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申请书解释概念(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5:04:10 页码:12
2023年申请书解释概念(优质9篇)
2023-11-22 15:04:10    小编:ZTFB

良好的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写总结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和范文,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工具和资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便利和帮助。

申请书解释概念篇一

一、引言幽默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品质、能力和交际方式.研究它可以更好地理解幽默现象,同时也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的.理解.西方的幽默理论研究始于柏拉图时代,国内则应该归功于幽默大师和翻译大师林语堂先生,他最先把“humor”音译为“幽默”(论幽默的译名).本文从语言学角度首先回顾国内专家学者们在幽默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然后重点分析用概念整合理论揭示幽默短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孙吉娟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刊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2007“”(9)分类号:h1关键词:

文档为doc格式。

申请书解释概念篇二

1.募集设立:又称渐次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募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的公司。

2.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公司债券。

3.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根据公司法设立的,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4.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委托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5.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6.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6.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

7.企业破产制度:是指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况下,在法院的主持下,将债务人的全部财产集中起来对债务人进行公平清偿的制度。

8.债权人会议: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为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表达债权人的意志和统一债权人的意见而由已申报债权的债权人组成的临时性机构。

9.债务人的财产:是指破产申请受理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取得的财产。

10.别除权:是指破产宣告前依法成立的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人享有不依赖破产程序,就该特定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11.一般取回权: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对于债务人占有的不属于债务人的财产,该财产的权利享有的向管理人取回该财产的权利。

12.出卖人取回权: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时,出卖人已将买卖标的物向作为买受人的债务人发运,债务人尚未收到且未付清全部价款时,出卖人享有的取回在运途中标的物的权利。

13.抵消权:是指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在立案前与债务人互负债务的债权人享有的不依破产程序,而以其对该债务人的债权和所欠债务在对等数额内相互抵消的权利。

14.重整:是在企业无力偿债但有复苏希望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同意,允许企业继续经营,实现债务调整和企业重组,使企业摆脱困境、走向复兴的一项制度。

15.破产和解: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和解申请或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议就债务人延期清偿债务、减少债务数额等事项达成和解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定后,终止破产程序的一种制度。

16.破产宣告:是指人民法院对符合破产条件的债权人,依法作出裁定,宣告债务人破产实施清算的行为。

17.格式条款:是一方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18.承诺:是指受要约人收到要约后按照要约所规定的时间和方式,用诺言或行动对要约表示完全同意的一种法律行为。

19.缔约过失责任:是指缔约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给对方当事人的利益造成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

20.合同效力: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法律效力。

21.效力待定合同:是指虽已成立,但因其主体有瑕疵,不完全满足有效要件的规定,致使其效力不确定的合同。

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是指合同订立后,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可由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其归于无效,或行使变更权使其内容变更的合同。22.合同履行:是指合同生效后,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全面、适当地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23.提存:是指债务人将到期后因债权人原因无法清偿的标的物交有关部门保存,以消灭合同关系的行为。

24.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有效合同的约定,不履行或不安全履行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5.担保:是指在民商事法律关系中发生的,保证债务人清偿债务,债权人实现债权的法律制度。

26.反担保: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债务人应第三人的要求而为第三人所提供的担保。

27.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约定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

28.一般保证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只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才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合同。

29.连带责任保证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合同。在这种合同中只要债务人到期未履行债务,债权人就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的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30.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自己特定财产的占有,约定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将该财产折价、变卖或拍卖,并就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31.质押: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财产或权利出质给债权人占有,将该财产作为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质押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并就其卖得价款优先受偿的担保制度。

32.留置:是指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扣留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经过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一定的宽限期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担保制度。

33.定金:是合同当事人一方预先交付给另一方货币作为债权的担保。

34.证券:是指发行人依法发行的表示持券人享有的某种特定权利的凭证。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存管与结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35.证券发行: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的人出售证券的法律行为。

上市公司的收购: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上市目标公司股票,以取得对目标公司的管理权或者控制权,进而实现对目标公司的兼并或实现其他产权性交易行为。

36.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向目标的管理层和目标公司的股东发出购买其所持该公司股份的书面意思表达,并按照其依法公告的收购要约所规定的收购条件、收购价格、收购期限以及其他规定事项,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收购方式。

37.协议收购:是指收购人与被收购的目标公司股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协议方式进行股份转让的收购方式。

