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福建省住宅建筑规范文件 福建省住宅建筑规范文件最新(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13:57:36 页码:11
福建省住宅建筑规范文件 福建省住宅建筑规范文件最新(七篇)
2023-01-17 13:57:36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福建省住宅建筑规范文件一

青龙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来,福州百姓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办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而里坊又用围墙把许多庭院住宅封闭起来(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构造)。 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在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山的左右为青龙白虎(比如说福州的以金鸡山为青龙,大梦山为白虎,于山、乌山把住南门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遂将后方及左右方围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比如说福州青龙之侧的护山的鼓山;白虎山之侧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外的一层天然的封闭环境。

由此我们可知,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守护着福州这块难得的宝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义非常

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自有神奇之处,由其顶峰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传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将军为了镇住恶龙特地留下的。每当风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荡之声,那就是鼓将军在鼓山顶面对海上龙王进犯而击鼓,号召三军准备战斗。

鼓,在易经中为震、为东方。易经云:震者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其意思是重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震卦》象征震动的鼓声:可致亨通。当惊雷鼓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作为君子却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顶峰的石鼓亦在点醒居住福州的人们,匹夫兴亡人人有责。每当国家风云变幻之时,应该走出去,为国效力,由闽化龙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机

坐落在鼓山的涌泉寺更为名扬天下,其位列闽刹之冠,是福州的骄傲,素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涌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山坡里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镶嵌其中,寺庙前后左右环抱着苍郁的古老大树林,可谓“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宛如这寺院是盘古开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处。这一典型唐代建筑,坐北朝南,以三级宫殿群,顺山势而上。迈过高高的门槛,一阵佛门清静的淡雅清香就会扑面而来。很多人走进殿内,烧上一炷香,虔诚地祈祷、祝福,让人徒升心安平静之感。

建造这所寺院的开山祖师神晏更具有传奇色彩。由于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窝穴上,燕窝发燕仔燕孙,所以涌泉寺能居僧干众,蒸蒸口上。相传当时涌泉寺建成后鼓山香火愈来愈旺。为了让香客们上山方便,寺院僧众决定修条上山道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山道,从鼓山脚下一直铺到涌泉寺的大门。

开山祖师神晏看见这条石砌大道,心里很高兴。可过了几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条石砌大道寺院的僧众,病的病,死的死,香客们也闻知涌泉寺发生瘟疫,也不敢上山来了。一时间,鼓山涌泉寺僧侣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云峰顶朝看石道。远远望去,隐隐约约中,他发现整条石道一股凶气缭绕不散。他连忙再仔细一一辨认,这才惊骇得他几乎失去控制喊叫出来。这条从山脚铺到涌泉寺大门口的石道,弯弯曲曲就如一条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岭道上的一块块石头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鳞甲一片片。那蛇的头对着涌泉寺大门正张着血盆大口对着燕窝吞吃出门的燕子,这石道分明是“蛇窜燕窝”!这明摆着涌泉寺的风水被这石条道破坏了。

好在神晏不愧为一代大师。他返回涌泉寺,召集众僧在新修的这条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从山脚到山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头道路中间的九座山亭,依次为闽山第一亭、东际亭、仰止亭(今已废)、观瀑亭(又名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铁钉,牢牢地钉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道上,把这“蟒蛇”斩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后又从喝水岩修建一条石道,用条石铺设,直达山门。该道为蜈蚣岭道,意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这样这条毒蛇就不能复活了。蜈蚣岭道铺设完,上山道路变得四通八达了。

这一来,蟒蛇不能动弹 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条石道,永远僵死在那儿,被千人万人踩。此后,涌泉寺渐渐香火旺盛了,僧众越来越多,涌泉寺越来越闻名于世终于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闻名。

