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8:41:01 页码:8
最新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优秀13篇)
2023-11-22 18:41:01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考的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怎样寻找幸福,享受生活?接下来是一些专家给出的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一

有学者认为,教材就像是乐队的乐谱,课堂教学就像是乐队的演奏,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则是观众的反应。从中可以看出教材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因此,重视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教材的编写质量,并理清编写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由于目前招生体制的限制,高职院校只能在本科院校录取完毕后,从剩余的考生中招录新生,因此不得不承认高职院校的新生素质普遍比本科院校的新生差。尽管目前管理学基础相关的教材非常多,但相当数量版本的教材理论性太强,不能贴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实际,导致学生难以读懂,这也造成了一些管理学教师在教学上的困难。因此,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材一定要克服这些不足,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新特色。

管理学基础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没有任何社会实践与管理经验的学生来说,要完全领会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教材的编写,应该始终围绕一个管理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展开:即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如何对其所在的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突出体系,结构完整。

对于将来要走向社会,特别是能够成为管理者的年轻大学生而言,按照管理过程的逻辑体系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安排是合理的。因为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对其所在的组织进行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旨在达成组织目标,而由组织所处的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构成的管理系统又有众多的不确定性,有效管理就在于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减少不确定性带给管理目标实现的影响,这些基本手段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因此,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教材内容总体应该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管理学概论,包括管理与管理系统、管理思想及其发展;第二部分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此同时也要强调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以此构建内容体系。

(二)内容安排有序,注意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管理学基础教材内容应该按照管理工作的顺序安排,自认知管理起,经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落脚于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如此的体系安排,使得读者能够从宏观上比较清晰地把握管理学的主旨、研究对象以及总体脉络。

(三)章节体例新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与教学特点,在内容、结构、编写体例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创新,力求教材能够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但同时也需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寓教于乐。基于此,在教材编写时,每章内容均应该以导入案例开头,以管理游戏结束,在章节中通过设置“管理故事”“相关阅读”“案例分析”等教材理论的延伸栏目,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意识、互动意识、交流意识等。

(四)内容观点应适时更新。

管理学基础课程不仅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还是工商管理专科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只有将当下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涵盖,再将当前管理工作实践融入到教材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管理方法。

(五)语言表达通俗易懂。

在编写教材时,应按照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理论教学要求落实,确保教材内容全面地概述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管理学理论知识较多,加之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缺少一定的认知,致使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便于学生掌握新知。同时,管理学基础课程还涉及一些实践内容,学生只有顺利的完成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才能投入到技能训练和素质拓展中。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材既要有助于学生对管理理论知识的整体把握,同时也要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其教材不仅仅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而要力求抓住管理实践的精髓,在内容、体例等方面做到题材新颖、突出案例、注重运用。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二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使职业教育能够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步伐,改革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已是必然。机械制图教学面临着既要减少学时,又要增加内容、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方面的难题,下面浅谈几点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作法及体会。

一、机械制图在人才培养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的重要任务,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机械类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关系机械类人才培养的改革都离不开机械制图教学的改革,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改革的成功和整个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

二、传统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机械制图课程学时为各门技术基础课之最,一门技术基础课占这么多学时,显然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制图的产生和日益普及,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因此机械制图课首先就要解决好既要减少学时、又要增加内容的矛盾。怎样实施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实践。

三、机械制图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我校教学改革的方针,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总方案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达到传统机械制图课的最终要求,还要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内容和计算机绘图的技巧,以及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标注的有关内容。要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进行教学才能保证质量,必须通过认真的分析,制定出科学的实施办法。

1、改革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传统方式。

我们对机械课程学时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上把空间想象能力、空间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放在了画法几何上,通过点线面的投影及其相互位置关系,作图直观性差,学生难掌握,效果又不好,而且与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样的联系又不是很紧密。经过分析,我们决定改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改变以前的直观性较差的点线面及相互位置关系的定位、定量投影作图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主体的直观性较好,所以既大大降低了难度,又能紧密地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相联系。加强投影制图教学,既减少了学时、又降低了难度、又加强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能力的培养的效果,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2、把计算机绘图既作为教学内容又作为改革传统机械制图的手段。

根据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总要求,计算机绘图的内容由过去的选修变为必修,并且讲课和上机相结合。如果只从学时上看,它确实是一个负担,但我们认真分析后,不仅把它作为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且把它作为改革传统机械制图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压缩学时的一种有利措施。

机械制图学时居高不下的另一个原因是要通过大量的手工仪器绘图训练来提高绘图技能技巧和图面质量。由于有了计算机绘图这种现代化的先进手段,手工仪器训练可以适当消弱,压缩出一部分学时。

另一方面,计算机绘图的三维绘图和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可以进行三维曲线、曲面的绘制,还可以组合造型,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形体分析方法和训练空间构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节省学时,又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还能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内容和技术技巧。

