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8:14:36 页码:11
最新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汇总11篇)
2023-11-23 08:14:36    小编:ZTFB

总结是对经验和知识的巩固和提炼,使其更有价值和意义。总结应该包含具体的数据和案例,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下面给出了一些详细的写作指导

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篇一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新入选的高校。

青海大学简介。

青海大学(qinghaiuniversity),简称青大,是位于青海省省会——“夏都”西宁市北郊,始建于1958年,是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对口支援,教育部和青海省共同建设的“211工程”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单位,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理事单位之一,“西部计算机教育提升计划”高校之一,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7月,教育部指定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青海工学院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初期青海大学被撤销。1971年恢复成包括工、农两大学科在内的青海工农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海大学,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20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

最有希望进入下一轮双一流的高校。

进入2022,不少考生家长都在焦急等待第二轮“双一流”名单的公布。那么今年会有哪些高校有望跻身新一轮“双一流”行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所呼声最高的高校,一起来看看。

1、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虽然建校时间不足,但该校的起点很高,自建校以来该校就已拥有了拥有45名院士,其中,22名全职院士。据软科统计,在国家自科基金“杰青”“优青”项目中,南方科技大学近5年新增了5位国家“杰青”和9位国家“优青”;在近10年增选两院院士统计中,南方科技大学增选院士2人,堪称最具实力“双非”。

2、西南政法大学。

该校是一所政法类高校,其实力是被人所认可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的法学学科别评为了a类,其实力已经可以和国内知名的政法类高校比肩。如今该校各方面发展已经积蓄了强硬实力,社会呼声大,这次入围双一流大学的几率也很大。

3、江苏大学。

江苏本就是一个注重教育的省份,因此省内会大力支持江苏大学入选双一流。目前江苏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良好的口碑和名气及院校实力,进军双一流大学也是比较稳妥的。

4、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目前有着594位教授,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6位,由于该校建校时间较短,所以未参与上轮学科评估,不过从其科研基础设施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来看,已经拥有一定实力去冲击“双一流”。

除此之外,南京医科大学、山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燕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湘潭大学等校均入选呼声很高。

注: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已下发至高校,但还未正式公布,官方名单具体何时公布,让我们拭目以待。

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篇二

并且自11月22日起,在科三的考试内容上又新增了四项考核标准,这对还未报考的人来说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新增考核标准,也就意味着考试难度的加大,考核标准也更加的严格。那科三考试内容究竟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科三直线行驶的考核评判参数标准统一为:左右偏移的距离不可超过50cm;。

3、科三挡位和速度匹配参数标准统一为:1挡0-27km/h,2挡5-37km/h,3挡15-47km/h,4挡25-57km/h,5挡35-61km/h。

4、科三考试挡位、车速、持续时间参数标准统一为:4挡35km/h,3s,意思就是在考试过程中,考生驾驶车辆达到4挡,而且车速必须在35km/h以上,同时持续时间要超过3s。

新的考试标准和以前相比,每个步骤的参数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这表明学员必须熟练掌握车速和挡位,而且还要有不错的操作技巧。其实这也是加大了学员在未来驾车上路时的安全。

虽然新的考核标准,加大了驾考难度,但这也是对自己未来的安全负责,而且只要你用心练习,考试也是一定会过关的。

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篇三

广州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022年2月9日公布)。

暨南大学:药学。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

广州首轮建设高校名单(12月6日公布)。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十大名牌大学。

1、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计划”、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2、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3、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是中央部属高校、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领导,被誉为“中国第一侨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国侨办、广东省三方签约重点共建大学,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

4、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广东省重点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100所首批联入cernet和internet网的高校之一。

5、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发起单位,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设有研究生院,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6、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为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111计划”建设100个世界一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7、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0所广东省“211工程”综合性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东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

8、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唯一一所“部委省”(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广东省“211工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9、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亚洲校园计划),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

10、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入选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高校。

广州最好的大学介绍。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时也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正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学校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位居国内高校第2位,其中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学校33个参评学科有16个学科进入水平排名前5,32个学科进入水平排名前10。

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篇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和成人高等学校“红”、“黄”牌核定标准,现将已确定的年“红”牌(含自行停止招生)成人高等学校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按有关规定,被确定为“红”牌的成人高校不得安排招生。对其中连续三年被亮“红”牌的成人高校,主管部门原则上应报请有关部门撤销其建制。

