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实时缴税协议书地税 国地税实时缴税会计分录(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6:38:01 页码:9
实时缴税协议书地税 国地税实时缴税会计分录(7篇)
2023-01-12 16:38:01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实时缴税协议书地税(推荐)一

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地税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体规划、重大事项、重要文件的审核与决策,全面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省地税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办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同时,局内各单位均安排了专兼职人员担任政府信息公开联络员,负责信息采集、信息发布、综合协调等工作。各市、州地税局也相应成立了由jú长任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对各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统一指导,在系统内形成了责任明确、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我局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切实维护纳税人利益及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滋生腐坏的环节入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制定了《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四川省地方税务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程》、《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制度汇编》印发局内各单位。在各市、州局及扩权试点县、市局办公室业务培训中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重点培训内容。

二、拓宽发布渠道,提升信息质量

大力加强内外网信息建设。内外网站是地税系统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载体。全系统统一使用内网信息编报平台并由专人负责编审,实现了省局处室、市、州局及扩权试点县、市局及时采编报送和信息登载,确保了信息工作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完成了外网改版,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及时、全面地公开与纳税人及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截至xx年7月31日,外网共公开各类信息870条。

积极主动报送专报信息。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关注的重点工作,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地税系统工作动态。根据新形势对信息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探索信息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进信息服务方式,加大信息约稿力度,从会议、文件、新闻、领导讲话和批示中主动寻找、挖掘信息线索。高度重视信息编辑细节问题,做到信息编辑精细化,除严格把好信息编辑质量关,还对格式、标点、印刷精益求精,努力提升信息工作整体质量。截至xx年7月31日,共上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专报130余篇。其中,国办采用信息1条,省政府采用专报累计达到33条。

着力完善外部公开平台。认真做好省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总局地税频道等信息公开平台的内容保障和网络维护,及时更新发布信息。从优化公文处理流程入手,在公文处理环节增加政府信息公开选项栏,各处室在拟制公文时根据公文内容确定是否公开、公开时限及公开范围。公文正式发出后,由专人根据最终填报选项及时发布。同时,按照《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主动公开政务动态、人事任免、总结计划、法规制度等信息。截至7月31日,我局共向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报送信息176条,向省政府报送信息公开目录33条,向国家税务总局地税频道报送信息126条。此外,我局还精心策划了省局领导在线访谈节目,由局领导在省政府网站上就房地产税收有关问题与网民进行实时交流。

有效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广泛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渠道对外公开最新、最快的税收政策和征管改革各项举措,让广大纳税人及时、准确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理解并支持税务部门工作,为税收征管提供坚强的*保障。今年,我局已多次与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合作播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税收政策电视片和广播节目。在《四川日报》、《中国税务报》、《四川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刊载文章38篇。

充分利用其他公开途径。在机关大厅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栏,详细公开各处室职责、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实事求是编制了我局xx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并在省政府网站上发布。每年及时向省档案局送交已公开的文件资料。

三明确工作重点,突出监督检查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xx年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川办函〔〕76号)要求,我局着力做好服务两个加快工作,突出公开重点,及时公开地税系统灾后恢复重建、深化行政效能建设、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等方面的信息。在具体分类上,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比照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公开的划分标准,积极主动公开应当公开的信息,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事项,严格把关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前,我局共受理依申请公开事项1例,已按规定程序*办结,未收取任何费用。未出现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同时,严格按照《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进行审核把关,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失泄密事件。

有效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必须切实做好监督考核。我局制定了《四川省政府信息公开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聘请了28位各行业代表为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员,为地税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并反馈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下,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结合地税工作实际,纵深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实时缴税协议书地税(推荐)二

核心内容:关于我们呢相关的传染病防治的问题工作,下文是关于实施传染病防治的工作进展与及实施的情况,具体的问题如下文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人大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并加强监督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传染病防治法得到了较好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法律法规制度不断完善。

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修订之后,国务院相继公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配套行政法规,批转了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2013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了传染病病种和防控措施调整制度,更好地配置防治资源。各省(区、市)公布了4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卫生计生部门公布了《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10部部门规章,制(修)订了50项传染病诊断相关标准;教育部门建立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农业部门发布了人畜共患病名录;水利部门发布了《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质检部门制定了口岸卫生检疫行业标准,从制度上保证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二)传染病防治体系基本建立。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健全。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构建了艾滋病、脊髓灰质炎等专病实验室网络,传染病病原学检测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国共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0家,卫生人员19.3万人,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2728个,初步构建起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是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加大传染病院、紧急救援中心以及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建设力度,2012年传染病院的床位数、注册医师数分别比2004年增长64%和58%。目前,2243家综合医院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普遍设立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立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确定了232家医院作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初步建立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网络。

三是传染病监督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国共有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机构3088家,监督员7.3万人。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公共场所和消毒产品企业的有效监管。近5年,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200万户次,查处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案件12万余件。

(三)传染病防治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加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目前,100%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8%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9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法定传染病实时网络直报,从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诊断后逐级报告的平均时间由直报前的5天缩短为4小时。设立3486个国家级监测点,重点监控霍乱、流感等28种传染病和蚊、蝇、鼠、蟑4种媒介生物;加强医疗机构症状监测和中小学学生因病缺勤报告;在285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68个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开展了出入境传染病监测;动物疫病监测覆盖所有县(市、区),提升了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

二是重大突发疫情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加强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了卫生应急协调机制和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机制。建立了一整套涵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卫生应急预案。组建了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库和34支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卫生应急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制(修)订传染病诊疗、医院感染控制等技术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早诊早治能力。对重症病例实施分级分类救治,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完善病例转运会诊的工作机制,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四)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逐渐完善。

一是健全疫情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传染病疫情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动态及防控工作信息,确保信息及时、公开、透明。卫生计生、农业、教育、交通运输、质检等部门建立了疫情信息通报制度,确保信息共享。

二是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成立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建立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应对口岸公共卫生事件等部门间合作机制。卫生计生、农业部门分别就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和麻风病等防治工作,与重点省份建立了省部联动机制。鼠疫、包虫病和疟疾等传染病流行省份建立了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三是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各级政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2009年起实施了为期三年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覆盖了近700个城市和26万个村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03年的51%提升到2012年的71.7%,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覆盖2005个涉农县(区)近5万处工程。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和新兴媒体及学校教育渠道,宣传传染病防治政策,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中央电视台播放传染病防治公益广告750条次,约1500分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慈善组织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和行为干预,搭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桥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健全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全面参与全球传染病防控合作行动,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有关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相互通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合作机制下,加强跨境传染病防控合作。

(五)传染病防治保障措施不断加强。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加大对传染病防治的经费投入。根据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数据,2012年各级财政共安排公共卫生补助资金1102亿元,相当于2003年同口径投入106亿元的10倍。其中,中央财政安排358亿元,是2003年10亿元的35.8倍。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关于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预防接种实行免费的规定,中央财政承担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的购买费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予以补助。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病种由7种增至15种。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后,增加了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2005年至2012年,解决了3.53亿农村居民和2400多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此外,国家还投入185亿元用于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二是不断完善传染病医疗保障政策。制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对重大传染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予以减免,将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障范围。将符合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传染病患者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对血吸虫病、包虫病、疟疾等患者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和住院治疗补助。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工作。建成传染病诊治方面的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1个技术平台以及1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实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药创制”两个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在艾滋病第四代诊断试剂、结核病快速鉴别诊断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有效防控传染病发挥了积极作用。

过去的十年,是传染病防治工作投入力度最大、整体防控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和法律制度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以来,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72/10万和1.25/10万以下。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07年率先在全球消除丝虫病,2012年成功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2%以下”的目标。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涂阳肺结核患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有效应对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实现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大灾之后无大疫。特别是2013年上半年,面对新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通力合作、科学应对、公开透明,有效控制了疫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也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

尽管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与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相比,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传染病防治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来自传统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双重压力。传统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10年来我国几乎每1—2年就有1种新发传染病出现,许多新发传染病起病急,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缺乏特异性防治手段,早期病死率较高。二是人口大规模流动增加了防治工作难度。流动人口容易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等防控措施难于落实。频繁的国际商贸往来加剧了传染病跨国界传播风险,2012年我国报告疟疾病例中境外输入性病例占91.1%。三是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增加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复杂性。一些地区令人堪忧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一些人畜共患病持续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增加导致梅毒发病数逐年上升,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比例已经达到87.1%。