推荐福建省住宅建筑规范文件二

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墙共长245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并设有两层跑马逍。墙上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四面设城门,内门每扇高3.2米,宽1.3米,前门每扇高2.6米,宽o.9米,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城门两道,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外加设一照墙。在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还设有了望台。四面城边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往城前的涵井,城内的十字大街相接四个城门,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20_年〕,城墙又加高1.3米。这些城墙、窝铺、门楼、月城、墩台、捍寨和演武厅,构成我国古代一套完整的战略防御工程体系。明代守丞丁少鹤曾有诗句赞道:“孤城三而鱼龙窟,大岞双峰虎豹关”。

作为海防的最前沿,崇武古城曾经在明代倭患其间首当其冲,屡遭进犯;亦曾失利陷城,铁马哀鸣。几百年来,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这里的“护龙官”、“崇山官”、“崇报祠”、“元饲宫”、“十二爷官”等,都是古城军民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造的。

祟武建城之初,由各地抽丁防守,至今还有“百家姓,万人丁”之称(现尚有98姓氏),兵士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为捍卫古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据史书记载,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0_年),倭寇一千多人从大山登陆,烧杀抢掠。崇武的千户张荣率领军民奋起抗倭,力战身死,终于保住古城,崇武城免却一场灾难。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正月,倭寇偷袭崇武城,全城军民浴血奋战,由于孤立无援,粮尽城陷。倭寇入城洗劫42天,无恶不作,令人发指。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亲临崇武,指挥剿倭,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十年倭乱平定后,崇武也成了东南沿海的重镇。

此外,崇武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她还曾目睹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目睹崇武军民随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祖国南大门厦门岛,目睹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挥崇武海战,击沉击伤入侵的美蒋“永泰”、“永昌”号军舰。

古城的军民兵士骁勇善战,令人精神振作;而古成的文人雅士,深切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对故园的热情讴歌,引起了后人的强烈共鸣。在崇武城南郊峡道壁谷,盘石岩,峭壁间的“海门深处”石刻即为著名诗、书、画名家黄吾野所书。黄吾野曾经“十年避乱别江湾”。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倭患平定,黄吾野重返家园,他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咏唱了平倭后的太平景象:“海天南望战尘收,漠漠平沙罢唱筹,渔艇已鸣烟前橹,农人又住水边洲。”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卓峰也曾在崇武的龙喉岩上摩刻一联:“嘘吸沧溟涵地脉,吐吞日月镇天池,”高度概括了崇武的雄浑气势,照见了先贤的万古英风。

今日的崇武城仍保存看宋、明、清历朝所修建的寺庙庵堂三十多座,主民宅也有数十处。其中有宋代的“云峰庵”、“水潮庵”,有明代的“关帝庙”、“东岳庙”,也有敬奉海神妈祖娘娘的“天妃宫”,以及纪念当地有功人物的“灵安王庙”等,这些古建筑的保存,增添了古城古朴优雅的气息。可以说,祟武古城不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当您登上崇武古城的最高处,您可以望得见金沙碧水的“半月沉湾”和“西沙银蛇”天然海滨浴场,而海岩边维妙维肖的“神龟戏水”,多彩绚丽的海螺贝壳,孤岩兀立的“峰后险石”,以及那“白鹤升天”、“狮石照晚”、“玉碧传音”,更使人如临仙境。每当大浪时分,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令人心荡神摇,而当那风平浪静的时刻,几星鸥鹭、三五帆点缀在画一般的海面上,更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造化。据记载:“崇武大海中,春二、三月常蜃楼海市,如楼阁人马,千形万状,仿佛烟云之中,久之乃散”,

这与山东蓬莱阁的海市蜃楼同为一种过折射的自然现象。只因这种现象出现的机会很少,因而更加令人难以捉摸,更加引起人们的神往。

历史上,崇武还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古城。尤其是崇武与中国台湾仅一水之隔(海上距离97海里),两地舟楫往来不断,语言相通,风俗相似,地缘、血缘、文缘等关系十分密切。崇武拥有丰富的山海资源,可是由于战争的因素,它曾被列为“海防前线”,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如今,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已被淹没在改革开放的大浪之中。为了方便中国台湾渔轮前来停靠和台胞上岸旅游访亲,福建省政府早在1988年即把崇武列为全省沿海建设的重点区域。至今,已先后建成全国首座对台贸易专用码头,并扩建了台轮避凤港以及红十字会教护站,台胞接待站等设施。近两年来,对台贸易的条件更加成熟,昔日的前线已逐渐变成两岸交流和台商投资的热线,通航的条件也日趋具备。