近年来,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部分成人高等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趋于紧张,管理不严。希望有关学校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管理,保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附件:2008年“红”牌(含自行停止招生)成人高等学校名单(63所)。

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篇五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新入选的高校。

985名校。

在国内,985或211这两个标签,对于高校来说意味着综合实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发展水平。

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高校,是江苏省高校中综合实力最强的。

南京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21个学科获评a-类及以上,3个为a+;东南大学有12个学科获评a-类及以上,5个为a+。其中,a+学科数东南大学超过南京大学,在江苏省排名第一。

东南大学的知名度可能不如南京大学,但这两所大学都很值得报考。相对来说,南京大学更偏综合性,文理都比较强,多学科协调发展;而东南大学则是一所工科较多,有着老牌工科院校的基础实力,尤其土木、建筑、交运等学科比较强。

211高校。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

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除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其余这10所大学也都是颇有实力的,认可度高,也都有出类拔萃的学科专业。

这里要特别说下苏州大学,在高校云集的江苏常常因为出身而被人忽视。不得不说,苏州大学真的被低估了。

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里,苏州大学拿到了2个a-和12个b+学科,其中两个a类学科是设计学和软件工程。

在新一轮“双一流”评选中,苏州大学也带着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一流学科成功入选。对于那些想要留在江苏省的学生来说,苏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苏大也是出了名的热门报考院校,录取分数线并不低。

双一流建设。

另一方面,江苏除了综合实力雄厚的综合性高校,更有不少大学凭借学科优势,在国内高校圈稳稳地占据一席之地。都是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特色专业报考价值比较高。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江苏省高校入选名单:

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

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篇六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新入选的高校。

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

坐落于吉林省省会长春,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下设46个学院;教师6624人,在校全日制学生72376人;本科专业1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延边大学。

坐落在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现设有21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和1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三五”高水平学科立项建设工作中,我校获批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优势特色建设学科、新兴交叉学科15个。

东北师范大学。

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东北师范大学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占地面积约2512.16亩;全日制在校学生28024人;专任教师1557人;设有23个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双一流”建设学科。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a类36所。

2.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篇七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新入选的高校。

中国前十名大学排名。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北京大学创立于18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晚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3、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简称“国科大”,主校区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欧商校联盟成员,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学校前身是1963年开始试办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年正式建校,校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1982年之后,中国科学院批准同时使用校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核准校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并入。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开始招收本科生。

4、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与上海市重点共建。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九校联盟(c9)、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复旦大学前身是19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5、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位于直辖市上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为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21、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学校创建于18,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7年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原上海农学院并入;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6、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zhejiang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曾培养出厉绥之、束星北、李政道等杰出校友。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19停办。1928年于求是书院旧址新建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举校西迁,在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重点共建;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学校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科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8、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universityofchina),简称“人大”,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9、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nanjinguniversity),简称“南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成员,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历史时期,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陵大学原址。,教育部和江苏省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10、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创始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是首批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的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学校始建于19,创办名称是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后历经中俄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时期,1928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篇八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是新入选的高校。

太原理工大学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地方高校新建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9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历经山西大学校工科、山西大学工学院,1953年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高教部。1962年归属山西省。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太原工业大学与始建于1958年直属煤炭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为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简介。

山西大学(shanxiuniversity),坐落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教育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成员,拥有研究生院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山西大学前身是1902年5月8日创办的山西大学堂,19改名为山西大学校,19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1931年改名为山西大学,1953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学院,1959年恢复山西大学校名。

新晋“双一流”名单。

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

湘潭大学:数学。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学科。

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

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在新晋的双一流学校和学科建设中,广东省是最大的赢家,有3所学校,3个学科入选。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学校,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成功入选,成为学科建设中的佼佼者。

15所高校16个“双一流”学科被警示或撤销。

有学科晋升,就会有学科淘汰,学校之间竞争激烈,这次的新一流“双一流”评选中,有15个高校16个双一流学科被警示或撤销,分别是:

北京中医大学:中药学。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

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教育学”)。

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宁波大学:力学。

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

西藏大学:生态学。

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新疆大学:化学、计算机学科与技术。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应用经济学”)。

有晋升就有淘汰,为了加强整改,这些学科将会在2023年再次接受评价,如果还是未通过,将会被调整出建设范围。

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篇九

2023教育部新专业批复公布,今年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一共有21个,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2023年本科新增专业名单有哪些,欢迎阅读!

