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新型机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1:01:41 页码:10
最新新型机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大全8篇)
2023-11-21 01:01:41    小编:ZTFB

报告的结论部分可以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一些结论和建议。那么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报告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以确定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通过对公司销售情况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改进措施和策略建议。

新型机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一

城镇化的逻辑起点是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这三大要素的“流动能力”引起城镇规模经济、专业化、交通运输、市场贸易的变化,进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地理分布形态。要素流动最终呈现的形式是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

二、调查方法与程序

我们首先预想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能面临的财政支出、土地产权及产业形成问题,并制作出问卷,然后对白水镇新镇容、西长村以及闵家新村的经验和实际做法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发现可取的经验并分析成功的原因,而后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分别对这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地提出了设想和个人建议。

三、现状与背景

(一)白水镇经济地理现状:白水镇位于汨罗境内东南部,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50个村民小组,共7556户,总人口36176人,其中农业人口30062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镇域有河名白水江,源出玉池乡白鹤洞,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镇域,注入湘江,白水镇因其而得名。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建设宜居小镇、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榜上有名。住建部此次公布第二批示范名单,共确定全国45个镇为宜居小镇示范、61个村为宜居村庄示范。宜居村庄示范要求田园宜居、村庄宜居和生活宜居。

(二)西长村:距汨罗市区15公里,村域面积4.25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农户407户,全村共1642人,人均年收入达13100元。西长村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村森林绿化率、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有珍贵树木800亩,油茶林800亩,苗圃200亩、垂钓中心50亩、休闲娱乐场地50亩,果蔬基地250亩,休闲娱乐产业50亩,是湖湘地区珍贵苗木种植、销售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西长村采取村村联办的方式建有小学和幼儿园,还即将与湘雅医院共建养老山庄,成立了农房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村属农房安全进行评级评价,对危房进行改造升级。近年来,该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星级园区”“ 湖南省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村”等荣誉。

四、白水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0 年,由于临近火车站等区位优势,周边几个城镇的人口集中商品批发,物流,贸易等活动,同时当时的乡镇企业经济,诸如纺织厂,氮肥化工厂等具有一定效益。

第二阶段: 1990—2004 年,改革开放后,镇国有企业受到沿海产品和技术冲击,其间年均增长率急剧下滑,最终企业全部倒闭,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困境,教师、乡镇政府职员工资无法支付。

第三阶段: 2015—2015年,镇领导班子换届给白水镇提供了新的发展转机,镇政府坚持规划引领思想,已经编制完成2012-2020年近期发展规划和2021-2030年远期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宜居开放型城镇形态,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策略。

白水镇发展的路径可能出现诺瑟姆所谓的“s”道路,即城镇化率在30%之前,是小马拉大车,走得很慢; 城镇化增长率从30% 会城镇规模迅速扩大。

五、白水城镇化策略与发展

白水城镇经济之所以发展较为成功,是因为在这个地理空间上形成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主要是下列三个条件推动:

(1)地理区位优势或距离缩短

地理区位或距离是指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穿越空间的难度程度:对于商品和服务贸易所谓“距离”,最关键的含义是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贸易活动的时间和交易成本,就小城镇而言,大城市之间外围城市具备被产业辐射的优势。此外,沿海港口、河流水运、铁路交通枢纽位置特别重要,白水镇就具备这样的区位优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均跨镇而过,同时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又是其天生的自然条件。此外镇政府还进一步通过完善本地基建投资来减少交易成本和通勤时间,具体做法是:硬化道路、场坪4.6万平方米,喷涂交通标志1200平方米,安装监控22处,改造电网8000米,架设路灯480盏等。

(2)密度的提高

白水镇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国防科大外场训练基地入驻,通过该基地科研活动、后勤供给、学术会议等拉动当地的消费,逐步形成要素集聚机制,促进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地域集聚,使得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生产集中到一个地方的动力就越强,从而实现生产密度的提升;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市场潜在需求最大的地方,贸易更容易实现。

(3)开放度的增加

开放度的提高是要打破对商品、服务、资本和知识跨地区流通的限制性因素,对白水镇而言最容易着手的就是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本地。首先,政府主动出面与在外地经商本籍人士沟通,寓外乡友回乡投资,比如,建设西长村就是由徐伟平。杨建伟、戴海波三个本地老板牵头,村组群众以土地入股模式。依靠广大民众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发展民营经济和“草根经济”;打破人口流动的界限,吸引外镇人口定居买房。

有限度的政府公共职能对于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但这个“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即需要更好地让市场力量得以发挥,让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更加畅通,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 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 而是城市本身集聚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能力。

六、白水镇具体措施

(1)财政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通过土地挂牌新建商品房,吸引周边镇或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置业。2015年镇总财政收入3500万元,其中一半地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近1000万元左右,其他地方税种年800-900万元,转移收入420万。

(2)成立城镇自治委员会,该成员由本地有影响力人士构成。建立规范的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整治方案,成立环境管理小组,聘请保洁员日产日清,每户门前有垃圾箱,道路两边摆放垃圾桶1000多个,统一制作门店招牌600余块,建设了新的3个绿化广场或公园。

(3)树立西长村、闵家巷村示范村榜样,以基础社会建设为抓手,以文明屋场创建带动整个西长村发展,建立西长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如鸡鸭野外放养养殖,提高附加值。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珍稀树木花草为龙头提高乡村观光农业的档次。闵家新村接待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始启动,辅助以民俗建设和筹建高级疗养院。。

(4)西长村土地流转3000亩,农民入股农业公司,获得收益分成。同时引进了农林综合开发公司湖南青果公司,与种植珍稀林木花草,包括红豆杉,竹柏,罗汉松,日本樱花,美国红枫,紫薇,红叶石楠。

(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六、白水镇的困境与思考

(一)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白水镇还是没有摆脱土地财政的漩涡,尤其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房地产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担忧的。

(二)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农村社区建设,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全省、甚至全县的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没有看到有重大突破,自下而上地推动土地政策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的路径是受阻的。

(三)“半城镇化”或“不完全城镇化”仍然是白水镇没有摆脱的困境,大量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离开祖辈耕种土地到外地或县城务工获取收入来源,他们在白水城镇购置住宅仅仅为了方便小孩就近读书,其社会保障、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处于非常初级阶段。

(四)无产业支撑的过度城镇化受外界经济环境影响极容易变为“空城”,而且白水镇存在产业结构雷同, 特色产业不明显, 主导产业不突出等现象。城镇长期繁荣发展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以美国旧金山附近的小城镇帕洛阿尔托为例, 该镇是一个只有5. 6 万人的小城镇, 在发展过程中, 依托毗邻斯坦福大学的优势, 发展包括电子、软件和生物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 成为世界上最充满活力的小城镇之一。

