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字用户年终总结范文(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8:49:53 页码:13
数字用户年终总结范文(汇总8篇)
2023-11-23 08:49:53    小编:ZTFB

总结是检验自己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一个标志,也是对自己工作能力和学习态度的一种评估。简洁、明确、有条理是写好总结的关键要素之一,避免冗长和废话。以下是一些总结的样本,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数字用户年终总结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完全步入了数字时代。也就是说不管什么行业的发展都与网络有了紧密的联系,因为信息化时代对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网络时代用另一种说法来说就是大数据时代,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把人们的生活安排的更有条理,对于图书馆这样一个管理程序比较复杂的平台来说,对它进行数字化管理是再好不过的。因为图书馆的书籍比较多,这使得管理员在进行图书资源管理的时候就显得比较困难,这就体现了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但是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而言比较低,因此图书馆数字化进程就比较缓慢,而且在数字化管理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我们就将针对西部地区数字图书馆资源环境下的法制建设做出探讨:

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更是如此,对西部地区的冲击体现在方方面,图书馆也是如此,信息化的到来使得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显得捉襟见肘。因为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将在图书资源的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方面都面临问题,各种复杂数据的处理也成为了数字化时代下图书馆发展的主旋律。那么如何更好帮助西部地区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数据化整合,解决数字化过程中遇到的法律纠纷,从而让它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成了本文探讨的重点。

我们这里谈到的数字图书馆是将图书、文献资料整合成数字的形式,然后通过互联网成为一种供全世界读者阅读的图书馆。对于西部地区这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来说,它的数字化普及面临争议。在网上开放图书馆也是受到网上的法律所保护的,图书资料从他们的出版到流通、使用与权,但是它并没有把图书资源分享到网络上的权利,它必须重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网络侵权问题,一般而言,超文本链接不会被人们认为侵权,但对于跳过主页直接引导读者到某个分页的深度连接和采用加框手段的超链接被视为侵权。这种行为被人们所质疑。

2.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个人隐私保障等问题。

2.1企业的秘密问题。

一般来说,图书馆蕴藏丰富的图书资源,它是包括很多方面的,也包括企业管理的相关书籍。一个企业要想保持很好的竞争力它就必须保护好自己的企业技术资源,而数字图书馆的开放使得企业的资源可以在被网上查到,这对于企业的管理发展是有害处的,很容易让竞争企业发现漏洞从而一跃而起。

2.2个人隐私保护问题。

把图书馆的资源整理成数字化形式放在网上以后,使得我们国家的文化可以被世界人分享。但是不得不说,它在分享资源的.同时也侵犯了我们的个人隐私权。登录过网上图书馆的人的信息就会轻易被别人查到,这侵害了我们的个人隐私。

二、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法制建设的相关措施。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尚不完善,数字图书馆就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它对于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受到诸多争议,版权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为了促进我们国家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法制建设,我们必须要尽快确立对于数字图书馆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因为随着网络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社会上文化资源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必须对图书馆的法律地位进行重新界定,从而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的法制建设。

2.应明确数字图书馆作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的地位。

我们国家的文化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但是仅仅通过书籍的形式流传很容易被人们所毁损,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刚好弥补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国家管理文化的人必须认识到数字图书馆对于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对数字图书馆加以管理,同时也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来进行管理,去保证这些文化遗产可以被永久流传,这也是加强数字图书馆法制建设的表现。

互联网的发展也就造就了一批新的犯罪分子“网络高手”,他们故意侵害图书馆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共享,是十分可耻的,因此必须确立明确的法律条文对这一部分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惩罚,从而减少网络罪犯的出现。这样也可以改善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法制建设环境,这对于维护西部地区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三、结语。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播的平台。它对于资源的共享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改善数字图书馆的法制建设,从而保证数字图书馆的顺利开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字用户年终总结篇二

