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完善县域商业体系申论范文范本 县域商业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7:28:46 页码:7
完善县域商业体系申论范文范本 县域商业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二篇)
2023-01-11 17:28:46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完善县域商业体系申论范文范本一

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起步于20xx年。20xx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农村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揽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案。尤其是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确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承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优化村庄布局。一是着眼群众需求。倾听民意、反映民声、让民做主、为民说话,始终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实际。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以及村庄自然肌理与资源环境条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发展方向。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在执行规划时,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各项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四百工程”、城乡社区结对共建、“阳光村务”、创先争优、“平安家园”等活动载体中设置和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同时,及时完善规划,体现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破城乡壁垒。一方面,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并轨,就业和社保城乡一体。目前,全市74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铜陵市居民户口”;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3.7万张。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市场配置、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1+8”方案的具体内容,在明晰所有权、保障收益权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实行常态管理,努力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农房测绘工作已全部结束,截至目前,累计申请房屋登记76561余户,受理65451余户,发证2623余本。建立了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运作机制,防范小额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三,坚持政策引导,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攻坚。去年又专门下发了农村社区建设“五五工程”计划,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日常运行规范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村务党务公开阳光化、服务团队专业化。在资金投入方面,几年来,市、县(区)两级结合民生工程,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先后建成13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去年8月份铜陵县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同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促进了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在持续加大“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积极谋划产业项目。近年来,围绕农村发展需求,谋划项目437个,总投资5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0亿元。

第四,坚持民主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扩大公开范围,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指导县区编制《村务公开目录》,除国家政策法规统一规范的内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目录,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公开形式,探索实践村务公开“6+4”工作法,统一财务审批和公开程序,做到常规性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真正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全过程。同时,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办事时限和质量,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策过程。坚持民主管理,对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统一部署、适时检查,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认识基本到位,但观念转变不够。部门、县区、乡村、农民对要不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是较为统一的,但在具体推进中,一些干部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理解不深,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有以“物”代“人”的现象;部分群众对“谁来建新型农村社区”有片面认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少数部门和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把握不准,特别是对如何与美好乡村建设相衔接研究不深,忽视乡土文化,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建设农村。此外,受客观条件和经济条件影响,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自我减压、降低标准。

二是规划比较齐全,但具体落实不够。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单个农村社区功能而忽视区域及区域间的整合。比如,就单个农村社区的规划来看,有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甚至是应有尽有,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彼此间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社区间未能形成彼此呼应、相互补位的有效体系。二是少数规划设计缺乏论证,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地方产业承载能力和实际财力,客观上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具体落实中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由于农村村庄人口少、分布散,且人口素质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这些也增加了规划落实的难度。

三是措施相对有力,但顶层设计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意义重大。若干年前,在《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就曾对相关问题有所阐述。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从市级及市级以下层面,各级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进城乡保障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等措施,都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业化”的特征为主,未能实现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的衔接。许多工作仍停留在“单兵推进”层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

四是合力已经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两大经济要素:一是资金;二是土地。从资金方面来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近两年全市投入“农林水”的资金达6.8亿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农资补贴等刚性需求上,投入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份额较小。二是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xx年全市144个行政村,无经营收益的有56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下的有53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35个,仅占25%,难以支撑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维护。三是社会自愿投入有限。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从土地方面来看,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多、指标少;少数农户小农意识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成片流转难度大,影响人口集聚、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延伸,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困扰。

三、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联动。以县区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做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效组合和多向流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又与未来的区域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时,结合村庄历史沿革、村民居住习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稳妥有效进行合村并点,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益。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绿化提升、“三线三边两小”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布点、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同时,针对村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办法。比如,对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有一定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亮点;对规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必须整体拆迁的村庄,进行拆迁新建;对配套设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庄,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提升;对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需要保护的村庄,进行特色保护。

第二,突出政策引领,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体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增加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农村用地空间。另一方面,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一方面,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实行“五个一点”,即:通过市、县、乡各级财政安排一点,积极向上争取一点,整合政府资源筹集一点,共建单位协调帮扶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真正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权利。

第三,突出产业支撑,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铜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投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快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二是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生姜、凤丹等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小、集聚效应弱、加工企业少、产业带动力不强、销售平台单一、市场开拓不够等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品牌效应,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是在规模生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及时兑现奖扶政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经营能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第五,突出基层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原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探索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模式。拉长基层党支部服务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创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党组织议事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各类专项工作制度,探索开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务由居民自治组织去完成,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居民权益得到保障。