(二)长效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地区存在重应急、轻预防的倾向,联防联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源头控制、重点人群防控等方面的责任措施落实还不到位。传染病防控的社会管理政策措施相对滞后,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机制有待完善。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还需要加强,一些新闻媒体对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的人员业务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与日益繁重的防病任务不相适应。边境地区的疾病防控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校医和保健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部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不足,传染病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有待提高,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和传染病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传染病引起的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防控措施需要完善。

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每个家庭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各项规定,创新机制,强化责任,全面提升传染病防治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责任,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和相关措施,加大执法监督和绩效考核力度,强化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信息通报和会商制度,健全部门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实现预防、治疗和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围绕新发传染病、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和场所,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处置的能力,尤其是提高新发传染病的识别和诊治能力。继续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五扩大、六加强”(即: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加强血液管理、医疗保障、关怀救助、权益保护、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防治措施,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降低病死率;推动结核病患者的主动发现,扩大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诊治覆盖面,提高发现率和治愈率;强化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继续降低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强化以机代牛、洲滩禁牧等综合措施,加快实现血吸虫病防控规划目标。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流动人口免疫规划接种率和质量。结合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加大对边境和疫情严重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其防控传染病工作的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抓好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防控工作。积极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三)夯实基础,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加强口岸卫生检疫能力建设,提升出入境口岸传染病监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研究拟定并科学确定人员编制标准,强化对基层传染病防治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等能力。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国家传染病防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发相关快速诊断或检测试剂,重点研发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鉴定技术。提升重大疫情的预测、预警和溯源能力。加强传染病疫苗研发及评价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第一类疫苗产能不足及产品更新换代问题,积极支持新型、多联疫苗研发的产业化。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染病防治相关药物,推进防治工作所需药品的国产化。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策略效果评价的应用性研究。

(五)社会动员,进一步形成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市建设活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移风易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传染病防治的工作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实时缴税协议书地税(推荐)三

核心内容:关于我们呢相关的传染病防治的问题工作,下文是关于实施传染病防治的工作进展与及实施的情况,具体的问题如下文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人大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并加强监督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传染病防治法得到了较好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法律法规制度不断完善。

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修订之后,国务院相继公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配套行政法规,批转了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2013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了传染病病种和防控措施调整制度,更好地配置防治资源。各省(区、市)公布了4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卫生计生部门公布了《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10部部门规章,制(修)订了50项传染病诊断相关标准;教育部门建立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农业部门发布了人畜共患病名录;水利部门发布了《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质检部门制定了口岸卫生检疫行业标准,从制度上保证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二)传染病防治体系基本建立。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健全。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构建了艾滋病、脊髓灰质炎等专病实验室网络,传染病病原学检测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国共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0家,卫生人员19.3万人,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2728个,初步构建起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是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加大传染病院、紧急救援中心以及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建设力度,2012年传染病院的床位数、注册医师数分别比2004年增长64%和58%。目前,2243家综合医院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普遍设立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立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确定了232家医院作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初步建立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网络。

三是传染病监督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国共有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机构3088家,监督员7.3万人。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公共场所和消毒产品企业的有效监管。近5年,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200万户次,查处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案件12万余件。

(三)传染病防治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加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目前,100%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8%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9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法定传染病实时网络直报,从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诊断后逐级报告的平均时间由直报前的5天缩短为4小时。设立3486个国家级监测点,重点监控霍乱、流感等28种传染病和蚊、蝇、鼠、蟑4种媒介生物;加强医疗机构症状监测和中小学学生因病缺勤报告;在285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68个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开展了出入境传染病监测;动物疫病监测覆盖所有县(市、区),提升了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

二是重大突发疫情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加强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了卫生应急协调机制和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机制。建立了一整套涵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卫生应急预案。组建了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库和34支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卫生应急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制(修)订传染病诊疗、医院感染控制等技术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早诊早治能力。对重症病例实施分级分类救治,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完善病例转运会诊的工作机制,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四)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逐渐完善。

一是健全疫情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传染病疫情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动态及防控工作信息,确保信息及时、公开、透明。卫生计生、农业、教育、交通运输、质检等部门建立了疫情信息通报制度,确保信息共享。

二是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成立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建立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应对口岸公共卫生事件等部门间合作机制。卫生计生、农业部门分别就布鲁氏菌病、血吸虫病和麻风病等防治工作,与重点省份建立了省部联动机制。鼠疫、包虫病和疟疾等传染病流行省份建立了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三是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各级政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2009年起实施了为期三年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覆盖了近700个城市和26万个村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03年的51%提升到2012年的71.7%,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覆盖2005个涉农县(区)近5万处工程。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和新兴媒体及学校教育渠道,宣传传染病防治政策,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中央电视台播放传染病防治公益广告750条次,约1500分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慈善组织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和行为干预,搭建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桥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是健全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全面参与全球传染病防控合作行动,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有关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相互通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合作机制下,加强跨境传染病防控合作。

(五)传染病防治保障措施不断加强。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加大对传染病防治的经费投入。根据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数据,2012年各级财政共安排公共卫生补助资金1102亿元,相当于2003年同口径投入106亿元的10倍。其中,中央财政安排358亿元,是2003年10亿元的35.8倍。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关于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预防接种实行免费的规定,中央财政承担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的购买费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予以补助。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病种由7种增至15种。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后,增加了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2005年至2012年,解决了3.53亿农村居民和2400多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此外,国家还投入185亿元用于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二是不断完善传染病医疗保障政策。制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对重大传染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予以减免,将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障范围。将符合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传染病患者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对血吸虫病、包虫病、疟疾等患者免费提供治疗药物和住院治疗补助。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工作。建成传染病诊治方面的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1个技术平台以及1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实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药创制”两个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在艾滋病第四代诊断试剂、结核病快速鉴别诊断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有效防控传染病发挥了积极作用。

过去的十年,是传染病防治工作投入力度最大、整体防控能力提升最快的时期,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和法律制度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以来,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72/10万和1.25/10万以下。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07年率先在全球消除丝虫病,2012年成功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2%以下”的目标。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涂阳肺结核患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有效应对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实现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大灾之后无大疫。特别是2013年上半年,面对新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通力合作、科学应对、公开透明,有效控制了疫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也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

尽管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与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相比,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传染病防治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来自传统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双重压力。传统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10年来我国几乎每1—2年就有1种新发传染病出现,许多新发传染病起病急,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缺乏特异性防治手段,早期病死率较高。二是人口大规模流动增加了防治工作难度。流动人口容易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等防控措施难于落实。频繁的国际商贸往来加剧了传染病跨国界传播风险,2012年我国报告疟疾病例中境外输入性病例占91.1%。三是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增加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复杂性。一些地区令人堪忧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一些人畜共患病持续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增加导致梅毒发病数逐年上升,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比例已经达到87.1%。

(二)长效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地区存在重应急、轻预防的倾向,联防联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源头控制、重点人群防控等方面的责任措施落实还不到位。传染病防控的社会管理政策措施相对滞后,发挥社会力量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机制有待完善。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还需要加强,一些新闻媒体对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的人员业务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与日益繁重的防病任务不相适应。边境地区的疾病防控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校医和保健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部分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不足,传染病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有待提高,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和传染病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在传染病引起的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防控措施需要完善。

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每个家庭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各项规定,创新机制,强化责任,全面提升传染病防治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责任,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和相关措施,加大执法监督和绩效考核力度,强化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信息通报和会商制度,健全部门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实现预防、治疗和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围绕新发传染病、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和场所,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处置的能力,尤其是提高新发传染病的识别和诊治能力。继续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五扩大、六加强”(即: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加强血液管理、医疗保障、关怀救助、权益保护、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防治措施,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降低病死率;推动结核病患者的主动发现,扩大耐多药肺结核规范化诊治覆盖面,提高发现率和治愈率;强化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继续降低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强化以机代牛、洲滩禁牧等综合措施,加快实现血吸虫病防控规划目标。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流动人口免疫规划接种率和质量。结合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加大对边境和疫情严重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其防控传染病工作的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抓好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防控工作。积极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三)夯实基础,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加强口岸卫生检疫能力建设,提升出入境口岸传染病监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研究拟定并科学确定人员编制标准,强化对基层传染病防治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等能力。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国家传染病防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发相关快速诊断或检测试剂,重点研发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鉴定技术。提升重大疫情的预测、预警和溯源能力。加强传染病疫苗研发及评价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第一类疫苗产能不足及产品更新换代问题,积极支持新型、多联疫苗研发的产业化。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染病防治相关药物,推进防治工作所需药品的国产化。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策略效果评价的应用性研究。