3、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机械制图,由于直观性较差,抽象难学,因此老师讲课特别多、特别细,又是模型、又是挂图,没有模型和挂图就画立体图,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没有主动积极思考的余地,尽管老师讲的很卖力,学生的掌握情况与老师的期望值仍有很大差距,现在学时压缩了,内容增加了,我们必须改革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对于本课程关键的、有关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内容必须仔细讲清楚,对于应用性的和信息化的知识只讲它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进行引导性讲解,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来解决,这样看起来讲话的`速度不快,但每堂课给学生的信息量并不少,知识面同样很宽。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机械制图的传统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加模型图,由于画图费时多,一节课讲授的内容很少,一些图只为了作某些说明,画了十多分钟只讲3d5分钟就不用了,挂图和模型由于是事先定制的,成本高、灵活性差,使用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计算机绘图这种内容,不在计算机上讲很难讲清楚,既费时效果又差。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cai课件等,即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加大信息量,同时又能形象直观地加强教学效果。

四、实施效果。

1、压缩了学时,提高了效率,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了专业知识,为新课程的开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效果。由于cai课件,多媒体素材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计算机三维造型等内容的学习,和以三维形状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及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从抽象走向直观,学生感觉轻松,提高更快。

3、计算机绘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绘图融入机械制图中使每个学生都亲自体会到计算机绘图的方便、快捷和高质量,从而对学习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计算机绘图,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技能技巧,为后续开设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尊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计算机绘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技能技巧为后续的cad、cai等现代技术课程的学习尊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了知识上的准备。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们应用现代的计算机绘图技术改革传统的机械制图收到了既压缩学时,又增加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改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

五、教学改革的体会。

用计算机绘图这种现代科学技术改革传统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所取得的一些成果,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进行教学改革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推动力,把现代科学技术既作为教学内容,又作为改革传统内容、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措施和强有力的手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好方法。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三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整体素质优良、专业技能熟练的岗位工人逐渐成为各个企业争相聘请的人才,由此可见,中职机械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利用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法,更加紧密地结合专业课的教学理论与技能,才能够实现企业与校园的无缝对接。

1。中职学生总体素质参差不齐,为教学带来了许多的困难。

高校近几年实行的扩招政策使得中职生的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度与积极性都不高,对于自身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什么明确的定位,逐渐走进了就业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学生认为将来自己只能做一个一线操作员,所以并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2)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脚踏实地的学风,思想轻浮、好高骛远,不能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在学习机械专业时,对于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是很牢固,自然也没有学科之间的交叉理解能力。

2。知识与技能培养呈现脱节现象。

机械基础课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概念、公式、符号多,而中职学生系统性与逻辑性方面的缺陷,会导致理论教学出现抽象乏味的现象。另外,中职院校开设的机械基础教学课程中,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开设一般只停留在浅显的验证层面之上,最终流于形式,这样的课程没有可作为支撑的真实项目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理论知识,学生自然也很难从中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更别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够结合实践技能,学习的兴趣也会不断地淡化,直至最终消失,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是无从谈起。

3。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没有明确的受众。

教师在传统的机械基础教学中一般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来熟悉学到的理论知识,所以学生最终学到的理论知识都成了纸上谈兵。在传统的机械教学中,教师之所以看重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在考试当中理论知识比较重要,学生是否掌握实践技能,理论知识是否熟练,最终的'考核标准都是一张卷子。由此可见,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学习行为,学习质量就显而易见了。机械基础的知识多数繁难、偏杂,所以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很费精力,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很难理解,因此为了节省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时间,使得机械基础变得更加适应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就必须进行适当的改革,降低机械基础课程的难度。

二、分层教学,有效解决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基础层次的不同将教材分成重点、难点等多种层次。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尽量学会进行分层次取舍,保证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好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分层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例如,在进行齿轮传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必须理清这一课程的重点部分,及时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与引导,这样学生才能够更深层次地进行知识的钻研与理解。又如,教师在讲解渐开线的形成以及公法线等术语时必须要有耐心,学会进行分层传授。第一层,教师可以以钟表玩具中的齿轮作为实例来启发学困生,逐步有层次地引出齿轮、涡轮等原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变速箱装配图,用其中的齿轮转动实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齿轮的真实运转。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数据的讲解与指示,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样学习效果才会更好。第二层,教师要帮助学习优良的学生全部掌握知识,要求学生快速完成各项参数计算以及速比计算等知识的运用。第三层,利用学优生带动学困生的计划实现教学成绩的整体提升,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地布置项目作业,帮助学困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提升学习成绩。

三、分层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作用。

1。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分层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由于学生的文化层次以及专业知识基础不同,教师应为其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呈现的课堂状态是纪律涣散的,厌学情绪比较高,这些学生一般很少主动去了解机械基础知识。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设置因人而异的专业指导与目标引导,培养学生个性,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够对专业更加感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学会精心设计教材内容,在课堂之上呈现出更多层次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够全方面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在实行分层教学之后,学生的专业技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在分层教学时,教师应该时刻秉承着一个原则,那就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些都是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教师在锻炼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浅显的基本功以及简单的技能操作入手,其次再围绕分层教学的原理进行复杂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师还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竞赛、单元小测试等专业的技能培训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与学习质量可以及时反馈出来。教师还可以在其中进行优秀学生与技术能手的选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提升机械基础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提升学生中职机械基础的学习成绩,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实现自身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四

从第一周开始,八个周的车工实训(模具091、2、3)结束了,虽然很累,但是值得,一些好的做法总结如下。

本次车工实训,一共3名教师负责,宋小安、龚师傅、张志钢老师,学生来自3个模具班,据说都是自愿学车工,总共47人。实际操作当中,有同学不适应调出,也有调进,经过两周才稳定下来。