1、国际法专业:开设院校武汉大学;。

2、司法鉴定学专业:开设院校广西警察学院;。

3、工会学专业:开设院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4、生物材料专业:开设院校华南理工大学;。

5、电动载运工程:开设院校东南大学;。

6、飞行器运维工程:开设院校中国民航大学;。

7、安全生产监管:开设院校华北科技学院;。

8、未来机器人:开设院校东南大学;。

9、医工学专业:开设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10、乡村治理专业:开设院校海南大学;。

11、航空空防管理专业:开设院校中国民航大学;。

12、无障碍管理:开设院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13、家庭教育专业:开设院校中华女子学院;。

14、孤独症儿童教育:开设院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15、金融审计专业:开设院校南京审计大学;。

16、资源化学:开设院校北京化工大学;。

17、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开设院校清华大学;。

18、数据科学:开设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

20、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开设院校北京林业大学;。

21、数字人文专业:开设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

1、其他学科成绩好的学生。

比如:如果是高考数学题难,因为语文是拉分最少的一门科目,那么,如果是其他学科成绩较好,就能能够整体拉开差距就会脱颖而出,排名嗖嗖的往前跑,自然就属于比较获利的考生。

2、某科成绩超好的考生。

还是以数学举例,无论难度如何,数学成绩都是在140以上,那么,这些学生往往不会因为难度而影响成绩,因此,这也会请以拉开和其他同学的差距。

3、平时数学成绩一般的考生。

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考生会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不管题难,还是简单,好像考的分数都差不太多。

举个例子,如果高考题目很容易,中等及偏上的考生,各个都120+,但是数学一般的估计就70-80就不错的;但如果高考题目很难,那么中等及偏上的考生,大多都会下降的很猛,可能就只能考个80来分,而对于平时成绩一般的考生,再难的数学,他可能也是考个70来分,而且运气好的话,多蒙对几道选择,还有可能考的更好。

也就是说,题目难的话,对于平时数学成绩一般的考生的“获利”,就在于数学成绩不会拉的太多,同时还有可能超越平时比自己数学好的考生。

4、考场上心态好的学生。

总有那么些人,不会因为难度影响自己的考试状态,这种考生的好心态,就会影响到他接下来考试的好成绩,因为心态好的人,往往运气也好一点,做题目也会顺利一点。而如果因为试题难度影响心情,进而影响下一课的考试状态,那么,这样的考生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很多人可能会说:“中国出生人口不是变少了吗?高考人数也应该变少了吧,未来高考应该不会这么难了吧。”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到2035年前,高考只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般人高考要到18岁,所以我们往前推18年来计算适龄人口数。

以出生人口计算,2024年左右是高考适龄人口最少的一年,从2024年,到2034年,高考适龄人口都会持续增长。

所谓出生人口出现下滑,是2018年的出生人口。

那么基本上来说,需要到2036年,这部分出生的人口,才会参与高考。

至少2035年前,高考竞争都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这体现了高考参考比例的提高,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教育这几年其实是发展了,为更多人提供了参考机会。

但不管怎么说,高考的竞争烈度在2035年之前,都可预见的会越来越激烈。

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篇十

尹建敏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欣海军航空大学某实验室教授。

胡海岚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宇彤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路生梅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

杨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甘公荣江西省妇联兼职副主席,江西省巾帼志愿服务协会副会长。

吴蓉瑾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

新增名单的通知范文汇总篇十一

在原有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8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实际包括6所独立设置的高校)的基础上,此次第二轮更新名单中增加了7所学科建设高校,其中广东3所(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1所(上海科技大学)、江苏1所(南京医科大学)、山西1所(山西大学)、湖南1所(湘潭大学)。

这样,国内“双一流”大学达到14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05所。

北京(3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8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6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江苏(16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4所: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上海(1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所: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陕西(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四川(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所: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广东(8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所: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湖北(7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天津(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5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辽宁(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黑龙江(4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所: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浙江(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浙江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宁波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安徽(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吉林(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吉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山东(3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福建(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厦门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福州大学。

重庆(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重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西南大学。

河南(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郑州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河南大学。

新疆(2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新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石河子大学。

山西(2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所: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

甘肃(1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兰州大学。

云南(1所)。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云南大学。

河北(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江西(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南昌大学。

海南(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海南大学。

广西(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广西大学。

贵州(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贵州大学。

内蒙古(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内蒙古大学。

宁夏(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青海大学。

西藏(1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所:西藏大学。

“双一流”大学是国家的一项建设工程,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也就是说“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是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须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

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学科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进入前列,或者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