(五)社会动员,进一步形成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市建设活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移风易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传染病防治的工作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实时缴税协议书地税(推荐)四

市地税分局:

20xx年6月29日贵局召开了税收专项检查动员大会,会后我们根据大检查安排意见对我单位2019年至2019年1至5月底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概况

实收资本,公司下设工程部、财务部、销售部、办公室等职能科室。目实现销售收入x元。

二、自查情况

根据贵局大检查安排意见,我们重点对本企业2019年至2019年5月底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为:

1、营业税检查情况:截止2019年5月底,本企业少缴营业税:……元;城建税:……元;教育费附加:。元;土地增zhí shuì:……元;水利基金:2……元;少缴税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6月公司竞拍土地13、64亩,当时的成交价为每亩地500万元,原计划土地拿到后能尽快开工建设,加快资金回笼,但由于在拆迁过程中个别住户设置障碍,以至于拖到现在无法拆迁,加之大部分住户的安置补偿、过渡费等费用使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因此造成了税款的拖欠。

2、代扣税检查情况

根据税务局要求,我们对建筑企业的税收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监督,并积极进行了代扣代缴,尽管如此目前还有一些问题:

①由于工程未决算,目前已付工程款xx元,工程款暂未代扣税金。

②其他由于正在办理外派证,已付xx元,暂未代扣税金。

经过自查,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除积极补交税款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习税收知识,改正错误,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为国家富强,企业发展尽我们应尽的义务。

【篇六:某企业税收自查报告】

国税局:

我公司是某某食品有限公司在新疆登记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属于食品加工企业,经营范围为方便面、挂面、粉丝、调味品的生产与销售。注册资金1000万元。

我公司于2019年正式生产运营,设有供应、生产、物流、营销、财务等部门,遵循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总账、明细账等,目前使用金蝶软件,我公司纳税申报按照要求统一进行网上申报,各年度国税、地税申报税种有增zhí shuì、城建税、房产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均为自行申报,没有聘请税务等代理机构。我公司每年都聘请某税务师事务所的人员对我司所得税汇算清缴、年度审计工作进行核实检查并出具报告,现将我公司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公司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zhí shuì专用发票是真实合法的,没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真实合法的,没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没有以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纳增zhí shuì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没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不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不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我公司取得的增zhí shuì普通发票、通用机打发票、手工发票等,已经国税网站查询,查询信息与票面均一致。

不存在购进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不存在购进材料、电、汽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

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已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按照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销售收入是完整及时入账:不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情况;不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不存在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不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情况。不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

不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符合税法规定。

营业收入完整及时入账,现金收入按规定入账;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按规定入账。按《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准时完成纳税义务。

不存在各种减免流转税及各项补贴、收到政府奖励,未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不存在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不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年金等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不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不存在超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提折旧时固定资产残值率低于税法规定的残值率或电子类设备折旧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部分,已进行了纳税调整。

不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擅自扩大技术开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享受税收优惠。

企业以各种形式向职工发放的工薪收入已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

我公司将在税收专项检查纳税自查中,及时、准确的完成我公司税收自查工作。

以上报告!

着力完善外部公开平台。认真做好省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总局地税频道等信息公开平台的内容保障和网络维护,及时更新发布信息。从优化公文处理流程入手,在公文处理环节增加政府信息公开选项栏,各处室在拟制公文时根据公文内容确定是否公开、公开时限及公开范围。公文正式发出后,由专人根据最终填报选项及时发布。同时,按照《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主动公开政务动态、人事任免、总结计划、法规制度等信息。截至7月31日,我局共向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报送信息176条,向省政府报送信息公开目录33条,向国家税务总局地税频道报送信息126条。此外,我局还精心策划了省局领导在线访谈节目,由局领导在省政府网站上就房地产税收有关问题与网民进行实时交流。

有效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广泛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渠道对外公开最新、最快的税收政策和征管改革各项举措,让广大纳税人及时、准确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理解并支持税务部门工作,为税收征管提供坚强的舆论保障。今年,我局已多次与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合作播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税收政策电视片和广播节目。在《四川日报》、《中国税务报》、《四川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刊载文章38篇。

充分利用其他公开途径。在机关大厅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栏,详细公开各处室职责、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实事求是编制了我局201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并在省政府网站上发布。每年及时向省档案局送交已公开的文件资料。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19〕76号)要求,我局着力做好服务两个加快工作,突出公开重点,及时公开地税系统灾后恢复重建、深化行政效能建设、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等方面的信息。在具体分类上,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比照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公开的划分标准,积极主动公开应当公开的信息,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事项,严格把关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前,我局共受理依申请公开事项1例,已按规定程序圆满办结,未收取任何费用。未出现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同时,严格按照《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进行审核把关,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失泄密事件。

有效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必须切实做好监督考核。我局制定了《四川省政府信息公开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聘请了28位各行业代表为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员,为地税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并反馈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下,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结合地税工作实际,纵深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20xx年6月29日贵局召开了税收专项检查动员大会,会后我们根据大检查安排意见对我单位2019年至2019年1至5月底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实收资本,公司下设工程部、财务部、销售部、办公室等职能科室。目实现销售收入x元。

根据贵局大检查安排意见,我们重点对本企业2019年至2019年5月底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为:

1、营业税检查情况:截止2019年5月底,本企业少缴营业税:……元;城建税:……元;教育费附加:。元;土地增zhí shuì:……元;水利基金:2……元;少缴税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6月公司竞拍土地13、64亩,当时的成交价为每亩地500万元,原计划土地拿到后能尽快开工建设,加快资金回笼,但由于在拆迁过程中个别住户设置障碍,以至于拖到现在无法拆迁,加之大部分住户的安置补偿、过渡费等费用使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因此造成了税款的拖欠。

2、代扣税检查情况

根据税务局要求,我们对建筑企业的税收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监督,并积极进行了代扣代缴,尽管如此目前还有一些问题:

①由于工程未决算,目前已付工程款xx元,工程款暂未代扣税金。

②其他由于正在办理外派证,已付xx元,暂未代扣税金。

经过自查,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除积极补交税款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习税收知识,改正错误,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为国家富强,企业发展尽我们应尽的义务。

我公司是某某食品有限公司在新疆登记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属于食品加工企业,经营范围为方便面、挂面、粉丝、调味品的生产与销售。注册资金1000万元。

我公司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zhí shuì专用发票是真实合法的,没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真实合法的,没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没有以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纳增zhí shuì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没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不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不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我公司取得的增zhí shuì普通发票、通用机打发票、手工发票等,已经国税官网查询,查询信息与票面均一致。

不存在购进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不存在购进材料、电、汽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

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已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按照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销售收入是完整及时入账:不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情况;不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不存在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不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情况。不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

不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符合税法规定。

营业收入完整及时入账,现金收入按规定入账;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按规定入账。按《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准时完成纳税义务。

不存在各种减免流转税及各项补贴、收到政府奖励,未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不存在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不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年金等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不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不存在超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提折旧时固定资产残值率低于税法规定的残值率或电子类设备折旧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部分,已进行了纳税调整。

不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擅自扩大技术开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享受税收优惠。

企业以各种形式向职工发放的工薪收入已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

我公司将在税收专项检查纳税自查中,及时、准确的完成我公司税收自查工作。

以上报告!