崇武古城地灵人杰,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人们崇尚她固若金汤的城池,欣赏她风景如画的山水,更赞美她勤劳勇敢的人民。

在崇武城倘徉,您可以看得见闻名中外的惠安女:黄斗笠、花头巾、银腰带、短上衣、宽裤筒,配之那精巧艳丽的头饰,可与蓝天白云相映衬,随大海波涛而起舞。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奇特风情,给古城风光增添了几分魅力,然而惠安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以勤劳贤惠页著称。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因而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洗衣服、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可称得上全能媳妇。

祟武古城还以“石雕之乡”而驰名。几百年来,这里的石雕艺匠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洒下辛勤汗水,他们美化了环境,点缀了江山、创造了艺术。雄姿英发的狮子、飞舞腾空的巨龙,玲珑剔透的香炉、形象逼真的影雕,包罗万有,姿态纷呈。

崇武古城,她是一座古朴雄壮的城,更是一座光辉灿烂的城,她永远耸立在东南沿海的疆土上,更耸立在古城人民的心中。

但愿祟武的古风新貌,使您悦目赏心,使您浮想联翩,使您回味无穷。

欢迎各位朋友再次光临祟武古城,谢谢大家。

推荐福建省住宅建筑规范文件三

各位嘉宾:上午好!(致欢迎辞)

首先,让我代表------旅行社,欢迎诸位前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观光旅游。

我叫------,很荣幸为各位嘉宾导游,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水平不高,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原谅,祝各位身体健康,旅途愉快,谢谢!(发宣传册)。

永定土楼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福建土楼(永定下洋)旅游风景区,途经红坊镇、高陂镇、坎市镇、抚市镇、陈东乡、岐岭乡、下洋镇等七个乡镇,全程约80公里。现在我用客家方言说一名、句“欢迎各位嘉宾光临永定客家土楼”。

据不完全统计,永定县境内共有23018座土楼,其中圆土楼有362座。永定土楼最先建军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说起土楼旅游,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某超级大国的卫星发现中国福建的西部布满了无数个大小不一、或圆或方的不明建筑物,他们怀疑可能是核反应堆,也可能是导弹发射井,而且规模庞大,数量惊人,引起该国当局的高度重视,于是派遣特工人员以记者的身份前来探个究竟,结果探明是一座座土楼民居建筑。虽然虚惊了一场,但是却为土楼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到目前为止,永定土楼已接待了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万中外游客。

应该说永定的圆土楼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因为中国的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圆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尤其认为“圆”具有无穷的神力,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永定最大的圆土楼共四层,有400多个房间,可住六七十户人家约五、六百人。圆土楼内有水井、浴室、厕所、磨房、猪舍、花园、学校等设施,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说她象个小城市一点都不夸张。传说有两个同楼的新媳妇某日娘家相遇,为“自己住的楼是最大的土楼”这一话题争得面红耳赤,结果结伴回家才知道,她们住的是同一座土圆楼。有人统计,倘若你到土楼借宿做客,在每一家用膳一天,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每个房间住一个晚上,要用一年多的时间;每天认识楼里的一个人,要用近两年的时间。其间新的媳妇女娶进来了,新的小生命又诞生了,因此你永远也无法认识全楼的人。

如果遇到外来势力的侵袭和攻击,只要关上大门,守住要口,全楼安然无恙。因为土楼的大门是用二、三十厘米厚的不易着火的杂木制成的,有些门还钉了铁板,楼门上装了防火水槽。圆楼外圈的一、二层不开窗,所以敌人攻到楼下也无可奈何,甚至围困一年半载,楼内柴米仍不断绝,生活依旧正常。有专家总结,圆土楼具有六种功能:1、聚族而居;2、教化娱乐;3、防风抗震;4、防火防潮;5、安全防卫;6、冬暖夏凉。