第六,突出工作实效,健全各方协调联动的新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力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重要工作日程,推动领导力量从过去的重城市、轻农村转变为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切实发挥指导、协调和督导作用,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总结美好乡村村企合作共建机制的经验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采取捐资捐物、献智献力等形式,开展帮扶和互助活动,形成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支持配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对各县区及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范围,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同时加强日常督促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走在全省前列。

精选完善县域商业体系申论范文范本二

同志们:

今天这次政府全体会议是本届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市政府全体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政府工作,分析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明确下半年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正确估价上半年工作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快通江发展目标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突出重点,苦干实干,合力攻坚,初步实现了整体推进的阶段性目标。至6月底,全县实现gdp13.9亿元,同比增长12.0%,占年度目标的44%,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5.5亿元、3.07亿元、5.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1.4%和11.7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亿元,同比增长69.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21万元,同比增长14.4%,占年度预算的6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3亿元,同比增长14.9%,占年度目标的50%;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08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5元,占年度目标的52.5%。总结上半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明显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整体工作进展快,势头好。农村经济在抗灾自救中稳步发展。小春粮油喜获丰收,夏粮总产10.33万吨,同比增长4.4%;大春栽插水稻27万亩、春玉米40万亩(其中地膜玉米25万亩),创历史新高,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以食用菌、畜牧为重点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县财政投入产业扶持资金50万元,重点抓了10个食用菌基地乡镇和28个食用菌专业村建设,全县接种食用菌1400万瓶(袋),超历史最高水平;1—6月,全县猪、牛、羊、禽分别出栏47.41万头、3.55万头、15.35万头、256.22万只,肉类总产量4.6万吨,畜牧业产值5.46亿元,同比增长6.4%;外输劳务20万人次,就地转移2.8万人次,上半年农民人均务工收入703元,同比增长17%。工业经济在强力推进中平稳增长。确定了年内必须完成的10个工业重点项目,引资恢复银耳酒生产,促进食品加工企业向龙溪沟工业集中区迁建,积极应对煤电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销售不畅等不利因素,采取多种措施扩产促销,1—6月,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37.9%,实现工业增加值7298万元、同比增长25.9%、占年度目标的49%,销售收入21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1%,利润总额214.4万元、占年度目标的56%。旅游商贸在加快发展中提质增效。坚持基础建设与宣传推介齐抓、市场扩容与服务提质同步,大力发展溶洞特色旅游和红色旅游,1—6月,接待游客3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3亿元,同比增长14.9%,占年度目标的50%。各项改革在攻坚破难中纵深推进。在巩固完善农村综合改革成果的同时,积极做好被撤并乡镇的便民服务工作,妥善处理了7个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制定和出台了12个财政方面的改革性管理办法和规定,政府性投资项目评审、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项目经费解决办法等制度执行良好,极大地规避了财政风险、优化了支出结构、激发了乡镇和部门工作积极性,确保了重点工程建设需要。社会事业在统筹协调中不断进步。教育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县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名列全市第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成效明显;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以内;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取得了新的成效。维稳工作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中得到加强。严格执行了县级领导信访值班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了信访老案、难案的化解力度;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通江”创建,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了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高发势头,维护了全县大局稳定。