实时缴税协议书地税(推荐)五

同志们:

全省国税系统税收征管科技和纳税服务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税务系统征管科技和纳税服务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征管科技和纳税服务工作。受省局党组委托,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近期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随着税收管理提高年、跨越年各项部署的落实,尤其是业务巡查工作的开展,全省国税系统税收管理基础更加牢固,质量效率明显改善,信息化和纳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税制体系的贯彻落实和税收任务的圆满完成,保证了税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扎实开展业务巡查,管理基础进一步打牢。各单位以业务巡查为契机,普遍开展自查自纠、培训整改和责任追究,基层税收管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税收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所增强,税收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各级领导抓管理抓落实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为全面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协调联动,税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单位认真落实修订后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责任追究协调联动工作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着力解决基层协调联动机制运行不畅、评估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一些地方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预警质量,强化协调联动,对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积极探索创新,纳税评估质量有所提高。各单位采取视频教学、优秀案例交流讲评、以评代训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评估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一些市、县局成立纳税评估小组,对问题严重或情况复杂的企业实行直接评估,或开展“异地评估”和 “交叉评估”。邢台等地积极探索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实现了行业税源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开展纳税评估25388户,补税46000万元,加收滞纳金1074万元,调减留抵税额6587万元,调减亏损额53128万元。

(四)稳步推行两个平台,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在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的基础上,按照“信息管税”的基本思路和“风险管理、分析预警、协调联动、下达反馈”的工作模式,建设并推行了税源管理平台。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潜力,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开展税收分析预警和纳税评估,进一步深化、优化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协调联动机制的信息化运行,有效提高协调联动机制的运行效率和纳税评估水平,强化了以信息化为依托的集约高效的税源管理。正在运行的外部信息采集和交换平台有效提高了征管效率、降低了征纳成本。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税款缴纳,在部分办税服务厅安装了pos机,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税款缴纳事项,通过 “银联”卡刷卡即可轻松完成,税款解缴实时划转,避免了纳税人往返银行缴款,受到基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广泛好评。全省26.6万户纳税人纳入电子申报,占应申报户数的73%。试点推行自助办税终端(简称arm),为纳税人提供全天候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报税速度显著提高,有效缓解了窗口认证、报税的排队问题,提高了办税效率。

(五)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税源管理能力。在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改进管理员管户形式,按照分组管理、主管协管模式,达到了以老带新、以强助弱、工作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征管力量配置不科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和管理责任不清的状况得到改善,促进了管理员工作能力和税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六)挖掘征管潜力,全力保障组织收入工作。为应对今年税收收入的严峻形势,各单位按照《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通知》和《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和征管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税种管理和税收征管状况分析,积极开展重点户的纳税评估工作。部分地方积极探索推行纳税人网上开具发票、加大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推行力度、规范企业财务核算,开展普通发票的交叉稽核比对,努力减少税款流失,有力促进了税收任务的完成。

(七)纳税服务理念进一步转变。各级国税机关和税务人员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进一步确立,从法定义务、法定责任的高度,落实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在满足纳税人多层次共性需求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满足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服务层次,由过去浅层次的态度化、环境化服务逐步转变为深层次、具体化的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效率服务、权益服务和救济服务。

(八)纳税人负担明显减轻。按照总局要求,扎实推进“两个减负”工作,精简报表资料,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工作统筹,坚持能在上级完成的工作不再向下布置、能在内部完成的不再向纳税人延伸、能从信息系统调取的数据不再逐级上报、能整合的工作不再单项开展。实行电子申报的纳税人纸质申报表改为一年报送一次,减轻了基层和纳税人的负担。全省已有三分之二的办税服务厅试行“一窗通办”,有效解决了纳税人多头办税、重复排队现象。探索推行 “同城通办”办税方式,纳税人可以就近选择办税服务厅办理涉税事项,避免了路途奔波,节省了办税成本。大幅度降低网上申报客户端软件和使用ca证书的收费标准,全省每年可为网上申报的纳税人节省成本1800多万元。提供网上申报软件的门户网站免费下载服务,并为纳税人提供免费培训和辅导服务,提高了纳税人使用网上申报的积极性。

(九)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改除政府部门办网站的“教化式”弊病,突出纳税人关心和实际需要的栏目,减少栏目层级,加强对新发布的税收政策法规和税收知识的宣传、解读,提高了网站与纳税人的互动性。建设了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室,实现了与纳税人的交流互动。建设和完善“12366”服务热线功能,实现了全省集中的人工坐席服务。建立了坐席专家制度,实现了三方通话功能,做到及时答复咨询,提高了纳税咨询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据统计,纳税人对“12366”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12366真正成了社会和纳税人的纳税服务“热线”。

(十)努力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办税公开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涉税政务公开信息4583条,有效保障了纳税人的知情权。通过纳税服务满意度调查,收集纳税人各类诉求和建议近300条。按照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原则,认真审查地方政府、部门涉税立法草案和相关文件以及系统内的规范性文件,纠正其中未经法律授权触及纳税人权益、增加纳税人义务的内容,从立法层面维护了纳税人权益。在税收行政处罚中坚持过罚相当和不显失公正的原则,做到税务行政处罚横向、纵向平衡,努力减少畸轻畸重、同样情况不同对待、不同情况同样对待等现象,从执法层面维护了纳税人权益。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税源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税源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手段落后,对税源的掌控不够准确,制约了税源管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二是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信息共享程度还不够高。各级各部门缺乏应用信息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利用信息支持决策、指导工作、管理税源等方面仍较薄弱。三是纳税评估效果还不够理想。评估层次低、方法少,走过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上存在,评估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四是对纳税服务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纳税服务提高税法遵从、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重形式、轻实质、重过场、轻实效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五是服务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资源分散,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服务局面还未建立。服务层次和标准比较低,不能满足纳税人的合理要求。服务手段落后,税收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功能不完善。办税效率不高,办税流程不够简化,基层税务人员工作负担和纳税人办税负担依然较重。办税服务厅规范建设落实不到位。六是税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提高。纳税人满意度仍然偏低,中介服务存在指定现象。七是纳税人合法权益尚未得到全面保障。纳税人投诉受理处理不及时。税收执法不规范、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仍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更新理念,探索创新,全面提高我省国税系统的信息管税和纳税服务水平

6月24日和7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分别召开了全国税务系统税收征管科技工作会议和纳税服务工作会议。宋兰副局长分别做了《大力推进信息管税 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水平》和《优化纳税服务 构建和谐税收》的重要讲话。根据税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信息管税思路,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提高征管质效,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这个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管税思路和风险管理理念。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着重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信息管税是税收征管思路的重大变革,体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总局将以此为立足点制定未来几年的税收征管战略规划。

对于纳税服务工作,宋兰副局长也受总局党组委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纳税服务理念,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的,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全面开创纳税服务工作新局面。特别强调:纳税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是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是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是世界税收发展的时代主题。努力实现纳税服务需求及时响应,纳税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纳税人办税负担显著减轻,纳税人满意度持续提高等基本要求。

根据总局征管科技工作的新思路和对纳税服务工作的新要求,结合河北国税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清形势,牢固树立“信息管税”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迅速增长,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不断创新,税源的流动性显著增强,不法分子偷骗税的手法也不断翻新,税收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明显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税收管理的主要风险。与此同时,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经过近年的努力,我省国税系统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具备了较强的信息采集、传递、处理能力,已经覆盖大部分税收管理领域。信息已成为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的关键因素,成为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要生产力。实施信息管税,抓住了信息这个税收管理的关键因素,是逐步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这一难题、全面提高税收管理质量效率的必由之路。“信息管税”要求征管业务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既要强调发挥信息化的支持保障作用,又要注重管理业务的创新。落实“信息管税”,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观念、机构、流程、机制、习惯的改变,必然带来业务重组、机构重组、不同层级机构事权的调整以及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对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积极探索,锐意创新,确保我省“信息管税”的实践不断深入,取得实效。