现在,我荣幸的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福建土楼,已被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说是福建土楼将成为全世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福建作家许怀中先生说:“永定土楼是个句号,却引出无数的问号和感叹号”。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朗说:“永定土楼象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又象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师克劳得说:“永定土楼是客家人大胆、别具一格的力作,它闪烁着客家人的智慧,常常使我激动不已”。

推荐福建省住宅建筑规范文件四

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欢迎来到冠豸山观光旅游。我是旅行社导游。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游览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豸山景区。

朋友们,请大家往上看,看看这座山峰形状像什么呢?先看看主峰两边紧挨着的两座山像是两个帽翅,对了,像个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执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执法官,关汉卿的《玉镜台》中就有这么一句台词“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说的就是执法官。

什么是“獬豸”呢?相传它是古代的神羊,独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见人争斗,就会角触理亏的一方。楚文王曾按这个形状制成“獬豸冠”,远远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体现了冠豸山的威严正义。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把冠豸山视为刚正的神山,也是人们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会的象征。

现在我们开始登山了,请大家谨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同时要注意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哦!看,前方这株迎客松正向我们微微点头,欢迎大家的到来。

这颗迎客松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过去的冠豸山上满山遍野古木参天,半山腰有“松风亭”,山顶有“听松亭”,还有“印松麓”等景观和石刻,也留下了厦门书法名家罗丹先生在抗战期间写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峰雨,万壑松涛十里关”的崖刻。

品松韵,沐松风,树正气,赞风格,这是游冠豸山的一大乐趣,上世纪六十年代,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写有一篇《松树的风格》,它笔下的松树给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挠,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这正与“冠豸”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觉迎客松为我们带来一片荫凉,那就让我们带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觉,继续登山吧。

传说这座山原来在武夷,只因为有一年九龙江发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将山赶往九龙江堵水,赶山神仙到连城地界时,口渴难忍,来到一村庄讨水喝,热情村姑让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后误了时辰,把山留在这里,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之称。

各位团友,在这里我们看到有 “冠豸”二字,这是元代一县令同卿镌刻在这里的。这是圣旨牌坊,清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天国余部石达开的族弟石镇吉部署千人进攻连城,连城无险可守,县令随同数千群众,登山避难,最后太平军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群众惨死。这圣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诰封在此阵亡的县衙官兵和3千多群众的。

朋友们,我们已经到达山顶了!站在这里眺望前方,县城的景致尽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过20多名进士,堪称连城文化摇篮。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大才子纪晓岚在游冠豸山时,于“东山草堂”题下了“江左风流”和“追步东山”名匾,至今还在。

好,冠豸山的游览到这里告一段落,我们在这里休息十分钟。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莲花洞”,“灵芝寺”等景点游览。谢谢合作。

冠豸山位于连城东1.5公里处,平地拔起,不连岗,位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园40里。1993年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冠豸山旧称田石,因其峰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垒城开地,筑南北堑关墙,凿石磴,建书院,成为远近驰名的“上游第一观”。奇,远望如欲放的莲花,又名莲花山。自宋绍兴三年(1133年)连城置沿以来,就已开发,元代辟为名胜.