(五)对回流劳动力缺乏具体政策或做法,这次人口回流历史转型格局值得关注。人口回流过去20多年,流动人口从内陆走向沿海,目前基于中国已经到来的老龄化、中国特有的人口流动方式(与国外不同,中国的人口流动是以单个劳动力为单位,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可以预计,未来20年,跨省流动人口将减少,省内、市内和县内人口流动将增加。2015年以后,人口回流的趋势开始变得明显,初步判断,这将是中国新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在空间地理的重新流动和配置,也将显著影响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

(六)应该借鉴和吸引“重庆地票”的经验,加快土地改革的步伐。重庆地票是一种权利凭证,将闲置、废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复垦并经过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所产生的可交易和转让的用地指标。通过交易购得的“地票”,可以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并在“落地”时冲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通过“地票”交易,外出务工的农民把老家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基本用地转化为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城镇购房或租房、消费,帮助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本实现价值。

如果存在这样的猜想:白水镇的开发商是否能买入白水镇某其它行政村的地票,将其用于白水镇郊区土地开发?如果能实现顺畅交易过程中,白水镇建设土地“占补平衡”仍然能够得以保持,增加了建设用地但整体耕地并没有减少。同时又能为白水镇其它村民闲置的土地提供的收益机会,又能扩大镇区面积及人口规模,加剧进一步集聚。

加快城乡建设,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是贯彻科学发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健全机制为保障,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明显加快,被誉为全省传统农区推进城镇化的范本。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近期,我们深入到平舆县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开展座谈交流,对平舆县推进城镇化的做法感触颇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平舆县城和特色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平舆县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网络体系。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个基本点的中心城区为核心,16个乡镇围成环状布局的县域发展格局。东和店、西洋店、射桥等特色城镇的农副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商贸服务业特色鲜明,发展迅速,另外,成立古槐等3个街道办事处,万金店等6个乡实现撤乡建镇。出台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就业政策,引导农民向城市转移,为膨胀城镇规模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城镇承载力逐步增强。几年来,城市建设投入逐年递增,城市建设项目达到235个,县城区已形成十二纵十三横的道路网络,治理改造背街小巷,硬化道路59条,整修了县城区5个出入口,新建改造舆新、陈蕃、永乐等大型专业市场和古槐商业步行街,同时加强供排水、电力、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各乡镇重点建设了一条高标准主干道、一个汽车站、一个乡镇集贸市场、一个小游园、一个垃圾场,街道安装了路灯,小城镇绿化面积从无到有,道路铺建面积迅速增加,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和通公路,西洋店镇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县文化艺术中心均投入使用。建设了平舆二中分校、六中和第二实验小学,建设了县医院外科病房大楼、清河卫生院。

(四)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建成了怡馨园、民心苑、陈蕃公园、太任公园、奚仲公园等9个公园和32个小游园。绿化覆盖率达41.2%,绿地率36.8%,人均公共绿地9.2平方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2011年动工建设的3万平方米、600套廉租房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2011年动工建设的2.4万平方米、400套公共租赁住房已全部竣工,正在组织竣工验收;今年新建的6万平方米、1200套廉租房已开工建设;先后吸引民间资金24亿多元,投资建设16处住宅小区和安居工程项目,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保证了房产对群众的低价足额供应;射桥镇单老等五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东皇徐寨等9个市县级示范村即将开工建设。

发展集市贸易,推动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全县小城镇现有各类企业9541家,从业人员达到8.2万人,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如东和店镇的皮毛专业市场,东皇蔬菜批发市场,有效带动和辐射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城镇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施精细化管理,落实了周五义务劳动、门前五包、双月点评等制度,严管重罚,标本兼治。落实城市规划监管责任,严厉打击土地私买私卖、非法占地、乱搭乱建行为,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卫生清洁队,添置了垃圾清运车、洒水车、果皮箱等卫生设施,做到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乡镇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划建设还不规范。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原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这方面在老城区表现比较明显,同时由于部分居民城市化意识淡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时有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

(二)城镇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量大,虽然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又采取了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但从总体上看,筹资渠道还不宽、办法还不活,资金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业、入学等政策不配套,城镇投资的软硬环境有待改善。在此影响下,城镇的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差,对投资吸引力不足。

(四)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一方面,随着县城区面积的扩大,居住人口的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不了广大居民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珍贵,见缝插房,拿出来搞绿化的土地少,绿意不浓,整体环境不优。

(五)城镇建设档次有待提升。由于我县城镇建设的规划起步晚,城市规划没有充分重视特色设计,形成建筑风格单一,品位不高,缺乏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千房一面,开发建设档次不高,许多地段仍以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

三、下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主要措施

县“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谋划,实现发展规划与项目引进无缝衔接,对入驻中心商务区的项目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严格筛选,力求建亮点、出精品、上档次,推动城镇高品位发展。力争2020年县城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2%,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

(二)积极发展房地产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拓展和搞活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业成为拉动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改善房地产开发结构,有序开发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商品房,鼓励在新区建一批高层高档次的住宅小区,建立多种保障形式有机结合的城乡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居住要求,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新城区开发与旧城区改造并重,合理。布局房地产项目,做好土地收储、供应工作,做到整体规划、规模开发、有序投放。进一步带动农民进城步伐,着力解决好进城农民就业、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落实好进城农民购房补贴优惠政策,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聚集。

金诚农贸综合市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华鼎天下城、恒宇现代城等新上房地产项目建设;抓好投资6000万元的平舆一中、投资1亿元的平舆八中、外国语中学、投资1.5亿元的县人民医院病房楼、投资9000万元的县中医院改扩建项目、投资1.6亿元的龙祥爱心护理院等一批重点公共服务业项目的开工建设。

(四)因地制宜发展中心镇。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合理布局适度发展,成为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社区中心。完成乡镇详规修编、控制性规划及周边地区规划。大力发展重点城镇,坚持特色立镇、产业立镇,以东和店、西洋店、射桥镇为重点,带动其他乡镇发展,形成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小城镇体系。积极发展一般城镇,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和发展,着力加强道路、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扩大规模,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和转移农村人口的能力。预计2015年特色城镇数量达到 个,规模 平方公里,人口 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到2020年特色城镇数量达到 个。

(五)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政策引导,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成152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启动建设25个新型农村社区,重点推进古槐街道南陈、东皇街道徐寨、清河街道王栋桥、射桥中心镇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阳城、郭楼要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分别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1-2个省级生态乡镇。

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一)创新城镇规划理念。努力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城镇规划要树立紧凑、复合发展理念,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各种规划相互衔接,充分体现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三次产业复合,经济、生态、宜居三大功能共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强化城镇建设资金筹措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广开城镇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强化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优先保障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用地需求。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合理提高城市建筑容积率,大力推广多层标准厂房,搞好土地综合利用,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