(二)努力提高信息质量和应用水平。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是信息管税的核心,要切实抓好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等环节,为实施信息管税奠定基础。一是规范信息采集。这是落实信息管税的初始环节。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需要采集大量的原始信息,要认真研究规范采集什么、从何而来、由谁采集以及采集标准等问题。通过制度建设,依靠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规范数据采集,努力做到采集信息的全面、及时、准确,形成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操作规范。同时积极探索推行网络开票,适时推广税控收款机,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开票信息,实现“以票控税”向信息管税的转变。二是提高信息质量。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适时推广石家庄市局开发的“数据质量智能保证系统”,并把ctais以外的各应用软件纳入该系统,以规范电子数据的录入,把好数据入口关,从源头上保障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确保各岗位的操作规范化和数据信息的质量。三是深化数据分析利用。建立上下级协同配合梯次管理的涉税信息分析机制,发挥各级税务机关在涉税信息分析中的作用,既有宏观分析、区域分析,又有行业分析、具体纳税人分析,更好地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三)落实“信息管税”思路,完善税源管理体系。落实“信息管税”的最终目的是加强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整个税收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当前,首先要深入应用税源管理平台。税源管理平台按照风险管理理念,以增强数据整体应用能力、提升税源管理水平和支持领导决策为目的,实现省、市、县国税机关各级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完成工作事项,开展税收分析、预警管理、协调联动、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决策支持和考核管理等的管理平台,是实现信息管税的重要工具,对深化和规范税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各级要充分发挥税源管理平台的效能,全面提高各层级各岗位应用水平,实现税收管理员工作任务自动推出、自动记录、自动考核的功能和业务流程标准化、监控预警自动化、绩效考核科学化的目标,全面提高各级组织税源管理和管理员的工作质量、效率及对税源的监控能力。其次要积极推行外部信息采集平台。如期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在提高征管质效、降低征纳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三要深化税源分类管理,建立税源管理长效机制。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探索按纳税人规模、行业、风险、信用等级等实行多元化的分类管理;在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同时,探索按重要事项、环节等分工,组织形式上实行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税源管理队伍,促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第四要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税收管理员职责,把税收管理员从催报催缴、填制报表等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突出巡查巡管、开展纳税评估的主要职责。推行专业化管理,防范执法风险,总结完善税收管理员主管协管制度,优化征管力量配置,调配重点税源管理力量,提升重点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优化协调联动机制,切实做好纳税评估工作。为落实信息管税的思路,在强调信息化、专业化的同时,总局提出了税源管理立体化的要求,就是全面建立横向互动、纵向联动,各级税务机关、各部门以及征管各环节间相互协调、配合,并有相应制度机制保障的立体化税源管理格局。四位一体的协调联动机制就是横向联动的重要形式。近几年我们积累了一定经验,下一步,一要用信息管税的思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在组织上,建立健全各级协调联动部门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省局、市局、县局和税务分局四级分析监控管理体系。在内容上,重点提高税收分析评估的质量。在方法上,要推广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加快纳税评估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涉税信息共享,促进纳税评估工作水平的提高。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构建风险识别、预警、排序、处置的信息化应用平台。通过税收分析为纳税评估确定疑点、指明方向;通过纳税评估引导纳税人税法遵从,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通过税务稽查查处案件,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并向管理环节反馈共性问题和管理建议。通过联动管理机制,实现部门之间横向联动、条块之间上下联动,在协调联动中产生征管效益,提高征收管理水平。二要深化纳税评估,提高评估质量。一是加强预警分析,提高评估的准确率。县以上税务机关要着重开展综合信息分析和评估预警工作。前段时间总局公布了国税系统的部分征管状况数据,并对各级税务机关提出了开展数据分析的具体要求。省局也下发了《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和征管质量监控管理办法》,意在促进各级国税机关形成征管数据分析的工作常态,各市国税局要按照省局的要求抽取和发布数据,分析本地区的征管状况,并将发现的问题按地区、行业逐级深入分析到具体纳税人和具体管理环节,形成面、线、点有机联系、逐级递进的分析机制,为基层纳税评估提供准确疑点和指导。二是注意综合性、专业化评估与日常性、简易化评估的结合。注重采取市县局直评、县局或分局间互评和分局内集体评估等方式,对重点税源和风险大的税源,组成专业化团队进行各税种综合评估;对风险较低的中小税源,由税收管理员进行日常性、简易化评估,并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三是注重信息比对工作。充分利用税务机关已掌握的信息,积极进行有关税种的票表比对、增值税征扣退税比对、货物劳务税与所得税税基比对等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管理措施。四是要注意总结规律,建立和应用评估模型。适时推广邢台、秦皇岛等市建立评估模型的做法,分工合作,逐步建立全省各行业分类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为纳税评估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手段。五是重视评估成果的使用。评估中发现纳税人的一般性问题,应提醒同类纳税人自我纠正,并及时改进税源监控措施;发现涉嫌偷骗税款的,要及时移交稽查查处,坚决杜绝“以评代查”;稽查部门也应及时将稽查结果反馈给税源管理部门,落实以查促管。

(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共享,畅通社会信息渠道,推进综合治税。继续推进国税、地税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深化与工商、金融、海关、公安、司法等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作,努力拓展第三方信息采集渠道,加强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拓宽征管工作视野,解决税收征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税收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六)牢固树立新时期纳税服务理念。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是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也是税务部门的重要职责。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是税务部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这一新时期税收工作主题的重要内容。全省各级国税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要求,牢固树立新时期纳税服务理念,将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收管理的全过程,体现在指导思想上、固化到制度职能里、落实到工作部署中。要认真审视传统税收征管体系和构建新型纳税服务体系的矛盾,不断探索和总结纳税服务工作的内在规律,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在严格执法和强化管理中优化服务,在优化服务中严格执法和强化管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是衡量税收工作的重要标准,要从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出发,提高办税服务水平和税收征管效率,引导和促进纳税人自愿遵从税法、依法诚信纳税。强化全员服务意识,决不能把纳税服务看作是服务部门或某些税务干部的事,加强统筹,密切协作,不断增强纳税服务工作的持续性、主动性和普及性。各级领导,特别是今天参会的领导同志,要做理念变革的先行者,并且通过不同途径将纳税服务的新理念传递给我们的每一名税务干部,通过理念的转变,加快对纳税人监控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变,加快由单纯管理执法型向管理服务型税务机关的转换。去年底总局在省会城市开展了纳税人满意度和办税服务厅调查工作,在全国纳税服务工作会议上了播放了经暗访制作的专题片《直击办税服务一线》,暴露了我们在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此省局也专门发出了通知,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通知要求,对照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采取措施,抓紧解决,并按照要求将情况上报省局。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省局将根据总体工作情况,委托第三方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工作。

(七)全面提升办税服务层次和功能。一是规范办税服务厅建设,提升办税服务厅功能。年内,各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建设1-2个全面现代化的“标杆办税服务厅”,按照总局新的要求,参照全国先进水平规划其形象设计、功能分区、窗口设置、流程优化、服务方式和手段、服务标准等,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办税服务厅负责人,树立窗口形象,形成样板,以高效快捷的服务满足不同层面纳税人不同层次的办税需求。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规范、统一、提升全省办税服务厅形象。总结“一窗通办”办税方式,明确窗口名称和职责,积极稳妥地做好 “一窗通办” 推行工作。总结完善“同城通办”试点经验,根据纳税人规模,在较大的市逐步推行。总结自助办税方式,在办税服务厅划出专门区域,配置专用设备,为纳税人提供自助办理涉税事项的服务。有条件的单位可在纳税人相对集中的办税服务厅或其他社会公共场所探索设置纳税人自助办税终端(arm机),进一步为纳税人办税提供便利。二是加快“网上河北国税”建设步伐。完成省级集中的“网上办税服务厅”建设。以省局门户网站为入口,为纳税人提供实时办理网上登记、申报缴税、文书申请、发票管理、网上认证等办税服务,同时提供涉税软件、办税资料下载以及涉税信息查询等服务,并提供邮寄税务证件、普通发票服务方式,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办理各项涉税业务。建立面向纳税人的集成化、个性化的“一站式”网上办税服务平台,纳税人可以“一次登录,全程办理”。全面整合税法宣传、办税服务、通知提醒、税务咨询和投诉举报等功能,实现网上办税平台、12366纳税咨询平台、税收短信平台的“三网合一”。积极探索“场景式服务”,推进征纳双方交流互动,建设以栏目齐全、即时互动、功能完善、便捷高效为主要特征的“网上河北国税”。三是完善“12366”服务热线和税收短信平台功能。建设和应用在线访谈功能模块,完善服务热线的工作流、知识库和专家咨询制度,实现便利、权威、准确的税收政策解答和7×24小时纳税服务的目标。强化“12366”咨询、投诉、举报、维权等功能组合,将其建设成为专业高效、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纳税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税收短信平台功能,强化税收短信平台增值服务功能的应用,实现短信多层级发送与接收,适时以短信形式向纳税人提供税收政策提示、涉税事项提醒、催办催缴服务。

(八)广泛开展税法宣传和咨询,开展个性化服务,提高税法宣传咨询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一要丰富税法宣传和咨询内容。建立便利、准确、快速、专业的税法宣传和纳税咨询服务管理机制,重点加强对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办税程序、权益保护等内容的宣传,促进依法纳税。大力开展纳税人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宣传,促进全面落实依法治税。建立内容完整、答案标准、信息共享的税收法规库、咨询问题库、纳税指南库,为纳税人提供权威的税收政策、办税程序的宣传和解答。注重加强操作性和程序性等税收知识的宣传,方便纳税人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坚持正反面典型宣传相结合,广泛宣传依法诚信纳税的典型,曝光涉税违法犯罪大案要案,促进税法遵从和依法诚信纳税。了解纳税人关注的焦点,针对不同纳税人编制内容实用易懂的宣传资料,多层面传递税收知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税法宣传的有效性。二要拓展税法宣传和咨询渠道,创新宣传和咨询方式。坚持运用报刊、图书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税收宣传的力度和深度。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短信平台、电子邮件、办税服务厅、新闻媒体等有效载体,定期发布纳税咨询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订阅或推出电子税务期刊和纳税服务期刊,及时、准确传送税法信息。推行网络在线咨询,进一步完善纳税咨询岗责体系、操作规程、转办制度及疑难问题专家裁决制度,提高咨询人员的综合素质,高效规范地回复纳税人咨询。三要开展分类服务,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各级国税机关要有针性地开展提醒服务、提示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援助服务、绿色通道服务和救济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分类服务、个性化服务。不断创新手段,务求实效,保证纳税人及时获得最新税收知识、了解办税流程,避免纳税人因不知情而增加纳税风险和成本,促进依法主动纳税和税法遵从。