冠豸山为丹霞地貌,峰岩峻峭、景致迷人,有清泉穿石,声出峡谷的苍玉峡;有清澄如镜的金字泉;有两峰壁裂,望天一线的一线天;有状似孤独,光耀人间的“照天烛”;有泉清风爽可容百人的莲花洞;有风姿绰约,神形毕俏的姊妹岩;登丹梯云栈至山顶远眺,有“身疑上天游,摇荡白云里”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东南有石门湖,潭深壑浅,湖清山秀,登艇游湖,山环水绕,沿途有,“渴子饮泉”、“大象戏水”、“猴猕撞钟”、“疯僧戴帽”等胜景。

冠豸山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存于东山草堂的手书横匾“江左风流”,清干隆名士纪晓岚,在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宝墨。

近年来,冠豸山景区建设有了很大发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树种花十万余株,修建了长寿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吸引了大量中外游人。

推荐福建省住宅建筑规范文件五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就已经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侧,隔街与东侧之“七巷”相通.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0xx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于此地,两兄弟才华横送,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命此坊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益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郑穆居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中国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故称儒林坊名符其实。

光禄坊,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今尚存。

*厦门火烧屿导游词 ·日光岩导游词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永定土楼导游词-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推荐福建省住宅建筑规范文件六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丹霞天踪,碧水灵趣”的大金湖旅游观光!这里蕴藏着一座堪称“天踪灵佛寺。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名世忠,大家叫我小张好了。是金湖旅行社(景区)的导游员;开船的师傅姓李,今天将由我和李师傅为大家服务,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今天的游程大约需要4个多小时,中午我们将在水上餐厅用餐。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和环境卫生。在此,我先感谢大家的合作,同时预祝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能给大家带来吉祥和快乐!大金湖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南麓的泰宁县境内,距三明市区176公里,于1994年1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xx年成为我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20xx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该景区面积达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大金湖是金溪新湖的简称,金溪是闽江上游富屯溪的一大支流。1980年夏,政府在金溪的卢庵滩兴建一座装机容量十万千瓦的池潭水电站。大坝高78米,长253米,金溪水被堵截后上游形成了一个全长 60余公里、 湖面五万多亩、库容 8 .7 亿立方米的人工湖。丹山和碧水是大金湖风景构成的两大要素:山的雄奇俊逸,水的清丽幽雅;阳刚与阴柔相济,豪放与婉约互补;丹崖突进湖心,碧水深入山腹;山水相映成趣,浩瀚博大与幽深迷离同在;瑰伟旷达与旖旎险窄共存,是国内外少有的风景名胜区,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相结合,独具特色和魅力,大金湖碧波澄净,群峰竞秀、林木葱郁、石笋兀立、流泵飞瀑、水环山绕。其中白水际瀑布、大赤壁、公子峰、水上一线天、幽谷迷津、虎头岩、猫儿山以及素负盛名的甘露寺、醴泉古刹、尚书墓等100处名胜古迹置之碧水丹山之中,形成一处别具一格的游览区,因此,金湖又被中外游客誉为“黄金之湖”。每年4月至10月为游湖最佳季节,湖上备有大小游艇,可尽览金湖全景。

该景区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距福建省铁路主干线、鹰厦线枢纽站--邵武仅76公里,随着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大金湖的旅游资源开发将会更加突飞猛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金湖将以她迷人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到那时,大金湖带给我们的将是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大金湖因景区所在地盛产黄金而得名。经过亿万年的天地造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天然大佛: 如来佛祖,慈眉善目;印身佛影,指点迷津;水上观音,灵光显现;伽蓝菩萨,雄姿焕发;千面罗汉,修身养性;平湖卧佛,怡然自得;菩提达摩,坐禅说法;开心弥勒,教化众生。正所谓“一水藏天踪,千山现佛影”。可以说,整个大金湖就是一座“山水显灵,吉祥汇聚”的水上佛国世界!多少年来,数不尽的善男信女,八方游客,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众多天然大佛的慈祥佑护,许多美好的心愿才得以实现。我相信,大家都是有福之人,希望今天的金湖之旅能给您带来明天的锦绣前程!大家请看,屹立在我们眼前的这两座红色山岩,左边叫赤石峰,右边叫馗雷峰。两峰对峙,中间夹有一条瀑布飞流而下。这瀑布高约10米,宽约8米,是金湖最大的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瀑布犹如一串串明亮的珠帘,似乎从天而降,我们称之为“天迹水帘”。靠近这水帘,百米之内便能听到轰雷般的响声,感受到腾腾雾气!而且还会使您产生一种“我欲凌风而去”的感觉。大家看到了吗?在水帘的左侧,有一小巧观音,手持净瓶,云水一身。大家不妨在此做一下深呼吸,感受一下山野的清新空气和水气中的负氧离子,带上水帘观音的吉祥祝福,开始我们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随着游船缓缓往前行进,我们现在来到甘露寺码头。从这里上岸步行到甘露寺,大约需要10分钟。提起甘露寺,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起三国时期刘备招亲的那个甘露寺。那甘露寺在江苏镇江的北固山,离我们这儿有千里之遥!而金湖的甘露寺,始建于宋绍兴20xx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在甘露寺的岩穴上方有块钟乳石,形状像龙头,一年四季间隔滴泉,水质清甜似甘露,故名“甘露寺”。