第二个特点是,重点工作有突破,亮点多。今年以来,我们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以筹办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为平台,在交通建设、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和惠民行动上进行重点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交通建设稳步推进。20x年启动的14条通乡水泥路建设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64.5%,有3条路全线贯通;20x年的通乡路建设全部启动;20x年度的133条通村公路进入验收阶段,20x年的65条255公里通村公路项目全面启动、35个村动工建设;通水路、纪红路、双江路等干线建设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72%、94%和99%;杨柏、广纳、空山、泥溪、春在等5个乡镇客运站动工建设。二是安全饮水提前完成阶段任务。第二批211个村1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建设全面竣工,2226处饮水安全工程投入使用,11.4万人的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三是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初见成效。围绕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筹备,集中连片抓了通水路沿线的仙人嵌、草庙、大木树、城西等10个示范村建设,产业形象、农房形象、生产形象等都有了较大改观。四是城镇形象打造进展顺利。完成了通巴路出城口3.2公里路基工程建设,启动了路面硬化、临河建筑拆迁和绿化、亮化工程;2.6公里环城南路和2公里通前路出城口改造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以上;完成了城区二期防洪堤主体工程建设,环城北路和石牛嘴大桥正在开展前期勘探设计和贷款争取。五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今年,全县共实施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5.64亿元,同比增长75.0%,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4个百分点。六是惠民行动扎实推进。“行路难”和“饮水难”得到初步缓解;99个学校危改项目启动实施10个,新建校舍4500平方米,建成村小食堂511个、覆盖率100%;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1590名,完成10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80%以上,50个重点村卫生站已建成25个,10个被撤乡镇卫生院已建成投入使用4个。新增就业人数3360人,占年度任务的70%;下岗和失业无业农民再就业1540人,占目标任务的8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低保月人均实际补助70.3元,享受人数为15057人;城镇养老保险23166人,完成任务的90.1%;49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覆盖面达100%。已解决了132户农村特困户、重灾户的住房问题,占任务的52%。20x年度26个扶贫重点村均完成80%左右的建设任务,6500名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解决、1.36万低收入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当年被征地、拆迁农民的补偿已经兑现了80%以上。“户户通电”工程第一批配网工程完成50.6%,户表安装完成3470户、占任务的47.9%,第二批工程已完成测设。七是抗洪抢险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在历史罕见的“7?3”特大洪灾面前,各级党委、政府冷静应对、周密部署、果断处置,把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得到了国务院救灾工作组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可。

第三个特点是,全县上下人心齐,干劲足。半年来,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县委的工作思路和县人代会确定的工作目标,理性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思考和研究加快通江发展的对策与措施,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法,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整合力量、集中突破,农村工作突出抓旱作农业、食用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业经济突出抓骨干企业培育,项目建设突出抓解“四难”,产业开发突出抓基地、抓大户、抓龙头、抓品牌,社会事业突出抓基础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突出抓创建,形成了城乡统筹、点面结合、协调运作、全面发展的工作格局。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创新工作;全县人民积极配合、参与家乡建设,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典型,全民参战、全民创业的格局初步形成。

从总体上看,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是好的,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有所提高,发展的亮点也不断呈现,这些都应给予充分肯定。但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上半年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发展速度上,差距不小。上半年,全县gdp完成13.9亿元,虽然同比增长12%,但与全省平均水平13.7%相比仍低近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4.4%的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33.2%的增长速度低19.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32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25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50.1元,同比增加额少122.9元,比全市平均增加额少39元。这样比较的目的,不是说我们工作没有努力,也不是否定成绩,而是提醒大家注意,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而且别人比我们快得多,我们的发展拿到全国、全省、全市的大环境中去审视,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若不加倍努力抓发展,差距将愈来愈大。

二是体现在发展质量上,问题不少。纵向比较,上半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还是比较快,但应该看到,目前的高增长主要是建立在生产要素高投入和资源高消耗的基础上,经济发展的质量上还有不小差距。产业效益依然偏低。在农业特色产业上,银耳有牌无量,香菇有量无牌,畜牧量大不强,所有农产品质量都还不优,缺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链条短,产品转化率低、附加值不高。在工业上,核心问题是没有大企业,没有骨干立县产品,缺乏新的增长点,现有的企业也突出表现为“两多三少”,即:传统产业多、初级产品多,支柱型项目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少、名牌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少,巴中是全省唯一一个一产业和三产业超过二产业的市(州),通江也是如此,工业经济的“短腿”,直接导致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在三产业上,旅游虽有资源,但受交通条件和区位劣势制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可以说是有名无实;商贸流通受交通制约和物价上涨的影响,繁荣程度不够,人民购买力下降,质量有待提高。

三是体现在工作进度上,步伐不快。目前,大半年已经过去,但对照目标看,我们很多指标和工作任务并没有过半,进展速度不理想。gdp总量、农村公路建设、学校危房改造、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县城“两路一桥”重点工程、3.2公里出城口整治、经济适用房建设、土地整理、沼气建设、农民工培训、挂牌污染治理、外资引进等主要指标和重点工程完成进度均在50%以下,还有外贸出口和外资利用两项指标为0。同时,不排除一些已经到半或过半的指标中还存在虚报和水分。这些差距,无形之中增大了我们下半年工作的难度和强度,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艰辛的努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