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福建省级电商产业园申请书 福建省级电商产业园申请书怎么填(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7:38:40 页码:14
福建省级电商产业园申请书 福建省级电商产业园申请书怎么填(二篇)
2023-01-11 17:38:40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写福建省级电商产业园申请书(精)一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集美鳌园景区,鳌园是我们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的,于1951年动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历时十年之长,占地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耗资65万元,主要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围墙石雕群组成,鳌园原是一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状似大鳌,鳌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称此园为鳌园。那现在我们就去游览一下陈嘉庚先生耗尽十年时间完成的鳌园是什么样子!我们所游览的时间将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请看,鳌园门口设置了一个大圆盘,这儿每逢农历九月天文大潮时,海水便会从洞中灌入,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而整个鳌园就像一朵洁白的睡莲静卧在海面上,富有情趣,这一含蓄的设计足见陈嘉庚先生的用心良苦。

在进入大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上有一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世与相忘”上下联首两字相结合便正是“鳌园”,步入园门便是50米的长廊,左右两边镶着青石镂雕,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是上乘之作。各位来宾请看,左边的这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主席的信赖和热爱。这些石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族亲用泥巴将其封闭,这样这些石雕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围墙上共有二百多幅浮雕,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后损坏严重,后于1991年集美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来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艺术系的老师绘图,请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换成青石雕。

好了,各位来宾随我前行,走到长廊的尽头,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的石雕――影雕,这影雕是福建省惠安县近年来新开发的石雕新工艺,由于造型细腻、逼真,有如摄影图片,故名影雕。请各位来宾往上看,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纪念碑,这是鳌园的主体建筑,陈嘉庚先生独具匠心,将碑高设计为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0xx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所走过的20xx年历程,展现了陈嘉庚先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赤子情怀,各位来宾,要登上纪念碑座的最高平台须经34级台阶,你们有没有发现这34级台阶都有一些不同?陈嘉庚先生把自己事业的兴衰与祖国荣辱深深地记载入每一级石阶之间,我们看这下面较宽的13级台阶,这象征着陈嘉庚1920xx年至1920xx年,20xx年间实业和办学顺利发展的最佳时间,第二部分比较窄的10级台阶,表示从1920xx年至1937年20xx年间陈嘉庚先生的实业由于遭受多种因素的冲击跌入低谷,第三部分是8级台阶,象征着八年的抗日战争,而最后的三级台阶则象征着三年解放战争。

各位来宾请看这“集美解放纪念碑”这几个苍劲有力、飘逸豪放的文字,谁能猜出这是哪位领袖所题吗?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泽东主席所书的,再看这碑文,由284个文字组成,它是陈嘉庚先生于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书。

在碑的下方,有三幅石雕,分别记载了陈嘉庚先生参加国事活动的珍贵画面,中间这幅浮雕,是陈嘉庚先生与人民政协筹委会全体常委在北京的合影,左右两幅是1949年十月一日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和升国旗仪式,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新中国从此诞生,这一天陈嘉庚先生应毛泽东的热情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荣幸地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这一天,使陈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作一个真正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各位来宾,大家请看,这纪念碑正对面的屏壁上,正中刻着“博物观”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有五幅地图,其中有一幅是《台湾省全图》这种雕塑形式称平雕或线雕,它倾注了陈嘉庚先生为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美好愿望,我们坚信,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中国台湾的实施不会遥远,炎黄子孙大团聚的一天终会到来,这是陈嘉庚先生的愿望,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愿望!

转过屏壁右侧向前走,前面就是陈嘉庚墓,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终年88岁,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其主持追悼会,1961年8月20日陈嘉庚先生的灵柩从北京抵达集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在其身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国旗!整个墓呈龟形,龟在中国民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当年在陈嘉庚设计鳌园时并没有设计自己的墓,到1955年时,一位参加建设鳌园的雕刻家认真地向陈嘉庚建议,这块大石头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置,后来陈嘉庚先生经过多次勘察,认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视野开阔,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觉得,在他百年之后,能够安息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还认为,他逝世后骨肉融入故乡的大地,与父老乡亲朝夕相伴,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终老故乡”的夙愿。墓周围的石雕,描绘了陈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陈嘉庚生前曾说过,等鳌园完工后,要在其西北侧造一个公园,为了完成他的遗愿,集美学校委员会于1992年9月动工建“嘉庚公园”,于1994年在陈嘉庚诞辰120xx年之际向游客开放,其公园中还有与鳌园同时期完工的鳌亭与命世亭。