一、几点突破。

1、按需求分层、分组教学。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分层分组教学,学生分成4组,第一组,有车工中级证,想去富华;第二组,无车工证,想去富华;第三组,有车工证,不想去富华;第四组,无车工证,不想去富华。由于只有30台车床,工位不够,只好委屈无车工证的同学与有证的同学结对使用车床。龚师傅负责想去富华的17个同学,我和张老师负责其他30个不想去富华的同学。在实训中也有调整,达不到富华要求的退回我这组,水平提高的也可跳到富华那组,动态管理。

2、改变实训条件,提高要求。

以前,车工室有学生休息的椅子,很多同学经常借口不舒服坐下来休息玩手机,被学校巡堂人员诟病。这次实习,我们干脆把椅子全部撤掉,老师与同学一样,都站着实训。第一周,张老师还有点受不了,但是他一直坚持,8个周就这么站过来了。开始担心学生站不住,没想到,8个周,47名学生也站下来了。孩子们的可塑性相当高。

教学目的也基本达到:47个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中级工的考核,以前虽然也考了中级,但是由于时间紧,学生囫囵吞枣,没有真正消化。本次剩下13人考中级工,通过10人,得到中专派来的考评员黄强的表扬,认为学生能按图纸要求加工,达到了中级工图纸的要求,并且相当熟练。

另外,想去富华的那一组还增加了体能训练,学生在写总结当中说,不仅技能提高了,身体也强壮了,去富华的信心更足了。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虽然选择学车工,但是并不好好练习,效率低,有时还擅离岗位,多次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最后考核不及格也在情理之中。想去富华的学生目标明确,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2、工位不够,不能做到单人单机,增加了教师管理的难度,名义上是8周的实训,很多学生实际上只有4周,甚至更少。

3、学校增加了教考分离这个环节,本来是件好事,但是不完善,由于是老师自己出题,导致在实施当中教师患得患失,采用降低教学难度的办法来应对学校的`检查。

4、分层教学,将想学的集中为一组,老师好带,成绩相对较好,而另一组教师明显在考核中处于不利地位,长此下去,谁也不愿意带差生。打乱来带,起点低,平台低,平均使用资源,想取得成绩更是难上难,这才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三、改进之处。

1、一批学生实习到底,不存在交叉使用机床的情况,卫生状况有大的改进。

2、8周实习效果明显,学生能较熟练的操作机床。全方位的达到中级工的要求。

3、实训中量具丢失、损坏减少。

4、材料的消耗大幅攀升,要找到解决的办法,否则,实训会。

5、三位教师配合默契,取长补短,有奉献精神。

6、张志钢老师临时受命,不计较个人利益,始终坚守岗位,值得表扬。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五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更多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课教学的改革稍显薄弱。另外,高职基础课的教学也一直在参考高等院校相关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却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当前高职学院各个系部专业都相继掀起了教改课改的热潮,形成了良好的课改氛围,也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课改专家,出现了一批成功的课改课程,但是成功的课改课程大都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理论课程较少。因此,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基础课教学特征进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探索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基本管理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课程相关开发人员的交流沟通,确定了管理学基础课程课改思路:以职业素质能力为引领,以课程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为辅助,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我们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重新对该课程内容进行了整理优化,并设计了恰当的项目任务。课程设计了一个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及14个任务。课程内容改革比较大的是,以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为依托,按照管理的工作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子项目下又设计了14个任务。学生分组组建公司,以公司为团队完成这些项目任务,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创新。

1.课程性质与定位。

2.内容选取。

《管理学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围绕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下面就《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目标、教学模式设计、课程内容的选取进行分析。(1)课程目标总目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情,该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的基层管理人员。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管理趋势,掌握先进的管理思想;掌握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掌握管理者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初步应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能筹建简单公司并进行组织文化分析与设计;能制定基层计划与简单决策;能进行基层部门组织的选聘与考核;能够指挥、激励、沟通、协调基层部门人员;能对基层部门人员进行简单控制与评价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意识;树立现代管理理念等。(2)教学模式设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目标,结合高职(不同于本科为培养中高层管理者服务)、学情(和社会接触较少,对实际工作岗位体验较少)等,我们设计了《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模式,即项目导向、任务驱动。(3)课程内容选取本课题依据课程目标,构建了课程的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模拟公司采用成员自愿结合,总经理竞聘的方式组建,一般人数控制在8人以内,如果班级人数太多的话,也应控制在10人以内。以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为依托,按照管理的工作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公司筹建、公司调研分析与策划、公司招聘和考核、公司基层的管理沟通和公司简单控制与评价。子项目下又设计了14项任务。

3.教法选择。

4.考试考核方面。

以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标准作为课程的考核标准。管理学基础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1)考核结构成绩考核包括项目考核和综合评价,两方面各占50%。每个项目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20%)、理论考核(30%)、自我评价(15%)、公司评价(15%)、教师评价(20%)。(2)考核体系考核对象全程化。把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每个项目每个任务都纳入考核范围,体现了过程化考核特征。考核主体全员化。学生在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的考核,由师生共同组织的“专家”评审团全体成员评估打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评分考核当中。考核方式多元化。主要有项目考核、理论考核、作业评定、表演考核、即兴演讲等多种形式。

