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李白文化宣传文案范文 李白文化节宣传图(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18:38:15 页码:7
李白文化宣传文案范文 李白文化节宣传图(七篇)
2023-01-11 18:38:15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李白文化宣传文案范文(推荐)一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不过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个人反抗的,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

精选李白文化宣传文案范文(推荐)二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题记

海天茫茫,风尘碌碌,谁敢保证一生一马平川?幽幽桑野,滔滔海水,谁敢断言一生不会沧海桑田?发挽巫山,两鬓斑斑,谁敢买单一生会有不老的红颜?世事沧桑难自料,你却以诗、酒、歌、剑,演绎了一场传奇的侠客行。

一篇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质朴的比喻,一份侠客的孤寂思绪。月光化作霜,化作你心中的寒霜,一点一点冰封着你对仕途美好未来的拼搏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无可奈何,你满载愤闷与未来的壮丽河山,开启侠客行程,一首首诗如行云流水般浮现,一句句脍炙人口的金句由此诞生,你也不虚为千古“诗仙”。

一斗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斗酒,斟满了迷茫愁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将消极避世寄托于酒,侠客之路尽显崎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你最终领悟。“天生我材必有用”终于将满怀自信与乐观融入一斗酒,你一人饮酒醉,醉出了侠客的逍遥与乐观。

一曲长歌

“将进酒、杯莫停、但愿长醉不复醒。”巧妙地用字、押韵的尾音、工整的对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满怀的豪情壮志寄托于长歌,听来是那样令人心潮澎湃。一曲曲长歌唱出了你高超的文学底蕴。于是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你的诗歌被推崇为唐代三绝,确也不虚。一曲长歌,唱出侠客之功底。

一剑天涯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把剑,承载着希望与正义的无限力量。世人只知你为诗仙,却不知你“十五好剑术,喜任侠。”后又拜裴旻为师,成为唐代仅次于裴旻的第二剑术高手。世人只知你是青莲居士,却不知你”杀人红尘中,托身白刃里。”是青莲剑仙。“永恒与刹那间,只隔着我的剑。”是你不虚的剑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一剑走遍天涯,你以一剑惩恶扬善,走过侠客行。

诗、酒、剑、歌使你在历史的长河里,化作一朵滚滚向前永不消散的浪花;在历史的天空中,化作一颗熠熠生辉永不黯淡的星辰;在我心的中,升华为一位潇洒倜傥永不能忘却的侠客.

你是李白,更是侠客,你的人生便是一场侠客行.

精选李白文化宣传文案范文(推荐)三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精选李白文化宣传文案范文(推荐)四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诗的兴趣,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朗读感悟法

配乐,课前欣赏祖国山河美景。

1、 孩子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风光,三清山令人神往,长江风光无限旖旎,庐山瀑布气势磅礴,黄山云海云雾缭绕……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板书)

4、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写的一首山水名诗——望天门山(教师板题,望天门山)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欣赏山水美景。(教师板书:望)

5、释题:“望”就是远远地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哪些美景呢?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1、请同学们看清要求,自由读读古诗两遍。(课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正音。

3、初步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手势,标画节奏。

5、师生合作叠读诗歌,体会诗歌一唱三叹之美。

1、感受诗歌的景美。

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望天门山》这首诗一句一景,就像一幅水墨画。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课件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指名汇报)

2、巍巍天门山,滔滔楚江水,还有孤帆红日,这么美的景物,谁来读一读诗文?