在响应市政府第十一五计划和三年大变样中,城市管理局成立了数字化平台管理---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在局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同志们的关心下以“”为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为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我是一名党员,积极响应党委和支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并注重自学,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报告等,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保证了自己在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性,强化了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虽然,自属合同工参加不了局里组织的各项党政活动,但在工作中仍是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以身作则,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在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我努力做好服务工作,认真收集各项信息资料,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汇报更正。认真遵守机关工作纪律,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在受理来访群众12319热线的工作中,坚持按照工作要求,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认真记录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并按相关程序迅速处理。同时,对群众要求解决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认真解释,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相信政府。在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各项服务工作均取得了圆满完成任务的好成绩,得到领导和群众肯定。

半年来,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成长、成熟,但我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工作能力和认真态度的不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等。今后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希望领导和同志们对我进行监督指导:

1、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

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克服年轻气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3、继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字化城管工作人员。

4、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的标准和质量,树立城管新形象。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较好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

数字用户年终总结篇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而在各个阶段的学生当中,因心理发展以及青春叛逆期的因素,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最不稳定。因此,本文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对我国社会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映射。虽然我国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并不在少数,但是却偏向于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在中小学生这个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期,一板一眼的说教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造成审美疲劳,降低学生心理素质,给心理教育带来阻力。因此,重塑学生心理审美和价值观的方式就要通过美术教育来实现。

二、教育心理学以及审美体验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项分支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适合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科学产物,是能够有效帮助学校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主要是以学生学习为目的,多角度分析学生心理发展历程以及心理变化规律。这种分析学生心理的过程,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另外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来制约一些对学生不利的因素,更好地保护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心理学的活动过程就是通过对個体的心理以及观念的变化进行记录,从而分析出能够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素。

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方式之一,同时审美教育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现代美术教育当中,审美教育是让学生能够在精神愉悦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并且这种教育方式,对现代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美术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心理教育活动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的开展主要分为“教”和“学”两个部分,这两个不同的部分对学生教育产生的心理规律也有所不同。在现代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当中,明确指出: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发展将学生学习分为认知性学习和技能类学习两种不同的模式。其中认知性学习又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学习和理解学习两种,而这两种学习状况下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区别。根据《教育心理学》中对机械学习的理解,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对事物进行机械性记忆,第二种是具有目的性的机械学习,如学生在启蒙阶段背诵唐诗、乘法口诀等。

举个例子: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美术绘画的专业知识,其中就有关于不同的绘画体系具有不同特性的知识点。学生在对这些不同种类的绘画的特性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往往要比死记硬背更加轻松。虽然这两种方式都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记忆,但是其内涵和性质却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记忆会相对深刻,持久保持,但是后者的记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这两种记忆的结果,也可能会导致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不同。前者因为学习效果良好,因此在学习上更加具有主动性,乐于学习;而后者因学习效果不佳,会处于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当中,最终可能会厌恶学习。当这种学习被运用到美术教育当中的时候,可以使用在对绘画的'种类的认知上。比如教师对学生讲述油画、中国画、版画等的区别,这种认知性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如果教师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也是机械地学习,这将失去学习中国画的意义。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即使学生可以绘画出中国画,也仅仅是学到了绘画技巧,并没有领会到中国画的神韵。

如果教师采用理解学习的认知方法,对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过程进行引导,将中国画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由工具到作品一一进行讲解和展现,将有效加深学生对中国画和中国画所要表现的中国气节和精神的理解。对中国画的讲解可以从中国绘画中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开始,国画是以毛笔线条的技法绘画而成,也可以是通过书法篆刻等技术结合,从而创新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形式。教师在对这些中国画原始符号进行教导以及演示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含义,同时利用美术教育能将具体事物形象化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如此便能真正落实美术教育在我国现代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发展中发挥作用。

四、审美情感体验活动的心理学条件。

审美活动其实就是在对某一事物进行判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的规律,这种心理活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进行审美活动时,人们往往会受到来自外界或内在的各种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同样也和这个人的教育水平和生活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并且这种影响效果会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以及不同的政治环境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发生改变。