1.课程改革收获。

(1)学生技能的提高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管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生配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得到提高课程改革,是对任课教师课堂组织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方法等教育教学技能全方位的提高;课程改革,还加强了教师对课程的宏观把握能力和理解能力,让教师对课程性质定位等课程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3)教师课程项目任务设计能力得到提高管理学课程采取项目化教学,共设计了一个综合项目、五个子项目和十四个任务。课程项目任务的设计提取,经过课程团队的讨论、行业企业的调查、学生的座谈、相关专家的咨询等过程,该过程的经历很好地锻炼了任课教师的项目任务设计能力。(4)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确立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利用手机、qq、微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沟通,师生沟通效果很好。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配合,学生配合越好,项目化教学效果就越好。(5)自编教材得到完善这是该课程课改末期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该课程课改的一个收获,也是该课程课改的一个重要成果。

2.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首先,课程改革应该早做准备。做课改还是准备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调整修改,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其次,要多交流多沟通。除了课改团队成员之间交流沟通外,企业人员、往届学生也要交流沟通,还要和课改专家交流沟通等。多方面人士的交流沟通,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再次,进行项目化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定位,认真设计项目任务。项目化教学对教师要求很高,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课件制作、工作任务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组织等等都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心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需要老师用心去研究、用心去做;学生的配合,学生的积极性需要老师用心调动。总之,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内容选取,以体现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教法上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在考核上如何体现过程化的考核特征,这是本论文主要思考分析的问题,希望能为管理学基础课程以及类似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一点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六

摘要:《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应以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踏实的实践能力、创造性的工作能力为核心,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目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多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重点介绍了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社会实践教学等方法,以期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一、管理学课程在管理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高层次发展,经济结构由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向内涵式管理主导型转变,“向管理要效益”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因此,社会的现实需求需要高校培养大批拥有广博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掌握基本管理技能、具有科学决策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启蒙、奠基性的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为后续专业课程做好铺垫,为国家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管理人才,是管理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不是独立于教学方法之外的,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教学目标关系着管理学课程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实现这些目标,有的目标实现需要配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当前,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直接影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和导致教学方法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当前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不明确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学方式传统化、单一化,缺乏实践教学。

学院在讲授管理学课程时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的把握,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少必要的启发式教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学生就业反馈情况来看,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全面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传统的高分多证的学生。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考核。教师通过考核结果可以很快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及时发现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目前,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基本上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目设计也缺乏创新,客观题目比较多,发挥性题目比较少。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很难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相关教学实践比较缺乏。

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宗旨就是为了我们的社会工作和生活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比较偏重于理论,很少涉及到实际的操作方式和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而忽视了自己的实际运用水平的提升。同时,一些高职院校的教材进度设计也不合理,在编排上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对于实际的内容涉及较少,不符合当代教学发展的现状,内容比较陈旧,因而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的教学内容。

三、影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

(1)不同校园文化下的学习态度。

西方学校的育人理念是宽进严出,在这样的学校里有些学生觉得很辛苦,但会学有所成。而我国很多高校都严进宽出,致使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投入不够,从而影响学习结果。

(2)学生自身认知不足和不同学习习惯的影响。

学生是具有活力的群体,有时盲目、冲动,因为缺乏基础管理经验,认知能力有限,难免会对管理学课程产生一些错误看法。管理学恰恰是一种培养思维能力的课程,这正好是许多学生缺乏的一种能力。

(3)管理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管理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点,使学生从对管理学一无所知的状态过渡到熟悉了解的阶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技能型”教学显得尤为关键。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创新的第一步,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其实就包含了教学方法创新手段和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一些基本内容。教学目标一旦明确,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具有了依据,并且这些已经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教学目标既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小组式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就目前状况而言,教学目标不明确也确实对教学方法创新和实施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这些教学过程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起到了非常不利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依据社会对职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一些教学目标往往就是岗位任职标准。这种教育模式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多样化的尝试,因为一些基本的理论本身枯燥,必须借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具体负责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本身即是一种创新,例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和提升教学方法的突破口。教学方法多样化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非常有效,不仅如此,管理学知识架构是呈现差异化状态的,不同的知识内容需要结合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完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3)重视实践教学。

管理学实践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整个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以更为有效的身份和成果对其进行全面剖析。这样不仅能有利于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为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影响。为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实践方法的创新。

(4)建立适合的考核方式。

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管理学的考核模式中,应该适当加强对应用知识的考评,减少考核记忆知识,要突破单一闭卷考试的束缚,使用多样化的考评模式。例如,可按照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与技能测试为考核标准。这样既能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发生,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进一步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五、总结。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影响整个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也直接关乎教学质量。长期以来,管理学专业课程在教学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优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些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七

:《管理学基础》是面向在校的海军飞行学员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员计划、组织、协调、领导等综合管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员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三个班次20xx级大三飞行学员的《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以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管理能力为目标,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改革措施及方法。通过对课程及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授课质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学员的认可。

:管理学;课程改革;同伴教学。

随着媒体信息技术的引进,第二课堂、微课、慕课等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引入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应该更注重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学模式,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灌输的痼疾。本文结合现代教学理念,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为难点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探析。

