究。

113、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114、校园欺凌与暴力是社会之殇。

115、西部某高校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116、大学生隐性自杀行为的概念辨析、识别工具及方法。

117、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途径。

118、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

119、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高职生心理健康预测方法。

120、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控与干预系统的构建。

121、文化的多元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

122、音乐教育对引导重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123、自我效能感在视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24、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浅析。

125、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的研究。

126、浅谈书院制模式下如何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肇庆学院为例。

127、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局与多重突围。

128、聚类分析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30、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生心理健康。

131、航海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框架研究。

132、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3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本投入及其效益探讨。

134、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研究。

135、潍坊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6、社会阶层背景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分析。

137、在职专升本教育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现况及相关性研究。

138、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及扶助策略研究。

139、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引导与校园暴力策略--以民族高校为例。

140、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141、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回顾与展望。

142、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模式与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

143、新媒体下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构建及功能。

国外健康论文范文范本篇七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及重大责任。但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的激化,护士这个群体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护士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更应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科学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心理健康;职业群体;心理压力;护士。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整体护理模式的建立,当今护士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除了面对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外还要面对长时间心理压力所带来的困扰。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的此项研究进展情况做了综合阐述。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研究者常用的评定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20余种量表,通过对护士群体网络以及现场调查,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从数据中可以客观的反观护士人员目前的心理问题。

近些年来,医护工作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医生相比,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更多,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但调查发现护士群体的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病项因子分均高于其他群体。护士作为高风险职业群体,由于疾病复杂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工作风险加大,又因为我国护士的需求量大,但实际在岗护士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工作量大等原因,使得护士工作压力大,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假如不能及时做到正确处理将会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

1。4特殊岗位护士心理健康的特点。

1。4。1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急诊科护士与内科护士相比较,通过评估表来看她的评分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各种精神压力表现筛选阳性率也高于后者。

1。4。2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高尖端手术开展和先进、复杂、精细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手术室护士因工作的特殊性,她们工作节奏快、风险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尤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和较封闭的工作环境,易造成护士身心紧张,疲劳、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状态。这些会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制约着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4。3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国内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研究报道较多,结果有一定差异,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综合科室护理人员。主要表现症状为:焦虑、强迫、恐惧;有报道还对精神科男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作出了比较,结论是男护士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国内常规,在总体程度上要优于女护士,但男护士在人际关系、焦虑两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1。4。4icu(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重症监护室是对急性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的特殊科室,患者病情危急、不稳定,护士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因此icu护士必须承受很强的工作压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评分明显高于普通内科护士,外科护士。

2。1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身的工作量和时间分配状况。首先,护士的工作性质特殊,护士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每班8个小时,执行医生医嘱的同时还担负着临时的护理需要。各班在交接的时候要保持准确无误。护士是医院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协助医生治疗以及护理的工作,这些都导致护士工作的工作量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其次,我国现有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发达国家医生与护士的比例是1:8。5,而中国2015年的数据却仅仅是1:1。07。另外,一些医院随意加床导致护理人员更加不足。护理人员不在岗的现象也非常严重,有的护理人员已从事行政或其他工作但仍占据编制,实际医护比例可能更低。

2。2工作环境问题。

与医生相比,护士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在拥挤的空间,忍受令人难过的气味,接触大量的病毒,面临许多风险。与此同时,还要面临应对病人的愤怒、悲伤的情绪。这些情绪都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这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工作环境,另外近些年来,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不断变化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和知识,要求护士必须时刻提高自己的学习层次,不断学习新型的医疗知识。竞争激烈的职称晋升制度,这些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从而影响护士的心理状态。

2。3紧张的护患关系。

对护理工作者而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但现实是,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相当紧张,护患关系也是如此。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与患者的接触相当多,在患者住院阶段所产生的矛盾也更多。护理工作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纠纷。护士与患者之间不能建立有效的信任,不信任的状态也造成沟通不畅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2。4社会认同度问题。

长期以来的社会偏见,认为护士仅仅是医生的助手、患者的保姆,护士的工作被认为是服务性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大家对护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却并不了解护士的工作内容。护士工作长期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另外加之经济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统统这些都提升了护士心理的不平衡,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和心理健康。

