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内控风险审计协议书 内部控制风险审计(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7:37:59 页码:11
内控风险审计协议书 内部控制风险审计(五篇)
2023-01-12 07:37:59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内控风险审计协议书(精)一

通过翻阅2017年试营业以来全部业务凭证及各类登记簿,尤其对重要空白凭证、印章、内部账户等账簿进行重点排查,营业部能够严格执行“碰库”制度,早中晚三“碰库”,确保现金、重空、印章的账实相符;能够严格按照《潭农商村镇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综合柜员制管理实施细则》进行规范操作,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制定了明确的岗位职责,权责分工清晰,起到相互监督作用;认真执行大额现金取现登记制度,对超过5万元的大额取现业务实行预约管理,建立了大额划转登记簿,大额交易严格按照反洗钱的相关规定逐笔进行了审批,并详细记录其交易对方、资金用途等重要情况,对异常资金交易及资金变动做到实时监控。

通过对资金、柜面业务方面排查,并查阅“查库登记簿”及“柜面业务交接登记簿”等各类登记簿及查看监控录像,各项工作均符合我行制度规定。未发现存在诈骗、挪用、套取资金现象,资金、柜面业务操作规范。

通过检查客户评级授信情况,包括授信准入、流程、额度、期限的检查 ,贷款尽职调查情况检查、信贷合同、征信检查、利率定价检查,委托支付检查,抵质押物检查等,用信前基本已签订相关文本资料,完善用信手续,基本上严格按“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执行,需委托支付的已按要求签订委托支付协议,提款申请书中支付对象名称、账号与提供的用途证明和实际基本相符;抵质押物均已办理登记或止付手续,贷款经办基本合规,未发现虚假抵质押的现象。通过审阅贷款合同中贷款走款、抵押、保证、付款条件、支付方式等条款规定,查阅放款及支付手续,确定贷款委托支付合规,风险控制有效。

下一步我行将严格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7]6号)的要求,加强对员工理想信念、合规化、职业道德和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其内容包括:案件治理与风险防控政策,规章制度和相关工作要求,内控管理基本制度,主要业务流程操作风险及防控措施等,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和爱岗敬业精神,促进各岗位从业人员掌握风险控制要点,强化员工的遵纪守法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廉,增强主动防控风险的内在动力,使全员的业务素质及合规意识得到新的提升,加强机构、管理和操作等责任约束,进一步查找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强化风险防范管理,加大工作力度和深度,切实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为我行的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确保村镇银行安全、规范、有效运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有关内控风险审计协议书(精)二

进入**银行半年多时间来,在领导和前辈的关心照顾下,本人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努力工作,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操作技能、适应工作岗位,基本能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本人是刚毕业的理科本科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接触全新的银行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过程不仅是专业的换位,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换位,在综合统计岗位上,领导和前辈的关心指导使本人认识到,严谨的态度、正确的方法、积极的沟通、努力的思考,才能获得最准确的统计数据和最高的工作效率。也正是银行业这种对我而言全新的工作,提供给我一个全新的学习机会,在**优良的成长环境下使我能够养成在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的知识,努力了解银行业、金融业的运行规律,把所学所悟的点点滴滴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工作中。

风险管理部是负责**支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的落实,监测、评价和控制的综合管理部门,是风险和内控的日常管理职责部门。本人任职的综合统计岗,主要负责对本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和风险分类的统计、分析和管理;负责全行信贷数据动态管理、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本人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信贷手工台帐的录入与核对,对实际发生的信贷业务明细进行动态掌控、分析和管理,以便于及时准确的获得各项信贷统计数据;对**支行运行的老信贷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各部办录入的数据及报表进行统计及分析;提供**行各项信贷资产数据及明细,完成四级分类和五级分类的统计工作和分析工作;月度为行领导以及计财处、公司部、个金部提供同业经营情况的详细数据;月度、季度、年度,独立的或配合办公室、计财处等部门对外提供各项信贷数据报表。此外,我行新设了信息安全员一岗,本人即任风险管理部信息安全员,负责部门电脑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