(二)明确城镇定位。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点,重要的是要让农民进得来,往得下,有工做,留得住。因此推进城镇化进程时,要根据各地的历史、文化、地理、资源等各方面的比较优势,明确各自城镇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以及不同类型的城镇布局。如定位发展工业类型、商贸流通类型、农林牧渔产品类型以及旅游类型等,以此思路制定发展规划。

件建设,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体、环境协调与健康发展,建设文明、安全和谐的新社区。

(四)建立推进城镇化建设激励机制。应通过改革将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协调用于不同规模的城镇发展,特别是在资金配置、行政许可、土地占用、财税政策、金融信贷、进出口、吸引外来资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考虑和照顾中小城市和镇的发展需要。可考虑将国家公共资源配置适当向中小城市和镇倾斜,支持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以增强其人口承载能力。

新型机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二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新型城镇化。

供大家参考借鉴。

为配合省、市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我县通过组织座谈、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形式扎实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全面了解了我县城镇化建设现状,认真总结了工作经验,深刻查找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围绕“一河两岸、新老融合,南延东扩、产城对接”发展思路,坚持把城区当作景区建、把园区当作城区建、把乡村当作社区建,加快推进了“山水、美丽樟乡、生态福县”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速提质,截止目前,全县户籍城镇人口8.3万人、新增落户城镇人口1568人、常住城镇人口15.73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4.6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0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0.2%。

1.注重规划引领,推动城镇科学发展。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始终把加强规划编制与管理摆在城镇建设中的突出位置来抓,启动实施了县城第三轮、各乡镇总规和县城绿道、商业网点、城市绿地系统、排水、燃气等专项规划编制修编,完成了全县30户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同时,为保护县内历史遗留建筑,还完成了金田乡银圳村和竹江乡沙溪村两个国家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编制。按照城市建设“既重视面子、也重视里子,既重视地上、更重视地下”的要求,投入资金111.5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县城(含工业园区)约9.6平方公里地下管线普查。大力推进“阳光规划”,建立健全了城镇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等制度,实现了城镇建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确保城镇建设始终延着规划确定的方向前行。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实施精细、精致、精品建设,着力促进城区景区“互动”、园区城区“对接”、城市乡村“融合”。城市建设提速升级,加快推进了道路提升工程,修通了公园路、站前大道和百福门至湛田桥等景观道,完成了武功山大道、宝成路地面立面改造工程,组织实施了17条小街小巷的综合整治,构建了“三横四纵”城市交通网络框架。重点推进了品质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了泸水河大道和泸水河两岸亮化提升工程,改造新建了中山场公园、思成小游园等街头绿地20余处,县城绿地率达42.6%;广场、文化公园、湿地公园、滨江公园入选首批吉安市立公园,蒙岗岭公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全力推进了功能提升工程,启动实施了天然气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了排水、排污、路灯等基础设施改造,城市承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镇村建设。我县国土面积2796平方公里,下辖7镇12乡,其中5万以上人口的集镇1个,为县城所在的平都镇,2万至5万人口的集镇8个,分别为横龙镇、严田镇、枫田镇、洲湖镇、山庄乡、寮塘乡、金田乡和洋门乡。近年来,我县突出镇村联动这个核心,积极推进6个乡镇的扩权强镇试点,以“九个一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了乡镇集镇的综合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圩镇环境,做旺集镇人气和商气,涌现出了洲湖新区、泰山风情街、洋溪新农贸市场、横龙移民新区等一批建设档次高、品位深、有看点的精品示范点,特别是围绕我县省百强中心镇洲湖镇,依托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重点打造了洲湖新镇区项目,全力将其建设成为**县南乡片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与此同时,我县还稳步推进了81个村点的新农村建设,打造了安茅线、吉福路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和平都镇李家村张家山、寮塘乡冈口村塘下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点,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4.加强规范管理,优化城市环境。一是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全面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二次复检。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荣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并通过了省级生态县验收,目前,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9个,总量在全省排前列。三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并出台了《**县城市管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县城市管理一、二、三类责任单位和门店考评方案》、《加强和完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五个二”管理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三全平台”的基础上,开通了12319城市管理热线、“数字城管微信平台”,构建了数字化城管统一指挥,市政维护应急处置、城管综合执法、责任单位分工协作的“1+3”城管新模式,变多头管理为统一指挥、变被动补救为主动处置、变推诿拖沓为快捷高效,实现了城市管理高效化。其中数字化城市管理、政府投资工程“五个二”监管等方面的做法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全市推广。四是强化综合执法检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组织开展了县城违规占地种菜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两违”建筑巡查和清理整治力度,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5.强化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县财政在城镇建设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目前,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已达16.76%,为加强城建投融资工作,缓解城建资金压力,我县于2019年和**年分别成立了**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安平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两家城镇化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9.3亿元,共解决了20余个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公用设施的建设资金。目前,我县正积极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着力构建借用还一体化、投建管相分离、实体化运作机制,并探索推进公私合营ppp模式融资项目。

6.开源节流并举,保障建设用地。一是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土地政策,积极盘活城区、园区存量土地,清理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国模范县”;截止目前,县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1.63平方公里,县城存量用地21.5亩,工业园区存量用地1000亩,清理闲置土地63.47亩。二是用好政策把握机遇,大力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完成农村土地流转14.25万亩,获批立项土地“增减挂”项目3359.56亩,增加建设用地482.95亩。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动态巡查和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2019年至今共清理违法违规用地153宗。

7.推进均化等服务,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发展核心,坚持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推进全县城镇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落户、住房、社保、医疗、养老、子女就学等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方面,坚持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扩大社会就业,不断增强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截止**年,全县工业园区从业人员2.5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5.15万人,分别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12.2%、25.1%,合计占比达37.3%。工业园区和服务业企业已成为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渠道。落户方面,面放宽进城人员落户条件,对有意落户的城镇就学、就业、经商、投靠、居住公民,不受房屋、计生证明等限制,即可在城镇落户。积极推行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符合条件的,可以在实际居住地申请常住户口,并对在城镇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按照登记即办证的原则,实行居住证“两栖”制,保留原享有的农村权益,同时在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年共办理各类农民工落户城镇1653人,另外还为3876名外地农民工办理了居住证。住房方面,我县从2019年开始建设保障性住房,先后开发了“安居小区”、“和谐小区”和“园区小区”三个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全县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3374套,其中廉租房2492套,公租房804套,经济适用住房78套,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基本构建了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住房补贴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在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我县还积极开展了旧城区、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并结合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活动,对9个50户以上无物业住宅小区进行了改造,2019年至今共完成拆迁11万平方米,改造1136户,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高。教育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了晶宝幼儿园,实施平二小异地新建工程,实现职业技术学校成功“退城进园”,城关中学扩容改造项目全面完工,整体回收了华泰学校并进行了重点改造,积极改善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办学条件,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100%就近入学。卫生医疗方面,完成了县人民医院门诊外科综合大楼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了泰山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医疗硬件设施。通过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了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社保方面,按照“低门槛、广覆盖”参保模式,尽可能让广大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农民工都能参加并享受养老、工伤、生育和医疗等社会保险。截至目前,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口已达到18.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4万人,失业保险1.9万人,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参保率达到100%,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2861人。养老方面,制定出台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了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成了县社会福利院主体工程建设,推进竹江、赤谷等2个乡镇敬老院建设,改造提升了枫田、洲湖等17所乡镇敬老院。出台了《**县推进新一轮敬老(光荣)院建设管理提升实施方案》,实行了县领导挂点、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并将县直单位帮扶敬老院列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内容。