38.票据:是出票人依票据法签发的,约定由自己或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票据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者持票人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的一种有价证券。

39.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40.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1.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42.票据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之间,基于票据行为,在票据上所发生的法律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43.非票据关系:是指票据关系以外的、与票据行为有关的当事人之间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所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44.狭义的票据行为:是指票据当事人以发生票据债务为目的,并以在票据上签章为权利义务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

45.票据的伪造:是指无权限人假冒他人或虚构他人名义签章的行为。

46.票据的变造:是指没有合法更改权的人在已成立的票据上变更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的行为。

47.票据的更改:是指有更改权的人明示更改票据上记载事项的行为。

48.追索权:是指持票人在依法行使付款请求权而不能得到票款时,依法向票据的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利息和其他法定费用的权利。

49.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

50.背书:是指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

51.涉外票据:是指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行为中,既有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又有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境外的票据。

52.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是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53.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

54.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人。

55.财产保险合同: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财产保险权利义务的协议。

56.代位求偿权:是指如果保险事故的发生所导致的被保险人的损失是由于第三人造成的,被保险人有权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但是被保险人在从保险人处获得了赔偿后,必须将对第三人的求偿权让渡给保险人。

57.人身保险合同: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呗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因保险单载明的意外事故、灾难及衰老等原因而导致被保险人死亡、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退休时,给付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一定的保险金额的合同。

58.保险公司:是指投资人以营利为目的依法设立的,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法人。

59.海商法:是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0.船舶所有权:是指船舶所有权人依法对其船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61.船舶优先权:是指海事请求人依照《海商法》的规定,向船舶所有人、光船承租人、船舶经营人提出海事请求,对产生该海事请求的船舶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海上货物运输:是指承运人收取运费,负责将托运人的货物经海路由一港运至另一港的合同,也是规定海上运输中承运人与托运人权利义务的合同。

62.提单:是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此交付货物的单证。

63.海上拖航合同:是指承拖方用拖轮将被拖物经海路从一地拖至另一地,而由被拖方支付拖航费得合同。

64.船舶碰撞:是指船舶在海上或者与海相同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

65.海难救助:是对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遇险的船舶和其他财产进行的救助。

67.共同海损: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

68.海上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按照约定,对被保险人遭受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和产生的责任负责赔偿,而由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的合同。

69.委付:是指在保险标的物发生推定全损时,被保。

险人如果要索赔损失必须将标的物可能的余值转移给保险人,即对该标的物进行委付。

72.发起设立?又称单纯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足公司全部股本而设立的公司。

73.商法?规范规范市场主体和商事交易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4.授权资本制是指公司设立时,虽然要在公司章程中确定注册资本总额,但发起人只需认足或缴足部分股份,公司就可正式成立,其余的股份,授权董事会根据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和证券市场行情再随时发行的公司资本制度。

75.严格责任原则又称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论违约方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其有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76.票据的保证是指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为担保被保证的票据债务人履行其票据债务,承诺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而在票据上所为的票据行为。

77.法定资本制是指在设立公司时,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足额认缴后,股东可以在公司登记成立前后的一定期限内一次或分次缴付出资的资本制度。

78.否认权是指对于债务人极其负责人实施的危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管理人享有的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或确认该行为无效,从而追回所转移财产的权利。

79.商主体?指具有商法上的资格或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行为,享有商法上的权利并承担商法上的义务的组织和个人。

80.商行为?是指具有商行为能力的商主体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营业性法律行为。

82.商号?是指商主体在营业活动中所使用的与其他商主体相互区别的称号。

83.商业登记?是指商业发起人或筹办人为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主体资格,依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向营业所在地主管机关申请登记并被主管机关核准注册登记的法律行为。

84.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85.合伙企业?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投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86.入伙?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投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87.退伙?是指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依法退出在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消除合伙人资格的行为,退伙的情形包括声明退伙、法定退伙和除名退伙。

申请书解释概念篇三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4、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第十三章(12分)

5、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6、消费函数:表示消费支出和影响消费支出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

7、投资乘数: 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一变化的投资支出量最初变化的比率。

8、政府购买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9、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是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第十四章(18分)

10、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反方向变动关系称为投资函数。

11、托宾的“q”说:指的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企业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