人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进行着审美,审美对象可以是一片风景、一盘菜肴、一位美女等,当这些对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时,人们在心理上和思维上都会下意识地进行审美活动,虽然这种审美层次较浅,但同样也是在检验着人们的审美水平。因此,审美活动的内涵会因心理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为审美过程是人们对于事物真、善、美的一种心理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因每个人的个体素质而产生差异。如果个人对文化艺术的认知积累不够,就会造成所谓的“看不懂”或“不理解”的现象。在美术教育当中,美术作品往往是曲高和寡,学生如果缺乏审美认知以及专业知识,就很难正确解读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涵义。因此,当代教学当中,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提供相应的审美教育,同时也对学生的知识库进行填充,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五、美术教育下心理教育动机以及反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外来因素的推动,将美术教育与教育心理学进行结合,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心理教育体现出当下美术教育体系的活性,为学生学习美术教育注入动机,并且这种动机必须具有激活性、指向性和强化性。在当代的教育当中,所谓的学习动机,往往就是指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某种目的或需求,而在我国,美术一直都被当作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类似于小说、画展、音乐、舞蹈等等,都是通过审美动机而推动人们的行为。学生通过美术艺术能够更加深刻地进行自然、社会、历史以及人生等方面的思考,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高度,同时,学生在进行审美活动时,身心会获得一定的愉悦,从而增加学生对审美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审美的主观意识,为我国艺术教育的扩展奠定基础。

审美体验有正向和负向两种,但是由于人们审美认知的缺乏,也时常出现把假、恶、丑当作是真、善、美的现象,出现这类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了错误的审美观点。教师作为学生审美观点的引导者,应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加正确的审美体验。而审美体验又包括了悲剧的体验,没有“悲”,從何体现“美”?因此,这种体验在人们的审美体验当中具有重要意义。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摧毁给人看,同样也是属于艺术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将人们痛苦的情感当作一种审美现象去进行审美体验,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美术教育当中,人们通过对美术的审美欣赏,获取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愉悦,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即是审美体验。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发育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审美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个人环境、思想水平、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观念以及认知,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悲观厌世等消极观念的出现。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审美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用教育心理学中的理论,对学生产生的审美活动因势利导,比如说在学生进行社会考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美术展览、分析美术作品或观看影视作品后写出相应的观后感,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交流活动等。

六、结语。

在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对我国当下美术教育体系中的审美体验进行研究,就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教育心理学与美术教育进行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辨识社会中的事物,丰富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得我国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运用美术教育的形象性以及感染力,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塑造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以及心理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现代美术教育肩负的使命。

数字用户年终总结篇四

传统上的认识是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是伦理道德老师们的职责或者是实习时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实际情况则是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关系到医学院的所有教师及管理人员,所有教师都应担起对所有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让学生接触到的一切都围绕高尚的医德为核心的潜意识的价值体验。本文从体验认知视角探究医学生伦理道德培养模式目标、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及途径,达到对医学生伦理道德培养起到推波助澜之效用。

体验认知视角为我国医学生伦理道德责任心的培育模式带来了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即在这一过程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应当有效的结合体验认知视角来进行,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体验认知视角下医学生伦理道德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医学意义。

数字用户年终总结篇五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心理契约可认为是组织中成员之间及成员与组织间存在的一系列没有书面规定的期望总和。心理契约强调,除了正式的雇佣合同,员工与组织之间还存在着一些隐性的、未公开化的、非正式的相互期望,核心是员工满意度。图书馆的心理契约是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对彼此的心理期望与承诺。心理契约作为联系馆员和图书馆的心理纽带,决定着馆员心理状态与其相应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影响图书馆工作的绩效。因此,心理契约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图书馆与馆员心理契约的构建对策。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信念等。在图书馆中,组织和馆员个人在心理、认知、价值等取向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图书馆的文化、组织氛围等精神因素对馆员具有重大的心理影响和行为规范作用。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是以人的能力、潜能的发挥为基础,强调在图书馆中建立可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图书馆文化,形成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图书馆精神和氛围。图书馆文化一旦形成,对馆员会产生角色规范和价值导向作用。图书馆要为馆员提供充分发挥其才干的舞台,使馆员不断进步,保持与图书馆心理契约的连贯性。