3、学习第一、二句。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诗中哪个字最让你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抓住断字感受江水的气势)当李白看到浩荡的楚江水劈山而去,不禁发出这样的吟诵(生读,读出气势)

4、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

5、一边想象画面再读。并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说出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红日、 白帆、碧水、青山,李白的心和山水已相融在一起。诗人扬帆而下,望此美景,不禁吟诵……孩子们,读到这里,你能不能体会到当时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样心情?大诗人李白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师总结:(一千多年过去了,天门山还是那样的险峻雄伟,长江水还是那样碧绿多情,如果你有机会到那里旅游,你也会像李白一样,深情吟诵……同学们,今天也让这些字,这首诗,这支歌,这座山留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诵读……(学生配乐读诗。)

1、总结学法。师:孩子们,善于总结与反思的人才能学得更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刚才学习《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学习方法,然后在学其他古诗的时候运用它,那么你就做到了举一反三。学生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的学法。1.初读。(读准字音)2.再读。(读出节奏)3.想象。(想象画面)4.悟情。(体会表达情感)我们刚才说过,李白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也写过一首山水诗。现在,请用你们刚才总结的学法自学《望庐山瀑布》。

2、学生总结方法,自学《望庐山瀑布》《终南山望余雪》。

3、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1、有感情地背诵《望天门山》

2、孔子曾说过:不读诗,无以言。诗歌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诗歌是一首动听优美的歌,诗歌是灵动的文字与涌动的情愫美妙结合,在诗人的笔下,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在课外也去搜集一些,运用在这堂课里你所学到读诗方法,让诗歌浸润你们充满童真的心灵吧!

精选李白文化宣传文案范文(推荐)五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这首诗据说是李白写个杜甫的送别诗,目前存疑,还没有确定,不过和上面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对比,地点都是在鲁郡,季节也是在秋天,而且时间也很接近。这首据说是746年所作,而上一首745年所作,也有说是746年所作的。可见,李白和杜甫离别时,李白有可能写了两首送别杜甫的诗,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杜甫的友情是多么深厚呀!一首诗表达还不够,还另写一首再来表达。

精选李白文化宣传文案范文(推荐)六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

诗歌美的意境。

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我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据我了解,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的古诗了,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老师听一听?(3、4名同学,及时评价)

同学们背的诗真不少,看来都非常善于积累。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板书:李白)对于李白,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李白呢?(指名说)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

1.自读

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2.检查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名点评

谁还想读给大家听?师点评

为了把古诗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古诗。合作理解诗意,再来读古诗,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个人自学开始)

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同学们交流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

1.天门山

你们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呢?

(出示天门山图片)

你们看,这就是天门山,你们觉得天门山怎么样?

雄伟险峻的东、西梁山分别矗立在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犹如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从中间挤开一条通道,奔腾前行。

2.学习前两句诗

此时,作者李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两句诗。

(1)谁来读一读前两句?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冲我挡。

(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

(汹涌的江水录像)

你们看,汹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气势啊!

(4)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5)学生练习,再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3.学习后两句

(1)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怎么知道的?

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

(2)“相对出“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

(船随着激流前行,诗人望着人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入眼帘,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一样。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山在逐渐靠近自己。)

(3)生活中你有这种感受吗?(行驶的车辆)

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

(4)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

(高兴、激动、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请你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指名读

(5)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

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诗中这么几个字,我们却品味欣赏了这么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中藏着的美,并从内心产生一种震撼,一种敬畏,这就是诗的魅力。

4.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板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评价:非常有感情,体现出了长江流经天门上时的壮观景象。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长江,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播放《再说长江》的片段)

解说: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她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你们看,这两岸陡壁耸立,直插云天,浩瀚的长江水只好紧束腰身,使出浑身力气,从两山之间挤出一条弯弯的水路,奔腾汹涌,勇往直前。她是那么百折不挠,锐不可当。有人说长江像一幅展不尽的山水画;也有人说长江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依我看,长江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你们听,由江流组成的主旋律多么高亢、多么雄壮!

2.我听到了同学们的惊叹,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到这惊心动魄的江山胜景,我和你们的感受一样,难怪当年的李白看到后诗兴大发,写下这如此不同凡响的《望天门山》,连清代的乾隆皇帝都称赞这首诗:“词调高华,言尽意不尽。”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

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配乐)

2.你们都能背下来吗?

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激情的朗诵把诗中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同学们朗诵的非常精彩,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同学们记得可真清楚。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我们开一个“赞美祖国诵诗会”!

板书:

望天门山

青山碧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白帆红日

精选李白文化宣传文案范文(推荐)七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风景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0卷。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