(九)优化办税流程,减轻办税负担,维护纳税人权益。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精简办税环节,简并申报资料,建立税务电子档案库,实现纳税人电子信息在国税机关内部的信息共享。探索建立税务报表设立、审核机制,防止任意设立报表,积极推进无纸化申报和无纸化审批。创新办税公开的内容和方式,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促进税收执法公平公正。及时了解纳税人诉求,解决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满足纳税人的合法需求。简化投诉举报程序,建立投诉举报快速响应机制,推行投诉回访制度,畅通纳税人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推行税收法律援助,保证各类纳税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理权益得到保护。

(十)做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完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推行纳税信用评定信息化,提高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落实纳税信用等级激励和监督措施,对不同信用等级、不同经营规模的纳税人进行分类与需求分析,提供有针性的服务。年内按照信用等级评定制度规定,开展20xx—20xx年度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十一)完善纳税服务保障机制。

1、健全领导机制。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总局的要求,成立由局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纳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组统一领导、纳税服务部门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抓好各项纳税服务工作。各级纳税服务部门要加强纳税服务的组织、协调和督查,着力抓好办税服务厅、12366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等的建设与管理。加快办税服务厅实体化。

2、落实纳税服务规划。纳税服务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各项内容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总局制定了20xx-20xx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近期就会下发。省局起草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我省纳税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对纳税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纳税服务方式等进行了规划,这次会议讨论修改后,将尽快下发。各级国税机关要认真落实好总局的规划和省局的意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纳税服务工作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

3、健全纳税服务制度。重新审视现有服务制度,借鉴现代企业管理 “流程控制”、“标准控制”理论,着眼建立纳税服务综合管理体制,健全覆盖征、管、查等各部门的科学、规范、明确、具体的纳税服务岗责体系,细化、分解、落实各个环节的纳税服务职责,切实规范窗口工作人员、税收管理员、稽查人员等岗位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建立考核管理体系,实现纳税服务流程化操作、标准化管理,较快提升我省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强化配合协作。各级国税机关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范围,具体办理纳税服务的相关事宜。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保证纳税服务工作高效运转。加强与地税部门的协作,联合开展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检查、评定纳税信用等级等工作。加强中介服务监管,引导和促进税务师事务所健康发展。倡导建立纳税服务志愿者组织,加强与社区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合作,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利服务。

5、加强纳税服务队伍建设。各级要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人员从事专业服务工作。要关心办税厅工作人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良好环境,吸引优秀干部到办税服务厅工作。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建立纳税服务质量指标体系、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纳税服务人员履行职责、提高效率。

同志们,今后几年是税收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向管理要收入、促服务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征管科技和纳税服务部门作为综合业务部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同志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管理能力,切实转变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精心谋划组织,为我省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做出贡献

实时缴税协议书地税(推荐)六

职责:

1.统筹总部及下属子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

2. 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模式,根据公司的实际经营业务,结合税收政策,做好公司的税务规划。

3. 设定部门的工作目标,对下属以及子公司税务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公司整体税务工作的质量。

4. 实时掌握税收政策动态,定期组织财务中心及相关业务人员开展税务法规文件的学习培训

5. 参与公司重大合同涉税条款的审核,提出税务角度意见。

6. 对公司投融资业务进行税务筹划,做出合理、最优的税务筹划方案。

任职资格:

1.28-35岁,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财务相关专业毕业,中级以上职称;

2.有5年以上企业税务工作经验(熟悉房地产、物业、酒店管理行业者优先);

3.具有大中型一般纳税人公司全盘账务处理和税务实操经验,具备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4.能熟练使用日常电脑办公软件,能熟练使用和操作金蝶财务软件,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严守商业机密。

实时缴税协议书地税(推荐)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走在前、作表率,这是由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新形势下,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党支部,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使命任务就是:按照“四强”支部标准,打造更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为什么要把强化中央和国家机关政治机关意识摆在这么突出位置来反复强调,联系实际,我有三点体会: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就是要把中央和国家机关塑造成有灵魂、有原则、有方向的而不仅仅忙碌于业务工作甚至迷失方向的机关。中央和国家机关,虽然部门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本质上都是政治机关,业务性再强也具有政治的特质。在政治和业务的关系问题上,毛主席曾经指出,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不讲政治,光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我们的工作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失去了灵魂,我们自己可能也会走到邪路上去。什么是灵魂?我理解最核心的,就是要带头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我们讲政治的根本所在。联系到税务部门实际,税收与国家相伴而生,从一产生就与国家政权、国家政治有最天然的联系。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税收工作不仅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业务性,而且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我们不论是谋改革、推立法,还是定政策、抓征管,对什么征税、对什么减税,都不是一个单纯的业务问题,而是政治问题,都体现党的大政方针,都是有方向和原则的。像当前中央强调的抓“六保”、促“六稳”,就是当前工作方向、工作原则,我们各项工作都要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工作偏差。比如,某市税务局向1000多户企业发送风险提示,要求补缴近三年税费。单纯从业务上看,这没有问题,但是上升到“六稳”“六保”的政治高度看,就与当前保市场主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的大局不符了。我们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切实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履职尽责、开展工作全过程,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握业务工作,通过担当作为、恪尽职守把讲政治要求落实落细,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二)旗帜鲜明讲政治,就是要把中央和国家机关塑造成有担当、有情怀、有大局的而不是满足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甚至推诿扯皮的机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分工不同,但都不是单纯的业务机关。”他又强调,“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不担当不作为,把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撂荒了甚至弄丢了,那就根本谈不上‘两个维护’!”我们牵头的组织收入、减税降费、税收分析都是全局性的重点难点任务,很多工作都是上接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下联亿万纳税人缴费人,都是政治任务,必须要增大格局,旗帜鲜明讲政治,扛牢责任、抓实任务,不能出半点差错。特别是我们所掌握的税收大数据,对提高税收乃至国家治理的精准性、高效性和预见性,进而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作为“第一方阵”,必须强化使命引领和责任担当,不仅要种好“责任田”,更要在大局下创造性开展工作,通过数据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以税资政作用,努力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三)旗帜鲜明讲政治,就是要把中央和国家机关塑造成走在前、做表率、当模范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上传下达甚至变调走样的机关。在党和国家的政治架构和组织体系中,中央和国家机关处于中枢位置,离党中央最近,服务党中央最直接,领导干部比例最高,权力责任最集中,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处在“第一棒”的关键环节。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令行禁止都是通过这些部门传递送出和反馈回来的,直接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如果在“最初一公里”上“出了岔子”,党中央决策部署就可能在落实的源头上变调走样,影响效果,甚至无法落实。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政治机关、模范机关标准,对照xx局长要求,对照先进xx局工作亮点,对照去群众的期待,我们还有不少差距:

(一)“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实效还不够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一是认识还不到位。有的认为把业务工作干好就万事大吉了,学不学政治理论无关紧要;

有的认为学习理论枯燥无味,是个苦差事,把理论学习当成负担。二是学习还不深入。有的同志学习不主动、交流发言不积极,没把自己很好的摆进去。三是学用还有脱节。一些干部没有带着问题学、带着职责学,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学用“两张皮”。

(二)“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的站位还不够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对照要求,我们还有不足:一是防风险意识不够强。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上半年实际情况看,河北景县等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征收“过头税费”等问题,还有云南和浙江的票款案件问题,间接反映出我们对基层的指导监督、及时提醒还不够,防微杜渐做的不够,今后要切实加以改进,把防风险、守底线牢牢记在心里。二是工作创新性不够强。有的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变化,习惯于路径依赖、“照葫芦画瓢”,习惯于旧思维看待新情况、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总说“以前就是这么干的”。形势在变化,工作方式方法必须与时俱进。简单执行,不考虑时间地点、环境条件,不仅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搞不好还会出问题。