(二)提高馆员工作满意度图书馆馆员工作满意度是指馆员在其岗位上从事工作的一种态度,也就是通过完成工作能够获得多大程度的满意感,是馆员的一种主观评价。馆员工作满意度主要包括馆员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工作的挑战性、学习机会、成功机会、报酬的数量、公平性及合理性、晋升的机会等。馆员的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馆员的工作满意度越高,表现出来的就是工作积极,具有自豪感,对读者态度热情、服务周到。图书馆要想让读者满意、让馆员成为读者的服务者和读者问题的解决者,首先必须从满足馆员的需要开始,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发挥能力需要、享受权利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2],关心和爱护馆员,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馆员的奉献精神,使馆员真正成为推进图书馆读者满意战略的主力军。

(三)实施双向承诺管理双向承诺是指在员工对组织的组织承诺与组织对员工的组织支持这两种双向合力积极互动作用下的承诺情况。双向承诺是一种对称性承诺,有利于承诺双方从心理上接受对方,为实现同一目标达成默契,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及投入态度倾向的相对强度;员工对织的承诺就体现在员工要兢兢业业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和与组织融为一体的崇高价值追求。在图书馆双向承诺就是图书馆为馆员提供工资福利、工作自主性,晋级等来换取馆员的积极劳动,而馆员要热情、忠诚地为图书馆服务。图书馆通过建立、维持和强化馆员对组织的承诺与组织对馆员的责任,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组织环境。馆员无论是在解决当前的问题,还是规划未来的发展都建立在图书馆利益的基础之上;而图书馆,也将满足馆员需求,提供发展机会。双向承诺实际上是规范约束着各自的行为,并基于各自需要的满足,这种相互间的关系不是以一种法律或是组织制度加以规定,它需要双方内心的认同,是一种有着心理契约的组织道德或文化。实施双向承诺,使图书馆和馆员之间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默契,有利于心理契约的形成。

三、图书馆馆员与大学生读者心理契约的构建。

期望存在,心理契约就存在,因此大学生读者与馆员在第一次接触时,心理契约就已经建立了。心理契约的建立是一个模糊而随机的过程,且处于不断改革与修饰的状态。大学生读者与馆员间第一次心理契约的客观与稳定对于形成良好的借还关系至关重要,心理契约一旦被违背就很难恢复,这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破坏性影响将是致命的。

(一)馆员适时了解大学生读者的期望与需求当代大学生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与以往的大学生有所不同。大学生来图书馆不仅是来查找他们需要的文献,而且他们更需要热情的服务,被尊重和信任。图书馆员要从信任的不同层面出发,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利用心理契约的作用,树立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馆员要认真倾听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与要求,这种平等交流无论对于大学生读者是否选择来图书馆,还是对提高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质量都具有意义。图书馆可通过履行吸引读者作出相应的承诺,借助服务的有关要素,向读者展示图书馆实现读者期望的可靠性和诚实性。由于心理契约是一种非正式的协议,无法通过制度来设计,只能通过彼此的期望来诉求,因此,相互期望是馆员与读者双方达成心理契约关系的基础。随着读者的需要及外界因素的改变,读者期望和对义务的承诺也相应变化。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得到满足的同时,要主动了解并关心大学生的心理期望。

(二)增强馆员与大学生读者间的对话与沟通良好心理契约的形成是在馆员与大学生读者间频繁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双方平等的对话与沟通是建立合理心理契约的前提。大学生读者需求的高层次性和特殊性要求图书馆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否则大学生读者就难以建立合理的心理期望。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读者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认知系统的完善和身体、心理的不断成熟,他们的心理需求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可能会打破图书馆与大学生读者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心理契约,这都要求馆员与大学生读者之间要进行有效沟通。大学生读者要了解图书馆的发展状态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馆员要了解大学生读者当前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误解的产生。在馆员与大学生读者对话与沟通中,馆员更具有主动权。因此,图书馆必须制定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大学生读者传达信息,让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发展有一个动态的了解并及时向图书馆反馈信息。当然,图书馆还应该为大学生读者提供对话的平台与沟通的渠道,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增强大学生读者的主人翁意识,使大学生读者与图书馆真正融为一体。