12、is曲线: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3、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4、谨慎动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15、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无论拥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的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16、凯恩斯区域:lm曲线水平状态的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如果利率降低到这样低的水平,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在不提高的前提下,提高收入水平,所以财政政策有效果。

17、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

18、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五章(20分)

19、总需求ad: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0、财富效应:

21、利率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即投资需求水平降低,从而收入减少。

22、宏观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23、古典总供给曲线as: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24、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现行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供给所需的任意数量。

25、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价格水平越高,经济中的企业提供的总产出越多。

第十六章(15分)

26、失业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

27、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望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通常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

28、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29、劳动力参工率: 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30、摩擦性失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31、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的供给结构与劳动的需求结构不一致而导致的长期性失业。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32、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期因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33、奥肯定律:失业率上升与经济增长率下降相互关系的原理。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34、痛苦指数:试图计量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治效应的一种方式被称为痛苦指数。

35、货币数量论:一种用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说明商品价格变动的货币理论

36、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37、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没哟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宏观概念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申请书解释概念篇四

1.九家工作法:群众干部如家人、群众疾苦如家珍、干部下访如家访、群众来信如家书、群众农活如家活、群众难事如家事、群众致富如家业、党员服务如家务、群众监督如家长。

2.党员教育培训“十百千万”工程: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以建立十个省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百个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千个基层党员轮训课堂、万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培训“十百千万”工程,全方位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推动福建跨越发展、加快海西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119”工程:整合全县党校办学资源,设立1个县级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1个远程教育“流动广场”和9个乡(镇)党员轮训课堂。

4.建立“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实行“联述”,年初各级党组织书记分别提出年度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报上级党委,年底就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分别向上一级党委进行专项述职;开展“联评”,组织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注重“联考”,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以及村(社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5.“168”党建工作机制:建立一套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 1

“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机制;实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的“六步工作法”;发挥村党组织、村委会、党员队伍、群团组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老人协会和农民群众等村级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的“八个方面作用”。

6.“5+5”管理办法:党支部:对有出国(境)党员的党支部明确了五项任务,在党员出国(境)前,对其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并提出要求;每年与出国(境)党员联系一次,介绍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了解党员在外情况;每年召开一次回国党员和出国(境)党员亲属座谈会;帮助出国(境)党员亲属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国(境)党员回国探亲期间,要及时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员出国(境)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在出国(境)前向党组织做一次思想汇报,并报告出国(境)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出国(境)后,委托亲属每月或每季度向党组织代为缴纳一次党费;每年主动向党组织作一次思想汇报;每年为家乡做一件实事、好事;回国探亲期间,要主动参加一次以上党的组织生活。

7.“135”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一个领导核心;建设社区工作者、党员和志愿者三支队伍;建立健全共同参与组织机制、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基本建设保障机制、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党建责任落实机制五项工作机制。

群众两个群体做好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安定稳定三个方面服务,并采取居民群众评议、社区党员评议、服务对象评议、上级组织评议四级评议办法。

9.社区“五项工程”:开展以基层组织为核心的党员先锋工程,以维护稳定为基础的平安社区工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提高素质工程,以服务居民为宗旨的便民服务工程和以居民参与为重点的共驻共建工程。

10.“三五”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实现引领企业政治发展方向、引领构建和谐企业、引领先进企业文化、引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引领企业党群共建;落实班子建设双进入、党务干部双选聘、党员队伍双培养、党群活动双联动、党建经费双保障;推进领导管理层级化、工作覆盖网络化、工作推动系统化、资源整合区域化、责任落实常态化。

11.双培双推党建主题活动:“双培”,即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双推”,即把下岗职工党员推荐到企业就业,把党员技术骨干推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

12. 机关党建“一定三评三落实”:机关党组(党委)决定年度目标任务,通过月点评、季小评、年总评,确保年度目标任务责任落实、进度落实、奖惩落实。

14.“四比四查四强化”主题实践活动:比观念,查思想根源,强化赶超意识;比能力,查工作态度,强化赶超动力;比实绩,查发展差距,强化赶超措施;比作风,查执行能力,强化赶超保证。

4

党建工作方式(两新组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党群共建 三讲三提升六项建设:讲责任、讲作为、讲正气,提升素质、提升水平、提升形象,党性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形象建设。 六大组工:责任组工、创新组工、文化组工、务实组工、质量组工、效能组工。