虽然近年来我县新型城镇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建设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够;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集镇规模普通较小,功能单一,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违章违规建房,余土废渣、临街洗车污染路面,城区集镇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紧扣“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秩序井然、和谐宜居”的目标,积极策应市里确定的-吉安-永丰和-永新-井冈山-遂川两个城镇发展轴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家园。

(一)打造亮点,力促县城品位大提升。围绕城区当景区建、项目当景点建的思路,按照板块式打造、组团式开发的要求,继续推进城东、城南、公园路“三大板块”建设,加快推进安林大桥至安平电站路堤结合景观工程等续建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城东路网等新建项目建设,着手开展瓜畲至横龙绕城公路的规划设计。按照成荫、成景、成林和出彩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蒙岗岭公园和泸水河两岸、泸水河大道和武功山大道两边的绿化亮化提升工程。按照市中心城区“两带一区”建设模式,沿枫田车田至横龙石溪一线,启动县城泸水河两岸田园休闲观光带建设,加强沿河沿路规划管控,突出文化、自然和历史资源整合,打造成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以及生态农业为一体的郊野田园观光休闲带。沿安林大桥、凤林桥、**大桥,着力打造泸水河内环线,重点抓好沿线道路的畅通,泸水河两岸建筑空间、立面风格的管控和整治,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退让有度的红线和疏密有间的绿线,进一步提升泸水河“金腰带”景观品位。

(二)狠抓整治,力促环境优化大提升。扎实开展“三改四清”攻坚行动,认真制定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改旧城、改旧村、改旧厂,清河流、清广告、清违建、清菜地”,推动宜居环境再上一层楼。按照“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建设模式,继续推进文化路、滨江南路、蒙岗路等城市棚户区、无物业小区、渡河城中村以及部分城边村、小街小巷改造,全面完善拆迁安置地基础设施,打通断头路。积极利用边角废料地块、闲置土地资源,多建生态小游园和停车场,满足群众健康休闲需求。立足治脏治乱治污,完善垃圾中转站、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以铲除户外广告、清理违章搭建、开展护城河截污清淤等为重点,促进路面立面和水面河面的清洁化,打造更加秀美的城市环境。同时,积极策应全省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把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样板县”,真正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绿色崛起。

(三)以点带面,力促集镇面貌大提升。全面推进6个扩权强镇试点工作,重点将已经明确的相关事项落实到位。以“九个一”建设为抓手,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加快建设一批旅游名镇、商贸大镇、工业重镇和农业强镇,力争年内每个乡镇集镇建成一个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中心公园。强化沿线整治、带状推进,推行乡镇联中心村、中心村带自然村的“镇村联动”模式,构建重点突出、梯次合理、功能明显、特色鲜明的镇村布局体系,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重点沿瓜泰旅游线、安茅线打造2-3个精品示范点、1-2条精品示范带。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泸水河水源地等重点区域为试点,积极推广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

(四)强化培育,力促城市产业大提升。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就业、方便生活为目标,积极策应旅游强县战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既围绕做旺产业强化服务业配套支持,也注重培育新型业态形成多极增长。加快推进豪德国际商贸物流城、五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城南国际等项目建设,尽早启动城北汽车站和城郊汽车专业市场建设。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落实扶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引导消费需求。统筹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信息咨询、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和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启动并推进老年公寓综合开发建设,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拉长服务业短板,促进各种业态互动发展。

(五)注重民生,力促公共服务大提升。稳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改革,重点在市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农业人口有序进城、就地城镇化,提升城区和小城镇聚集效应。大力扶持就业创业,以“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工程为抓手,加强对城镇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尽快完成二期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160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统筹推进社会福利院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提高社保标准,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保扩面工作。继续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加快平二小异地新建、**中学扩建、华泰实验学校扩容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城东学校、县城幼儿园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周转房建设。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继续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六)健全机制,力促长效管理大提升。以科学规划引领管理升级,探索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生态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做好电力、道路、自来水、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快完成县城和乡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确保20户以上的自然村规划完成80%以上。做好城市设计工作,着眼于优化城市空间,塑造城市特色,**年完成1项以上城市设计试点,并将城市设计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出让条件。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完成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完善数字城管“三全”平台,建立市政维护应急处置、各类违法综合执法、县直单位“门前三包”的三轮驱动机制,探索推进城管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审联批制度以及征用地、预留地、安置地台账清单式管理制度。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新型机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三

截止20xx年底,区户籍总人口为93万人,老年人口为20.2382万人,占总人口的22%。近年来,区社区养老工作积极推进,老人们不同程度都享受到了社区养老服务。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街道层面有6家,社区层面有118个社区设立了养老服务站。其中,符合市标准的有98个,a级(50平方米以上)66个,aa级(面积100平方米并拥有5张床位)16个;aaa级(面积150平方米并拥有10张床位)16个。7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由社区自己运行;1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是由街道社区提供用房,交给社会组织运行;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是由社会组织租赁,街道提供一半租金。有7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装修费用由街道出资,20个由社会组织出资,通过申请公益创投予以补贴。

2、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区各社区养老服务站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积极开展照料和托养服务、就餐服务、康复服务、心理关爱服务及文体活动、保健、培训等综合养老服务30余项。金陵六村等37个社区开展日间照料服务;南秀村、大方巷等11个社区开展短期托养服务;工人新村等19个社区开设了“银发餐桌”。38个社区能够开展康复训练;41个社区建立“心灵茶吧”;依托“心贴心”修脚网,建立了16个固定点,成立了14个上门服务组,为1万多名老人开展低偿修脚服务。大方巷社区开展音乐照顾服务,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深入养老机构及社区开展活动96场次,服务3000人次。

3、社会资源利用情况。近年来,瑞海博老年康复中心、鹤颜养老服务发展中心、青春助老驿站、朝夕相处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社会组织陆续进入社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目前,全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共有39家,其中专业负责社区养老服务站运作的有21家。在区政府提供租赁房屋的基础上,引入了“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设立老年茶社、老年影视厅、老年照相厅、老年网吧、免费讲座、老年大学等,服务队伍人数已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95%以上的人员经过考试获得初级护理员证书,其中30%的人员拥有中级证书。