四、心理契约理论与大学生读者满意的关系。

心理契约就是组织与个人之间彼此期望又在价值回报上彼此承诺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心理契约在组织行为学中的研究焦点是组织内部的关系,它虽然不是有形的明文规定的契约,但又确实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在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对读者心理契约的管理,从契约的建立、契约的维护,再到心理契约的调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心理契约状况对于图书馆的运行情况具有较大影响。如果馆员能与读者之间建立稳定和谐的心理契约关系,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如果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心理契约不稳定,甚至破裂,则会影响图书馆的运行状况,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比如馆员消极、读者流失等。

五、基于心理契约的读者满意管理。

(一)图书馆读者满意度的内涵。

读者满意是指读者认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他们预期的一种感受。读者满意度是读者对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满意程度,是通过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与图书馆实际提供的服务相比较后得出的一个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是读者在接受图书馆一次或多次服务经历的内心感受和主观评价,是建立在读者对图书馆的感知和期望的基础上。读者满意度是用来测定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满意程度的指标,它的主要依据是读者在接受图书馆的服务后而产生的其对服务质量的评估数据,并以此来反映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

(二)读者心理契约的违背与修复。

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心理契约形成以后,难免会出现破裂的情况。一方感到另一方没有履行他们所承担的义务时,认知水平的心理契约违背便产生了。心理契约违背是一个主观性的感受,它是指一方认为另一方没有充分实现心理契约,这种违背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读者已被图书馆欺骗或在情感上受到馆员的伤害。可能是图书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能满足读者的期望,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经过双方的调整过程后依然不能维系契约关系。心理契约违背往往会产生读者抱怨的严重后果。因此心理契约确实是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心理契约违背导致双方期望之间的矛盾与缺口形成,这些矛盾与缺口必须通过澄清信息或重新“谈判”才能修复。心理契约违背会引起馆员与大学生读者对契约关系产生挫折、失望和不满意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的源头治理被耽搁得越久,后果就变得越严重。因此,需立即停止或处理不适行为,使其恢复到原有或更高的信任水平。心理契约违背的修复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是一个诚实、大度、负责任和高水平的人,作为心理契约的一方,诚实和大度才能保证馆员与大学生读者之间能进行有效的“平行交流”,高水平能使绝大部分大学生读者的合理期望得到满足。作为心理契约的组织者和维护者,责任心使馆员对心理契约的建立、维持与强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充分尊重大学生读者在契约中的主体地位。

(三)基于心理契约读者关系的维护。

学生读者在使用图书馆之后,对图书馆的服务和知识产品很满意,这种情形下大学生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可以结成初步的心理契约。图书馆对于与大学生读者之间的心理契约需要进行维护,并将其稳固、提升,不断提高学生读者的满意度,这样便可以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这对于图书馆来说是非常好的状态。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图书馆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学生读者征文、唱红歌评歌星读者、红五月摄影展等,评出优秀的读者,并颁发纪念品,不断提高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强化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心理契约,提升读者关系,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诚实性信任,培养读者忠诚。

六、结束语。

馆员与读者之间除了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互动的关系。读者需求已经成为追求内心情感的满足与充实。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以其文献资源和服务为载体,通过让读者满意的服务向读者提无形的精神价值;反之,读者以其对图书馆的信任、忠诚和依赖等行为回报图书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通过满意的服务形成了彼此信任、彼此期望又在价值回报上彼此承诺的心理契约关系,从而减少图书馆的负面影响,为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源泉。

