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世界提纲范文简短(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2:35:51 页码:11
2023年世界提纲范文简短(优秀19篇)
2023-11-10 02:35:51    小编:ZTFB

学会信任自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挑战?这里是一些总结的规范和标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一

主要有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的视角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所引起的心里不适,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这些心理不适,给出教师的自身努力、学校的策略和社会支持等三种应对策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心里不适;应对策略。

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正文]。

一引言。

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学校策略层面。

学校管理策略。

学校的培训策略。

学校的交流策略。

社会支持层面。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结束语。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二

1、定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新产品,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2)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二、近代科技与文化。

1、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2、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方面。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就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三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2、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3、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本茨试制汽车成功。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

4、20世纪初,人们造出飞艇。19xx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飞机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一战爆发的原因。

3、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

4、一战爆发和交战双方:19xx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俄、英、法很快卷入战争。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5、19xx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战争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战场从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19,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19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四

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2.句子式写法。

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文档为doc格式。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五

文章以提纲为构架却不为提纲所割裂,它应是史事完整、气势贯联,浑然一体的一个整体。

中学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在内容与行文上还可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力求寓理论于叙述之中,做到史观与史料的有机联系与内在统一。

在这一点上,也应体现出历史教学论文更高于一般的教学总结,要既防止空洞理论而缺少史实,流于社会学公式,又要防止堆砌史料,“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无理论分析,更要力避史论、史料两张皮,穿靴戴帽,机械粘贴。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出规律性、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就不单是方法技巧问题,根本上是看对执笔为文的社会意义认识如何,作者的思想水平、理论修养、业务功底如何了。

(2)历史逻辑与语言逻辑的`统一。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六

文章以提纲为构架却不为提纲所割裂,它应是史事完整、气势贯联,浑然一体的一个整体。

中学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在内容与行文上还可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在这一点上,也应体现出历史教学论文更高于一般的教学总结,要既防止空洞理论而缺少史实,流于社会学公式,又要防止堆砌史料,“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无理论分析,更要力避史论、史料两张皮,穿靴戴帽,机械粘贴。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出规律性、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就不单是方法技巧问题,根本上是看对执笔为文的社会意义认识如何,作者的思想水平、理论修养、业务功底如何了。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七

中心:通过对读名著的快乐的叙述,表明自己热爱生活.

结构:

一、学前爱读《水浒》连环画,羡慕好汉的武艺高强.(略写)。

二、小学爱读《水浒》大部小说,流连于英雄的替天行道.(次详)。

三、中学爱读《水浒》,精读细读乐此不疲,还作读书笔记,读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前途命运的纠结.(详)。

四、我爱读《水浒》,更热爱生活.

“灯亮了”作文列提纲示例一:

作文标题:灯亮了。

文体选择:写人叙事的记叙文。

中心思想:以“灯亮了”为线索,歌颂父母对我的关心.

结构内容:

一、灯亮了,朦胧中我在床上见到母亲的`身影.(略写)。

二、灯亮了,母亲替我盖好被子.(次详写)。

三、灯光之下,我偷眼见到母亲的脸——沧桑、疲倦而充满关爱.(详写)。

四、回忆往事,母亲如何为我操劳.(次详写)。

五、灯熄了,母亲离去,我起床把灯亮了,写下这感人的一幕.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八

开头:人生途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选择,面对命运的胁迫与名利的诱惑时,有些人选择背离初衷,逆来顺受,有些人选择坚守自我,断然拒绝,为自己的生命划上重重的叹号。

主体:

1、拒绝,是一种昂然的姿态。(材料:项羽拒绝脱身逃跑;谭嗣同拒绝出逃日本;刘胡兰拒绝_求生。)。

2、拒绝,是一种恬淡的心境。(材料:陶渊明拒绝官场污浊,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拒绝蜗角虚名,且放白鹿青崖间;钱钟书拒绝读者的慕名拜访。)。

3、拒绝,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成全。(材料:三毛说“不要不敢拒绝对方,因为在提出请求时,对方已有了两种心理准备”。)。

结尾:敢于拒绝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2006年广州一模)。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需要“辨”,例如辨色,辨音,辨味,辩高低,辩长短,辨清浊,辨好坏,辨真假,辨虚实,还要辨方向……因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常常是好坏参半,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只有用心地”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才能认清东南西北。

请以“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九

在这一点上,也应体现出历史教学论文更高于一般的教学总结,要既防止空洞理论而缺少史实,流于社会学公式,又要防止堆砌史料,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无理论分析,更要力避史论、史料两张皮,穿靴戴帽,机械粘贴。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出规律性、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就不单是方法技巧问题,根本上是看对执笔为文的社会意义认识如何,作者的思想水平、理论修养、业务功底如何了。

这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时应该做到同时也善于做到的文章风格。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教导我们:第一,要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第二,要吸收外国语言中我们需要的成分、好的东西、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不够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在史学文章里,为了能“真实、凝练、生动”地表达人、事,是否也可以适当地“文白兼用”或所谓“半文半白”。事实上,一点儿“文言”词与词组没有是不可能的。试看下面一段例文:。

成语。

格言。

的极佳例证。至于人们使用文言不恰当甚至错用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如说远古时期通古斯损石坠落在西伯利亚毁灭禽兽时,说弄得“哀鸿遍野”,说某餐馆善于烹调,菜肴好吃是“脍炙人口”。50年代初期,代用中国史课本上描写英法联军侵华舰队东航,说它“浩浩荡荡”开了过来,错用褒义词于丑恶事物之上。由于历史科学的特点,用词不当与舛谬,严重涉及对人物、史事之毁誊褒贬,应该格外当心。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十

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19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由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

2、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在该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这实际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19-19,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经济大危机。