(三)“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的情怀还不够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照要求,我们也有一些问题。一是为纳税人、缴费人服务的理念树得还不够牢、落得还不够实。比如电子退库,比如第三方支付,与基层和纳税人的期待比,还有地区不平衡、落实不充分、推进不到位的问题。要真正站稳政治立场,始终把纳税人需求摆在心中最高位置。二是服务基层、为基层减负的效果还不够好。这几年,我们一方面在努力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给基层增加不必要负担的情况。比如,有时对下布置工作、报表报数要求急,给基层预留的落实时间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工作的预见性不足,平时积累不够,手段创新不够,事先不谋划,临时抱佛脚。三是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扎实。老是强调工作忙、下不去,这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同时,司内的研究氛围也不够浓厚,有些报告止步于数据分析,就数据论数据,没有把数据背后的真实原因摸清,真正把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好的务实管用的精品力作还不多。

(四)“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的决心还不够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对照要求,我们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一是责任意识还不够牢。有时经过层层签字把关的签报,还是能发现文字、数据或者逻辑错误。有的同志工作也很努力,报表设计了很长一段时间,结果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同志督办任务快到期了才开始着急。有的同志签报报出去就不管了,有的信息报送不及时,拖了好几天。二是担当精神还不够强。有的处长把自己当成“文件中转站”、“工作传声筒”,催一催才动一动,领导指出来才找到方向。有时跨处室、几个人合作的事推来拖去,最后弄出来的东西也是东拼西凑,难以形成精品。假如我们司每个人一年干个两三件漂亮的事,全司就能有上百个亮点,这个要求,有些同志没能做到。三是制度落实还不够到位。制度的生命在执行。制度不在多,要少而精,要管用,要见人见事见责任。我们这两年确实在制度建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像《风险内控规程》也已经升级到3.0版,覆盖面虽然很广,但是真正落地见效、落到实处,管住人、管住事,还有差距。

今天指出的这些问题,主要责任在我、在班子,无意批评哪个干部。越是在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我们越要居安思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上问题,希望从我开始,同志们都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认真对照、自警自省、抓好整改,这样我们今后的方向才能越来越明,问题才能越来越少,工作才能越干越好。

如何走好第一方阵?我体会,建设政治机关是定位,打造“四强”支部是标准,创建模范机关是目标。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紧紧围绕“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干部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支部标准,着力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努力做到在创建的过程中不断破解工作难题、转变工作作风,推动收规事业、税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打造“讲政治”的模范机关

一是要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统领。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水乳交融、政治机关与业务机关融为一体,更加要求我们要坚决防止党建、业务“两张皮”,坚决避免出现讲政治与干业务“油是油、水是水”不能融为一体的问题。我们要以创建模范机关为契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

突出抓好三项落地:抓好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

抓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抓好“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带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机关党委各项部署要求,突出高标准,注重高质量,既避免繁琐哲学、过度留痕,又要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努力争创三个品牌,提升xx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创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品牌。针对司内青年干部数量多、占比大的实际,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突出政治性,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做到笃信笃行;

突出系统性,正确把握立场、观点、方法,做到融会贯通;

突出实践性,坚持求真务实和问题导向,做到知行合一,把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岗位建功、决胜小康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支“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青年干部队伍。创党小组建设品牌。按照“党支部建在司局、党小组建在处室”的原则,以处为单位设置党小组,原则上党小组长由处长担任,把党的组织与行政组织的最小单元融会贯通,打通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最小神经元、党建业务融合推进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提升党小组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更好地发挥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前沿阵地作用。创联学共建品牌。针对当前税收改革发展系统性、协同性、复杂性日益增强的特点,坚持改革难点在哪里、党建就引领到哪里,要善于在党的旗帜下,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积极开展跨处室、跨司局、跨层级、跨部门的联学共建活动,联合攻关重点、难点任务,为实现收规工作新跨越、高质量推进税收乃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是要增强政治意识、提升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今年,我们搞复工复产分析,助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发布的“税收数据反映企业复工复产情况逐周向好”,一度成为新闻热点,各大媒体网站纷纷转载,及时提振市场信心,有力回击了“唱衰中国”、“企业倒闭潮”、“经济崩盘论”等论调。组织收入和减税降费工作更是如此,越是经济困难时期,组织收入工作越受各级党委政府关注;

减税降费更要加力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只有自觉把我们承担的职责使命,放到大局下去思考、去谋划、去行动、去落实,才能做到精准定位、做好谋篇布局。

三是要提高政治本领、站稳政治立场。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要科学统筹好xxxx,把握好时效度,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妥善解决好两者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二)带头强化担当作为,打造“负责任”的模范机关

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下半年工作将更加繁重复杂。我们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在认清大局大势中更好地提升工作站位,在树牢底线思维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抓实抓细抓落地中推动下半年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全力以赴服务“六稳”“六保”大局,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收规力量。突出抓好三大任务:

一是组织收入更加注重守底线。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收入分析形势研判和质量监控,坚决依法依规征税收费,牢牢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全面提升应对各类风险的感知力、预判力、把控力,以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切实防范化解风险,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努力完成全年收入预算目标。

二是减税降费更加注重提质效。继续不折不扣抓好减税降费统计核算工作,持续打造铁账本、硬账单,强化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分析,加强工作统筹和对下指导,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助力各项优惠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释放更大政策红利,为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评判政策成效。

三是税收分析更加注重创品牌。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聚焦“六稳”和“六保”,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聚焦优化税收经济指数、聚焦研究税收与gdp的关系、聚焦地区差异化分析、聚焦脱贫攻坚,深度挖掘税收数据和外部数据的内在关联价值,充分发挥各方分析人才的智慧、经验优势,努力形成跨数据集结、多兵种作战的分析局面,打造更加精准化、差异化的分析产品,把“税收数据显示”和“税收分析揭示”打造成各级党委政府敢用、管用、爱用的“招牌”材料,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我体会,现在确实任务重、压力大,把这些工作做好很不容易,关键在责任心。责任心强不强,会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精神面貌:责任心强就会主动去思考、去破局、想方设法解决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坚克难、一往无前;

责任心不强就会凡事提困难、讲条件、等靠要。如果没有责任心,没有一种精神,本领再强也是成不了事的。反之,有了责任心就可以弥补本领上的不足,在执行中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希望全xx同志都能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明白人”,沉淀不甘平庸的奋斗精神,找到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

(三)带头坚持严管厚爱,打造“守纪律”的模范机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纪律规矩是‘顶梁柱’,没有了这两样,必然背离党的宗旨,做人做事就会走偏走邪,思想就会百病丛生,人生就会迷失方向”。税务部门是执法部门,总局机关是给全系统立规矩、做表率的,我们更要带头守纪律、讲规矩。关于怎么做守纪律的模范?我主要想分享三句话与大家共勉。

一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就是要始终心存敬畏、不能心存侥幸。不要以为自己那点事,做得隐蔽点,就不会被发现了,就没事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东汉太守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虽然别人不知道,但是也不能干出格的事。做好事人家不一定会很快知道,但做坏事怎么可能瞒得住呢,纸是包不住火的。大家一定切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二是“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就是要注重小事小节、不能粗枝大叶。大家一定要警钟常鸣、从严自律,司里也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要贯穿所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像吴组长要求的那样,切实把各项制度特别是风险内控规程和日常监督落到实处,促使每名党员干部知责、明责、履责、尽责,与监督部门的考责、问责衔接贯通、形成闭环,提升制度刚性。各位司长、处长要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管业务就要管队伍,管队伍就要管思想管作风,杜绝“两张皮”,对党员干部平时要多过问、多提醒,当好“婆婆嘴”,比如同志们要出差,该提醒要提醒,该指导要指导,回来之后该关心的关心,该过问的过问,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出对同志们的关爱和严格管理,保护好我们的干部,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围猎”。

三是“百福不抵一祸千功不抵一过”,就是要始终忠诚老实、不能居功自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你以前做了多少有益的工作,功罪不可相抵。这些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大家都付出很多,但不能因为贡献大、付出多,在守纪律方面就有了“讲条件”的资本,就有“差不多”“不在乎”的心态。纪律规矩是底线、红线,是一票否决的。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功是责任、是本分,不能拿来抵消个人过失,更不能因为有成绩就“心安理得”的犯错误。越是党龄长、职务高、成绩大,越要谦虚谨慎、如履薄冰、戒骄戒躁,绝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把成绩和贡献当做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

(四)带头练就过硬本领,打造“有效率”的模范机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政治机关、模范机关的内在要求就是走在前、做表率,都是要求我们要下苦功夫,在“干”字上做文章,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特别是很多年轻干部要注重在实践中历练成长,只有心中惦着基层、脚下沾满泥土,深入一线磨砺,才能在实践中获取活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能力素养紧跟上时代步伐、担负起历史使命,更“有效率”地把工作干实干好干出彩。