数字用户年终总结篇六

数字变焦也称为数码变焦,英文名称为digitalzoom,数码变焦是通过数码相机内的处理器,把图片内的每个象素面积增大,从而达到放大目的。这种手法如同用图像处理软件把图片的面积改大,不过程序在数码相机内进行,把原来ccd影像感应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处理手段做放大,将ccd影像感应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将画面放大到整个画面。

(数字变焦也是通过变焦杆来实现的,当光学变焦到尽头时,继续按住变焦杆,则自动进入数字变焦区域。)。

与光学变焦不同,数码变焦是在感光器件垂直方向向上的变化,而给人以变焦效果的。在感光器件上的面积越小,那么视觉上就会让用户只看见景物的局部。但是由于焦距没有变化,所以,图像质量是相对于正常情况下较差。

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数码变焦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不过索尼独创“智能数码变焦”,据说该先进技术,可以使图像在数码变焦之后仍然保持一定的清晰度。

一台数码相机的总变焦数计算如下:举例索尼的f717光学变焦为5倍,而数码变焦为2倍,所以最大变焦数为10倍。数码相机内的数码变焦一般可以关掉。除此之外还有全新独有的sony智能变焦功能,可放大变焦拍摄,不会将微粒放大,令放大的影像也能保持原有的细致质素。智能变焦因应不同影像尺寸的选择,提供不同程度的强化变焦功能。有别于数码变焦,智能变焦能保持画质与原本影像相同。

目前数码相机的数码变焦一般在6倍左右,摄像机的数码变焦在44倍-600倍左右,实际使用中有40倍就足够了。因为太大的数码变焦会使图像严重受损,有时候甚至因为放大倍数太高,而分不清所拍摄的画面。如果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的1倍、2倍、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

相关术语:

光学变焦。

数字用户年终总结篇七

是中国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通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从而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后备人才支持。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完成了到大众教育的嬗变。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要求个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大学生只有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目前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1专业课学习态度放纵。

经过高考的洗礼,刚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他们有资格进行“休养生息”,从而逛街、网游、看电影等轻松悠闲的享乐主义泛滥,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游戏人生之上。此外,他们把对专业课有用的基础课当成所谓的“游戏课”,这种不负责任的生活学习方式不但严重影响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为眼中的是对其人生的价值观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2专业课学习精力投入不足。

大学生有权就所选课程听取教师课堂讲解与教诲而不被拒绝的权利,同时听课的权利也可以放弃,但是这不能成为大学生不上课以及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借口,所谓天道酬勤,一份投入一分收获,低投入必然带来低产出。因为自身自控能力的缺失以及外在环境的干扰,大学生很难将足够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1.3专业课学习收获甚微。

大学的课程学习具有知识的专业性、外延的开放性、运作的自主性、求解的探索性、运用的实践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与初高中相比,这就需要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与实践。大学讲师的普遍投入不够,授课方法四班,尤其是针对文科性较强的专业,他们的讲解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大学课堂一般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大学老师对理论的讲解模式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上这两点都导致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低收获量。

2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远不如以前,大学校园里的厌学现象愈演愈烈。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归结如下。

2.1缺乏学习目的。

“不知大学为何而学,又不得不学”成为大学生对课本内容无目的性的主要原因。专业课本具有极强理论性,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没法在枯燥的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对市场有充分经验后才有兴趣于《西方经济学》课本里的那些经济需求和供给曲线、图表分析以及各种函数公式,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结构和整体市场才会知道怎么写出一份适合本企业产品的营销策划书。目的不明确让其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去深入体味自己专业的乐趣所在。

2.2缺乏专业兴趣。

赵德雷博士在他的调查报告中说,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半数以上(56.8%)的大学生觉得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实际联系不大,44.7%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上的课“基本没什么意思”,感到“非常有兴趣”的只占5.3%,剩下一半的学生都持折中态度。相比专业书籍,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职场类书籍,认为自己能从那些实在的案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且为自己在职场方面增长经验。