经济危机的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

2、罗期福新政。

(1)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危机,他一上升就宣布实行新政。

(2)实行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经济过剩。

(4)新政的成效:“新政”实施后,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

三、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希特勒上台和国会操纵案。

(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也严重打击了德国。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希特勒上台: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3)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反犹暴行。

纳粹政权迫害犹太人,犹太人被剥去德国公民身份,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等,犹太人受尽虐待和侮辱,纷纷逃离德国。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十一

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4、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这三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如: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温度、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等;蚯蚓还可以松土;蝗虫啃食庄稼等。

6、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2)生物因素: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形成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互助关系、共生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十二

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达到13亿;。

英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佛教庙宇:金碧辉煌;分布:亚洲;概述:佛教徒现有2亿多人。

***道教***:中国本土的宗教。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十三

(1)原因: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了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狱,掀起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法国大革命的意义:见课本。

(3)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4)1799年,法国将军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打击反法同盟,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5)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考点二、工业革命。

1、英国(最早)开始的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时间),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相继问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美国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

4、工业革命的影响:见课本。

考点三、殖民统治和抗争。

1、黑奴贸易: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土地种植甘蔗、棉花和烟草等作物,需要大量劳动力。由于当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于是殖民者从非洲大量购买黑人,当作奴隶使用。欧洲一些人看到黑奴贸易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

2、在贩卖黑奴的过程中,英国人后来居上,奴隶贩子大发横财,许多奴隶贩子赚到钱回国后投资工商业,成为资本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

4、玻利瓦尔:19世纪初,西属拉美殖民地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1816年起,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从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玻利瓦尔后来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印度的章西女王。

考点四、俄国废除农奴制。

1、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

考点五、日本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869年,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这些改革是在明治车年进行的,因此被称为“明治维新”。

考点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2、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3、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本茨试制汽车成功。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

4、20世纪初,人们造出飞艇。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飞机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影响:见课本。

考点七、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一战爆发的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矛盾尖锐。

3、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

4、一战爆发和交战双方: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俄、英、法很快卷入战争。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5、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战争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战场从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十四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史,及掌握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变化奠定基础。通过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中标榜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内容的分析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凡尔赛条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从而得出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重要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对《九国公约》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极大地扩大了自己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并对由此形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

《凡尔赛条约》与《九国公约》的内容、性质和影响。

【教学难点】。

一、新课导入。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凡尔赛条约》。

1.教师讲解:一战结束了,但帝国主义的矛盾并没有解决。战后由于德奥成为战败国,英法虽然实力削弱但仍是欧洲强国,美日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它们企图依据变化的各国实力来重新分割世界,所以它们的矛盾斗争又从战场上转移到会议桌上。多媒体呈现相关材料。

2.师提问: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会国、操纵国、签订的条约、性质和影响等。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需要强调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签订的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建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而和约中对德国军事和殖民地问题的规定,将会激起德国复仇的情绪。

3.引导学生阅读第45页的“相关史事”,回顾八年级学过的“五四运动”,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加强学生对中外知识的联系。

4.学生阅读课后的“知识拓展”,了解国际联盟的相关知识。师过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但东亚、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的矛盾仍很激烈,尤以美日矛盾最为激烈,列强希望召开新的国际会议来缓和彼此的矛盾。这就是19召开的华盛顿会议。

目标导学二:《九国公约》。

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扩大在中国的势力。哪国的势力受到了抑制?日本。但日本会就此甘心吗?不会。日本随时等待时机侵略中国,独吞中国。《九国公约》虽然名义上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实际上中国仍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2.学生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能否长期存在下去?师生共同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它确立战后世界统治的新秩序,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三、课堂总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为将来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仇恨的火种。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表格法和图示法归纳有关历史知识,揭示复杂的国际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化繁为简、把握历史基本线索的学习方法。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十五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和士兵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人民的革命斗争。

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十六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物质的加热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

(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十七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____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____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文档为doc格式。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十八

在这一点上,也应体现出历史教学论文更高于一般的教学总结,要既防止空洞理论而缺少史实,流于社会学公式,又要防止堆砌史料,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世界史论文提纲怎么写。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无理论分析,更要力避史论、史料两张皮,穿靴戴帽,机械粘贴。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出规律性、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就不单是方法技巧问题,根本上是看对执笔为文的社会意义认识如何,作者的思想水平、理论修养、业务功底如何了。

历史逻辑与语言逻辑的统一。

通畅、质朴、简洁的优质语体文。

这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时应该做到同时也善于做到的文章风格。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教导我们:第一,要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第二,要吸收外国语言中我们需要的成分、好的东西、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不够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在史学文章里,为了能“真实、凝练、生动”地表达人、事,是否也可以适当地“文白兼用”或所谓“半文半白”。事实上,一点儿“文言”词与词组没有是不可能的。试看下面一段例文:。

世界提纲范文简短篇十九

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44--1954);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_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_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潜在的隐患。

12、60~~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元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国际关系的四个突出特点和成因。

13、理解苏东剧变的实质和原因。正确认识之。

1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是总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特征和表现。本次国际格局变动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5、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现代科学技术_此题是重点)。

17、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它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许多学生在高考历史考试中无从下手失分严重。高考历史大题解题应掌握四个步骤,即:读、找、思、答。

一、读——是解题的前提。

阅读高考历史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二、找——是解题的关键。

在实际高考历史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三、思——是解题的核心。

考生完成上述两个步骤后,要再次对设问要求仔细推敲,理清问题的解答思路。许多高考历史问题认真归纳总结,对“原因”、“评价”、“体会”等类问题的解答是有一定规律性的。

四、答——是解题的落脚点。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读、找、思,只为最后的解题做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