《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是我校针对海军飞行学员任职培养的需求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灵魂,培养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为根本,旨在提高飞行学员的计划、组织、领导及创新等综合管理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第一任职岗位及后续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及五大职能模块,有助于学员养成独立的现代管理理念,提高相应的管理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管理学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遵循课程教学的规律和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在实际运用时所需要的条件是否具备等问题。

通过前期对相关两个课程的跟课以及自己对三个教学班次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结合课上学员的反应及学员课下的反馈,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中包括授课方法、课堂组织形式及考核方式三个主要方面。1.学员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距离新时期强军目标所要求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学员上课打瞌睡,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为表面现象,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教员采取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员所需求与期望的不对路。2.对新问题的理解处于浅层次。学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理论知识存储依旧是停留在以前浅层次的自我见解和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将所学习到的理论进行链接与思考。3.教学方式呈现单一化。学员之前接触到的大多数为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满堂理论灌输及以教员为中心等课堂授课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般是教员作为主导,教员的思维水平决定了授课内容的深度,学员往往也存在着依赖心理,很难真正达到思维水平的提高。4.对于案例式的教学方式的认知程度较低,基础设施配置不满足案例教学实施条件。《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仅通过单纯的知识理论的学习很难达到培养学员综合管理实践能力的要求。而案例式教学是以一种案例情景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员以问题案例情景为基础,以提高学员自主参与度为导向,通过情景模拟、现场体验、角色扮演、研讨交流等手段,学员在参与互动中开拓思维、增长才干,学之有用、用之有效,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员的学习能力。案例式教学只有科学地应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选择适合案例教学的章节内容进行应用,不适合一门课程通篇内容都用这一种方法来讲解。

1.学员学习乐趣和课上积极性明显增强。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员情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才能真正提高授课效果。同时同伴教学法使学员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桌、前后桌及舍友之间通过相互的监督和激励能极大地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平时研讨中遇到不同的看法时,每位学员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就会主动去搜集信息,查找辅助资料,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语言沟通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还加深了学员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在争执不下的时候学员也会向教员请教,教员与学员在一起探索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2.教学内容外延化。通过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教学将管理学课程拓展到第二课堂,领导能力素质拓展中心能够通过比较轻松、活泼的方式在无形中培养了学员的计划、组织、领导、沟通及创新等综合管理能力,使学员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管理的无处不在,能够及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今后胜任第一任职岗位奠定理论基础。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6).

[4]钟周,李森林等.北京高校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教学创新的前沿探索———基于20xx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分析[j].继续教育,20xx,(10):06-09.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八

根据管理学科的特性,基于社会对管理应用技术能力的要求,结合管理学科各专业之间求同核存异的专业行业发展领域的基本需求,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经济模块、会计模块、管理模块和个性模块。

经济模块主要是要求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经济规律。《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科中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一门课程。《经济法》是保障经济动态规律的法律应用。《统计学》课程本身比较强调理论知识,结合管理学科的社会科学属性,更多的统计知识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不仅需要掌握经济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的动态,还应具备基本的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技能。《会计学》是《财务管理》课程的基础,《财务管理》的前期基础是需要有一定基础会计的知识和管理技能。因此,《会计学》和《财务管理》是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的必备课程。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中理论较强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管理基本理论课程,是案例应用不断更新课程。除掌握基本管理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营销基本技能。《市场营销学》是管理学科中比较注重应用能力以提升企业效益的一门课程。

为了能使整合的课程进行进一步资源优化,成立专业基础课教研室,实施统一基础课程教学管理。统一管理基础课授课教师、教材、教学大纲、实践环节、教案、教学进度表以及课程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实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和整合优化。

结合区域经济市场对管理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基础课教研室制定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调整课程结构,整合并加重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形成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课程群,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体系,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出发,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统一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名称、课程学时、课程学分等。

在专业基础课教研室的统一管理下,整合基础课师资结构,对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基础课定向分配,将分散的师资资源整合为基础课师资资源,发挥专业基础课教师各自优势,形成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师资培养新途径,加强师资培养体系改革,建设教师协同教学方式,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合作育人、合作研发、联合培养人才、共促产业发展。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体,开展教研活动,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将学校资源、院系资源、社会资源相结合,提高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水平和成果,提高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基础课授课教师实行统一备课制度,展开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研活动的交叉学习,研究整合后的课程教学方法,结合新人才培养方案撰写整合后课程的大纲、教案、ppt演示稿,优化课程结构,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在授课过程中实施1/3授课、1/3案例和1/3讨论的课程结构,满足课堂管理过程个性化需求,以课堂活动为开展形式,设置管理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以“设计”、“考察”、“参观”、“探究”、“体验”等活动形式出现,增强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体验,为管理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做好基础认知服务,使课程授课效果更加符合应用技术型的要求,提高课程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耦合度。

课程整合优化后,教材的选定是重要内容之一。整合前的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一般理论性强,应用实践性弱,案例分析也多以国外的管理案例为主。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可以根据应用技术型院校要求结合管理学科基本特点为课程本身改革进行定制撰写符合应用技术型大学特点的自编教材,融入更多中国式管理的最新前沿案例以及通俗易懂的管理概念,更加保证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资源优化的有效实施。