1、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要求每个社区40%的办公用房用于提供养老服务,但在目前社区自身办公用房都没有完全达标的情况下,很难真正执行。有些社区由于用房紧张,1a级养老服务站(50平方米)至今未能落实到位,只能一房多用,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设施、功能、标准、供养水平都比较低。另外,有些社区养老服务站没有专职人员,就算有一般的工作人员,也大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岗位培训,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服务水平不高,标准缺乏统一。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目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很多是下岗职工,其中,又以年龄偏大的下岗女工居多,虽然他们经过短暂的服务技能培训后能够上岗,但是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而且,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再加上条件限制,各个社区在服务项目的提供上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社区服务项目较多,有的社区服务项目较少,有的服务质量较高,有的服务质量较低。

3、依靠社会偏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社区养老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社会组织不太愿意参与进来。目前区参与社区养老的社会组织共有39家,其中负责社区养老服务站运作的只有21家,而且运作情况大都比较艰难。就算有社会组织参与进来,政府培育也不够,没有统筹利用好社会组织的各种资源,如医务人员、志愿者队伍等,要是没有更好的补贴政策,就会留不住项目,也留不住人,社会组织最终只能是自拉自唱,自生自灭。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4+2+1”的家庭结构与“老有所养”的需求,要求政府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思想认识仍停留在只重视gdp和传统的家庭养老理念上。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没有把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较差,导致老年人没有享受到普惠的社区养老服务。

2、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社区养老在总体上仍属于政府推动型,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部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上层弱、中层空、基层虚的现状,机制运行缺乏统一标准,社区权、责、利不一致。同时,政府职能在社区养老中存在缺位现象,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对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培育不到位、投资社区养老服务的民间资本所应享有的相关优惠政策不完善等。

3、财政投入偏低。据统计,区20xx年可用财政收入为49.58亿元,其中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总额为2898万元,占区财政收入的0.58%。扣除机构养老的投入,用于社区养老的投入及补贴为463万元,仅占区财政收入总额的0.093%,与机构养老的财政投入比为1:5.26。由于资金投入和扶持不够,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基础设施破旧更新不及时、建设不到位,服务项目也难以拓展,有些老年饭桌由于亏本无法长期运作。

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参考有关政策文件,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现就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观念,增加投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要充分认识发展和加强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社区养老作为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需求和促进老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养老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年提高社区养老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例,保证每年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拨专款用于社区养老的发展和相关设施的建设。

2、统一标准,建设队伍,强化社区依托作用。区政府对社区养老的领导体制要有明确分工,在民政部门指导下对老龄委机构独立强化,成立“关心老一代协会”;在街道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统筹社区养老事务;在社区设立社区养老服务站,具体承担社区养老的服务和管理,最终在全区实现统一服务设施、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质量的“三统一”标准。每个社区明确1名专职社工,专门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每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配备不少于3名的服务人员,并分批选送他们到高校或培训机构学习老年服务知识和技能,提高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能力水平。

3、完善机制,激发活力,强化市场主体作用。尽快建立“党政主导,民政部门组织领衔,相关部门协助,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养老提供菜单式订制服务项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社区自筹、机构投资和社会捐助,实现多方位、多层次的资金筹集方式。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开放社区养老服务市场,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管理运营社区养老服务,开展养老教育培训、咨询评估、标准制定、质量监督以及第三方认证等服务,逐渐将升级后的社区养老服务站交由社会组织运作,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有关资料显示,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85亿,约占总人口的13.78%,老年人年均增长率达3.28%。西方国家是“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当社会进入老龄化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强的经济基础,实现社会化养老的能力已经具备。而我们国家则是“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社会化养老准备不足。作为我国老龄人口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离退休干部队伍自身发生着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两高期”的到来,高龄、空巢、独居以及生活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将越来越多,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为落实国管局的工作要求,探索提高离退休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途径新办法,我们对离退休老同志关心的机构养老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拜访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国资委(机械)、国家安全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委离退休干部局、广电总局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及市民政局老龄办、区民政局,参观市第一和第五社会福利院、汇晨、东岳、香山、蓰赢、曜阳国际、太阳城银龄、燕达国际等老年公寓及北京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金梦圆老年乐园,到海南实地考察市委招待所、武警三亚疗养院、三亚鑫源和爱馨两个老年公寓,向第三协作组各单位发函,同部委机关老同志进行座谈和开展问卷调查等,在对机构养老相关政策、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本报告。

新型机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四

根据学校课程的需要本人于年11月27日前往苏州银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半天的专项调研,为本次课程题目提供一份答案。

在这半天的时间我参观了主营工频轴流风机、工频离心风机、永磁低速同步电机及齿轮减速电机的苏州银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亲身感受了现代企业清洁环保生产的实际现状与严格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当今机电发展的规模、速度、现状以及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调研的同时我询问了相关企业的主管行政人员,就就机械企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量、各岗位需求情况和材料工程技术机电工程专业工作岗位群的组成结构,各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及完成该任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进行了交流,现总结归纳如下:

在当今的形式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岗位实际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满足企业需求、深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中国机电通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更是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从原来的普通的单作标机床发展到现在的多坐标,智能,带刀库,的复合机床。同时生产机械的机械设备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并且有了很大突破,使设备工作过程真正能符合和满足工艺发展需要。

知道了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当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掌握的能力与企业需求差距。

苏州银通机电人的那种在危机面前敢于自信、勇于创新、不断发展的拼搏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的机电类产品将会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产品之一。

新型机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五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 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1 需求仍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对熟练机加工需求很迫切。

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人员的需求也有上升倾向。另外,对懂得机电知识能从事机电产品营销的人员也有一定的需求。生产线的操作工的需求大大小于前两年。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

1、机电一体化专业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机电一体化控制等方面,机电产品性能及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与使用维修方面,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可承担电子、机械、信息、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工作。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2、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第一、知识结构

(1)具有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

(3)掌握至少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计算机原理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4)掌握机械、电子、气、液等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应用的知识;

(5)掌握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知识;

(6)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和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能力结构

(2)具有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

(3)具有熟练使用至少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制造软件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自学、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公关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素质结构

(1)初步具备机电专业一种外语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

(2)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3)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4)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格证书要求,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岗位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技术技能型机电一体化专业所从事的主要工作,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至少具有以下职业格证书:

(1)制图员中级

制图员中级与机械制图课程紧密结合,要能利用caxa(cad)软件进行计算机制图,要求熟练使用软件并理解制图原理。

(2)钳工中级

钳工中级使学生能熟练操作常用刀具,根据一般零件加工图的技术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并实施加工。

(3)电工中级

维修电工中级涉及到的课程有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分为应知、应会两大部分,要求较广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