正是由于以上的认识,本人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努力向各位前辈学习业务知识,严谨认真的完成了本职的统计工作,做到了及时、准确、完整的反映**支行信贷业务情况。认真的完成了信息安全员的工作,做好了信息安全的日常维护并建立了安全员日志。努力地养成着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近来的工作使本人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良好的工作习惯是互通的,特别是在工作的条理性上,受到各位前辈的指导今后还将继续努力。

风险管理部综合统计岗是一个需要责任心与耐心的岗位,通过半年多的学习和实践,我坚信能胜任岗位并做出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继续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一员。

银行述职报告 | 银行行长述职报告 | 信用社主任述职报告

银行述职报告 | 银行行长述职报告 | 信用社主任述职报告

有关内控风险审计协议书(精)三

为规范业务经营,强化风险管理,增强全员合规经营意识,降低案件风险隐患,确保安全、稳健运行。我行进行了严格规范的自查行动。

第一,按照制度要求,重塑制度流程 按照最新文件规定、相关岗位操作流程和有关制度办法,认真梳理农村信用社工作岗位中 应知、应会、应做、应遵 制度、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操守,组织学习了本岗位和基层营业网点学习的文件材料。

第二,做好自查和整改工作 自查柜面业务操作。对柜面业务操作流程及各个环节进行了风险隐患排查。对库存现金情况,重要空白凭证、印章、有价单证使用管理,股金管理,反洗钱等进行自查;对内外账务核对、开户业务、大额资金业务、挂失及提前支取等业务操作的合规性进行自查,找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纠错整改,使我们每个柜员严格按照各项业务操作流程规定办理业务,提高工作质量,防控操作风险,消除了风险隐患。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都作出了承诺。承诺真实、全面地对工作岗位中的各个细节进行自查,按时上报自查报告,准确、及时地反映自查发现问题,并积极配合检查组检查,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自查服务形象。按照辛集县农信联社 统一着装,树立新形象 的要求,对各柜员 统一着装,微笑服务 执岗情况进行自查,同时在营业厅显著位置公示了县联社及本社主任的举报电话,促使员工改变服务态度,提升服务形象,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 合规管理,风险共 。防,和谐共赢 通过全面清查,找准问题,统筹兼顾,综合施治,形成相互制约、权责明确的监督约束机制,保障皮革城分社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学习,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为使活动不走过场,使每个柜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各种文件制度进行集中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对风险防控工作的认识。同时,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工作中的一个基本点,学习内容包含现代化支付业务操作规程、反洗钱操作规程等等,大大提高了我们作为一线柜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全员行动,按照 合规创造价值、合规防控风险、合规保障发展 的整体目标,多措并举,从全员着装、工作作风、考勤会风、优质服务、工作效率等方面树立信用社新形象,为 推进案件风险防控工作,逐步建立案件防控工作长效机制,加快构建系统全面、精细严密、运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做足准备。

四.整改措施及今后工作思路 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自己的政治思想教育,深入持续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将合规文化建设工作贯穿于整个业务经营过程中,加大对违规责任人的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规人员,营造清正廉洁、文明健康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进一步防范操作风险。

加强学习,继续深入合规文化建设,使全社员工更加明确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和要求,定期集中学习,通过学习sc600系统业务风险要点、业务流程合规操作手册、信贷管理文件等各项规章制度及业务技能。确保自己更加熟悉各项业务操作流程、确保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岗,落到实处,确保自己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和审慎经营的理念,从而有效防范我社内部操作风险。

加强对自己的金融政策、法律制度,财经纪律、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员工言行,加强对 九种人 实行不定期排查,同时对重要岗位人员及 九种人 定期实行交心谈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员工对防范操作风险的认识,提高合规操作意识,消除麻痹思想,使大家真正认识到 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保障发展 的重要性。

积极参加全社员工以操作风险防控为主题进行讨论,就操作风险防控问题发表各自意见,通过讨论进一步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严格按照联社的有关规定,组织好本社的内控制度、财务帐务、综合业务、信贷管理和安全保卫等方面的检查工作。