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整合优化后,为了确保学生全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能力,进而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实现教考分离是最好的办法。由专业基础课教研室建立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群试题库。同时加强过程性考核,每个教学情境结束后,专业基础课教师都要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给出考核成绩,通过情境考核检验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客观评价学习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九

【论文摘要】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完成此项目标和任务,本文对教学方法、实验教材、实验室管理等的改革方案和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针对学生的特点的机械类基础实践教学的新体系。

自从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各高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大力进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统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而不是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显而易见,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将在完成这个目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机械类专业为例,机械基础实验室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实践基地,所承担的实验内容涉及工程图学、力学、工程材料及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是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为此,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机械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一、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特点。

作为独立学院,由于受办学机制等制约,实验设备的投入有限,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有些与母体雷同。但是,教学对象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些问题正是独立学院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最大困难,它关系到是否能够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大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一方面基础相对不够扎实、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另一方面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企业、贸易等背景的学生较多,因此他们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针对以上特点,在实验室建设上更需要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材和设备。在满足本科教学基本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尽可能引进一些综合性、提高性实验设备,提高学生实验、实践的兴趣,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条件。而实验教材的编写,也从学生的不同情况着手,选择几个层次来适应他们不同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内容的,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实践教学与基础实验室建设的宗旨。

1、基本验证性实验,注重感性认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对于基础性强、操作要求规范、经典的实验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通过讲解仪器的规范操作和使用原理及不同类型实验的操作方法和不同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仪器仪表知识和实验方法。在进行实验之前,采取让学生先预习、实验课提问;实验操作先有老师示范,再由学生分组独立操作;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对于一些提高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一来可以通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培养独立实验的能力和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二来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根据实验的要求,学生可以依据各自的特点自由组合,顺利完成实验。实验课前有指导教师明确实验任务、要求及注意事项,由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实验方法、选用实验设备和具体的操作流程。这样,既可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复习的目的,也可以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3、创新型实验,起点高、要求高,可以供学生选做或结合学生各类课外科技竞赛。

此实验应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可把自己所掌握的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融为一体,灵活运用,开展专题性、科研性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专题实验。实验室采取完全开放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选课题进行实验。充分利用基础实验室与学院实习中心的设备和加工能力优势以及外院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和制造,将有创意的设计转变为产品。使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中自主设计、自编工艺、自行加工,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

三、加强实验教材和实验教学大纲的建设。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应注意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启发性,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验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着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实验课教学与课堂教学一样,需要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明确每一堂实验课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1、对基础性实验沿用传统内容,既可保证基础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可满足本科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2、增加综合性、提高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对其实验内容从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等角度进行修改,使之能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营造一定的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改变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依赖关系为相互促进关系,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设计方案的选择,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达到加深理论理解的目的。

四、注重实验室建设。

1、完善适应机械基础实验要求的实验室设备。

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提升教学实验室硬件建设的档次,逐步推行实验内容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对校内其他专业的开放以及对社会的开放,使之成为全方位开放性的实验室,提高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社会效益。

2、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实验建设的关键之一,只有建设一支高学术水平、高素质、年龄结构合理、热心实验教学改革、富有奉献与合作精神的实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使进一步得到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各项功能。

3、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我们配合学校学风建设,按照国家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修订实验室工作管理制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实验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实验室主任及各类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把实验教学的质量作为决定实验室及实验技术人员能否评优的重要条件,通过评优、奖励调动实验室人员搞好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机械类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是加快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重视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严格实验教学中各项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对独立学院从事实验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改革,就能完成新世纪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3]方海林.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高教,2007,(1).

[4]周伯明.勤学习研究重管理服务-浅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

[5]李丽娅,郭进武.加强高校实验工作改革,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教论坛2007,2.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十

(浙江省宁波鄞州市职教中心学校)。

摘要:中职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上起到重要的铺垫和引导作用。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常态,如何实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值得每位教师研究和深思的。主要探讨了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此课程知识点繁杂,覆盖面广泛,因此,许多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吃力。随着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根基薄弱,学习这门课程就更加吃力,收效甚微。如今,中职教育提倡”有效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中职教育尴尬的现状,实现有效教学迫在眉睫。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实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

一、设置问题,巧留悬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产生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认真思索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设置问题,留下悬念,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持续保持主动的探索状态。问题要精心设计,贴近实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机械传动装置时,学生要熟悉常用机械传动工作原理等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就会集中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分析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时,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根据工作循环的要求和步骤,认真思考:工作循环的完成需要哪些必要的因素?液压元件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很难使他们真正了解。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开展教学。

《机械基础》这门基础课程,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实践进行验证,则显得十分晦涩难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离不开实践操作。教师可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

1.自制教具。

《机械基础》教学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制作一套教具。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完成,使学生提前感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和力量。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所学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直观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此话用在《机械基础》上再合适不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功底薄弱,面对技术类课程,很难具备充分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如果教师只是照搬课本,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直观教学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抽象的问题,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谓意领神会,并不难达到。