各位来宾,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鳌园就像一部百科全书,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艺术为一体,也是我们陈嘉庚先生用最后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强烈爱国情怀的丰碑,这一切不知给你们留下些什么印象呢?那么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与信任!谢谢!再见。

如何写福建省级电商产业园申请书(精)二

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欢迎来到冠豸山观光旅游。我是旅行社导游。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游览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豸山景区。

朋友们,请大家往上看,看看这座山峰形状像什么呢?先看看主峰两边紧挨着的两座山像是两个帽翅,对了,像个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执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执法官,关汉卿的《玉镜台》中就有这么一句台词“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说的就是执法官。

什么是“獬豸”呢?相传它是古代的神羊,独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见人争斗,就会角触理亏的一方。楚文王曾按这个形状制成“獬豸冠”,远远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体现了冠豸山的威严正义。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把冠豸山视为刚正的神山,也是人们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会的象征。

现在我们开始登山了,请大家谨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同时要注意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哦!看,前方这株迎客松正向我们微微点头,欢迎大家的到来。

这颗迎客松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过去的冠豸山上满山遍野古木参天,半山腰有“松风亭”,山顶有“听松亭”,还有“印松麓”等景观和石刻,也留下了厦门书法名家罗丹先生在抗战期间写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峰雨,万壑松涛十里关”的崖刻。

品松韵,沐松风,树正气,赞风格,这是游冠豸山的一大乐趣,上世纪六十年代,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写有一篇《松树的风格》,它笔下的松树给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挠,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这正与“冠豸”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觉迎客松为我们带来一片荫凉,那就让我们带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觉,继续登山吧。

传说这座山原来在武夷,只因为有一年九龙江发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将山赶往九龙江堵水,赶山神仙到连城地界时,口渴难忍,来到一村庄讨水喝,热情村姑让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后误了时辰,把山留在这里,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之称。

各位团友,在这里我们看到有 “冠豸”二字,这是元代一县令同卿镌刻在这里的。这是圣旨牌坊,清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天国余部石达开的族弟石镇吉部署千人进攻连城,连城无险可守,县令随同数千群众,登山避难,最后太平军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群众惨死。这圣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诰封在此阵亡的县衙官兵和3千多群众的。

朋友们,我们已经到达山顶了!站在这里眺望前方,县城的景致尽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过20多名进士,堪称连城文化摇篮。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大才子纪晓岚在游冠豸山时,于“东山草堂”题下了“江左风流”和“追步东山”名匾,至今还在。

好,冠豸山的游览到这里告一段落,我们在这里休息十分钟。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莲花洞”,“灵芝寺”等景点游览。谢谢合作。

冠豸山位于连城东1.5公里处,平地拔起,不连岗,位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园40里。1993年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冠豸山旧称田石,因其峰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垒城开地,筑南北堑关墙,凿石磴,建书院,成为远近驰名的“上游第一观”。奇,远望如欲放的莲花,又名莲花山。自宋绍兴三年(1133年)连城置沿以来,就已开发,元代辟为名胜.

冠豸山为丹霞地貌,峰岩峻峭、景致迷人,有清泉穿石,声出峡谷的苍玉峡;有清澄如镜的金字泉;有两峰壁裂,望天一线的一线天;有状似孤独,光耀人间的“照天烛”;有泉清风爽可容百人的莲花洞;有风姿绰约,神形毕俏的姊妹岩;登丹梯云栈至山顶远眺,有“身疑上天游,摇荡白云里”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东南有石门湖,潭深壑浅,湖清山秀,登艇游湖,山环水绕,沿途有,“渴子饮泉”、“大象戏水”、“猴猕撞钟”、“疯僧戴帽”等胜景。

冠豸山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存于东山草堂的手书横匾“江左风流”,清干隆名士纪晓岚,在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宝墨。

近年来,冠豸山景区建设有了很大发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树种花十万余株,修建了长寿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吸引了大量中外游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