有关内控风险审计协议书(精)四

(一)加强公司治理、机构设置建设

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建立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监督、制衡的约束机制;建立高效运行的机构设置,保证各机构间的信息畅通、确保各机构高效运行。使公司的重大决策都能通过集体决策进行,并且能得到有效执行,规避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强化债务管理事项,完善制度流程,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审批权限,加强债务审批流程的管理。

(二)加强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一旦出问题便是大问题,筹资不当、资本结构不合理、无效筹资等都可能导致筹资成本过高或是发生债务危机。因此要加强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筹资活动业务流程,提出筹资方案、筹资方案论证、筹资方案审批、计划的编写与执行、筹资活动的监督、评价和追责、筹资活动的会计控制,从这几个环节设计科学的筹资内控制度,有效的进行筹资环节的风险防控。

(三)加强担保业务的审核担保业务属于企业的一项非常规业务,它会使企业面临一定风险,形成企业的或有负债,因此对于担保业务要尤其谨慎。对担保申请人的整体实力、经营状况、信用水平等都要仔细调查,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充分,对每项担保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批,重大担保业务要实行集体决策。

有条件的公司应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科学的预算系统,指导公司的正常运营。一般的大额融资都是用于投资项目,我们要加强对专项投资的预算,事前对投资项目进行详尽的预算,以预算结果来指导投资行为,只有预算盈利的项目才允许进行筹资,预算不过关的项目不允许筹集资金,尽量降低企业的融资规模,严格控制超出预算、预算外项目的新增债务。

有些国有企业盲目追求经营规模,未经仔细研究便盲目投资,导致很多投资项目经营失败,这也是引发债务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投资项目要进行详尽的可行性研究,新增投资要量力而行,谨慎投资,不要因为不合理的投资行为而盲目举债,努力缩小融资规模,进行去杠杆化,降低财务风险。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很多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超过了6%,融资的高成本也使本来效益就不好的国有企业雪上加霜,所以企业要严格控制融资成本,规避高息债务的发生。有些国有企业是集团公司性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从集团公司角度进行融资的筹划,加强“总对总”战略对接合作等方式,从企业集团的角度统一与银行谈合作,大的企业集团具备更高的谈判资本,可以争取到长期、稳定、低成本的信贷支持。这样就可以为整个企业集团的下属企业争取到更低的融资成本率,也可以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信贷优惠政策,也就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自身要加强信用等级管理,使企业整体的信用水平得以提升,这样又可以进一步增强融资能力和议价能力,不断降低融资成本,使企业轻装上阵。

国有企业效率低、效益差主要还是由于与市场脱节、企业活力不够,归根结底还是体制问题。国有企业体制、机制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国有企业生产运营、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等各方面都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以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模式下,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显得格格不入,其市场主体地位未得到确立。因此我们要加大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激发企业活力,加快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通过“四个一批”促进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退出,对于那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投资项目或企业,要加大清理力度,结合国家“出清一批”、“出让一批”工作,实现“瘦身强体”,减少竞争性不强、效益低下、高负债业务板块的投资,从根源上清理对外债务,压缩债务规模。另一方面把国有资本推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混改一批”和“上市一批”工作,加强企业的资本运作,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政府注资等方式增加权益性融资比重,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资产的证券化水平,降低债务性融资规模。

我们一直在强调国有企业要降本增效,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对成本问题不够重视导致企业的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因此我们要加强成本意识,改变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落后的现状,引进精益制造、精细化管理、作业成本、目标成本等管理理念,从制造成本到期间费用全方位的降低成本费用,助力企业发展。企业成本费用的降低,可以为企业挤出利润,让企业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去应对债务成本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债务风险的降低。打仗还要自身硬,单位经营好坏是关键。面临当前经济下行、消费疲软的现状,我们要采取多种举措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按照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供给效率,改善产品供给,努力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通过不断创新增加企业动力、催生企业活力。努力改变企业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另一方面还要优化企业的资产,加大对资产的管控力度,加大对不良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清理力度,提高资产周转率,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盘活存量资产,加快现金流的收回。