大家请看,左边这块红色的岩石像一口硕大无比的“钟”,而右边那块岩石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当地有这么一个说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在佛教寺庙中,都有专设钟鼓楼。而在金湖的甘露寺,则是大自然天造地设的天钟天鼓。正所谓“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轻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梦人”。金湖的景观大都有移步换景的特点。看!刚才的“天钟”,现在则成了佛祖释迦牟尼的巨大头像。只见他慈眉善目,眺望远方,预示着“如来警示,光明在前”。在如来佛祖面前,卓然挺立着三株千年古松,好象上天赐予的三柱高香,在此替世人进行着亘古不变的朝拜。

走在曲径通幽的石板路上,会发现有块石壁,刻有巨大的一个“净”字。从石缝中流有一股清泉,涓涓细流注入到池中,这池名叫“净手池”。俗话说“寺庙门前必洗手,抽签许愿方可灵”。在这周围有片竹林,竹身呈四方形,秋天才长笋,有道是“摸摸四方竹,可得四方财”。

登上十几级台阶,我们来到甘露寺山门。这里有块石碑,刻的是南宋状元邹应龙长子,进士出身的邹恕写的一首诗“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晓钟禅房黑,霜林木叶红;悬崖回首望,归思过前峰。”这首诗赞美了甘露寺的建筑风格和四周秋季景色。兰若,就是梵语中家庙的意思。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山水依旧,香火依然旺盛,诗中提到的古枫还在,只是那古松少了几棵,真可谓“古刹千年历沧桑,甘露依旧润游人”。走进别具一格的山门,眼前豁然开朗。[抬头仰望,一座造型别致的寺庙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甘露寺。只见它建在下窄上宽,呈倒三角形的巨大岩穴中,采取了“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具匠心设计,用“t”形斗拱相连接。据考证,十二世纪时,日本高僧重源法师三次入闽,前来甘露寺考察,回国后建起了举世闻名的奈良东大佛殿。现在请大家抬头仰望,在甘露寺上方,有块黑红相间的岩壁,极像应身佛的身影。只见他左手持佛珠,右手小指微翘,惟妙惟肖!这就是“印身佛影”。在佛教经典中,只有当一座寺庙的佛性达到最高境界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印身佛”的景象。尽管这种境界千古难寻,然而在灵气汇聚的甘露寺里,有缘之人却可以看到佛祖的印身,感悟到佛祖的存在!支撑甘露寺那根粗大的柱子,叫“如意柱”。据说男抱得志,女抱得子,小孩抱了聪明可爱,老人抱了健康长寿。不过,各位若要“如意”的话,还得踏踏实实地登上这101级台阶,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参观完甘露寺,回到码头,我们将乘坐16号游船继续游览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曾说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在金湖得到最真实、生动的体现。