(4)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

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涉及可编程控制器(plc)、变流技术、调速及变频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等,以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要好,工作态度端正,人际交往要友善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企业不仅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所以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课程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宽度。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定位应该是具有相关社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设置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种类与课时合理配置。对本专业而言,因学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故在技能训练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宽度,而在必备技能上要达到应有的职业资格等级工要求。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根据调研,为实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人才的目标,应打破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建立三以一化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宜学生发展、适合企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并兼顾技能证书的需求。课程内容的实施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特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如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器的应用等环节的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有课程大作业及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能力训练的课程,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要求专业教师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引导,在课程考核中应有对相关社会能力的考核指标。

4、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具有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为了达到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场所上、教师上均实现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建设与生产实际接近的实习环境,对本专业特别加强液压与气动、电气设备维修、pcl、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钳工工场、机械拆装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加强校外相关机电类实习基地建设。

新型机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六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是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它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其实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由此可见,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是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国家劳动部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方向高技能人才缺口达100万人。国家已经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方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今后几年职业技能培养的重点。加快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为何要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

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们校领导带领有关专业老师针对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公司)、家电产品、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公司),网络及报纸调查涉及到长江三角洲和西南地区。既涉及大中型企业,也有小型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也有民营企业。 见调研企业一览表(表1)

业改革和调整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并突出了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能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对珠三角地区人才现况与岗位进行了统计:(表2)

调研数据表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中,专科及以下学历占89%,大专学历占15.7%,本科学历占9%,本科以上学历仅占2%。可以看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机电设备操作、安装与维修技术技能人才已被各制造业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

娄底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维修方向)发展机遇和人才需求情况:

娄底、市政府提出了“十一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和培育“10+3”重点产业,力争在“十一五”末,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近几年机械制造业的加速发展,娄底逐渐形成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运输及专用设备制造产业集群、环保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三大机械产业集群,从而努力打造娄星区机械制造基地,当前娄星经济开发区建设气势如虹,呈现出良好的形势、态势和气势,带动力、辐射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为娄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创造了广阔的前景,娄底制造业总量规模跻身国内制造业大市行列,成为承载娄底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制造业是娄底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急需技术、人才的支撑,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维修方向)发展创造了机遇,经过对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源钢铁有限公司、华达机械厂、湖南双峰农机行业、娄底煤矿机械行业、深圳其它订单培养企业、浙江万向集团、三一集团涟源工程机械配件基地、东莞订单培养企业等企业调查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维修方向)技能型人才在娄底市也分短缺,在未来三年内,考虑经济增长因素,本地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年需求量应保持在2000至5000人左右我院要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力加快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为娄底的机械制造产业提供合格、充足的维修人才保障。

下面是娄底市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情况数据汇总表: 娄底市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情况数据汇总表(表3)

从表中可知企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备率已达较高的比例。机电一体化设备台套数占企业设备总台套数约为33.8%,机电一体化设备资产值占企业总资产值的比例平均已在53.7%左右。从企业采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情况来看,企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水平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正好形成对应关系。从中可看出机电类高职人才需求规模空间大。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分析

我院遵照教育部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为适应我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从而为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依据。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国家调整和振兴装备制造业

产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制造业普遍发达。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长三角主要城市都把现代制造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长三角地区乃至沿海地区需要大量能够设计、生产、制造先进机电产品以及管理、使用、维修、消化国外先进机电技术与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专门技能人才。

2、湖南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

湖南的装备制造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将成为工业经济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湖南是较大的汽车零部件、机车和重型机械设备生产基地,制造业已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5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把发展产业集群与培育特色产业基地结合起来,重点建设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及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能够设计、生产、制造先进机电产品的专门人才,对管理、使用、维修、消化先进机电技术与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专门人才也有大量的需求。

3、娄底工业新思维发展制造业

一是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在原有的冶金、煤炭、电力、建材、化工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建设10大产业群:一是以华建等为骨干形成汽车零部件、配件基地。二是以湖南锻造厂、洪源机械厂、涟源阀门厂等为骨干形成机械基础件基地。三是以双峰机械厂、农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为骨干形成农用运输车、农副产品加工成套设备基地。四是以湖南煤机厂、冷江电动工业厂等为骨干的矿山、建筑、新型环保机械基地等等,同时,到2015年机械铸造产业群要实现主营业收入达20亿元,利税0.8亿元,农机机电产业集群要实现主营业收入达2亿元,利税1.5亿元,煤矿机电产业集群要实现主营业收入10亿,利税0.8亿元。四是《娄底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积极支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办好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数控加工中心操作人员、模具量具制造人员、特种焊接人员、机电一体化维修人员、机械加工人员、机械装配人员中多技能复合型人才。至2015年,全市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达到取证总人数的20%左右,达到技术性从业人员的15%左右,新培养技师7000人。”

(二)人才需求分析

多年位于用人需求榜前3名。2015年全省人才交流统计数据进一步表明,全省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年需求达2万多人,其中大专学历人才的需求量最大。

娄底地处湖南省中部,与“长株潭城市群”相邻,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院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2015—2015年间我院对部分联系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人才需求调查,得出了这些单位在2015年及今后若干年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预测,结论是喜人的,下表为学院对部分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预测统计调查表

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我省西、北、东部崛起和战略政策的实施,湖南“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已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因此,不论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娄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三)职业岗位分析

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

弟职业学院,如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涟源钢铁有限公司、华达机械厂、湖南双峰农机行业、娄底煤矿机械行业、深圳其它订单培养企业、浙江万向集团、三一集团涟源工程机械配件基地、东莞订单培养企业等企业,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娄底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立,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从几个单位调研的产品中看出,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不但包括机械、电子、微机、光电技术,还有激光、通信、各种新型传感器等内容,这些单位的产品已不是某单一技术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已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用人要求也随之而变,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和调整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并突出了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对各企事业单位调研资料的分析,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2)机电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3)机电设备的维修与改造;

4)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

5)生产一线管理人才;

6)机电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

据09年对湖南各类制造业企业对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岗位分布如下。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立足娄底,服务湖南,辐射长朱三角”为服务面向,与湖南省及娄底市产业发展的方向相适应,与人才需求占84%的机电设备操作、制造工艺、设备维修、装配调试等生产一线岗位及销后服务岗位相对接。本专业将为娄底及整个湖南的制造装备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职业能力及专业定位