国有企业上级单位要加强对债务的管控,要求各下级单位建立详尽的债务管理台账,对下级各单位的负债情况定期要求其汇总上报,对大额筹资项目加强管控,通过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监督其筹资前的预算分析是否到位,监控其筹资活动的审批流程是否合规、合法,监管其筹资后资金的运用是否脱离预算等,特别是对于即将到期的债务要重点关注,关注其是否具备到期偿付能力,通过全方位的监管避免债务风险的发生。

很多国有企业对于新型的融资模式应用很少,企业融资模式单一,以我所在的单位为例,资产负债表中只有短期借款有余额,单位对银行的借贷只采用短期借款方式,企业应根据业务需求均衡、优化融资期限和融资结构,通过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合理设置来有效解决“短贷长投”和债务的期限错配。合理安排筹资计划,以分散大额单笔债务,减少债务的集中还款压力。企业要根据产业性质、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品种的融资组合来巩固资金链,科学确定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规模,确保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适当。单一的融资结构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也不利于融资成本的降低,只有设置科学、合理的融资结构才能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规避债务风险。

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过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国有企业更应该加大力度防控债务风险,通过提质增效、瘦身健体、苦练内功来渡过难关、抵御债务风险,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有关内控风险审计协议书(精)五

早期风险管理

建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从世界银行引进了项目评估制度,1999年,建行信贷委办公室的成立和专职贷款审批人队伍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审贷合一的传统做法,实现了信贷经营和信贷风险管理的初步专业化运作。2001年起,建设银行逐步取消兼职贷款审批人,每一笔贷款由专职贷款审批人独立判断、独立决策,不受客户、经营部门和其他人员的干扰,专职贷款审批人对自己做出的审批决策负责。同时,专职贷款审批人的任命和退出都需经总行审核同意,每一位都是从具备基层实战经验的信贷经营人员中选拔出来的专业型人才,不从事其他工作,专职信贷审批。

建行便率先实施了审贷分离、专家审批,在内部机构设置上实现了信贷经营、信贷审批和信贷风险管理的平衡制约,建立了专职审批人制度,为以后的稳健经营和风控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垂直管理、平行作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2005年3月,建设银行针对上市后即将面临的对风险管理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总行专门成立了风险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充分借鉴国际一流商业银行先进经验,结合本行实际,成功地在江苏、湖北、广西和厦门分行进行了风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在试点基础上,建行确定了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此次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集中、垂直的风险管理体制和覆盖各种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管理能力的商业银行内控和运行机制。当前和近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垂直管理为主要特征,建立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相对独立的报告线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以平行作业为重点,前移风险管理关口,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增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独立性,不断提升风险与回报管理能力。

2006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颁发《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在全行系统全面推行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在业内率先示范实行了以“垂直管理、平行作业”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风险管理向集中、统一、专业的方向转变,由置身流程之外向融入流程转变,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出击转变。

所谓垂直管理,指总行对风险条线(包括风险管理部门和信贷审批部门)现行实施垂直化管理,建立一条由首席风险官、风险总监、风险主管、风险经理组成的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报告线路,即总行设首席风险官,一级分行设风险总监,二级分行设风险主管,向县级支行派出风险经理。

这样的组织架构下,总行设置首席风险官,协助行领导组织全行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工作;而在各分支机构内,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相对独立,实施垂直管理。即一级分行的风险总监则由总行统一派出,对首席风险官负责,向首席风险官和所在分行负责人双线报告,但以纵向的“负责报告线”为主、以横向的“报告线”为辅。通俗地讲,一级分行的风险总监捧着总行的饭碗,听命于首席风险官,从某种意义上,保证了总行统一制定的风险制度和政策顺利贯彻。