大家请看,前方的大赤壁上赫然印着一个巨大无比的“仙”字,活灵活现,俨然还是隶书体。在它的对面,有座形同寿桃的丹崖,崖面上也隐现着巨大草书的“寿”字!真乃真“仙”高“寿”,仙寿对应,这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可见上天对大金湖的垂爱,在此已表露无疑!我们现在来到金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水上一线天。众所周知,我国有“名山三百,支山三千”,这些名山都有陆上一线天,不足为奇。可是,你可曾听说或领略过金湖水上一线天那别具一格的风景吗?那么前方被誉为“世上少有,国内罕见”的水上一线天,将会使您饱览到这独一无二的稀世奇景。“古窍何年壁,中间别有天”,这是古人所言。“舟行胜似穿三峡,水上还看一线天”,这是游人所说。大自然的天公造物之奇、山水显灵之趣,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神奇的体现。

随着游船缓缓驶进峡谷,远看似乎进不去,近看却可以进去,有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景”的感觉。这一景指的就是“水上观音”。大家请抬头仰望,有块巨大的岩石勾勒出一幅观音菩萨临水而立的侧身像,上面滴下来的串串水珠,似乎是从净瓶里洒下的甘露。这景象宛如大慈大悲的救世菩萨降临人间。据佛经记载,观音菩萨能救苦救难,普渡众生。几千年来,观音以她善良、真诚、慈悲为怀的精神在中国老百姓当中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船到尽头豁然开朗,有一圆形深潭,可容纳几艘游船掉头。抬头仰望,四周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块天,顿生“坐井观天”之感,我们成“井底之蛙”了。悬崖上有两条小瀑布绕一圆石倾泻而下,宛如“二龙戏珠”。这四周的悬崖峭壁由五块岩石构成,多像五只大象正围绕观音虔诚朝拜,我们称之为“五象朝圣”。在右边的岩壁上,还有一只巨大的金龟头朝上,正趴在那里,似乎在神情专注地聆听观音菩萨的教诲,这种绝妙的境界,令不少游人叹为观止!正所谓“金湖水上一线天,甘露遍洒洒满天。观音引入天外天,游人如坐井中天。二龙戏珠水冲天,五象朝圣欲升天。金龟上岸头朝天,水中倒影一线天。”现在我们来到金湖最开阔的湖面——十里平湖。这里群山环抱,岛屿星罗棋布,水动山浮,令人心旷神怡。

大家请看,正前方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是一尊神态安祥的水上卧佛,我们称之为“平湖卧佛”。在卧佛的头部,那座高耸的山峰又像是一尊悠然自得、仰天大笑的“千面罗汉”,他法力无边,时常爱变幻出不同的形态来逗游客开心。看,现在他又变成了一只昂首曲背、目视远方的金猫,所以又称“金猫观湖”。大家请看,湖畔有座孤立高耸的丹霞峰柱,它的外形很像一尊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他像谁呢?对了!他就像赫赫有名的“红脸关公”。中国有句古话,叫“文拜孔子,武拜关公”关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虽然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然而他那种“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勇”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位名垂千古的英雄,不仅被历代皇帝所推崇,更被民间尊奉为驱邪避恶的保护神。有这么一幅对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儒、释、道三教中的地位:“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佛教中把关羽称为“伽蓝菩萨”。相传关羽在“大意失荆洲,兵败走麦城”之后,被孙权所擒杀。孙权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谁知曹操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而其身躯,孙权也只好以王侯之礼葬于当阳,所以有“头定洛阳,身困当阳”之说。关羽死后,因其阴魂不散,托梦给湖北当阳玉泉寺的普净大师,大叫“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大师点化说,你当年过五关斩六将,这些人的头找谁要去?关羽顿然醒悟,便皈依佛门,成了寺庙里的守护神,也就是“伽蓝神”。关平成了其左胁侍,周仓成了其右胁侍。如今关羽成了我们金湖水上天然大佛寺的守护神,相信在他的佑护下,我们即将结束的金湖之旅定能吉星高照,一帆风顺。

各位朋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的“水上佛国”之旅就要结束了,在此,我衷心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更希望大家对我的讲解多提宝贵意见,相信我们有缘再次相聚大金湖。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带上金湖山水的灵气和吉祥的祝福,从此平步青云,事业有成,合家幸福!谢谢!