2。5自身心理知识缺乏。

目前,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尚没有形成完善的心理课程培训,护士没有接受完善的心理培训。护士本身也没有关注到自身心理知识的积累,长期繁重的工作带来过重的压力加之没有科学排遣不良情绪的方法,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

3。1加强学校教育和岗前培训。

护士群体自身缺乏心理知识,主要是由于在大学教育阶段没有设立相关的心理课程,在进入医院后又有繁重的工作没有时间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所以护理专业应该增加心里健康方面课程的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的内容需要eap管理团队进行合理编排,以帮助护士群体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训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集中上课的方式,通过情景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更具有实用性。还可以印发宣传小手册,在医院的走道里可以张贴心理卫生小知识;定期邀请专家来进行知识讲座等。

3。2关注和维持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

精神科护士是所有临床科室中最特殊的一个群体,要时刻警惕患者发生意外、攻击行为等,所以精神科可以根据这一特殊因素尽量使用男护士。男护士既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做好自护的工作,所以,作为管理应合理安排人员,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减压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及时、有效、安全的完成各项工作。

护士心理健康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让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采取科学的放松法,让护士进行自我调适来减轻、消除心理压力。

3。4增强医院管理者整体意识。

作为医院管理者可以定期制定必要的集体活动,如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才能帮助护理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完成全面的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护士群体作为医护工作者,因其工作和生活等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且长期受到忽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有关护士心理的研究,这些将对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是起决定性作用。只有护士这一特殊群体全方位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况,才能为我国的护理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外健康论文范文范本篇八

历史课堂之所以能够成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太,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时重合的,所以在基础历史知识的传授之外,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也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坚强意志。

历史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学科,这是它所独有的学科性质,历史介绍的是我国的发展历程,在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祖国产生一种由衷的认同感以及骄傲。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中国以及国外历史,能够通过历史知识向学生传达历史人物所做的历史决定的历史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强大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重大决定背后的历史意义,每一个重大决定都有可能改变历史轨迹的发展,以此来培养学生强大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志向,不断启发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进行思考,在结束完一段历史时期的讲解或者是历史人物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若果自己是当时做决断的那个人,自己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选择呢?这种必要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的壮志豪情,让学生形成更加完备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更能够让他们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更加坚强的意志,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充分丰富课堂,树立学生信心。

自卑是现代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没办法全面的认识自己,只是一味的自我否定,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自我认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接受水平设置不同的历史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历史事件的讲解,这样能够十分有效地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心。另一方面,丰富的历史课堂除了从内容上进行改进,还可以从教师的言语上进行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言语,因为这些鼓励性质的语言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成功,学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到教师的信任,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三、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合作意识。

现在的历史课堂的授课方式非常单一,传统的“自问自答”式的教学方法,“复述教材”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这都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十分的低下。但是历史是一门可以让学生自由言论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原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采用“合作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起自身的团结协作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社会生活中日常变化”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分析讨论,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进行合作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记性分组划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在无形之中树立起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是十分有帮助的。教师可以多维学生提供“开口讲历史”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教学方式丰富多样,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消除学生内心与他人的隔阂,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与他人进行通力合作的魅力,让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进行状态投入到生活与学习当中去。

四、多元评价方式,把握学生心理。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课堂评价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心理发展状况。例如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想要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认识,这时候评价方式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可以先找一些程度比较好的同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用自己的柏树风格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历史知识表述出来,很多同学就会受到感染纷纷起立表达自己,这样一来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发言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状况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针对如何更好地改进历史课堂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可能会羞于表达,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并且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来捕捉学生的内心,然后学生的内心波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及时做出调整。

五、小结。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要求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能够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姿态去应对学习中的许多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历史教学工作中,不仅能够弥补心理健康教育的尴尬性,还能够使学生对于历史学科产生一种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教师不断地钻研与研究,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滴滴爱生情,润物细无声---浅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孙丹,《考试与评价》,20xx.11..

[2]《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如何帮助学生战胜自卑心理》,张艳新,《考试周刊》,20xx.07.

[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商兰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xx.0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