所谓平行作业,指的是在信贷业务流程上,建立由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共同参与贷前评估、客户评级、贷款申请等各个业务环节的平行作业方式,风险经理参与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实现了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的有效衔接。通俗地说,风险经理不是“看”客户经理的脸色,而是风险经理、客户经理“四只眼”共同看客户、看市场、看风险。

2006年7月,38个风险总监走马上任,开始履行全新的岗位职责。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38个风险总监中有36个是异地任职。

在此次风险管理体制改革中,建设银行将在风险政策制度、计量分析、风险监控等方面,实行全行整体层次上的集中管理。按照集中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报告线路。实施风险过程控制,前移风险管理关口。按照客户导向优化业务流程,建立风险管理融入业务流程的平行作业机制,加强前中后台的整体联动和有效制衡,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条线人力资源管理、业绩考核、审批、授权管理等风险管理机制,细化和完善相关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确保风险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

通过改革,建行风险管实现“五个转变”:在管理理念上,由控制风险为主向经营管理风险转变,提升平衡风险与回报的能力;在管理模式上,由层级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提高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标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在管理机制上,由部门间相互制衡为主向业务流程中各环节相互制约、各岗位自我约束与协作并重转变,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和运行机制;在管理手段上,由定性为主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转变,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在管理范围上,由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向各种风险管理并重转变,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建行还在2008年就建立了全行统一的风险偏好,不断健全完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据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4月,出台了第一份《风险偏好陈述书》,近几年来根据新的形势变化,不断进行重检修订。统一了建行经济资本、风险资产在不同风险类型以及不同区域、行业、客户等维度的配置导向,并通过建立风险偏好监测机制,确保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符合风险偏好要求。

风险管理体系变革:从垂直管理到层级管控

2012年以来,金融形势日趋复杂,同业竞争加剧,商业银行信贷经营能力、风险管理水平面临严峻挑战。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原有模式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症”。

在垂直风险管理体系下,“听得到炮声的人”(行长)被排除在了信贷决策之外,而由风险总监任牵头审批人的审批体制得以确立。(行长、风险总监)双向报告体制的初衷是加强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强调经营过程中道德风险的防范。经过多年的磨合,形成了一套前后台平行作业,合作分工又相互制衡的体系,对良好信贷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对“一把手”的制约上成效显著。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把手”(行长)不干预信贷决策的做法难以适应商业银行拓展市场、维护客户的需要,审批流程过长、效率低下、责权不对等、客户体验差的抱怨不绝于耳;经营部门和风险部门之间的博弈也日趋激烈。风险总监往往扮演着牵头审批人的角色,按照相关的制度设计,拥有一票否决权。同时背负着经营和安全运营职责的分行负责人,只有否决权。“在不对经营绩效负责的情况下,风险总监更倾向于行使否决权。前台部门、业务部门千辛万苦争抢来的客户,在审批时常被否决。”这令风险总监与经营团队之间,不免剑拔弩张。在现行审批体制下,风险总监对项目的判断往往是“可做可不做的,就不做”;而对背负着经营压力的前台部门和分行负责人而言,“可做可不做的,就得尽量做,因为没有别的可做”。“分行长在重要问题上说了不算,而风险总监既不用对业绩负责,也很少因为出了问题挨板子,双方的矛盾可想而知。”

不少分支机构的负责人说。“风险总监是国外风险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前提是国外的银行大都实行事业部制管理,国内的银行基本属于层级管理,所以这种将国外的做法直接移植,未必行得通。”维护这次改革的知情人士认为,原有体制在实践中已背离初衷,因过分超前,脱离当前经营实践,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体制已走到了十字路口。

更复杂的挑战则来自于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随着金融脱媒和影子银行的膨胀,中国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仍侧重于单个行业、单个客户、单笔业务的风险管控,单项风险控制良好,但多项风险叠加的组合风险却可能大增。