在直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钻研,从而真正掌握知识。

3.现场参观。

机械类专业学生最终要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动手和实践是培养的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生产车间参观和实习,在观察和实践中亲自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观察车床中齿轮的传动过程,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机械传动的了解。许多复杂的工作过程,如果仅仅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现场参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4.进行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问题和悬念,就要有讨论。教师要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使答案在热烈的讨论中产生。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他们才会深刻体会到答案来之不易,并具备一定的成就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在辩论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潜能。公布答案的时候,教师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鼓励。

5.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常常应用于许多教学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很大的冲击,而多媒体教学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挑战。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通过声音、影像、动画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颇受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对于机械基础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多而杂、抽象,而中职学生对于机械的了解甚少,因此纵使教师有三寸不烂之舌,亦不如一个形象生动的动画来得更为直观。涉及机械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时候,动画是最直观、简单的教学方式。动画可以使枯燥的内容不再枯燥,使晦涩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声情并茂,充分吸引学生目光,解决学习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机械基础》课程虽然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容繁杂,但还是有一定的系统性,教师应遵循课程的章节和脉络,明确教学主线,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的教学思路混乱,主线不明确,学生就会十分迷茫,无从下手,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课程有课程的主线,每一章有每一章的主线,围绕主线开展教学,实现前一章和下一章的完美过渡,不会使学生有突兀的感觉。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温习前一节课的知识,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忽视。在明确教学主线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将知识串成一条条完整的脉络,使知识不再单独存在,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知识是有生命的,围绕一条主线,使知识互为联系和补充,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则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改善不足,不断进步,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评价要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和综合表现,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这亦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评价往往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机械基础课程更强调学习过程,最后的考试成绩只是过程阶段性反馈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全部。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应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例如,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温习和巩固,不过,这种提问方式却往往收效甚微,课前提问一般是一对一的方式,被提问的学生并不能代表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集体书写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检查。根据每次回答情况,教师进行评价和打分。总之,评价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这样才会更加公正公平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综上所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各位教师的努力,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和钻研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峰。对中职《机械基础》课教学的几点看法[j].神州,(17)。

[2]王广权。浅论《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j].青春岁月,2011(08)。

[3]李冠文。浅析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j].群文天地,2011(14)。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十一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的控制方法分析,来说明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机械基础》是一门主要介绍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传动的构造原理、运动规律和应用特点等基础知识的专业基础课。这对从未走进工厂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常感到学习这门课程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下面就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建议和认识。

1糟心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备课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刻苦钻研教材,熟悉掌握教材内容。钻研教材时要通读教材,注意纵横联系。纵的联系是指教师要通读本专、l教材,要从教材的科学体系和知识结构出发,理清脉络,明确各章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知识的连接点,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掌握知识的深度;横的联系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其他专业的同类教材,从各门学科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理清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结构层次的连接和互相渗透,研究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从而掌握知识的广度。有了深度和广度,才能形成知识的迁移,讲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备课除了钻研教材,还要了解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所掌握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改造、加工,尽量将专业性较强的教材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通俗易懂的讲解。

2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的最终效果不是看你“教出去”多少,而是看学生“学到手”多少,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归根到底还是要用学生学的好坏来衡量。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

2.1课堂纪律管理。

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把知识学到手。那么,如何对课堂违纪行为进行处理呢?我通常采取正面提醒法、提问法、幽默诙谐法、非语言控制法和劝离现场等方法。

(1)正面提醒法就是对违纪学生不予过分理睬,而是正确友好地提醒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告诉他应当做什么。

(2)提问法就是当教师正在讲课时,发现某学生正低头做其他事情,或者伏桌睡觉等等,此时教师既可以向不听讲的学生单独提问,也可以向全班学生提问,然后让不听讲的学生回答。

(4)非语言控制法就是教师用目光、手势、表情、姿态等非语言手段处理违纪行为的一种方法。例如,使用走进学生、突然停止讲课、凝视学生、轻拍其肩等非语言信号制止课堂违纪行为。

(5)劝离现场法是指当课堂上发生冲突,且矛盾激化,严重干扰教师上课而又劝阻无效时,教师可以劝违纪学生离开教室,以消散其怒气,平息爆炸性情绪,至于谁对谁错的问题,则等下课后另行了解、评判和解决。

2.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组合,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机械基础》课教学中,应注意变换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举例教学法和课堂练习法,来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感觉学习《机械基础》这门知识很省力、轻松。

(1)启发式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的“讲”来引导学生的“想”,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而弄懂所讲的知识。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可借助于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2)演示教学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呈现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试验,或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验证或说明所传授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法。

(3)举例教学法是利用典型实例来说明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机械基础》所研究的各种机构在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教学过程应联系实际,多从实际生产、生活中选取典型实例,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强化记忆,防止遗忘,启迪思维。

(4)课堂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完成一定活动,来巩固知识和技能,形成技巧的教学方法。

3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补充。

3.1教师要妥善处理学生作业。

作业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尺度,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作业布置和批改,以便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布置和批改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是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其二是作业的份量适宜,难易适度:其三是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在必要时提示作业的做法:其四是及时批改作业,以便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其五是批改作业时,应注意学生作业中错误的数量和性质,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把它记下来,作为课堂讲评或改进教学的依据。

32教师耍认真对待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是教学[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它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进行辅导时,要注意两点:其一是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其二是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综上所述,《机械基础》课作为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和工具,一定要重视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的第一天起,就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进行精心设计,认真研究教学理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控制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争取达到最优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十二