以上技术岗位复合了工业控制技术、 计算机技术、 传感检测和机械视觉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动执行技术、 机械技术、 电子技术以及机电控制系统技术等等。这要求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复合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另外,通过调研还可以看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市场不再是单纯面向某一行业,企业性质和规模也各不相同,既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又有中外合资企业、 私营企业,有的用人单位要求学校按照其 “订单” 进行针对性培养。毕业生面向多种岗位的选择,同一企业的产品也可能多次变换,个人一生会多次转换工作岗位。这要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既要有较广的适应性,同时又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备三大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 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按“既懂机又会电”来位,但实际上机械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学科,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高职高专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系统地掌握两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往往造成“机不太懂、电也不太通”的尴尬局面,失去了该专业应有的特色。我院把专业目标定位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层面而非制造层面,建立“以机械技术为基础、液压气动为辅助、电气控制为核心、重在机电设备维修”的课程体系来适应当前的技术发展,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试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实践导向的教学体系。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课程建设实现以工作过为导向——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一、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1、机电一体化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 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2、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结构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需求仍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对熟练机加工需求很迫切。 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人员的需求也有上升倾向。另外,对懂得机电知识能从事机电产品营销的人员也有一定的需求。生产线的操作工的需求大大小于前两年。

1、机电一体化专业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机电一体化控制等方面,机电产品性能及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与使用维修方面,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可承担电子、机械、信息、及其交叉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工作。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2、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岗位(群)及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第一、知识结构

(1)具有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

(3)掌握至少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计算机原理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4)掌握机械、电子、气、液等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应用的知识;

(5)掌握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知识;

(2)具有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

(3)具有熟练使用至少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制造软件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自学、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公关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2

第三、素质结构

(1)初步具备机电专业一种外语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

(2)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3)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4)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格证书要求,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岗位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技术技能型机电一体化专业所从事的主要工作,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至少具有以下职业格证书:

(1)制图员中级

制图员中级与机械制图课程紧密结合,要能利用caxa(cad)软件进行计算机制图,要求熟练使用软件并理解制图原理。

(2)钳工中级

钳工中级使学生能熟练操作常用刀具,根据一般零件加工图的技术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并实施加工。

(3)电工中级

维修电工中级涉及到的课程有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分为应知、应会两大部分,要求较广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

(4)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

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涉及可编程控制器(plc)、变流技术、调速及变频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等,以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要好,工作态度端正,人际交往要友善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企业不仅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所以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课程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宽度。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定位应该是具有相关社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设置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种类与课时合理配置。对本专业而言,因学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故在技能训练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宽度,而在必备技能上要达到应有的职业资格等级工要求。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根据调研,为实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人才的目标,应打破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建立三以一化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宜学生发展、适合企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并兼顾技能证书的需求。课程内容的实施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特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如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器的应用等环节的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有课程大作业及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能力训练的课程,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要求专业教师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引导,在课程考核中应有对相关社会能力的考核指标。

4、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本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具有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金湖职教中心

2015年9月

新型机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七

(2010级)。

一、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高职机电类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把精品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办好,切实做好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贯彻执行学院《关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意见》的精神和要求,我们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市场调研、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对岗位群、岗位素质、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课程体系等提出符合市场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培养方案。按照学校的要求,就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专业发展建议等问题,组织各专业教研室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和毕业生中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获取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调研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提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充分讨论,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对。

教学。

进程安排、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材选用等给出建议,制订出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电专业教师在2010年上学期深入多家机电类企业,进行考察。

(一)院校: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二)院校专家。

1.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何国旗教授,博士。

2.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方忠民,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3.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廖友军,副教授,省级专业带头人。

4.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系副主任王玉辉,副教授,省级专业带头人。

5.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张谦。

调研时间:2010.04.1。

2参与人员:周迎春、何瑛、陈雄辉、杨益梅。

调研情况细述如下: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方忠民博士向我们介绍了该系情况:

人材。该系始终把培养有专门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工学结合,在办学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以外,还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专业课程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课程,不断优化人材培养方案,加强了人材培养的针对性。目前该系与长沙高压开关集团、株洲齿轮厂合办的“长高班”、“汽齿班”,实行了“定单式”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完专业知识后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未出校门,先有岗位,学生在实习期间还可以获得生活补贴,减轻家庭负担,毕业后,经考核合格,直接到企业工作。2008年又与南昌铁路局、南宁铁路、昆明铁路局开设了2010届学生工程机械方向的订单培养班。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成在心态、赢在务实、胜在坚持”思想教育,并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去付之于具体的实践,使学生能在尽可短的时间融入社会大家庭。并且很多学生能很快从一线操作员成长为技术设计员。

他们所做的改革以及取得的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企业专家。

1.湖南汽车齿轮厂人事部部长罗总,叶总。

2.湖南力达液压机械厂严总。

调研时间:2010.04.10。

参与人员:周迎春、何瑛、陈雄辉、杨益梅。

调研情况细述如下:

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四)毕业生姓名:机电107。

1、1072班学生。

调研时间:2010.04.10。

调研情况细述如下:

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专业人才。本专业就业形势较好,需要实践经验,因此,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习实训的深度和广度,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前景。

三、

调研总结。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高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这一措施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改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通过对企业、学院、专家的走访与调研,对机电类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特别是湖南经济和制造业高速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电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已被各制造业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高职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周迎春。

2010-4-15。

新型机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篇八

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先后深入调查了14家部门、12家企业,带着问题与一些熟悉工业的同志反复探讨,并酝酿和思考了很长时间。现从四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什么是新型工业化

所谓工业化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英国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欧美国家在二十世纪初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这些早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是在没有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实现的,一般被称为传统工业化,其特征是技术革命和机器大生产带动了工业的迅速扩张,工业生产基本是粗放型或资源消耗型,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相对于这种传统工业化而言,新型工业化所追求的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三大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跨越式实现工业现代化。

二、我县与新型工业化的差距

化全面实现阶段人均gdp达到4800~9000美元、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在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在20%以下、城市化率在60%以上的要求相距甚远,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产业协作配套能力不强。企业块头不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93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过5000万元的也只有10家,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间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缺环多,物流配送薄弱,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

3、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研发能力弱,工艺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很低,生产的大多是原料性产品、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终端产品、拳头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品牌、知名品牌,致使我县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太差,外地人才难引进、留不住、本地人才外流现象严重,招工难、技工荒问题不断加剧,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技能人才匮乏。据统计,我县外出打工人员为19万人,其中外出从事工业的人员近6万人,至少有70%的人是熟练工。

4、瓶颈制约问题严重。随着国家土地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用地成本越来越高,新增工业项目用地报批难度越来越大。同时,我县企业对金融机构有相当大的依赖性,民间资本还未激活,城乡居民存款高达60亿元,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资本闲臵和资金短缺并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从必要性分析:一是无工不富,任何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工业的主导地位作用。2015年,有116万人的温岭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504亿元、财政收入达33亿元,分别是我们的27.5倍、11.4倍;有106万人的宜兴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984亿元、财政收入达51亿元,分别是我们的53.7倍、17.6倍,这一对比说明我县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落后,不推进新型工业化没有出路;二是当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竞争日益激烈,不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不仅仅是错过了发挥后发优势的机遇,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工业将会被这一时代潮流所淘汰;三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按照这一部署抢占先机,赢得发展主动权。