一定三有:(激励农村干部)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

三有一化:(社区创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

五好班子:团结协作好、工作创新好、务实作风好、发展业绩好、廉洁勤政好

五型干部:重徳型、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效能型

“五好”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活动开展好、制度建设好、作用发挥好

“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拔方式):

“党员先锋号”集体创建五好标准:有一个好负责人、有一个好团队、有好的服务意识、有好的工作成绩、有好的社会反响。创建目标:党建一流、业绩突出、内部和谐、社会公认。

“三个示范区”:食品产业、商贸物流、生态宜居

“三线一区”党建示范工程:金山路、107国道、郾襄路两侧和淞江产业集聚区

申请书解释概念篇五

1. 符号: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达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者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或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称之为“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符号一般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没有符号,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一切社会交往都无从进行,由符号所组成的符码和语言,是任何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

2. 受众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中,受众是明确的,且人数较少。受众和传播者相对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而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的特点。大众传播者和受众构成了社会传播的两级,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关系,构成了现代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特色。

3. 媒介环境:

媒介环境是指由各种媒介营造的一种社会情境,这种社会情境是传者,受者和广告商等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媒介环境,人们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感知世界,大众传媒用各种手段搭建起一种仿真环境,人们在这个仿真环境中生活。

媒介环境对新闻受众的人格的影响分为消极和积极的两反面。由于当今社会大众传播日益发达,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媒介,因此,社会环境和很大程度上与媒介环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人们的社会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媒介影响,而且社会化的很多阶段都是在媒介环境中完成的。正因为这样,媒介环境的健康直接影响着受众人格健康与否。 媒介环境对受众人格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视暴-力和电视色情方面。

4. 把关人

把关人,又指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热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传播者先驱库尔特。卢因最先提出这个概念,传播者怀特对把关人进行系统的个案研究。

5. 地球村:

麦克卢汉最早提出“地球村”的概念,他认为,印刷媒介的出现,使得人类从口语传播时代的部落化阶段进入了脱离部落花阶段。而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重新部落化。广播;电视、卫星等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传遍全球,世界变成了一个村落,即所谓的地球村。

6. 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拉着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中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取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过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与受其影响者处于同一团体并有共同爱好和兴趣;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这方面的信息。

1.传播:传播是人类信息的和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2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简而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3.组织:是指具有一定目的,任务,按照一定形式建立起来的集群结构.

4.过程:即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程序.具体表现为:事物的结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5.传播过程:所谓传播过程,就是传播现象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5.理论:指经过概括,系统化的一组相互关系的命题和结论.

6.模式:指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7.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是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8.编码:是认知表述过,就是把看,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9.参照群体:是指个人未必置身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的行为的群体.

10.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其中,被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为样本":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叫"总体指标":从样本的统计计算中得到的指标叫"样本指标":"抽样推断"就是指从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的过程.

《传播学基本概念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申请书解释概念篇六

1、(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

2、: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5、: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表示能飞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6、: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组合。

17、: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19、: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0、: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1、: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它的基本的形式为:q=alk,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a、b 、为三个参数,01。

22、: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3、: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

24、: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25、: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6、: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7、:指的是该厂商规模的扩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

28、: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

29、: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30、: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者为了实现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量,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微观经济学概念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申请书解释概念篇七

1.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或者说是在垂直地球表面方向的气温分布。它决定了大气的稳定度。

4. bcf:生物浓缩系数

5.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6.专性吸附: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受化学键作用外,还受加强的憎水键、 范德华力、氢键等的作用。

7.酚酞碱度:该碱度是由水中全部的氢氧根离子和一半碳酸盐含量引起的。 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ph8.3)测定碱度。通常与甲基红终点碱度结合使用。

8.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9.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2]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它们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

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计量和毒物浓度。

12.决定电位: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该单体系的电位几乎等于混合体系的pe,被视作决定电位。

13.总碱度:总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的总量。

14.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15.生物富集: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或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7.生物修复:通过具有降解功能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使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的过程。

18.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与吸收总光子数之比

19.阈值量(浓度):

23.半数有效剂量(浓度):ed50,是指对受试对象(实验动物或人)半数有效的剂量。

24.助致癌物:本身无致癌活性,在遗传毒性致癌物之前、同时给予,或当致癌物引起的dna损伤仍存在给予,能增强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25.促癌物:某些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性可由于其它本身无致癌性的物质的协同作用而增大。