2.3很难深入理解专业内容。

具备良好的学习品格与坚强的学习意志这两点积极学习态度的同时,大学生要学过且学懂、学透了才能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在课堂教育中,大学教师给学生主要传达理论知识,但“嘴把式”的学生是不受企业欢迎的,而那些深刻理解所学专业内容、敢想敢做且做得漂亮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需要且可以重点培养的对象。

3大学生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体验式营销已作为一种为体验所驱动的营销和管理模式,完全取代了把功能价值居于核心地位的传统的特色与功效营销。本文针对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要问题,提出把营销中的“体验营销”运用到大学生的专业课上,即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以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的目的。

3.1经济学中的体验式营销。

伯德施密特博士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g)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此种思考方式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体验式营销具有五个特点,即关注顾客的体验,以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和销售你的产品,检验消费情景,顾客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体验要有一个“主题”。

3.2大学生专业课的“体验式营销”模式的概念。

所谓“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就是类同于经济上的体验式营销,把学生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联想等要素融为一体,作为学生学习内容、目的和兴趣主要依据,注重学生在学习前、学习时和学习后对“体验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以充分响应学生所学内容运用于实践的诉求,推出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学习模式。本文把这种“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融入大学生专业课,使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具体化、实用化。

3.3“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特点。

体验模式的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关注学习者对理想学习内容的渴求;体验要有一个目标,“为何而学”是“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关键。以体验为主导,学以致用,课程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引起学习者的动力与兴趣,引导学习者的实践;学习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积极地心态与扎实的理论为“体验”做铺垫。

3.4“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的战略模块。

伯德施密特将这些复杂多样的体验形式称之为战略体验模块(sems),以此形成体验式营销的构架。战略体验模块由五种不同体验模型组成,即感觉、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下面将是从这五种体验模型来阐释“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3.4.1感官体验模块。

感官营销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它经由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可能是味觉与嗅觉。现在大学多进行的是多媒体教学,优秀的课件在背景图及图颜色的选择方面有较强的吸引力(视觉上)。学校有关部门可以为学习者播放与专业课相关的视频或者申请到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产品流程的近距离接触等一系列的感官活动,这样可以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听觉与触觉上有更多了解。

3.4.2情感体验模块。

情感营销的运作需要的`是,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能使学者自然地受到感染,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学习者从自己内心深处挖掘对所学专业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然后顺藤摸瓜,从最基础的内容学起,这样学习目的性也得以体现。同时,自信、幽默、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心态既能提高施教者和学习者的学习,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以情动人、美化心灵和提高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施教者以审美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听俞敏洪老师的讲座,他们被于老师自信、幽默风趣、渊博的学识和充满激情的演讲所吸引,认为自己对未来变得有信心。

3.4.3思考体验模块。

思考营销诉求的是智力,以学习本身引起学习者的惊奇、兴趣、对问题集中或分散的思考,为学习者创造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比如,一个正在学习营销策划的学习者若只听老师讲解是没法理解营销策划书的环境分析、swot分析、市场选择和定位等的具体操作;若让他模拟参与到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中,并赋予他一定的责任,使他不得不为所做项目进行思考,在集中思维过程中明白课本中的理论应当如何与实际相联系,也更深入认识专业理论的实战性。

3.4.4行动体验模块。

行动营销的目标是影响身体的有形体验、生活型态与互动。同上例,学习者透过深入思考,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对自己所缺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将书本的理论转换成他所策划的实物,将理论用于实践,设计出调查问卷,经过反复修改以达到调查的目的,亲身收集调查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分析,观察再思考,最后写出一份优秀的营销策划书。思考与行动是不可分的,它们是相铺相成的。

3.4.5关联体验模块。

关联营销包含感官、情感、思考、与行动营销等各个层面。比如,假设存在“面包”这个食品,那么必然存在消费者,消费者肯定会从面包的色、香、味或者品牌偏好来选择面包,为吸引消费者就必然存在宣传者和策划者。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不会单独存在,就像小学的语文课本里要计算数值,数学课本里有文字,市场营销专业里需要学习财务会计和应用文写作一样。