在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下,风险爆发正从单个交易风险为主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转变,由表内业务风险为主向表内外关联风险同时爆发转变,由贷款业务风险为主向全业务风险连锁爆发转变等。这就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超越侧重单项风险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组合风险管理理念,对全部资产和业务进行统一摆布和动态调整,提高银行的风险收益匹配结构,实现资本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尽管建行垂直管理体系近乎完善与健全,新形势已经对大型商业银行在统筹平衡风险、创新及收益,缩短风控链条,权责对等提出了新要求。建行开始着手规划并于2013年推行了新的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和信贷机制调整,从过去更多地强调垂直的风险管理体制向强调各级经营机构对本层级经营风险管控负责转变,从过去更多地强调风险独立管控向兼顾效率与风险转变。

在建行风险体制改革的基本架构中,一级、二级分行将不再设独立的风险总监,由分管副行长取而代之,这一体系衍生出的“平行作业”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信用风险的管理将由筹建中的信贷管理部全权负责,贷后管理也将纳入其中;操作风险的管理则交由总行的内控管理部门负责,并在分支机构建立垂直的内控合规体系;原有的风险管理部门则专注于风险的识别、计量和建立相应的达标标准。

按照改革方案,原来直接向总行首席风险官汇报和负责的风险总监要撤裁,大部分改成负责风险的副行长,并进党委班子,日后主要向分行行长负责,总行恢复成业务指导的角色。尤为关键的变化是,未来分行的审贷会由风险总监牵头并享有一票否决权的状况将不复存在。

根据新的方案,信用风险的管理将由新成立的信贷管理部牵头负责,旨在将信贷管理的前中后端都纳入其管理范畴。过去的信贷管理体系中,贷后管理的责权并不明晰,而规划中的信贷管理部,会将贷后管理纳入自身的职权范围。为此,负责不良资产处置的资产保全部将并入其中,成为其下辖的二级部门。

建行信贷管理体系在过去十几年中经历了数次变革,既有一脉相承之处,也有推陈出新之举。早在1996年,建行信贷管理的目标是“抓双大”,举全行之力拓展市场。一年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提出,商业银行要抓好风险管理。建行的信贷管理也引进了风险管理的理念,并据此实施了区域信贷风险的管理。当时为提升经营层级,信贷管理只有总行和分行两个层级。不过这一体制运行两年后,因其脱离市场,上下权责不对等,双方都缺乏积极性而面临调整。就在这一年,建行的信贷管理实现了三足鼎立:公司业务部、风险管理部和负责审批的信贷管理委员会。此时,建行的专业审批团队已初具雏形,此后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差别化,形成了相对审慎的信贷文化。

目前,就审批权限而言,同样以总行和一级分行为主,而在支用审批环节,对部分二级分行有一定的转授权。不同行业维度,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以及不同风险评级的分行,所拥有的审批权限也不同。此外,一些区域的审批权限也有所上收。对高风险行业和区域的集中审批是大势所趋。

目前,建行的信贷管理以严授信宽支出为主,而部分同业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更倾向于宽授信严支出。二者在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上有较大差异,后者在客户营销和准入上有一定优势,但在实际支用过程中流程较长。亦有资深的风险管理专家建议,应根据不同的业务品种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固定资产贷款应以宽授信严支出为主,而流动资金贷款如贸易融资等,更适宜采取严授信宽支出的模式。

根据新的方案,现有的风险管理部则更为专注于风险的识别、计量,进行压力测试,负责新资本协议的达标等。建行在2012年初提出要建立“大内控、大合规”体系,操作风险的管理交由内控合规部门负责,但这项改革启动后,无论是总行层面的业务移交,还是分行层面的体系配套,都遇到了阻力。建行仅有十几个分行有合规部门,总行的文件下达到分行之后,有时竟然找不到对口机构。从总行层面看,操作风险团队和业务的移交过程十分缓慢,出现了管理真空;而操作风险频发的分支机构缺乏相应的对口部门,垂直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有如空中楼阁。其原因有二:一是根据建行现行的机构和部门设立规定,除个别条线实施垂直管理,设立相应对口部门,其他条线不做相应的对口设置;二是在银行业务骨干有限的情况下,分支机构倾向于将更多人力资源向能够创造业绩的前台部门倾斜,而不是往“总是找茬的后台部门”配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