推荐福建省住宅建筑规范文件七

各位团友,大家好:

现在由我为大家服务。我们现在到达的九鲤湖景区位于仙游县东北隅约25公里的万山之巅,面积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90米。(因在万山之颠,道路崎岖、陡峭大家要注意安全,互相帮助。)这里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尤以飞瀑为最,自古以来有“鲤湖飞瀑天下奇”之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

九鲤湖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汉武帝时,安徽芦江有一个叫何任侠的人生了九个儿子,但除了老大额中间有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双目失明。他们不肯参加淮南王刘安的叛乱,而被刘安派人追杀,历尽千辛万难,来到今天九鲤湖所在的山峦之颠,并在此隐居下来修道炼丹、普济众生。有一天风雨大作、雷电交加,突然从湖中跃出九条鲤鱼,身的两侧长出翅膀,九兄弟知道鲤鱼吃了他们的仙丹要升天了于是各乘一条鲤鱼冲天而去,成了神仙。九鲤湖因此而得名。

各位团友,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颇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桥,被称为“通仙桥”,意为通往人间仙境之桥。也是为风景区的路口。

请大家往下瞧,溪床上那些奇形怪状的溶洞,大家看这些溶洞像什么形状?是不是像仙人炼丹时用的物品形状呢?传说这是仙人炼丹是留下的遗迹。有人曾经把染上颜色的稗谷倒进溶洞里,后来在莆田三江口林兰溪入海处发现了这些稗谷,你们说奇特不奇特?那这些溶洞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些溶洞乃是大自然的杰作,距今大约7000万年的燕山晚期,由于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体,而花岗岩所含的矿物,经过发育后形成各种形态,在漫长的地壳变迁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才形成如今这些溶洞。

团友们,眼前就是“九鲤湖”。整个湖呈圆形,直径67米。面积不到杭州西湖的十分之一,却可用“小巧出雅”四个字来形容。清晨、旁晚、入夜都有它的特色美景。

为了纪念何氏兄弟而修建的这座祠宇,称为“九仙祠”。重建于宋淳熙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九仙祠又名“显灵庙”。据说,九鲤仙人十分灵验,会给虔诚的人托梦指点迷津。因而历代以来,香客络绎不绝,连自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在考场失意后,千里迢迢来到九鲤湖祈梦。据说,他在此梦得九鲤仙人赠给他一个装有一万条墨锭的囊袋。自此以后,他写的诗更加清新明丽,画的画更为传神。

各位团友,九鲤湖的湖水虽迷人,何氏兄弟的故事虽然动人,但我们的九鲤飞瀑却更为吸引人。你们瞧,那石湖上方的进水处,就是第一祭—-“雷轰祭”。此祭落差最小,但由于河床奇特,又不满溶洞,以致水流冲下的时候,发出深沉的轰鸣,声如洪钟,故称雷轰祭。

现在请看,这就是石湖的尽头,由于巨石横卧,挡住了湖水的去路。湖水就怒气冲冲向前撞。因而这祭人们称之为“瀑布祭”。

各位团友,这便是“珠帘祭”和“玉柱祭”。大家知不知道黄山有个“人”字瀑?水在下落时被石脊分为两股,极像一个人字,古人称“人字瀑”。而玉柱祭的水向下流时,被一块突出的巨石截断。水下落时被溅起来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万穿断了线的珍珠飞落下来,珠帘也就因此而得名。

玉柱祭以下,尚有五祭瀑布, “石门祭”怪石嶙峋,一水斜回,有二石亭亭如门,欲合不合,欲开不开,下涌奔泉上凝云影。“五星祭”有五块巨石相拥如星,惟妙惟肖,因此得名。“飞凤祭”因泉水声如鸟语且有飞凤峰而得名。“棋盘祭”中有一巨石如棋盘,盘有一石如童子在观棋而名之。“将军祭”中有二石酷似两位勇士当关,故名之。

九鲤湖讲解到此结束,大家自由活动,30分钟后在此集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