“体验式营销”学习模式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与关联五个战略模块和例子阐释了“体验”在专业课程里运用,简言之就是:学生能加深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关键是以体验为基础认识到“为何要学”,从而引导他“怎么学”;确定学习内容与将所学内容用于何处的目标;通过学习,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4结论。

总之,体验经济越发适用的今天,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体验式营销,能够为取得消费者的认可,赢得消费者的忠诚度,最终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增添砝码;大学生如果善于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从而也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认识自己的专业课程,在不断对专业课的探究与实践中提升自我,赢得学校和企业的青睐,最终不但得到自我远大理想的实现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化。21世纪的大学生,既要追求生活数量,也要讲究生活的质量、生活的品位。在生活中追求美,保持青春的激情和浪漫,以一种“体验”的心态去学习、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伯德施密特(美).体验式营销[m].刘银娜,高靖,梁丽娟译.清华大学出版社,.4.

[2]顾明娣,屠锦红.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报告——以江苏宿迁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9):156,162.

数字用户年终总结篇八

3.1在各科学习实践以及临床实习中“体验(embodied)”医学伦理教育医学生对医学伦理道德的体验是方方面面的,贯穿他所有的学习生活,包括医学伦理课堂、各科专业课课堂、公共课课堂、临床实习、学生管理等。这就意味着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在医学伦理课堂上去完成。传统上的认识是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是伦理道德老师们的职责或者是实习时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其实,医学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关系到医学院的所有教师及管理人员,所有教师都应担起对所有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让学生接触到的一切都围绕高尚的医德为核心的潜意识的价值体验[10]。

体验哲学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内容之一,对亲身体验的经历的认识,一般说来都较为深刻。尤其从“embodied”这个构词,“em”就是“in”的意思,“embodied”就是被嵌入身体的体验,所以医学生伦理道德教育要通过这种体验,学生才能真正认识体验的内容。

3.2在各科学习实践以及临床实习中“认知(cognition)”医学伦理教育在各科课程学习、校内外各种各样亲身对医学伦理道德的体验活动以及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会对医学伦理道德认知会更加深刻。这里的认知就正如“embodied”这个单词的构词所展示的词义一样,是嵌入身体,心灵的体验所带来的认知[11]。

3.3在各科学习实践以及临床实习中“感悟(understanding)”医学伦理的精髓我国的医学学生在进入医院学习后,往往会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对于医学伦理的理解较为浅薄,并且部分医学生在内心深处并没有对于医学伦理从根本上重视起来,其对于医学理论的理解还较为肤浅、较为模糊。那么,这就需要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各科老师都负有培养学生伦理道德的责任。比如,医学伦理学教师在上了理论课以后,让每个学生对每周的见习课写医学伦理道德心得[12];又比如,辅导员在给学生开展活动之后,应该让每个学生写思想汇报或者是医学伦理道德体会等等。这样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感悟到医学伦理精髓,潜移默化伦理道德精神。

3.4在医学生的各种学习和实践中“内化(internalization)”医学伦理道德知识和精神应改变过去那种试图通过短暂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就可以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的奢望,医德的培养始终贯穿学生整个的大学阶段和今后的工作生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等重要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于其医德和医学素养进行有效的增强。除此之外,在内化的过程中,医学生还应当注重理论对照和榜样学习等方法的合理应用,最终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行动能力和实践能力[13]。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内化医学伦理道德知识和精神的目的。

3.5医学生在医学职业生涯中“接受(acceptance)”医学伦理知识伦理查房制度能体现是否真正接受了医学中的有关伦理方面的知识。举例来说,在查房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医学伦理的医生往往都具备很强的和患者沟通的能力以及人文情怀,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和配合意愿。除此之外,接受医学伦理知识还集中体现在医生还应当具备法制观念和爱岗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言和服务能力,最终能够和患者进行高效的沟通[14]。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医生应当注重知情谈话制度等制度的合理执行,并且用和蔼可亲的态度来对待需要帮助的患者,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服务的人性化和合理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