《机械基础》阐述了一般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涵盖面广,知识点多,概念抽象,综合性强,对学习者的要求较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专业知识起点低,且对机械缺乏感性认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师而言,如何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处理一些常见的机械问题,就成为了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升学和就业面前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出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式,不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程度,将对学习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具体做到: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机械基础》课程内容多,知识单调枯燥,因此就更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学目标的同时,合理运用教材,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

围绕学习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启发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肯定他们的创造性设想,使其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对《机械基础》的学习热情,通过具有现场性、竞争性、趣味性的课堂和课后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分层教学”法,注重因材施教。

此外,由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还存在着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态度各异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进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基础差不多的学生采用相同的进度,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则可以采取单独辅导的形式,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发挥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

情境式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对《机械基础》课程尤为适用,这主要是由课程的特点决定的。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引入课堂,能使学生注意到生活中所蕴含的机械知识,并迅速将其融入学习中。

中职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教师应结合这一特点,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应发挥各专业的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参加到实习和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参观工厂,在工人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参与部件的拆装、维修和调试工作,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使他们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好《机械基础》课程的热情。

四、以多媒体和网络课程的开发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机械基础》授课主要是通过教材、板书及教师的.口述完成的,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极大地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客观的特点能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中《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确实存在着种种困难,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求中职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地选择和处理,将生涩枯燥的抽象概念通过各种方式融入丰富的教学手段与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真正将学生参与学习的观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教学的行为。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完成《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以利于提高其后专业课学习及将来升学的成绩,为以后就业中的实际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基础管理教学论文范文通用篇十三

摘要:机械基础是专业基础课,它实用性强,涉及面广,但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概念多抽象,原理枯燥,而我们技校类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机械基础现场参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机构模型演示灵活的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能为学习专业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这门课程实用性强,涉及面广,它是数控、模具钳工、机械类学生的主修课,又是焊接、机电、电工、制冷、汽修类等专业的必修课,是比较重要的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综合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概念抽象,原理枯燥,且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再加上操作性强等特点,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而且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很缺乏,导致有些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教师讲课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所关注的难题。下面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课程学习,树立专业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技校类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没有动力,基础又比较薄弱,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该课程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课程教学,首先要重视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应先向学生介绍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计划、重难点、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作用。比如针对汽修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老式汽车介绍到现在的新型车、概念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师例举的汽车中的内燃机、变速箱、差速器、联轴器、离合器、轴承等内容,学生都将在这门课程中学到。告诉学生汽修专业与这门课程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此课程,从而做到愿学、想学、认真学。另外,教师必须在第一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教师例举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机器,比如洗衣机、汽车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有什么机构零件,先让学生发言讨论。对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应该给予真诚的赞美与鼓励。要让学生有成功感,增强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

二、经常进行工厂现场参观教学。

技校类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从没看见过机床,所以上这门课之前先要去工厂参观,带学生参观生产装配车间,了解各类机床和生产机器设备。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经常带学生到工厂参观,使学生对它们的结构及生产过程都有所了解,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学曲柄摇杆机构时,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使学生发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的运动形式,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再如,在讲授完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离合器、联轴器和制动器之后,请工人师傅作现场操作演示。任课教师边参观边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这种参观教学法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三、充分应用多媒体视频、动画。

机械基础教学有很多内容,利用模型、实物、挂图等传统教学方法灵活性差,使用不方便,只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仔细地讲解、比划讲授机械零件的结构、作用和传动机构的原理,尽管教师讲得很卖力,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与教师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教师要采用动态演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论文)当学习一个“新机构”时,教师就引用该机构的模型导入,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时,采用cai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

四、建立一间完整的机构模型演示装拆实验室。

在工厂参观和多媒体动画教学,学生都只是看,不能直接动手操作。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机械装拆车间,装拆一些由企业淘汰的生产设备及一些常用的零部件,如减速器、离合器、联轴器等,建立一间完整的机构模型演示实验室。教师在对这些部件做基本的讲解后,安排学生对实际部件进行装拆操作,学生会在装拆过程中加深对这些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与维护等知识的理解。

五、灵活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

灵活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备课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贯彻够用原则,突出重点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打破原有的编排顺序,将常用的机械和常用零件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加强知识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记忆。在一堂课中,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具模型如何配合演示,课后如何总结,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哪些重点和难点等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奇”“疑”“趣”,要不断更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自己去钻研知识。教学方法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对象、条件而确定,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六、培养学生自制各种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各种机构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用身边资源,制作一些简易模型,以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让学生动手制作,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学习轮系传动中齿轮传动方向的判别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小时候玩的玩具车、四驱车零件,配上硬纸板(用来固定轴),制作简易轮系传动模型,这样学生对轮系传动中齿轮方向的判别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制铰链四杆机构小制作比赛,请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评比。通过小制作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另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技工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能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就无法适应改革的需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应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并能追本溯源,找出规律,真正做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变速机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理解各类变速机构的变速原理,再让学生探讨为什么有些机构只能做到有级变速,而有些机构却能做到无级变速。这样,学生提高了看书的兴趣,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去看书。

总之,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倡实践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结合,为学生学习机械类知识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吴亚君等编著。教育学简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李文静。机械基础课直观教学的新尝试.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