从可行性分析:一是我县与××市以桥相连,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在中西部地区县一级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二是我县医药化工、建筑建材、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2015年共创产值23.26亿元,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三是我县农业、劳动力、水、电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四是我县是中部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老区县,也是湖北省扩权县,处在湖北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地区和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武汉城市经济圈内,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3

基于以上简要分析,我县新型工业化不是搞不搞、搞不搞得倒的问题,而是必须搞、怎么搞的问题,只要把它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采取超常规举措,就一定会见到大的成效。

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的几点建议

按照“墙内的事企业办,墙外的事政府办”,我们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协调、指导和服务,为新型工业化打造良好发展空间。

额,减免登记注册费用,划出一定区域开辟创业园,经常性发布项目、技术、政策等信息,从而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使民间闲臵资本转化为工业投入。四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倾斜。相关部门要抢抓机遇,各企业要积极配合,深入研究国家工业扶持政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广泛搜集项目资金扶持信息,认真做好申报立项工作。对项目前期费用,若项目争取到位的由企业负担,项目未争取到位的在工业发展基金中列支,调动部门和企业争取项目的积极性。

不引高污染、高能耗、落后淘汰的项目。充分利用武汉产业优势,搞好产业对接,促成我县汽车零部件生产与武汉汽车支柱产业配套。对客商不要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要坚决落实,同时也要引导客商履行好自己的承诺,防止借项目圈地,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效。

(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一是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明确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经费投入。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吸引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来我县建立科研基地、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并鼓励企业与他们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协作关系。二是推进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和重大装备,并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渣、废水、废气等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三是大力开发精品名牌。鼓励企业对创新不同阶段的成果及时申请专利,既要通过技术引进与再开发,取得具有新颖性和专利权的独特产品,也要提倡企业自主开发品牌。设立专利申请资助基金,对专利申请、专利创新、成果鉴定费用予以资助,对获得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的予以重奖,从而鼓励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品牌。引导企业整体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示策划活动,不断做大市场份额。

内企业年度用工计划和各种人才引进计划,帮助提供信息或发布招聘信息,组织好招聘活动。二是加强培训。搞好培训基地建设,全力办好县理工中专或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招商创办技术培训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按照“订单培训”、“分类培训”等方式,对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探索留得住的人才培训办法,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部分扶贫资金等捆-绑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子女进行技术培训,鼓励他们与县内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同时,采取举办高级研讨班、经验交流会、政府资助外出参观考察、技术交流等形式,不断提升企业家、技术人才素质。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加强企业家协会建设,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对企业家予以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要重视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对引进的拔尖人才在住房、职称晋升、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特别优秀的财政应给予适当补贴资助,尽可能提供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引导企业建设企业文化,落实好员工工资福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待遇,对特别优秀且有一定工作年限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术能手配股、办理补充养老保险或送房子,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使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建立企业人才脱颖而出机制,通过经营业绩评选优秀企业家、发明创新成果评选优秀技术人才、职业技能比赛评选优秀技术能手,由县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五)注重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是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力支持工业和服务工业。对新型工业化、个体私营经济、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等要制订相互衔接的优惠政策措施,并建立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单位和责任人,坚决兑现奖惩,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整体合力。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基本现状

加值41亿元,其中,富蕴县21.86亿元、哈巴河县12.2亿元、青河县1.1亿元,而我们仅完成1490万元,占地区总额的0.36%。三次产业比重为38∶20∶42,农业仍占有很大比重,工业所占比例远远小于一产与三产。1—3月完成工业增加值304.65万元,同比下降9.6%,仍处于最原始的工业化初期阶段。

虽然全县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发展的希望、就不能发展新型工业化。特别是当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4月19日,阿勒泰地区、广汇股份、tbm公司三方成功签订了《广汇股份在吉木乃县投资建设液化天然气(lng)工厂合作协议》,广汇股份在吉木乃县设立“新疆吉木乃广汇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一座年处理5-8亿方的lng工厂,所需原料气通过拟建跨境输气管道由哈国输入吉木乃县广汇lng工厂就地加工转化。此项目落地,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吉木乃实际,预计将为吉木乃县增加工业产值20亿元,实现税收4860万元,可解决就业2000余人,口岸过货量预计新增近200万吨,并将持续投资建设多座lng加注站、lng车辆改装厂等辅助配套工程和改造加工企业。炼油项目实施后,每年产值达到60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跨国资源引进加工项目,需要我们做好人员、物资进出国境手续简化工作。

(二)油气开发方面。油气开发、有色金属地质勘探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勘探开发还有5-6年的时间,当前,我们还存在资源底数不清的问题。

(三)园区建设规划需要一个过程,调研不够,需要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详细划分出园区功能。

(四)经济口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解放不够,还是老思想旧框子,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政策(劳动、税收、土地)研究不深,工作效率不高。

(五)目前我们培育的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还没有站起来,广汇lng项目见效还需要2-3年的时间。

三、采取措施

lng项目做好服务,安排专人盯紧这个项目,每日、每周开会,掌握项目进度,尽快促成项目申报、立项、建厂、投产。近期就启动产业规划、建设、招商工作。

(二)县域油气资源服务。加紧与中石油的联系,力促其尽快开展下一阶段的勘探开发工作。加强德翰集团商业风险勘探和地下水查找工作,协调好项目实施中涉及的草场等问题,待设备到位,立即勘探。加大地勘投入力度,矿山企业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加快塔斯特金矿整合开发,加紧招商工作。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市场开发秩序,加大对“圈而不探、探而不采、圈而缓探”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各探矿企业尽快开工。

(三)项目工作。全面做好新建、续建项目的开工准备工作,4月底前,完成所有项目的招投标,5月实现开工建设。尽快落实未到位3个项目的资金,确保按期开工。做好引水、风电、lng等重点项目工作,加快引额工程、高效节水、阿克赛水库、界河治理、牧民定居、退牧还草、设施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外贸仓储物流及加工园区、口岸公路改造、校舍抗震加固、电力建设等29项重点前期项目推进进度。认真做好2015年完工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四)工业园区建设。加紧与自治区的对接,完成城北园

区规划的规划、设计、环评等资金的审批工作,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划分。

(五)喀尔交厂矿整合。5月完成煤矿安全隐患整改,加紧与自治区对接,完成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办理。对3号机组进行维修,尽快使火电厂恢复生产。尽快启动石材加工、进步口加工。结合6月水泥厂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的实际,申办延续生产手续。尽快完成喀尔交厂矿整合,扩大社会效益,解决职工就业和生活困难。

(六)风能开发。协助风能开发企业争取电网介入相关手续,力争年内有1-2家企业落户开工建设,最迟明年发电。

(七)工业化与生态化相结合。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国策,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把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切实遵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大力鼓励发展绿色产业,严禁发展污染严重的产业,限制发展有污染的产业。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加大监管力度,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