一是要向提高素质要效率。打铁还需自身硬。税收现代化要求我们提高“六大能力”,我们既要强化税收知识、还要汲取税收之外方方面面的知识。特别是王军局长要求我们要不受制于专业的局限,不囿于某个局部,跳出税收、超越自我,更好地服务党政领导决策。这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深、更强、更广的要求。大家要增强善于学习的本领,将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习惯,提高综合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敢于扬弃旧思路、老观念,主动研究新特点、新规律,积极谋划新思路、新方法,铸就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内生动力。

二是要向集成创新要效率。这方面过去有不少好做法,像xxxx,在税收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总局领导肯定,这些都是集成创新,大大提升了工作质效,为更好落实重大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今年,这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力争形成更多好经验好做法,为司里、为总局增光添彩。

三是要向转变作风要效率。带着忠诚、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着力解决基层和广大纳税人缴费人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钉钉子精神把纸上写的、口头讲的、会上部署的东西落实落细,推动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坚持贯彻落实中央持续为基层减负要求,突出服务意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针对一些“问题虽然表现在基层、但是根子在上面”的情况,切实抓好全年为基层办十件实事的跟踪落实,定期为基层答复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基层工作的具体指导,加强对制度落实的跟踪督促,持续办好各类培训,组织好岗位大练兵。通过持续为基层减负担、提素质、防风险、解难题,带动全系统收规和分析战线全面过硬、全面从严、全面提高战斗力。

同志们,重任在肩、不懈则成。建设模范机关不是一朝一夕,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走在前、做表率也不是一时一事,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每位同志都要从我做起、身体力行、把自己摆进去,朝着目标努力,把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全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每名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要继续弘扬“讲政治、做表率,讲担当、比贡献,讲规矩、守纪律,讲团结、增效率”的收规团队作风,共建收规温暖家园文化,与收规事业、税收事业共成长,不断推进“四强”支部建设,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税务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课讲稿  

我讲的题目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担责勇进、奋力推动税收高质量发展”。今天,大家共聚一堂,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学习交流,我感到很难得,希望与大家一起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常学常新、学用相促。下面我讲三个方面内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真理力量、实践力量。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一)准确把握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精准把握。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这100多年,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经济全球化等多个阶段,在战争与和平、动乱与治理、进步与倒退、合作与对抗、开放与封闭的反复较量中,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虽然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新中国经过70多年建设、40多年改革开放,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科学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之间多方面、深层次的联动关系。

(二)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优势条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新标定了中国发展的战略坐标,将“四个全面”中第一个“全面”的表述,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处于引领地位,标志着我国即将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尽管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但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优势条件。这种优势,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今年我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取得的突出成就已经雄辩地作出了证明。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已经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上中下游产业链;

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等指标位居世界首位,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以及人口红利不断释放等一系列发展变化,为“十四五”时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积蓄了厚实的优势条件。

(三)精准领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科学研判了迈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精准作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通篇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新发展理念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而提出,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指导方针,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王军局长在首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税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都需要打造一支能征善战、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领军队伍。今天的改革、明天的未来、队伍的激活都需要有一批横马立刀的战将。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以来,全国税务系统呈现出一副“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的大好景象。站在“十四五”的起跑线上,我们税务局的同志们与领军学员们一道,都需要勇立潮头、跃马扬鞭。

(一)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不移提升政治能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作为新时代的税收工作者,坚持党的领导,一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锤炼党性守规矩。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锤炼党性修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三是要学用相济真落实。要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重要论述,以及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结合起来学习,要丰富形式学、对标先进学、紧跟形势学,注重把学习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工作的助力。

(二)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作为服务时代发展

对于税务部门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方法路径,王军局长近期在《旗帜》等刊物上发表重要文章,明确了“锚定一个总目标,下好两手关键棋,紧扣三大着力点”。如何抓好落实,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争当实现总目标的“领跑者”。高质量推进以“六大体系”“六大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税收现代化建设是税务部门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在这其中,“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科学完备的税收法治体系、优质便捷的税费服务体系”等内容与我们货劳税工作密不可分,“六大能力”与我们在座每一位同志息息相关。特别是今天在座的领军学员们,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下,必须要争当实现总目标的“领跑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货劳税司的同志们也要向领军学员们看齐。二是要争当下好关键棋的“担当者”。《建议》提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特别强调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我们货劳税线条的同志们都是职责所在,责无旁贷。“十三五”时期,我国税制改革迈入快车道,18个税种中已有11个完成立法。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增值税、消费税立法仍未完成,展望“十四五”,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的任务仍然很重,需要我们继往开来、担责勇进。三是要争当紧抓着力点的“有为者”。在《建议》部署的任务中,科技创新、扩大内需、调节分配关系全局,为税务部门明确了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着力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税收的保驾护航。无论是去年的减税降费,还是今年支持疫情防控,货劳税都充分发挥了降成本、调结构、惠民生的职能作用,为做好“六稳”“六保”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十四五”,在调节经济、优化服务、支持创新等方面,我们仍然大有可为,必须履责聚力、担当作为。

(三)科学统筹谋划,乘势而上推进货劳税工作

大家要把学习贯彻好五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总局党委决策部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谋划“十四五”xx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是要紧扣目标任务不动摇。要紧扣全面推进现代化税收改革目标任务,坚持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不回头,坚持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坚持优化营商环境规范税收秩序、全面依法治国落实税收法定;

稳妥推进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试点工作;

充分发挥货劳税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六稳”“六保”,尤其是在与货劳税有紧密联系的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中再发力,统筹做好稳民生、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工作。二是要狠抓重点工作不松劲。明年的货劳税任务依然繁重,减税降费、便民办税、科技创新等工作仍需深入推进。重头戏就是发票电子化改革,改革整体思路是“围绕一个落实,突出两个重点,把握三个原则”。围绕一个落实即为坚决落实王军局长“无票胜有票、各方均受益、助力现代化”。突出两个重点,突出改革创新和突出风险防范。把握三个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协同推进,坚持对标一流。发票电子化改革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从制度保障、后续服务等方面协同推进,也需要全体同志特别是各位领军学员积极参与和落实。三是要严防风险问题不懈怠。今年以来,xxx认真落实总局党委“四力”要求,紧急出台捐赠物资免税等十余项优惠政策,调整增值税税率、留抵退税等政策合计减免增值税近xxx元,取得了扎实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到,当前xx税收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碎片化”现象,在打击增值税发票虚开、防范出口骗税等方面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居安思危的意识,加大整合创新力度,完善内控机制,精准堵塞制度风险漏洞,服务和保障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王军局长要求领军人才要反躬自修,做到敢担当、善引领、贵恒进。几年来xxx也一直肩负重任,营改增、减税降费等改革任务硬仗一场接着一场,但是大家朝气蓬勃、斗志昂扬,都是横刀立马的战将、勇往直前的闯将、独挡一面的干将,我也深感鼓舞和振奋。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几点想法。

(一)立志为先,坚守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典:“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是旗帜、是方向,信念是动力。我们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什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我们终身遵循和追求的不变真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首要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这样才能在大风大浪中“任他八面来风,我自岿然不动”。

(二)作细为要,改进工作作风。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成于细”。这句话我在多个场合与同志们分享过。领军学员们都是全国税务系统税政管理工作中“扛大旗”的“领跑者”,更要注重细节。当前,我们正处于税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司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大家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每天都要起草文件、签报,研究制定政策、制度、规定,部署任务,工作量很大。但越是这样,越要注重细节,不能忙中出错,不能顾大放小。越是事情繁杂、事项紧急,越要心如止水,处变不惊,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做实做细。

(三)实干为基,锤炼攻坚能力。领军学员们都是奋发有为的年纪,xxx同志们大多正值当打之年,希望大家要有实干精神,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时刻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必胜的决心,展现出“一上战场嗷嗷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气神。面对风险挑战,要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这才是税务铁军的“领跑者”本色。

(四)廉政为本,永葆清廉本色。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越来越严,拒腐防变的笼子越扎越牢。大家务必要做到警钟长鸣,不越底线、红线。“家有良田千顷,日食不过一日三餐;

家有广厦万间,夜卧不过八尺之床”,希望大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追求更大的人生价值,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奋发有为,出新出彩。

同志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明确了2021年的八项重点任务,总局已经迅速召开党委会议贯彻落实。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建设马蹄声急、喇叭声亮,希望大家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践行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敢为人先、真抓实干,努力为税收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