26.酶抑制剂:一类可以结合酶并降低其活性的分子

27.土壤潜在酸度:土壤潜在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的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

28.间接光解:也称为敏化光解,一个光吸收分子可能将它的过剩能量转移到一个接受体分子,导致接受体反应,这种反应就是光敏化作用。

1、环境问题:是指环境受到破坏而引起的后果;或是引起环境破坏的原因。

2、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3、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是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间接或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或是自然过程所直接排入大气或在大气中新转化生成的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4、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他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而改变存在的形态或转变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5、环境容量:特定的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的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环境背景值(环境本底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

土壤环境容量:在不使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的条件下,土壤中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申请书解释概念篇八

1、过大暑。有些地方在大暑这天有吃荔枝、羊肉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大暑前后,荔枝成熟,满树流丹、飘香十里,荔枝含有多种维生素,可滋补身体;或者是“喝暑羊”,即喝羊肉汤,让全身大汗淋漓,带走五脏积热,排出体内毒素。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2、吃仙草。很多地方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烧仙草有冷、热两种吃法,有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当然,孕妇最好别吃哦。

3、饮伏茶。伏茶就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4、晒伏姜。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待久后,不妨喝杯伏姜。

申请书解释概念篇九

1,所谓文艺学,是对研究文学的各门学科的总称,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二个分支.

2,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文学本质论,作品构成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以生发展论.

3,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四要素:宇宙,作者,作品,读者.

4,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5,文学的本呈是它的审美性.审美:将文学与宗教,道德,哲学区别开来.因此,文学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6,审美性的具体表现在:a,形象性:文学是以诗意,感性的形式来把握世界,这种诗意,感性的把握世界的形式,也就是艺术形象.文学中的世界总是具体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学形象并不限于视觉方面,它诉诸于整个感官的心灵.b,情感性:首先,从创作过程来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其次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都离不开情感;再次,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是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c虚拟性:首先,语言表现的并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形态;其次,即使是这表现形态,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必然有所变动.

7,艺术分类主要有:a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想象艺术;b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c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以艺术构成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材料为标准,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

8,语言艺术是把以语言为材料构建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其特点:a形象的间接性:第一层含义是把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不能由人的感官直接接受到,第二层含义是指形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文学形象并不是一种精确的和定型的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另外每个人看到的文学形象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间的限制.语言是心灵的表现.人的心灵的领域是极其广阔的,因而,语言活动的领域也是极其宽广的,另一方面,语言是一种人为的,它一般都能够加以表现.c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语言作用于人的心灵,特别适用于表现缺乏感官直接性的人的内心世界,另外,文学表现人的内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0,"意象"的观念渊源最早可以上溯到《易经*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最早把"意象"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范畴提出来的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窥意象而运斤".

12,意象的定义:意象应该是主体和客体,心和物,意与象的统一.意象不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象的摹仿,而是审美主体的心灵创造.文学意象是不同于一般形象的,它是更具有内涵和意蕴的形象.

13,从意象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以及意象的表现功能方面来看,意象大体可以分为描述型,比喻型,象征型.

14,柏拉图大概是最早把"典型"用于艺术理论之中的人——《理想国》,

15,所谓典型,最简明的概括就是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特征,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内涵,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16,典型的基本特征:a,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会停留在对一般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提示上,总是试图提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如鲁迅所塑造的阿q.b,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性格内涵.典型人物首先要具有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阿q鲜明的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c,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最富于独创性,新颖性的艺术创造是最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的.

17,所谓典型环境,是指能够反映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典型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也指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

18,意境理论正式形成于唐代.其定义:意境就是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生的丰富意蕴.意境是一个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和情思,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艺术和联想.

20,意境的特征:a,情景交融,如何情景交融:第一种,景中生情.这是在形象构成的外观上以对客观自然景物的关照和描绘为主,读者在诗中很少读到主体的精神和感情,但物以情观,景中含情,句句关,情藏景中.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种,情中含景.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明显偏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即情重于景,情中见景.第三种,情景并茂.b,虚实结合.所谓"实",是笔墨所到的实象,实境,是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作品中实存的景,形,境的描写.所谓"虚境",是指由作品实境所诱发和激起的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是读者随实象实境描绘所产生的无限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虚实结合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一种是"化虚为实,化情思为景物".c,含蓄空灵之美.

《文学概念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